Linux下高可用集群方案
vcsa集群原理

vcsa集群原理vCSA集群原理随着虚拟化技术的不断发展,虚拟化环境中的管理和部署变得越来越重要。
vCSA(vCenter Server Appliance)是VMware提供的一种虚拟化管理解决方案,它基于Linux操作系统并集成了vCenter Server功能,可以实现虚拟机和虚拟化环境的集中管理。
vCSA集群是多个vCSA实例组成的高可用性解决方案,本文将介绍vCSA集群的原理和工作机制。
1. vCSA集群概述vCSA集群是指多个vCSA实例通过网络连接组成的集群,通过协作和共享资源来提供高可用性和扩展性。
vCSA集群中的每个实例都具有独立的IP地址和存储空间,但它们共享同一个数据库和配置文件。
这使得集群中的任何一个实例发生故障时,其他实例可以接管其工作,并保证整个虚拟化环境的稳定运行。
2. vCSA集群的工作原理vCSA集群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选举主节点、共享数据库和配置文件、协调任务和状态同步。
2.1 选举主节点在vCSA集群中,每个实例都可以成为主节点或备份节点。
主节点负责处理所有的管理请求,并将更新的配置信息和状态同步到其他节点。
在集群初始化或主节点故障时,备份节点会通过选举机制选举一个新的主节点。
选举主节点的过程中,各节点会通过心跳检测来确定其他节点的可用性,并根据预设的规则选择新的主节点。
2.2 共享数据库和配置文件vCSA集群中的所有实例共享同一个数据库和配置文件,这样可以保证各个节点之间的数据一致性。
当一个节点更新了数据库或者配置文件时,其他节点会自动同步这些变更。
这种共享的方式可以提高集群的可用性和性能,同时也方便管理者进行统一的配置和管理。
2.3 协调任务vCSA集群中的主节点负责协调各个节点的任务分配和执行。
当一个任务到达时,主节点会根据负载均衡算法将任务分配给合适的节点来执行。
这样可以充分利用集群中的资源,提高整体的处理能力和效率。
2.4 状态同步为了保证集群中各个节点的状态一致,vCSA集群会定期进行状态同步。
linux 高可用方案

linux 高可用方案引言:在当今的互联网时代,高可用性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和组织追求的目标。
无论是电子商务网站、金融系统还是公共服务平台,对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
而在实现高可用性的方案中,Linux操作系统扮演着重要角色。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Linux高可用方案,以帮助读者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的解决方案。
一、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是提高系统可用性的一种常见方法。
通过将系统的负载分布到多个节点上,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性能的提升。
在Linux中,有许多负载均衡器可供选择,如Nginx、HAProxy等。
这些负载均衡器可以根据不同的算法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后端服务器上,使得整个系统的负载得到均衡,同时还可以实现故障转移和冗余备份。
二、集群集群是一种将多台服务器组合在一起以提供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解决方案。
在集群中,多个节点可以并行工作,共享数据和负载。
Linux 的集群方案有很多种,如Pacemaker、Keepalived等。
这些方案通过实时监测节点的状态和资源的可用性,可以在单个节点故障时实现快速切换和恢复,保证系统的持续稳定运行。
三、主从复制主从复制是一种数据同步的方法,通过将数据从主节点复制到多个从节点,实现数据冗余和备份。
在Linux中,MySQL数据库的主从复制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
通过将一个节点配置为主节点,其他节点配置为从节点,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同步和读写分离。
当主节点发生故障时,可以快速切换到其中一个从节点,从而实现高可用性。
四、存储冗余存储冗余是一种通过数据备份和冗余来提高系统可用性的方法。
在Linux中,有多种存储冗余方案可供选择,如RAID(独立冗余磁盘阵列)技术。
RAID技术通过将多个硬盘组合在一起,实现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备份,从而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用性。
不同的RAID级别可提供不同的数据冗余和读写性能。
五、监控和故障检测监控和故障检测是保障系统高可用性的重要环节。
在Linux中,有许多监控和故障检测工具可供选择,如Nagios、Zabbix等。
Linux:安装MinIO集群+Nginx高可用负载均衡+MC工具配置账户权限

Linux:安装MinIO集群+Nginx⾼可⽤负载均衡+MC⼯具配置账户权限摆渡了⼀圈, ⼤部分教程有些地⽅写得不太明⽩, 我这边记录⼀下1. 安装集群增加可执⾏权限配置环境变量:export MINIO_ROOT_USER=<ACCESS_KEY>export MINIO_ROOT_PASSWORD=<SECRET_KEY>启动节点, 如果是本机启动多个节点, 必须要修改端⼝参数, ⽇志⽂件名称, ⾄于挂载磁盘的⽬录则指定在集群参数⾥, 下⾯这个集群则启动了两个节点, 指定了 /data/minio-node-1... 4 这4个⽬录, 每个节点各有两个⽬录nohup ./minio server http://192.168.1.48:9001/data/minio-node-1 http://192.168.1.48:9001/data/minio-node-2 http://192.168.1.49:9001/data/minio-node-3 http://192.168.1.49:9001/data/minio-node-4 --address=0.0.0.0:9001 >>node-1.log 2>&1 & nohup ./minio server http://192.168.1.48:9001/data/minio-node-1 http://192.168.1.48:9001/data/minio-node-2 http://192.168.1.49:9001/data/minio-node-3 http://192.168.1.49:9001/data/minio-node-4 --address=0.0.0.0:9001 >>node-2.log 2>&1 &这样集群就启动完成了~2. Nginx配置话不多说直接上配置⽂件:upstream minio {server 192.168.1.48:9001;server 192.168.1.49:9001;}server {listen 9000;#listen [::]:9000;#server_name localhost;# To allow special characters in headersignore_invalid_headers off;# Allow any size file to be uploaded.# Set to a value such as 1000m; to restrict file size to a specific valueclient_max_body_size 0;# To disable bufferingproxy_buffering off;location / {proxy_set_header Host $http_host;proxy_set_header X-Real-IP $remote_addr;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For $proxy_add_x_forwarded_for;proxy_set_header X-Forwarded-Proto $scheme;proxy_connect_timeout 300;# Default is HTTP/1, keepalive is only enabled in HTTP/1.1proxy_http_version 1.1;proxy_set_header Connection "";chunked_transfer_encoding off;proxy_pass http://minio;}}重新加载nginx就ok了~3. MC⼯具配置账户(废弃)0. 配置MinIO集群连接地址:mc config host add minio http://127.0.0.1:9000 username password1. 新建⽤户mc admin user add minio/ node-test node-test-123// 密码⾄少8个字符2. 新建策略⽂件(注意把 //及后⾯的注释删掉){"Version": "2012-10-17","Statement": [{"Effect": "Allow","Action": [ // 可以做出的⾏动(权限)"s3:ListAllMyBuckets", // 查看所有的“桶”列表"s3:ListBucket", // 查看桶内的对象列表"s3:GetBucketLocation","s3:GetObject", // 下载对象"s3:PutObject", // 上传对象"s3:DeleteObject"// 删除对象],"Resource": ["arn:aws:s3:::*"// (应⽤到的资源,*表⽰所有,也可以⽤路径来控制范围。
Linux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冗余设计原则

Linux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冗余设计原则Linux操作系统作为一种开源的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服务器和系统中。
高可用性与冗余设计是保障系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
本文将探讨Linux系统的高可用性和冗余设计原则。
一、高可用性的原则高可用性是指系统能够持续正常运行,不间断地提供服务。
在Linux系统中,实现高可用性的原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避免单点故障:单点故障是指当系统中某个关键组件或设备出现故障时,整个系统无法正常工作。
为避免单点故障,可以采取冗余设计,将关键组件进行冗余部署。
2. 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是通过将任务或服务分摊到多个服务器上,实现系统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系统的处理能力和对故障的容错能力。
常见的负载均衡技术包括DNS轮询、反向代理和集群等。
3. 快速故障恢复:当系统出现故障时,快速恢复是保障系统高可用性的关键。
通过实时监控系统状态,及时发现并处理故障,采取自动化的故障恢复机制,可以有效减少系统的停机时间。
4. 数据备份和恢复:合理的数据备份策略可以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
将关键数据进行定期备份,并测试恢复过程,以确保在数据丢失或系统故障情况下,能够迅速恢复数据。
二、冗余设计的原则冗余设计是指在系统中添加冗余部件或组件,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在Linux系统中,常见的冗余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硬件冗余:通过使用多个相同的硬件设备,如磁盘阵列、双电源等,来实现硬件级别的冗余。
当一个设备发生故障时,其他设备可以接管工作,从而保证系统的连续性。
2. 网络冗余:通过使用多条网络链路或网络设备,如交换机、防火墙等,来保障网络的高可用性和冗余性。
当某个网络设备或链路发生故障时,其他设备或链路可以提供继续的网络连接。
3. 高可用性集群:通过将多个服务器组成集群,实现资源的共享和故障的容错。
利用集群管理软件可以实现自动的故障转移和负载均衡,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4. 容灾和备份:将关键数据备份到远程地点或云存储中,以便在主服务器发生故障或灾难时进行灾备恢复。
红帽高可用群集解决方案建议书

Red Hat Cluster Suite高可用群集解决方案Redhat Cluster Suite高可用集群套件的优势和特点1. 支持集群节点数量最多可以扩展到128个节点,加上磁盘心跳后可以扩展到16个节点。
与其他只支持双节点的HA软件相比,RHCS(Red Hat Cluster Suite)还可以实现一备多,多备一以及多备多的HA模型,客户大可以按需而变。
2. 采用DLM(Distributed Lock Manager)分布式锁管理技术,使得每个节点上均能配置独立的文件锁定服务,降低集中式锁定服务器的负载。
最重要的,由于DLM的投票机制可以很好的防止多个节点同时访问磁盘阵列的情况,极大限度上的保证了存储文件系统和数据文件的安全性。
3. Redhat联合各个硬件厂商,配合其电源管理的功能,使得我们的HA软件已经不仅仅是在操作系统一层的监测和控制了,即使在失效节点在hang死无响应的,RHCS可以调用FENCE工具通过重新加电的方式直接将失效节点重启。
在集群其他成员确定失效节点已经被重启之后,原先跑在失效节点上的资源和服务才会被其他节点接管,不会出现几个节点同时访问磁盘阵列的情况。
其他的,像心跳监测时间,切换时间,控制脚本等都可以通过手动的方式进行修改,灵活性比较高,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20% of all servers shipped will be clustered by 2006. - GartnerLinux clusters are growing at a cagr of 44% per year. - IDC30%+ of Red Hat inquiries are about implementing clusters.集群应用的机会随着Linux操作系统在企业核心关键业务中的增多,通过集群技术实现应用程序的failover (失败切换)功能变得非常重要。
通过硬件和软件技术的结合来开源架构Linux的HA(high availability)解决方案,可以实现企业关键业务扩展的需求与高可用性需求。
利用Linux操作系统进行服务器集群管理

利用Linux操作系统进行服务器集群管理在当今信息时代,服务器集群已经成为现代企业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要有效地管理服务器集群,利用Linux操作系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如何利用Linux操作系统进行服务器集群管理。
一、服务器集群管理的基本概念服务器集群是由多台服务器组成的,旨在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可用性和性能。
服务器集群管理的核心目标是促进集群中服务器的协同工作以提供高负载、高性能和高可用性的服务。
二、Linux操作系统简介Linux操作系统是一个免费且开源的操作系统,具有出色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广泛应用于服务器领域。
Linux操作系统提供了一系列工具和命令,用于管理集群中的多台服务器。
三、服务器集群管理工具1. SSH(Secure Shell)SSH是一种网络协议,可用于在两个网络设备之间进行加密通信。
通过SSH,管理员可以在远程终端登录服务器,执行管理操作。
2. Shell脚本Shell脚本是一种在Linux操作系统中编写的可执行脚本,用于批量执行一系列命令。
管理员可以编写Shell脚本来进行服务器集群管理任务,如自动化安装软件、配置系统参数等。
3. rsyncrsync是一种高效的文件复制工具,可用于在服务器之间同步文件和目录。
管理员可以使用rsync命令将文件从一台服务器复制到集群中的其他服务器,实现数据的同步和备份。
4. PacemakerPacemaker是一个开源的高可用性集群管理软件,可用于监控和管理服务器集群中的资源。
通过配置Pacemaker,管理员可以实现自动故障切换和负载均衡等功能。
四、利用Linux操作系统进行服务器集群管理的步骤1. 安装Linux操作系统首先,管理员需要在每台服务器上安装Linux操作系统。
可以选择适合企业需求的Linux发行版,如Ubuntu、CentOS等。
2. 配置SSH登录在每台服务器上,管理员需要配置SSH服务,以便能够通过SSH 协议远程登录服务器。
Linux平台Apache高可用双机集群Tomcat负载均衡集群配置手册

Linux平台Apache双机高可用集群+ Tomcat负载均衡集群配置手册在这个配置手册中,使用的操作系统和软件清单如下:操作系统:RedHat Enterprise Linux AS4 U4 64bit(安装时最好选择完全安装)软件:jdk-1_5_0_15-linux-amd64.binTomcat5.5.26httpd-2.0.63.tar.gzjakarta-tomcat-connectors-jk2-src-current.tar.gzipvsadm-1.24.tar.gzlibnet.tar.gzheartbeat-2.1.3-3.el4.centos.x86_64.rpmheartbeat-pils-2.1.3-3.el4.centos.x86_64.rpmheartbeat-stonith-2.1.3-3.el4.centos.x86_64.rpm因为是linux操作系统,所以在安装软件时请使用对应自己操作系统内核的软件,这是整个集群成功的第一步。
本配置手册中的软件都是对应RedHat Enterprise Linux AS4 U4 64bit 这个版本的软件。
jdk-1_5_0_15-linux-amd64.binJAVA环境包使用的是64位1.5版Tomcat版本为公司指定的5.5版本Apache为2.0.63版jakarta-tomcat-connectors-jk2-src-current.tar.gz是连接Apache和Tomcat的连接插件,具体可以去Tomcat网站上查找下载ipvsadm-1.24.tar.gzlibnet.tar.gz这两个是用于2台Apache服务器虚拟一个IP地址使用heartbeat-2.1.3-3.el4.centos.x86_64.rpmheartbeat-pils-2.1.3-3.el4.centos.x86_64.rpmheartbeat-stonith-2.1.3-3.el4.centos.x86_64.rpm这3个软件是用于2台Apache服务器之间的心跳检测结构图Apache1以以以以以Tomcat1Tomcat2Apache22台Tomcat服务器使用Tomcat软件可以自己做集群,2台Apache服务器需要其他的软件实现虚拟服务器功能,工作站访问虚拟IP地址访问2台Apache服务器,再通过Apache服务器访问Tomcat服务器第3 页总13 页1.安装JAVA环境包1)输入命令:./ jdk-1_5_0_15-linux-amd64.bin执行完毕后,会在当前目录下生成一个JDK-1.5.0_15的文件夹2)在 /usr/local/下新建一个名字为JAVA文件夹,将个JDK-1.5.0_15的文件夹拷入到该文件夹下3)设置环境变量。
高可用性方案

高可用性方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对于计算机系统的高可用性要求越来越高。
高可用性方案是指在计算机系统运行过程中,通过配置硬件和软件的方式,以达到减少系统故障或服务中断时间的目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高可用性方案。
一、冗余备份冗余备份是一种常见的高可用性方案,通过将系统组件复制多份,并将其配置在不同的物理位置,以防止个别组件故障导致整个系统的中断。
常见的冗余备份方案包括主备份和集群。
主备份是指将系统的主要组件和数据复制到备份设备上,在主设备发生故障时,自动切换到备份设备上继续提供服务。
这种方案可以有效地减少系统中断时间,并且实现快速自动切换。
集群是指将多台服务器组成一个集群,在集群内实现资源共享和故障转移。
当集群中的一台服务器发生故障时,其他服务器可以接管其任务,保证系统的持续运行。
集群方案可以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可扩展性。
二、负载均衡负载均衡是一种通过分发系统的负载来实现高可用性的方案。
负载均衡可以将请求分发到多个服务器上,以避免单个服务器过载。
常见的负载均衡方案包括DNS负载均衡和硬件负载均衡。
DNS负载均衡是指通过DNS服务器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服务器上。
当用户访问一个域名时,DNS服务器会根据一定的策略将用户的请求转发到不同的服务器上。
这种方案可以提高系统的可用性和性能。
硬件负载均衡是一种通过使用专门的硬件设备来实现负载均衡的方案。
这种方案可以有效地分发系统的负载,并且具有高可靠性和高性能的特点。
三、容灾备份容灾备份是一种通过配置备份系统来实现高可用性的方案。
容灾备份可以将主要系统的备份数据和配置文件存储在其他位置,以防止主要系统发生故障时数据的丢失。
常见的容灾备份方案包括远程备份和异地备份。
远程备份是指将数据和配置文件复制到远程的备份系统上。
当主要系统发生故障时,可以从备份系统恢复数据,并继续提供服务。
这种方案可以减少数据的损失,并且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系统。
异地备份是指将备份系统部署在与主要系统不同的地理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Linux下高可用集群方案很多,本文介绍的是性价比比较高的一种: 使用Heartbeat 2.0配置Linux高可用性集群。
一、准备工作你首先需要两台电脑,这两台电脑并不需要有相同的硬件(或者内存大小等),但如果相同的话,当某个部件出现故障时会容易处理得多。
接下来您需要决定如何部署。
你的集群是通过Heartbeat 软件产生在两台电脑之间心跳信号来建立的。
为了传输心跳信号,需要在节点之间存在一条或多条介质通路(串口线通过modem电线,以太网通过交叉线,等等)。
现在可以开始配置硬件了。
既然想要获得高可用性(HA),那么您很可能希望避免单点失效。
在本例中,可能是您的null modem线/串口,或者网卡(NIC)/ 交叉线。
因此便需要决定是否希望为每个节点添加第二条串口null modem连线或者第二条NIC/交叉线连接。
我使用一个串口和一块额外的网卡来作为heartbeat的通路,这是因为我只有一条null modem线和一块多余的网卡,并且认为有两种介质类型传输heartbeat信号比较好。
硬件配置完成之后,便需要安装操作系统以及配置网络(我在本文中使用的是RedHat)。
假设您有两块网卡,那么有一块应该配置用于常规网络用途,另一块作为集群节点之间的专用网络连接(通过交叉线)。
例如,假设集群节点有如表-1下的IP地址:表-1集群节点的IP地址输入如下命令检查您的配置:ifconfig这将显示您的网卡及其配置。
也可以使用命令“netstat –nr”来获得网络路由信息。
如果一切正常,接下来要确定可以来两个节点之间通过所有接口ping通对方。
如果使用了串口,便需要检测其连接情况。
把一个节点作为接收者,输入命令:cat </dev/ttyS0在另一个节点上,输入:echo hello >/dev/ttyS0应该可以在接收节点上看到该文本。
如果正常的话交换这两个节点的角色再作一次,否则有可能是使用了错误的设备文件。
现在就开始动手搭建和配置一个简单的高性能计算集群系统。
关闭不需要的服务:初始方案是使用两台PC(系统的具体结构如图-1所示),CPU为Pentium D 805,内存为 512MB,用1000Mbps交换机连接,整个硬件环境可以说是再普通不过了。
操作系统采用的是Red Hat Enterprise Linux 5.0,该方法对于红旗Linux、Fedora Linux和SuSE等发布版本均可实现。
图-1系统的物理结构参考文献:Achieving High Availability in Linux-based Cluster Environments/downloads/global/power/ps3q06-20060219-Gui nn-OE.pdf二、下载安装软件包接下来便可以安装Heartbeat软件。
可以从如下位置得到:/download">/download Heartbeat软件包。
在网站上也有RPM安装包,您也可以选择从源代码编译。
取得源代码tar文件或者安装source RPM包,将其解包到某个文件夹。
在源代码树的顶端,输入"./ConfigureMe configure", 之后输入"make"和"make install"。
如果使用RPM安装包的话需要包括如下软件包: ipfail,Stonith,Ldirectord。
ipfail的功能直接包含在heartbeat里面,是一个能够在探知服务IP 失效了便立即将服务IP抓取来用的功能。
Stonith是为了要在任何server停止时,确保剩下的server不会被正在运作的server所影响,可以选择性强制停止一些server的解决方案。
可能会使用在例如共享数据的情况之下。
Ldirector是一个负载平衡的服务器。
安装命令:也可以使用yum命令在线安装,这样做不需要考虑依赖包所带来的麻烦。
命令:yum install heartbeat1、配置主服务器的heartbeat在启用Heartbeat之前,安装后要配置三个文件(如没有可手动建立):ha.cf、haresources、authkeys。
这三个配置文件需要在/etc/ha.d目录下面,但是默认是没有这三个文件的,可以到官网上下这三个文件,也可以在源码包里找这三个文件,在源码目录下的DOC子目录里。
1 配置ha.cf第一个是ha.cf该文件位于在安装后创建的/etc/ha.d目录中。
该文件中包括为Heartbeat使用何种介质通路和如何配置他们的信息。
在源代码目录中的ha.cf文件包含了您可以使用的全部选项,详述如下:serial /dev/ttyS0使用串口heartbeat-如果不使用串口heartbeat,则必须使用其他的介质,如bcast(以太网)heartbeat。
用适当的设备文件代替/dev/ttyS0。
watchdog /dev/watchdog该选项是可选配置。
通过Watchdog 功能可以获得提供最少功能的系统,该系统不提供heartbeat,可以在持续一份钟的不正常状态后重新启动。
该功能有助于避免一台机器在被认定已经死亡之后恢复heartbeat的情况。
如果这种情况发生并且磁盘挂载因故障而迁移(fail over),便有可能有两个节点同时挂载一块磁盘。
如果要使用这项功能,则除了这行之外,也需要加载“softdog”内核模块,并创建相应的设备文件。
方法是使用命令“insmod softdog”加载模块。
然后输入“grep misc /proc/devices”并记住得到的数字(应该是10)。
然后输入”cat /proc/misc | grep watchdog”并记住输出的数字(应该是130)。
根据以上得到的信息可以创建设备文件,“mknod /dev/watchdog c 10 130”。
bcast eth1表示在eth1接口上使用广播heartbeat(将eth1替换为eth0,eth2,或者您使用的任何接口)。
keepalive 2设定heartbeat之间的时间间隔为2秒。
warntime 10在日志中发出“late heartbeat“警告之前等待的时间,单位为秒。
deadtime 30在30秒后宣布节点死亡。
initdead 120在某些配置下,重启后网络需要一些时间才能正常工作。
这个单独的”deadtime”选项可以处理这种情况。
它的取值至少应该为通常deadtime的两倍。
baud 19200波特率,串口通信的速度。
udpport 694使用端口694进行bcast和ucast通信。
这是默认的,并且在IANA官方注册的端口号。
auto_failback on该选项是必须配置的。
对于那些熟悉Tru64 Unix的人来说,heartbeat 的工作方式类似于“favored member“模式。
在failover之前,haresources 文件中列出的主节点掌握所有的资源,之后从节点接管这些资源。
当auto_failback设置为on时,一旦主节点重新恢复联机,将从从节点取回所有资源。
若该选项设置为off,主节点便不能重新获得资源。
该选项与废弃的nice_failback选项类似。
如果要从一个nice_failback设置为off的集群升级到这个或更新的版本,需要特别注意一些事项以防止flash cut。
请参阅FAQ中关于如何处理这类情况的章节。
node 该选项是必须配置的。
集群中机器的主机名,与“uname –n”的输出相同。
node 该选项是必须配置的。
同上。
respawn <userid> <cmd>该选项是可选配置的:列出将要执行和监控的命令。
例如:要执行ccm 守护进程,则要添加如下的内容:respawn hacluster /usr/lib/heartbeat/ccm使得Heartbeat以userid(在本例中为hacluster)的身份来执行该进程并监视该进程的执行情况,如果其死亡便重启之。
对于ipfail,则应该是: respawn hacluster /usr/lib/heartbeat/ipfail注意:如果结束进程的退出代码为100,则不会重启该进程。
2 配置haresources配置好ha.cf文件之后,便是haresources文件。
该文件列出集群所提供的服务以及服务的默认所有者。
注意:两个集群节点上的该文件必须相同。
集群的IP地址是该选项是必须配置的,不能在haresources文件以外配置该地址, haresources文件用于指定双机系统的主节点、集群IP、子网掩码、广播地址以及启动的服务等。
其配置语句格式如下:node-name network-config <resource-group>其中node-name指定双机系统的主节点,取值必须匹配ha.cf文件中node选项设置的主机名中的一个,node选项设置的另一个主机名成为从节点。
network-config用于网络设置,包括指定集群IP、子网掩码、广播地址等。
resource-group用于设置heartbeat启动的服务,该服务最终由双机系统通过集群IP对外提供。
在本文中我们假设要配置的HA服务为Apache和Samba。
在haresources文件中需要如下内容: 192.168.85.3 httpd smb该行指定在启动时,节点linuxha1得到IP地址192.168.85.3,并启动Apache和Samba。
在停止时,Heartbeat将首先停止smb,然后停止Apache,最后释放IP地址192.168.85.3。
这里假设命令“uname –n”的输出为“”-如果输出为“primary”,便应使用“primary”。
正确配置好haresources文件之后,将ha.cf和haresource拷贝到/etc/ha.d目录。
3 配置Authkeys需要配置的第三个文件authkeys决定了您的认证密钥。
共有三种认证方式:crc,md5,和sha1。
您可能会问:“我应该用哪个方法呢?”简而言之:如果您的Heartbeat运行于安全网络之上,如本例中的交叉线,可以使用crc,从资源的角度来看,这是代价最低的方法。
如果网络并不安全,但您也希望降低CPU使用,则使用md5。
最后,如果您想得到最好的认证,而不考虑CPU使用情况,则使用sha1,它在三者之中最难破解。
文件格式如下:auth <number><number> <authmethod> [<authkey>]因此,对于sha1,示例的/etc/ha.d/authkeys可能是auth 11 sha1 key-for-sha1-any-text-you-want对于md5,只要将上面内容中的sha1换成md5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