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灾科技学院地震学基础2015试卷三
地震知识试题

1.大地震到来时,如果在室内,下面的躲避方法哪种是不正确的()A.躲在坚固家具附近或桌、床下 B.躲在内墙的墙根、墙角C.躲在厨房、储藏室开间小的地方 D.躲在吊顶、吊灯下2.个人避震就近躲避的不当的做法是()A.降低身体重心,蹲下或席地坐下B.紧抓桌腿或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摔倒C.张大眼睛,用湿毛巾捂住口鼻以防灰尘、毒气D.用手保护头部或后颈,或用衣被顶在头上3.如果地震时你正在室外,你应当怎样避免下列哪种危险的避震方法()A.靠近桥梁、河岸等空旷地带B.不在狭窄的胡同、走廊、楼梯上停留C.远离楼房和高大建筑物、烟囱、架空管道D.不在电线杆、高压线、大型广告牌下行走4.有位亲身经历1920年海原8.5级大地震的老人向别人介绍地震发生时逃生的办法,你认为他说的哪句话是错误的()A.“在屋内感觉地震时,要迅速趴在炕沿下,脸朝下,头靠山墙。
”B.“两只胳膊在胸前相交,右手正握左手,左手反握右臂”。
C.“鼻梁上方两眼之间的凹部枕在臂上”;D.“闭上眼,用嘴呼吸。
”二、多项选择题1.地震以后,被埋者求生的对策是()A.在精神上不能崩溃,树立生存的勇气和信心B.保持正常呼吸,等待救援C.争取暴露被埋双手和头部,保存体力D.大声呼救并竭尽全力行动,直到有人来救为止2.地震发生时的避震措施是()A.住在平房里的人及时跑出室外或迅速躲在桌下、床下、紧挨墙根下;B.随手抓住纺织品、毛巾等捂住鼻子;C.住高楼者迅速从楼上跳下,或前往阳台、窗边、电梯等处;D.如在夜间,点亮蜡烛照明,进入跨度小的厨房、厕所等开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难;3.地震灾害损失是指包括()A.交通、通讯、供水、供电、供气等城市生命线工程破坏B.地表断裂、山体滑坡以致阻塞河道和洪水泛滥C.房屋建筑倒塌破坏,地震火灾、人员死亡D.矿土液化和地基失效4.震后救援的准确定位方法有()A.红外、测声、光学目视和无线电测向定位B.用人工喊话、敲击传声C.用地震犬寻找D.被埋者呼叫等5.发现活着的被埋者以后,可以用以下的措施进行救援()A.采用必要的扒挖技术时不宜使用利器B.采用得当的施救技巧,将被埋者头部暴露,清楚口鼻异物C.采用护理技巧,对长期处在黑暗、窒息被埋者要蒙其眼避光、缓慢呼吸新鲜空气D.对饥饿的被埋者,要赶快尽多地进水、进食,补充更多的营养;三、判断题(请判断下列各题,正确的打√,不正确的打×)1.地球上最大的地震带是欧亚地震带。
防震减灾知识测试题及其答案

防震减灾知识测试题及其答案一、选择题1. 地震是由什么引起的?A. 风力B. 电力C. 地球运动D. 水力答案:C. 地球运动2. 以下哪个不是减少地震危害的措施?A. 建造抗震建筑B. 加固老旧建筑C. 提高地震预警系统能力D. 加大地震发生频率答案:D. 加大地震发生频率3. 震中是指什么地方?A. 发生地震的地方B. 地震波传播最快的地方C. 地震波幅度最大的地方D. 距离地震中心最近的地方答案:A. 发生地震的地方4. 以下哪个不是地震前的预兆?A. 岩石变形B. 地表地貌变化C. 动物异常行为D. 雨水增加答案:D. 雨水增加5. 震源深度越浅,地震对地表产生的破坏力越大。
A. 对B. 错答案:A. 对二、填空题1. 地震的强度通常使用哪个指标来表示?答案:里氏震级2. 地震波传播最慢的波是什么波?答案:S波3. 地震烈度是根据地震对地表破坏程度进行评定的,常用的评定标准是什么?答案:中国地震烈度表4. 地震的发生是随机的,无法预测。
答案:对5. 地震后,我们应该迅速撤离危险区域,避免继续受到伤害。
答案:对三、简答题1. 简述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和原理。
答案: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是在地震发生前,提前预警可能受到地震影响的区域,使人们有更多的时间采取逃生或防护措施。
该系统通过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差异,利用地震台网的观测数据来进行地震预警。
当地震波从震源传播到某个地震台网的观测点时,通过分析不同类型的地震波的传播速度差异,可以预测地震波到达其他地区所需的时间,从而提前发出预警信号。
2. 简述抗震建筑的设计原则。
答案:抗震建筑的设计原则包括以下几点:- 结构合理:建筑结构应采用合理的构造形式和强度设计,使其能够在地震发生时承受地震力的作用。
- 刚性足够:建筑物应具备足够的刚性,能够抵抗地震引起的变形和振动,减小地震对建筑物的破坏。
- 疏散通道畅通:建筑物内部应设置合适的疏散通道,确保人员在地震发生时能够迅速撤离。
地震知识试题及答案

地震知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地震发生时,震源与震中的距离称为:A. 震级B. 震中距C. 震源深度D. 震波速度答案:B2. 地震波中,传播速度最快的是:A. 纵波B. 横波C. 面波D. 体波答案:A3. 地震的震级通常用来表示:A.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B. 地震释放的能量C. 地震波的振幅D. 地震波的周期答案:B4. 地震发生时,地面的震动是由什么波引起的?A. 光波B. 声波C. 地震波D. 电磁波答案:C5. 地震发生时,下列哪种行为是正确的?A. 迅速乘坐电梯下楼B. 躲在桌子下面C. 立刻跳窗逃生D. 站在阳台上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地震发生时,以下哪些措施是正确的?A. 保持冷静B. 关闭煤气C. 迅速跑向室外D. 躲在坚固的桌子下面答案:ABD2. 地震中,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震感?A. 震级B. 震源深度C. 震中距D. 建筑物结构答案:ABCD3. 地震波可以分为哪几类?A. 纵波B. 横波C. 面波D. 体波答案:ABC4. 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包括:A. 提前通知地震发生B. 提供逃生时间C. 减少经济损失D. 减少人员伤亡答案:ABCD5. 地震发生后,哪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次生灾害?A. 迅速关闭电源B. 检查建筑物结构C. 清理道路障碍D. 准备急救包答案:AB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地震是地壳内部能量的突然释放造成的。
(对)2. 地震只发生在板块边界。
(错)3. 地震波在固体中传播速度比在液体中快。
(对)4. 地震发生时,站在开阔地带比在建筑物内更安全。
(对)5.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预测地震的发生。
(错)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地震发生时,我们应该如何保护自己?答案:地震发生时,应立刻采取以下措施:保持冷静,迅速寻找坚固的桌子或床下躲避,远离玻璃窗、悬挂物和易倒物体;如在室外,迅速跑到开阔地带,远离建筑物和电线杆等。
地震学原理考试试题

地震学原理考试试题1.(10分)地震学的定义是什么?地震学是研究地球内部震动和地震现象的学科。
通过研究地震波的传播和地震源的性质,地震学可以揭示地球内部的结构和物理特性。
2.(15分)请解释弹性体的概念,并说明其在地震学中的重要性。
弹性体是指在外力作用下能够产生弹性变形的物质。
在地震学中,弹性体模型被广泛应用于模拟地震波的传播和地壳的响应。
通过研究弹性体的行为,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预测地震的发生和影响。
3.(20分)简要描述地震波的类型和传播特性。
地震波包括主要的体波和面波。
体波又分为纵波(P波)和横波(S 波),它们从地震源中心向各个方向传播。
体波能够穿过地球内部的固体和液体介质,并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粒子振动。
面波主要包括Rayleigh波和Love波,它们主要沿地表或地下界面传播,是地震波中造成破坏的主要部分。
4.(25分)地震烈度和地震震级之间有什么区别?地震烈度是用来描述地震对地表造成破坏程度的指标,常用的是MMI烈度表。
地震烈度受地震波传播路径、地壳特性和建筑物结构等因素的影响,反映了地震对人类、建筑物和环境的影响程度。
地震震级是用来描述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常用的是里氏震级或能量震级。
地震震级是基于地震波形记录的振幅和频率信息,反映了地震释放能量的大小。
地震震级是一种相对稳定的物理学量,与地震烈度的关系不是简单的线性对应。
5.(30分)请解释地震预警系统的工作原理,并说明其在减轻地震灾害中的作用。
地震预警系统基于地震波在地下和地表上的传播速度差异,通过监测震中与各个监测点之间的波速差异,可以提前数秒到数十秒预警地震的发生。
当地震预警系统发出预警信号后,人们可以收到警报并有足够的时间采取应急措施,例如躲避掉落物、保护重要设备、疏散人群等。
地震预警系统的作用在于减少地震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提升社会应对地震的能力。
6.(35分)简述地震震源的类型和形成机制。
地震震源主要分为火山地震、构造地震和人工地震。
地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

地震考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地震波分为体波和面波,其中体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纵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快,那么纵波和横波在地震发生时的到达顺序是()。
A. 纵波先到达,横波后到达B. 横波先到达,纵波后到达C. 纵波和横波同时到达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纵波(P波)的传播速度比横波(S波)快,因此在地震发生时,纵波会先到达观测点,随后横波到达。
2. 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通常用里氏震级来表示。
里氏震级每增加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增加()倍。
A. 10B. 30C. 100D. 1000答案:C解析:里氏震级每增加1级,地震释放的能量大约增加31.6倍,接近100倍。
3. 地震的破坏力与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等因素有关。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震源深度越浅,地震造成的破坏力()。
A. 越大B. 越小C. 不变D. 无法确定答案:A解析:震源深度越浅,地震波在地表的振幅越大,因此造成的破坏力也越大。
4. 地震发生时,人们应该采取正确的避震措施。
以下哪种避震措施是不正确的()。
A. 躲在坚固的桌子下面B. 远离玻璃窗和外墙C. 乘坐电梯快速下楼D. 迅速离开建筑物答案:C解析:地震发生时,乘坐电梯下楼是不安全的,因为电梯可能会因为地震而停止工作,导致被困。
5. 地震预警系统可以在地震发生后,利用地震波传播的时间差,向远离震中的地区提前发出预警。
以下哪个国家是全球地震预警系统的先行者()。
A. 日本B. 美国C. 中国D. 印度答案:A解析:日本是全球地震预警系统的先行者,拥有较为成熟的地震预警技术。
6. 地震的震中是指地震发生时震源在地表的垂直投影点。
震中距是指震中到观测点的距离。
以下哪个因素与震中距无关()。
A. 地震震级B. 地震烈度C. 地震波的传播速度D. 地震的破坏力答案:A解析:地震震级是衡量地震释放能量大小的指标,与震中距无关。
7. 地震烈度是指地震在一定地点产生的震动强度,通常用罗马数字表示。
防震减灾考试试题

防震减灾考试试题1、问答题(江南博哥)建设单位送审建筑工程施工图时须包括哪些资料?答案:(1)全部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2)结构设计中有关解析:试题答案(1)全部建筑施工图、结构施工图;(2)结构设计中有关抗震设防依据、设防标准、方案论证等。
2、问答题哪些已经建成的建设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抗震设防措施未达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答案:(一)重大建设工程;(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解析:试题答案(一)重大建设工程;(二)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三)具有重大历史、科学、艺术价值或者重要纪念意义的建设工程;(四)学校、医院等人员密集场所的建设工程;(五)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内的建设工程。
3、问答题目前新建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答案:一是对新建工程抗震设防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不按新建工程解析:试题答案一是对新建工程抗震设防重要性认识不足;二是不按新建工程抗震设防管理程序办事;三是普遍忽视结构质量,片面追求外部装修。
4、问答题全国目前共有多少个重点抗震城市?答案:全国共有77个重点抗震城市。
解析:试题答案全国共有77个重点抗震城市。
5、问答题什么是活断层?答案:指现今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人类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解析:试题答案指现今在持续活动的断层,或在人类历史时期或近期地质时期增活动过,极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重新活动的断层。
6、问答题抗震加固的原则是什么?答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使用,要以社会效益为解析:试题答案技术先进、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方便使用,要以社会效益为主,同时注意经济和环境效益。
7、问答题对生命线工程三条基本要求是什么?答案:生命线工程必须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灵活的反应能力和快速解析:试题答案生命线工程必须具备足够的抗震能力,灵活的反应能力和快速的恢复能力。
8、问答题地震为什么会造成房屋的破坏?答案:地震时造成房屋破坏的“元凶”是解析:试题答案地震时造成房屋破坏的“元凶”是地震力。
防震减灾知识题库及答案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防震减灾知识题库及答案随着地震灾害发生的频度不断上升,应对地震灾害提高防震减灾综合能力成为政府需要面对的重大课题。
防震减灾知识你知道多少呢?以下是由整理关于防震减灾知识题库的内容,希望大家喜欢!防震减灾知识题库及答案一、判断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七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
(错)正确: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开展防震减灾知识的宣传教育,增强公民的防震减灾意识,提高全社会的防震减灾能力。
2、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
(对)3、国家鼓励、引导社会组织和个人开展地震群测群防活动,对地震进行监测和预防。
国家鼓励、引导志愿者参加防震减灾活动。
(对)4、《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于2008年3月30日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正。
(错)正确:《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于2011年3月30日江西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修正。
5、从事防震减灾活动,应当遵守国家有关防震减灾标准。
(对)6、对在防震减灾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对)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防御为主,预防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错)正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我国防震减灾工作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8、防震减灾规划一经批准公布,应当严格执行;因震情形势变化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确需修改的,应当按照原审批程序报送审批。
(对)9、任何单位和个人对妨碍、破坏防震减灾工作的行为有制止和举报的权利,有依法参加防震减灾活动的义务。
(对)10、《江西省防震减灾条例》于2007年5月1日起施行。
(错)正确:于2007年7月1日起施行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防震减灾主管部门负责专业建设工程的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实施和施工的监督管理。
地震防震减灾培训试题及参考答案

防震减灾方针政策1.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什么?答:我国地震工作方针是: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方针。
2.我国地震工作主要任务是什么答:(1)地震监测;(2)地震预报;(3)震害防御;(4)地震应急;(5)地震救灾与重建。
3.我国20世纪第5个地震活跃期开始于何年?答:1988年。
4.在防震减灾方面,我国将采取什么对策?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御。
认真做好地震监测预报、震灾预防,地震应急,地震救灾和重建四个环节的工作。
5.防震减灾的涵义是什么?答:防震减灾是防御与减轻地震灾害的简称,是对地震监测预报、地震灾害预防、地震应急和震后救灾与重建等活动的高度概括。
6.1994年联合国大会决议将国际减灾日定为哪一天?答: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
7.我国的“防灾减灾日”是哪一天?答:经国务院批准,自2009年起,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8.什么是地震对策?答:地震对策是人类旨在减轻地震自然灾害、获得社会经济效益的最佳战略战术。
9.抗震防灾工作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答:平震结合,全面规划,综合防御。
10.抗震防灾工作的目标是什么?答:在遭遇地震破坏时,保障城市要害系统的安全,保障震后人民生活的基本需要;对城市生命线工程应基本不受影响,重要工矿企业和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关键部门不致严重破坏或能迅速恢复生产;对可能引起次生灾害的重要设施不致产生严重后果;对量大面广的居住建筑和重要公共建筑、指挥部门不致造成严重破坏或倒塌。
法律法规知识11.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最高的法律性文件是什么,由哪个机关制定颁布,何时开始生效?答:我国关于防震减灾工作的最高法律文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于1997年12月29日通过,自1998年3月1日起施行。
2008年12月27日,由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修订通过,自2009年5月1日施行。
12.《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规定,哪些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答:《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条例》第十一条规定,下列建设工程必须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一)国家重大建设工程;(二)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水灾、火灾、爆炸、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大量泄露或者其他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包括水库大坝、堤防和贮油、贮气、贮存易燃易爆、剧毒或者强腐蚀性物质的设施以及其他可能发生严重次生灾害的建设工程;(三)受地震破坏后可能引发放射性污染的核电站和核设施建设工程;(四)省、自治区、直辖市认为对本行政区域有重大价值或者有重大影响的其他建设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名词解释
1.波阵面
2.地震各向异性
3.脆性体
4.泊松比
5.环型振荡
6.直达波
7.正演
8.面波群速度、相速度
9.几何地震学
10.杨氏模量
二、填空题(共15分,每空1分)
1、波在传播界面可以产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2、地震体波的波和波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换
3、地震体波可分为波和波,面波可分为波和波,地球的自由振荡可分为和。
4、在讨论地震波的传播问题时,一般基于弹性力学原理,并假设地球介质是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5、P波的速度是S波速度的_________倍。
三、简答题(共30分,每题6分)
1.P波和S波的主要差异?
2.试论Rayleigh和Love面波产生的条件,地表质点运动特征。
利用面波的什么特征研究
地球内部结构?
3.地震尾波的研究意义?
4.简述PREM模型中P波、S波、密度、压力、体变模量和切变模量随深度的变化
5.某地震台上架设了三分向地震仪,请指出该台正西方向发生的地震在仪器上引起的振动
11.画图题(10分)
请在下图中标出SKS,PKS,sP,SKJKS,PKKP,PP,PcS,SKiKS,PKIKP,PPP(注P波用实线,S波用虚线)
五计算题
推导双层地壳模型中莫霍面上的首波Pn的走时方程(画出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