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城市化》PPT课件

合集下载

城市化PPT课件(1)

城市化PPT课件(1)

初期 低早 阶段
中期 较高动
1. 城市化开始的时 间有何不同? 2. 目前各处于城市 化的那一个阶段?
3.各国城市化未来 的发展趋势如何?
有那些因素吸引他们来到城市? 有那些因素推动他们离开农村?
拉力 推力
校工曹师傅一家
修鞋师傅
2.城市化过程中的推力与拉力
3. 城市化最主要的标志 城市人口比重
城市人口数 地区总人口

*100%
4.城市化的影响
聚落形态的变化 生产方式的变化
生活方式的变化
价值观念的变化
二、世界城市化的进程
第二章 城市与城市化
第三节
城 市 化
说明…… 城市数量不断增多,城市规模不断扩大
说明…… 城市占地面积 不断扩大
整理与归纳……
一、城市化及其最主要的标志
1.城市化的含义
一方面,通过线改市、乡改镇的途径, 新设了一大批市、镇。 另一方面,大批乡村人口涌向城镇, 使得原有城镇规模不断扩大。 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化范围不断扩大、 乡村转变为城镇的过程,就是城市化。
读图思考:
1.世界不同国家和地区城市 化进程会完全一样吗?
2.世界各国城市化水平分别 处于城市化进程模式曲线那 一阶段? 3.结合案例《英国的城市化 进程》概括城市化不同过程 的特点。
世界城市化进程阶段特点
水平 发展 速度 很慢 快 慢 地域扩展 趋势 城市规模扩 大 人口快速想 城市聚集 城市化地域 向农村推进 常见问题
这是城市……?
华西村
读一读
2005年5月26日《参考消息》
英日记者笔下的中国农村的样板
位于上海以北大约100英里处的江苏省华西村在20年前, 大多数居民居住在狭窄的平房中,为了买一辆自行车而省吃 俭用的农民,如今他们成了富裕的股东,家庭平均居住面积 超过450平方米,每户至少拥有一辆汽车。

高中地理第三节城市化(27张ppt)优秀课件

高中地理第三节城市化(27张ppt)优秀课件
城用地规模扩大 城人口在总人口的比 重不断上升
2、衡量城化水平的标志: 城人口占总人口比重
3、为什么会城化
推拉 推力——使得人群离开村的因素 理论
拉力——吸引人群来到城的因素
4、城化的意义
①、带动_区__域__经__济_________开展;
②、带来_聚___落__形__态_____
的变化;
③、带来_生__产__方__式_____生_ 活、方__式____价___值__观__念、
第三节 城化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城化的含义。 2、掌握不同国家、地区城化的进
程及特点。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学会与
他人合作、探究学习。 2、运用地理图表等资料分析、归
纳、总结,比较不同国家城化的过程及
自学指导
1、什么是城化〔概念、标志、推力因素、拉 力因素〕
2、城化的意义
城市化特点

起步早
达 国
城化水平高

出现逆城化现象

起步晚,开展快


城化水平低
国 家
城开展不合理
探究活动:看图2.24 城化对地理环境各要素产生哪些影响?
生物圈
岩石圈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水圈
大气圈
城化是否必然对地理环境产生不良的影响呢?
合理的城化。。。。 也可以改善环境。例如, 通过平整土地、修建水利设 施、绿化环境等措施,使得 环境向着有利于提高人们生 活水平和促进社会开展的方 向转变。〔有利方面〕
3、城化进程表 〔结合图2.19和案例4〕
城市 化阶

水平
初期 低于30% 阶段 水平低
发展 速度

虚假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ppt课件

虚假城市化与滞后城市化ppt课件

为了遏制城市人口恶性膨胀,墨西哥城市政府采取了建设“卫
星城”和实施“城乡均等化”措施。自1980年至今,墨西哥城
四周已建成30多个卫星城,居住人口超过1500万。
10
不同点
(1)表现不同
虚假城市化表现为城市化水平高,滞后城市化表现为
城市化水平低。
(2)与工业化关系
虚假城市化,城市化发展速度快于工业化发展速度,
市区人口激 增,地价上 涨、交通拥 挤。
图 解
人口由市区 迁往农村和 小城镇
人口迁回市 区
市中心地价上涨, 中心区环境改善; 交通拥挤,环境 产业结构调整,
恶化;小城市基 发展高科技产业、
础设施日益完善。 第三产业,活力
环境好。
再现。
4
• 郊区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 ①从城市化进程来看,郊区城市化是发生在城市
中 城市化水平低 农村人口基数大,增长快
国 家
城市发展不合理
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 过快,农村劳动力过剩
3
★正确认识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城市化 郊区城市化 逆城市化 再城市化
人口由乡村迁
表 往城市;农村 现 地域转变为城
市地域
人口由市 区迁往郊 区
成 城市的拉动和 因 乡村的推动
发展的加速阶段,而逆城市化则出现在城市发展 的后期阶段。 • ②从距离上看,郊区城市化是居民和企业迁往郊 区,逆城市化是居民及工商业迁往离城市更远的 农村或小城镇。 • ③从城市自身发展上看,郊区城市化使城市面积 扩大,人口增多,逆城市化使整个大城市人口减 少。
5
虚假城市化和滞后城市化 (1)虚假城市化:又称过度城市化,是指城市化水平明显超 过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化的速度大大超过工业化的速 度,城市化不是建立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的一定水平之上,而 主要是依靠传统的第三产业来推动的。这种城市化的质量较低, 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反而容易造成诸多城市病的发 生。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学习课件PPT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学习课件PPT

【考点2】
城市化的进程
【2—1】( 北京市海淀区 2013 届 11 月质检 ) 读下图, 回答问题。
如果图示曲线表示城市化速度,则(
A.A曲线可表示发达国家城市化过程 B.A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速度快
)
C.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会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D.B曲线所代表的国家城市化水平高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进程。A选项,发达国家 城市化的进程经历了慢—快—慢三个阶段,整个城市 化进程的曲线呈现一个平滑的“S”型,A选项正确; B 选项,由图可知, A 曲线当前处于城市化缓慢发展 的阶段; B曲线表明城市化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C 选 项的表述是不合理的; D选项,由 B 曲线可知,其代 表的是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发展速度快、起步 晚、水平低。
D.城市化问题日益突出
【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的标志。城市化主要表现在: 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上升,人口从第一产业向第 二、三产业转移,城市用地规模扩大等三个方面。结 合图中信息,三个阶段城市用地规模在逐渐扩大,所 以答案选A;B、C、D三项均未能在材料中体现。
【1—2】(江西省百所重点高中2013届10月质检)下表 为 2003 ~ 2009 年某市人口变化情况表。读表,完成 问题。
【解析】 第 (2) 题,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 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应是社会经济因素,故D项错 误;在美国等发达国家交通条件普遍较好,故A项错 误;美国在 1970 ~ 2008 年并没有颁布特殊的人口迁 移政策,故C项错误;在此阶段引起人口从市中心到 郊区迁移的只能是产业结构的调整,故B项正确。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第5课
城市化过程和特点
【锦囊】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 的区别 城市化一般指人口向城市地区集聚和城市范围不 断扩大,乡村地区转变为城市地区的过程。郊区城市 化和逆城市化是城市化的不同表现阶段。

城市化复习PPT课件

城市化复习PPT课件

• 城市化标志及实质

(2010年泰安模拟)读城市区域景观结 构变化示意图,完成(1)~(2)题。
• (1)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 问题是( ) • A.逆温现象 B.水土流失 • C.热岛效应 D.“臭氧洞” • (2)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 污染,应该 ( ) • A.将卫星城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 外
• (2)关于该区域城市化水平,下列叙述正 确的是( ) • A.2010年约为50% • B.2020年以后趋于降低 • C.2030年超过80% • D.2040年以后保持稳定 • 【试解】 (1)________,(2)________。
• 【解析】 (1)城市化是指农村人口向城 镇集聚的过程。由图可知,乡村人口比例 持续稳定下降,但并非都转移到了郊区。 2040年郊区人口超过乡村人口,2050年 乡村人口数约占20%,2050年中心城区人 口百分比与2000年基本相等,但人口基 数不一样,所以人口数不会相等。(2)城 市化水平的主要标志是城市人口占总人口 的比重,而城市人口=中心城区人口+郊 区人口。读图可知,2010年该区域城市 化水平约为50%(40%+10%=50%),2030 年不到80%,且2000~2050年一直持续
发达国家 所处阶段 发展速度 城市人口 比重 与经济发 展关系 后期(饱和期) 慢 大 相适应
发展中国家 中期(发展期) 快 小 不相适应
①产业革命开始早 ;②新技术革命以 来,农业劳动生产 率大大提高,使大 形成原因 量乡村人口转为城 市人口;③人们对 环境质量的要求提 高,乡村和小城镇 基础设施完善
影响
成因
措施
耕 地 面 积 资 减 源 少 短 缺 水 资 源 短 缺
城市数量增加, 城市、工交建设 规模扩大,占用 节约用地,尽量 大量耕地 少占耕地

城市化与逆城市化课件

城市化与逆城市化课件
,旧的户籍制度已经成了制约我国城市化进程、 经济发展的一个方面 。 • 2、进城外来工应享受的“国民待遇”难以实现 • 工资、福利、医疗等都得不到保障 ,外来工子女 入学难等问题不仅影响外来工的生活、工作,也 对城市的发展产生了很多消极的影响。
31
• 3、大城市病日益突出 • 交通拥挤、资源紧缺、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下降
15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16部分发达国家城市人口的比重1990年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17逆城市化18一逆城市化的含义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后期大城市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向大都市的小城镇非大都市区或远方较小的都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英国人霍华德于1898年在其专著明天的田园城市中最早提出逆城市化概述19区分
34
我国“逆城市化”现象的喜 与忧
• “忧”
• 从逆城市化现象的历史进程看,中国目前还没有 出现与欧美社会发展同质的逆城市化现象。
• 表现在:①生活中鲜有大量城市居民放弃城市生 活或就业,到郊区或农村生活或就业 。
• ②欧美地区逆城市化过程伴随着资本和技术的转 移 ,而国内所谓“逆城市化”则是原乡本土的农 民返回家园。
一、逆城市化的含义
• 逆城市化 (counter-urbanization ) 逆城市化是城市化后期大城市的人口和就 业岗位向大都市的小城镇、非大都市区或 远方较小的都市区迁移的一种分散化过程
• 英国人霍华德于1898 年在其专著《明 天的田园城市》中最早提出
18
逆城市化概述
区分:逆城市化与郊区化
城市化与逆城市化
1
讲课: 刘雅恕 王 川 温朝林 答疑: 甘露莹 蒋夷航 曹梦千 提问: 熊 汉 王德辉 马跃人
龚涵
2
• 城市化
• 城市化概述 •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城市化》优质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二章第3节《城市化》优质课件(共31张ppt)

工厂、汽车尾气 煤设备 工厂、汽车尾气
烃类 硫化物
燃煤、燃油设备、汽车化工废气 化工废气

工厂废气
危害
酸雨:污染生 物、土壤、建 筑等。诱发疾 病。粉尘与肺 癌有关。二氧 化氮引起慢性 气管炎。汽车 尾气造成光华 学烟雾
污染源是什么?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此漫画的主题是什么?说明城市的什么环境问题?

16、业余生活要有意义,不要越轨。2021年8月4日 星期三11时33分7秒23:33:074 August 2021

17、一个人即使已登上顶峰,也仍要 自强不 息。下 午11时33分7秒 下午11时33分 23:33:0721.8.4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深圳全面城市化启动 , 年内告别农村
率先在中国进行改革 开放的深圳市,又将率 先迈出历史性的一步。 新年伊始,深圳市宣告: 2004,深圳要全面城市 化,做全国第一个没有 农村的城市!
今天,深圳的龙华、龙城、龙岗3个镇政府摘掉了原来的牌 子,撤销了镇的建制,同时挂上了街道办的牌子,设立了街道办 事处和社区居民委员会。这标志着深圳全面城市化正式启动。
特 大 城 400 市 个 300 数
世界 •
• 发展中国家
200
100
• 1900
1920


• •
1940 1960
• • 发达国家
••
年份 1980 2000
世界大城市数量增长很快——大城市化趋势明显
发展中国家特大城市数量多于发达国家——趋势更加明显
城特 市大 总城 人 市 45 口人 (口 亿 数 40 )占
课题研 究

《逆城市化》PPT课件

《逆城市化》PPT课件
第四章城市化原理第一节城市化定义第二节城市化的机制第三节城市化的类型与测度第四节郊区化第五节逆城市化第五节逆城市化一逆城市化二逆城市化的解释1970年代以来一些大都市区人口外迁出现了新的动向其主要特征是人口迁移的方向发生了倒转即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向大城市区域迁移变为向非大城市区域迁移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 (三)、新规划主义 • 一方面,城市蔓延带来日益严重的城市问题,并且导致城市边缘界限的模糊化, • 另一方面,郊区中私有化的城市日渐增多,传统的城市规划已无法应对新的城市发展变化。 • 于是,1980年代以来,在西方国家出现了新的规划思想,其中影响最大的是新城市主义(Ne w Urbanism)和精明增长(Smart Growth)。
• (一)、内城衰退 • 2、内城衰退的原因 • ①、经济重构与经济结构调整是造成内城衰败的主要原因。 • ②、家庭经营式地方性公司减少而跨国大公司得到发展和增加,但这些大公司与所在地 的地方城市并无太多联系,从而使地方经济衰退,且失业人口增多更加速了内城衰败。 • ③、电子、汽车、航空、生物化学等新工业的选址倾向于环境良好的郊区,工业的外迁 加剧了内城衰败。 • ④、政府开发郊区的城市发展策略,如建设新城及卫星城,限制中心区新增写字楼数量, 动员和鼓励工厂郊迁等,促进了内城衰败。
10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 (一)、内城衰退 • 1、衰败主要表现 • 高失业率及人口外移; • 人均收入水平大幅下降,犯罪率偏高; • 税收锐减,财政日蹙,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区资产贬值,市政设施破败; • 废弃地增多,物质性设施老化; • 生活质量及环境质量下降。
11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15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 (二)、市区改造与重建 • 2、中产阶级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8
作业
• 新城市主义与精明增长的含义与内容? • 逆城市化的后果及政府采取的应对措施?
29
感谢下 载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 (二)、市区改造与重建 • 1、城市更新
•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西方国家掀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城市更 新改造运动。在不同的时期,其称谓也有所不同,如从最初 的城市重建(urban contribution)、城市振兴(urban rev italization)到城市更新(urban renewal)、城市再开发 (urban redevelopment)等。
15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 (二)、市区改造与重建 • 2、中产阶级化
• 对中产阶级化产生的机制
• ①、城市蔓延、能源成本上升、严重的通勤问题 等因素的作用,促进家庭接近内城工作地;
• ②、郊区住宅成本的不断上升刺激家庭,特别是 新的家庭重新注重较廉价的内城区位;
• ③、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对住房需求大量增 加,引起人们对内城利用不充分的房源的需求;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 (二)、市区改造与重建 • 2、中产阶级化
• 随着郊区化的深入,大城市分散程度加剧,大量中产阶级迁到郊外,导致中心区原来的生产 用地和生产用房使用率降低,出现“绅士外流”。
• 为了提升中心区的竞争力,增强其吸引力,政府通过积极的财政优惠政策,刺激了市中心地 段的再度繁荣,环境也得以改善,加上中心区中多元化的社会文化气氛,致使富裕的阶层重 新考虑搬回市中心居住。于是出现了一些富裕的中产阶级购买中心区中贫民的住宅并对其进 行改造,而城市贫民前往郊区居住的现象,这就是所谓的中产阶级化,又被称为绅士化(ge ntrification)。
• “逆”并不是指城市人口的农村化,更不是指城市文明和生活方式的农村化,而是指大城市人口 向卫星城迁移的倾向。
• “逆城市化”不是城市化的反向运动,而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更高层次的城市化。
4
二、逆城市化的解释
• 1、“大都市区结束”论 • 这是七、八十年代欧美对逆城市化的主流观点。这种观点认为,美国的城市时代行将结束,人口
25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 (二)、边缘城市 • 边缘城市特点: • ①、不存在高密度的高层建筑群。建筑是以低层宽立面的形态分散在广阔的地域范围内。 • ②、停车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办公楼分散于绿色自然环境之中。各建筑之间通常由步行走 廊或小巴士相连。 • ③、配备机场或高速公路,飞机和小汽车作为主要对外交通手段。 • ④、边缘城市的中心地带设有企业总部、大型商场、健身中心等设施。 • ⑤、大型标志性的建筑物通常位于城市的中心地带。 • ⑥、多数居民居住在由绿色草坪环绕的别墅型住宅中。 • ⑦、没有形成一般城市的行政区划。
第四章 城市化原理
第一节 城市化定义 第二节 城市化的机制 第三节 城市化的类型与测度
第四节 郊区化 第五节 逆城市化
1
第五节 逆城市化
一、逆城市化 二、逆城市化的解释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2
一、逆城市化
• 1970年了倒 转,即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向大城市区域迁移变为向非大城市区域迁移。大城市经历了人口净迁 出,人口数量减少,而小城市和城镇以及部分农村地区人口迅速增长的过程。
26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 (二)、边缘城市 • 边缘城市是美国社会的一种客观存在,它是人口郊区化、产业信息化、交通小汽车化等多因 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是当今许多美国人的自然选择,是城市空间重组和功能重构的产物。 • 它反映了城市由单中心向多中心结构转变的趋势,在扩散中的又出现重新集聚。
27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图 围绕高速公路转化口的城市
21
蔓延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 (一)、城市蔓延 • 1、概念
图6 加利福尼亚的Hayward城市蔓延现象 22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 (一)、城市蔓延 • 1、概念
图 亚特兰 大城市形 态发展示
意图
23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 (一)、城市蔓延 • 2、城市蔓延的后果
12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 (二)、市区改造与重建 • 面对市区人口进一步减少而导致中心区的衰败,各个国家先后制定了相关的政策,开展市区重建
活动,主要包括重返大城市和振兴内部的旧城改造以及贫民窟的清理。 • 这些措施是大城市中心区经济得以复苏,“中产阶级化”又使市区人口回升并重新繁华起来。
13
• “城市更新”运动的最初目的是为恢复战争中遭到破坏的城 市,特别是解决住宅匮乏的问题。
• 1950~1960年代,城市更新的主要内容是强化位于城市良好区 位的城市中心区的土地利用,通过吸引诸如金融保险业、大 型商业设施、高级写字楼等高营业额和高税收的产业来使土 地增值。
• 1970年代以来,随着郊区化的深入,人口、产业的不断外流 造成市中心出现衰退,因此这一时期城市更新更多地表现为 西方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改造内城,以重新恢14 复 和振兴市中心。
7
二、逆城市化的解释
• 3、逆城市化的本质和影响 • 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出现的所谓“逆城市化”现象,实质上是城市分散化发展的继续, 是郊区越过大都市区的界限向更为广泛的地区的延伸,是大都市区空间规模的进一步膨胀, 是城市有机体的进一步膨胀,是城市文明和城市生活方式的普及和扩散,而不是城市化发展 的反向运动。 • 逆城市化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郊区化的纵深发展,是人口及就业岗位的更为广阔地域扩散 的一种过程;在逆城市化阶段,大城市功能区内出现的内城分散、衰退现象,与外围边缘中 小城市的迅速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它是经济发达社会中城市体系内部相互依存关系的一种反 映。
18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 (一)、城市蔓延 • 1、概念
• 逆城市化阶段,城市远郊土地的开发与利用带 来了新的城市空间形态特征,即城市蔓延(Ur ban Sprawl)
• 城市蔓延指是城市化地区失控扩展与蔓延的现 象,它使原来主要集中在中心区的城市活动扩 散到城市外围,城市形态呈现出分散的、低密 度、区域功能单一和依赖汽车交通的特点。
10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 (一)、内城衰退 • 1、衰败主要表现 • 高失业率及人口外移; • 人均收入水平大幅下降,犯罪率偏高; • 税收锐减,财政日蹙,固定资产投资下降,区资产贬值,市政设施破败; • 废弃地增多,物质性设施老化; • 生活质量及环境质量下降。
11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分布模式将由城市化向逆城市化和乡村化转变,美国将进入“后都市区时代”(post-metropolit anera)。
5
二、逆城市化的解释
• 2、“大都市区发展”论 • 这种观点认为,非都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是由于郊区化越过了大都市区的界限,或者由于小城镇的
发展达到大都市区的规模,却仍被视为非都市区的结果。由于非都市区人口的增长主要靠近大都 市区的边缘地带,应视为大都市区的进一步发展。
19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 (一)、城市蔓延 • 1、概念
•Ewing则按照城市蔓延的特点把其分为 三个类型:
•①插入式、跳跃式地在农田草场中的发展; •②沿主干道、高速公路建立的商业开发区; •③低密度、单一使用性质的大型开发项目
20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 (一)、城市蔓延 • 1、概念
17
• 双规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 (二)、市区改造与重建 • 2、中产阶级化
• ⑥、形成相对于郊区家庭信念的独身倾向的生 活方式,包括同性恋文化和非传统生活方式;
• ⑦、为满足不同需求,各种机构采取措施提高 内城利用不充分的区域;
• ⑧、城市经济重组,市中心白领服务活动增加, 制造业扩散后扩大了内城住宅市场。
6
二、逆城市化的解释
• 3、逆城市化的本质和影响 • 从1980年以后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以上关于逆城市化产生的解释,“大都市区发展”的观
点更能得到充分证明。 • ①从更大的区域层面上看,人口是进一步向大城市地区和另一些大城市地区集中,例如美国 人口向西南方“阳光地带”的大城市地区转移; • ②从更普遍意义上看,城市内部人口及就业岗位的分布扩散范围更广,甚至扩散到大城市去 外的农村地区; • ③由前两者共同作用所导致的大城市功能区进一步分散及内城的衰退。
• ④加剧市中心区衰败
24
四、 城市蔓延与边缘城市
• (二)、边缘城市
• 城市蔓延是郊区化向纵深发展而出现的城市空间增长形式, 与此同时,也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这就是在城市的边缘扩 散中又有相对集中,出现一些新的居民点
• 这些新出现的另类城市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居住中心,而且 已经演变为商业中心、就业中心。
• (一)、内城衰退 • 2、内城衰退的原因 • ①、经济重构与经济结构调整是造成内城衰败的主要原因。 • ②、家庭经营式地方性公司减少而跨国大公司得到发展和增加,但这些大公司与所在地 的地方城市并无太多联系,从而使地方经济衰退,且失业人口增多更加速了内城衰败。 • ③、电子、汽车、航空、生物化学等新工业的选址倾向于环境良好的郊区,工业的外迁 加剧了内城衰败。 • ④、政府开发郊区的城市发展策略,如建设新城及卫星城,限制中心区新增写字楼数量, 动员和鼓励工厂郊迁等,促进了内城衰败。
8
二、逆城市化的解释
• 3、逆城市化的本质和影响 • 逆城市化阶段,城市空间结构形态从局部到整体都呈现出部分新的变化特征。
9
三、 内城衰退与市区重建
• (一)、内城衰退 • 逆城市化阶段,人口及就业的进一步广域扩散,给中心城市社会经济及物质环境等多方面带 来了消极后果,其中一个突出后果是导致传统的工业城市出现内城衰退。
• 这类城市有不同的叫法,如外围城市(Outer City)、卫星 城市(Satellte City)、新城市(New City,Neocity)、 郊区城市(Suburban City)、城市边缘(Urban Fringe)、 技术郊区(Technoburbs)、无边界城市(Edgeless City)、 边缘城市(EdgeCity)等,但它们的实质是一样的,大多是 由私人进行开发,受私人机构管理,被私人化了的公众城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