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和内容

合集下载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二、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建构原则
(一) 方向性与基础性原则 方向性原则即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目标的建构要有一定的思想与价值指向。 具体来说,是指我国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的目标一定要反映我国教育目的与方针, 反映我国幼儿教育的法规政策及政策精 神,反映有关儿童教育及儿童保护法律 文件的精神,使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具有 明确的思想与价值指向。尊重幼儿的人 格和权利,使幼儿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 获得有益身心发展的经验,促进幼儿全 面和谐地发展是制定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目标的基本价值方向。 基础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的目标应当是社会教育领域中最基础的、
⑦ 帮助幼儿进行自我评价,认识自 己的兴趣和爱好,引导幼儿对行为的动 机进行评价;
⑧ 引导幼儿认识社区的公共设施, 了解周围人们工作的性质、特点和作用, 萌发热爱人民、热爱家乡的情感;
⑨ 引导幼儿了解周围成人的劳动, 鼓励幼儿学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初步 养成爱劳动、爱惜劳动成果的习惯;
⑩ 帮助幼儿初步理解中国的传统节 日和民间工艺品,加深幼儿对中国文化 的认识和情感;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建构的方向 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理想性与价值 性,基础性原则保证了目标制定的现实 性与合宜性。
(二) 整体性原则与层次性原则 整体性原则即在建构学前儿童社会教 育目标时,要确立一种层次结构的整合观。 这种整合观包括横向的类别整合与纵向的 层次整合。横向的类别整合包括儿童社会 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三方面发展目 标的整合,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是这三方 面的协调发展,要避免只重知识传授而忽 视情感和行为习惯培养,应把三者有机地 协调起来。横向的类别整合还包括各教育 系统幼儿社会教育目标的整合,即家庭、 社会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目标要基本一致, 以形成教育的合力,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纵向的层次整合主要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各层级目标的整合,即各相连层级间的目 标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的。 层次性原则是指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 标的建构是有层次的系列,这是由幼儿社 会性发展水平的层次系列所决定的。 整合性原则保证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目标建构的综合系统性,层次性原则保证 了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差异性。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和内容

第三章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和内容

同伴交往
伙伴关系成为儿童人际 关系中的主要关系。
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教育建议:
情境中的指导、换位思考、 谈话
3-4岁
4-5岁
5-6岁
1.想加入同伴的游戏 1.会运用介绍自己、交
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
2.在成人指导下,不 同伴游戏。
争抢、不独霸玩具。 2.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
例如:
[活动名称] 庆祝“春节” [班 级] 大 班 [活动目标]
• 了解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知道今年是猪年,通 过观察说出今年春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
• 说出春节的活动形式及庆祝的方式。 • 知道在春节到来时,对亲友说祝福的话,体会节日
的喜悦气氛。
教师可以将《纲要》提出的社会领域发展目标逐渐具体化为学 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及活动目标;
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
2.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 2.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
2.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
市、县(区)名称,知道当 并为此感到高兴。
暖,爱父母亲近与信赖长辈。 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3.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
3.能说出自己家所在街道、 3.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小区(乡镇、村)的名称。 4.奏国歌、升国旗时能自动 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
(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教育建议:
目标1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参加群体活动、打破班级
界线、入学准备
3-4岁
4-5岁
5-6岁
1. 对群体活动有兴趣。 1.愿意并主动参加群 1.在群体活动中积极、
2.对幼儿园的生活好 体活动。

三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三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二)启迪儿童的智慧 把握好3岁、5岁、7岁前的关键期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
第三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二、学前儿童家庭智力教育 (三)激发儿童的创造性和想象力 1.创造宽松愉快的心里环境 2.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善于捕捉孩子的创造火花 4.帮助孩子体会创造带来的快乐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
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重要内容
一、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 (一)照料好孩子的饮食
1.营养均衡; 2.烹饪技术和卫生; 3.保证儿童良好食欲
(二)合适的衣着
1.美观舒适、健康安全 2.方便穿脱,适合身材 3.衣服卫生,随天气增减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
第三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容
第二节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重要内容
从前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 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 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 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终于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 实有信,自然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
第三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 容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的教育任务和内容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主要包括: 1.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 2.学前儿童家庭智力教育 3.学前儿童家庭品德教育 4.学前儿童家庭审美教育 5.学前儿童家庭心理素质和人格教育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
第三章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任务和内 容
一、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
(六)重视孩子体育锻炼
1.激发孩子的运动兴趣; 2.循序渐进,科学指导; 3.选择适宜的运动项目; 4.把运动锻炼游戏化、自主化。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内容、途径与方法
精品,并逐步对祖国传统文化产生兴趣; (5)引导幼儿初步感受世界著名的人文景观及优秀的艺术
作品,引发幼儿对世界文化的兴趣; (6)引导幼儿了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的外国人,感受他
们的风俗习惯、传统节日,知道世界是由许多国家和民族组 成的,培养幼儿的国际情感。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自我意识 (二)人际交往 (三)社会规范 (四)社会环境
(一)讲述法 (二)谈话法 (三)讨论法 (四)直观形象法 (五)行为练习法 (六)角色扮演法 (七)移情训练法 (八)价值澄清法
解决同伴之间的冲突; ⑤初步学会尊重他人的劳动,激发幼儿爱父母、爱老师的
情感,养成爱劳动的习惯;
⑥初步学会分辨是非,懂得向好的榜样学习,有初步的爱憎 感;
⑦能自觉遵守各项行为规则,在此基础上能制定简单的游戏 与活动规则,并能按照规则要求,调整自己的行为;
⑧了解家乡的自然景观、主要物产和人文风格,萌发爱家乡 的情感和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途径
(一)幼儿园的专门教育活动 1.集体教学活动 2.游戏活动 3.区域活动 (二)幼儿园随机的教育活动 1.日常生活中的随机教育 2.其他领域活动中的随机教育 (三)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合作 1.家园合作 2.幼儿园与社区的合作
四、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方法
应变能力; (3)引导幼儿正确认识自己,能够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认识到自己的价值; (4)学会用恰当的方法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和情绪情感。
2.人际交往
(1)使幼儿逐渐了解父母、老师、同伴及其他社会成员,引导幼儿逐渐学会同情、 关心他人并乐于帮助他人,培养幼儿爱父母、爱长辈、爱老师的情感;
⑩在成人的引导下积极参与节日庆祝,初步感受我国丰富的 传统文化。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学前儿童科学教育第三章学前儿童科学教育活动的目标和内容
1.通过看一看、想一想、讲一讲等形式,初步了解自己在妈 妈肚子里的生长过程。
2.能大胆想象,并用动作表现出自己在妈妈肚子里的快乐生 活。
3.通过体验,了解妈妈十月怀胎的辛苦,激发爱妈妈的情感。
活动结束后,我们逐个对照目标和幼儿的表现,可以从一个角度评价这 个活动对幼儿发展的促进。
其次,评价一个教师的活动组织是否有效,需要观察该教 师是否围绕目标开展活动。
【比如】如果目标中有一条是:“用自己的语言 描述自己的发现与同伴、教师交流。” 那么,评价幼儿园活动时,需要对照目标和哪些 教师的表现呢?
➢ 内容,是否涵盖语言发展的内容,如引导学前儿童大胆说 出自己的想法;
➢ 方法,有没有采用提问法、讨论法等有利于发展学前儿童 语言能力的方法;
➢ 过程,有没有设计学前儿童发言和讨论的环节;
(2)围绕目标营造环境气氛
教师可以围绕目标营造富有童趣的良好的环境气氛,提供 与目标相一致的多种多样的物质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好奇 心,引起幼儿探索科学的愿望,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 各种探索和制作活动。
(3)依据目标选择恰当的内容
以目标为依据选择科学的、适合幼儿发展水平和需要,并 具有发展价值的内容;让幼儿积累知识经验、发展制作技 能,供幼儿在探索、操作中学习。
【例1】幼儿园小班10月份的科学教育目标
愿意接触大自然 有好奇心,喜欢模仿、摆弄。 认识易于接触的动物“兔子”,了解其主要外形特征及生
活习性 认识易于接触的植物“一串红”,了解其主要外形特征。 了解自己身体的主要部位“脸”,学习如何保护。
【例2】幼儿园大班4月份第3周科学教育目标
继续发展热爱大自然的积极情感 有初步的环境保护意识 了解人的生存与环境的关系,学习基本的自我调节、保护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与内容

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求
要点一
总结词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促进 每个儿童的全面发展。
要点二
详细描述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性 格、兴趣、能力和家庭背景等方面。针对不同的儿童 ,需要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支持,以促进每个儿童的全 面发展。具体而言,可以通过观察和评估每个儿童的 特点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教育计划和策略,包括教 育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估方式等,确保每个儿童都能 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支持。
情感交流
在日常生活中与儿童进行情感交流,了解他们的需求和感受,培养 他们的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
主题教学活动
社会现象探讨
01
通过讨论和讲解社会现象,如环保、交通规则、健康等,让儿
童了解社会生活的基本知识和规范。
角色扮演
02
通过模拟社会场景和角色扮演,让儿童了解不同职业和身份的
人在生活中的责任和权利。
队合作能力。
公民意识
教育儿童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 ,并培养其关注社会公共事务的
意识。
04
CATALOGUE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实施途径与方法
日常生活教育
自我管理
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儿童自我管理,如洗手、穿衣、吃饭等,培养 其独立自主的能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
礼仪教育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礼节和规则教育,让儿童学会尊重他人,遵守社 会规范,形成良好的社交习惯。
社会实践
03
组织儿童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公益活动等,培养
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参与意识。
游戏活动
规则游戏
通过游戏规则的制定和执行,让儿童学会遵守规则和公平竞争的 观念。
合作游戏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三)实现目标应注意的问题
1.合理分解目标
教师可以进行纵向分解,即根据 学前儿童的年龄差异设置不同的教育 目标;也可以进行分类分解,即根据 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内容设置教育 目标,使教育目标更加全面和完整。
2.选择有效的活动形式
学教学活动形式可多样分为:可针 对单元主体活动、儿童一日活动、某一 单位时间完成的某一具体活动、集体活 动、小组活动、区域活动等。选择有效 的活动形式可以激发学前儿童学习的积 极性,使教学活动更好地完成。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内容
1.总目标:社会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是 学前阶段社会教育任务和要求的总和,总目标全 面兼顾了儿童的知识、技能、情感和态度。
3.活动目标:将总目标进一步分解和细 化,是教师根据社会教育总目标制定的具有较 强操作性的、可直接实现的目标。
2.年龄阶段目标:是对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具体化、细致化的表 现,各个年龄段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的具体要求,既能体现出学前儿童社会 教育发展的阶段性差异,又能使各年龄段的社会教育活动之间相互衔接。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与内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制定的依据
1 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充分了解学前儿童的社会 认知水平、社会情感状况、社 会技能、社会领域学习的特点 等情况,正确评估学前儿童社 会性发展的总体水平,有针对 性地制定出合适的学前儿童社 会教育的教学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内容
(1)引导幼儿参加游戏和其他各种活动,体验和同伴共处的乐趣。 (2)加强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的交往,培养幼儿对人亲近、友爱的态度,教给幼儿必要的交 往技能,使他们学会和睦相处。 (3)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的长处和获得成功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 (4)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和制订活动计划,并鼓励他们认真努力地完 成任务。 (5)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 (6)教育幼儿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用完收拾。 (7)引导幼儿接触和认识与自己生活关系密切的不同职业的成人,培养幼儿尊重不同职业的 人们的劳动。 (8)扩展幼儿对社会生活环境的认识,激发他们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内容
(一)生理健康方面: 1、人体认识与保护教育: 2、体育锻炼与健康: 3、个人卫生和生活习惯教育: 4、环境教育: 5、营养教育 6、病病与意外伤害的预防教育
(二)心理健康方面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教育和性教育。培 养健全的个性和良好的情绪,学会友好 与人交往,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社会发展与要求是确定学前儿童健康 教育目标的重要依据;
二、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分类
1、幼儿园健康教育总目标 (1)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体健康,在集体生活中情绪安定、愉快; (2)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 力; (3)知道必要的安全保健常识,学习保护自已; (4)喜欢参加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
2、幼儿园健康教育的年龄阶段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是以3-5周岁学前儿童的身 心发展特征为依据而确定的教育目 标.(参见补充材料 )
3、幼儿园健康教育活动目标
这是幼儿园健康教育总目标和年龄阶段 目标的具体实现。
教育活动目标在内容上一般包含认知、情感态度和能力三个方面 一般而言有三种表述方式:行为目标、表现性目标和生成性目标。
行为目标的表述一般有如下句式:“知 道……”,“理解……”,“学会……”, “用自己的话来……”,“区分……”, “把……配对”,“对……进行分类” 等 ; 表现性目标追求的不是儿童反应的同质性,而 是反应的多元性 “尝试……”是生成性目标较为典型的表达方 式之一。
第三章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的目 标和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
一、确定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 标的依据
1、学前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是确定学前 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根本依据; ;
2、学前教育和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确定 学前儿童健康教育目标的直接依据 《幼儿园工作规程》第五条规定了我国幼 儿园保育和教育的目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又从五 个方面具体化了我国幼儿园健康教育的 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与同伴发生冲突
能轮流、分享。
时,能听从成人的劝解。3.与同伴发生冲突时,
能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
决。
“自我中心” 年龄特点
4.活动时愿意接受同伴 的意见和建议。
5.不欺负弱小
1.能想办法吸引同伴和自己一 起游戏。
2.活动时能与同伴分工合作, 遇到困难能一起克服。 3.与同伴发生冲突时能自己协 商解决。 4.知道别人的想法有时和自不
(五)在各种艺术活动中,体验和同伴一起合作的乐趣, 并初步学会回报爱。
中班社会性主题活动:温馨家园 一、主题目标 1、认知目标: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电话号码, 了解自己所居住的小区名称,能关注与家庭、社 区有联系的一些人和事。 2、情感目标:培养对父母、家庭、社区的情感, 萌发我是家庭、社区小主人的主任意识。 3、行为能力目标:学习用适当的方法表达对亲人 的爱,学习与和家庭有联系的人进行沟通与交往 。
(一)社会教育目标内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活动目标是社会教育活动预期结果的 标准和期盼。
(二)社会教育目标的功能
是社会教育开展的基础和依据,只有明确了培养目标, 才能选择恰当的内容与方法去实现这一目标,才能达到儿童 社会发展的预期目的。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1.《规程》、《纲要》、《指南》等国家
同伴交往
伙伴关系成为儿童人际 关系中的主要关系。
目标2 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教育建议:
情境中的指导、换位思考、 谈话
3-4岁
4-5岁
5-6岁
1.想加入同伴的游戏 1.会运用介绍自己、交
时,能友好地提出请求。换玩具等简单技巧加入
2.在成人指导下,不 同伴游戏。
争抢、不独霸玩具。 2.对大家都喜欢的东西
1.能主动地参与各项活动,有自信心
2.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 心
3.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
4.能努力做好力所能及的事,不怕困难,有初步的 责任感
5.爱父母长辈、老师和同伴,爱集体、爱家乡、爱 祖国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
(二)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年龄阶段目标
年龄阶段目标是对幼儿在一定年龄阶段(小班、中班、 大班)应达到的教育效果的期望概述。是总目标在各个年 龄段上的具体体现,也是对幼儿园各年龄班儿童社会性发 展提出的具体要求。(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为例)
关心他人的表现: 同情心是道德情感的基础,只有具备同情心,才能帮助关心他人,学前儿童 的同情心主要产生于对老弱病残的关心和爱护。
2.社会适应
儿童的社会适应主要包括:初步形成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 对陌生人的适应能力,对同伴交往的适应能力,独立克服 困难、解决生活实际中的简单问题的能力,学会做事,学 会生活。
1.会用礼貌的方式向 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 想法。 2.能注意到别人的情 绪,并有关心、体贴的 表现。 3.知道父母的职业, 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 己所付出的辛劳。
1.能有礼貌地与人交往。 2.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 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 及的帮助。 3.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 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 成果。 4.接纳、尊重与自己的 生活方式或习惯不同的 人。
5-6岁
1.理解规则的意义,能 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 动规则。 2.爱惜物品,用别人的 东西时也知道爱护。 3.做了错事敢于承认, 不说谎。 4.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 己所接受的任务。 5.爱护身边的环境,注 意节约资源。
• 幼儿遵守规则的表现(遵守规则的意识和行为) 成人提醒 --- 基本遵守 --- 体会规则在生活中的应用
(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教育建议:
目标1 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 参加群体活动、打破班级
界线、入学准备
3-4岁
4-5岁
5-6岁
1. 对群体活动有兴趣。 1.愿意并主动参加群 1.在群体活动中积极、
2.对幼儿园的生活好 体活动。
快乐。
奇,喜欢上幼儿园。 2.愿意与家长一起参 2.对小学生活有好奇
会到自己是家庭的一员。
2.能说出自己家所在地的省、 2.能感受到家乡的发展变化
2.能感受到家庭生活的温
市、县(区)名称,知道当 并为此感到高兴。
暖,爱父母亲近与信赖长辈。 地有代表性的物产或景观。 3.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
3.能说出自己家所在街道、 3.知道自己是中国人。
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
小区(乡镇、村)的名称。 4.奏国歌、升国旗时能自动 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 的目标和内容
任课教师:吴海娜
Contents 目录
一、目标内涵
1
二、制定依据
2
1
三、目标结构
3
2
四、目标表述
内容的选择 内容范围
1 第一节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的目标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内涵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制定依据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 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表述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内涵
B引导幼儿懂得自己的行为不应该干扰别人的活动,要对 自己的行为负责;
4.认识国旗,知道国歌。
站好。
结友爱。
4.知道国家一些重大成就,
爱祖国,为自己所生活的环境的归属;4-5:对家庭的归属逐渐发展对幼儿园、 家乡的归属;5-6:儿童则要求对集体的成绩、家乡变化感到高兴进而产生民 族自豪感。
特点:
社会领域目标是以幼儿为第一人称来表述的,从幼儿发 展的角度切入,尊重幼儿,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
小任务。
4.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 助。
的活动和任务。
5.与别人的看法不同
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
并说出理由。
目标4 关心尊重他人 教育建议:
以身作则、尊重他人、接纳差异
3-4岁
4-5岁
5-6岁
1.长辈讲话时能认真 听,并能听从长辈的要 求。 2.身边的人生病或不 开心时表示同情。 3.在提醒下能做到不 打扰别人。
社会 适应
2.
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1.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中的四个目标分别反映交往态度、交往能力以及 在交往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对己对人的认识、态度和相应
的行为表现。
(1)愿意与人交往 (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3)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4)关心尊重他人
目标1 愿意与人交往 教育建议:
• 幼儿遵守行为规范的表现主要包括:不说谎、不拿别人的东西,爱护物 品、珍惜粮食,认真负责等。
教育建议:
目标3 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亲切对待儿童、参加集体活动、
培养对家乡和祖国的情感
3-4岁
4-5岁
5-6岁
1.知道和自己一起生活的家 1.喜欢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 1.愿意为集体做事,为集体 庭成员及与自己的关系,体 班级,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的成绩感到高兴。
【案例一】
大班一名幼儿不像睡午觉,也确实睡不着,而且下午活动一样有精神 。教师悄悄告诉他:你到活动室做一点安静的事情,轻轻地,不要吵 醒小朋友,也不要出去。教师组织其他幼儿午睡,间或到活动室看看 他的活动。
【讨论】请点评这位教师的行为体现了哪些教育意义,发 展了幼儿哪些社会性。
A教师用自己的行为体现了对幼儿不同发展特点的尊重, 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尊重自己和他人;
建立亲密关系、创造交往机会
3~4岁
4~5岁
5~6岁
1.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 戏。
2.愿意与熟悉的长辈一 起活动。
1.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 戏,有经常一起 玩的小伙伴。
2.喜欢和长辈交谈,有
事愿意告诉长辈。
1.有自己的好朋友,也 喜欢结交新朋友。
2.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 教。
3.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 愿意与大家分享
【例】小班社会领域学年目标是“初步掌握日常生活中的礼貌用语”
月目标就应该比这个目标更具体,可以是“初步掌握和父母、教师、同 伴的礼貌用语”;
周目标进一步具体为“初步掌握和父母、教师、同伴的问候、分别、请 求用语”;
单个活动目标就应该更具体一些,比如一次目标就掌握“对不起”或“ 谢谢”
思考:
社会教育目标只能通过专门的社会教育活动实 现吗?
二、主题目标
(一)了解自己的爸爸,知道爸爸的姓名、生日、职业和 兴趣爱好。
(二)通过亲子活动和家园互动,孩子能在欢快的气氛中 感受爸爸的爱,亲近爸爸、喜欢爸爸。
(三)在熟悉爸爸的基础上,初步学会用语言来描述不同 状态下的爸爸,如生气时的爸爸、有趣的爸爸、好爸爸、 坏爸爸等。
(四)观察爸爸不同衣服上的扣子,学会初步的分类。
例如:
[活动名称] 庆祝“春节” [班 级] 大 班 [活动目标]
• 了解春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知道今年是猪年,通 过观察说出今年春节是农历的几月几日。
• 说出春节的活动形式及庆祝的方式。 • 知道在春节到来时,对亲友说祝福的话,体会节日
的喜悦气氛。
教师可以将《纲要》提出的社会领域发展目标逐渐具体化为学 年目标、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及活动目标;
文件 2.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特点及其需求 3.社会发展的需求 4.社会教育学科
三、学前儿童社会教育目标的结构
(一)学前儿童社会教育总目标 是社会教育所期望的最终结果; 是学前阶段社会教育任务和要求的总和; 是对幼儿社会教育目标最为概括的陈述; 是其他层次目标的依据和基础。
2001年颁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社 会领域的教育目标为:
《指南》之社会
1.愿意与人交往 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 3.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
现 4.关心尊重他人
人际 交往
社会 适应
1.喜欢并适应群体生 活 2.遵守基本的行为规 范 3.具有初步的归属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