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小古文
小古文六年级上册

小古文六年级上册
小古文六年级上册通常会包含一些简短的文言文篇章,这些篇章旨在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汉语的语法、词汇和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在小古文六年级上册的篇章示例:
《郑人买履》: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好了自己脚的尺寸,用一根绳子记录下来,他随手将绳子放在座位上,就出门了。
他来到集市上卖鞋的店铺里,左挑右选,终于看好了一双鞋,正准备买的时候,忽然发现自己量尺寸的绳子放在座位上了,就说忘了带尺寸。
于是返回家去取。
等他返回集市的时候,太阳已经下山了,大多数店铺已经关门了。
他最终没能买到鞋。
别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他回答说:“我宁愿相信量好的尺寸,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
《刻舟求剑》:
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了水中,他立即在船上刻上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
这些篇章通常会有注释和译文,帮助学生理解古代汉语的含义和用法。
学习这些篇章,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可以让他们了解古代的文化、历史和价值观。
六年级小古文

小古文1. 曹冲称象曹冲生五六岁,智意所及,有若成人之智。
时孙权曾致巨象,太祖欲知其斤重,访之群下,咸莫能出其理。
冲曰:“置象大船之上,而刻其水痕所至,称物以载之,则校(jiào)可知。
”太祖大悦,即施行焉。
【译文】曹操的儿子曹冲到五六岁的时候,知识和判断能力意识所达到的程度,可以比得上成人。
有一次,孙权送来过一头巨象,曹操想要知道这象的重量,询问他的下属,都没法想出称象的办法。
曹冲说:“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达到的地方做上记号,再让船装载其它东西,称一下这些东西,那么比较就能知道结果了。
”曹操听了很高兴,马上照这个办法做了。
【老师的话】曹冲称象的过程,可以分做几个步骤?他利用了什么科学原理?注:①智:智慧。
②若:相比。
③意:意识。
④及:达到。
⑤致:送到。
⑥太祖:曹操,即曹冲之父。
⑦访:询问。
⑧群下:手下群臣。
⑨理:办法;道理。
⑩校:比较。
⑪物:物品。
⑫悦:开心。
⑬施行焉:按这个办法做了。
2 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
遽(jù)契(qì)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他的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急忙用刀在船沿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等船停止以后,他就从刻记号的地方跳进水里去找剑。
船已走了很远,而剑却没走,这样去找剑,不是很糊涂吗注:①涉:渡。
②遽:立刻,匆忙。
③契:雕刻。
④所从坠:从剑落的地方。
⑤求:寻找。
⑥若:像。
⑦不亦惑乎:不是很糊涂吗?惑,迷惑,糊涂。
“不亦……乎”是一种委婉的反问句式。
3 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六年级上册小古文(共10篇 )(1)

东施效颦①选自《庄子·天运》【导读】如果盲目地崇拜和模仿别人,生搬硬套,结果只会弄巧成拙,成为别人的笑柄。
【选文】西施病心而颦其里②。
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qiè)妻子而去之走③。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注释】①东施:越国的丑女。
效:模仿。
②西施:越国的美女。
病心:胸口疼。
颦:皱眉。
里:乡里。
③挈:携带。
【译文】西施心口疼,所以皱着眉头在乡里,乡里的一个长得丑的人(东施)看见了,觉得很漂亮,回家后也捂着自己的心口在乡里。
村中的富人见了她,牢牢地关着大门不出去;穷人见了她,带着妻儿躲开(她)走。
(东施)只知道皱着眉头会很美,却不知道皱眉头为什么会美。
慎处选自《孔子家语》【导读】本文告诉我们,择友要慎重,因为与什么样的人相处,自己也会不知不觉地受其影响。
所以我们要认真地选择朋友,慎重地选择居处的环境。
【选文】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①,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②。
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sì)③,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丹之所藏者赤④,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⑤。
【注释】①芝兰:一种香草。
②化:同化。
③鲍鱼:咸鱼。
④丹:丹砂,矿物名,红色。
⑤是以:即“以是”,因此。
【译文】和品行高尚的人结交,就像走进种植香草的屋子里一样,时间长了便闻不到香味,但本身已经被它同化了;和品行低劣的人结交,就像走进了卖咸鱼的铺子,时间长了也闻不到它的臭味,也是已经被它同化了;藏朱砂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红,藏墨漆的地方时间长了会变黑,因此君子必须谨慎地选择相处之人啊!孟母三迁选自《烈女传》【导读】孟子的母亲三次更换自己的住处,目的是想给孟子寻找一处良好的学习环境。
今天这则故事告诉我们,环境对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
【选文】孟子幼时,其舍近墓①,常嬉为墓间之事②,其母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③。
”遂迁居市旁。
孟子又嬉为贾(ɡǔ)人炫卖之事④。
六年级下册语文常考十篇短篇文言文

1.酒以成礼【原文】钟毓(yù)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
其父时觉,且托寐以观之。
毓拜而后饮,会饮而不拜。
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
”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
”(选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注释】①托:假装。
②酒以成礼: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
③寝:睡觉。
④因:趁机。
⑤时:当时。
⑥何以:为什么。
⑦觉:醒。
⑧值:当......时。
⑨且:尚且,暂且。
【文言知识】释“觉”上文“其父时觉”中的“觉”,不是指“发觉”,而是指“醒”,句意为当时他们的父亲醒过来了。
又,文言文中的“睡觉”,指睡后醒来。
又,“盗半夜入室,主人未觉”,意为小偷半夜入室,而主人为醒。
【参考译文】钟毓兄弟小时候,正赶上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喝药酒。
他们的父亲当时睡后醒来,姑且装睡看看他们要干什么。
钟毓行礼后喝酒,钟会喝酒不行礼。
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说:“酒是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
”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礼仪,所以不行礼。
”【阅读训练】1.解释①寝:睡觉。
②因:趁机。
③时:当时。
④何以:为什么2.翻译:①且托寐以观之。
译文:父亲姑且假装睡着来看他们(做什么)。
②既而问毓何以拜。
译文: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
3.你认为钟毓和钟会兄弟俩哪个更有道理?答:钟会的说法应该更有道理,因为偷窃已不附礼仪,再拜那就是假的遵守礼仪了。
2.常羊学射【原文】常羊学射于①屠龙子朱。
屠龙子朱曰:“若欲闻射道②乎?楚王田③于云梦④,使⑤虞人⑥起⑦禽而射之,禽发⑧,鹿出于王左,麋交⑨于王右。
王引弓欲射,有鹄⑩拂王旃⑾而过,翼若垂云⑿。
王注矢于弓⒀,不知其所射。
养叔⒁进曰:“臣之射也,置⒂一叶于百步之外而射之,十发而十中。
如使置十叶焉,则中不中非臣所能必矣!”《郁离子》【注释】①于:向。
②道:道理。
③田:同“畋”,打猎。
④云梦:古代湖泽名,泛指春秋战国时楚王的游猎区。
六年级上册小古文12篇

六年级上册小古文12篇
六年级上册的小古文是指中国语文教材中六年级上学期所包含
的古文篇目。
小古文是指古代文学作品中篇幅较短的文章,通常包
含了一定的哲理或者教育意义。
在六年级上册的语文教材中,小古
文的选择通常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古代文化的魅力,培养对
古文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以下是一个可能包含的小古文篇目的列表:
1.《童子读书》。
2.《鹦鹉学舌》。
3.《捕鱼》。
4.《马上对》。
5.《刻舟求剑》。
6.《劝学》。
7.《孟母三迁》。
8.《白马非马》。
9.《张良辞》。
10.《韩非子》。
11.《弟子规》。
12.《论语》。
这些小古文涵盖了不同的题材和风格,通过阅读这些古文,学生可以了解古代文化、历史和思想,培养自己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
希望这些古文能够对学生的成长有所帮助。
六年级上册新教育晨诵中的10篇小古文

六年级上册新教育晨诵中的10篇小古文
1. 七律·长征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2.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4.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 浪淘沙(其一)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6. 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7. 书湖阴先生壁(其一)
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8. 绝句(其二)
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9.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10. 鲁山山行
梅尧臣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小学六年级小古文

1.王戎识李【原文】王戎七岁,尝与诸小儿游。
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
”取之,信然。
【译文】王戎七岁的时候,和小朋友们一道玩耍,看见路边有株李树,结了很多李子,枝条都被压断了。
那些小朋友都争先恐后地跑去摘。
只有王戎没有动。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去摘李子,王戎回答说:“这树长在大路边上,还有这么多李子,这一定是苦李子。
”摘来一尝,果然是这样。
- 1 -2.守株待兔【原文】宋人有耕者。
田中有株。
兔走触株,折颈而死。
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
兔不可得,而身为宋国笑。
【译文】从前宋国有个农民,他的田地中有一颗树桩。
一天,一只跑的飞快的兔子撞在了树桩上,扭断了脖子而死。
从此,那个农民荒废了他的耕作,天天等在树桩旁,希望能再得到只兔子。
当然,兔子是没等到,他自己却成了宋国的笑柄。
- 2 -3.掩耳盗铃【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译文】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
只是钟太大,没法背。
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
- 3 -4.左右逢源【原文】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
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译文】孟子说:“君子要按照正确的方法深造,是想使他自己获得道理。
自己获得的道理,就能牢固掌握它;牢固掌握了它,就能积蓄很深;积蓄深了,就能左右逢源取之不尽,所以君子想要自己获得道理。
”- 4 -5.刻舟求剑【原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译文】有个楚国人乘船过江时,剑从船上掉进水里,他就在船帮上刻下一个记号,说:“这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完整word版)六年级小古文

六年级小古文第一单元自然篇大自然像一本书,充满无穷无尽的魅力,它创造了一幅永远存放在人们心里的完美图画,让我们用真诚的心去感受大自然,融入自然,聆听自然。
第一章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注释:①梗:植物的枝或茎。
②断:截断;断开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荷花开了,有红的,有白的。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根横卧在泥土中,它的根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第二章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
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三章雨午饭既毕,天气郁蒸,苍蝇纷飞庭前。
少顷,大风陡起,沙尘扑面。
黑云自西北来,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骤至,沟浍(kuài)皆盈。
未几,雨霁(jì),夕阳返照墙隅(yú),豁然开爽,暑热尽退。
注释:①既:已经。
②毕:结束③郁:暖;热。
④庭:院子⑤少顷:一会儿。
⑥陡;突然。
⑦骤:快速,急速。
⑧沟浍:沟渠。
⑨盈:满。
⑩未几:不一会儿。
⑾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⑿墙隅:墙角。
⒀豁然:广阔。
译文:吃过午饭,天气闷热,苍蝇在院子里乱飞。
不一会儿,天气突变,刮起了大风,扬起的沙尘扑面而来。
从西北方渐渐飘来团团乌云,顿时,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下得很急,水沟和大渠都满了。
不一会儿,雨停了,天放晴了,夕阳的余光照在墙角,天气一下子凉爽了许多,夏天的闷热都退下去了。
第四章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小古文第一单元自然篇大自然像一本书,充满无穷无尽的魅力,它创造了一幅永远存放在人们心里的完美图画,让我们用真诚的心去感受大自然,融入自然,聆听自然。
第一章荷池中种荷,夏日开花,或红或白。
荷梗直立。
荷叶形圆。
茎横泥中,其名曰藕。
藕有节,中有孔,断之有丝。
注释:①梗:植物的枝或茎。
②断:截断;断开译文:池塘种着荷花,夏天荷花开了,有红的,有白的。
荷叶的茎挺立在水中。
荷叶的形状圆圆的。
荷花的根横卧在泥土中,它的根就是我们叫的“藕”。
藕有节,内部有很多孔,把藕掰断会看到藕丝。
第二章菊菊花盛开,清香四溢。
其瓣如丝,如爪。
其色或黄、或白、或赭、或红。
种类繁多。
性耐寒,严霜既降,百花零落,惟菊独盛。
注释:①溢(yì):原义是水漫出来,这里是流出、散发出的意思。
②其:它的。
③或:有的。
④惟:只有。
译文:菊花盛开,清香四溢,它的花瓣有的像丝、有的像爪.它的颜色有黄的、白的、赭的、还有红色的,种类繁多.菊花很耐严寒,当严霜降临的时候,其他的花都凋谢了,唯有菊花依然盛开。
第三章雨午饭既毕,天气郁蒸,苍蝇纷飞庭前。
少顷,大风陡起,沙尘扑面。
黑云自西北来,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骤至,沟浍(kuài)皆盈。
未几,雨霁(jì),夕阳返照墙隅(yú),豁然开爽,暑热尽退。
注释:①既:已经。
②毕:结束③郁:暖;热。
④庭:院子⑤少顷:一会儿。
⑥陡;突然。
⑦骤:快速,急速。
⑧沟浍:沟渠。
⑨盈:满。
⑩未几:不一会儿。
⑾霁:雨雪停止,天放晴。
⑿墙隅:墙角。
⒀豁然:广阔。
译文:吃过午饭,天气闷热,苍蝇在院子里乱飞。
不一会儿,天气突变,刮起了大风,扬起的沙尘扑面而来。
从西北方渐渐飘来团团乌云,顿时,电光四射,雷声隆隆,大雨下得很急,水沟和大渠都满了。
不一会儿,雨停了,天放晴了,夕阳的余光照在墙角,天气一下子凉爽了许多,夏天的闷热都退下去了。
第四章雪冬日严寒,木叶尽脱,阴云四布,弥漫天空,飞鸦千百成群,未暮归林。
夜半,北风起,大雪飞。
清晨,登楼远望,山林屋宇,一白无际,顿为银世界,真奇观也。
注释:①尽:完了。
②未:没有。
③暮:傍晚,日落时分。
④顿:立刻。
译文:冬天寒冷,树木的叶子都落光了,阴云布满整个天空,乌鸦们还没等太阳落山,就成群的飞到自己的窝里去了。
半夜里,北风呼呼的刮着,大雪纷飞。
第二天早上,站在楼上向远处望去,山上、屋顶上、树上,落满了雪花,大地立刻变成了一个银色的世界,真是一个奇观哪!第二单元故事篇中华民族有灿烂悠久的历史,勤劳聪慧的先辈们留下了丰富的传说和故事,我们在故事中明理,在故事中立志,它们已经成为我们今天最宝贵的财富。
第一章夸父逐日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
未至,道渴而死。
弃其杖,化为邓林。
注释:①逐走:赛跑。
逐:竞争。
走:跑。
②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时候。
③欲得饮:很想能够喝水解渴。
④河,渭:黄河,渭水。
⑤北饮大泽:到北边大湖里喝水。
⑥道渴而死:半路上因口渴而死去。
⑦邓林:地名。
译为:桃林。
译文: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
黄河、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泽湖喝水。
还没赶到大泽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一片桃林。
第二章自相矛盾楚人有卖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注释:①誉:夸耀②坚:坚固③物:器物④陷:刺穿⑤利:锋利⑥应:回答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什么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嘛,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能同时并存的。
第三章郑人买履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谓曰:“吾忘持度(dù)!”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①郑:春秋时代一个小国的名称,在现今河南省的新郑县。
②欲:将要,想要。
③度(duó):测量。
④置:放置,搁在。
⑤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⑥至:等到,直到。
⑦之:到……去,往⑧操:携带。
⑨履:鞋。
⑩持:拿。
⑾度(dù):量好的尺码。
⑿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⒀市罢:集市散了。
⒁遂:于是。
⒂自信:相信自己。
注意字词履:lǚ 度:duó 宁:nìng遂:suì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第四章鸦狐鸦本不善鸣。
一日,口衔食物,稳栖树上。
适有饿狐见之,欲夺其食,无以为法,乃心生一计,曰:“闻先生有霓裳羽衣之妙,特来一聆仙曲,以清俗耳。
幸勿见却!”鸦信为然,喜不自胜,遂开声张口,其食物已脱落矣。
狐则拾之,谓鸦曰:“将来有羡先生唱者,切勿信之,必有故也。
”俗云:甜言须防是饵。
注释:①善:善于,擅长。
②适:恰好。
③乃:于是。
④闻:听说,得知。
⑤幸勿见却:希望不要推辞。
⑥喜不自胜:形容非常高兴。
⑦羡:羡慕。
⑧故:缘故;原因。
译文:乌鸦本来就不善于鸣叫。
一天,嘴里叼着食物在树上稳稳地休息。
正好被一只饥饿的狐狸看见了,想要夺走乌鸦的食物,却没有办法。
于是心生一计,对着乌鸦说:听说乌鸦先生的歌声像一样美妙,特地来听听您唱一支仙曲,来清洁我俗不可耐的耳朵,希望你不要推辞。
乌鸦信以为真,十分开心,于是张口就唱。
他的食物就此落下,给狐狸捡取了,狐狸对乌鸦说:将来有爱慕先生唱歌的,你千万别信啊,肯定是有其他原因的。
俗话说:甜言蜜语必须提防,那是啊!第三单元学习篇从古至今,无数名人通过自身刻苦学习,最终成就一番大事业。
只要我们不辞劳苦,敢于面对学习中的困难,你会发现,学习中自有成就,更有快乐。
第一章读书飞禽走兽,饥知食,渴能饮,又能营巢穴为休息之所。
其异②者,能为人言。
惟不知读书,故终不如人。
人不读书,则于禽兽何异④?注释:①巢穴:建造藏身的地方。
②异:特别的。
③故:所以④异:不同。
译文:飞鸟走兽这类动物,饿了知道去吃,渴了就会去喝,还能自己建造巢穴作为自己休息的场所,其中更灵异的,还能按照人的指示去行动,指示因为不知道读书,所以一直不如人,人如果不读书,那么和禽类兽类有什么分别?第二章弈秋学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zhuó,有丝绳的箭)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注释:①者:的人。
②使:叫。
③诲:教。
④其:其中。
⑤惟。
⑥羿秋之为听:只听羿秋的讲解。
⑦鸿鹄:大雁(泛指鸟)。
⑧将至:将要飞过。
⑨思援:想着拉。
译文:是全国最擅长下棋的人。
让弈秋教两个人下棋,第一个人专心致志,只听的教诲;另一个人虽然也在听,心里却想着天上有天鹅飞过,怎样拿弓箭去射它。
虽然与第一个人一起学习,却不如他。
是他的智力不如第一个人吗?回答:“不是这样的。
”这篇文言文告诉了我们学习要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
第三章凿壁偷光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邑人大姓文不识,家富多书,衡乃与其佣作而不求偿。
主人怪问衡,衡曰:“愿得主人书遍读之。
”主人感叹,资给以书,遂成大学。
注释:①逮:到,及。
②以:用。
③邑人:同县的人。
④大姓:大户人家。
⑤致:给。
⑥文不识:人名,姓文名不识。
⑦佣作:做工辛勤劳作。
⑧偿:报酬。
⑨资给:资助给。
⑩偿:报酬。
⑾遂:于是。
⑿大学:大学问家。
⒀如是:如此。
译文:匡衡,他勤奋好学却没钱买蜡烛。
邻居家有蜡烛但光穿不过来,匡衡因此把墙壁凿个洞引来了邻家的烛光,用烛光映着书读。
同乡有一大户人家不识字,家中富有,有很多书,匡衡给他做佣人却不要报酬。
主人很奇怪,问匡衡为什么,匡衡说:“希望能把主人所有的书都通读一遍。
”主人被其感动,就把书借给他。
后来,他便成了学问家。
第四章欧阳苦读欧阳公四岁而孤,家贫无资。
太夫人以荻画地,教以书字。
多诵古人篇章。
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
以至昼夜忘寝食,惟读书是务。
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一如成人。
注释:①欧阳公:指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
②孤:幼年丧父。
这里作动词用,意思为孤儿。
③太夫人:祖母,这里指欧阳修的母亲。
④荻(dí):芦苇秆。
多年生草本植物,与芦苇相似。
⑤就:靠近。
⑥闾(lǘ)里:街坊,乡里,民间。
古时候二十五户人家称作一闾。
⑦士人家:读书人家。
⑧或:经常。
⑨因:趁机。
⑩惟读书是务:只致力于读书。
⑾惟:只,只是。
⑿是:指代读书。
⒀务:致力,从事。
文中指一心一意努力读书。
⒁及其稍长:到他年龄大些。
⒂下笔已如成人:文章已写得和成人的文章一样好。
译文:欧阳修四岁时死去父亲,家中贫困没什么资产。
他的母亲就用芦苇秆在沙地上作书画,用来教他写字。
〔让他〕多诵读古人的篇章,让他学习写诗的方法。
等到他稍稍长大些,但是家里没有书可以阅读,〔他〕就去靠近乡里的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进行抄写摘录。
以至于白天忘记吃饭黑夜忘记睡觉,只把读书当做自己的工作。
他从小写的诗歌文章,像大人写的一样有文采。
第四单元修身篇提高修养是一件重大而光荣的任务。
我们要从小事做起,从身边的事做起,树立远大的理想,不断完善自我,讲道德,与文明同行。
向着人生的崇高境界出发。
第一章勿贪多瓶中有果。
儿伸手入瓶,取之满握。
拳不能出。
手痛心急。
大哭。
母曰:“汝勿贪多,则拳可出矣。
”注释:①入:伸。
②满:相当,足够。
③汝:你。
④勿:不要。
译文:瓶子里有果,小孩伸手去取,抓了一大把,瓶口小,手无法出来,硬出手疼,心急大哭,母亲说你不要贪多,少拿几个就出来了。
第二章上善若水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注释: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
上善即最善。
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②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③几于道:几,接近。
即接近于道。
④渊:沉静、深沉。
⑤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
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⑥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