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上书房信息咨询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概要

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概要xx年xx月xx日•我国海洋环境现状•国际海洋环境保护•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政策目录•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措施•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成果•我国海洋环境保护展望01我国海洋环境现状1海洋污染现状23陆源污染和海洋石油污染等问题突出,导致近岸海域水质恶化。
近岸海域污染严重塑料垃圾等难以降解的垃圾大量进入海洋,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影响。
海洋垃圾问题国际航行船舶和国内沿海运输船舶产生的污染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
船舶污染03海洋保护区管理不力部分海洋保护区存在管理不善、违规开发等问题,影响了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
海洋生态破坏现状01生物多样性受损过度捕捞、生境破坏等导致海洋生物物种数量减少,生物多样性受损。
02海岸带侵蚀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导致海岸带侵蚀加剧,破坏了海岸生态系统。
海洋资源过度开发利用,如渔业资源过度捕捞等,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
过度开发利用大规模无序开采海砂导致海底地貌改变,进而引发地质灾害等问题。
海砂开采问题海洋能源资源开发对环境产生影响,如海上风电开发可能导致鸟类迁徙受阻和视觉污染等。
海洋能源资源开发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现状02国际海洋环境保护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了领海、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概念,明确了沿海国在海洋环境保护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响应和合作公约规定了国际油污防备和响应的一般原则,以及国际合作的具体措施。
国际海洋环境保护公约通过立法和行政管理手段,控制陆地污染源进入海洋,包括工业废水、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等。
控制陆源污染通过船舶和海上设施的污染控制措施,减少海上石油泄漏和危险化学品泄漏等污染事件的发生。
控制海上污染国际海洋污染控制海洋自然保护区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保护珍稀濒危物种、生态系统、景观等,以及维护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
海洋生态修复采取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修复受损的海洋生态系统,包括海滩、海岛、珊瑚礁、红树林等。
国际海洋生态保护03我国海洋环境保护政策实施海洋环境保护国家战略,包括“一带一路”倡议和“美丽中国”建设等,以保护海洋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及治理及质量保证体系文件

中国海洋生态环境污染及治理一、我国海洋环境污染及生态破坏的现状与原因分析(一)海洋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现状据1998年全国环境状况公报,1998年近岸海域水体污染严重,局部海域环境质量仍呈恶化趋势。
因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近海生物资源下降,近海海水养殖自身污染严重。
总之,我国近岸海域环境质量总体上未见好转,主要污染指标是无机氮、活性磷酸盐与重金属。
渤海污染继续加重。
海域内90%的监测站位超过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铅。
其中辽东湾局部海域无机氮已超过三类标准。
另外,渤海生态系统退化,生物和渔业资源衰退。
据调查,10年来渤海鱼类群落生物多样性指数大大下降,经济鱼类低龄化、个体小型化、生长周期缩短。
黄海污染总体较轻。
海域内的45%监测站位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
其中胶州湾和大连湾无机氮分别超三类和二类标准。
东海污染严重。
海域78%的监测站位超四类海水水质标准。
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铅和汞。
南海水质较好,局部污染严重。
海域内28%的监测站位超一类海水水质标准,主要污染指标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铅。
珠江口海域污染突出。
1 、我国海域海水环境质量90 年代以来,我国海洋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
其中,我国近海水质劣于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面积,从1992年的10 万平方公里,上升到1999年的最高值20.2万平方公里,平均每年以14.6%的速度增长。
1999年以后,我国的海洋环保工作初显成效,总体污染状况得到改善,污染加重的势头得到遏制,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由1999年的20.2万平方公里,逐年下降到2004年的16.9万平方公里,减少了16.3%,环境污染状况得到了初步的改善。
但2004 年的数据显示,全海域未达到清洁海域水质标准的面积约16.9万平方公里,比2003年增加约2.7万平方公里,我国近岸中度和严重污染海域范围增加。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

海洋生态环境现状调查1 海洋生态环境调查内容及方法现状调查内容包括: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包括鱼卵及仔稚鱼)、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数量分布、群体组成、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特征等各项目调查方法均按《海洋监测规范》进行。
①浮游植物调查:采用浅水III型浮游生物网从底至表层垂直拖网获取和采水器采集表、底层水样500ml(水深>10m时,采表层和底层;水深≤10m时,只采表层样),现场用5%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在实验室进行种类鉴定及按个体计数法进行计数、统计和分析,浮游植物丰度,网样单位:个/m3,水样单位:个/L。
②浮游动物调查:采用浅水Ⅰ型和Ⅱ型浮游生物网从底至表层垂直拖网获取,所获标本均经5%福尔马林溶液固定带回实验室进行称重、分类、鉴定和计数。
浮游动物生物量为湿重,单位:mg/m3,密度单位:个/m3。
③底栖生物调查:用采泥器(0.025 m2)进行采集,每站采集4次,取4次平均值为该站的生物量和栖息密度。
底栖动物样品在船上用5%福尔马林溶液固定保存后带回实验室称重(软体动物带壳称重)、分析,计数,鉴定到种,并换算成单位面积的生物量(mg/m2)和栖息密度(个/m2)。
依据《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简明规程》,用网口宽度为1.5米的阿氏拖网(Agassis trawl)进行拖曳,拖速为1.00 nmi-1,拖网时间为10分钟,采集底栖生物定性样品。
④游泳动物调查:用底层拖网和变水层拖网,每站拖网时间为1小时,拖网速度1kn。
采集后进行分类、计数、称重和群体组成分析。
2 海洋生态环境评价方法2.1优势度(Y)及计算优势种的概念有两个方面,即一方面占有广泛的生态环境,可以利用较高的资源,有着广泛的适应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空间出现频率(f i)较高,另一方面,表现为个体数量(n i)庞大,密度n i/N较高。
设:f i为第i个种在各样方中出现频率;n i为群落中第i个种在空间中的个体数量;N为群落中所有种的个体数总和。
详解《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详解《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详解《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来源:中国海洋报作者:本报记者赵婧发布时间:2018-04-03 10:08:06日前,国家海洋局发布《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
《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海水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保持稳定,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使用要求。
但是,入海河流水质状况仍不容乐观,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海洋环境风险依然突出。
海水质量总体有所改善2017年,国家海洋局在近岸海域开展了冬、春、夏、秋4个季节的海水质量监测,在近岸海域以外开展了夏季和秋季的海水质量监测。
对海水中无机氮、活性磷酸盐、石油类和化学需氧量等要素的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海水环境质量总体有所改善。
冬季、春季、夏季和秋季,近岸海域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面积分别占近岸海域的16%、14%、11%和15%,4个季节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累计面积较上年减少3460平方公里。
夏季,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的96%,连续3年有所增加;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面积为33720平方公里,较上年减少3700平方公里。
秋季,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占管辖海域的94%,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面积为47310平方公里。
我国管辖海域沉积物质量良好的监测站位比例为97%。
其中,渤海和黄海沉积物质量良好的站位比例为100%,东海和南海依次为97%和94%。
2007年~2017年,沉积物质量良好的监测站位比例呈上升趋势。
海洋生态状况保持稳定在监测的河口、海湾、滩涂湿地、珊瑚礁、红树林和海草床等海洋生态系统中,4个海洋生态系统处于健康状态,14个处于亚健康状态,2个处于不健康状态。
2017年,国家海洋局在66个国家级海洋保护区开展了监测,其中44个保护区开展了保护对象监测。
结果表明,大部分保护区的保护对象状况基本保持稳定。
2017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发布

近 Et,生态 环境 部 发 布 了 《2017中 国生 态环 境 状况 公 报 》。 公报 指 出 ,2017年 ,全 国大气 和水 环 境 质 量进 一 步 改善 ,土壤 环 境风 险 有所 遏 制 ,生 态 系统 格 局总 体 稳 定 ,核 与辐 射安 全有 效 保 障 ,人 民群众 切 实 感受 到 生态 环 境质 量 的积 极 变化 。 公 报 显 示 ,2017年 ,全 国 338个 地 级 及 以上 城 市 中 ,有 99个 城 市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达 标 , 占全 部 城 市 数 的 29.3% ;239个 城 市 环 境 空 气 质 量 超 标 , 占 70.7%。338个 地 级 及 以上 城 市 平 均 优 良天 数 比例 为 78.0%, 比 2016年下 降 0.8个 百分 点 ;平 均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22.0%。 各 指 标 分 析 表 明 ,PM2 5年 均 浓 度 范 围 为 10~861xg/m , 平 均 为 43 g/m。, 比 2016年 下 降 6.5% ; 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12.4%, 比 2016年 下 降 1.7个 百 分 点 。PM 。年 均 浓 度 范 围 为 23~1 54txg/m ,平 均 为 75 g/m ,比 2016年 下 降 5.1% ;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7.1% ,比 2016年 下 降 2.3个 百 分 点 。0 日最 大 8 h 平 均第 90百 分位 数 浓度 范 围为 78~218 g/m ,平 均 为 149Ixg/m , 比 2016年上 升 8.0% ;超标 天 数 比例 为 7.6% ,比 2016年 上升 2.4个 百 分 点 。SO:年均 浓 度 范 围为 2~84 g/m ,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均 为 1 8 g/m , 比 2016年 下 降 18.2% ;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0.3% ,比 2016年 下 降 0.2个 百 分 点 。NO 年 均 浓 度 范 围 为 9~59 g/m , 平 均 为 31 g/m , 比 2016年 上 升 3.3% ;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1.5%, 比 2016年 下 降 0.1个 百 分 点 。CO Et 均 值 第 95百分 位 数浓 度 范 围为 0.5~5.1mg/m。,平 均 为 1.7mg/m , 比 2016年 下 降 l0.5% ;超 标 天 数 比 例为 0.3%,比 2016年 下 降 0.1个百 分 点 。 公 报 显 示 ,201 7年 ,74个 新 标 准 第 一 阶段 监 测 实施 城 市 (包 括 京 津 冀 、长 三 角 、珠 三 角 等 重 点 区 域 地 级 城 市 及 直辖 市 、省 会 城 市 和计 划 单 列 市 , 以下 简 称 74个 城 市 )平 均 优 良天 数 比例 为 72.7%, 比 2016年 下 降 1.5个 百 分 点 ;平 均 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27.3%。22个 城 市 优 良 天 数 比例 在 80%~100% 之 间 , 42个 城 市 优 良天 数 比例 在 50%~80% 之 间 ,10个 城市 优 良天数 比例 低 于 50%。以 PM, 为首 要 污染 物 的 天数 占污染 总 天数 的 47.0%,以 0 为首 要污 染 物 的 占 43.1% ,以 PM 。为 首要 污 染物 的 占 7.8% ,以 NO 为首 要 污染 物 的 占 2.4% ,以 SO,为 首要 污染 物 的不足 0.1%。 各 指 标 分 析 表 明 ,PM 年 均 浓 度 范 围 为 20~86 g/m ,平 均 为 47 g/m , 比 201 6年 下 降 6.0% ; 超 标 天 数 比 例 为 14.1%, 比 2016年 下 降 2.5个 百 分 点 。19个 城 市 PM 年 均 浓 度 达 到 二 级 标 准 , 占 25.7% ;55个 城 市 超 二 级 标 准 , 占 74.3%。PM 。。年 均 浓 度 范 围 为 37~1 54 g/m ,平 均 为 80 g/m , 比 2016年 下 降 4.8% ;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8.4%, 比 2016年 下 降 2.7个 百 分 点 。 1个 城 市 PM 。年 均 浓 度 达 到 一 级 标 准 , 占 1.4% ;31个 城 市 达 到 二 级 标 准 , 占 41.9% ;42个 城 市 超 二 级 标 准 , 占 56.8%。0 日 最 大 8 h平 均 第 90百 分 位 数 浓 度 范 围为 117~21 8 g/m ,平 均 为 167 g/m , 比 2016年 上 升 8.4% ;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12.2% , 比 2016年 上 升 3.6个 百 分 点 。26个 城 市 0 浓 度 达 到 二 级 标 准 , 占 35.1% ;48 个 城 市 超 二 级 标 准 , 占 64.9%。SO2年 均 浓 度 范 围 为 6~54IXg/m。, 平 均 为 17 g/m , 比 2016年 下 降 19.0% ;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0.2%, 比 2016年 下 降 0.1个 百 分 点 。56个 城 市 SO:年均 浓 度 达 到 一 级 标 准 , 占 75.7% ;1 8个 城 市 达 到 二 级 标 准 , 占 24.3%。NO2年 均 浓 度 范 围 为 12~59 g/m ,平 均 为 40Ixg/m , 比 2016年 上 升 2.6% ;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4.0%, 比 2016年 下 降 0.2个 百 分 点 。39个 城 市 NO 年 均 浓 度 达 到 一 级 标 准 (与 二 级标 准值 相 同 ), 占 52.7% ;35个 城 市 超 二级 标 准 , 占 47.3%。CO 日均 值 第 95百 分 位 数 浓 度 范 围 为 0.8~3.8mg/m ,平 均 为 1.7mg/m , 比 2016年 下 降 10.5% ;超 标 天 数 比例 为 0.4%, 比 2016年下 降 0.2个百 分 点 。74个 城 市 CO 浓度 全 部达 到 一 级标 准 (与二 级标 准 值 相 同 )。 《2017中 国生态 环境 状况 公 报 》由生 态环 境 部会 同国家 发 展和 改革 委 员会 、 自然 资源 部 、住房 和城 乡 建设 部 、交 通运 输 部等 11个 部 门共 同编制 完 成 ,不仅 反 映环境 质 量状 况 ,同 时更加 突 出 生态 形势 ,增 加 了气 候变化 、农 业面源 、国家重 点生态 功 能 区等 方 面的 内容 ,详 实 地反 映 了 2017年全 国的生态 环境状 况 。
我国海洋环境现状及治理

我国海洋环境污染现状、成因及治理摘要:2012年,我国海洋环境质量状况总体维持在较好水平。
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海洋沉积物质量良好。
海水、海洋沉积物、海洋生物的放射性水平和海洋大气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均处于本底范围内。
但近岸海域水体污染、生态受损、灾害多发等环境问题依然突出。
经河流排海的氮、磷入海量较上年明显增大,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率依然较低。
一、我国近海环境污染现状1、我国海域海水环境质量近年来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状况总体较好,但近岸海域海水污染依然严重。
2012年我国近海海域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我国管辖海域面积的94%,符合第二类、第三类和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为46 910、30 030和24 700平方公里,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为67 880平方公里,较上年增加了24 080平方公里。
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分别增加了8 870、6 990、6 700和1 520平方公里。
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区域主要分布在黄海北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珠江口的近岸海域。
2、海洋沉积物质量状况我国海洋沉积物监测要素主要包括石油类、重金属、砷、多氯联苯、硫化物和有机碳。
在我国管辖的海域内共有581个监测点。
2012年我国近岸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沉积物中铜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为85%,其余监测要素含量符合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的站位比例均在96%以上。
近岸以外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良好,仅个别站位的部分监测要素含量超第一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全国重点海域沉积物综合质量评价结果显示,黄海北部近岸沉积物综合质量状况较差,其余重点海域综合质量良好。
黄海北部近岸污染区域集中在大连湾,主要超标要素为石油类、铜、镉和锌,其中石油类含量超第三类海洋沉积物质量标准。
2017年全国渔业经济统计公报

32018-212017年是加快推进渔业转方式调结构、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年,也是实施“十三五”规划的重要一年。
在部党组的坚强领导下,全国渔业系统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提质增效、减量增收、绿色发展、富裕渔民为总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化渔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扎实推进渔业转型升级和渔业经济健康持续发展。
一、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和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全社会渔业经济总产值24761.22亿元,其中渔业产值12313.85亿元,渔业工业和建筑业产值5666.62亿元,渔业流通和服务业产值6780.76亿元。
其中,休闲渔业产值764.41亿元,同比增长15.03%。
三个产业产值的比例为49.7∶22.9∶27.4。
渔业产值中,海洋捕捞产值1987.65亿元,海水养殖产值3307.40亿元,淡水捕捞产值461.75亿元,淡水养殖产值5876.25亿元,水产苗种产值680.80亿元。
渔业产值中(不含苗种),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值比例为45.5∶54.5,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值比例为78.9∶21.1。
二、渔民人均纯收入据对全国1万户渔民家庭当年收支情况调查,全国渔民人均纯收入18452.78元,比上年增加1548.58元、增长9.16%。
三、水产品产量及人均占有量全国水产品总产量6445.33万吨,比上年增长1.03%。
其中,养殖产量4905.99万吨,同比增长2.35%;捕捞产量1539.34万吨,同比降低2.96%;养殖产品与捕捞产品的产量比例为76.1∶23.9。
海水产品产量3321.74万吨,同比增长0.62%;淡水产品产量3123.59万吨,同比增长1.47%;海水产品与淡水产品的产量比例为51.5∶48.5。
远洋渔业产量208.62万吨,占海水产品产量的6.28%,比上年增加9.87万吨、增加4.97%。
全国水产品人均占有量46.37千克(人口139008万人),比上年减少0.23千克、降低0.50%。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

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国家海洋局组织实施了2003年度全国海洋环境调查、监测和监视工作,在开展我国管辖海域环境质量状况趋势性监测的基础上,加强了近岸排污口、近岸海洋功能区、典型河口生态系统和赤潮灾害的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对海洋环境质量状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编制了《2003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现予以发布。
2003年国务院批准实施了《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这对加快我国海洋资源的开发利用,促进沿海地区经济合理布局和产业调整,保障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该规划纲要的实施,我国海洋经济必将进入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保护海洋环境,维护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希望通过《2003年中国海洋环境质量公报》的发布,使各级政府和广大公众全面了解我国海洋环境状况,关心和爱护海洋,合理开发利用海洋资源,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1~概述 (1)全海域环境质量状况 ...................................... 2 2.1 海水环境质量 .. (2)2.2 沉积物环境质量 (7)2.3 海洋生物质量 (8)2.4 重点海域浮游和底栖生物种类变化 (9)2.5 主要河口污染物入海总量 (9)2.6 重点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状况 (10)重点河口生态环境状况 (11)4 海洋赤潮 (13)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 ...................................... 155.1 海水增养殖区环境状况 (15)5.2 海水浴场环境状况 (17)5.3 海洋保护区环境状况 (18)5.4 海洋倾倒区环境状况 (19)5.5 海洋油气区环境状况 (20)6 重点岸段侵蚀状况 (21)7 海洋环境监督管理 ........................................ 237.1 《全国海洋经济发展规划纲要》实施 (23)7.2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海洋管理工作 (23)7.3 加快沿海地区海洋环境监测机构建设步伐 (23)7.4 加强对陆源入海污染物的监督管理 (24)7.5 积极开展海上污染控制和管理 (24)7.6 强化海洋生态环境保护 (24)8 海洋环境保护技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 25公报中涉及的全国性统计数据,均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中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公报《公报》显示,2017年我国海洋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海水质量总体有所改善,典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和生物多样性保持稳定,海洋功能区环境状况基本满足使用要求。
但是,入海河流水质状况仍不容乐观,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海洋环境风险依然突出。
据介绍,海水质量总体有所改善,生物多样性状况保持稳定。
2017年,我国管辖海域海水环境维持在较好水平,夏季符合第一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约占管辖海域面积的96%,连续三年有所增加。
与上年同期相比,夏季劣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的海域面积减少3700平方公里。
管辖海域沉积物质量状况总体良好。
海洋浮游生物、底栖生物、红树植物、造礁珊瑚的主要优势类群及自然分布格局未发生明显变化。
国家级海洋自然/特别保护区的重点保护对象基本保持稳定。
同时,海洋功能区环境满足使用要求。
海洋倾倒区环境状况基本保持稳定,倾倒活动未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及其他海上活动产生明显影响;海洋油气区水质和沉积物质量基本符合海洋功能区环境保护要求,环境质量状况较上年有所改善;重点监测的海水浴场、滨海旅游度假区、海水增养殖区环境质量状况基本满足沿海生产生活用海需求。
此外,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比率有所升高。
监测的重点陆源入海排污口达标排放次数占监测总次数的57%,连续三年有所升高。
其中,全年各次监测均达标的入海排污口119个,占比较上年增加6.8%。
还有,赤潮、绿潮灾害面积大幅减少。
2017年,管辖海域共发现68次赤潮,发现次数与上年相同,累计面积为3679平方公里,比上年减少51%,低于近5年平均水平;黄海浒苔绿潮最大分布面积29522平方公里,最大覆盖面积281平方公里,均比上年减少近一半,为近5年最小。
但是近岸局部海域污染依然严重。
2017年冬季、春季、夏季、秋季,近岸海域劣于第四类海水水质的海域面积分别为48140、41140、33560和46800平方公里,占近岸海域的16%、14%、11%和15%;严重污染区域主要分布在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江苏沿岸、长江口、杭州湾、浙江沿岸、珠江口等近岸区域;主要污染要素为无机氮、活性磷酸盐和石油类。
面积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44个大中型海湾中,20个海湾全年四季均出现劣四类海水水质。
而且,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健康状况不佳。
实施监测的河口、海湾、滩涂湿地、海草、珊瑚礁
等20个典型海洋生态系统中有16个处于亚健康和不健康状态,杭州湾、锦州湾持续处于不健康状态。
部分河口、海湾生态系统海水呈富营养化状态。
据介绍,陆源入海污染压力仍较大。
在枯水期、丰水期、平水期,多年连续监测的55条河流入海断面水质为劣Ⅴ类的河流比例分别达44%、42%和36%,入海河流水质状况仍不容乐观。
入海排污口邻近海域环境质量状况无明显改善,其中,2013年至2017年,历年均有75%以上的排污口邻近海域水质等级为第四类和劣四类。
并且,海洋环境风险仍然突出。
河北秦皇岛海域、福建南部海域赤潮发生期间,部分贝类体内检测出麻痹性贝毒素。
2017年初黄海南部海域马尾藻暴发,对江苏近岸紫菜养殖产生影响。
此外,渤海滨海平原局部地区土壤盐渍化有加重趋势,砂质海岸局部地区海岸侵蚀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