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株洲县古岳峰镇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某县设施蔬菜新技术集成示范基地建设实施计划方案

. -某县设施蔬菜新技术集成示X基地建设实施方案. - 优质文档-第一章项目意义及现状分析一、项目立项的意义和必要性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国蔬菜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产值已跃居种植业第二位、地位仅次于粮食,蔬菜产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在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
据农业部农情统计,2009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2.73亿亩,同比增加494万亩,增长1.8%;总产量6.02亿吨,同比增加2684万吨,增长4.5%。
设施蔬菜发展更为快速、总产值比重大,2009年面积达到5020万亩,同比增加520万亩,增长11.6%;2010年面积达到5165万亩、产值6965.25亿元,占蔬菜产业的63.76%,占种植业的18.9%,相当于畜牧业的33.4%,是渔业的1.36倍,是林业的2.7倍。
全国5165万亩设施蔬菜至少可解决2580万人就业,并可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约1500万个就业岗位。
根据“十二五”规划,全国设施蔬菜面积将由2010年的5165万亩增加到6100万亩以上。
在百万亩设施蔬菜工程项目的大力实施下,我省蔬菜产业呈现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截止2011年底,全省蔬菜总面积发展到685万亩,总产1428万吨,产值274亿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9%、3.2%和2.3%,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215万亩,设施蔬菜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农业科技创新,并提出到“十二五”末,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要达到55%以上。
项目建设对于全面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使农村产业结构和种植结构更加优化,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都是十分必要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开发农业增收潜力的需要。
推进我省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要在切实保护耕地,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增加效益为中心,积极调整种植业的作物、品种和质量结构,加快农作物更新换代,积极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
2024年株洲县古岳峰镇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2024年株洲县古岳峰镇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实施方案一、方案背景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蔬菜种植作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株洲县古岳峰镇地处生态环境优越的地区,适合多种蔬菜的生长。
为了推动农业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特制定本实施方案,建立蔬菜试验示范基地。
二、方案目标1. 提升蔬菜产量和质量:通过技术引导和示范,提升蔬菜的单位面积产量和市场竞争力。
2. 推广先进种植技术:引入现代农业技术,示范推广高效、环保的种植方式。
3. 增强农民收入:通过技术支持和市场对接,帮助农民增收。
4. 建立可持续发展模式: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同时,关注生态环境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
三、现状分析1. 资源条件- 土地资源:古岳峰镇有耕地面积约1万亩,其中适合蔬菜种植的土地约3000亩。
- 水资源:该地区水源充足,灌溉条件良好,适合蔬菜生长。
- 气候条件: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适合多种蔬菜的栽培。
2. 农民需求- 经济收入:农民对增加收入的需求迫切,尤其是在种植蔬菜方面。
- 技术支持:大部分农民缺乏现代农业种植技术的知识,急需培训和指导。
3. 市场需求-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新鲜、高质量蔬菜的需求持续增加。
四、实施步骤1. 筹备阶段(2024年1月-2024年3月)- 选址与规划:在古岳峰镇选定试验示范基地的具体位置,规划面积约50亩。
- 基础设施建设:建设温室大棚、灌溉系统、仓储设施等。
2. 种植阶段(2024年4月-2024年10月)- 蔬菜品种选择: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市场需求的蔬菜品种,如西红柿、黄瓜、青椒等。
- 技术培训:邀请农业专家对农民进行种植技术和管理知识的培训,每月组织一次。
- 种植管理: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特点,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包括土壤改良、施肥、病虫害防治等。
3. 评估与推广阶段(2024年11月-2024年12月)- 产量评估:对试验示范基地的蔬菜产量和质量进行评估,并与传统种植方式进行对比。
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开发建设实施方案

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开发建设实施方案实施方案: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开发建设背景: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环境的关注增加,无公害农产品的需求不断上升。
大棚蔬菜生产作为无公害农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收成周期短、不受季节限制、规模化生产等优势,受到市场的广泛认可。
因此,开发建设一座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
目标:本实施方案旨在建设一座无公害大棚蔬菜生产基地,通过优化生产流程、提供可持续发展的种植技术和管理方法,确保生产环节中没有有害因素,为消费者提供高质量的农产品,并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开拓出一条新的可能。
一、选址和规模1.选址:基地应选择在空气质量好、土壤情况良好、水源充足的地区。
同时,附近应有便利的交通运输条件,以便将农产品及时运送到市场。
2.规模:基地规模应根据市场需求和投入资金来确定。
初期可选择占地100亩左右的大棚区域进行试验性种植,以验证无公害蔬菜生产的可行性,之后逐步扩大规模。
二、基础设施建设1.大棚建筑:选择结构合理、质量可靠的大棚设施,包括温室大棚、保温材料、通风设备等,以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帮助植物生长。
2.水源设施:确保水源供应充足,建设供水设施如水井、水泵等。
3.施肥设施:建设合理施肥设施,包括堆肥池、肥料仓储设施等,以便储存和管理有机肥料。
4.生产设备:配备生产所需的设备,包括种子播种机、水肥一体化设备、灌溉设备等,提高生产效率。
三、技术支持1.建立技术团队:组建专业的技术团队,包括农学专家、农艺师等,负责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研究和技术指导。
2.种植管理:结合无公害蔬菜生产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种植管理方案,包括选择适合栽培的品种、合理施肥、定量供水、病虫害防治等。
3.指导农民: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帮助农民理解和掌握无公害蔬菜生产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种植技能。
四、质量检测与认证1.质量检测:建立质量检测实验室,定期对生产环境、土壤、水源以及农产品进行检测,确保无公害蔬菜的质量安全。
2014湖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2014年度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预算支出绩效评价报告湖南天平正大有限责任会计师事务所一、专项资金基本情况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
其中土地治理项目包括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中低产田改造,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草场改良、小流域治理等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包括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禽畜水产养殖等种植养殖基地项目、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2014年度全省共安排农业综合开发项目691个项目,其中土地治理项目333个,产业化经营项目358个(其中贴息项目22个)。
共投入资金318334.4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47788.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61044.00万元,地方财政资金9091.17万元,项目单位自筹100411.27万元。
截止2014年12月31日省级财政资金拨付至项目所在地财政部门61044.00万元,省级财政资金到位率100%。
资金支出严格按照《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账实施办法》(湘财农综〔2011〕15号)和《湖南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无偿资金报账操作规程》(湘财农综〔2007〕19号)文件要求规范管理。
实行县级报账制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三专管理模式,统一项目报账流程,严格执行资金管理的各项控制制度,所有结算的工程资金全部实行转账支付,保障了资金安全、有效运用。
省农开办通过不断完善管理体制,各级农开部门对项目实施全过程监控,做到项目管理的制度办法、申报流程、评审结果、分配结果、绩效评价等向社会全过程“五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2015年5月21日,省财政厅下发《关于开展2014年度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重点绩效评价工作的通知》(湘财绩〔2015〕13号),成立由湖南省财政厅、省农开办和第三方中介机构组成的绩效评价小组,明确各级财政和农开部门的职责分工,布置县级自查、市级自评、数据汇总等工作要求。
2014年株洲县堂市乡油菜试验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2014年株洲县堂市乡油菜试验示范基地实施方案株洲县农业局科教股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全国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油菜试验示范基地实施方案如下:一、工作目标根据我县实际,确定四项工作目标。
一是确定试验示范面积50亩,其中试验10亩,示范面积40亩,开展新品种、新技术、新农药试验示范5个;二是组织试验示范基地所在乡镇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科技辐射户、种植大户现场观摩500人次;三是组织试验示范基地辖区内农户科技培训50人次;四是认真做好试验示范,确保试验示范基地取得成效。
二、工作内容(一)油菜新品种对比试验1、供试品种供试品种沣油5103、浙油28、湘杂油753、湘杂油695.湘杂油814、湘杂油188六个品种。
2、供试面积确定试验面积为2.5亩。
3、试验设计设置6个处理,三次重复,以浙油28为对照。
小区面积0.1亩,随机排列,小区与小区之间留30cm作走道,每个小区移栽800株。
四周设保护行,摸索适合我县种植的品种。
4、农艺措施①适时播种,培育壮苗。
A、育苗移栽,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5,大田用种量为100克,苗床播种量每亩为0.4公斤,于9月中下旬播种。
B、培育壮苗。
一是清水洗种稍晾干浇湿苗床播种;二是2叶1心间苗定苗,每平方尺留苗15株,定苗后每亩追尿素3公斤;三是3叶期每亩用10克多效唑兑水50公斤喷施,防止高脚苗发生;四是5叶期每亩用硼肥200克兑水50公斤喷施,确保壮苗;五是移栽前7天每亩施3公斤尿素作送嫁肥,同时每亩用蚜虱净20克兑水50公斤喷雾,做到带肥。
带药下田。
②适时移栽,合理密植A、适时移栽。
移栽苗龄为30-50天。
B、合理密植。
行距为1尺,株距为7.5寸,每亩移栽8000株。
③科学用肥,巧施追肥一是坚持基肥足与早施苗肥,重施腊肥,稳施苔肥,巧施花肥原则。
二是施足基肥。
每亩人畜粪1000公斤,钙镁磷肥25公斤,氯化钾5公斤作底肥。
三是推广穴肥。
株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县重金属双超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

株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县重金属双超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株洲市渌口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4.12.09•【字号】株县政办发〔2014〕44号•【施行日期】2014.12.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种植业正文株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株洲县重金属双超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实施方案》的通知株县政办发〔2014〕44号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县直有关单位:《株洲县重金属双超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实施方案》已经县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株洲县人民政府办公室2014年12月9日株洲县重金属双超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实施方案根据湘农业发〔2014〕91号文件精神,我县南阳桥乡、渌口镇、洲坪乡、仙井乡四个乡镇重金属污染耕地双超区(土壤全镉含量超过1mg/kg,米镉含量超过0.4 mg/kg)面积为3.6206万亩,需要由水稻种植改种苎麻、棉花、蚕桑、花卉苗木四类非食用性经济作物,或者改种已经通过检验、检测符合食用要求的西瓜、甜瓜、葡萄三种水果类农作物、通过鉴定符合饲料要求的蛋白桑。
按照“政府引导、农民自愿、收入不减”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组织领导(一)成立机构成立株洲县重金属双超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领导小组,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政府办分管副主任和县农业局、财政局局长任副组长,县规划局、县国土资源局、县经管局、渌口镇、南阳桥乡、洲坪乡、仙井乡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县农业局内),由县农业局局长兼任办公室主任,具体负责领导小组日常工作。
上述双超区四个乡镇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由乡镇长总牵头,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抓落实。
各相关乡镇必须于12月12日前将机构及工作人员名单报至县领导小组办公室(联系人:刘斌联系电话:27627127)。
(二)明确职责株洲县重金属双超区农作物种植结构调整领导小组办公室具体负责:1.结构调整的技术培训和现场技术指导;2.农作物调整种植面积的核定及协助省、市的检查验收;3.按政策要求争取和拨付补助资金。
湖南省城镇蔬菜基地管理条例(2020修正)

湖南省城镇蔬菜基地管理条例(2020修正)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湖南省人大及其常委会•【公布日期】2020.06.12•【字号】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43号•【施行日期】2020.06.12•【效力等级】省级地方性法规•【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湖南省城镇蔬菜基地管理条例(2020修正)(1996年6月6日湖南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02年6月3日湖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关于修改〈湖南省城镇蔬菜基地管理条例〉的决定》第一次修正根据2010年7月29日湖南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二次修正根据2020年6月12日湖南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关于修改<湖南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等二十一件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第三次修正)第一条为了加强城镇蔬菜基地管理,稳定蔬菜种植面积,提高菜地质量,确保蔬菜供给和食用安全,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设区的市、不设区的市和县人民政府所在地的镇的蔬菜基地管理工作。
本条例所称城镇蔬菜基地,是指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蔬菜的需求状况批准划定的专用菜地,以及蔬菜科研、教学试验、示范和配套基础设施用地。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蔬菜基地的规划、建设、保护工作的领导,逐步推进无公害蔬菜工程建设。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蔬菜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城镇蔬菜基地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蔬菜基地的权属管理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有关工作;农业农村主管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蔬菜基地的地力质量监督检查和农业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有关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财政、规划、生态环境、水利等部门应当依照各自的职责,协同做好蔬菜基地的规划、建设、保护和管理工作。
蔬菜实验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蔬菜实验示范基地实施方案一、背景介绍。
蔬菜生产是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而实验示范基地的建设对于提高蔬菜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本文将就蔬菜实验示范基地的实施方案进行介绍,以期为相关单位和个人提供参考。
二、基地选址。
蔬菜实验示范基地的选址是至关重要的,首先需要选择土地肥沃、阳光充足、水源充足的地方,以保障蔬菜生长的条件。
同时,基地的选址还需要考虑到交通便利、环境优美等因素,以方便后期的管理和参观。
三、基地建设。
1. 设施建设,基地需要建设温室大棚、水源设施、肥料储备等设施,以保障蔬菜生长所需的环境条件。
2. 种植区划,根据蔬菜的种类和生长特点,合理划分种植区域,以便于后期的管理和观摩。
3. 管理设施,建设管理用房、办公室、休息区等设施,以方便基地的管理和工作人员的休息。
四、基地管理。
1. 种植管理,根据不同蔬菜的生长特点,制定科学的种植管理方案,包括施肥、浇水、防病防虫等工作。
2. 数据记录,建立蔬菜生长的数据记录系统,对蔬菜的生长情况进行及时记录和分析,为后期的改进提供依据。
3. 安全管理,加强基地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工作人员和参观者的安全。
五、基地运营。
1. 科研示范,基地可以开展蔬菜种植的科研示范工作,推广新的种植技术和经验。
2. 教育培训,基地可以开展蔬菜种植的培训活动,培养更多的蔬菜种植技术人才。
3. 参观接待,基地可以接待学校、农民等团体前来参观,展示蔬菜种植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六、经济效益。
1. 生产效益,通过科学的种植管理和技术示范,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带动当地蔬菜产业的发展。
2. 教育效益,通过教育培训和科研示范,培养更多的蔬菜种植技术人才,为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七、总结。
蔬菜实验示范基地的建设对于提高蔬菜生产的科学化、规范化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合理的选址、科学的建设和管理、多样的运营方式,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希望相关单位和个人可以根据本文提供的实施方案,建设更多的蔬菜实验示范基地,为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株洲县古岳峰镇试验示范基地实施方案
株洲县农业局蔬菜办
为充分发挥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辐射带动作用,根据全国农机推广补助项目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蔬菜试验示范基地实施方案如下:
一、工作目标
根据我县实际,确定四项工作目标。
一是确定试验示范面积30亩,开展新品种、新肥料试验示范3个;二是组织试验示范基地所在乡镇技术指导员、科技示范户、科技辐射户、种植大户现场观摩400人次;三是组织试验示范基地辖区内农户科技培训100人次;四是认真做好试验示范,确保试验示范基地取得成效。
二、工作内容
(一)豇豆新品种对比试验
1、供试品种
供试品种之豇28-2、宁豇3号、秋豇512三个品种,之豇28-2为对照品种。
2、供试面积
确定试验面积为6亩。
3、实验设计
试验采用完全随机区组排列,3次重复,每个小区面积400m2,小区长方形,长边与肥力变化最大的方向平行。
同组试验安排在同一田块进行,统一种植规格,四周设保护行。
4、栽培管理
①播种。
所有品种同一时间播种。
②施肥。
所有品种基肥每亩施有机肥2000千克、钙镁磷肥25~30公斤,追肥每亩施尿素10公斤、,硫酸钾5千克。
5、数据记载
及时进行生育期调查、产量的记录(见表)。
6、经费预算
主要有下列经费支出:
①试验示范材料费用:
A、供试品种费用。
根据大田用种量,供试品种费用1200元;
B、肥料费。
根据试验设计基肥为4200元,追肥为520元,共计4720元;
C、农药费。
防治病虫害费用900元;
D、搭架材料10800元;
小计17620元。
②试验示范用工费用:
A、整地费用。
用工一个补助80元,共用工15个,计1200元;
B、播种费用。
用工一个补助80元,共用工10个,计800元;
C、田间管理及采收工时费。
用工一个补助80元,共用工30个,计2400元;
D、搭架费用。
用工一个补助80元,共用工12个,计960元;
小计536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