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如右图汇总
实验五 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南昌大学物理化学实验报告学生姓名:李江生学号:5802216018专业班级:安全工程161班实验日期:2018-04-17实验五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一、实验目的(1)掌握热分析法(步冷曲线法)测绘Bi-Sn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的原理和方法。
(2)了解简单固液相图的特点、步冷曲线及相图中各曲线代表的物理意义巩固相律等有关知识。
二、实验原理压力对凝聚系统影响很小,因此通常讨论其相平衡时不考虑压力的影响,故根据相律,二组分凝聚系统最多有温度和组成两个独立变量,其相图为温度-组成图。
热分析法:其原理是将系统加热融化,然后使其缓慢而均匀地冷却,每隔一定时间记录一次温度,绘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步冷曲线。
若系统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无相变化,其温度将随时间均匀下降;若系统在均匀冷却过程中有相变化,由于体系产生的相变热与体系放出的热量相抵消,步冷曲线就会出现转折或水平线段,转折点所对应的温度,即为该组成体系的相变温度。
由于冷却过程中常常发生过冷现象,其步冷曲线常如上图中虚线所示,由横轴表示混合物的组成,纵轴表示温度,利用步冷曲线所得到的一系列组成和所对应的相变温度数据,就可以绘出相图,如下图:简单低共熔混合物二组分系统步冷曲线及相图三、仪器与药品步冷曲线测定装置1套(可控升降温电炉1台,数字控温仪1台,控温探头I,测温探头Ⅱ),不锈钢试样管5只,坩埚钳1把,劳保手套1副,Sn、Bi及其合金。
四、实验步骤1、将数字控温仪温度Ⅰ设定为320℃,按“工作/置数”按钮,切换到工作状态。
传感器Ⅰ插入加热炉Ⅰ样品管口内;传感器Ⅱ插入加热炉Ⅱ样品管口内;加热到320℃;2、将“冷风量调节”旋钮逆时针旋到底,加热使温度降为250℃左右后;3、适当调节“冷风量调节”旋钮,使温度降温绘制步冷曲线,降温速率控制为6-8℃/min,以便找到曲线拐点;4、打开金属相图软件,设置绘步冷曲线图坐标;5、实验结束后,关闭仪器电源,将实验桌面整理干净。
物化第六章-答案

第六章相平衡练习题、是非题,下列各题的叙述是否正确,对的画V错的画X1、纯物质两相达平衡时,两相的吉布斯函数值一定相等。
()2、理想液态混合物与其蒸气达成气、液两相平衡时,气相总压力p与液相组成X B呈线性关系。
()3、已知Cu-Ni可以形成完全互溶固熔体,其相图如右图,理论上,通过精炼可以得到两个纯组分。
()4、二组分的理想液态混合物的蒸气总压力介于二纯组分的蒸气压之间。
()5、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中挥发性溶质与其蒸气达到平衡时气相中的分压与该组分在液相中的组成成正比。
()6 恒沸混合物的恒沸温度与恒沸组成不随压力而改变。
()7、在一个给定的体系中,特种数可以分析问题的角度不同而不同,但独立组分数是一个确定的数。
()8、自由度就是可以独立变化的变量。
()9、单组分体系的相图中两相平衡线都可以用克拉贝龙方程定量描述。
()10、在相图中总可以利用杠杆规则计算两相平衡时两相的相对量。
()二、选择题1、在p下,用水蒸气蒸馏法提纯某不溶于水的有机物时,系统的沸点:()(1)必低于373.2 K;(2)必高于373.2 K;(3)取决于水与有机物的相对数量;(4)取决于有机物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
2、已知A(l)、B(l)可以组成其t-x(y)图具有最大恒沸点的液态完全互溶的系统,则将某一组成的系统精馏可以得到:()。
(1)两个纯组分;(2)两个恒沸混合物;(3)一个纯组分和一个恒沸混合物。
3、已知A和B可构成固溶体,在组分A中,若加入组分B可使固溶体的熔点提高,则组B在此固溶体中的含量必__________ 分B在组分液相中的含量。
(1)大于;(2)小于;(3)等于;(4)不能确定。
4、硫酸与水可形成H2SO4H2OG), H2SO42H2OG), H2SO44H2OG)三种水合物,问在101325 Pa的压力下,能与硫酸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硫酸水合物最多可有多少种?()(1)3种;(2) 2种;(3) 1种;(4)不可能有硫酸水合物与之平衡共存5、对恒沸混合物的描写,下列各种叙述中哪一种是不正确的?(1)与化合物一样,具有确定的组成;(2)恒沸混合物的组成随压力的改变而改变;(3)平衡时,气相和液相的组成相同;(4)其沸点随外压的改变而改变。
相平衡齐齐哈尔大学物理化学考试参考

第六章 相平衡指出下列平衡系统中的组分数C ,相数P 及自由度数F 。
(1) I 2(s)与其蒸气成平衡;(2) MgCO 3(s)与其分解产物MgO(s)和CO 2(g)成平衡;(3) NH 4Cl(s)放入一抽空的容器中,与其分解产物NH 3(g)和HCl (g) 成平衡; (4) 取任意量的NH 3(g)和H 2S (g)与NH 4HS(g)成平衡;(5) 过量的NH 4HCO 3(s)与其分解产物NH 3(g),H 2O(g)和CO 2(g) 成平衡; (6) I 2作为溶质在两不互溶液体H 2O 和CCl 4中达到分配平衡(凝聚系统)。
解:(1)C =1,P =2,21F C P =-+=;(2)C =2,P =3,21F C P =-+=; (3)C =1,P =2,21F C P =-+=; (4)C =2,P =2,22F C P =-+=; (5)C =1,P =2,21F C P =-+=; (6)C =3,P =2,12F C P =-+=。
常见的Na 2CO 3(s)水合物有Na 2CO 3•H 2O (s),Na 2CO 3•7H 2O(s)和 Na 2CO 3•10H 2O (s) (1)下,与Na 2CO 3水溶液及冰平衡共存的水合物最多能有几种 (2)20℃时,与水蒸气平衡共存的水合物最多能可能有几种 解: S =5,R =3,R '=0,C =SR R '=2,F =C P +1=3P ,F mix =0,P max =3;(1)已有两相(水溶液、冰),只能有一种水合物与其共存; (2)已有一相(水蒸气),有二种水合物与其共存。
A-B 二组分液态部分互溶系统的液-固平衡相图如附图所示,试指出各个项区的平衡关系,各条线所代表的意义,以及三相线所代表的平衡关系。
解:单相区:1:A 和B 的混合溶液l ;二相区:2:l 1+ l 2;3:l 2+ B(s);4:l 1+ A(s); 5:l 1+ B(s);6:A(s)+B(s) 各条线代表的意义:LJ :A 的凝固点降低曲线; JM :B 的凝固点降低曲线;A BL MNOUVIJK123456NV :B 的凝固点降低曲线; MUN :液液相互溶解度曲线。
二组分体系的相图及应用.ppt

•p-x图和T-x图 •理想的完全互溶双液系 •杠杆规则 •蒸馏(或精馏)原 理•非理想的完全互溶双液系 •部分互溶双液系 •不互溶的双液系—蒸气蒸馏 •简单的低共熔混合物 •形成化合物的体系 •完全互溶固溶体 •部分互溶固溶体 •区域熔炼
p-x图 和 T-x图
对于二组分体系,C 2, f 4F 。F 至少为1,则 f 最
沸点高于纯B的沸点,说明蒸馏 时气相中B组分的含量较高,液 相中A组分的含量较高。
一次简单蒸馏,馏出物中 B含量会显著增加,剩余液体 中A组分会增多。
蒸馏(或精馏)原理
如有一组成为x1的A,B二组分溶液,加热到T1时开 始沸腾,与之平衡的气相组为y1,显然含B量显著增加。
将组成为y1的蒸气冷凝, 液相中含B量下降,组成沿 OA线上升,沸点也升至T2, 这时对应的气相组成为y2。
pA*和沸点
T* A
;
同理左边垂直面上是
p* B
和TB*
。
连线
p* A
T* A
和
p* B
T* B
分别代
表了纯A和纯B的蒸气压随温
度的变化曲线。
理想的完全互溶双液系
气-液两相共存的
梭形面沿
p* A
T* A
和
p* B
T* B
两线移动,在空
间画出了一个扁圆柱状
的空间区,这是气-液
两相共存区。
在共存区的上前方 是高温、低压区,所以 是气相区;在共存区的 后下方,是低温、高压 区,是液相区。
计算出对应的气相组成,分 别画出p-x(y)图和T-x(y)图。如图 (b),(c)所示。
在p-x图上有最低点,在T-x图上就有最高点,这 最高点称为最高恒沸点(maximum azeotropic point)
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05
实验技术的发展
实验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的研究提供了更多手段。
高精度实验设备的发展使得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可靠,有助于揭示相图的细节和规律。
实验技术的改进还涉及到实验条件的优化,如温度、压力等参数的精确控制,以提高实验数据的可靠性。
计算模拟的进步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模拟已成为研究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的重要手段。 计算模拟能够模拟实际实验中难以达到的极端条件和复杂体系,提供更全面的相图信息。 计算模拟的进步还体现在模拟算法和模型的改进上,使得模拟结果更加接近真实情况,提高预测的准确性。
引言
主题简介
它通过图形的方式展示了不同温度和压力下,系统中的液态、固态和气态之间的平衡状态,以及各相之间的转化关系。
相图是描述物质状态变化关系的图形,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是研究由两种凝聚态物质组成的系统的相平衡状态的图形。
研究意义
此外,相图的研究还有助于优化工业生产过程,提高产品质量和降低能耗,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虽然本研究专注于二组分凝聚系统,但未来的研究可以扩展到多组分系统,以更全面地了解多组分系统的相行为和热力学性质。
探索非理想溶液行为
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想溶液行为,但实际溶液往往存在相互作用和偏差。未来的研究可以探索非理想溶液行为,以更准确地预测实际系统的相行为。
发展更精确的模分凝聚系统相图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
2023 WORK SUMMARY
目 录s://wenku. CATALOGUE引言 二组分凝聚系统的基本概念 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的构建方法 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的应用 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结论
理论分析的突破还体现在对现有理论模型的完善和修正,以适应更广泛的应用范围和更复杂的体系。
532003[物理化学] 天津大学考试题库及答案
![532003[物理化学] 天津大学考试题库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bf764b0e2bd960590c677bd.png)
1 / 4物理化学复习题一、选择题1、 101.325 kPa 下,100℃的液态水气化为同温度的水蒸气,系统的 熵变∆S sys ( )0。
A. >B. <C. =D. ≤2、ζ 电势表示溶胶粒子带电量的多少,它可通过( )实验来进行测定。
A. 丁铎尔B. 沉降C. 电泳D. 电渗3、在电答案过程中,随着电流密度增大,则( )。
A. 阳极电极电势降低,阴极电极电势升高;B. 阳极电极电势升高,阴极电极电势降低;C. 电答案池分答案电压降低;D. 电答案池能量效率升高。
4、已知某电导池的电导池系数为22.81 m -1,当其中盛有一定浓度的KCl 溶液时,测得电阻为326.0 Ω,则该KCl 溶液的电导率κ 为( )S·m -1。
A. 0.02799B. 0.06997C. 0.02388D. 8.37325、物质临界点处()cm /T p V ∂∂等于( )。
A. -1 B. 0 C. 1 D. 26、A 、B 两液体的混合物在T -x 图上出现最低点,则该混合物对拉乌尔定律产生( )。
A. 一般正偏差B. 一般负偏差C. 最大正偏差D. 最大负偏差 7、25℃时,若要使电池 Pt│H 2(g, p 1)│H +(a )│H 2(g, p 2)│Pt 的电动势E 为正值,则必须使( )。
A. 12p p =B. 12p p >C. 12p p <D. 12p p 、可任意取值8、向液体中加入表面活性物质后( )。
A. d 0d cγ<,产生正吸附 B. d 0d c γ>,产生负吸附 C. d 0d c γ>,产生正吸附 D. d 0d cγ<,产生负吸附 9、电泳现象说明( )。
A. 分散介质带电B. 胶体粒子带电C. 胶体粒子带正电荷D. 胶体粒子处于等电状态10、2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2.338 kPa ,则此温度下液态水变成水蒸气的条件是气相中水的分压( )。
6-例题

2011-2-23
5
(1)
116 112 108 105 104 100 水
p=101.325kPa
(2) xB=0.800时, 溶液泡点为 时 溶液泡点为110.2℃ (3) yB=0.800时, 气体露点为 时 气体露点为112.8℃ (4)105℃时气-液平衡组成 ℃时气 液平衡组成 xB=0.544, yB=0.417 110.2
t/℃ 100 102.1 104.4 107.5 113.8 118.1 xB 0 0.300 0.500 0.700 0.900 1.000 yB 0 0.185 0.374 0.575 0.833 1.000 (1)画出气 液平衡的温度 组成图 画出气-液平衡的温度 组成图; 画出气 液平衡的温度-组成图
6-1 指出下列平衡系统中的组分数 相数 及自由度数 指出下列平衡系统中的组分数C, 相数P及自由度数 及自由度数F. (1)I2(s)与其蒸气成平衡 与其蒸气成平衡; 与其蒸气成平衡 S=1, R=0, R′ =0, 故组分数 = S-R-R′ = 1-0-0 = 1; 故组分数C ′ - - ′ - - P = 2; F=C-P + 2 = 1-2 + 2 = 1 (温度或压力 温度或压力) - 温度或压力 (2)CaCO3(s)与其分解产物 与其分解产物CaO(s)和CO2(g)成平衡 成平衡; 与其分解产物 和 成平衡 S=3, R=1, R′ =0, 故组分数 = S-R-R′ = 3-1-0 = 2; 故组分数C ′ - - ′ - - P = 3; F=C-P + 2 = 2-3 + 2 = 1 - (3)NH4HS(s)在真空容器中与其分解产物 3(g)和H2S (g)成平衡 在真空容器中与其分解产物NH 成平衡; 在真空容器中与其分解产物 和 成平衡 S=3, R=1, R′ =1, 故组分数 = S-R-R′ = 3-1-1 = 1; 故组分数C ′ - - ′ - - P = 2; F=C-P + 2 = 1-2 + 2 = 1 -
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T
' c
等压
c'
两相
T/K
453
413
373
Tc
c
0.2 0.4 0.6
单相
0.8 1.0
0
水
质量分数 水-烟碱的溶解度图
烟碱
6.4 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一、二组分固态完全不互溶系统液固平衡相图
1. 热分析法
基本原理:二组分系统 C=2,指定压力不变,
f * = C +1 -F =3 -F
F = 1
f f 1 ** f f 2
*
相点 表示某个相状态(如相态、组成、温度等)的 点称为相点。 物系点 相图中表示系统总状态的点称为物系点。在T-x 图上,物系点可以沿着与温度坐标平行的垂线上、 下移动;在水盐相图上,随着含水量的变化,物系 点可沿着与组成坐标平行的直线左右移动。
单相区,物系点与相点重合;两相区中,只有 物系点,它对应的两个相的组成由对应的相点表示
B
3. 全部变为固体Bi后
f * C 1 Φ 1
t /s
温度又可以下降 纯Cd步冷曲线与之相同
Cd-Bi二元相图的绘制
w(Cd) 0.2
的步冷曲线
b
T /K
f* 2
C
D
f * 1
1. 加热到b点,Bi-Cd全部熔化 Φ 1 f * 2 1 Φ 2 温度可以下降,组成也可变 2. 冷至C点,固体Bi开始析出 Φ 2 f * 2 1 Φ 1 温度可以下降 3.D点固体Bi、Cd同时析出
Φ 3
f* 0 温度不能改变 f * 1 4.熔液消失,Bi和Cd共存
f 2 1 Φ 0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
某二组分凝聚系统相图 如右图。 (1)列表说明各区的相 态及成分; (2)分别绘出a、b、c、 d各点开始冷却的步冷曲线, 并注明冷却曲线转折处的 相态变化及曲线各段的相 态。
分
析
本题为二组分凝聚Hale Waihona Puke 统中形成不相合熔点化合物 系统的相图。
答案
(1)各区的相态及成分见下表: 相区 1 2 3 4 5 6 相态及成分 l(A+B) s(A) + l(A+B) s(C) + l(A+B) s(B) + l(A+B) s(A) + s(C) s(C) + s(B)
答案
(2) 由 a、b、c、d 各点开始冷却的步冷曲线如下:
相关知识重点简介
掌握二组分形成不相合熔点化合物系统的相图特征; 会绘制步冷曲线,并描述系统状态改变时系统状态的变 化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