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剧常识及著名剧作家简介

合集下载

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

中国现代杰出的剧作家

四.主要作品
《日出》简介 日出》 日出 学生出身的交际花陈白露,住在大旅馆里, 学生出身的交际花陈白露,住在大旅馆里,靠银行家潘月亭 的供养过着夜生活。 的供养过着夜生活。 童年和学生时代的好友方达生闻知她 堕落了,从家乡跑来“感化” 堕落了,从家乡跑来“感化”她,让她跟自己结婚并随自己 回去。但对社会和恋爱家庭生活都已失望的陈白露拒绝了他。 回去。但对社会和恋爱家庭生活都已失望的陈白露拒绝了他。 此时同楼的孤女“小东西”为了逃避蹂躏闯到陈白露的房间, 此时同楼的孤女“小东西”为了逃避蹂躏闯到陈白露的房间, 陈白露虽全力救助, 陈白露虽全力救助,但终于还是被黑帮头子金八手下的人卖 到妓院里,不堪凌辱而死。 潘月亭最终也被金八挤垮, 到妓院里,不堪凌辱而死。 潘月亭最终也被金八挤垮,银 行倒闭。陈白露慑于黑暗之浓重,看不见出路,黯然自杀。 行倒闭。陈白露慑于黑暗之浓重,看不见出路,黯然自杀。 方达生则表示要与黑暗势力抗争,迎着日出而去。 方达生则表示要与黑暗势力抗争,迎着日出而去。
《雷雨》人物分析 雷雨》
蘩漪的形象 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 蘩漪是《雷雨》最有特色、个性最鲜明的人物。她是五 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 四运动以来追求妇女解放,争取独立、自由的新女性代表。 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 她敢爱敢恨,对周家人人都怕的周朴园,也不放在眼里。当 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然,她对旧制度的反抗是有一种畸形的方式表现出来的,她 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 在重压下,常常无助、自卑、甚至自虐。这是蘩漪无法摆脱 的弱点。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作者 的弱点。正象作者所说,她陷入了“一口残酷的井” 用力刻画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 用力刻画了这个人物的内心世界。她对周家庸俗单调的生活 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 感到难以忍受,对阴沉的气氛感到烦闷,对精神束缚感到痛 她要求挣脱这一切。 苦,她要求挣脱这一切。在一定意义上她也是一个被侮辱与 被损害者。 被损害者。而剧本又使她在难以抗拒的环境中走向变态的发 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 展:爱变成恨,倔强变成疯狂。悲剧的意义于是就更加深刻 和突出。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 和突出。蘩漪这一悲剧形象,是曹禺对现代戏剧的一大贡献, 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 深刻地传达出反封建与个性解放的五四主题。剧中蘩漪在双 重的悲剧冲突虽走完她心灵的全部历程。 重的悲剧冲突虽走完她心灵的全部历程。在这个悲剧女性身 闪烁出曹禺卓越的艺术才华。 上,闪烁出曹禺卓越的艺术才华。

中西方戏剧知识整理

中西方戏剧知识整理

中西方戏剧知识整理一、世界戏剧历史1、西方戏剧诞生西方戏剧的曙光,普遍认为是古希腊悲剧,而古希腊悲剧则是源于古希腊城邦的狄俄尼索斯(Dionysus)的崇拜仪式。

在祭典中,人们扮演狄俄尼索斯,唱“戴神颂”,跳“羊人舞”(羊是代表蒂厄尼索斯的动物)。

古希腊悲剧都是诗剧,严谨古雅、庄重大气。

表演时有歌队伴唱,史实表明歌队先于演员存在。

关于这个起源,也可以参考德国哲学家尼采的早期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

2、中国戏剧诞生就西方的定义来说,中国没有“话剧”的传统。

不过一般在讨论中国戏剧时,若不以严格的定义划分,中国古代的戏曲应归入戏剧的大类。

中国戏曲的根源在可以追溯到先秦到汉代的巫祇仪式,但是宋代南戏的发展才有了完备的戏剧文本创作,现存最早的中国古代戏剧剧本是南宋时的《张协状元》。

元代时以大都、平阳和杭州为中心,元杂剧大放异彩。

后世形成了诸多戏曲形式,也就是各剧种。

明代的昆曲经过发展,首先得到士族大夫的追捧和喜爱,他们大量创造剧本,不断修改曲谱,同时修正昆曲的戏剧理论,并使得传奇剧本成为一种新的主流文学形式。

随后昆曲又得到晚明和清代宫廷皇室的喜爱,成为贵族生活的一部分,成为获得官方肯定的戏剧艺术,故称“雅”;而以各地方言为基础的地方戏,广受民间喜爱,则称“花”。

于是在清代形成了“花雅之争”,实际上是戏曲共同繁荣的局面。

这丰富了戏曲艺术的门类,也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色。

台湾的戏剧研究学者曾永义提出一套说法,认为在讨论中国戏剧起源时,应该要区分“大戏”与“小戏”,大戏是成熟的戏曲,而小戏则是戏剧的雏型。

大戏是在到了金元杂剧之后才发展完成,而之前的宋杂剧、唐代的代面、踏摇娘、钵头、参军戏、樊哙排君难等,都可列入小戏的行列,而中国在非常早之前,就有小戏。

中国在与近代西方有文化接触前,没有西方意义上的“戏剧”(主要指话剧)传统。

中国传统的戏剧为一种有剧情的,“以歌舞演故事”的,综合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的综合艺术形式,也就是戏曲曲艺。

20位现代戏剧作家

20位现代戏剧作家

27、陈静 (1929年——1993年),原名陈允祥,江苏省铜山县人。

一级编剧、导演,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他的作品都是自己自编自导的,比如:《宝莲灯》、《小二黑结婚》、《庵堂认母》、《刘伯温结亲》、《双玉蝉》等戏。

但是其最著名的要数1955年改编、导演的昆剧《十五贯》,而且此剧受到了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高度评价。

28、范钧宏(1916年——1986年),原名范学蠡,汉族,祖籍杭州,生于北京。

浙江杭州人。

著名剧作家,戏曲理论家,而且是戏剧界首位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京剧剧本《满江红》、《猎虎记》、《杨门女将》、《白毛女》,《九江口》、《强项令》、《望江亭》、《蝶恋花》、《捉水鬼》,作品集《范钧宏戏曲选》、《范钧宏戏曲编剧论集》、《范钧宏戏曲评论选》、《戏曲编剧论集》。

29、王安祈,剧作家。

浙江人,1955年生于台北。

台湾大学中文博士(1985),现为台湾大学戏剧学系特聘教授,国光剧团客席艺术总监。

并且被誉为十大杰出女青年。

学术专长是中国古典戏曲、当代戏曲。

创作《阎罗梦》(与陈亚先、沈惠如合编)、《三个人儿两盏灯》(与赵雪君合编)、《金锁记》(与赵雪君合编,京剧现代戏,张爱玲原著小说)、《王有道休妻》、《青冢前的对话》、《王子复仇记》、《通济桥》、《陆文龙》等多部京剧剧本。

以及歌剧《画魂》。

讲评剧本:沈杏莲戏曲《长相守》、蒋东敏越剧《如花似玉》、苏逸茹京剧《伍员求剑》[1]30、陈仁鉴(1913年—1995年),福建省莆田市仙游县榜头镇南溪村人。

我国著名剧作家,生前是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顾问,莆田市剧协名誉主席;福建省艺术研究所副所长,国家一级编剧,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

鲤声剧团创始人之一。

他写了现代剧《大牛与小牛》、《三家林》,甚至整理改编了莆仙戏《团圆之后》(一名《父子恨》)和《新春大吉》,又相继写出了《春草闯堂》(与人合作,由他主笔)、《嵩口令》等名剧。

作品莆仙戏《团圆之后》和《春草闯堂》也分别被选入王季思教授主编的《中国当代悲剧选》、《中国当代喜剧选》。

现代中国的戏剧大师

现代中国的戏剧大师
• 主流意识形态解读 对“损不足以奉有余”的不公正社会的控诉 • 批判现实主义解读——金钱统治的罪恶以及金钱对人性的 异化与扭曲 金八、潘月亭、顾八奶奶、张乔治——依仗权势与地位对 社会进行大规模的掠夺 陈白露、李石清、王福升——依附在吸血者身上进行利益 分成 伦理道德荣誉尊严统统丧失了往昔的魅力 顾八奶奶:我告诉你,爱情就是你心甘情愿地拿出钱来叫 他花,他怎么花,你也不心痛——那就是爱情。 李石清悲剧的启示
(3)基督教人文主义解读 基督教的原罪观念和西方文学的基本的 叙事模式——从堕落到救赎 堕落的不归之路——中国文学中的堕落 与毁灭 《雷雨》的原罪与救赎的主题 曹禺对《雷雨》的修改——一出本来是 探讨原罪与救赎这一终极主题的人性悲剧 被简化为一部暴露阶级压迫的社会现实剧
二 生命复活与再生的希望之光:《日出》
第十七讲 现代中国的戏剧 大师——曹禺
曹禺(1910~1996)本名万家宝, 祖籍湖北潜江,生于天津。中国 现代著名剧作家、戏剧教育家。 代表作品有《雷雨》(1933年)、 《日出》(1935年)、《原野》 (1937年)、《北京人》(1941 年)、《家》(1942年)、《明 朗的天》(1952年)、《胆剑篇》 (1961年)、《王昭君》(1978 年)等。
《日出》扉页上的八句话: 《道德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 不足以奉有余。”——人类秩序的失衡与紊乱。 《新约· 罗马书》、《旧约· 耶利米书》——人类秩序的失衡 与紊乱是由邪恶、贪婪、诡诈、掠夺等不义行为造成了, 整个世界已被人类自身的恶推向崩溃毁灭的边缘。 《新约· 帖撒罗尼加后书》、《新约· 哥林多前书》——世界 的安宁与人类的和谐有赖于人类对劳动表现出高度的自觉 性和劳动成果的公平分配。 《新约· 约翰福音》、《新约· 启示录》——只有彻底摆脱对 金钱与物质永无休止的贪婪欲望,人类才能走出黑暗的歧 途,获得生命的意义与灵魂的再生。

戏剧常识及作家简介

戏剧常识及作家简介

戏剧常识及作家简介一、概述:戏剧1、定义: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的种类很多。

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

话剧以对话为主,如《雷电领》;歌剧以歌唱为主,如《白毛女》、《图兰朵》;舞剧以舞蹈为主,如《丝路花雨》;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

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戏剧又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根据题材所反映的时代的不同,戏剧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戏剧还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喜剧:多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引人发笑。

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正剧:正剧的外部表现特征,主要在于人物命运、事件结局的完满性。

它既指完美的收场、幸福的结局,又指生活的肯定方面或生活的否定方面。

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豫剧(河南)、楚剧(湖北江西)、黄梅戏(浙江)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戏剧文学(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剧本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即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展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剧情的发展,揭示作品的主题。

戏剧冲突的发展变化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有的多幕剧还有序幕和尾声。

2、主要运用人物语言(对话、唱词、独白、旁白)、动作塑造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动作高度个性化,符合各自身份和性格特点。

3、适合舞台演出: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高度集中,人物不能太多,事件不能纷繁,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戏剧常识介绍1

戏剧常识介绍1
喜剧(讽刺喜剧、幽默喜剧、闹剧):一般以讽刺和嘲 笑丑恶落后现象,从而肯定美好的进步的现实和理想为其 主要内容。如莫里哀的《伪君子》、果戈理的《钦差大 臣》、丁西林的《三块钱国币》等。
正剧(悲喜剧):因兼有悲剧和喜剧的因素,也叫悲喜 剧。如《白毛女》等。
(2)按表演形式划分 话剧 (对话、动作)
歌剧 (歌唱、音乐、舞蹈) 舞剧 (舞蹈、音乐、哑剧) 歌舞剧 (歌舞的结合) 诗剧 (诗的语言、对话) 相声剧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作品主题深刻,结 构严谨,矛盾集中,戏剧性强,形象鲜明,语言 个性化。它是中国话剧艺术开始走向成熟的一个 标志,在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剧作家介绍
2、老舍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现 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代表作品:长篇 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话剧 《龙须沟》《茶馆》。老舍的作品文笔轻 松酣畅,富有北京的地方色彩,善于刻画 。 ⑶、人物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 和性格特征。
戏剧学习和鉴赏重点:
戏剧冲突 戏剧人物 戏剧语言
3、戏剧的基本要素:矛盾冲突
通过具体的舞台形象再现社会的斗争生活,能 激起观众强烈的情感反映,从而达到社会教育的目 的。
“矛盾冲突”概念:人物与人物之间,由
古典主义时代最深刻的人性论,在莎士比亚这 四大悲剧中彻底的呈现出来——人生中种种悲剧的 产生,实肇因于某些性格缺陷没有面对处理、不断 因袭累积自身、最终自然导致出灾难性的后果。对 于这种人性观,莎士比亚在四大悲剧中最早完成的 《哈姆雷特》中表露无遗。他透过哈姆雷特的口说: “某种品行、脾气、习惯、缺点...冲破约束发展到 反常...这少量的邪恶足以勾销全部高贵的品质,害 的人声名狼藉。”而他每一个悲剧,分别探讨不同 的性格缺陷。

中国著名戏剧及作家介绍

中国著名戏剧及作家介绍

1窦娥冤内容简介《窦娥冤》全称《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朝关汉卿的杂剧代表作,悲剧剧情取材自“东海孝妇”的民间故事。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

窦天章因为欠蔡婆婆高利贷,无钱归还,将小女端云给蔡家当童养媳。

蔡婆婆给窦天章盘缠赴京赶考。

窦娥与丈夫生活不久后,丈夫暴病去世,窦娥与婆婆二人守寡在家。

一日,蔡婆婆向赛卢医讨债时,险被无钱归还的赛卢医杀害,巧被路过的张驴儿与其父撞破此事。

张驴儿借口救命之恩,在蔡婆婆家住,贪图窦娥美貌,要求与其父一同入赘蔡家。

窦娥守节不肯,张驴儿就下毒计,从赛卢医处买得砒霜,下到窦娥为蔡婆婆做的羊肚汤中,欲要毒死蔡婆婆,胁迫窦娥改嫁。

正巧蔡婆婆作呕,吃不下,反毒死了自家老子。

张驴儿要挟不成,诬告窦娥。

贪官欲屈打成招,窦娥不招。

而后要挟要打蔡婆婆,窦娥只好招认。

处死前,窦娥许下三桩誓愿——血溅白绫,六月飘雪,大旱三年以证明其冤屈。

皆应验。

窦天章科举得中,三年后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舞台上常演的有《斩娥》一折。

2 关汉卿介绍关汉卿,号已斋叟,金末元初大都(现在北京市)人,元代杂剧的代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对元杂剧和后来戏曲的发展有很大影响。

关汉卿的作品主要有《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其中《窦娥冤》被称为中国十大古典悲剧之一,同时也是元杂剧四大悲剧之一,被称为“本色派之首”。

3西厢记内容介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前朝崔相国死了,夫人郑氏携小女崔莺莺,送丈夫灵柩回河北安平安葬,途中因故受阻,暂住河中府普救寺。

这崔莺莺年方十九岁,针织女红,诗词书算,无所不能。

她父亲在世时,就已将她许配给郑氏的侄儿郑越剧*何英*西厢记尚书之长子郑恒。

书生张生碰巧遇到到殿外玩耍的小姐与红娘。

张生本是西洛人,是礼部尚书之子,父母双亡,家境贫寒。

他只身一人赴京城赶考,路过此地,忽然想起他的八拜之交杜确就在蒲关,于是住了下来。

戏剧知识点总结归纳

戏剧知识点总结归纳

戏剧知识点总结归纳戏剧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产物,它是一种包含演员、音乐、舞蹈、舞台设计和剧本等元素的艺术形式。

通过表演、演技和表现形式,戏剧可以带领观众进入一个虚构的世界,并使他们产生情感共鸣。

戏剧可以通过表演来展现人性的喜怒哀乐,通过故事来传达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也可以通过表演形式来探讨社会现象和人际关系。

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戏剧都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传统,但它们都是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

本文将从戏剧的起源和发展、表演艺术、戏剧形式和流派、剧本创作和故事结构、舞台设计和舞台效果、戏剧批评和研究等方面进行总结归纳,希望读者能够在本文中了解戏剧的基本知识和相关概念,对戏剧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一、戏剧的起源和发展戏剧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当时的戏剧是由卡拉马索斯等人首创。

古希腊戏剧分为两种:喜剧和悲剧。

其中,三位著名的古希腊戏剧作家是索福克利斯、欧里庇得斯和艾斯库罗斯。

古希腊时期的戏剧在表演艺术、剧本创作、戏剧结构和形式等方面都有较大的影响,并对后世的戏剧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戏剧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传播和发展。

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兴起,莎士比亚成为了当时最杰出的戏剧作家之一。

他的作品包括悲剧、喜剧和历史剧等,深受当时观众的喜爱。

在德国,戈特霍尔德·埃弗和弗里德里希·席勒等人开创了现代剧场的先河,并对当时的戏剧影响深远。

在戏剧的起源和发展过程中,中国的戏剧也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中国的戏剧传统源远流长,融合了民间传统、宫廷文化和地方风情,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表演艺术。

京剧、川剧、黄梅戏等都是中国戏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表演形式、音乐伴奏、服饰造型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特点。

总的来说,戏剧的起源和发展在不同的文化传统中都有着独特的特点,但它们都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对文化的传承和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表演艺术表演艺术是戏剧的核心和灵魂,它包括演员的表演技巧、音乐的演奏和伴奏、舞蹈的表演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戏剧常识及作家简介一、概述:戏剧1、定义: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艺术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的种类很多。

根据表演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

话剧以对话为主,如《雷电领》;歌剧以歌唱为主,如《白毛女》、《图兰朵》;舞剧以舞蹈为主,如《丝路花雨》;戏曲是我国传统的戏剧形式,包括昆曲、京剧和各种地方戏,以歌唱、舞蹈为主要表演手段。

根据剧情的繁简和结构的不同,戏剧又可分为多幕剧和独幕剧。

根据题材所反映的时代的不同,戏剧可分为历史剧和现代剧。

根据矛盾冲突性质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戏剧还可以分为喜剧、悲剧和正剧。

喜剧:多以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引人发笑。

悲剧:是以剧中主人公与现实之间不可调和的冲突及其悲惨的结局,构成基本内容的作品。

:“悲剧是将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正剧:正剧的外部表现特征,主要在于人物命运、事件结局的完满性。

它既指完美的收场、幸福的结局,又指生活的肯定方面或生活的否定方面。

地域色彩不同:京剧(北京)、豫剧(河南)、楚剧(湖北江西)、黄梅戏(浙江)等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不同:话剧、歌剧、舞剧、诗剧、歌舞剧、相声剧。

演出不同:舞台剧、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等戏剧文学(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是戏剧的主要组成部分,直接决定着戏剧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剧本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1、有尖锐的矛盾冲突即戏剧冲突。

戏剧冲突展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剧情的发展,揭示作品的主题。

戏剧冲突的发展变化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剧本的情节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有的多幕剧还有序幕和尾声。

2、主要运用人物语言(对话、唱词、独白、旁白)、动作塑造人物形象:人物语言、动作高度个性化,符合各自身份和性格特点。

3、适合舞台演出:人物、事件、时间、地点高度集中,人物不能太多,事件不能纷繁,场景不能过多地变换。

4、有舞台说明:舞台说明写在每一幕(或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内容包括人物、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2、特点:(1)、剧本必须适合舞台演出。

演出要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把发生在不同地点和较长时间里大事情集中在有限的舞台和两三个小时内的演出中表现出来。

遵循“三一律”:时间、人物、中心,这三个性质都要依据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同一中心而构成的。

(2)、必须有集中尖锐的矛盾冲突。

戏剧是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的,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

这中冲突是社会矛盾的反映,它有一定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就构成了剧本的情节结构。

剧本的情节结构可分为: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开端:介绍人物关系和揭示矛盾冲突发展:描写情节的波澜起伏,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步步把矛盾冲突推向高潮。

高潮:矛盾冲突发展到顶点并表现出急剧转化的局面结局:结局是情节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矛盾冲突的解决。

尾声:与序呼应,对剧本的思想内容作些启示,引起人们的联想和展望。

(3)、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必须合乎各自的身份和特征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

剧本的语言主要是台词。

台词,就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

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

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

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

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

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练、扼要、明确。

这部分内容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

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

3、剧本刻画人物推进剧情和表达思想的手段有:(1)、舞台说明:包括人物表、舞台美术、环境、音响、人物上下场、人物对话的姿态、动作、表情、心理活动等。

(2)、人物的对白和唱词:包括独白、旁白、对白。

是剧本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任务是展开情节、提示人物性格、表现主题思想。

(3)、结构形式:分幕分场。

墓是大单位,场是小单位莎士比亚简介威廉·莎士比亚(1564—1616),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杰出的戏剧家,诗人。

1564年出生于一个富商家庭。

他曾经在“文法学校,,读书,后因父亲破产,中途辍学。

21岁时到伦敦剧院工作,很快就登台演戏,并开始创作剧本和诗歌。

他创作的大部分是诗剧,主要作品有《李尔王》《哈姆雷特》《奥赛罗>>《罗密欧与朱丽叶>><<威尼斯商人》等。

他的作品是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代表,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四大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无事生非》在西方世界,一般人家必备的两本书,一本是《圣经》,一本就是《莎士比亚全集》。

1984年选举世界10名伟大作家,莎士比亚名列第一。

这些都说明莎士比亚是有史以来最负盛名的作家。

他被誉为“奥林匹亚山上的宙斯”,他的戏剧已被公认为是不可企及的典范。

世界著名的四大吝啬鬼形象是巴尔扎克《守财奴》中的葛朗台、莫里哀《悭吝人》中的阿巴贡、果戈理《死魂灵》中的泼留希金、莎士比亚《威尼斯商人》中的夏洛克。

古代戏曲常识1、定义:中国戏曲主要是由民间歌舞、说唱和滑稽戏三种不同艺术形式综合而成。

它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

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2、戏曲的有关常识元代是我国戏曲繁荣兴盛的时期。

元代戏曲主要分为杂剧和南戏两大类。

元杂剧也称元曲,在文学史上与唐诗宋词并称。

著名的剧作家有被誉为“元曲四大家”的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等。

如关汉卿的《窦娥冤》马志远的〈汉宫秋〉郑光祖的〈倩女离魂〉白朴的〈墙头马上〉王实甫的〈西厢记〉元杂剧角色分为三大类:末类、旦类、净类。

元杂剧四大爱情悲剧关〈拜月厅〉,王〈西厢记,〉白〈〈墙头马上〉,郑〈倩女离魂〉南戏四大本〈荆釵记〉、〈白兔记〉、〈拜月厅〉、〈杀狗记〉。

元杂剧简介元杂剧是金院本和诸宫调直接影响下融合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

元杂剧有很多作品,从不同角度揭露了当时的社会现实,对政治腐败,官吏的昏聩,社会的黑暗,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并且塑造了一系列下层被压迫者的形象,歌颂了他们不屈的斗争,表现了人民美好的愿望,具有较高的思想性。

在艺术性方面,现实主义成为时代的主流,少数优秀作品呈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色。

元杂剧的语言质朴、通俗、口语化,和舞台演出结合紧密,有较强的表现力。

著名作家有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称为元曲四大家)、王实甫、纪君祥等。

元杂剧的一些特点1、结构元杂剧以折为单位,一折相当于现在一幕。

每本杂剧以四折为通例,四折外,常有“楔子”,在戏剧前或折与折之间,用来说明情节,介绍人物──四折一楔子。

2、音乐元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同一宫调的一套曲子。

同一宫调的每套曲子,是用不同的曲调组成,曲子的多少不一。

3、说白和科包括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

“白”有散,也有韵。

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舞台程式和武打、舞蹈。

4、角色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角,男主角称为正末,女主角称为正旦,此外还有净、丑等角色。

5 剧本的结构1)折:结构上一般是一本四折演出一个完整的故事。

个别的一本五折(如纪君祥的《赵氏孤儿》)六折(如《秋千记》)或多本连演(如《西厢记》五本本二十一折)。

每一折大都包括许多场次。

四折分用四个宫调,适于按剧中矛盾的开端、发展、高潮、结束来安排情节和场面,高潮往往出现在第三折。

剧情较复杂的可以加“楔子”。

2)楔子:篇幅比较短小,位置也不固定,一般在第一折的前面演出,对故事的由来做简单的介绍,也有在折与折之间演出,作用和后来的过场戏相似。

6 杂剧的角色旦:女性角色——正旦:女主角;副旦、外旦、小旦:女配角末:男性角色——正末:男主角;副末、外末、小末:男配角净(大花脸)扮演性格、相貌有特异之处的人物丑(小花脸)男性次要人物(行为言谈滑稽可笑)杂:杂角,略同于后来的群众演员(如:孤—官员卒子---士兵孛老---老头细酸---书生卜儿----老妇人)一、介绍常识1、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郑光祖《倩女幽魂》白朴《墙头马上》马致远《汉宫秋》2、元杂剧四大悲剧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白朴《梧桐雨》纪君祥《赵氏孤儿》3、十大古典悲剧关汉卿《窦娥冤》孟称舜《娇红记》纪君祥《赵氏孤儿》洪昇《长生殿》马致远《汉宫秋》孔尚任《桃花扇》白朴《梧桐雨》李玉《清忠谱》高明《琵琶记》方成培《雷锋塔》4、十大古典喜剧关汉卿《救风尘》王实甫《西厢记》白朴《墙头马上》康进之《李逵负荆》施君美《幽闺记》郑廷玉《看钱奴》高濂《玉簪记》康海《中山狼》吴炳《绿牡丹》李渔《风筝误》京剧界的"四大名旦"梅兰芳,荀慧生,程砚秋,尚小云,他们是京剧界颇有影响的著名演员,主要都是饰演旦角或青衣,所以号称"四大名旦".梅兰芳(1894~1961年)名澜,字婉华,生于北京京剧世家,8岁学戏,演青衣,兼演刀马旦.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对京剧旦角的唱腔,念白,舞蹈,音乐,服装,化妆各方面都有所创新.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梅派".代表作《宇宙锋》《贵妃醉酒》《霸王别姬》《洛神》《游园惊梦》《抗金兵》等.解放后任:中国京剧院院长,中国戏曲研究院院长,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荀慧生(1888~1968年)艺名白牡丹,河北东光人,幼年学艺,十几岁改演京剧,演花旦,刀马旦.功底深厚,并吸收了梆子的唱法等,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对京剧艺术有所创新,世称"荀派".擅演天真,活泼,温柔的妇女角色.《金玉奴》《红楼二尤》《钗头凤》《荀灌娘》都是他的代表作品.程砚秋(1904~1958年)原名艳秋,字玉霜,满族,北京人,幼年家贫,学京剧,演青衣,经过长期舞台实践,结合自己嗓音特点,创作出幽咽宛转的唱腔,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世称"程派".他塑造了旧社会遭遇悲惨的妇女形象,如《青霜剑》《荒山泪》《金锁记》《窦娥冤》等.尚小云(1899~1976)名德泉,字绮霞,河北人,幼年学艺,初习武生,后改老生,再改青衣,兼演刀马旦.功底深厚,嗓音宽亮,以刚劲见长,世称"尚派".代表剧目有:《二进宫》《祭塔》《昭君出塞》《梁红玉》等.严凤英(1931~1968年)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安徽桐城人.自幼出身贫苦,15岁学艺,演旦角,在多年的舞台实践中,不断吸取昆剧,京剧,话剧的表演艺术,使黄梅戏的表演和音乐有了丰富和发展.她唱腔明朗流畅,音乐优美,吐字清楚,独具一格,代表剧目有《打猪草》《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等.文革中惨遭迫害致死.芗剧芗剧芗江,是福建九龙江流经漳州时的简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