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高中学生的课外物理读物:物理与世界之最
适合高中生看的课外物理书

适合高中生看的课外物理书
以下是适合高中生看的课外物理书推荐:
1.赵凯华《物理世界的探索》:这是一本介绍物理学知识和实验方法的科普读物,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入门。
2.关肇泰《物理普及读物集》:这本书内容涵盖了物理学的各个领域,从电磁学到宇宙学都有涉及,是一本很全面的科普读物。
3.Richard Feynman《费恩曼物理学讲义》:这是一套介绍物理学基础知识的书籍,深入浅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适合对物理学有较高兴趣的高中生。
4.史蒂芬·霍金《时间简史》:此书对哥本哈根解释学派、相对论等基本物理学理论进行了阐述,对于高中阶段学习物理学的学生来说是一本挑战性较高的读物,但是非常值得一读。
需要注意的是,高中生的物理学知识储备不同,选择书籍时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
经典物理科普书籍,量子力学科普书籍推荐

经典物理科普书籍,量子力学科普书籍推荐导读:这10本物理科普书籍,足以回答你的N多问题!足以带你走向宇宙最神秘的地带!1、《从一到无穷大》。
在写法上,《从一到无穷大》与其他常见的按主题分类来写作的科普著作不同,伽莫夫完全是一种大家的写作风格,把数学、物理乃至生物学的许多内容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仿佛作者是想到哪说到哪,将叙述的内容信手拈来,其实,仔细思考,就会感觉到其中各部分内容之间内在的紧密关系。
一般科普读物,往往怕数学太“枯燥”和“艰深”而不敢使用它,只局限于做定性的概念描述。
这本书则恰恰相反,全书都用数学贯穿起来,先漫谈一些基本的数学知识,然后用一些有趣的比喻,阐述了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四维时空结构,并讨论了人类在认识微观世界(如基本粒子、基因等)和宏观世界(如太阳系、星系等)方面的成就。
2、《变化》《变化》为宇宙物理科普基础读物,内容丰富、叙述生动、插图精彩。
更关键的是该书在现有物理基础上,有非常大的启发性拓展。
对于最基本的问题,引力,惯性,相对论,光速,时空都有独到的看法。
可供具有初中,高中,理工科大学初年级文化程度的读者阅读。
这本小书把读者引入千奇百怪、绚丽多彩的'宇宙物理'。
书中没有繁琐的数学描述,以当代物理前沿理论为基础,进行了具有启发性的探索。
是一本通俗易懂,畅快淋漓的科普书籍,吸引了无数普通读者,为他们了一扇思想之门。
该书电子版在淘宝有售。
3、《物理世界奇遇记》在书中,伽莫夫构想了一个名为汤普金斯的普通职员作为主人公,此人几乎不懂科学,却通过聆听科学讲座和梦游物理奇境而领略了众多现代物理学和宇宙学的主要领域——相对论、量子论、统计物理学、原子和原子核结构理论、基本粒子、大爆炸理论等知识。
这本科普经典名著不仅吸引了无数普通读者。
电子版在淘宝有售。
4、《物理趣味学》本书内容包括跟物理学有关的各种伤脑筋的题目,煞费思考的问题,引人入胜的故事,有趣的难题,以及各种奇谈怪论。
高一物理辅导书知识点推荐

高一物理辅导书知识点推荐高一是学习物理的重要阶段,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成绩,选择一本合适的物理辅导书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向大家推荐几本适合高一学生使用的物理辅导书,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1.《高中物理基础教程》这本书是由教育部编写的教材,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高一学生所需掌握的物理基础知识。
该书内容结构严谨,讲解详细,通俗易懂,适合初学者使用。
每个知识点都有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知识。
2.《物理学辅导与习题解答》这本书是专门为高中生准备的物理辅导书,涵盖了高一物理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书中讲解透彻,重点明确,配有大量的例题和习题,有助于学生巩固和提高物理学习水平。
同时,书中还附有解题思路和解题方法,方便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技巧。
3.《高中物理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讲》这本书针对高一学生的物理学习进行了详细的指导和精讲。
书中包含了高一物理教学内容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深入浅出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书中还有大量的习题,供学生进行练习和自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应试水平。
4.《高中物理必备300题》这本书选取了高中物理学习中的300道典型题目,内容覆盖了高一物理的各个知识点。
每个题目都有详细的解析和解题思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题方法。
通过做题,学生可以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解题能力。
5.《高一物理解题思维训练》这本书是注重培养高一学生物理解题思维的辅导书。
书中列举了大量典型的物理问题,并详细解析了解题思路和方法。
通过学习这些例题,学生可以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物理学习的效果。
以上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几本适合高一学生的物理辅导书。
在选择辅导书时,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需求进行选择。
希望通过这些辅导书的学习,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取得好成绩。
物理学习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只有持之以恒地学习和练习,才能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取得优异的成绩。
加油!。
高中物理书籍

高中物理书籍有很多选择,以下是一些推荐:
1. 《高中物理必修一》、《高中物理必修二》、《高中物理必修三》:这些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高中生必须学习的物理课程,是物理学科的基础。
2. 《高中物理选修一》、《高中物理选修二》、《高中物理选修三》:这些是高中物理的进阶课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进行选择。
3. 《高中物理实验》:这是一本专门介绍高中物理实验的教材,包含了大量的实验案例和实验数据,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
4. 《高中物理题典》:这是一本集合了大量高中物理题目的习题集,对于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题能力很有帮助。
5. 《高中物理竞赛教程》:这是一本为对物理有兴趣、想参加物理竞赛的学生编写的教材,包含了大量的竞赛真题和模拟题。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高中物理书籍,建议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和兴趣进行选择。
关于物理的课外书推荐

关于物理的课外书推荐学习不仅是课堂中的学习,更多的是课外的学习。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关于物理的课外书推荐,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物理的课外书推荐:费曼物理学讲义费曼物理学讲义(The Feynman's Lectures on Physics) 被誉为本世纪最经典的物理导引。
《费曼物理学讲义》是根据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理查德·菲利普·费曼(Richard Phillips Feynman,又译作费恩曼),在1961年9月至1963年5月在加利福尼亚工学院讲课录音整理编辑的。
删除了原录音中费曼教授对惯性导航的精彩解说(可以到网上找录音)和应对做题的解决思路(单独成书)。
《费曼物理学讲义》成书几十年,导引了千千万万物理学工作者进入物理殿堂。
我国自82年开始引进并翻译,并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刊印。
近年来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与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出版、发行该书,2005年6月推出第一版,截至2010年已经是第八次印刷。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也出版了该书的影印版,译名为《费恩曼物理学讲义》。
这部书虽然基础,理解时,仍需反复研读。
关于物理的课外书推荐:宇宙的琴弦《宇宙的琴弦》作者布赖恩·格林,2004年出版,是一本十分精妙地把科学思想与写作融合起来的书。
书中撩开了弦理论的神秘面纱,揭示了一个十一维的宇宙。
那里,空间的纤维撕裂了又自己缝合起来,一切物质——从最小的夸克到最巨大的超新星——都在微观的小能量环的振动中产生。
布赖恩·格林是当今世界领先的弦理论家之一,他十分精妙地把科学思想与写作融合起来。
本书撩开了弦理论的神秘面纱,揭示了一个十一维的宇宙。
那里,空间的纤维撕裂了又自己缝合起来,一切物质——从最小的夸克到最巨大的超新星——都在微观的小能量环的振动中产生。
从愉快的园中漫步到浇花龙头上的蚂蚁,为了说明现代物理学正在揭示的美妙而困惑的实在,格林用了很多例子。
关于物理的课外书

关于物理的课外书
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物理学对于我们的生活、工作和科技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除了课堂上老师所讲授的知识外,我们还可以通过课外书籍来加深对物理学的理解和应用。
以下是关于物理的几本值得推荐的课外书。
1.《物理学史》
这本书通过介绍物理学的历史发展,向读者展示了物理学家们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所遇到的挑战和困境,以及他们所做出的伟大成就。
通过了解物理学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也能够更好地欣赏物理学的魅力。
2.《量子力学及其应用》
量子力学是目前物理学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该书系统地介绍了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
通过学习这本书,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一些现代科技的基础原理,如量子计算机和量子通信等,也能够更好地欣赏量子理论的奥妙和美妙。
3.《物理学的故事》
这本书是物理学家费曼的自传,通过作者自己的视角来介绍物理学的发展历程和自己的研究生涯。
费曼以平易近人的语言,向读者展示了物理学家的日常生活和科研过程,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
以上这些书籍都是非常值得推荐的物理学课外读物。
通过阅读这些书籍,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也能够更好
地欣赏物理学的美妙之处。
希望大家在课外时间里多多阅读,不断学习和成长。
适合高中学生的课外物理读物:物理科普

适合高中学生的课外物理读物:物理科普阿基米德能举起地球吗“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
”相传这是古代发现杠杆原理的力学家阿基米德说的话。
我们在波卢塔克的书里读到:“有一次,阿基米德写了一封信给叙拉古国王希伦,他同这位国王既是亲戚,又是朋友。
信里说,一定大小的力可以移动任何重量(1)。
他喜欢引用有力的证明,补充说:如果还有另一个地球的话,他就能到上面去,把我们的地球移动。
”阿基米德知道,如果利用杠杆,就能用一个最小的力,把不论怎样重的东西举起来:只要把这个力放在杠杆的长臂上,而让短臂对重物起作用。
因此,他又想到,如果用力压一根非常长的杠杆臂,他的手就可以举起质量等于地球的重物(2)。
然而如果这个古代伟大力学家知道地球的质量是多么大,他也许就不会这样夸口了。
让我们设想阿基米德真的找到了另一个地球做支点,再设想他也做成了一根够长的杠杆。
你知道他得用多少时间才能把质量等于地球的一个重物,哪怕只举起1厘米呢?至少要30万亿年!地球的质量天文学家是知道的。
质量这样大的物体,如果把它拿到地球上来称的话,它的重力大约是:6000000000000000000000吨。
如果一个人只能直接举起60千克的重物,那么他要“举起地球”,就得把自己的手放在一根这样长的杠杆上,它的长臂应当等于它的短臂的100000000000000000000000倍。
简单地计算一下就可以知道,在短臂的那一头举高1厘米,就得把长臂这一头在宇宙空间里画一个大弧形,弧的长度大约是1000000000000000000公里。
这就是说,阿基米德如果要把地球举起1厘米,他那扶着杠杆的手就得移动大到这样不可想象的一个距离!那么他要用多少时间才能做完这件事呢?如果我们认为阿基米德能在1秒钟里把60千克的重物举高1米,那么,他要把地球举起1厘米,就得用去1000000000000000000000秒。
即30万亿年!可见阿基米德就是用一辈子时间按着杠杆,也不能把地球举起极小的一段距离。
推荐适合中学生的物理科普读物

推荐适合中学生的物理科普读物要引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一个好的物理科普读物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我为中学生推荐的几本经典物理科普读物,希望对孩子们的学习和兴趣有所帮助。
1. 《物理学家都用什么书》这本书是著名物理学家郭天祥的力作。
他以浅显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物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
通过丰富的实例和图像,读者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这本书不仅适合中学生阅读,也非常适合对物理学感兴趣的初学者。
2. 《物理解密》这本书由物理学家杨振宁和杨健合著,系统而全面地介绍了物理学的各个领域。
作者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帮助读者理解物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这本书不仅提供了对物理学的深入理解,也给读者带来了对科学的无限想象和探索。
3. 《想象力的边界》这本书是物理学家王大珩的作品,主要介绍了物理学中一些奇特和令人困惑的现象。
作者以幽默风趣的语言,讲述了物理学家们对于这些现象的思考和解释。
通过阅读这本书,中学生们可以拓宽视野,提高对科学的兴趣和想象力。
4. 《飞碟是怎样飞行的》这本书是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科普读物。
虽然不是纯粹的物理学著作,但其中涵盖了很多与物理相关的科学知识。
通过故事情节的展开,读者可以了解到一些基本的物理学原理和思维方式。
这本书不仅给读者带来了科学知识,还能让他们享受到科幻小说带来的乐趣。
以上是我为中学生们推荐的几本物理科普读物。
希望这些书籍能够引发学生们对物理的兴趣,提高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如果你对其中的任何一本感兴趣,不妨去图书馆或书店借阅一本,开始你的物理科普之旅吧!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合高中学生的课外物理读物:物理与世界之最2.1中国的世界之最最早最长最宽的道路最早最长最宽的道路是我国公元前212年秦始皇为了调兵方便命大将蒙恬调动20万民工用4年时间完成的,这条路北起九源(内蒙包头市)南至云阳(陕西淳化)横贯陕西、甘肃等省14个县,全长900多千米宽164米。
人工磁化方法的最早实践我国11世纪的《武经总要》一书中,关于指南鱼的人工磁化方法,是世界上人工磁化方法的最早实践。
这一方法的原理,是先把铁叶鱼烧红,让铁鱼内部的分子能动增加,从而使分子磁畴从原先的固定状态变为运动状态。
然后使烧红的铁叶鱼沿着地球磁场方向位置,通过强大的地磁场迫使运动着的分子磁畴顺着地球磁场方向重新排列(由无规则排列到规则排列),这时铁鱼就被磁化了。
最后,"蘸水盆中,没尾数分则止",使它迅速冷却,把分子磁畴的规则排列固定下来,同时也是淬火过程。
最后"以密器收之",可能是把指南鱼放在天然磁石旁边让它保持磁化或继续磁化。
这种利用地球磁场的作用使钢针磁化的方法,领先欧洲四百多年。
最古老的计算工具我国春秋时期出现的算筹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计算工具。
据《汉书·律历志》记载:算筹是圆形竹棍,它长二十三点八六厘米、横切面直径是零点二三厘米。
到公元6、7世纪的隋朝,算筹长度缩短,圆棍改成方的或扁的。
根据文献记载,算筹除竹筹外,还有木筹、铁筹、玉筹和牙筹。
计算的时候摆成纵式和横式两种数字,按照纵横相间的原则表示任何自然数(如六千七百零八表示为⊥,遇到零的时候用空位表示),从而进行加、减、乘、除、开方以及其它的代数计算。
负数出现后,算筹分红两种,红筹表示正数,黑筹表示负数。
这种运算工具和运算方法,在当时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
最古老的天文钟世界上最古老的天文钟诞生在我国。
它是我国北宋天文学家苏颂、韩公廉等人建造的水运仪象台。
它高约十二米,宽七米,分作三层。
上层放浑仪,用来观测日月星辰的位置;为了观测方便,上面覆盖了九块活动屋板,作用和现代天文台可以开合的球形台顶相同,堪称现代天文台圆项的鼻祖。
中层放浑象,它是一个球体,在球面布列天体的星宿位置。
浑象一昼夜自转一圈,不仅形象地演示了天象的变化,也是现代天文台的跟踪机械--转仪钟的祖先。
下层设木阁,又分成五层。
每层有门,到一定时刻,门中有木人出来报时。
木阁后面装置漏壶和机械系统,起到控制水轮运转速度的作用,使水轮只能间歇运转,而转速由漏壶的流量决定。
这是相当于今天的钟表机械中的关键部件--一组使机轮运转变慢、控制速度恒定的锚状擒纵器,因而,它又堪称钟表的祖宗。
这座利用水力运转的仪器象台,是远远早于欧洲同类装置的一项重大发明。
国际上曾对它给予高度的评价,认为"很可能是后来欧洲中世纪天文钟的直接祖先"。
最先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中国的王淦昌是世界上最先发现"反西格马负超子"的科学家。
1960年,他在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期间,在世界上首先发现了这种基本粒子。
这一发现丰富了人们对于反粒子的认识,使关于任何粒子都存在其反粒子预言得到进一步证明。
最早的比重计在测定物质比重上,我国古代的制盐工人,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液体比重计。
宋代姚宽的《西溪丛话》中有这样一段话:"予监台州,杜渎盐汤,日以莲子试卤。
择莲子重者用之,卤浮三莲四莲味重,五莲尤重。
莲子取其浮而直。
若二莲者,或一直一横,即味差薄;若卤更薄,即莲沉于底,而煎盐不成。
闽中之法,以鸡子桃仁试之,卤味重则正浮在上,咸淡相半,则二物俱沉,与此相类。
"这里记载了我国古代制盐工人测定盐卤比重的两种方法:一种是用浮莲法;另一种方法是用鸡蛋或桃仁的浮沉情况来测定盐卤的比重。
这两种方法,与现代所用的浮子式比重计的原理是一致的。
明代陆容,在《菽园杂记》中也有一段记载:"(卤水)以重三分莲子试之,先将小竹筒装卤入莲子于中,若浮而横倒者,则卤极咸,乃可煎烧;若立浮于面者稍淡;若沉而不起者,俱弃不用。
"这种与莲子配合使用的小竹筒,已成了携带方便的液体比重计,其原理与现代所用的浮笔式比重计相同。
最早的风向计我国东汉时的科学家张衡,在公元132年发明了一种候风仪,又叫"相风铜鸟"。
这种仪器制作简单,即在空旷的地上立一根五丈高的长竿,竿上装一只可以转动的铜鸟。
人们可以根据铜鸟随风转动的方向,知道是什么风向。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风向计。
西方装在屋项上的候风鸡,是在20世纪开始有的,比张衡的"相风铜鸟"晚了约一千年。
我国古代还有一种风向旗,在旗上系着小铃,挂在高竿上,随风飘动。
观测的人听到铃声,去看旗被吹动的方向,就可知道风向。
这是和现代风向袋相似的一种仪器。
最早的共振实验共振是物体在发声和传声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物理现象。
一个物体振动的时候,另一个物体也随着振动。
发生共振的两个物体,它们的固有频率一定相同,或成简单的整数化。
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我国《庄子·杂篇·徐无鬼》中,就讲到了调瑟时发生共振的现象:"鼓宫宫动,鼓角角动,音律同矣。
夫改调一弦,于五音无当也,鼓之,二十五弦皆动。
"它既描述了基音的共振现象,又描述了基音和泛音的共振现象。
世界上最早进行共振实验,是在11世纪,我国宋代科学家沈括,剪一个小纸人放在弦线上,弹动发生共振的弦,纸人就跳跃颤动,弹动别的弦,纸人却不动。
这个实验比欧洲所做的同样实验早好几个世纪。
15世纪,意大利的达·芬奇才开始作共振实验,直到17世纪,牛津的诺布耳和皮戈特才以所谓的"纸游码"(相当于纸人一类的东西)实验,来证明弦线的基音和泛音的共振关系。
最早的光学实验世界上最早的光学实验,是我国二千四五百年前,由杰出科学家墨翟和他的学生进行的。
在一间黑暗的小屋朝阳的墙上开一个小孔,人对着小孔站在屋外,屋里相对的墙上就出现了一个倒立的人影。
为什么会出现这奇怪的现象呢?墨家解释说,这是因为光线像射箭一样,是直线进行的。
人体下部挡住直射过来的光线,穿过小孔,成影在上边;人体上部挡住直射过来的光线,穿过小孔,成影在下边,就成了倒立的影。
并且还指出,人的位置离墙壁由远及近,暗室里的影也由小变大,倒立在墙上。
这在世界上是对光直线传播的第一次科学解释。
最早的湿度计湿度计是测量空气内含水分多少的仪器。
我国汉朝初年出现的湿度计,是利用天平来测量空气干燥或潮湿的天平式湿度计。
天平湿度计的使用方法,是把两个重量相等而吸湿性不同的物体,例如灰和铁,分别挂在天平两端。
当空气湿度发生变化时,由于两个物体吸入的水分不同,重量也就起了变化,于是天平发生偏差,从而指示出空气潮湿的程度。
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湿度计。
最早的石刻天文图江苏省苏州市保存一幅石刻天文图。
图高八尺,宽三点五尺,上部绘一圆形星图,下部刻有文字,图上约的一千四百四十颗恒星。
这是南宋时期根据北宋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的观测结果于1247年刻制的,是我国现存最早而又完备的一幅石刻天文图。
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世界上我国最早发现太阳黑子,早在殷商甲骨文中就有与太阳黑子有关的记载,在战国时期及汉代也有不少与太阳黑子有关的记载,目前公认的世界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载是汉书卷二十七五志下之下:"河平元年......三月乙未,日出黄,有黑气大如钱,居日中央。
"河平元年是公元28年。
我国古代非但有世界公认的最早黑子记录,而且数量很多,记录很详细。
从汉河平元年到明末为止,共有一百多次太阳黑子记录,这些记录既有准确的日期,又有黑子形状、大小、位置甚至变化的情况,对太阳黑子的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的研究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最早的有关物理学基本理论著作战国时期的《墨经》是世界上最早的有关物理学基本理论的著作。
《墨经》全书包括《经上》、《经下》、《经上说》、《经下说》四篇。
论述的物理学内容有力学、声学和光学等,最早提出"杠杆原理"、"浮力原理"等。
其中最精辟、最受人推崇的是几何光学部分。
更令人惊叹的是,在两千多年前《墨经》中已经出现了现代原子学说的萌芽思想,这无论在哲学发展史上还是在科学发展史上都占据一定的地位。
《墨经》在古典哲学和自然科学著作中,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品。
最早的自动计时器我国唐代的天文学家张遂和梁令瓒(zàn),对东汉张衡创造的水运浑天仪加以改进。
改进后的水运浑天仪上具列宿,注水激动轮转,每昼夜自转一周,反映出日、月运行的周期。
这是一架天文仪器,但在仪器上安装了两个木人,一个每刻击鼓,一个每辰敲钟,按时自动敲击,使这个天文仪器成了世界上最早的自动计时器。
现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里陈列着一架水运浑天仪的模型。
最早对牛顿力学提出修正牛顿运动三定律是17世纪以来重要的科学成果。
几个世纪以来,这一定律一直成为世界力学研究的经典理论。
我国的李映华等人,1977年在研制多用途轻型飞机的实践中,发现牛顿力学基础的运动三定律,从范畴、概念到法则本身都存在着理论的缺陷。
他们经过长时期的艰苦探索,终于找到了牛顿力学体系的症结。
并提出了关于牛顿力学的三个修正公式,即:运动三定律的修正式、引力定律的修正式和高速运动的修正式。
这是世界上最先对牛顿力学提出的修正,引起国际物理学界的关注。
最早发明麻醉术华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外科医生,也是世界上最先发明麻醉剂,并最早应用全身麻醉的医学家。
华佗字元化,沛国谯郡(今安徽省亳县)人,青年明曾游学徐州。
他刻苦钻研,学识渊博,对医学上的内、外、妇、儿各科和针炙技术都很有研究,尤其擅长外科。
他在一千七百多年前就利用麻醉药施行外科手术,被公认为我国发明麻醉法和剖腹术的外科鼻祖。
他发明的"麻沸散",病人用酒冲服后,就会全身麻醉,失去知觉。
这样就好进行手术治疗。
华佗发明的"麻沸散",曾传到日本、朝鲜、摩洛哥等国。
据《世界药物》记载:"阿拉伯人使用的麻醉剂可能是中国的,因为中国名医华佗是擅长此术的。
"华佗发明和使用麻醉剂,比英、美早了一千多年。
最早发明算盘算盘也是我国古代的一项伟大发明。
我国的算盘是由古代的"算筹"演变而来的。
"算筹"就是运用一种竹签作筹码来进行运算。
唐代末年,开始见到算筹乘除法的改进,到宋代生产了算筹的除法歌诀。
在元代中叶和元末的文学、戏剧作品中有提到算盘的。
15世纪中叶,《鲁班木经》中有制造算盘的规格。
约在明代末年,算盘逐渐流行。
论述算盘的著作也随之产生,流行最广的珠算是1593年明代程大位所辑的《算法统宗》。
由于珠算口诀便于记忆,运算又简易方便,因而在我国被普遍应用,同时也陆续传到了日本、朝鲜、印度、美国、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受到广泛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