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着惊海天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
教学内容包括:课文阅读理解,具体分析文章的写作背景、主题思想、篇章结构及修辞手法。
重点章节为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详细内容主要是对“一着惊海天”这一历史事件的具体描述及深层含义的探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掌握“一着惊海天”事件的来龙去脉及其历史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文章主题和深层含义的能力。
3. 引导学生领会作者通过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表达情感和观点的技巧。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对文章深层含义的挖掘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事件历史意义的认识,以及文章写作技巧的掌握。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关于“一着惊海天”事件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事件背景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一着惊海天”事件的经过。
3. 讲解:对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进行详细讲解,分析事件的历史意义。
4. 例题讲解:选取具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讲解,如文章的主题思想、修辞手法等。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及作者的观点。
6.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文章的深层含义及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六、板书设计1. 《一着惊海天》2. 主要内容:事件背景事件经过历史意义写作技巧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一着惊海天”事件的经过及其历史意义。
(2)分析文章中作者运用对比、衬托等修辞手法的具体例子,并说明其作用。
2. 答案:(1)事件经过: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
历史意义:事件展示了我国海军的英勇顽强,提升了我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
(2)修辞手法分析:见课堂讲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阅读与“一着惊海天”事件相关的资料,深入了解我国海军的发展历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一着惊海天课文

一着惊海天课文一、文学常识。
1. 体裁。
- 这是一篇通讯。
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具有新闻意义的事件、经验或典型人物。
2. 作者。
- 蔡年迟、蒲海洋。
二、文章结构与内容。
1. 标题解读。
- “一着惊海天”,“一着”指的是我国航母舰载战斗机首架次成功着舰这一动作,“惊海天”生动地写出了这一着舰事件令海天为之惊动,显示出这一事件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
2. 整体结构。
- 文章可分为三个部分。
- 第一部分(1 - 4段):交代着舰的环境及着舰前的准备情况。
这部分描述了辽宁舰的航行位置、大海的景象以及舰载机着舰前在航母上的准备工作等,渲染了紧张的氛围。
- 第二部分(5 - 19段):详细描写舰载机成功着舰的经过。
这是文章的核心部分,作者通过生动的描写,如对舰载机降落过程中的姿态、飞行员的操作以及航母工作人员的配合等方面的描写,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了着舰过程的惊心动魄。
- 第三部分(20 - 25段):着舰成功后的意义及人们的激动心情。
这部分强调了舰载机成功着舰对我国海军建设的重大意义,同时描写了人们欢呼雀跃的场景,表达了自豪之情。
三、写作特点。
1. 描写手法多样。
- 场面描写。
- 在描写舰载机着舰过程时,作者对整个着舰场面进行了细致的描写。
如“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
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放下尾钩,歼 - 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通过对舰载机一系列动作以及声音的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着舰场面的紧张与壮观。
- 细节描写。
- 文中有很多细节描写,如“飞行塔台内的广播响了:‘歼 - 15飞机552号已于××××起飞,预计××××临空!’”这个广播内容的细节描写,增加了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现场感。
八年级上册语文一着惊海天讲解

八年级上册语文一着惊海天讲解
《一着惊海天》是中国古代文学名著《红楼梦》的其中一回。
这一回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创作的,主要是通过宝玉、黛玉等人在荣府游玩时所遇到的一系列奇异景观,展示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价值观的思考。
故事开始,宝玉和贾母一行人来到西园,游玩西湖。
西湖景色优美,湖水如镜,湖边的庙宇和楼台映入眼帘,景色壮丽。
贾母和众人登上山顶,远远观赏。
突然,一只巨大的金龟从湖中跃出,震惊了众人。
接着,一位老僧也出现在众人面前,解释了金龟的由来。
原来,金龟是水神转化而成的,每隔八年一次现身。
老僧还告诉众人,如果有人能找到黄金宝剑,金龟就会献上宝剑,而这把剑可以为主人带来好运和福气。
宝玉听了老僧的话后,决定要找到这把宝剑。
他与黛玉一起探索园子,经过了一系列的试炼和困难后,终于找到了金龟献上的宝剑。
宝剑被赐予了一个名字叫“留云剑”。
宝玉和黛玉都充满了喜悦,他们认为这把剑将会给他们带来好运。
通过这个故事,曹雪芹表达了他对自然景观的赞美,用丰富的描写展现了西湖的美丽景色。
同时,故事也探讨了人生的价值观和追求的含义。
宝玉和黛玉通过寻找宝剑,试炼和困难,最终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这反映了曹雪芹对追求梦想和价值的思考。
一着惊海天词语解释

一着惊海天词语解释
以下是 8 条关于“一着惊海天”词语解释:
1. “一着”,哎呀呀,这可不简单,“一着”就好比是下棋时关键的一步!比如说在打篮球时,小明那关键的一个投篮,决定了比赛胜负,这就是很重要的一着呀!
2. “惊”,哇塞,这个字感觉好厉害!就像突然听到一个超级震撼的消息让你惊得合不拢嘴!好比你平时很胆小的朋友突然去蹦极了,是不是太让人惊了!
3. “海天”,嘿,这两个字在一起就给人一种超级广阔的感觉呀!就像你站在海边,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和蓝天连在一起,那场面多壮观呀!比如咱们去海边度假,那海天一线的美景真让人陶醉,这就是海天呀!
4. “一着惊海天”整体来说,不就是像一场特别厉害、让人震惊的海空大戏嘛!就好比国庆阅兵时那些酷炫的飞行表演,真的是一着惊海天呀!
5. “一着惊海天”也可以形容一个超级牛的壮举!像消防员叔叔们在大火中勇敢救人的行为,那绝对是一着惊海天呢!
6. “一着惊海天”有时也能表示那种一下子让所有人都瞩目的大事件呀!比如说人类首次登上月球,这真是一着惊海天的大事件呢!
7. 这个词呢,还似一个伟大的冒险开始,比如探险家去探索未知的海域,那一开始就给人一着惊海天的感觉呀,多刺激!
8. “一着惊海天”,总之呢,就是那种超级震撼、让人惊叹、铭记于心的事情或场景呀!就如同看到神舟飞船发射升空那一瞬间,不就是一着惊海天嘛!
我觉得“一着惊海天”是个特别有气势、特别能让人产生联想的词语,它让人感受到那种重大时刻的震撼和惊叹。
一着惊海天句子赏析

一着惊海天句子赏析一着惊海天,这是一句形容某人或某事能够令人震惊、惊艳的句子。
下面将列举出一些具有这种特点的句子,并进行赏析。
1. 他的表演技巧犹如一着惊海天的棋招,让所有观众都为之倾倒。
赏析:通过将表演技巧与一着惊海天的棋招进行比喻,突显了该人的出色表演能力,令观众为之倾倒。
2. 这部电影的剧情转折犹如一着惊海天的棋招,让观众始料未及。
赏析:通过将电影剧情转折与一着惊海天的棋招进行比喻,强调了该电影剧情的出人意料,令观众感到意外。
3. 这位年轻的画家的作品犹如一着惊海天的笔触,展现出非凡的艺术才华。
赏析:通过将画家的作品与一着惊海天的笔触进行比喻,突显了他的艺术才华非凡,给人以震撼。
4. 这次科学实验的结果犹如一着惊海天的发现,引发了全球范围内的关注。
赏析:通过将科学实验的结果与一着惊海天的发现进行比喻,强调了该实验结果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5. 这位年轻的企业家的创新理念犹如一着惊海天的创举,改变了整个行业的格局。
赏析:通过将企业家的创新理念与一着惊海天的创举进行比喻,突显了他的创新思维和对行业的影响力,改变了行业格局。
6. 这首诗的用词犹如一着惊海天的神来之笔,给人以深刻的思考。
赏析:通过将诗的用词与一着惊海天的神来之笔进行比喻,强调了诗中用词的独特和深刻,给人以思考的启发。
7. 这位年轻的厨师烹饪的菜品犹如一着惊海天的绝活,让人流连忘返。
赏析:通过将厨师烹饪的菜品与一着惊海天的绝活进行比喻,突显了他的烹饪技艺的独到之处,让人难以忘怀。
8. 这位年轻的运动员的训练方法犹如一着惊海天的突破,让他在比赛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赏析:通过将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与一着惊海天的突破进行比喻,强调了他的训练方法的独特性和对比赛成绩的影响。
9. 这位年轻的科学家的研究成果犹如一着惊海天的创新,引领了该领域的发展方向。
赏析:通过将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与一着惊海天的创新进行比喻,突显了他的研究成果的前瞻性和对领域发展的引领作用。
一着惊海天的词语意思

一着惊海天的词语意思
以下是 8 条关于“一着惊海天”词语意思的内容:
1. “一着”啊,那可不是随随便便的一个举动,就好比你在关键时刻做出的那个超级决定!比如说,在篮球比赛最后一秒,你投出的那记决定胜负的球,这就是决定比赛走向的“一着”呀,能不重要吗?
2. “惊”呀,就像看到了让人目瞪口呆的神奇景象,哇塞!突然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绚丽无比的彩虹,是不是狠狠“惊”到你啦?简直不可思议呀!
3. “海天”,嘿,不就是那广阔无边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嘛!想象一下你站在海边,望着那大海与天空连接的地方,那浩渺的感觉,可不就是“海天”嘛。
就像你去海边玩耍,那无边无际的画面,太震撼啦!
4. “一着惊海天”整体意思就好像是一个超级厉害的举动直接震撼了整个大海和天空呀!好比孙悟空从海里突然蹦出来,直接把天都震得晃了晃,那场面,牛不牛?
5. 哎呀,“一着惊海天”不就是当你在舞台上展示了一个超级惊艳的舞蹈动作,下面的观众都被惊得合不拢嘴,那感觉,就如同惊起了海天之间的波浪呀!
6. “一着惊海天”也可以是发明了一个超级厉害的东西,让所有人都惊叹不已,那影响力就像在海天之间刮起了一阵旋风,牛哄哄的!
7. 你想想,当神舟飞船发射升空的那一瞬间,可不就是“一着惊海天”嘛,那场面多壮观,那威力多大呀,把海天都惊动了呢!
8. 说起来“一着惊海天”,就像一场超级震撼的演唱会,歌手在台上的精彩演唱和表演,让全场观众疯狂尖叫,那场面,海天都要为之沸腾啦!
我的观点结论是:“一着惊海天”蕴含着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能让人感受到那种超乎寻常的力量和神奇。
一着惊海天修辞赏析

一着惊海天修辞赏析
"一着惊海天"是一句富有诗意的修辞表达,通常出现在诗歌或文学作品中。
这句话运用了修辞手法,表达出了作者的情感和意境。
现在我来为你进行赏析。
意境描绘:这句话的意境通常用于描绘某种壮阔的景象或者某种异常引人注目的场景。
"一着"表示一举一动,"惊海天"则传达了一种震撼海天的意境,暗示着某种惊人的场景或行为。
这种表达方式往往能够给人以强烈的感觉和印象。
修辞手法: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通过将"一着"和"惊海天"进行比喻,把人的行为或者某种场景比作能够惊动海天的壮举,从而增强了表达的气势和效果。
情感表达:这句话往往能够传递出作者内心的激情和对某种景象或行为的赞叹之情。
它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内心深处的震撼和敬畏之情,也能够激发读者对壮丽景观或伟大行为的联想和想象。
总的来说,"一着惊海天"这句话通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传递出了一种强烈的情感和意境,常常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和感受。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优质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语文上册第4课《一着惊海天》。
本课选自教材第二章“讲述”,涉及详细内容为:通过叙述一场海上冒险经历,让学生解和掌握记叙文写作技巧,提高他们叙述能力和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记叙文写作方法,学会运用生动语言描绘场景。
2. 能力目标:提高学生叙述能力,培养他们想象力和文学素养。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冒险精神认同,培养他们勇敢面对困难态度。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生动语言描绘场景,表现出冒险精神。
2. 教学重点:掌握记叙文写作方法,学会通过具体事例来表现主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本、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组海上冒险图片,引发学生兴趣,进而导入新课。
3.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和讲解。
4. 例题讲解:以课文为例,分析记叙文写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描绘场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编写一个简短故事,要求运用生动语言描绘场景。
6. 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建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一着惊海天》2. 记叙文写作方法: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主题运用生动语言描绘场景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以“一次难忘冒险”为题,编写一篇记叙文。
答案示例:一次难忘冒险去年暑假,我和几个好朋友决定去附近山上探险。
那天,阳光明媚,我们带着背包,踏上征途。
山路崎岖,我们一路欢歌笑语,不知不觉来到一个山涧。
山涧两侧是陡峭悬崖,中间是一条湍急河流。
我们看着眼前景象,都惊呆。
这时,一个朋友提议:“我们试试看能不能跳过去。
”大家纷纷附和。
我小心翼翼地踏上河中一块石头,准备起跳。
然而,就在我即将跃起那一刻,脚下一滑,整个人掉进河里。
我惊慌失措,挣扎着想要上岸,但水流太急,始终无法摆脱困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课《一着惊海天》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通讯有关知识,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
2. 感知课文内容,培养提取信息的能力。
3. 揣摩文章写作手法,品味文章语言特色
4. 感受作者的爱国激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激发学生富国强军的豪情。
基础知识检测学习
教学重点:
明确通讯的一些特点。
教学难点;
品味课文语言特色。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检查预习
1. 字音检测
着陆(zhuó) 桅杆(wãi) 凛冽(lǐnli â) 舰艉(wěi) 浩瀚(hàn)
娴熟(xián) 默契(qì) 镌刻(juān) 澎湃(pãng pài) 殚精极虑(dān)
2. 掌握释义
娴熟:熟练。
镌刻:雕刻。
白手起家:比喻原来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一番事业。
殚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
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
3、文体知识
通讯的定义: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它是记叙文的一种,是报纸、广播电台、通讯社常用的文体。
通讯的特点:严格的真实性;报道的客观性;较弱的时间性;描写的形象性;议论色彩较浓。
通讯的分类:它包括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两类,特写也是通讯的一种。
自我研读生成新知二整体感知
1. 通读全文,概括这篇通讯记录了什么事件?
这篇通讯用写生的笔法详尽而具体地勾勒出了我国第一艘航母“辽宁舰”上成功着陆歼-15舰载机的全过程。
2. 快速浏览课文,从这篇通讯中你获取了那些信息?
辽宁舰的航行位置
歼-15舰载机着舰训练的时间
舰载机着舰的难度和重要性
歼-15成功着舰的过程
歼-15成功着舰后工作人员的欢呼和庆祝。
3. 归纳出文章的层次
第一层:(1-4)交代时间、地点及事件的重要性。
(1-2):检查甲板,做好着舰准备。
(3-4):交代这次飞行的重要性和降落的风险性。
第二层:(5-19)详细叙述了舰载机降落过程。
(5-16):舰、机默契配合。
(17-19):舰载机成功降落。
第三层:(20-25)着舰成功的重大意义及人们的激动心情。
三课堂小结
略
第二课时
一问题回顾
结合前面两篇课文,说说通讯与消息、特写的区别。
学生说出,师生作适当补充。
二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标题的“着”“惊”“海天”给你怎样感受?
“着”“惊”两个动作,“海天”一个景象,强烈的画面感跃然纸上,很容易让读者心头一震,吸引着继续往下读。
2. 导语中哪些词语给读者以很强的画面感,找出来细细品味。
海风呼啸、斩浪前行、艳红的八一军旗……
这些词像画家一下画出了画的底色和格调,给人很强的现场感。
3. 详细描述塔台和飞行员对话,略写其他细节。
让读者仿佛置身其中,感同身受,扣人心弦,突出了飞机着舰前的紧张、但又有序。
4. 用了很多比喻修辞,找出来,仔细品味。
用“刀尖上的舞蹈”比喻着舰的危险。
用“凌波海燕”比喻歼-15轻巧的飞行。
用“疾如闪电”比喻舰载机飞行的速度。
三课堂小结
这篇通讯用细腻的笔触记述了辽宁舰歼-15舰载机成功着舰的过程,向读者展示了中国人民军队在创新中不怕牺牲,勇于探索的精神。
(一)写作特色
1、叙事完整,铺排有序
2、重点突出,主次分明
3、文风平实,脉络直观
(二).拓展延伸
这则通讯被评为当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新闻奖一等奖,深受广大读者和评论家的喜爱,您能用自己的话说说你的收获吗?
提示:可以用“读了这段话,或者读了这句话”我感受到……的句式来表述。
当堂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