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专业代码:070402专业名称: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一、培养目标本专业设基因工程和生物信息两个方向,培养具有坚实的生物学基础,掌握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与基本技能,具有较强的生命科学应用基础研究及生物信息处理能力,并兼备良好的科学素质、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专门人才。
毕业生具有攻读生物技术相关学科研究生的基本知识或从事生物技术相关领域特别是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科学研究、教学、产品研发及管理等相关工作的基本能力。
二、基本要求本专业重点培养学生在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生物信息等主干课程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方面的训练。
本科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掌握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2.掌握微生物学、生物化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酶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以及生物技术及其产品开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3.重点掌握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和生物信息的基本理论和实验技能;4.了解生物工程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5.熟悉国家生物技术产业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6.了解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动态;7.掌握一门外语,并能阅读专业文献;8.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一定的实验设计,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和设计,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三、主干学科及相关学科主干学科:生物学相关学科:化学、物理、数学四、主干课程植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生物信息学、基因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细胞工程。
五、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包括军事训练、生产劳动、两课实践、社会实践、教学实习、课程设计(论文)、生命科学前沿教育、生物技术虚拟实验、毕业论文(设计)等。
六、学分分配七、学制学制四年八、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九、毕业条件毕业额定学分170(课内)+8(课外)。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生物技术专业是以理为主、以工为辅、理工复合型办学专业。
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健全人格;具有成为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具有较强的自然科学基础(特别是数理化基础);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受到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掌握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的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教学及管理等方面的工作,或者有进一步深造的基础和发展的潜能,攻读研究生学位。
二、学制、授予学位及毕业基本要求学制四年。
学校授予理学学士。
课程设置的分类及学分比例如下表:类 别 学 分 比 例通 修 课 85.5 49.09%学科群基础课 22.5 12.82%专 业 课 58.5 33.33%集中实践环节 10 5.70%合 计 176.5三、修读课程要求要求修读的课程分为四个层次,每个层次的课程设置及结构如下:1、通修课:(85.5学分)参照学校关于通修课的课程要求。
2、学科群基础课:(22.5学分)CH02*(化学类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4学分)、无机与分析化学实验(2学分)、有机化学(1)(4学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上)(2学分)、物理化学(6学分)、物理化学实验(1.5学分);MA02*概率论与数理统计(3)3、专业课:(58.5学分)专业必修课:BI03*(生物类课程):(48.5学分)196普通生物学(4学分)= 动物生物学(2学分)+ 植物生物学(2学分)、普通生物学实验(1学分)、微生物学(2学分)、微生物实验(0.5学分)、普通遗传学(3学分)、遗传学实验(0.5学分)、生物化学(I)(3学分)、生物化学(II)(2学分)、基础生物化学实验(2学分)、细胞生物学(3学分)、细胞生物学实验(1学分)、化工原理(3学分)、分子生物学(3学分)、生理学(3学分)、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学实验I(1.5学分)、细胞工程原理与技术(2学分)、微生物发酵工程(2学分)、生物制药工程(2学分)、植物化学(2学分)、药物化学(2学分)、药物学分析和筛选技术(2学分)、药物学分析和筛选技术实验(1学分)、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2学分)、企业生物技术和工程实习(1学分)。
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一、人才培养目标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健康的身体、心理素质及审美情趣,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实践能力和较强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受到严格科学思维训练,系统掌握本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并能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在国家各级检验检疫部门、农畜产品卫生监督机构以及各类生物高新技术企业和食品药品生产销售企业,从事监督执法、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数理化基础、生物学及相关方向的基本知识和理论,接受生物技术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培养和基本技能训练,掌握扎实的科学理论基础知识,具有生物技术研发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素质和能力: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高度社会责任感和丰富的人文科学素养;2.掌握生物学的基础理论及基本知识,具有扎实的数学、物理、化学的学科基础、具有计算机及信息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等方面的基本素质;3.掌握细胞工程、基因工程、发酵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生化与分子生物学等基本技术;4.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以及开展创新实验的初步能力;5.熟悉生物技术及其产业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6.了解生物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国内外研究前沿和最新技术动态,以及行业发展趋势;7.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具有一定的判断性思维能力,具有适应社会需求继续深造的潜能,以及应对危机与突发事件的初步能力;8. 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和初步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三、主干学科生物学、医学、农学。
四、核心课程普通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微生物学、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生物信息学、生物仪器分析。
五、实践环节(一)主要实践教学环节:军事训练、工程训练、仿真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等。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doc

生物科学专业培养方案生物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科门类理学二级类生物科学类专业代码071001英文名称BiologicalScience一、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生物科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中学生物学教学的能力,能够在各类中等学校从事生物教学,同时能从事生物资源利用、生物科研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培养规格1、知识结构(1)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基础知识,相关的数学、化学的学科基础知识,计算机及信息科学基础知识。
(2)具有扎实的生物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技术知识。
(3)熟悉生物学及其发展规划的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具备从事生物科学相关领域研究、教学和管理的基本知识。
(4)了解国内外的生物学理论前沿和应用前景,对生物科学相关行业的发展动态有一定的了解。
2、能力结构(1)常见生物资源鉴别和标本制作的能力。
包括生物绘图、显微观察、显微装片制作、生物特征描述、检索表的使用及常见动物、植物的识别、标本制作等能力。
(2)实验设计能力、数据统计与分析能力和生物资源初步开发与利用能力。
(3)常规生物实验操作能力。
常见仪器设备的操作与维护能力和综合运用生物实验技术的基本能力。
(4)教育教学基本素质和能力。
具备分析教材、设计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方法、运用教学语言、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等。
(5)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6)具有一定的英语水平,借助相应工具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及检索科技文献的能力。
(7)掌握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具有使用常用办公软件办公的能力。
(8)掌握科技论文写作的基础知识,具备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的基本能力。
(9)具有一定的观察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能力和自学能力;在此基础上初步具备独立开展生物科学教育教学和专业相关研究的工作能力。
3、素质结构(1)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强烈的公德意识、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甘于吃苦、敬业爱岗、乐于奉献的精神,良好的职业道德等道德素质。
浅谈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浅谈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生物技术专业是生物学领域一个新兴的本科专业,在适应高等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的形势下,经过专业调整,于1998年正式列入教育部专业目录。
该专业的设立旨在适应生物学应用研究型人才培养的需要,以服务于我国新兴生物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
该专业从设置之初就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办学和招生规模迅速扩大。
截止2003年全国生物技术专业本科办学点达到169个,在校生人数5万余人,分别占全国生物类专业办学点总数的30.1%和全国生物类专业在校生总数的33.2%。
与1997年该专业设置初期相比,生物技术专业在校生人数增加5.5倍,年招生数增加4.9倍,生物技术专业成为全国少数的理科热门专业之一。
随着办学规模的快速膨胀,教育资源和教育质量问题日益突显出来。
特别是新办该专业的学校办学积淀少,专业的学科定位和培养目标有待规范,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有待强化。
据调查,目前不少学校开设的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专业在课程体系、教学计划、教学环节等方面大同小异(多数学校课程差异不足10%),特别是缺少必要的实践教学环节,与学科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差距较大。
我校于2004年开始招收生物技术专业本科生,到2008年,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几经修订,我们着重进行了以下思考。
1 目标的定位21世纪,随着我国新兴生物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生物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生物技术是一门分支众多涉及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遗传学、化学工程等多学科的综合性技术。
现代生物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在农业、医药、轻工业、食品、环保、海洋、和能源等多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对人类的生活和思想产生着深刻的影响。
生物技术研究的最终目的是生产商业产品,因此,与许多科学研究不同,生物技术是研究与生产一体化模式的典范,实际上,许多生物技术公司的领导人本身就是分子生物学家。
上述这些特点,决定了生物技术这一领域,技术仅仅是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还涉及政治、法律、管理、道德、伦理、决策等一整套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
中国海洋大学生物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5.大学物理实验 1(48 课时,1.5 学分)
6. 实验室安全(9 课时,0.5 学分)
7.生物化学1 学分)
9.动物生物学实验(32 课时,1 学分)
10.微生物学实验(32 课时,1 学分)
11.细胞生物学实验(32 课时,1 学分)
6.生物统计学(64 课时,3.5 学分)
7.细胞生物学(48 课时,3 学分)
8.分子生物学(48 课时,3 学分)
9.生物技术(32 课时,2 学分)
10.生物技术生产性实验(2 周,2 学分)
11.科研方法论(48 课时,2 学分)
(二)海洋生物技术方向
1.生物化学(64 课时,4 学分)
2.植物生物学(48 课时,3 学分)
二、毕业生能力要求
1.具有民族精神和爱国情操、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操守,具有责任担当、贡献社会、保护环境的意识; 2.掌握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能够定义和解释生物科学中主要概念;能够正确 理解生物技术的原理和适用性;了解现代生物技术现状和发展趋势; 3.掌握运用生物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并接受应用基础研究和科技开发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 4.具有良好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具有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具有不断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无机及分析化学
008701102153
有机化学实验
Organic Chemistry Laboratory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大学 008301101033
大学英语 I
College English I
外语 008301101035
大学英语 Ⅱ
College English Ⅱ
008301101037
思想 政治 理论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物技术及应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学院二o一一年六月一、招生对象与学制1.教学对象:全日制在校生。
2.学制:全日制三年。
二、培养目标面向生物技术行业生产和管理第一线,培养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的,能从事生物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管理、分析检测及辅助研发等岗位实际工作能力,具有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三、职业面向本专业职业岗位定位为:主要面向生物制药企业、食品和生物产品检验部门、发酵企业和高新生物技术企业,在食品药品与生物制品的生产中从事生产工艺员、生产操作工、产品研发员、分析检验员、质量管理员、产品营销员等岗位工作。
四、人才培养规格要求1.职业素质具有爱岗敬业、团队合作、遵章守纪的良好职业道德;具备从事本专业工作的安全生产、环境保护等意识;具有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运用计算机处理工作领域内信息和技术的能力;具有吃苦耐劳的品质,开拓进取的创业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熟悉生物产品国家标准、法律法规和生物产品的检验规范;2.职业能力和知识能应用所学知识进行发酵生产与管理、生物分离与生产、生物检测与分析、酶制剂生产、植物组培快繁、无土栽培生产和工厂化育苗等;具有分离与鉴定食品微生物的能力;具有对生物制品进行感官检测和理化检测的能力;具有通气发酵生产与管理的能力;具有对功能性生物制品发酵生产与管理的能力;具有分离、纯化和生产益农菌的能力;具有生物农药生产与开发的能力;具有植物组培快繁生产与管理的能力;具有无土栽培生产与工厂化育苗的能力;具备跟踪专业技术发展、探求和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
五、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表六、学时学分分配与毕业条件1.学时学分要求本专业教学计划总学时 2728 学时,其中:公共学习领域课程 440 学时,占 16.13 %;专业学习领域课程 1976 学时,占72.43 %;拓展学习领域课程 312 学时,占 11.44 %;实践教学共2118 学时,占 77.64 % 。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生命科学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行知学院)一、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一)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需要,具备较好的生物科学基本理论、系统的生物技术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能在食品、环保、农业、生物制药等企事业单位和行政管理部门,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与推广、产业经营及其它管理工作,具有创新精神的“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1、本专业学生的知识掌握及各方面的能力的总体要求:1、掌握现代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接受生物学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训练。
3、具有较好的科学素养和较高的从事生物科学与技术方面的研究、开发与管理的能力。
2、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与能力:1、具备较扎实的高等数学、大学物理、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普通生物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与发酵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
2、了解生物科学、生物工程等相近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了解国家科技政策、知识产权等有关政策和法规。
3、较好的掌握保健食品检测技术和生物制药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4、了解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的理论前沿、应用前景和最新发展动态。
5、具备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能力、组织与管理能力和实验设计,创造实验条件,归纳、整理、分析实验结果,撰写论文,参与学术交流的能力。
6、掌握英语基础知识,有较强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听说能力和初步的写作能力,达到国家教育部基本要求。
7、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8、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体育的合格标准,身心健康。
二、学制与学位基本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三、课程结构及学时、学分分配本专业开设的课程分为公共必修课程、公共选修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及其它实践教学环节等五大板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理工大学2012版生物技术专业培养方案一、专业名称:生物技术专业代码:070402二、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健全人格、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具有较强的自然科学基础,受到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掌握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具有创新思维和较宽的学科视野,具有进一步深造和发展的潜能,将来能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创新型研究人才;以及运用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现代生物技术产业及相关领域从事生产、质控、检测、管理等工作,并具有一定营销、管理等知识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培养规格及基本要求(一)知识结构要求工具性知识:能较熟练地运用外语阅读专业期刊和进行文献检索,掌握科学方法论与科技写作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具有较强的计算机操作技术。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具有通识性文学、历史、哲学、生物伦理学、思想道德、政治学、艺术、法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自然科学知识:具有较强的数学、物理学、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社会科学知识:了解关于人类社会发展及其规律的知识,包括经济学、法学、政治学、社会学、新闻学等方面的知识。
工程技术知识:具有一定的生物工程原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经济管理知识:具有初步的经济学、管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科专业知识:掌握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训练。
(二)能力结构要求1. 获取知识的能力:具有良好的自学习惯和能力、有较好的表达交流能力、有一定的计算机及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2. 应用知识能力:具有综合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生物技术及其相关领域产品研发的能力、具有生物技术下游工程实践和技术革新的基本能力。
3. 创新能力:具有较强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展创新实验和科技开发能力。
(三)素质结构要求1. 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遵纪守法、诚信为人,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健全的人格。
2. 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掌握一定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具有较好的人文修养;具有现代意识和健康的人际交往意识。
3. 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掌握比较扎实的生物科学与技术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有较好的综合分析素养和效益观念,有求实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4. 具备良好的身心素质:具有健康的体魄、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生活习惯。
四、主干学科:生物学五、核心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英语、高等数学、植物学、动物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基因工程、发酵工程。
六、特色课程研究型课程:生物技术综合实验、科学研究训练全英语教学课程: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七、学习年限:3-6年最低毕业学分:172.5 授予学位:理学课内总学时:2133 独立实践教学:32 周+ 464学时九、专业特色本专业主要依托学院所拥有的生物学和生态学一级学科在师资力量、科研和设施方面的优势,围绕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将科研与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以科研促教学,以教学带科研,建立了教学与科研间的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机制,形成以科研促教学,以“学团制”为载体的人才培养特色。
十、说明本专业学生通识选修课中至少完成16学分,其中修读人文艺术类或综合类课程至少4学分,修读经济管理类课程至少4学分,修读计算机信息类选修4学分,自然科学类中建议修读线性代数B。
本专业设生物检测和环境生物技术两个专业方向,学生可自主选读其中一个专业方向。
一经选定方向,必须学完该方向规定学分课程。
Zhejiang Sci-Tech University2012 Program Outline of BiotechnologyⅠMajor Name: Biotechnology Major Code:070402Ⅱ ObjectivesThe biotechnology program trains students to achieve healthy personality, and master basic theories and skills on biological sciences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basic knowledge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The teaching program is designed to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solid professional training to meet requirements on a variety of fields of modern biotechnology industries, including production, quality control, biological test, and management,and also make students possess a good specialty background for further education and research work.Ⅲ Basic Requirements on Knowledge and Abilities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literature, history, philosophy, bioethics, political science, art, law, psychology, economics, management science, and journalism.Natural sciences: mathematics, physics, and chemistry.Engineering: Bio-engineering.Biological sciences and biotechnology.Acquisition of knowledge: self-learning skills, skills on communication and expression, and computer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the integrated use of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the field of biotechnology industries with innovation capacity.Innovation: creative thinking and ability to carry out innovative experiments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Ⅳ Main Disciplines : BiologyⅤ Core Courses:Mao Zedong thoughts and introduction to the theoretical system of socialis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English, Advanced mathematics D, Botany, Zoology, Biochemistry, Microbiology, Molecular biology, Cell biology, Genetics, Genetic engineering, and Fermentation engineering.Ⅵ Special CoursesSelf-learning course: Classics reading.Research-based curriculum: Biotechnology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s and Research training.English teaching courses: Experiments of Microbiology, Experiments of Cell biology, and Experiments of Genetics.Ⅶ Length of Courses: 3-6 years Degree Awarded: Bachelor of Science Minimum Credits Required for Graduation: 172.5In-Class Hours: 2133Separate Practice Teaching: 32 weeks + 464 hoursⅧⅨ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ajorThe biotechnology program is supported by teaching staffs, research, and facilities of both Biology and Ecology. Research and teaching are organically combined to promot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Students are organized to form learning groups, which have become a platform for professional training.Ⅹ NotesStudents need to get at least 16 credits on general education courses, at least 4 credits on humanities andcombined courses, 4 credits on management, and 4 credits on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The biotechnology program is divided into two major orientations: biological analysis and environmental biotechnology. Students can choose either one of the two as their focus and then need to finish the required courses according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