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医药化工术语简单介绍
医药领域常见术语

医药领域常见术语医药领域常见术语医药中间体指生产原料药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可进一步加工为原料药。
原料药(API)指Active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药物活性成份,指具有一定的药理活性、用作生产制剂的化学物质。
原料药只有加工成药物制剂,才能成为可供临床应用的药品。
特色原料药指为非专利药企业及时提供专利过期产品的原料药。
专利药指又称品牌药、原研药。
凡申请专利的新化学单体药为专利药,它研制过程包括发现阶段、临床前开发、新药临床前申请、新药临床试验 I 期、新药临床试验 II 期、新药临床试验III 期、新药申请,这些药只有拥有这些专利药品的公司才能生产,或授权其他公司生产。
仿制药指又称为通用名药、非专利药,指与品牌药、原研药在剂量、安全性和效力、质量以及适应症上相同的一种仿制品。
美国FDA 有关文件指出,能获得FDA 批准的仿制药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和被仿制产品含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其中非活性成分可以不同;和被仿制产品的适应症、剂型、规格、给药途径一致;生物等效;质量符合相同的要求;生产的 GMP 标准和被仿制产品同样严格。
制剂指FinishedDosage Forms,剂量形式的药物。
按其形态可分为片剂、针剂及胶囊等。
医药销售公司指浙江华海医药销售有限公司,华海药业全资子公司。
长兴制药指长兴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华海药业持股 65%华海美国指华海(美国)国际有限公司,华海药业全资子公司普霖斯通指普霖斯通制药有限公司,华海美国控股子公司普霖强生生物制药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FDA 指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ANDA 指 Abbreviated New Drug Application,简略新药申请,仿制药在美国上市须向 FDA 提出简略新药申请,获批准后取得相应的 ANDA 注册号。
GMP 指 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 的缩写,即“优良制造标准”,是一种特别注重在生产过程中实施对产品质量与卫生安全的自主性管理的制度,是一套适用于制药、食品等行业的强制性标准。
药物化学名词解释大全

引言概述药物化学作为药物科学的重要分支之一,关注的是药物的化学性质和结构。
在研究和开发药物过程中,药物化学名词是非常重要的,它们是描述和解释药物化学特性和活性的基本语言。
本文将对药物化学中的常见名词进行解释和概述,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药物化学方面的知识。
正文内容一、目的1.药物活性(DrugActivity):指药物对特定生物体产生的影响或化学效应。
药物活性可以通过实验评估,如抗菌活性、抗癌活性等。
2.生物利用度(Bioavlability):指药物经不同途径给药后在体内被吸收和利用的程度。
药物的生物利用度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和药物代谢动力学。
二、物性1.熔点(MeltingPoint):指药物从固态转化为液态的温度。
药物的熔点常用于研究其纯度和晶体结构。
2.沸点(BoilingPoint):指药物从液态转化为气态的温度。
沸点可以用于提取纯净的药物物质。
3.相对分子量(RelativeMolecularMass):指药物相对于碳12同位素的质量比。
相对分子量可用于计算药物的摩尔质量,从而确定其化学结构。
三、化学结构1.分子式(MolecularFormula):指药物分子中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量。
分子式可用于表示药物的化学组成。
2.结构式(StructuralFormula):指药物分子中各种原子及它们之间的连接方式。
结构式可以用于表示药物的空间构型和化学键。
四、反应机制1.缩合反应(CondensationReaction):指两个或更多分子结合形成一个较大的分子,并释放出小分子,如水。
缩合反应常用于合成大分子药物。
2.氧化反应(OxidationReaction):指药物分子失去电子或获得氧原子的反应。
氧化反应在药物代谢中起重要作用。
3.还原反应(ReductionReaction):指药物分子获得电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
还原反应在药物代谢和合成中常见。
五、应用与评价1.毒理学(Toxicology):是研究药物和化学物质对生物体的有害效应和机制的科学。
医用化学的名词解释

医用化学的名词解释
医用化学是一门研究药物化学结构和化学特性的学科,它涉及到识别、合成、改良和分析医药化合物的设计和研究。
以下是一些与医用化学相关的名词解释:
1. 化学药物:指能够治疗疾病的物质,根据其作用机制和化学结构分为不同类型,如抗生素、抗癌药物等。
2. 药物代谢:指药物在体内经过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的改变。
药物在体内的代谢可以影响药物的药效和副作用。
3. 同离子效应:在弱电解质溶液中加入与该电解质具有相同离子的强电解质,使该电解质的电离度下降的现象称为同离子效应。
4. 缓冲溶液:能够对抗少量酸和碱而维持pH不变的溶液称为缓冲溶液。
5. 晶体渗透压:由小分子或小离子等物质产生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
6. 胶体渗透压:由大分子或大离子等物质产生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
以上名词解释仅供参考,如需更多医用化学相关的名词解释,建议查阅相关文献或咨询专业人士。
生物医用化学名词解释

1. 等电点 蛋白质溶液处于某- pH值时其分子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成为兼性离子 此时该溶液的pH值称为该蛋白质的等电点。
2.变构效应:某些物质(变构剂)能与酶分子上的非催化部位结合,诱导酶蛋白分子构象发生改变,从而改变酶的活性3. 脂肪动员:脂肪细胞内贮存的脂肪在脂肪酶的作用下 逐步水解 释放出脂肪酸和甘油供其它组织利用 此过程称为脂肪动员4.一碳单位:是指某些氨基酸代谢产物含有一个碳原子的基因,如甲基(-CH3)、亚甲基(-CH2-)、次甲基(-CH=)、亚胺甲基(-CH=NH2)、甲酰基(-CHO)等5.酶的化学修饰:酶蛋白肽链上的某些基因,在另一种酶的催化下发生可逆的共价修饰,从而引起酶活性改变,这种调节称为酶的化学修饰,其中磷酸化的最常见的重要修饰方式6. 碱基互补 核酸分子中 腺嘌呤与胸腺嘧啶 鸟嘌呤与胞嘧啶总是通过氢键相连形成固定的碱基配对 这称为碱基互补。
7. 酶的特异性 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化学键 促进一定的化学反应 生成一定的产物 这种现象称为酶的特异性或专一性。
8.酶的竞争性抑制作用:抑制剂与底物结构相似,共同竞争酶的活动中心,作用的强弱(大小)取决两者的相对浓度9.蛋白质的腐败作用:肠道细菌对消化道的蛋白质或蛋白质的消化产物的分解作用称为腐败作用,其产物大多有害10.脂肪酸的β-氧化:脂肪酸分解代谢的主要方式,它包括脱氢,加水,再脱氢及硫解4个步骤。
因主要从脂肪酸的β-位碳原子上脱氢(即氧化)而得名。
活化的脂肪反复进行β-氧化。
产物是乙酰CoA11. 联合脱氨基作用 由转氨酶催化的转氨基作用和L一谷氨酸脱氢酶催化的谷氨酸氧化脱氨基作用联合进行称联合脱氨基作用。
12. 限速酶 是指在整条代谢通路中催化反应速度最慢的酶 它不但可以影响整条代谢途径的总速度 而且还可改变代谢方向。
13. 蛋白质变性 在某些理化因素作用下 使蛋白质空间结构和次级键受到破坏 丧失原有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质 这称为蛋白质变性。
制药工程化学词汇总结

制药工程化学词汇总结制药工程化学词汇总结制药工程化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药物的制备、分离纯化、配方、包装等方面的工艺和化学原理。
本文总结了一些常用的制药工程化学词汇,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学习这门学科。
一、制备工艺1. 反应器:用于进行化学反应的容器,有批量反应器和连续反应器两种。
2. 收率:目标产物的实际产量与理论产量之比,常用百分比表示。
3. 离子交换:用离子交换树脂将溶液中的阳离子或阴离子去除或置换。
4. 搅拌速率:反应液体的搅拌强度,常用转速表示。
5. 化学反应速率:反应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速率。
6. 化学平衡:反应物浓度到达一定平衡状态时的状态。
二、分离纯化1. 结晶:溶液中溶质浓度超过溶解度,使溶质形成晶体。
2. 蒸馏:液体混合物通过加热蒸发,再经冷凝后收集纯净成分。
3. 色谱法:一种根据物质在固定相和移动相的相互作用力差异进行分离的方法。
4. 膜分离:利用不同分子大小、形状或化学性质的物质通过薄膜的差异实现分离。
5. 萃取:利用溶剂从原料中将目标物抽提出来的分离方法。
三、配方1. 药材:用于制药的原料药物,如中草药等。
2. 助溶剂:在制药过程中与药物相溶的辅助物质。
3. 添加剂:在制药过程中添加的用于改善产品性能的物质。
4. 化学表剂:药物的制剂形式之一,如片剂、胶囊等。
5. 剂型:药物制剂的具体形态,如固体剂型、液体剂型等。
四、包装1. 瓶装:将药物放入瓶中进行包装。
2. 腐蚀:包装材料受到酸碱等外界环境的侵蚀而破坏。
3. 密封性:包装材料对外界环境的隔离效果。
4. 灭菌:消灭包装物中的微生物。
五、仪器设备1. 离心机:用于分离液体中的悬浮物或沉淀。
2. 滤器:用于过滤杂质。
3. 真空干燥机:利用真空和低温将物质快速干燥的设备。
六、安全与环保1. 毒性:物质对人体或环境产生有害作用的性质。
2. 废水处理:对含有有毒或有害物质的废水进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 废气处理:对含有有毒气体的废气进行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最全的医药行业术语汇总

最全的医药行业术语汇总医药行业术语是指在医药领域中所使用的特定词汇和术语,用于描述医药研发、临床实践、制药、药学、药理学等领域的概念和操作。
以下是医药行业术语的一些常见和重要的词汇,供参考:1. 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用于评估新药疗效、安全性和剂量等方面的研究。
2. 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一种临床试验设计,分为两组进行,一组接受治疗,另一组接受安慰剂或对照治疗,以评估新药的有效性。
3. 新药上市申请(New Drug Application,NDA):申请将新药提交给监管机构,以获得上市许可。
4. 药代动力学(Pharmacokinetics,PK):研究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
5. 药物动力学(Pharmacodynamics,PD):研究药物对机体的作用和效应。
6. 目标药物(Targeted therapy):指通过选择性地作用于特定分子靶点,治疗患者疾病的药物。
8. 基因治疗(Gene therapy):通过向患者体内引入修复基因来治疗遗传性疾病的方法。
9.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一种进展性神经系统疾病,特征是肌肉僵硬、震颤和运动障碍。
10.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一种神经系统疾病,影响认知能力和记忆功能。
11. 心脏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一类影响心脏和血管的疾病,包括心脏病发作、心力衰竭和高血压等。
12. 癌症(Cancer):一类疾病,由异常细胞不受控制地生长和扩散而导致。
13. 肿瘤标志物(Tumor marker):指在体内或体液中检测到的与肿瘤相关的生物标记物。
14. 化疗(Chemotherapy):使用抗癌药物治疗癌症的方法。
15. 免疫疗法(Immunotherapy):通过激活或增强免疫系统来治疗疾病的方法。
医药行业生化名词解释

生化名词解释1,氨基酸(amino acid):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一般连在α-碳上。
2,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赖氨酸,苏氨酸等)自己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能由简单的前体合成不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4,等电点(pI,isoelectric point):使分子处于兼性分子状态,在电场中不迁移(分子的静电荷为零)的pH值。
5,茚三酮反应(ninhydrin reaction):在加热条件下,氨基酸或肽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与脯氨酸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的反应。
6,肽键(peptide bond):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的氨基的氨基缩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氨键。
7,肽(peptide):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
8,蛋白质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指蛋白质中共价连接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9,层析(chromatography):按照在移动相和固定相(可以是气体或液体)之间的分配比例将混合成分分开的技术。
10,离子交换层析(ion-exchange column)使用带有固定的带电基团的聚合树脂或凝胶层析柱11,透析(dialysis):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12,凝胶过滤层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也叫做分子排阻层析。
一种利用带孔凝胶珠作基质,按照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或其它分子混合物的层析技术。
13,亲合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利用共价连接有特异配体的层析介质,分离蛋白质混合物中能特异结合配体的目的蛋白质或其它分子的层析技术。
药化术语

药物化学术语解释1、药物(drug):药物是人类用来预防、治疗、诊断疾病、或为了调节人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保持身体健康的特殊化学品。
2、药物化学(medicinal chemistry):药物化学是一门发现与发明新药、研究化学药物的合成、阐明药物的化学性质、研究药物分子与机体细胞(生物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是药学领域中重要的带头学科以及极具朝气的朝阳学科。
3、锥体外系反应(effects of extrapyramidal system,EPS):锥体外系指在中枢锥体系以外的连接大脑皮层、基底神经节、丘脑、小脑网状结构及神经元的神经束和传导系统。
是一套复杂的神经环路。
锥体外系的反应指震颤麻痹,静坐不能、急性张力障碍和迟发性运动障碍等神经系统锥体外系的症状,常是抗精神病药物的副反应。
4、构效关系(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AR):在同一基本结构的一系列药物中,药物结构的变化,引起药物活性的变化的规律称该类药物的构效关系。
其研究对揭示该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寻找新药等有重要意义。
5、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elective serotonin-reuptake inhibitors,SSRIS):通过选择性的阻碍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5-羟色胺的再摄取,提高5-羟色胺的浓度,产生抗抑郁作用的一类药物。
三环类抗抑郁药无选择性的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阻断M胆碱、组胺H1和α1肾上腺素受体。
与三环类抗抑郁药比较,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较少抗胆碱作用和心脏毒性。
代表药物如氟西汀。
6、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为保护中枢神经系统,使其具有更加稳定的化学环境,脑组织具有特殊的构造,具有选择性的摄取外来物质的能力,被称作血脑屏障。
通常脂溶性高的药物易通过血脑屏障,而离子化的药物不能通过。
7、乙酰胆碱酯酶抑制剂(AChE inhibitors):又称为抗胆碱酯酶药(anticholinesterase drug),通过对乙酰胆碱酯酶的可逆性抑制,增强乙酰胆碱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医药化工知识简单介绍化学品分类:《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lobally Harmonized System of Classification and Lablling of Chemicals,简称GHS,又称“紫皮书”)是由联合国出版的指导各国控制化学品危害和保护人类健康与环境的规范性文件。
2002年联合国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鼓励各国2008年前执行GHS。
APEC会议各成员国承诺自2006年起执行GHS。
2011年联合国经济和社会理事会25号决议要求GHS专家分委员会秘书处邀请未实施GHS的政府尽快通过本国立法程序实施GHS。
一、建立GHS目的目前世界上大约拥有数百万种化学物质,常用的约为7万种,且每年大约上千种新化学物质问世。
二、化学品GHS分类及危险性公示要素GHS内容包括:(1)按照物理危害性,健康危害性和环境危害性对化学物质和混合物进行分类的标准;(2)危险性公示要素,包括包装标签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目前GHS共设有28个危险性分类,包括16个物理危害性分类种类,10个健康危害性分类种类以及2个环境危害性分类种类。
具体如下:物理危害性健康危害性环境危害性爆炸性物质急性毒性危害水生环境物质易燃气体皮肤腐蚀/刺激性(1)水生急性毒性易燃气溶胶严重眼损伤/眼刺激性(2)水生慢性毒性氧化性气体呼吸或皮肤致敏性危害臭氧层高压气体生殖细胞致突变性易燃液体致癌性易燃固体生殖毒性自反应物质特定靶器官系统毒性(单次接触)发火液体特定靶器官系统毒性(反复接触)发火固体吸入危害性自燃物质与水放出易燃气体物质氧化性固体氧化性液体有机过氧化物金属腐蚀剂通俗分类法:分类标准不一样就分为不同类别1、有机物、无机物2、单质、化合物、混合物3、酸性物质、碱性物质、中性物质、两性物质4、危化品分类爆炸品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易燃液体等等化学品有以下的现象在我国或国际上都划为“危险化学品”第1类爆炸品第2类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第3类易燃液体第4类易燃固体、自然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第5类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第6类有毒品第7类放射性物品第8类腐蚀品对于生产而言:分一般危险(普通防护),易燃易爆,腐蚀性,强生理活性等,对于贸易而言:分原料药,中间体,植物提取,普通化工原料,制剂。
所谓医药中间体,实际上是一些用于药品合成工艺过程中的一些化工原料或化工产品。
这种化工产品,不需要药品的生产许可证,在普通的化工厂即可生产,只要达到一些的级别,即可用于药品的合成。
CAS号(CAS Registry Number或称CAS Number, CAS Rn, CAS #),又称CAS登录号,是某种物质(化合物、高分子材料、生物序列(Biological sequences)、混合物或合金)的唯一的数字识别号码。
美国化学会的下设组织化学文摘服务社(Chemical Abstracts Service, CAS)负责为每一种出现在文献中的物质分配一个CAS号,其目的是为了避免化学物质有多种名称的麻烦,使数据库的检索更为方便。
如今几乎所有的化学数据库都允许用CAS号检索。
到2012年1月20日,CAS已经登记了64,944,800余种物质最新数据,并且还以每天4,000余种的速度增加。
美国化学文摘服务社--为化学物质制订的登记号有的化学物质有多个CAS号码。
原料药英文名API(Active Pharmaceutical Ingredient)原料药在ICH Q7A中的完善定义:旨在用于药品制造中的任何一种物质或物质的混合物,而且在用于制药时,成为药品的一种活性成分。
此种物质在疾病的诊断,治疗,症状缓解,处理或疾病的预防中有药理活性或其他直接作用,或者能影响机体的功能或结构。
指用于生产各类制剂的原料药物,是制剂中的有效成份由化学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术所制备的各种用来作为药用的粉末、结晶、浸膏等,但病人无法直接服用的物质。
药剂的有效成分。
原料药只有加工成为药物制剂,才能成为可供临床应用的医药。
原料药根据它的来源分为化学合成药和天然化学药两大类。
化学合成药又可分为无机合成药和有机合成药。
无机合成药为无机化合物(极个别为元素),如用于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的氢氧化铝、三硅酸镁等;有机合成药主要是由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经一系列有机化学反应而制得的药物(如阿司匹林、氯霉素、咖啡因等)。
天然化学药按其来源,也可分为生物化学药与植物化学药两大类。
抗生素一般系由微生物发酵制得,属于生物化学范畴。
近年出现的多种半合成抗生素,则是生物合成和化学合成相结合的产品。
原料药中,有机合成药的品种、产量及产值所占比例最大,是化学制药工业的主要支柱。
原料药质量好坏决定制剂质量的好坏,因此其质量标准要求很严,世界各国对于其广泛应用的原料药都制订了严格的国家药典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MSDS (Material Safety Data Sheet)即化学品安全说明书,亦可译为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或化学品安全数据说明书。
是化学品生产商和进口商用来阐明化学品的理化特性(如PH值,闪点,易燃度,反应活性等)以及对使用者的健康(如致癌,致畸等)可能产生的危害的一份文件。
在欧洲国家,材料安全技术/数据说明书MSDS也被称为安全技术/数据说明书SDS(Safety Data sheet)。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采用SDS术语,然而美国、加拿大,澳洲以及亚洲许多国家则采用MSDS术语获得途径一,厂家自己编制,通过查询化学/化工等相关公司的MSDS报告数据库获得MSDS报告通常正规的化学/化工公司都会花费相当的精力来维持与该公司经营相关物料的MSDS数据库,原料的MSDS通常由供应商处获得,但是产品的MSDS一般由公司自己编制。
当然不是每个公司都可以自行编制msds,DuPont,Rohm and Haas,BASF等公司都维护着一个很大的MSDS数据库。
另外,大家会观察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对于同样一个产品,比如苯乙烯(Styrene,ST)会有好几个版本的MSDS,并且每个版本的都不一样,之所以会有这样的现象是因为ST是一种基础化工原料,不止是一家公司生产,而是有很多公司生产(比如BASF,Dow Chemicals,Atofina等),自然每个公司生产的原料成份配比等其他数据都不尽然一致,所以出现了很多版本的MSDS。
如果你遇到这样的状况,可以互相验证。
一般情况,大公司的MSDS是比较可靠的。
当然了在查阅MSDS的时候,万一发现常识性的错误,可以纠正下。
二,可以向专业的第三方机构申请MSDS编制。
当然第三方机构的MSDS并不见得权威和正确三,网络上也有比较专业的MSDS数据库专业MSDS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是集合各家企业发布的MSDS数据,把相关数据集合到一起,通过一个搜索程序,为查询msds的企业或个人提供服务。
这些专业数据库有的需要付费服务。
一般网络上免费的是不可靠或者不全面的,您可能无法通过海关或者船公司进出口四,向您的供货商索取相关产品的MSDS对于出售产品工厂来说,提供MSDS就像提供产品的使用说明书,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他们的义务。
所以你也可以向供货商索要.具体参考下面网址:/view/399693.htm或百度MSDS。
危险品标志是用来表示危险品的物理、化学性质,以及危险程度的标志。
它可提醒人们在运输、储存、保管、搬运等活动中引起注意。
根据国家标准GB190-73规定,在水陆、空运危险货物的外包装上拴挂、印刷或标打一下不同的标志,如爆炸品、遇水燃烧品、有毒品、剧毒品、腐蚀性物品、放射性物品等。
危险品标志的分类第一类:爆炸物质和物品第二类:气体第2.1类易燃气体符号(火焰):黑色或白色;底色:红色第2.2类非易燃,无毒气体符号(气瓶):黑色或白色;底色:绿色第2.3类有毒气体符号(骷髅和交叉的骨头棒):黑色;底色:白色第三类:易燃液体第四类:易燃固体第4.1类易燃固体;第4.2类易自燃物质;第4.3类遇水放出易燃气体的物质。
第五类:氧化剂第5.1类氧化剂(物质);第5.2类有机过氧化物。
第六类:第6.1类有毒物质;第6.2类感染性物质。
第七类:放射性物质I级----白色II级----黄色III级----黄色;第7类裂变性物质。
第八类:腐蚀性物质第九类:杂类危险物质和物品风险术语Risk CodesChemical data sheets available in many countries now contain codes for certain "risk phrases", shown as R23, R45 etc. These risk phrase codes have the following meanings:R1 Explosive when dry. 干燥时易爆。
R2 Risk of explosion by shock, friction, fire or other source of ignition. 受冲击、摩擦、着火或其他引燃源有爆炸危险。
R3 Extreme risk of explosion by shock, friction, fire or other sources of ignition.受冲击、摩擦、着火或其他引燃源有极高爆炸危险。
R4 Forms very sensitive explosive metallic compounds. 生成极敏感的爆炸性金属化合物。
R5 Heating may cause an explosion. 受热可能引起爆炸。
R6 Explosive with or without contact with air.极容易爆炸。
R7 May cause fire. 可能引起火灾。
R8 Contact with combustible material may cause fire. 与可燃物料接触可能引起火灾。
R9 Explosive when mixed with combustible material. 与可燃物料混合有爆炸性。
R10 Flammable. 易燃。
R11 Highly flammable. 高度易燃。
R12 Extremely flammable. 极度易燃。
R13 Extremely flammable liquefied gas 极度易燃的液化气体。
R14 Reacts violently with water. 遇水反应剧烈。
R15 Contact with water liberates extremely flammable gases. 遇水释放极易燃烧的气体。
R16 Explosive when mixed with oxidizing substances. 与氧化性物质混合有爆炸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