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训报告

合集下载

工地地基实习报告5篇

工地地基实习报告5篇

工地地基实习报告5篇工地地基实习报告篇1将近20多天的生产实习是结束了,带着少少不舍感情!在工地里,感觉每天时间过的飞快,可能是工地上有事情做的原因,还有几个铁哥们,大家谈天说地的缘故!我们每天都是差不多8点10分就到了,然后干一下活,就到了吃午餐的时候,下午又2点上班,5点半就做车回来!带我们的师傅叫将工,一个很能干的师傅,虽然他的学历不高,但是他懂的东西却比我们多的多,我们学到的东西也一小部分,20多天,我们象逛街一样,跟着师傅跑来跑去!跟师傅去叼人,有点说不出的自傲!当然我不是很喜欢这种叼人的场面,但是也享受其中,我们是干质检的,当然需要装的比较凶一点,不然怎么能够吓唬那些工人老实地把工程做的好一些呢?有一些工程如果没有去检查的话,简直是豆腐渣,害人害己!所以做任何事情都要认真仔细,不可马虎了事!工地生活是有那么一点烦琐,那么一点累,每天衣服都是脏,鞋从来都没有干过!穿去的几件工作衣服都已经报销,因为不小心占到了升降机的机油上,怎么洗都洗不干净。

每天拿着靠尺,拿着卷尺,拿着测距仪与各楼层,各朵砖,各朵墙打交道,似乎与它们过不去那样。

这就是质检工作。

每天冒着群涌而至的蚊子,边杀蚊子边敲着地板上,墙体上的空鼓,他们都说是在敲木鱼,意思是说为蚊子超度。

我们很少晒太阳,因为都是在楼里面工作,所以一到下雨,楼层都是水,这时得练一下水上飘的功夫了,踏着那些零散的砖块或者木扳快速的走过去。

刚开始,我们还不是很习惯工地生活,后来我们比那些工人还工人,随地而做,不管它干净还是不干净,那怕下面就是铁钉!趴睡在那些瞒是水泥的楼面上测那些楼面的平整度,或者小息几个钟!这是我们在工地都干了!工地地基实习报告篇2首先,从日常的与建筑工人们的交流中,我们学会了沟通。

我们所在的建筑工地上汇集着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虽然生活习惯不同,说话口音也各有差异,但是当大伙儿为共同的目标和任务努力向前,奋勇争先时,我们就成为了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虽然我们帮不上什么很大的忙,但是在中途休息时,我们给大伙儿提开水,递毛巾,聊聊天,也算减轻了大家的负担,活跃了工地上的气氛。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习报告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习报告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学习报告、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学院专业名称班级学号2013年6月10日通过一学期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工程的学习,了解到土力学这门课程中主要是研究土体的变形、强度和渗透特性等容。

土力学具有两方面特征。

首先,作为一门力学课程,主要是利用力学的基本原理去解决问题。

比如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等容。

第二,土力学作为研究土体的一门专门的力学,所研究的问题具有鲜明的土的特征。

从土体本身的特性,如散碎性、三相体系、自然变异性推导其出力学特性:变形特性、强度特性以及渗透特性。

研究方法是将连续介质力学的基本知识和描述碎散体特性的理论(压缩性、渗透性、粒间接触、强度特性)结合起来,研究土的变形、强度和渗透特性以及与此有关的工程问题。

首先第一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这章讲述的是土的生成和组成、土的物理性质指标、黏性土的物理性质和土的压实性及土的工程分类。

土的成因类型建筑工程中遇到的地基土,多数属于第四纪沉积物;它是原岩受到风化作用,经剥蚀、搬运、沉积而未结硬的松散沉积物。

按其成因类型分为:残积土、坡积土、冲积土、淤积土、冰积土和风积土等。

1.残积土残积土是岩石经物理风化而残留于原地的碎屑堆积物。

其成分与母岩相关,由于未经搬运,碎屑物呈棱角状,不均匀,无层理,具有较大的孔隙。

2.坡积土风化碎屑物由水流沿斜坡搬运,或由本身重力作用在斜坡上或坡脚处堆积而成。

坡积土颗粒分选性差,层理不明显,厚度变化较大,在陡坡上较薄,坡脚地段较厚。

由于坡积土堆积于倾斜的山坡上,容易沿基岩面发生滑动;为不良地质条件。

3.冲积土分洪积和冲积两类。

由于暴雨或融雪等暂时性洪流,把山区或高地堆积的风化碎屑物携带到山谷冲沟出口处或山前平原堆积而成的为洪积土。

这类土的主要特征是颗粒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在洪积扇顶部颗粒较粗,而边缘处颗粒较细。

由于历次洪水能量不尽相同,因此洪积物常具有不规则的交错状层理,透镜体和夹层。

一般离山前较近的洪积土具有较高的强度,常为较好的地基;离山前较远的地段,颗粒较细,成分均匀,厚度较大,地下水埋藏较深,通常也是较好的地基。

土力学实训总结报告

土力学实训总结报告

土力学实训总结报告【土力学实训总结报告】一、实训目的和意义土力学实训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实际操作和实验,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和掌握土壤的力学性质和行为。

本次实训旨在使学生掌握土壤力学试验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

二、实训内容和步骤本次实训主要包括三个实验内容:常用土工试验、压缩试验和剪切试验。

1. 常用土工试验:学生首先进行了土壤的颜色、质地、水分含量等基本性质的测试,然后学习并实施了密度试验、孔隙比试验和比重试验。

通过实验,学生了解了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组成。

2. 压缩试验:学生在实验室中进行了压缩试验,学习了基本的理论知识和试验方法。

实验过程中,学生需正确操作和观察实验数据变化,分析并得出结论。

3. 剪切试验:学生进行了剪切试验,学习了土壤的剪切特性和力学行为。

实验中,学生需准确地测量和记录剪切力和剪切变形数据,并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和分析土壤的剪切强度。

三、实训成果和收获通过本次实训,我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果和收获:1. 掌握了土壤力学试验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方法,学习了土壤的基本性质和组成。

2. 培养了实践操作能力和科学精神,学会了正确操作实验仪器和仪表,以及记录实验数据和分析结果。

3. 提高了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通过与同学合作进行实验,共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和难题。

四、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措施在实训过程中,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升:1. 实验方案不够详细:有时候在实验进行中,发现实验方案中对于一些细节操作没有明确说明,导致操作时不够顺利。

以后需要改进实验方案的编写和说明。

2. 实验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在实验测量和记录过程中,有时因为操作不规范或仪器不准确导致数据有一定的误差。

需要提高仪器的操作技巧和保证实验数据的准确性。

3. 实验讲解的详细程度:有时候在实验讲解环节,老师对于一些实验步骤和原理讲解不够详尽,导致学生理解不透彻。

希望老师在讲解时能够更加细致和清晰。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
地基承载力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地基承载力的变 化规律,研究地基承载力与土的性质 、基础形式等因素的关系。
土的压缩性数据记录与分析
土的压缩性数据记录
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不同压力、不同含水量条件下土的压缩 性数据。
土的压缩性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土的压缩性变化规律,研究土的压缩性 与土的性质、压力和含水量等因素的关系。
团队协作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之间能够相互协作,共同完 成实验任务,团队协作能力得到了锻炼。
实验建议与改进
增加实践环节
加强理论指导
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土力学与地 基基础的知识,建议增加更多的实践环节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于土力学与地 基基础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扎实,建议在 实验前加强对相关理论的讲解和指导。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验

CONTENCT

• 实验概述 • 实验设备与材料 • 实验操作过程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实验总结与建议
01
实验概述
实验目的
02
01
03
掌握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能。
了解土的物理性质、工程分类和工程性质。
掌握土的渗透性、压缩性和抗剪强度等基本实验方法 。
100%
加载设备
选择合适的加载设备,如砝码、 千斤顶等,对地基施加压力。
80%
沉降观测
观察地基的沉降情况,记录数据 ,分析地基的承载能力。
土的压缩性测试
压缩试验
在土样上施加压力,观察土样 的压缩变形情况。
数据记录
记录土样的压力和变形数据, 绘制压缩曲线。
结果分析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土样的压 缩性特征和变形规律。

土力学实训报告总结

土力学实训报告总结

一、实训背景土力学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重要分支,它研究土体在荷载作用下的力学性质及其变化规律。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土力学的基本原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我们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土力学实训。

本次实训旨在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土力学基本概念、原理和实验方法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二、实训内容1. 实验一:含水率实验通过测定土样的天然含水率,了解土体的含水量对土力学性质的影响。

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习了环刀法、烘干法等含水率测定方法,掌握了实验操作技巧。

2. 实验二:界限含水率实验通过测定土样的液限、塑限和塑性指数,了解土体的塑性和流动性。

实验中,我们掌握了液塑限联合测定法,学会了如何判断土体的塑性和流动性。

3. 实验三:击实实验通过测定土样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率,了解土体的击实特性。

实验中,我们学习了击实实验的操作步骤,掌握了击实实验仪器的使用方法。

4. 实验四:侧线压缩实验通过测定土样的压缩系数,了解土体的压缩性。

实验中,我们学习了侧线压缩实验的操作步骤,掌握了压缩仪器的使用方法。

5. 实验五:直接剪切实验通过测定土样的抗剪强度,了解土体的剪切特性。

实验中,我们学习了直接剪切实验的操作步骤,掌握了剪切仪器的使用方法。

三、实训收获1. 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训,我们将土力学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加深了对土力学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2. 实验技能提升:在实训过程中,我们熟练掌握了各种土力学实验的操作步骤,提高了实验技能。

3. 团队协作能力:实训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团队成员沟通协作,共同完成实验任务。

4.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实训,我们能够运用土力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四、实训不足与改进1. 实验时间不足:本次实训时间较短,部分实验未能进行充分操作,导致实验结果不够准确。

建议在今后的实训中适当延长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果。

2. 实验指导不足:部分实验指导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未能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导致部分学生操作不规范。

地基基础的实习报告

地基基础的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需求日益增长,地基基础工程作为建筑行业的基石,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提高自身专业素养,了解地基基础工程的实际应用,我于XX年XX月参加了为期一个月的地基基础实习。

二、实习目的1. 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实际操作能力;2. 了解地基基础工程的基本流程、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要点;3. 掌握地基基础检测、验收等规范要求;4. 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三、实习内容1. 地基基础工程概述实习期间,我们首先学习了地基基础工程的基本概念、分类、特点及作用。

地基基础工程是指将建筑物、构筑物或设备等与地面连接的工程,其主要目的是将上部结构荷载传递到地基,确保建筑物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 地基基础施工工艺(1)桩基础施工:实习过程中,我们参观了桩基础施工现场,了解了预制桩、灌注桩等不同类型的桩基础施工工艺。

预制桩施工主要包括桩的制作、运输、打桩、接桩等环节;灌注桩施工则包括桩位放样、钻孔、灌注混凝土、桩顶处理等步骤。

(2)浅基础施工:浅基础施工主要包括条形基础、独立基础、筏形基础等。

实习中,我们学习了条形基础的施工工艺,包括基础开挖、模板支设、钢筋绑扎、混凝土浇筑等环节。

3. 地基基础检测与验收实习期间,我们学习了地基基础检测的基本方法,包括静力触探、动力触探、标准贯入试验等。

同时,我们还了解了地基基础验收的规范要求,如桩基础验收、浅基础验收等。

4. 地基基础质量控制地基基础质量控制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实习中,我们学习了地基基础施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要点,如桩基施工的质量控制、混凝土浇筑的质量控制等。

四、实习收获1. 巩固了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2. 掌握了地基基础工程的基本流程、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要点;3. 了解了地基基础检测、验收等规范要求;4. 培养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了沟通协调能力。

五、实习体会通过本次地基基础实习,我深刻认识到地基基础工程在建筑行业中的重要性。

(完整版)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习报告

(完整版)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2011年12月5号—8号二实习地点:1.衡州大道工程中铁二十五局预制梁厂观看预制梁的现场浇注!2湘桂扩能改造工程GTx4-1标项目部!3.衡州大道立交桥施工项目部!.三. 实习队伍:1.队长:指导老师:2.学生:全体学生小队共人四. 实习内容12月12日天气:晴上午我们乘着公交车来到.衡州大道工程中铁二十五局预制梁厂,我们特地请来了我们的学长给我们讲解了预制梁的浇注步骤和施工注意事项!学长幽默地给我们说到:“一般桥梁的架设一般都使用预制梁,这是因为预制梁比较经济,也就是造价比较低但对桥梁的耐久影响比较小!”通过他的讲解我知道了,施工,首先就是安全第一!还有说到预制梁的类型有:12米、17米、19米!而在这个厂里每根梁的造价是五万元左右!接下来说到的是预制梁的浇注步骤:“1.扎钢筋 2.架模板 3.注混泥土 4.安装钢角线 5.预拉钢角线 6.养护7.吊梁”。

还有其他应该注意的是“梁上端口的钢筋是起连接作用,两梁之间在通过混泥土连接;梁身两侧之所以要把钢筋凿出来是因为在两梁拼接的时候增加它们之间的摩擦力!最后,我们还知道了在梁口加筑挡墙是因为它既可以挡住水泥又可以便于保养!成形预制梁梁口挡墙下午,我们在学校付三楼观看了《隧道工程施工》的相关视频。

通过视频的讲解我知道了现在隧道的开挖主要是:新凹法!隧道的开挖方式有;1.全断面开挖(适合地质较好的地方) 2.上端面台阶开挖(适合地质较差的地方)3.单双侧导挖法。

隧道主要分为由主体构造物和附属构造物两大类。

隧道全景12月13号天气:晴我们乘车观看了联络线湘江特大桥引桥道岔连续梁的施工!施工起止里程是:LDK9+579.913—LDK9+806.643.此工段设计时速为200 km/h,正线线间距 4.4 m,双线~四线,桥跨布置形式为(30+32+30+4×33)m,一联七孔(25号墩~32号墩),25号墩~28号墩!桥梁采取现浇方式!施工顺序是从下到上!从桥墩到桥梁再到路基施工路面施工!首先桥墩采用的是定型钢模板浇注。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心得报告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心得报告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心得报告引言土力学是土木工程学科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以及土壤与工程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地基基础是土木工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它承载着整个工程的荷载,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在本次学习过程中,我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将就此进行总结和心得报告。

理论知识掌握在学习过程中,我通过课堂的学习、参考教材和学习资料的阅读,逐渐掌握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基本理论知识。

其中包括土壤的物理力学性质、土壤中的水分与渗流、土壤的固结与沉降、土壤的承载力与变形性等方面的知识。

这些理论知识为我后续的实践操作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实践操作技能通过课堂上的实践操作、实验室的模拟实验以及实地勘测与观察,我逐渐掌握了相关的实践操作技能。

例如,我学会了如何使用土壤试验仪器进行土壤的力学性质测试,如剪切强度试验、压缩试验等。

我还参与了地基基础的施工监测工作,学会了如何进行地基基础的测量与观测,并掌握了一些常用的地基加固与处理的方法。

实际案例分析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还对一些实际的工程案例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通过分析这些案例,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理论知识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

例如,我们分析了某一高层建筑工程中地基基础的设计与施工,以及在后续使用过程中的变形与沉降情况。

通过这些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规律和经验,为我们今后的工程实践提供借鉴和指导。

心得体会通过学习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我深刻体会到了土壤与工程结构之间的紧密联系。

地基基础是工程安全和稳定的基石,合理的设计和施工过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

在未来的工程实践中,我将继续加强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学习,在实践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与技术水平。

结论通过本次学习,我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

我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并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深化了对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理解。

我相信在今后的工程实践中,我将能够更好地运用土力学与地基基础的知识,为工程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桩基础设计
某场地土层情况如下,第一层为杂填土,厚度1m ,第二层为淤泥,流塑状态,厚度6.5m ,第三层为粉质粘土,IL=0.25,厚度大。

现需设计一框架柱,截面为300mm ×450mm ,桩预采用预制桩基础。

柱底在地面处的设计值为:轴向力Fk=2500KN ,弯矩Mk=180KN ·M ,水平力H=100KN ,水平力合弯矩方向均自沿长度方向左向右,初选柱截面350 mm ×350 mm ,桩基等级为二级。

试设计此桩基础。

1、建筑资料:第一层 杂填土 厚度1m 第二层 淤泥 厚度6.5m 第三层 粉质粘土 厚度大
柱底在地面处的设计值为:轴向力Fk=2500KN 弯矩Mk=180KN ·M ,水平力H=100KN ,水平力合弯矩方向均自沿长度方向左向右,初选柱截面350 mm ×350 mm ,桩基等级为二级
2、确定桩长及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

取承台埋深d=1m ,桩端进入粉质粘土层 3.5m (〉2d ),桩的计算长度l=6.5m+3.5m=10m
查表8-1得qsik 的值。

淤泥层:流塑状态的淤泥(偏好)可取qs1k=15kpa,,该层中心点埋深4.85〈5m,修正系数是 0.8。

得:qsik=15×0.8kpa=12kpa 。

粉质黏土层:埋深:2
213
+6.5+1=9.25m ,故修正系数为0.96,按照I1=0.25
得:qs2k=82×0.96kpa=78.7kpa 。

查表8-2取粉质黏土层的qpk 值:按I1=0.25和入土深度h=11m ,查表,近
似取qpk=4400kpa 。

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标准值为: Quk=Qsk+Qpk=u ∑qsikli+qpkAp
=0.35×4×(12×6.5+78.7×3.5)KN+4400×0.35²KN=1033.83KN
(2)确定基桩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

由于承台下为高灵敏度的淤泥,故不考虑承台效应,取ηC =0,按l
Bc
=0.2及
d
Sa
=3,查表得ηs =0.80,ηp =0.4, γP =γs =1.65,于是基桩(估计桩数超过3根)的竖向承载力设计值为:R=ηs Q sk /γs +ηp Q pk /γP =0.8×494.83/1.65KN+1.64×539/1.65KN=775.65KN
(3)初选桩的根数和承台尺寸。

桩的根数:n>F /R=2500/775.65=3.2 取n=4
取桩距Sa=3.0d=3.5×0.35m=1.225m, (4)基桩的竖向承载力验算。

N=(F+G)/n=(2500+1.2×20×1.75²×1)/4KN=643.4KN
Nmax=N+M y Xmax /∑X j ²=643KN+(81+100×1)×0.525/4×0.525²KN=776.7KN
γsaf N =1.0×643.4KN=643.4KN,<R=682.9KN γsaf N max =1.0×776.7KN=776.7KN 〈1.2R=819.5KN
重力式挡土墙
设计一浆砌快石挡土墙,墙高5m,墙背竖直,光滑,墙后填土水平,墙后两层土体,第一层土为碎石土,层厚2m,物理力学指标:重度γ=-15KN/m³,内摩擦角Φ=35°,粘聚力c=5KPa,第二层土为强风化泥质粉砂岩,重γ=22KN/m³,内摩擦角Φ=30,粘聚力C=10KPa,基底摩擦系数u=0.4,地基承载力设计值fa=300KPa。

1、初步确定挡土墙的顶宽、底宽和高度:
挡土墙截面尺寸的选择:根据规范要求可知H=5.则取顶宽0.8cm,底宽2.6m 2、挡土墙断面的初步设计:
(1) 主动土压力计算:根据朗肯土压力理论则 Kal
1, Kal
2:
Kal
1
= tan²(45°-35°/2)=0.27
Kal
2
=tan²(45°-30°/2)=0.33 (2)墙顶土压力强度为:
σa =qka
1-2c
1ka1=0×ka1-2c1ka1=0-2×5×27
.0=-1027
.0
=-5.2kpa
设临界深度为z
0,
则有
σ az
0=γ
1
z
ka
1
+qka
1
-2c
1ka1=0
可得:18 z
0×0.27+0-2×527
.0=4.86 z
+0-1027
.0=0
4.86 z
-5.2=0
z
=1.07m
(3) 第一层底部土压力强度
σ
a =γ
1
h
1
ka
1
+qka
1
-2c
1ka1
=18×2×0.27kpa-2×527
.0=4.52kpa 第二层顶部土压力强度
σ
a =γ
1
h
1
ka
2
+qka
2
-2c
2ka2
=18×2×0.33-2×1033
.0=0.39kpa 第二层底部土压力强度
σ
a =(γ
1
h
1
+γ
2
h
2
) ka
2
+qka
2
-2c
2ka2
=(18×2+22×3) ×0.33-22×1033
.0=22.171kpa
墙背上的主动土压力为
Ea=1/2×4.52(2-1.07)kn/m+0.39×3 kn/m+1/2(22.171-0.39)×3 kn/m
=35.94 kn/m
Ea的作用点距墙底的距离x为: x=1/3×5=1.67 m
挡土墙自重及重心:将挡土墙截面分成一个三角形和一个矩形,分别计算它们的
自重:W1=1/2×(2.6-0.8) ×5×22 kn/m=99 kn/m
W2=0.8×5×22 kn/m=88 kn/m
W1与W2的作用点离O点的距离分别为:a
1
=2/3×1.4=0.93 m
a
2
=1.4m+1/2×0.8=1.8 m
3、 挡土墙的稳定性验算
(1)抗倾覆稳定运算:
Kt =(W1×a 1+W2×a 2) /Ea X=(99×0.93+88×1.8)/(35.94×1.67)
=4.17>1.6 满足条件
(2)抗滑动稳定运算:
Ks =〔(W1+W2)×u 〕/ Ea =〔(99+88)×0.4〕/35.94=2.08>1.3
满足条件
4、挡土墙的排水设计
挡土墙应设置池水孔,其间距宜取2-3m ,外斜坡度宜为5%,孔眼尺寸不宜
小于Φ100mm 。

林宗元.岩石土层治理手册[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冯国栋.土力学[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88.
张力霆.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桩基工程[M] .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杨进良.土力学[M].2版.北京: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2000.
黄生根,张希浩,曹辉.地基处理与基坑支护工程[M].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9.
夏明耀,曾进伦. 地下工程设计与计算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