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规范标准)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

合集下载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作者:档案馆文章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7082 更新时间:2009-12-21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的形成、积累、归档、保管、利用、统计的一般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党政机关产生的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其他社会组织的电子文件管理可参照本标准。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A/T18 档案著录规则DA/T22 归档文件整理规则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电子文件electronic records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3.2归档电子文件archival electronic records指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3.1)3.3背景信息context指描述生成电子文件(3.1)的职能活动、电子文件的作用、办理过程、结果、上下文关系以及对其产生影响的历史环境等信息。

3.4元数据metadata指描述电子文件(3.1)数据属性的数据,包括文件的格式、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字符集等数据。

3.5逻辑归档logical filing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将电子文件(3.1)的管理权限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6物理归档physical filing指把电子文件(3.1)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7真实性authenticity指对电子文件(3.1)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3.3)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

gbt18894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gbt18894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治理规范GB/T 18894—2002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在公务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电子文件的形成、积存、归档、保管、利用、统计的一般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党政机关产生的电子文件的归档与治理,其他社会组织的电子文件治理可参照本标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舞依照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DA/T 18档案著录规则DA/T 22归档文件整理规则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电子文件electronic records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靠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3.2归档电子文件archival electronic records指具有参考和利用价值并作为档案保存的电子文件(3.1)。

3.3背景信息 context指描述生成电子文件(3.1)的职能活动、电子文件的作用、办理过程、结果、上下文关系以及对其产生阻碍的历史环境等信息。

3.4元数据 metadata指描述电子文件(3.1)数据属性的数据,包括文件的格式、编排结构、硬件和软件环境、文件处理软件、字处理和图形工具软件、字符集等数据。

3.5逻辑归档logical filing指在计算机网络上进行,不改变原存储方式和位置而实现的将电子文件(3.1)的治理权限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6物理归档 physical filing指把电子文件(3.1)集中下载到可脱机保存的载体上,向档案部门移交的过程。

3.7真实性authenticity指对电子文件(3.1)的内容、结构和背景信息(3.3)进行鉴定后,确认其与形成时的原始状况一致。

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共10页)

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共10页)

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标准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文件归档所用CD-R/DVD±R光盘的主要技术指标,光盘标签,光盘数据刻录及备份要求,性能检测、保存及使用要求,三级预警线设置及数据迁移策略。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档案部门电子文件的光盘归档和管理。

2 标准性引用文件以下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但凡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但凡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7678.1-1999 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局部: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GB/T17678.2-1999 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二局部:光盘信息组织结构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局部: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方案JGJ25-2000 档案馆建筑设计标准ISO11799:2003(E)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Document storage requirements for archive and library materials飞利浦,索尼“橙皮书〞: Compact Disc Recordable System Description〔Dec 1998〕ECMA-349〔ISO/IEC 17344〕 Data Interchange on 120 mm and 80 mm Optical Disk using +R Format - Capacity: 4,7 and 1,46 Gbytes per Side〔June 2004〕ECMA-359〔ISO/IEC DIS 23912〕 80 mm (1,46 Gbytes per side) and 120 mm (4,70 Gbytes per side) DVD Recordable Disk (DVD-R) (Dec 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T 38-2001 可记录光盘〔CD-R〕常规检测参数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审批中〕可记录光盘〔DVD±R〕常规检测参数3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2.DAT38-2008 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

22.DAT38-2008 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

《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DA/T38-2008)》(2008)(国家档案局发布2008-04-24日发布,2008-07-1日实施)前言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文件归档所用CD-R/DVD±R光盘的主要技术指标,光盘标签,光盘数据刻录及备份要求,性能检测、保存及使用要求,三级预警线设置及数据迁移策略。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档案部门电子文件的光盘归档和管理。

本标准由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共同提出。

本标准由国家档案局全国档案工作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家档案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所和清华大学光盘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垦、许斌、赵中新、冯丽伟、王建库、岳宏达、潘龙法、刘伟、周萌、刘晓光、杨战捷。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文件归档所用CD-R/DVD±R光盘的主要技术指标,光盘标签,光盘数据刻录及备份要求,性能检测、保存及使用要求,三级预警线设置及数据迁移策略。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档案部门电子文件的光盘归档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7678.1-1999 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GB/T17678.2-1999 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二部分:光盘信息组织结构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JGJ25-2000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ISO11799:2003(E) 信息和文献.档案馆和图书馆资料的文献存储要求(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Document storage requirements for archive and library materials)ISO-105-B02 纺织品.色牢度试验.第B02部分:耐人工光色牢度:氙弧灯退色试验(Textiles -- Tests for colour fastness -- Part B02: Colour fastness to artificial light: Xenon arc fading lamp test)ISO18927:2002(E) 成像材料.可记录光盘系统.在温度和湿度影响的基础上评价预期使用期限的方法(Imaging materials —Recordable compact disc systems —Method for estimating the life expectancy based on the effects of temperat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飞利浦,索尼“橙皮书”: Compact Disc Recordable System Description(Dec 1998)ECMA-349(ISO/IEC 17344) Data Interchange on 120 mm and 80 mm Optical Diskusing +R Format - Capacity: 4,7 and 1,46 Gbytes per Side(June 2004)ECMA-359(ISO/IEC DIS 23912) 80 mm (1,46 Gbytes per side) and 120 mm (4,70 Gbytes per side) DVD Recordable Disk (DVD-R) (Dec 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T 38-2001 可记录光盘(CD-R)常规检测参数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审批中)可记录光盘(DVD±R)常规检测参数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 18894—2002指电子文件(3.1)的内容、结构、背景信息(3.3)和元数据(3.4)等无缺损。

3.9 有效性 utility指电子文件(3.1)应具备的可理解性和可被利用性,包括信息的可识别性、存储系统的可靠性、载体的完好性和兼容性等,3.10 捕获 capture指对电子文件(3,1)进行实时收集和存储的方法与过程。

3.11 迁移 migration指将源系统中的电子文件(3.1)向目的系统进行转移存储的方法与过程。

总则4.1 电子文件自形成时应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技术措施,确保其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

4.2 应对电子文件的形成、收集、积累、鉴定、归档等实行全过程管理与监控,保证管理工作的连续性。

4.3 应明确规定电子文件归档的时间、范围、技术环境、相关软件、版本、数据类型、格式、被操作数据、检测数据等要求,保证归档电子文件的质量。

4.4 归档电子文件同时存在相应的纸质或其他载体形式的文件时,应在内容、相关说明及描述上保持一致。

4.5 具有永久保存价值的文本或图形形式的电子文件,如没有纸质等拷贝件;必须制成纸质文件或缩微品等。

归档时,应同时保存文件的电子版本、纸质版本或缩微品。

4.6 应保证电子文件的凭证作用,对只有电子签章的电子文件,归档时应附加有法律效力的非电子签章。

电子文件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保证5.1 应建立规范的制度和工作程序并结合相应的技术措施,从电子文件形成开始不间断地对有关处理操作进行管理登记,保证电子文件的产生、处理过程符合规范。

5.1.1 登记处理过程中相互衔接的各类责任者(如起草者、修改者、审核者、签发者等)。

5.1.2 登记处理过程中的各类操作者(打字者、发文者、收文者、存储管理者等)。

5.1.3 登记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责任凭证信息(批示、签名、印章、代码等)。

5.1.4 登记电子文件传递、交接过程中的其他标识。

5.2 应采取可靠的安全防护技术措施,保证电子文件的真实性。

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

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

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引言随着CAD技术在工程设计中的广泛应用,大量的CAD电子文件被创建和保存。

为了确保文件的安全和追溯性,建立CAD电子文件光盘的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CAD电子文件光盘的常用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以确保文件的安全可靠性和可持续性。

1. 存储要求1.1 光盘介质选择选择高质量的光盘介质以确保文件的稳定存储。

推荐选择记录层材质为金属、抗刮花抗刻写误差的高品质CD-R(CD记录盘),并在光盘上使用专业标记笔标注相关信息。

1.2 光盘存储环境将光盘存储在避光、防潮、不受磁场干扰的环境中,温度控制在18°C-22°C,相对湿度控制在30%-40%的范围内。

1.3 光盘存放位置标记使用标签或贴纸为每个光盘指定一个唯一的编号,并将其记录在档案管理系统中。

光盘存放位置信息应清晰可读,便于日后检索。

1.4 文件备份定期对CAD电子文件进行备份,将备份文件存储在不同地点,以防止单一存储介质损坏或丢失。

2. 归档要求2.1 文件归档分类根据文件的类型、用途和相关标准,将CAD电子文件进行分类归档。

常见的分类包括设计图纸、标准规范、工艺文件等。

每个分类下的文件应有明确的编号体系。

2.2 文件命名规范为了方便文件的检索和管理,对CAD电子文件的命名应遵循一致的规范。

命名规范应包括项目名称、文件创建日期、版本号和文件描述等元素,例如:项目名称_日期_版本号_文件描述.dwg。

2.3 文件索引表建立文件索引表,记录每个归档文件的相关信息,包括文件名称、类型、编号、创建日期、版本号、文件大小等。

索引表应定期更新,并保证与实际归档文件的一致性。

2.4 归档文件密封对归档文件使用防水、防尘的密封袋或文件夹进行封存,并在封存材料上标明相关信息,如文件编号、密封日期等。

3. 档案管理要求3.1 档案管理系统建立专门的档案管理系统来管理CAD电子文件光盘的存储和归档。

电子档案归档内容和要求

电子档案归档内容和要求

一、总则
1.0.1 为加强我市建设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建立真实、准确、完整、有效的建设电子档案,满足现代新昆明建设和数字化城建档案馆建设的要求,保障建设电子文件和电子档案的安全保管与有效开发利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GB/T18894-2002)和《建设电子文件与电子档案管理规范》(CJJ/T117-2007),制定本办法。
五、建设电子文件的收集与积累
5.1 收集积累的范围 5.1.1 凡是在城乡规划、建设及其管理等活动中形成的具有重要凭证、依据和参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和数据等都应属于建设系统业务管理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 5.1.2 凡是记录与工程建设有关的重要活动、记载工程建设主要过程和现状的具有重要凭证、依据和参考价值的电子文件和相关数据等都应属于建设工程电子文件的收集范围。各类建设工程电子文件应按照城建档案馆标准目录所列细目收集(竣工图电子文件按照实际产生收集)。
1 应建立规范的制度和工作程序并结合相应的技术措施,从建设电子文件形成开始不间断地对有关处理操作进行管理登记,保证建设电子文件的产生、处理过程符合规范。 2 应采取安全防护技术措施,保证建设电子文件的真实性。 3 应建立建设电子文件完整性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采集背景信息和元数据。 4 应建立建设电子文件有效性管理制度并采取相应的技术保证措施。 5 建设电子文件的处理和保存应符合国家的安全保密规定,针对自然灾害、非法访问、非法操作、病毒等采取与系统安全和保密等级要求相符的防范对策。
文件类别
通用格式
文本文件
DOC、TXT
表格文件
XLS
图像文件
JPEG、TIFF
图形文件
DWG、DGN
影像文件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

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电子公文归档管理暂行办法》(6号令)讲解国家档案局科研所邱晓威1、背景办公自动化、电子政务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普遍应用,电子文件已经和正在大量产生,并将进一步成为新产生文件的主体,做好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工作,已经成为新时期档案工作者面临的最大挑战和难题。

对电子文件的产生和运行特性,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对电子文件的归档与管理,已经研究制定了一些管理法规和技术标准,一些地方和单位已经开始进行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的具体工作;专门用于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的软件系统已经投入使用。

我国的国内、国外的多项研究有了多项成果。

可以说,对于电子文件我们已经不再陌生,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已经成为许多档案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2、事例缅典巴甘的3900个佛塔历经1000多年可根据档案恢复原东德电子文件不能读取1985年美国的李教授宣布:1949年“哈弗马克3”计算机中的电子文件不能恢复1985年神户地震丢失部分电子文件1998年南京法庭认定电子文件为复印件不能作为直接证据1996年我国某部门O A系统中的电子邮件丢失1996年加拿大调查委员会宣布因管理不善,该国索马里驻军的电子文件失去凭证作用我国某银行每天将50万张单据电子化,但原件仍须保留只因每年有100余件法庭要求原件1997年美国G R S20规定可不保留电子文件,引发司法纠纷3、电子文件涉及的领域从到甚至从到电子政务的从单位运转到个人生活从行政管理到经济建设4、电子文件形式变化文字(光栅、矢量、三维、图形更迭动画、视频多种媒体(网页、人员表格示例)人员登记表姓名:邱菲性别:女出生年月:1977.8相貌(照片)健康状况:(影像)文化程度:大学本科专长:软件制作、电脑美工简历:。

5、定义国家标准《电子文件归档与管理规范》中,电子文件的定义为:“电子文件指在数字设备及环境中生成,以数码形式存储于磁带、磁盘、光盘等载体,依赖计算机等数字设备阅读、处理,并可在通信网络上传送的文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文件归档光盘技术要求和应用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电子文件归档所用CD-R/DVD±R光盘的主要技术指标,光盘标签,光盘数据刻录及备份要求,性能检测、保存及使用要求,三级预警线设置及数据迁移策略。

本标准适用于我国档案部门电子文件的光盘归档和管理。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7678.1-1999 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一部分:电子文件归档与档案管理GB/T17678.2-1999 CAD电子文件光盘存储、归档与档案管理要求第二部分:光盘信息组织结构GB/T 2828.1-2003 计数抽样检验程序第1部分:按接收质量限(AQL)检索的逐批检验抽样计划JGJ25-2000 档案馆建筑设计规范ISO11799:2003(E) 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 —Document storage requirements for archive and library materials飞利浦,索尼“橙皮书”:Compact Disc Recordable System Description(Dec 1998)ECMA-349(ISO/IEC 17344)Data Interchange on 120 mm and 80 mm Optical Disk using +R Format - Capacity: 4,7 and 1,46 Gbytes per Side(June 2004)ECMA-359(ISO/IEC DIS 23912)80 mm (1,46 Gbytes per side) and 120 mm (4,70 Gbytes per side) DVD Recordable Disk (DVD-R) (Dec 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CY/T 38-2001 可记录光盘(CD-R)常规检测参数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行业标准(审批中)可记录光盘(DVD±R)常规检测参数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光盘optical disc光盘是一种用激光和光学系统读写的光存储信息载体。

光盘有存储容量大、数据存取方便、归档寿命长、单位信息存储价格低和易于保存等优点,可以用作归档载体。

光盘从功能上分有:只读(Read Only)光盘、可记录(Recordable)光盘和可重写(Rewritable)光盘三类。

通常用作归档的光盘是只读光盘CD、DVD和可记录光盘CD-R、DVD-R和DVD+R。

3.2档案级光盘archival disc档案级光盘是可记录光盘中的优选品,其各项技术指标优于工业标准。

档案级光盘的归档寿命大于20年。

3.3块错误率block error rate简称BLER。

数据块是CD类光盘数据格式的基本单位。

CD-R光盘的块错误率是测量含有1位或多位错误的数据块的百分比,或每秒测得的错误块数量。

光盘驱动器每秒钟读出7350数据块,CD-R光盘技术规范规定:BLER<220数据块/秒。

3.4不可校正错误E32CD-R光盘在读出时,若C2解码器中每秒钟检出有3位或3位以上错误,这种不能被解码器校正的错误的总数称为E32。

CD-R光盘技术规范规定:E32 = 0。

3.5奇偶校验内码错误PI error简称PIE。

ECC(错误校正编码)数据块是DVD类光盘数据格式的基本单位。

PI 与PO分别是ECC 块中的奇偶校验内码和外码。

DVD±R 光盘用PI 与PO 校验中发现错误的次数与程度来评价其记录质量。

PIE是内码奇偶校验错误,是每兆字节数据的一个连续测量值。

一个ECC 块中的某一行如果有一个或更多的字节出现错误,就是出现一个PI 错误,PIE是指在8个连续的ECC 数据块的奇偶校验中出现错误的行数。

DVD-R和DVD+R技术规范都规定PIE不能超过280。

3.6奇偶校验外码失败PO fails简称POF。

奇偶校验外码失败是每兆数据的一个连续测量值。

当DVD±R读出解码器经过第一轮PI行纠错和PO列纠错后还不能校正ECC数据块内所有的数据时,就会发生该错误。

DVD-R和DVD+R技术规范都规定POF = 0。

DVD±R光盘中的POF参数和CD光盘中的E32参数相当。

3.7信号不对称度signal asymmetry简称ASYM,是指高频信号的不对称度。

在CD-R/DVD±R光盘读出时,高频信号I3和I11/I14的中心电平往往不一定重合,这是因为3T的凹坑长度和3T台的长度不等的缘故。

不对称度ASYM就是用I3中心电平与I11/I14中心电平的相对位置来描述3T凹坑与台的对称情况的参数。

当3T凹坑长度与3T台的长度相等时,ASYM=0,I3和I11/I14中心电平重合。

如果3T的凹坑长度大于3T台的长度ASYM<0,I3中心电平低于I11/I14中心电平。

如果3T的凹坑长度小于3T台的长度,ASYM>0,I3中心电平高于I11/I14中心电平。

图1CD-R光盘用对称度来表示,标准规定,CD-R光盘的对称度:-15% ≤ SYM ≤ +15%;DVD ±R光盘用不对称度来表示,标准规定,DVD±R光盘的不对称度:-5% ≤ ASYM ≤ +15%。

与SYM或ASYM密切相关的另一个参数是不对称性BETA(β), 定义β=(A1+A2)/(A1-A2),A1是HF信号的正向峰值, 代表读出反射光的台电平;A2是HF信号的负向峰值,代表读出反射光的坑电平。

β可以更明白地表示为:﹝|A1|-|A2|﹞/(|A1|+|A2|)×100%。

不对称性β是交流耦合的HF信号正负峰值之差对峰-峰值的归一化。

光盘记录标记的不对称性可以检测β值。

3.8抖晃jtter在光盘刻录过程,无论在光盘上记录什么内容,如音乐、图像、数据,在光盘上体现的是编码成不同长度的凹坑(记录标记)和台。

凹坑和台的长度偏差直接影响解码的正确性。

对于某种凹坑或台,它的前沿和后沿的位置由于种种原因出现随机偏移,位置偏移的统计分布呈高斯分布,前后沿平均值之间的长度即为凹坑的平均长度。

围绕这个前沿或后沿位置平均值的平均偏差即为抖晃。

CD-R光盘使用数据对数据的比较方法。

抖晃Jitter用信息坑和台的扫描时间的标准偏差表示,CD-R 光盘标准规定信息坑TnP或信息台TnL的抖晃Jitter,JnP和JnL(n=3~11)小于35ns。

DVD±R光盘使用数据对时钟的比较方法。

DC Jitter 即数据和时钟之间的抖晃,是读出高频信号(HF)与判定基准电平(Decision Level)相交处的计时变化。

DC Jitter 测量所有数据边缘(指凹坑和台交界处)与参考时钟脉冲边缘相比较的标准偏差,用系统时钟长度的百分比来表示。

规范规定DVD-R的Jitter应小于8%;DVD+R的Jitter应小于9%。

3.9寻轨错误tracking error简称TE,寻轨错误。

对盘片的径向寻轨能力进行测试。

TE如果很大,可能导致刻录时丢失轨道。

引起刻录失败或者刻录掉速。

对于CD-R和DVD±R, TE在标称速度下的测试值应小于0.45 (Philips测试驱动器)。

3.10聚焦错误focusing error简称FE,聚焦错误。

对盘片的聚焦伺服能力进行测试。

FE如果很大,可能导致刻录时无法聚焦,引起刻录失败或者掉速。

对于CD-R和DVD±R, FE在标称速度下的测试值应小于0.5 (Philips测试驱动器)。

3.11光盘归档寿命 archive longevity of optical disc光盘归档后,随着时间推移信息层退化,CD-R光盘表现为块错误率BLER增大,DVD±R光盘表现为奇偶校检内码错误PIE增大。

BLER或PIE超过某个值后光盘中存储的信息不能再正确读取,表征归档光盘寿命终止的技术指标是:CD-R光盘块错误率BLER≥220数据块/秒或E32>0;DVD±R光盘奇偶校检内码错误PIE≥280或奇偶校检外码失败POF>0。

光盘从归档开始到达到寿命终止的技术指标这段时间称为光盘归档寿命。

3.12归档光盘的数据迁移策略data migration strategy档案部门使用光盘作为电子文件归档载体时,必须建立定期检测制度,监控归档光盘关键技术指标,适时实施归档光盘的数据迁移。

当CD-R的块错误率BLER或DVD±R的奇偶校检内码错误PIE达到或超出本标准规定的三级预警线时,应将该批光盘上的数据迁移到新的光盘或其他归档载体上。

4 电子文件归档所用CD-R/DVD±R光盘的主要技术指标电子文件采用CD-R/DVD±R归档时,应使用档案级光盘。

CD-R和DVD±R档案级光盘的技术指标在达到相应行业标准要求的基础上,还应满足下列指标要求。

4.1 CD-R档案级光盘4.1.1 记录前,寻轨错误TE ≤0.45。

4.1.2 记录前,聚焦错误FE ≤0.5。

4.1.3 记录后,块错误率BLER < 50,E32=0。

4.1.4 记录后,信号不对称性beta,-0.10 ~ 0.15。

4.1.5 光盘温湿度耐候试验,在温度55℃、相对湿度50%的环境条件下,放置96小时,光盘的块错误率BLER < 150,E32=0。

4.2 DVD±R档案级光盘4.2.1 记录前,寻轨错误TE ≤0.45。

4.2.2 记录前,聚焦错误FE ≤0.5。

4.2.3 记录后,奇偶校验内码错误(连续8个ECC)PIE < 80;奇偶校验外码失败POF = 0。

4.2.4 记录后,信号对称性beta,-0.15 ~ 0.15。

4.2.5 记录后,数据对时钟抖晃DC Jitter < 8。

4.2.6 光盘温湿度耐候试验,在温度55℃、相对湿度50%的环境条件下,放置96小时,奇偶校验内码错误(连续8个ECC)PIE< 180,奇偶校验外码失败POF = 0。

5 归档光盘的标签5.1归档光盘的标签面应为可书写型油墨印刷。

所使用的油墨应通过光盘耐候性试验。

5.2 若必须在标签面书写,必须使用专门的“光盘标签笔”(非溶剂基墨水的软性标签笔)。

初次使用应通过光盘耐候性试验。

5.3 归档光盘禁止使用粘贴标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