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1月月考试题

合集下载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解析版)

长沙市第一中学 2024—2025 学年度高二第一学期第一次阶段性检测语文时量: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马克思主义者认为人类社会的生产活动,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因此,人们的认识,不论对于自然界方面,还是对于社会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即由浅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

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大家对于社会的历史只能限于片面的了解,这一方面是由于剥削阶级经常歪曲社会的历史,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生产规模的狭小,限制了人们的眼界。

人们能够对于社会历史的发展作全面的历史的了解,把对于社会的认识变成科学,这只是到了伴随巨大生产力——工业而出现近代无产阶级的时候,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者认为,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于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物质生产过程中,阶级斗争过程中,科学实验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所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人们要想得到工作的胜利即得到预想的结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于客观外界的规律性,如果不合,就会在实践中失败。

人们经过失败之后,也就从失败取得教训,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适合于外界的规律性,人们就能变失败为胜利,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把实践提到第一的地位,认为人的认识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排斥一切否认实践重要性、使认识离开实践的错误理论。

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辩证唯物论有两个最显著的特点:一个是它的阶级性,公然申明辩证唯物论是为无产阶级服务的;再一个是它的实践性,强调理论对于实践的依赖关系,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判定认识或理论校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第一次月考

高二第一次月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第1至12小题,每题2分,共24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 自诩.(yǔ) 矜.育(jīn) 洗.马(xǐ) 安然无恙.(yàng)B. 孤僻.(pì)干涸.(gū) 逋.慢(bū) 买椟.还珠(dú)C. 赍.(jī)发迤逦.(lǐ)仓廒.(áo)垂头丧.气(sàng)D. 熟稔.(niǎn) 拔擢.(zhuó) 陨.首(yuǎn) 茕茕孑.立(jié)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刺配酒馔天高地迥B.通霄滑稽没精打彩C.盘恒荟翠战战惊惊D.侥幸陶治闷闷不乐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现在生活刺激他,惊吓他,老是闹得他六神无主....。

B.近年来,由于纸价上涨,各种报纸杂志竞相提价,让学子们确有洛阳纸贵....的感觉。

C.看她紧锁眉头、沉默不语的样子,恐怕有难言之隐....。

D.香港是个现代而时尚的城市,人们常和几个朋友在一起聊天喝咖啡,享受萍水相逢....的浪漫感觉。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现在,我又看到了那阔别多年的乡亲,那我从小就住惯了的山区所特有的石头和茅草搭成的小屋,那崎岖的街道,那熟悉的可爱的乡音。

B.如果某些大国不改变其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狂妄自大的态度,那么,谁也难以预料这世界是否还会有和平的一天。

C.文艺作品语言的好坏,不在于它用了一大堆华丽的词藻,用了某一行业的术语,而在于它的词语用得是地方。

D.三年来,汶川灾后重建成就显著,其原因是因为社会各方面团结协作的结果。

5、下列填入横线处的语句,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我们要老实说:埋葬别里科夫那样的人,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

①露出忧郁和谦虚的脸相②我们从墓园回去的时候③谁也不肯露出快活的感情A. ①②③B. ③②①C. ②①③D. ①③②阅读下面文段,完成6—7题。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江西省抚州市临川第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

2024—2025年度高二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7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今年前两个月,进出口6.61万亿元,创历史同期的新高。

这一规模基本上相当于20年前我国全年的外贸总值,两个月相当于一年。

”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对2024年外贸数据“开门红”做出如上介绍。

2023年3月26日,国新办就近期生产、消费、进出口有关数据及政策情况举行发布会,王令浚介绍,今年1-2月出口增长10.3%,进口增长6.7%,“双增长”不仅体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回升向好,而且为各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和合作机遇。

尽管当前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但我国外贸持续向好,有基础,有条件,对实现全年外贸“质升量稳”有信心。

商务部前副部长郭婷婷表示,2024年,推动外贸质升量稳,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目前,商务部正在抓紧研究新一轮稳外贸政策措施,争取尽早出台实施、尽快落地见效,全力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郭婷婷表示,2024年中国外贸实现了稳健开局。

前两个月货物进出口6.6万亿元,增长8.7%,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比2023年四季度加快约7个百分点。

出口、进口分别增长10.3%、6.7%。

商务部数据显示,今年1-2月,中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增长9.0%,对美国、欧盟出口分别增长8.1%、1.6%。

同时,民营企业占比提升。

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17.7%,占外贸总额的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4.2个百分点,达到54.6%,成为外贸发展的主力军。

“今年全力实现外贸‘质升量稳’的任务目标,我们工作的重点方向就是培育新动能、拓展新增长点。

促进外贸产业和供应链创新升级的同时,也深化与贸易伙伴的合作,为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增长增添动力。

”郭婷婷对于具体的稳外贸工作提出几点考量。

在深化外贸供应链国际合作方面,郭婷婷表示,商务部将聚焦供应链的全流程,与有意愿的贸易伙伴深化从原材料、半成品到制成品的全链条、系统性合作。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山西省长治市第二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本试题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Ⅰ卷(表达题)两部分。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第I卷(阅读题共72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儒学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或学术形态,是不断演变和发展的。

先秦时期的儒学,只是诸子百家中的一家。

到了汉代,儒学成了经学的支柱。

魏晋时期的儒学则受了玄学的影响。

宋明时期的儒学,主因经以识义理,被称为宋学。

清代儒学在发展过程中,又演变为汉学,但又不同于汉代的经学。

近代的儒学,因受西学的影响,又有自己的特点。

纵观两千多年的学术史,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儒学。

每一时期的儒学,又分化为许多流派,相互争论。

我们不能依儒学中的某一流派的思想谈儒学的特点,也不能脱离与其对立的学派谈儒学的特质。

儒学特质的具体表现为:第一,厚人生,黜彼岸。

儒学总是关心或重视人间即生人的生活,而不追求或向往死后或来世的幸福。

此种现实主义人生观始于孔子。

如关于鬼神,孔子说:“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

”(《论语•先进》)他认为应致力于生人之事,不必追问死后之事。

第二,明伦理,主自律。

无论哪一派儒学都提倡伦理教化和道德修养,以此来调整人际关系,并以圣人为人格的最高标准。

儒家所推崇的圣人,是指道德境界最高尚的人。

孔子、孟子、荀子都以此自勉,并教育其学生。

儒家学者,都是伦理学家,其著述皆谈道德问题。

在儒家看来,道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孟子•滕文公上》)。

就维持生产和生活来说,道德贵于刑罚或法律的制裁,“德教行而民康乐”,“法令极而民哀戚”(《大戴礼记•礼察》)。

这两条为后来儒家学者所发扬。

第三,合人群,辨等差。

儒学各派都将社会看成是集合体,认为个人总是生活在群体之中,或为家族或为国家或为天下中之一员,群体受到损坏,个人的生活也就失去了保障。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养正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养正学校2024_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养正学校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共两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第I卷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每小题3分,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

沈从文的创作与艺术追求庄锡华将人性的表现与启蒙的追求相结合是沈从文文学思想特别突出的特点。

他认为“一部宏大的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实的欲望”。

而他有意将人性最真实的欲望归结为“对于当前黑暗社会的否认”和“对于将来光明的憧憬”。

这就变更了梁实秋探讨人性问题时的思辨取向,将问题引向真实、详细、现实和可以操作的方面。

沈从文认为,“对现实不满,对空虚必有所倾心”,梁实秋关注抽象的人性的确同他对中国现实的不满有关。

不满现实但还必需立足现实,沈从文特殊表现了他对社会进步的信念。

他说:“每个文学作者不确定是社会改革者,不确定是思想家,但他的志向,却经常与他们殊途同归。

他必具有宗教的热忱,勇于进取,超乎习惯与俗见而向前。

”这样谈论文学的价值与功用,似乎不简洁受到左翼方面的攻讦。

强调文学的自由本性也是沈从文文论特殊应当引起我们重视的方面。

他认为:“文学是用生活作为依据,凭想象生着翅膀飞到另一个世界里去的一件事情,它不缺少最宽泛的自由,能容许感情到一切现象上去漫步。

什么人他情愿飞到过去的世界里休息,什么人他情愿飞到将来的世界里休息,还有什么人又情愿安排到目前的世界里:他不必为一个时代的趣味拘束到他的行动。

”尽管时局动荡,民生艰难,但文学还是应当成为允许灵魂安眠的一个家园。

从整个现代文学的基本格局看,沈从文似乎显得特立独行,他虽然被人列为新月派、列入京派文学考量,但我觉得,他同这些文学社团、文学流派的关系始终处在和而不同的状态。

新月派留意审美、留意形式的文学倾向,对此沈从文是认同的、接受的。

他的作品结构精致、感情细腻,显示出作家锤炼的功夫。

但沈从文来自底层,目睹了社会黑暗,始终保持了对底层社会中人民群众的关怀,自然地背负了对人生的一份责任。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山东师范大学附属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28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

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

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

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

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

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

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

长篇小说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关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

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

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

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

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

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

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高二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共3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峥嵘(zhēng róng)B. 彳亍(chì chù)C. 踯躅(zhí zhú)D. 瞋目(chēng mù)2. 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峥嵘岁月,何惧风流B.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C.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夕峥嵘岁月稠D.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3. 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说话总是夸大其词,令人难以置信。

B. 这部小说情节曲折,扣人心弦,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

C.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小王同学如丧考妣,悲痛欲绝。

D. 小李在学习上遇到一点困难就畏首畏尾,缺乏克服困难的勇气。

4-5. (略,涉及文学常识、文言文实词虚词等)二、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10分)6. 杜甫,字子美,自号__________,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

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__________》、《颂》三部分。

8. “落霞与孤鹜齐飞,__________”是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

9-10. (略,涉及古诗文名句默写)三、简答题(共10分)11. 简述《劝学》中荀子关于学习的重要性的观点。

(4分)12. 分析《师说》中韩愈关于择师标准的论述。

(6分)第二部分:阅读理解(共40分)一、现代文阅读(共20分)(提供一篇现代文阅读材料,如散文、小说节选等,设置4-5道小题,涉及内容理解、语言赏析、主旨概括等)二、文言文阅读(共20分)(提供一篇课外文言文短文,设置4-5道小题,包括实词虚词解释、句子翻译、内容理解、人物形象分析等)第三部分:写作(共30分)四、作文题目:以“梦想与坚持”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1. 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解析版
C.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D.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也相同
6.比较下列句式特点,其中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复驾言兮焉求B.彼且奚适也
C.彼且恶乎待哉D.辩乎荣辱之境
【答案】4. D 5. A 6. D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A项,“比:比较”解释错误,应是“合、符合”意思。
【答案】1. B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对文意的理解,将选项分别代入原文进行比较分析,B项“后者则是作家创作加工后的游历见闻。”错误。原文第一段“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把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选项把“通常丢掉”,混淆范围。所以选B。
C.现代小说不太注重一个故事如何来讲,因为故事情节已不再是现代小说最重要的因素,人们更注意故事之外的附加意味。
D.现代小说家不喜欢传统故事模式,视它为绊脚石,是因为他们觉得这种故事模式显得僵化古板,已经不能促进小说艺术的发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传统的故事讲述人如果把自己的故事记录下来,进行加工整理,就能形成一种和早期小说接近的文字,有些讲述人也会成为小说家。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印。上以胡寇为意,乃卒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日阃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其母倡也。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令颜聚代之。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伍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臣诚愚,触忌讳,死罪死罪!”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2018度南昌市高二语文01月份考试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毎小题 3分)哲学的作用哲学能够锻炼理论思维。

由于哲学包含真、善、美几方面内容,因此理论思维也包括这些方面的内容。

求真能培养科学精神,求善能提高道德水平,求美能造就艺术素养,融汇三者,贯通一切,就能升华为“境界”。

因此,有人认为哲学就是境界学。

境界是人的总体文化素质,是对待世界人生的总态度。

从这种意义上说,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也可以说是对人生的反思。

概言之,提高人的思想境界,是哲学的主要功用。

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是用。

这是满足物质需求的用。

还有另一种用,即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用。

这类用包括文学、艺术、哲学和宗教等方面的内容。

两种用互不替代。

哲学作为精神产品,作为时代精神的精华,应该能满足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在物质需要基本满足之后,这就是最大的需要,也是哲学最大的用。

在市场经济兴起的初期,人们刚从贫困中出来,更多地追求物欲的满足,在这时候跟他谈哲学,不太容易引起他的兴趣。

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人们不再迷恋金钱,而是更愿意细心冷静地寻找自己的适当位置,更有愿望认真地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实际能力,积极地展示自己的才华和本领,为社会做尽可能大的贡献。

这时,哲学的用处开始彰显。

哲学,“无用之用,是谓大用”。

庄子讥笑惠施不善“用大”,王充对于摧残“大材”感到愤慨,杜甫伤感于“古来材大难为用”。

社会发展了,哲学的用处就大了,所有具备远见卓识的人都会看到哲学的大用。

哲学的用处是存在的,由于此用是隐形的、模糊的、长效的,鼠目寸光的、急功近利的人是难以看到的。

孔子周游到卫国,看到人口很多,很赞叹。

弟子问:“人口多了,当政者应该做什么呢?”孔子说:“富之”,让他们富起来,首先要满足他们物质生活的需要。

弟子又问:“富以后,还要做什么呢?”孔子说:“教之”,对他们进行教育。

教什么没说,根据孔子思想可以推想,教的是礼乐文化,道德情操。

秦朝统一天下以后,没有使人民富起来,很快就被人民所抛弃。

汉朝文帝时代使人民富起来,得到人民的拥护。

富了,就容易出现贫富两极分化。

富者更富,富者骄暴,伤害人民。

贫者更贫,无法维持起码的生活,被逼走上造反之路。

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社会的安定。

这就需要文化教育。

正如孟子所说“富而无教,则近于禽兽。

”富以后缺乏文化教育,人性变坏,像禽兽一样。

孔子“富而后教”思想深刻反映了人性的特点,与马克思主义相一致。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首先要吃饭、穿衣,然后才能进行宗教活动和哲学研究。

哲学是人类更高层次的精神需要,看似没用,却是社会和谐文明的基础。

没有它,人类社会就会停留在野蛮状态。

哲学看似无用,实有大用。

健康和智慧都是千金难买的,只有蠢人才以为无用。

(节选自周桂钿《哲学有什么用》,《光明日报》2017年05月22日15版)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哲学能够锻炼人的理论思维;哲学的内容包含真、善、美这几方面,所以理论思维也蕴涵有真、善、美的内容。

B. 哲学被公认是境界学,其依据是哲学能够将求真、求善和求美三者融汇贯通而升华为“境界”。

C. 按照“境界是人的总体文化素质,是对待世界人生的总态度”的说法,可把哲学看成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D. 哲学和文学、艺术、宗教均属于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用,哲学作为精神产品应该能满足最高层次的精神需要。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人们的需要除了精神需求的用,还有解决衣、食、住、行的问题,后者属于满足物质需求的用。

B. 人们在市场经济兴起初期还未变富裕,还处在更多地追求物欲满足的阶段,对哲学不太感兴趣。

C. 到了不再迷恋金钱的阶段,人们会更期望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实际能力,哲学的用处开始彰显。

D. 富有远见卓识之人能够看到哲学的大用,而目光短浅之人则很难看到,也就没有精神方面的追求。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庄子笑惠施不善“用大”,王充论述摧残“大材”,杜甫说“古来材大难为用”,文章举这三个例子,论证了哲学有大用。

B. 孔子周游到卫国,孔子的弟子问孔子,让百姓富了后还要做什么,孔子回答说教他们礼乐文化、道德情操。

C. 跟统一天下后的秦朝不同,汉朝在文帝时代使人民富了起来;富后若出现贫富两极分化而贫者无法生活时,社会仍然难以安定。

D. 孟子的“富而无教,则近于禽兽”,说明了人们在富裕后加强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这跟孔子的“富而后教”有相通之处。

(二)文学类义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裱画徐马犇bēn①淮城的装裱市场比较兴盛。

淮城南门大街东边的一条巷子里,有个徐姓的裱画师。

②徐家的裱画史不短。

他家祖上学裱画时,认识了淮城人边寿民,后也常给边氏裱画,与其交流,向其取经,渐渐地,他的祖上善裱、能画、工篆刻。

这几样,裱画徐全盘承继了。

③边寿民,工诗,善书画,与郑板桥、金农等人齐名,尤善画芦雁,人称“边芦雁”。

裱画徐的祖上当时就给裱画铺起名为“念芦斋”,以纪念徐家与边氏的友谊。

④常言道“三分书画七分裱”,不难看出,装裱之于书画作品的意义。

徐家裱画有三规,不丢画,不作伪,按工艺收钱、不因作者高低调价。

⑤有些不太识货的人,巧得名画抑或祖上有旧藏,是最易受骗的群体。

有一回,南门靠西的一户人家,带着画作,慕名而来。

裱画徐仔细看了画,不动声色,又看了看来人,议好价钱,即送走来人。

⑥此画竟是徐渭的画,裱画徐亦善写意,尤以花卉见长。

他能模仿个九分像,不懂行的人根本看不出差别。

但裱画徐除了欣赏时间稍长一些,像裱普通的画作一样,平静地按工艺走。

裱完后,他在卷轴旁不起眼的地方钤印,此印极小,表明是裱画徐裱的,以防日后起争议纠纷。

在约定好的日子,画主交完钱取走了画。

此事成了行业里的段子,用来形容裱画的人诚实。

⑦裱画有原裱和揭裱之分。

原裱是裱初次待裱的画;揭裱是重裱已经裱过的画,揭裱最难,很少有人敢接这个活。

但揭裱也给部分技艺高超却无良的人有了作伪的机会。

一张宣纸可揭出几层,裱画人如存贪念,就会将老旧的名画揭成几幅,这些作品的色彩较原作淡很多,裱画人就上手补救,然后再做旧。

一幅变多幅,倒卖给黑市。

⑧淮城藏家多,很多古画因年代久远,受潮被虫蛀在所难免,对于这些作品而言,每年的梅雨季节更是火上浇油。

淮城几乎所有的揭裱都会送到念芦斋,光揭裱一项,经裱画徐手的,少说也有千幅,但他没弄坏过一幅画,也从未借机作伪。

就是把顾恺之、展子虔的画送到念芦斋,画主也可安心回家,按日子去取。

不会出意外。

⑨可惜的是,裱画徐后继无人,孩子们都已迁居国外。

晚年,裱画徐独自生活,雇了个人做饭,他仍坚持对外裱画。

他不想在有生之年放下祖传的手艺。

⑩本想平静地过完一生,哪知晚年并不平静。

改革开放后,淮城有几个去南方下海的人,禁不起物质诱惑,垂涎于逐渐兴盛的书画市场,而且看中了倒卖赝品这行。

他们第一时间想起家乡的裱画徐,他们知道徐老爹裱画、绘画的技艺都很高超。

他们或者通过私密渠道搞来原作,请裱画徐借揭裱制假;或者直接报上画名,逼着裱画徐画。

⑪裱画徐不从,这些人就动粗,见裱画徐想寻死,这些人就留下狠话,“不老实做,我们迟早去海外找你孩子的麻烦。

”⑫与他们纠缠不起,裱画徐按照要求,完成了一批赝品。

这些人拿着这批赝品再次南下。

没有不透风的墙,很多人知道了这件事,他们骂裱画徐早年清高不做假,晚年糊涂,晚节不保。

⑬不久,裱画徐生了场大病去世了。

不久,这几个倒卖赝品的人被抓获。

淮城人惊叹不已。

⑭警察通过地方报纸透露了案情。

原来,裱画徐临死前给公安局寄了封信,写明事情经过,并说他的仿作在画轴夹层里都盖了一长条印,“身不由己,赝品而已”,还附上了那几个人的肖像,是裱画徐凭印象用毛笔勾画的。

4.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小说开篇通过交代淮城裱画市场的兴盛,小说的主人公裱画徐及徐家裱画的历史渊源来交代小说的写作背景。

B.边寿民人称“边芦雁”,与郑板桥齐名。

裱画徐常给他裱画,常与之交流,向其学习,慢慢地他就善裱能画工篆刻了。

C.小说第⑦段自然段是补叙,补充介绍了一些裱画的专业知识,帮助读者对裱画徐标化技术的认识。

D.裱画徐装裱徐渭的画和给犯罪分子做赝品这两个情节从不同的方面充分展现了裱画徐的品格。

5.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裱画徐的形象特点。

(6分)6.伏笔和照应使小说的情节跌宕起伏,有很强的可读性。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小说使用了哪些伏笔和照应?(6分)(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

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

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

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

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

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

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

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

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来自光明网)材料二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

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

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

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0多岁,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