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6140车床拨叉831002的课程设计

合集下载

ca6140车床拨叉课程设计

ca6140车床拨叉课程设计

ca6140车床拨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掌握CA6140车床拨叉的结构、原理及其在车床操作中的作用;2. 了解车床拨叉的安装、调整与维护方法;3. 掌握相关机械制图知识,能识读和绘制车床拨叉的零件图。

技能目标:1. 能够正确操作CA6140车床,熟练使用车床拨叉进行工件加工;2. 学会使用工具对车床拨叉进行调整和简单维修;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增强安全意识;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增强学生对我国机械制造业的自豪感,激发学生对机械制造专业的学习兴趣。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机械制造专业课程,以实践操作为主,理论教学为辅。

学生特点: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动手能力较强,但对车床拨叉的深入了解和实际操作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技能。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课程目标,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内容1. 理论教学:a. 车床拨叉的结构与原理:讲解车床拨叉的组成部分、工作原理及其在车床操作中的重要性;b. 车床拨叉的安装与调整:介绍车床拨叉的安装方法、调整步骤及注意事项;c. 车床拨叉的维护与保养:阐述车床拨叉的日常维护、保养方法及故障排除。

2. 实践操作:a. 操作演示:教师现场演示CA6140车床拨叉的操作方法,包括工件装夹、加工过程及安全操作规范;b. 学生实操: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车床拨叉的实际操作,包括工件加工、拨叉调整等;c. 故障分析与排除:针对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与排除。

3. 教学大纲与教材:a. 教学大纲:按照课程目标,制定详细的教学大纲,明确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教学要求;b. 教材章节:参照教材,明确涉及车床拨叉的相关章节,如《机械制造基础》、《金属切削机床》等;c. 教学内容列举:具体列举各章节的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

ca6140拨叉课程设计

ca6140拨叉课程设计

ca6140拨叉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CA6140拨叉的基本结构及其在机床中的应用。

2. 学生能够掌握CA6140拨叉的传动原理和主要技术参数。

3. 学生能够描述CA6140拨叉的加工工艺过程及其材料特性。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运用图纸识别CA6140拨叉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功能。

2. 学生能够通过计算和模拟,分析CA6140拨叉的力学性能和运动特性。

3. 学生能够设计简单的拨叉传动系统,并进行基本的功能测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和设计工作的兴趣和热情,增强职业认同感。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学会在小组讨论中倾听、表达和协作。

3. 通过对工业产品的设计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理解工程实践中的社会责任。

课程性质分析:本课程为机械制造或相关专业的实践操作课程,旨在通过CA6140拨叉的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实际工程应用能力。

学生特点分析:考虑到学生处于高年级阶段,已具备一定的机械基础知识和动手能力,课程设计需具有一定的挑战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精神。

教学要求:1. 教学内容要与教材紧密结合,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2.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鼓励学生提问和思考。

3. 教学评价要侧重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学习成果为导向。

二、教学内容1. 理论知识:- 介绍CA6140拨叉的结构特点,参照教材第3章机床传动系统部分。

- 深入解析CA6140拨叉的传动原理,结合教材第4章关于传动机构的内容。

- 分析CA6140拨叉的材料特性及加工工艺,参考教材第5章材料加工部分。

2. 实践操作:- 根据教材第6章的实践指导,学生进行CA6140拨叉拆装和组装练习。

- 通过教材第7章的案例分析,开展CA6140拨叉传动系统的设计训练。

3.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周:理论知识学习,重点掌握CA6140拨叉的结构和传动原理。

CA6140车床拨叉[831002]机械加工工艺及精铣槽16H11夹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CA6140车床拨叉[831002]机械加工工艺及精铣槽16H11夹具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拨叉工艺(工装)设计目录任务书 (3)第1章. 零件分析 (5)1.1 零件的作用 (5)1.2 零件的工艺分析………………………………………5--61.3 零件的技术条件分析 (6)第2章. 选择毛坯、确定毛坯尺寸、设计毛坯图 (6)2.1 选择毛坯 (6)2.2 确定零件的加工余量 (6)2.3 设计毛坯图 (7)第3章.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 (7)3.1 基准的选择 (7)3.2 表面加工方法的选择 (8)3.3 拟定机械加工工艺路线…............................................8--103.4 加工方案的比较与优化...................................10--11 第4章. 工序设计 (11)4.1 选择加工设备 (11)4.2 选择刀具、量具及夹具 (11)4.3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11--134.4 确定工序尺寸...............................................13--14 第5章夹具设计.. (14)5.1 本工序的加工要求与应限制的自由度 (14)5.2 确定定位方案及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14--155.3 夹紧方案确定及夹紧装置的选择设计…………15--185.4 确定夹具的对刀(或导向)装置………………18--195.5 夹具上其它装置的设计…………….……………19--215.6 夹具体的设计 (21)5.7 夹具技术条件的制定 (21)5.8 夹具的操作说明 (21)参考文献 (22)心得体会 (23)附录:1、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一套2、机械加工工序卡一张3、夹具总装图一张4、夹具体工作图一张课程设计任务书课程名称机械制造技术基础题目设计拨叉机械加工工艺工装第一章零件的分析1.1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

CA6140拨叉831002课程设计说明介绍模板之欧阳与创编

CA6140拨叉831002课程设计说明介绍模板之欧阳与创编

序言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使我们学完了大学的全部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大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这是我们在进行毕业设计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总复习,也是一次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因此,它在我们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祖国的“四化”建设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一、零件的分析(一)零件的作用欧阳与创编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

它位于车床变速机构中,主要起换档,使主轴回转运动按照工作者的要求工作,获得所需的速度和扭矩的作用。

零件上方的φ25孔与操纵机构相连,二下方的φ60半孔则是用于与所控制齿轮所在的轴接触。

通过上方的力拨动下方的齿轮变速。

两件零件铸为一体,加工时分开。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CA6140车床共有两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

分述如下:1. 以φ25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25H7mm 的孔,以及φ42mm的圆柱两端面,其中主要加工表面为φ25H7mm通孔。

欧阳与创编2. 以φ60mm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60H12的孔,以及φ60H12的两个端面。

主要是φ60H12的孔。

3. 铣16H11的槽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此槽的端面,16H11mm的槽的底面,16H11mm的槽两侧面。

4. 以M22×1.5螺纹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

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M22×1.5的螺纹孔,长32mm的端面。

主要加工表面为M22×1.5螺纹孔。

这两组加工表面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1)φ60孔端面与φ25H7孔垂直欧阳与创编度公差为0.1mm.。

(2)16H11mm的槽与φ25H7的孔垂直度公差为0.08mm。

由上面分析可知,加工时应先加工一组表面,再以这组加工后表面为基准加工另外一组。

拨叉ca6140车床课程设计

拨叉ca6140车床课程设计

拨叉ca6140车床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拨叉ca6140车床的基本结构及其工作原理,掌握机床的主要部件及功能。

2. 学生能掌握拨叉ca6140车床的操作步骤,熟悉车削加工的基本工艺。

3. 学生了解车床的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机床维护保养的基本方法。

技能目标:1. 学生能够独立操作拨叉ca6140车床,完成简单零件的车削加工。

2. 学生能够根据图纸要求,选择合适的刀具和加工参数,进行零件加工。

3. 学生能够处理车削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具有一定的故障排查和解决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机械加工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能力。

2.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严谨、细致的工作态度。

3. 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培养遵守操作规程、珍惜设备、爱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拨叉ca6140车床的实践操作,注重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课程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车床操作的基本技能,培养安全意识,提高动手实践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通过对课程目标的分解,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拨叉ca6140车床结构及原理:讲解车床的主要组成部分、工作原理,使学生了解车床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方法。

- 教材章节:第二章《机床的基本结构》- 内容列举:车床的床头箱、进给箱、溜板箱、尾座等部件的结构与功能。

2. 车床操作步骤与加工工艺:教授拨叉ca6140车床的操作流程,分析车削加工的基本工艺,使学生掌握车床操作要领。

- 教材章节:第三章《车削加工工艺》- 内容列举:装夹、找正、车外圆、车内孔、车螺纹等基本加工方法。

3. 车床安全操作与维护保养:强调车床操作过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项,讲解机床维护保养的基本方法。

- 教材章节:第四章《机床的安全与维护》- 内容列举:安全操作规程、机床清洁、润滑、紧固等维护措施。

4. 实践操作:安排学生进行拨叉ca6140车床的实操训练,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动手能力。

拨叉(CA6140)831002课程设计任务书说明书及铣断夹具分析

拨叉(CA6140)831002课程设计任务书说明书及铣断夹具分析

3 工艺规程的设计
3.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零件材料为 HT200。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故 选择铸件毛坯。
3.2 基准的选择 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 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回问题百出,更有
本零件各加工表面的加工方法即加工工艺路线已经在前面根据有关资料确定本零件的各加工表面的各工序或工步的加工余量除粗加工工序或工步加工余量之外其余工序或工步加工余量可以根据现代制造工艺设计方法中的精半精加工余量建议值来确定粗加工工序或工步加工余量不是从表中查出确定而为加工余量毛坯余量减去其余后续工序或工步各加工余量之和
III
目录
设计任务书..................................................................................................................... Ⅰ 摘要 .................................................................................................................................................. Ⅱ Abstract ......................................................................................................................................... Ⅲ 1 设计内容 ..................................................................................................... 错误!未定义书签。 2 零件的分析 .................................................................................................................................. 2 2.1 零件的作用 ..................................................................................................................... 2 2.2 零件的工艺分析 ............................................................................................................ 2 3 工艺规程的设计 ......................................................................................................................... 2 3.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 2 3.2 基准的选择 ..................................................................................................................... 2 3.3 制定工艺路线 .............................................................................. 错误!未定义书签。 3.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 4 3.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7 4 专用夹具设计............................................................................................................................ 18 参考文献 ......................................................................................................................................... 19 致谢 .................................................................................................................................................品零件图一份、生产纲领为中批生产、生产制造能力不限。

CA6140车床拨叉(831002)加工工艺及25H7孔加工钻床夹具设计

CA6140车床拨叉(831002)加工工艺及25H7孔加工钻床夹具设计

一、绪论 (7)二、机床夹具概述 (7)2.1夹具的现状几生产对其提出新的要求 (8)2.2现代夹具的发展发向 (9)2.3机床夹具及其功用 (10)2.3.1机床夹具 (10)2.3.2机床夹具的功能 (10)2.4机床夹具在机械加工中的作用 (11)2.5机床夹具组成和分类 (12)2.6机床夹具的分类 (12)1、按夹具的通用特性分类 (13)2、按夹具使用的机床分类 (14)2.7机床夹具设计特点 (15)2.8机床夹具的设计要求 (16)三、零件分析 (16)3、1 零件的作用和装配关系 (16)3、2 的材料、结构特点和主要工艺问题 (17)四、明确生产类型和工厂条件 (19)4.1:确定工艺的基本特征 (19)五、工艺方案的拟定 (19)5、1 制造方法和毛坯余量的确定 (19)5、2 基准选择 (20)5、3 工艺路线的制定 (20)六、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皮尺寸的确定 (24)七、夹具设计 (42)7、1问题的提出 (42)7、2夹具设计 (42)7.3: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43)7、4定位误差分析 (43)7、5夹具设计及简要操作说明 (40)总结 (46)致谢 (47)参考文献 (48)2.3机床夹具及其功用2.3.1机床夹具夹具是一种装夹工件的一种工艺装备,它广泛地应用于机械制造过程的切削加工,热处理装配,焊接和检测等工艺过程中。

在金属切削机床工件是使用的夹具称为机床夹具,在现代生产过程中,机床夹具是一种不可缺少的工艺装备,它直接影响着加工的精度,劳动生产率和产品的制造成本等,故机床夹具的设计在企业产品设计和制造以及生产技术装备中占有极其主要的地位。

机床夹具设计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工件。

2.3.2机床夹具的功能在机床上应用夹具装夹工件时,其主要功能是使工件定位和夹紧。

1.机床夹具的主要功能机床夹具的主要功能是装夹工件,使工件装夹中的定位和夹紧。

(1)、定位确定工件在夹具中占有正确的位置的过程,定位是通过工件定位基准而与夹具定位元件的定位面接触成配合实现的正的定位可以保证加工面的尺寸和位置的精度要求。

拨叉831002课程设计说明书

拨叉831002课程设计说明书

综合课程设计计算说明书设计题目:“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及工艺设备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老师:日期:目录一、工艺规程设计………………………………………………………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2.零件分析……………………………………………………………3.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4.拟定拨叉工艺路线…………………………………………………5.确定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6.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二、夹具的设计………………………………………………………………三、参考资料…………………………………………………………………四,设计小结…………………………………………………………………一:工艺规程设计设计题目:拨叉CA6140零件工艺规程及工装设计1、计算生产纲领,确定生产类型:该零件是CA6140车床上的拨叉,按照老师的要求,设计此零件为中批量生产。

2、零件分析:2.1、零件的作用:拨叉是一种辅助零件,通过拨叉控制滑套与旋转齿轮的接合。

滑套上面有凸块,滑套的凸块插入齿轮的凹位,把滑套与齿轮固连在一起,使齿轮带动滑套,滑套带动输出轴,将动力从输入轴传送至输出轴。

摆动拨叉可以控制滑套与不同齿轮的结合与分离,达到换档的目的。

分析这种动力联接方式可知,车换档时要减速,这样可以减少滑套与齿轮之间的冲击,延长零件的使用寿命。

2.2、零件的工艺分析根据零件图的尺寸及其精度要求,可以先加工A面及Φ22底孔,而后其它表面的加工以这两个表面为精基准进行。

3、确定毛坯的制造方法零件材料为HT200灰铸铁,考虑到零件需加工表面少,精度要求不高,有强肋,且工作条件不差,既无交变载荷,又属于间歇工作,故选用金属型铸件,以满足不加工表面的粗糙度要求及生产纲量要求。

零件形状简单,因此毛坯形状需与零件的形状尽量接近,又因内孔很小,不可铸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序言 (2)第1章零件的分析 (2)1.1零件的作用 (2)1.2拨叉的技术要求 (2)1.3零件的工艺分析 (3)第2章工艺规程的设计 (3)2.1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 (3)2.2基面的选择 (3)2.3制定工艺路线 (4)2.4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 (5)2.5确立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 (7)第3章夹具设计 (13)3.1问题的提出 (13)3.2夹具设计 (13)3.3切削力及夹紧力的计算 (13)3.4定位误差分析 (14)3.5夹具设计及简要操作说明 (14)第4章结论 (14)参考文献 (15)序言课程设计是考察学生全面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我们学完这学期基础课、技术基础课以及部分专业课之后进行的。

这是我们毕业之前对所学各课程的一次深入的综合性的链接,也是一次性理论联系实际的训练。

在学完机械制造基础的基础上进行这样的设计和练习,我们觉得是很有必要的,它对我们的理论知识有了一定的提高,让我们知道了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和怎么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出实用的零件。

就我个人而言,我希望能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对自己未来将从事的工作进行一次适应性训练。

从中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对此专业课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了解,为今后参加社会现代化建设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1章零件的分析1.1 零件的作用题目所给的零件是CA6140车床的拨叉。

该拨叉应用在CA6140型车床变速箱传动轴上的换档机构中.该拨叉头以Φ25mm孔套在变速叉轴上,并用螺钉经螺纹孔M22mm与变速叉轴联结,拨叉脚则夹在两齿轮之间.当需要变速时,操纵变速手柄,变速操纵机构就通过拨叉壁部的操纵槽带动拨叉与变速叉轴一起在变速箱中滑移,拨叉脚拨动三联滑移变速齿轮在花键轴上滑动以改变档位,从而改变车床主轴的旋转速度.该拨叉是在停车时用于换档的,承受的弯曲应力和冲击载荷较小,因此零件应具有的强度和韧性均不高.该零件的主要工作表面为拨叉脚两端面、叉轴Φ25H7、锁销螺纹孔M22×1.5mm 、拨叉长槽,在设计工艺规程时应予以保证. 1.2 拨叉的技术要求该拨叉形状特殊,结构简单,属于典型的叉杆类零件.为了实现换档变速的功能,其叉轴孔与变速叉轴有较高的配合要求,因此加工精度要求较高.为保证拨叉换档时叉脚受力均匀, 要求叉脚两端面对叉轴孔021.0025+φmm 的垂直度要求为0.1mm.为保证拨叉在叉轴上有准确的位置,改换档位准确,拨叉用螺钉定位.综上所述,该拨叉件的各项技术要求制订得较合理. 1.3 零件的工艺分析CA6140车床共有两处加工表面,其间有一定位置要求。

分述如下: 1.以φ25mm 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25H7mm 的孔,以及φ42mm 的圆柱两端面,其中主要加工表面为φ25H7mm 通孔。

2.以φ60mm 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φ60H12的孔,以及φ60H12的两个端面。

主要是φ60H12的孔。

3.铣16H11的槽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此槽的端面,16H11mm 的槽的底面,16H11mm 的槽两侧面。

4.以M22×1.5螺纹孔为中心的加工表面这一组加工表面包括:M22×1.5的螺纹孔,长32mm 的端面。

主要加工表面为M22×1.5螺纹孔。

这两组加工表面之间有着一定的位置要求,主要是: (1)φ60孔端面与φ25H7孔垂直度公差为0.1mm 。

(2)16H11mm 的槽与φ25H7的孔垂直度公差为0.08mm 。

由上面分析可知,加工时应先加工一组表面,再以这组加工后表面为基准加工另外一组。

第2章 工艺规程设计2.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零件材料为HT200。

考虑零件在机床运行过程中所受冲击不大,零件结构又比较简单,故选择铸件毛坯。

2.2 定位基面的选择基面选择是工艺规程设计中的重要工作之一。

基面选择得正确与合理可以使加工质量得到保证,生产率得以提高。

否则,加工工艺过程中回问题百出,更有甚者,还会造成零件的大批报废,使生产无法正常进行。

(1)粗基准的选择对于零件而言,尽可能选择不加工表面为粗基准。

而作为粗基准的表面应平整,没有飞边,毛刺或其他表面残缺。

对有若干个不加工表面的工件,则应以与加工表面要求相对位置精度较高的不加工表面作粗基准。

根据这个基准选择原则,现选取021.0025+φ孔的不加工外轮廓表面作为粗基准,利用一组共两块V 形块支承这两个φ42孔作主要定位面,限制5个自由度,再以一个销钉限制最后1个自由度,达到完全定位,然后进行铣削。

(2)精基准的选择根据拨叉零件的技术要求同装配要求,选择拨叉右端面同轴孔φ25作为精基准。

零件上很多表面都可以采用它们作为基准进行加工,即遵循“基准统一”原则,,轴孔φ25的轴线是设计基准,选用其作为精基准加工拨叉的左右端面,螺纹孔M22×1.5同槽,实现了设计基准跟工艺基准的重合,保证了被加工表面的垂直度要求,另外,由于拨叉的刚性较差,受力容易产生变型,夹紧力应该垂直于主要定位面,选用拨叉φ25孔端面做精基准,夹紧可作用在端面上,夹紧可靠,不容易引起零件变型。

2.3 制定工艺路线制定工艺路线的出发点,应当是使零件的几何形状、尺寸精度及位置精度等技术要求能得到合理的保证,在生产纲领已确定的情况下,可以考虑采用万能性机床配以专用夹具,并尽量使工序集中来提高生产率。

除此之外,还应当考虑经济效果,以便使生产成本尽量下降。

1. 工艺路线方案一工序一铸造工序二时效工序三钻、扩、铰、精铰φ25、φ60孔工序四粗、精铣φ60、φ25孔下端面工序五粗、精铣φ25孔上端面工序六粗、精铣φ60孔上端面工序七两件铣断工序八铣螺纹孔端面工序九钻φ20孔(装配时钻铰锥孔)工序十攻M22×1.5螺纹工序十一粗铣半精铣槽所在的端面工序十二粗铣半精铣精铣16H11的槽工序十三去毛刺,修锐边工序十四检查上面的工序加工不太合理,因为由经验告诉我们大多数都应该先铣平面再加工孔,那样会更能容易满足零件的加工要求,效率不高,但同时钻两个孔,对设备有一定要求。

且看另一个方案。

2. 工艺路线方案二工序一铸造工序二时效工序三粗、精铣φ25孔上端面工序四粗、精铣φ25孔下端面工序五钻、扩、铰、精铰φ25孔工序六钻、扩、铰、精铰φ60孔工序七粗、精铣φ60孔上端面工序八粗、精铣φ60孔下端面工序九两件铣断工序十铣螺纹孔端面工序十一钻φ22孔(装配时钻铰锥孔)工序十二攻M22×1.5螺纹工序十三粗铣半精铣精铣槽所在的端面工序十四粗、半精铣精铣16H11的槽工序十五去毛刺,修锐边工序十六检查上面工序可以适合大多数生产,但是在全部工序中间的工序九把两件铣断,对以后的各工序的加工定位夹紧不方便,从而导致效率较低。

再看另一方案。

3. 工艺路线方案三工序一铸造工序二时效工序三粗、精铣φ25孔上端面工序四粗、精铣φ25孔下端面工序五钻、扩、铰、精铰φ25孔工序六钻、扩、铰、精铰φ60孔工序七粗、精铣φ60孔上端面工序八粗、精铣φ60孔下端面工序九铣螺纹孔端面工序十钻φ22孔(装配时钻铰锥孔)工序十一攻M22×1.5螺纹工序十二粗铣半精铣精铣槽所在的端面工序十三粗、半精铣精铣16H11的槽工序十四两件铣断工序十五去毛刺,修锐边工序十六检查此方案仍有先钻孔再铣平面的不足,所以这个方案仍不是最好的工艺路线。

综合考虑以上各方案的各不足因素,得到以下我的工艺路线。

4. 工艺路线方案四工序一铸造工序二时效工序三以φ42外圆为粗基准,粗铣φ25孔上下端面工序四精铣φ25孔上下端面工序五以φ25孔上端面为精基准,钻、扩、铰、精铰φ25孔,孔的精度达到IT7工序六以φ25孔为精基准,粗铣φ60孔上下端面工序七以φ25孔为精基准,精铣φ60孔上下端面,保证端面相对孔的垂直度误差不超过0.1工序八以φ25孔为精基准,粗镗、半精镗φ60孔,保证孔的精度达到IT12工序九以φ25孔为精基准,铣螺纹孔端面工序十以φ25孔为精基准,钻φ20孔(装配时钻铰锥孔)。

攻M22×1.5螺纹工序十一以φ25孔为精基准,铣槽端面以及侧面工序十二以φ25孔为精基准,铣16H11的槽保证槽的侧面相对孔的垂直度误差是0.08工序十三两件铣断工序十四去毛刺,修锐边工序十五检查虽然工序有十五步,但是效率大大提高了。

工序一和工序二比起工艺路线方案二快了一倍(实际铣削只有两次,而且刀具不用调整),多次加工φ60、φ25孔是精度要求所致。

此方案可以适合批量生产,在全部孔及面加工完之后把两件铣断,不影响前面各工序的加工定位夹紧,并且提高了加工效率。

2.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定“CA6140车床拨叉”;零件材料为HT200,硬度190~210HB,毛坯重量1.45kg,生产类型为中批量,铸造毛坯。

由《机械加工工艺手册》表3.1-21~表3.1-27知,要确定毛坯的尺寸公差及机械加工余量,应先确定以下各项因素:(1)公差等级由拨叉的铸造方法和材料,并查表3.1-24得毛坯公差等级为CT10级.(2)公差带位置公差带应相对于基本尺寸对称分布,即一半在基本尺寸之上,一半在基本尺寸之下.(3)要求的机械加工余量根据工件的铸造方法和铸件的材料,查表3.1-26得其精度等级为F级.根据上述条件,可查表3.1-21,表3.1-27确定铸件的尺寸公差和机械加工余量.拨叉铸件毛坯尺寸公差及机构加工余量寸如下:1.外圆表面(φ42)考虑其零件外圆表面为非加工表面,所以外圆表面为铸造毛坯,没有粗糙度要求,因此直接铸造而成。

2.外圆表面沿轴线方向长度方向的加工余量及公差(φ25,φ60端面)。

查《实用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表7-23、7-24,取φ25,φ60端面长度余量均为2.0(均为双边加工)铣削加工余量为:工步加工余量粗铣 1.4mm精铣 0.6mm3.内孔φ60查《机械加工余量手册》孔φ60经过粗镗、半粗镗得到,查《指导教程》表2-1和2-5取公差等级为IT10,加工余量等级为F级,砂型铸造孔的加工余量等级需要降低一级选用,其加工余量等级为CT10、MA-G级,再由表2-4查的加工余量为2.8mm,直径总加工余量为5.6mm,毛坯尺寸为54.4mm,CT10,2.8mm。

工步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公差粗镗2mm 60-2*0.8=58.4mm IT12,0.3mm半精镗 0.8mm 60mm IT9,0.074mm同上,查《机械加工余量手册》得,零件φ25的孔也已铸出φ20的孔。

工步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公差钻孔 1.5mm 24.8-0.9*2=23mm IT12,0.21mm扩孔0.9mm 24.94-0.07*2=24.8mm IT11,0.13mm粗铰0.07mm 25-0.03*2=24.94mm IT9,0.052m精铰0.03mm 25mm IT7,0.021mm4.槽端面至中心线垂直中心线方向长度加工余量铸出槽端面至中心线46mm的距离,余量为2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