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结构 经络穴位】敲开健康之门之经络疏理法(一)
最全人体穴道图

最全人体穴道图,有空自己捏捏吧,心肝脾肺肾都畅通了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的专业团队,数十年研发,使用艾灸,针对哮喘,糖尿病、支气管炎、肥胖、高血压等慢性疾病,以及女士美容祛斑,各类人群的抗疲劳、防衰老等各种体质调理有奇特的效果(一)身部身体穴道说明B1)打隔、咳嗽、喉咙痛B2)酸痛疲劳B3)消化不良、减轻压力、头痛B4)晕船、增进食欲B5)舒缓焦虑B6)失眠B7)舒缓手腕酸痛B8)膝盖酸痛、风湿痛B9)胃不舒服B10)舒缓膝盖问题、水肿B11)眼睛疲劳、宿醉(二)脸部脸部穴道说明F1)舒缓头痛、使眼睛明亮F2)解决青春痘、粉刺问题F3)减轻鼻塞、眼睛容易流泪症状F4)舒缓抽筋、晕眩(三)手部手部穴道说明D1)鼻窦——D6)腰部D2)耳朵——D7)直肠D3)肩膀——D8)眼睑D4)肝脏——D9)胃D5)胆—— D10)脖子一、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二、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四、穴位: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清100~300次。
中医养生心法七个经络穴位调理你的身体

中医养生心法七个经络穴位调理你的身体导语:中医学认为,经络系统是人体内传导和调节气血的通道,经络穴位是人体上具有特殊功能的点位。
通过调理经络穴位,可以促进气血畅通,调节脏腑功能,增强身体免疫力,提升生活质量。
本文将介绍中医养生心法中的七个经络穴位调理方法,帮助您改善身体状况。
一、太冲穴太冲穴位于足底跟腱前方凹陷处,是非常重要的经络穴位,具有镇静安神、养心安神、调节气血、促进睡眠的功能。
我们可以通过按揉太冲穴来缓解失眠、多梦、焦虑等心理状态。
具体方法是用拇指按压太冲穴,每次持续揉动3-5分钟。
二、太冲穴合谷穴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的凹陷处,具有活血、调节气机、缓解头痛、舒缓心脑血管功能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按揉合谷穴来缓解头痛、眩晕、焦虑等症状。
按揉方法是用食指和拇指捏住合谷穴位,以适度力度旋转按摩2-3分钟。
三、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面,当脚背向上时,在小腿前外侧隆起的肌肉上,股骨的外侧,胫骨前缘上。
足三里穴能够调和脾胃、促进消化、增强体力、提高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我们可以通过按揉足三里穴来缓解腹胀、便秘、疲劳等问题。
按揉方法是用拇指旋转方式按压足三里穴至发热感,每次揉动2-3分钟。
四、内关穴内关穴位于手腕横纹上方,掌腕横纹掌侧,尺侧桡侧相对的中点处。
内关穴具有调节气血、平喘祛痰、增强免疫力的作用。
我们可以通过按揉内关穴来缓解呼吸系统疾病、过敏性鼻炎、慢性咳嗽等问题。
按揉方法是用拇指按压内关穴位,以适度力度旋转按摩3-5分钟。
五、风池穴风池穴位于颈椎下的肌肉凹陷处,颈椎第1椎骨旁。
风池穴能够疏通气机、舒缓颈肩酸痛、调理肝胆、缓解头痛等问题。
我们可以通过按揉风池穴来缓解颈肩疼痛、头痛、失眠等症状。
按揉方法是用食指和拇指揉动风池穴,每次持续揉动2-3分钟。
六、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是人体上最长的经络,延伸至头顶。
对于调理身体状况和预防疾病非常重要。
我们可以通过按摩足太阳膀胱经的相关穴位来促进气血循环、调节脑神经功能、增强体质。
经络按摩手把手教学舒缓骨质疏松促进骨骼健康

经络按摩手把手教学舒缓骨质疏松促进骨骼健康经络按摩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人体经络以平衡气血运行,促进机体健康。
在现代社会中,长时间的坐姿工作或生活习惯的改变,往往导致骨质疏松等骨骼问题的出现。
经络按摩手法作为一种非侵入性的身体疗法,被广泛应用于调理骨骼健康。
本文将介绍经络按摩的手法和技巧,帮助读者舒缓骨质疏松,促进骨骼健康。
第一部分:认识经络按摩经络按摩,又称穴位按摩,是中医学中的一种重要治疗方法。
它通过刺激人体经络上的穴位,调节和平衡体内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和保健的目的。
经络按摩主要包括按揉、推拿、捏、点、推等手法。
第二部分:经络按摩手法1. 按揉法:使用指腹、指尖等部位以适当力度在穴位上来回按揉,刺激经络气血的运行。
2. 推拿法:用手掌或指腹以适当力度按压并向一个方向推动,加强气血的循环。
3. 捏法:使用拇指和食指来夹捏某个穴位或某一部位的皮肤和肌肉,以刺激经络的活动。
4. 点法:用指尖或指腹直接按压穴位,给予较大的刺激力度以达到具体的治疗效果。
5. 推法:用手掌或手指来顺着经络的走向轻轻推动,促进经络的通畅。
第三部分:经络按摩手法示范1. 头部按摩:用指腹按揉头部的穴位,如百会、太阳、印堂等,缓解头痛、头晕等不适。
2. 颈部按摩:用双手掌掌心沿着颈椎两侧向上推拿,缓解颈椎疼痛和僵硬。
3. 肩部按摩:用手指和指腹在肩部周围的穴位上按压,缓解肩膀酸痛和肩周炎症状。
4. 腰部按摩:用双手掌掌心沿着腰椎两侧向下推拿,缓解腰痛和腰肌劳损。
5. 腿部按摩:用手掌和指腹在小腿和大腿上按揉,促进腿部经络的运行,缓解腿部疲劳和舒缓肌肉。
第四部分:经络按摩的注意事项1. 按摩要适度:按摩力度不能过大,以免造成肌肉受伤或疼痛。
同时,按摩的时间也要适中,避免过长时间的按摩造成不适。
2. 选择合适的穴位:按摩时要选择合适的穴位,可以咨询专业中医师的建议,或参考相关书籍或教学视频。
3. 频率和持续性:按摩的效果需要积累,不能期望几次按摩就能见效。
人体穴位图解大全及按摩方法

人体穴位图解年夜全及推拿方法之巴公井开创作时间:二O二一年七月二十九日人体穴位图解年夜全人体经常使用穴位推拿保健方法(动画图解)一、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正面.把持: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把持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约推100~300次.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图解:位置:无名指掌面.把持: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把持: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主治:小便赤涩晦气,遗尿,尿频等.图解:位置:食指掌面.把持: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把持: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图解:五脏相对五行的,年夜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推拿,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应该对应年夜人的也可以的,中医穴位是一样的.健身是全民的,无论是以什么方式.没事时,坐车时都可以推拿一下试试了!罕见病穴位推拿:指压“合谷”对治疗扁桃腺疼痛非常有效,合谷穴不单能治扁桃腺疼痛,对牙痛、高血压、面疱也很有效.“合谷”是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先卧在床上,放松全身肌肉,在第4、5腰椎中间向左右二指幅处强压到稍有疼痛感.由于此处能安慰年夜肠,使年夜肠机能活泼,因此能治好任何便秘.指压时先深吸一口气,一面强压一面吐气,6秒钟后将离开,恢复自然呼吸,如此重复5-10次(请人代庖时,采纳同样的呼吸法).汗是由肾经与膀胱经支配.所以,称为“阴谷”即在膝盖关节内侧5厘米左右上方的穴道与称为“肾俞”即在第2腰椎左右2厘米处的穴位,对治疗多汗症非常有效.阴谷能够缓和冲击肉体性、精神性的变动,更是有助于回复的穴位,肾俞穴是对因泌尿系统等不正常所引起的疾病,具有治疗效果的穴道.在感到头重、头昏脑胀时,稍微强力的指压叫“百会”的穴位.“百会”在头的最上部之中心,将两手的中指置于其上,缓缓吐气,强力按压6秒钟,如此反复5次,血液循环会酿成良好.另外,当全身慵懒、手脚冰泠、目眩、站着时头发晕时,在脚踝附近有两个穴位,可以达到效果.此穴位是在脚踝的正后面.用年夜拇指及食指抓住这两个点,以与前面同样的要领强力按压6秒钟,反复做20次.治疗上半身疼痛,以指压“外关”和“内关”最有效.“外关”位于手脖子横皱纹向上三指宽处.“内关”位于“外关”的反面.治疗下半身疼痛以指压“百里”最有效.指压上述穴位时,必需左右交替,一面吐气一面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每天把持数次.如果患处肿胀、发炎的话,不成压患处,而只在患处附近缓缓的压即可.穴位是在颈后侧称为“年夜椎”之处.挺直身体、颈部向前倾,在颈根处有块隆起的骨.在此隆起骨中,最接近颈部上面的骨称为第7颈椎、其下降之骨(第一胸椎)间凹洼的中心,即是称为“年夜椎”的穴位.强力按压此穴位,能增进组织的发达,使身心一面作用旺盛,一面控制体内钙与磷的代谢.进而增加对滤过性病毒的抵当力.用这种治疗法几乎可治愈感冒,如果还未能完全复原请再试试以下的治疗方法.从朝向年夜椎下的第2个凹洼(第2胸椎与第3胸椎间)的中心,左右各2厘米左右之处.此穴位称为“风门”,治疗要领同上(手无法达到请他人辅佐),连续做10次.在脚的年夜拇趾趾根上,有粗的横纹.在其中央是称为“高血压点”的穴位.慢慢的吐气,用两手的年夜拇指强力按压此处6秒钟.在两脚的穴位各做3次.一天请做10次.每月不间断的做此指压法一年,无论多高的血压,亦可有很显著的疗效.从膝盖骨内侧的上角,上面约三指宽筋肉的沟,一按就感觉到痛的处所,有称为“血海”的穴位.一面慢慢的吐气,用稍微会感觉到痛的力量以年夜拇指继续按压6秒钟.反复做10次.每天坚持不竭的做,定会减轻更年期令人厌烦的症状.而且身心也会谐调,能愉快的度过更年期.9.治疗骨折、伤痕等后遗症穴位与指压法治疗这样后遗症,“列缺”穴在手腕内侧(年夜拇指侧下),能感觉到脉搏跳动之处,最具效果.此穴位常使手动脉及血液流动.另外脚痛时,指压膝盖里侧中央称为“委中”的穴位最具效果.按压右手部“列缺”时,使右手放松,一面吐气一面用左手的年夜拇指用力按压6秒钟.相反的,如果是左手,则使左手放松,用右手的年夜拇指强力按压.委中是用两手的年夜拇指按压.也是一面吐气用力按压6秒钟.以上,每天反复做30次.10.治疗喉咙痛、鼻塞的穴位及指压法指压“尺泽”和“上尺泽”两处穴道.先将手臂上举,在手臂内侧中央处有粗腱,腱的外侧外就是“尺泽”.“尺泽”上方3-4厘米处用手强压会感到疼痛处,就是“上尺泽”指压“迎香”时,对去除流鼻水、鼻塞和关于鼻子的一切不适之感都很有效果,能治愈鼻病.“迎香”位于鼻翼左右1厘米处,指压时左右同时进行,先深吸一口气,将食指置于其上,一面缓缓吐气一面压6秒钟.其次一面吸气一面卸除指力,如此重复10次就能治好鼻塞、流鼻水.安慰此穴道也能使嗅觉复活,使你能分辨各种香味激起食欲..假性近视和眼睛疲劳都是眼睛酸痛所引起.现在为你介绍消除眼睛酸痛的穴道指压健康法. ①轻按眼睛周围——将眼睛闭上状态的眼皮轻按到稍微有疼痛感.按法是用食指和中指按压眼窝. ②在戴眼镜脸侧中央骨洼处叫“客主人”穴,只要指压此处视神经,就能消除眼睛的疲劳.指压时一面稍强吐气一面使用手掌压6秒钟,如此重复10次. ③“行间”是位于脚年夜拇趾和第二趾之间,这是治疗眼睛和肝脏的穴道.指压时一面吐气,一面强压到稍微有疼痛感,如此重复2-3次.这个穴道对运动缺乏、暴饮暴食而引起的眼睛疲劳最有效.。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

人体全身经络穴位彩图给各位朋友们提供比较完整的彩色经络图,可以经常对照练习学习。
针灸穴位图一针灸穴位图二针灸穴位图三人体经络图二千五百年前,中国诞生了第一部医学巨著——《黄帝内经》,在这部典籍中,一个重要的概念贯穿于全书,那就是经络。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古人发现人体上有一些纵贯全身的路线,称之为经脉;又发现这些大干线上有一些分枝,在分枝上又有更细小的分枝,古人称这些分枝为络脉,“脉”是这种结构的总括概念。
《黄帝内经》对经络的认识是从大量的临床观察中得来的,记载这些临床观察的文献近年来已在马王堆帛书、张家山竹简和绵阳木人经络模型等出土文物中逐渐找到。
这些早期文献主要描述了经脉系统,并涉及了三种古老的医疗手段:一个是灸法,一个是砭术(即用石头治病的一种医术),另一个就是导引术(一种古老的气功),而经脉是这三种医术施用时借助的途径。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人们制成了金属针,称为微针,并用微针对经脉进行治疗。
《黄帝内经》分为两部书,其中之一叫做《灵枢经》,也称为《针经》,就是专门论述用微针治疗经络的著作。
《黄帝内经》对经络作了系统的总结,在经脉之外,增加了络脉、经别、经筋、皮部和奇经等新的概念,它们共同组成了经络系统,成为古人心目中人体最重要的生理结构。
《黄帝内经》还阐述了经络的功能,即运行气血、平衡阴阳、濡养筋骨、滑利关节、联络脏腑和表里上下以及传递病邪等。
《黄帝内经》对经络系统及其功能的认识主要来自于长期的临床观察,也包含一些推理分析的结果和取类比象的描述。
由于《黄帝内经》的概念体系是二千多年前的,给现代人理解它的思想内涵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因此,从文献和实验等多个方面揭示古典经络概念的内涵,是中医研究者的任务。
手太阴肺经一、经脉循行起于中焦,向下联络大肠,回绕过来沿着胃的上口,通过横膈,属于肺脏,从“肺系”(肺与喉咙相联系的部位)横行出来(中府),向下沿上臂内侧,行于手少阴经和手厥阴经的前面,下行到肘窝中,沿着前臂内侧前缘,进入寸口,经过鱼际,沿着鱼际的边缘,出拇指内侧端(少商)。
人体十二经络详解

人体十二经络详解经络,相信很多的伙伴都看过电视或武侠小说,像什么任督二脉啊,练功时头顶冒烟啊,气沉丹田啊,什么哭穴和笑穴啊,相信这些大伙儿都可不能陌生。
其实很多的武侠小说都给中医和经络披上了神秘的面纱,咱们揭开后就能够发觉其中那些很有效、很重要的经络和穴位。
人体内的经络要紧由经脉和络脉组成,经,有“径”的含义,也确实是路,指的是大而且深的直行骨干;络,有“网”的意思,指的是分支,小而且浅的横行支脉。
二者合称为经络,就像纵横交织的道路,运行着体内的气血,令人的生命得以延续。
在中医看来,很多人老是头痛、腰腿痛、肩颈痛或老感觉躯体的某个地址发酸、发麻等、运动后手臂酸痛等,通过各类刺激(针法、灸法、推拿)后专门快就恢复了,确实是因为通过刺激穴位或沿着经络按揉恢复了经络的畅通,令人躯体的气血能正常地流通,从而各类病症也就自但是然的消失或减弱,达到了通那么不痛的目的。
为了预防咱们躯体疾病的发生,为了及时明白躯体哪儿堵住了,咱们就得明白经络到底在哪里。
人体的经脉包括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
经络的命名是结合脏腑,手足,阴阳而定的。
脏,有储藏人体内一切营养物质的作用,属阴,共有六个,即心、肝、脾、肺、肾、心包;腑,有消化、输送、排泄的功能,共有六个,即胆、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
十二经脉的名称包括三部份,即手或足经、阴或阳经、脏或腑经。
如手太阴肺经等。
十二经脉的名称是: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循行散布于上肢的称手经,循行散布于下肢的称足经。
散布于四肢内侧的称为阴经,属脏;散布于四肢外侧的称阳经,属腑。
经脉的运行有必然的规律,具体方向:手之三阴胸走手、手之三阳手走头、足之三阳头走足、足之三阴足走胸。
每一条经络都对应着每一个时辰:一、卯时(5点至7点)大肠经旺,有利于排泄。
2.、辰时(7点至9点)胃经旺,有利于消化。
经络穴位按摩知识

经络穴位按摩知识经络穴位按摩是一种常见的中医疗法,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经络穴位按摩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它是中医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和日常保健。
经络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概念,它是连接人体各个部位的通道,贯穿全身,负责气血的运输和调节。
经络穴位就是这些经络上的特定点位,它们分布在全身各个部位,每个穴位都有着不同的功能和疗效。
经络穴位按摩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刺激穴位,调节经络的气血运行,达到平衡阴阳、调和气血的目的。
按摩穴位可以通过手法、指压、拍打等方式进行,可以用手指、拇指、掌心等部位进行按压和刺激。
按摩时,要根据具体的病症或需求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手法,并注意按摩的力度和频率。
经络穴位按摩具有多种功效,可以起到舒筋活络、疏通经络、调理气血、缓解疼痛等作用。
例如,按摩足三里穴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按摩合谷穴可以缓解头痛、眩晕和失眠等症状;按摩太冲穴可以缓解疲劳,增强体质。
此外,经络穴位按摩还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提升免疫力、改善皮肤质量等。
经络穴位按摩需要正确的方法和技巧,尤其是对于初学者来说更需要注意。
首先,要选择正确的穴位,可以参考相关的穴位图或请教专业人士。
其次,要掌握正确的手法,按摩时要用力适中,刺激到位,避免过度或不足。
另外,按摩时间也要适当,一般每次按摩10-15分钟即可。
此外,按摩前后要注意保暖,以免受凉引起不适。
经络穴位按摩是一种安全、简便、有效的疗法,但并非适用于所有人群。
对于孕妇、心脏病患者、高血压患者等特殊人群,应谨慎选择穴位和手法,并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行按摩。
经络穴位按摩是中医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它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疾病、保健养生的目的。
在进行经络穴位按摩时,要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手法,并注意力度和频率的掌握。
同时,要注意安全性,避免在特殊情况下使用经络穴位按摩。
人体经络系统及穴位详解

人体经络系统及穴位详解人体经络图经络理论是中医最基础的理论,无论是中医的外治疗法,如针灸、推拿还是伤寒杂病论的六经辨证中,经人体经络图开始,人体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路,内络理论都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认识中医就从了解属于脏腑,外布于全身,将各部组织、器官联结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指经脉,犹如直通的径路,是经络系统中的主干;络,指络脉,犹如网络,是经脉的细小分支。
经络学说是中医的精髓之一,与脏腑、气血等基础理论一起,对中医各科特别是对针灸的临床辩证和治疗,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正确认识和理解人体经络图,是经络养生、经络保健、经络疗法的先决条件,不明经络,开头动手就错,古往今来的注明中医学家都对人体经络有着很深的研究,比如鼎鼎大名的李时珍除了编写出了中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在经络研究方面也有着很深的造诣,奇经八脉考就是其对经络研究的总结。
人体经络图由十二经络图和奇经八脉图组成,包括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图、手厥阴心包经图、手少阴心经图)、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图、手少阳三焦经图、手太阳小肠经图)、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图、足少阳胆经图、足太阳膀胱经图)、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图、足厥阴肝经图、足少阴肾经图)。
奇经八脉图片包括督脉图、任脉图、冲脉图、带脉图、阴维脉图、阳维脉图、阴蹻脉图、阳蹻脉图共8条。
十二经脉是经络系统的主体,也称为“正经”。
奇经八脉的“奇”有“异”的意思,是指与十二经脉不同而“别道奇行”的八条经脉。
学习、记忆经络理论的方法经络穴位众多,而且名称怪异,走行方向也复杂,对于现代人来说,初次接触经络、穴位完全是阅读天书,很难理解,名词生涩,不容易理解,因此学习经络的方法主要就是反复背诵,形成印象,可以先从熟悉人体经络图开始。
熟能生巧,取穴简便的方法很多书上有介绍,比如体表标志取穴、简便取穴法等,以及一些歌诀,我就不介绍了,不论哪种简单方法都一样还需要个人用心、下工夫去背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结构经络穴位】敲开健康之门之经络疏理法(一)【人体结构经络穴位】敲开健康之门之经络疏理法(一)胃经自我疏理一、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探查部位:疏理手法、感受1、正坐位从大腿中线偏外侧一线,由腿根至膝盖用双手小指掌指关节轻轻敲打3—5遍,在腿根中点下面3指宽的地方或者髌骨上3指宽处有明显痛感。
腿根中点下3指宽的地方我们称之为“髀关穴”。
胃有隐患时,此处的反应十分强烈。
一般时候“梁丘穴”痛感没有“髀关穴”明显。
“梁丘穴”是胃经的郄穴。
郄穴都是气血深聚之处,有救急的作用,阳经的郄穴止痛效果很好。
初次探查的朋友,如果胃有潜在疾患,在这两个部位其中一个会有痛点,或在左侧或在右侧,两侧全部有反应的人不多。
急性胃痛发作或者前额部头痛者,这个线路上必有痛点,严重者会痛不可摸。
当把经络堵塞之痛点经过敲、点、揉疏通之后,上述症状会马上缓解。
2、形体偏胖者,由于体内痰湿较重,沿着胃经小腿部分也是由上向下轻敲,丰隆穴会有反应。
“丰隆穴”是化痰要穴,不论是我们能咳出的有形之痰还是体态肥厚的无形之痰,经常疏理这个地方益处颇多,初次疏理此穴可能有红肿的现象,严重者还会影响走路,这也是正气足的表现,不要恐慌,一两日也就没事了。
解释说明:在“审微恙”理论形成的过程中,对胃经反应点的寻找,我首先想到的是“足三里穴”,此穴是公认的保健养生要穴,现代研究亦证实此穴可以双向调节胃肠功能。
但很多人这个穴位感觉并不明显。
我接触的朋友,他们常让我帮助找“足三里”,因为他们按照标准定位来寻找时并没有明显酸痛感觉,所以不确定此穴。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好久,直到发现“髀关穴”或“梁丘穴”痛点的存在,我就明白了,和道路堵车一样,顺着车流方向前方的道路是空旷无物的,因为车辆都被堵在上面了,所以当经气被堵在大腿部时,膝盖下方的足三里自然反应不明显了。
只有把上面疏通了,足三里才可能有感觉。
肝经的“太冲穴”也是这样,明明这个人肝火旺、脾气急,按常理太冲穴会很痛,但就是没感觉,这是经气被堵在膝盖上方的“阴包穴”穴了。
二、辅助调理疾患胃痛、胃酸、胃胀、吞酸嗳气、酒后前头痛、乳腺增生、口苦等三、最佳探查、疏理时间上午7点——9点同时疏理双侧胃经大腿部分5—10分钟即可。
脾经自我疏理方法1、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探查部位:探查手法、感受1、脾经自我探查线路以小腿内侧这一段为主,微微弯腰,沿着胫骨前缘用同侧掌指关节或翘起二郎腿用对侧掌指关节从膝关节由上至下一直轻敲至内踝,注意紧贴骨头下缘不要敲到骨头上,大多数人疏理3——5遍后在膝关节下方的“地机穴”有痛感。
有一部分女性朋友在内踝尖上4指宽的“三阴交穴”有酸痛的感觉。
膝关节下3寸的“地机穴”是脾经的郄穴,内踝上3寸的穴位是著名的“三阴交穴”。
“地机穴”,顾名思义是“大地的机关”。
这个穴位太好了,脾属土,只要脾的功能有一点儿变化,“地机穴”会最先有反应。
气血功能相对旺盛人的这个位置胀痛感明显,如果气血虚弱、有过失血、严重脾虚的人则酸痛。
“三阴交穴”是脾经、肾经、肝经三条阴经交会之处,故有“三阴交”之名。
多数女性此处酸痛感明显,这是因为受寒、劳累、情绪波动等因素直接影响女性肝、脾、肾三个脏器。
所以妇科有问题时,这个穴位感觉明显。
2、脾经在脚内侧的穴位也有反应点,常常给我们提供脾虚信号的是“太白穴”或者“公孙穴”。
“太白穴”在大脚趾后的核骨后面,赤白肉际处,“公孙穴”在“太白穴”后一寸。
这两个穴位的反应挺有意思。
我们用拇指按揉时,经常是哪个穴位更疼就按揉疏通哪一个。
据说“太白穴”可以双向调节血糖,“公孙穴”可以双向调节肠道功能(便秘、腹泻均可在此处寻找痛点),建议有糖尿病、便秘、腹泻症状的朋友可以尝试找找痛点。
二、辅助调护疾患食欲不振、便秘、腹泻、月经不调、糖尿病、高血脂、倦怠乏力、失眠等三、最佳探查、疏理时间上午9点——11点分别疏理小腿部分、足内侧部分5分钟/侧心经自我疏理方法一、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探查手法、感受1、很多人一过40岁,上臂开始出现悬垂肌肉,请举起手臂作敬礼的姿势,一定有人在上臂部分有松弛肌肉,左侧更明显些。
从腋下开始向肘关节方向用拇指和食指一下一下捏揉这一条“脱离组织”的肌肉,会有捏棉絮的感觉,手指一搓还有疙疙瘩瘩的脂肪颗粒,稍一用力疼痛难忍,也许你每天都看到这悬垂下来的肌肉,可惜却从没在意。
这种情况可不是自然衰老,它是心脏供血不足的表现,产生原因是心脉气血不足,使局部肌肉失去营养,垃圾代谢不出去,堆积在此就形成了没用的脂肪,然后进一步影响气血的运行。
如果每天坚持捏揉可以把松弛的肌肉捏实,心的供血就会顺畅,胸闷气短的现象自然会消失。
这是判断心脏功能最直观的方法也是预防心脏疾患最简便有效的方法。
2、还有一个地方可以更早期的判断心供血情况——“少海穴”,这个穴位在肘横纹内端与肱骨内上髁连线中点处。
正常情况下用拇指按揉有微微酸麻痛感,按起来很舒服。
如果此处按起来没感觉,即使上臂还没有出现悬垂肌肉,也已说明有心供血不足的隐患了。
但少海穴很有意思:有的心脏病人,此处会痛不可摸,为什么少海穴有这样的反应,我还没弄清楚。
3、腕部四穴——灵道、通里、阴郄、神门仰掌,请将拇指尖压在“神门穴”上,指腹会将其余三个穴位自然覆盖。
心脏功能正常时点按这四个穴位只有微酸的感觉,如果心脏有隐患或问题时此处会有酸痛的感觉。
在心经腕部这个地方很奇怪,总长1.5寸的距离从上至下分别是“灵道、通里、阴郄、神门”四个穴位,心经一共有九个穴位,在人体其它经络上还没有这样短的距离分布四个穴位。
而且这四个穴位的名字又是如此怪异,难道身体在向我们传递特殊的信息吗?这四个穴是养心安神、保护心脏的要穴。
此处按揉、按压均可,长期坚持必有益处。
二、辅助调理疾患心慌气短、胸满憋痛、失眠乏力、冠心病、高血压三、最佳探查、疏理时间中午11点——1点捏揉上臂心经5——10分钟/侧按揉腕部四穴5分钟/侧小肠经自我疏理方法一、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疏理手法、感受1、“后溪穴”比较好找,握拳在第五手掌与手指间关节后,用另一手食指点揉横纹头赤白肉际。
如果有颈椎、肩胛疾患或小肠受寒严重者,按揉此穴1—3分钟有明显痛感。
一般当次按揉痛感就会减轻。
后溪还是八脉交会穴之一,什么是八脉交会穴呢?古人在361个穴位中总结了8个穴,这八个穴位通于奇经八脉。
后溪穴就与督脉相通,所以经常刺激后溪穴还可以保护阳气,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2、探查肩胛骨处的“天宗穴”时需要由别人帮助。
正坐位,上身坐直放松,术者用掌根按揉肩胛骨岗下窝中央。
有肩颈疾患之人,此处会有强烈痛感,并向四周放散。
一定要忍住疼痛,坚持疏理数日,痛感即会消失。
二、辅助调理疾患颈椎病、肩关节疾患、消化不良、体寒、心慌气短、落枕三、最佳探查、疏理时间下午1点—3点按揉“后溪穴”5分钟/侧“天宗穴”5分钟/侧。
膀胱经自我疏理方法一、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探查线路穴位位置疏理手法、感受1、我们先探查外踝部的“昆仑穴”,用同侧手的拇指或食指沿着跟腱前端,向下轻推,遇骨头则停住不动。
轻揉1分钟后痛不可摸,说明膀胱经有寒,严重者本穴位会越揉越痛,你要坚持一会,大概五分钟左右痛感会减轻,有的人揉完后会红肿,三天左右方可消退,此属经气的正常现象切勿恐慌。
2、“承山穴”的简便取法可以在小腿后侧的腓肠肌中点处寻找。
很多人年龄大了走路时有腿脚发沉的感觉或睡觉时易抽筋,通过调理此穴可以缓解,自我疏理时,正坐位,双腿自然下垂,用同侧的拇指或食指点揉此穴,如痛不可摸,坚持疏通此处。
3、还是正坐位,我们用同侧拇指放在腘窝中点处,手腕放松,轻轻按揉,看看疼不疼。
“腰背委中求”,腰部疾患者,此处拇指点揉一会,不仅疼痛明显,严重者会出现突出皮肤表面的结节或肿物。
每日坚持疏理“委中穴”可起到强腰健骨的作用。
二、辅助调理疾患感冒初起、手脚冰凉、头项痛、腰酸背痛、腿脚无力、抽筋三、最佳探查、疏理时间下午3点——5点同侧拇指或食指点揉“昆仑穴”5分钟/侧同侧拇指点揉“承山穴”5分钟/侧同侧拇指点揉“委中穴”5分钟/侧肾经自我疏理方法一、探查部位、手法及感受疏理手法、感受1、拇指或食指顺着跟腱内侧向下轻推至骨头处停住不动,按揉“大钟穴”1分钟,会有刺痛的感觉,说明肾经堵塞,可能会有尿频、尿急、腰酸、咽痛的症状。
2、“水泉穴”为肾经的郄穴,为肾之气血所深集之处。
肾为水脏,主水。
穴似深处之水源,又谓是水所出,故名水泉。
对侧手的拇指按揉“水泉穴”,如果肾气弱,有尿频、尿急、手脚凉的人,此处会酸、胀痛,初次按揉后可能有红肿,勿惊慌。
二、辅助调理疾患腰酸怕冷、肾气弱、小腹冷痛、月经不调、各类肾病、失眠多梦三、最佳探查、疏理时间下午5点——7点点揉水泉、大钟5分钟/侧疏理肾经可以在按揉穴位后,捏揉跟腱,对膀胱经、肾经同时调理瑜伽健身蕙兰瑜伽瑜伽视频瑜伽知识瑜伽生活瑜伽体式孕妇瑜伽性爱瑜伽男子瑜伽办公室瑜伽双人瑜伽蕙兰全集科雯瑜伽印度瑜伽旷雪梅瑜伽景丽瑜伽瑜伽视频点击进入冬韵如歌网易博客,分享更多精彩.......... 青春瑜伽密码瑜伽套路郭健瑜伽热身姿势站立姿势跪姿姿势坐立姿势仰卧姿势俯卧姿势倒立姿势力量姿势更多姿势从零开始学瑜伽全集瑜伽音乐黄帝内经(全集)美容时尚百科知识医疗保健时尚生活音乐欣赏音画教程总汇flash素材FLASH 素材总汇PS教程音画素材音画技巧图文音画大图音画单图音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