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作业
《考古学导论》习题与答案

《考古学导论》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考古学:研究人类历史时期的物质遗存的科学。
答案:正确2. 史前考古学:研究人类出现以前的时期的考古学分支。
答案:正确3. 文化层:考古学中,指在地表面或地下堆积的一层具有相同文化特征的遗物。
答案:正确4. 遗址:考古学中,指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迹、古墓、古城等遗迹。
答案:正确5. 化石:地质学中,指保存在岩石中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答案:错误(应为考古学)二、填空题1. 考古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是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田野调查、发掘、实验分析2. 考古学家通过对遗址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生活、生产、社会制度3. 考古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是:谁?何时?何地?答案:正确4.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______。
答案:人类历史时期的物质遗存5. 考古学的分支有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史前考古学、历史考古学、艺术考古学三、单项选择题1. 考古学的主要研究方法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田野调查B. 发掘C. 实验分析D. 文献研究答案:D2. 考古学家通过对遗址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哪些方面?A. 生活B. 生产C. 社会制度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3. 考古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是?A. 谁?何时?何地?B. 谁?何事?何因?C. 何时?何地?何人?D. 何事?何时?何地?答案:A4.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A. 人类历史时期的物质遗存B. 人类历史时期的非物质遗存C. 人类历史时期的生物遗存D. 人类历史时期的环境遗存答案:A5. 考古学的分支有?A. 史前考古学B. 历史考古学C. 艺术考古学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考古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包括以下哪些?A. 田野调查B. 发掘C. 实验分析D. 文献研究E. 模拟实验答案:A, B, C, D, E2. 考古学家通过对遗址的研究,可以了解古代人类的哪些方面?A. 生活B. 生产C. 社会制度D. 宗教信仰E. 艺术风格答案:A, B, C, D, E3. 考古学的三个基本问题是?A. 谁?何时?何地?B. 谁?何事?何因?C. 何时?何地?何人?D. 何事?何时?何地?E. 何因?何时?何地?答案:A, C, D, E4. 考古学的研究对象是?A. 人类历史时期的物质遗存B. 人类历史时期的非物质遗存C. 人类历史时期的生物遗存D. 人类历史时期的环境遗存 E. 人类历史时期的地质遗存答案:A, B, C, D, E5. 考古学的分支有?A. 史前考古学B. 历史考古学C. 艺术考古学D. 科技考古学E.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A, B, C, D, E五、判断题1. 考古学是一门研究人类历史时期的物质遗存的科学。
《中国考古学史》习题与答案

《中国考古学史》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考古学:研究人类历史时期文化遗存的学科。
答案:考古学是研究人类历史时期文化遗存的学科。
2. 史前考古学:研究人类出现以前的文化遗存的学科。
答案:史前考古学是研究人类出现以前的文化遗存的学科。
3. 古代考古学:研究古代文明时期的文化遗存的学科。
答案:古代考古学是研究古代文明时期的文化遗存的学科。
4. 考古发掘:对地下或水下的文化遗存进行系统的挖掘和清理的过程。
答案:考古发掘是对地下或水下的文化遗存进行系统的挖掘和清理的过程。
5. 文物保护:对文化遗存进行修复、保护和管理的工作。
答案:文物保护是对文化遗存进行修复、保护和管理的工作。
二、填空题1. 中国考古学的起源可以追溯到______时期。
答案:商代2.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可以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__三个阶段。
答案:萌芽期,形成期,成熟期3. 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之一是______遗址。
答案:兵马俑4. 中国考古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史前考古学,古代考古学,近代考古学5. 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机构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等。
答案: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各省市考古研究所三、单项选择题1. 下列哪个不是中国考古学的起源时期?A. 商代B. 周代C. 春秋战国D. 秦代答案:D2.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几个阶段?A. 两个阶段B. 三个阶段C. 四个阶段D. 五个阶段答案:B3. 中国考古学的重要发现之一是哪一个遗址?A. 兵马俑B. 秦始皇陵C. 故宫D. 颐和园答案:A4. 中国考古学的主要研究领域不包括哪一个?A. 史前考古学B. 古代考古学C. 近代考古学D. 当代考古学答案:D5. 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机构主要有哪几个?A.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B.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C. 各省市考古研究所D. 所有以上选项答案:D四、多项选择题1. 中国考古学的起源时期包括哪些朝代?A. 商代B. 周代C. 春秋战国D. 秦代E. 汉代答案:A, B, C, D, E2. 中国考古学的发展可以分为哪几个阶段?A. 萌芽期B. 形成期C. 成熟期D. 衰落期E. 复兴期答案:A, B, C, D, E3. 中国考古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哪些?A. 史前考古学B. 古代考古学C. 近代考古学D. 当代考古学E. 环境考古学答案:A, B, C, D, E4. 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机构主要包括哪些?A. 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B.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C. 各省市考古研究所D. 高校考古系E. 博物馆考古部门答案:A, B, C, D, E5. 中国考古学的研究方法包括哪些?A. 考古类型学B. 考古地层学C. 民族考古学的理论与实践D. 田野发掘技术与实验室分析答案:ABCD五、判断题1. 判断题:仰韶文化是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文化,以彩陶为显著特征。
《战国秦汉考古》习题与答案

《战国秦汉考古》习题与答案(解答仅供参考)一、名词解释1. 战国秦汉考古:战国秦汉考古是中国考古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从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到东汉末年(公元220年左右)这一历史阶段的物质文化遗存,包括城址、墓葬、手工业遗址、出土文物等,通过对这些考古资料的研究,揭示战国至秦汉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面貌。
2. 秦始皇陵兵马俑: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是秦始皇陵的一部分,于1974年被发现。
这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地下陶俑军阵,反映了秦代高度发达的手工业技术和军事组织形态,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3. 长信宫灯:长信宫灯是西汉时期的一件青铜灯具,因器身铭文有“长信”字样而得名,现藏于河北省博物馆。
该灯造型优美,结构精巧,既能照明又具有良好的环保功能,体现了汉代工匠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科技智慧。
4. 马王堆汉墓:马王堆汉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是西汉初期轪侯家族的墓葬群,主要包括三座大型竖穴土坑木椁墓。
其中以一号墓最为著名,出土了保存完好的辛追夫人尸体以及大量珍贵文物,如丝绸服饰、帛书、漆器等,为研究西汉早期的社会生活、丧葬习俗及科学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5. 金缕玉衣:金缕玉衣是汉代高级贵族死后殓服的一种,用金丝将各种形状的玉片联缀成形似人体的衣服,象征着死者在阴间的尊贵身份与永恒不朽。
目前我国已发现多套金缕玉衣,是研究汉代丧葬制度和工艺美术的重要实物证据。
二、填空题1. 秦朝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其中包括________的统一。
答案:度量衡2. 西汉时期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________中包含《老子》甲乙本等珍贵文献资料。
答案:帛书3. 战国时期中山国都城灵寿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精美文物,其中以错金银铜版“兆域图”闻名,这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最早的________。
答案:建筑平面设计图4.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膊是新疆________出土的汉代织锦,体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地区文化的交流融合。
田野考古野外作业技术要点

田野考古野外作业技术要点1、考古测绘1①、遗址测绘目的在于获取反映遗址地形地貌特征的地形图,地形图的内容至少应包括等高线2、水系3、沟壑、房屋4、主要交通线、测量控制点5、重要地表覆盖物6和其它重要标志性地物。
②、地形图至少应反映遗址现代微地貌特征和所处区域的自然景观,测绘后需绘制大比例尺地图7。
③、地形图的绘制可充分利用国家测绘部门所能提供的测绘1考古测绘指使用测量仪器对遗址和遗迹现象进行测量及相应的绘图记录,主要包括对遗址地形地貌的测绘和对遗迹现象空间分布形状的测绘。
这里主要讲遗址的测绘,遗迹现象的测绘部分放在“记录要点”部分。
2等高距以米为计算单位,可根据不同遗址的地形地貌特征及不同比例尺的地图选择。
地形平坦、比例尺较大的地形图可绘制等高距1米或小于1米的等高线;地形起伏明显、比例尺较小的地形图可绘制等高距大于1米的等高线。
3包括河流、古河道(可由地表调查和勘探确定)、湖泊、池塘、现代重要水利设施(水库、人工渠、机井等)。
4包括城镇、村落和零散房屋。
5包括第五章第十四条遗址发掘测绘系统的自定义测量控制点和实地能够观察到的各级国家测绘网的测量控制点。
6重要自然和人工植被。
7可根据遗址的大小选择1:1000、1:2000、1:5000或1:10000的大比例尺地图。
资料8,但必须与遗址三维测绘座标系统建立关联。
④、遗址测绘必须首先建立三维测绘座标系统,并在遗址上设立相应的永久性测量控制点9。
大型遗址需设定多个测量控制点,以满足遗址各个区域测量精度的需求10。
⑤、遗址测绘尤其是大型遗址需同时考虑到考古及文物保护工作的需要,对遗址进行适当的区域规划。
112、考古调查12(1)、区域调查①、区域系统以全面系统记录调查区域13内地表14暴露遗迹遗8包括1:10000或1:50000等大比例尺地形图、各种航片、卫片。
9测量控制点的埋设应以水泥为桩,中间固定刻有精确的十字形基点的钢条。
遗址至少应设立两个测量控制点,以永久性确定遗址三维测绘系统的基点和方向。
考古与人类考试答案

马家浜文化 D、 大溪文化 我的答案:D 36()被西方誉为“考古学之父”。(1.0 分)1.0 分 A、 柴尔德 B、 宾福德 C、 斯坦因 D、 汤姆森 我的答案:A 37()是中国人最主要的墓葬形制。(1.0 分)1.0 分 A、 砖室墓 B、 石室墓 C、 土坑竖穴墓 D、 洞室墓 我的答案:C 38 考古学中的类型学方法起源于()这一学科。(1.0 分)1.0 分 A、 地层学 B、 人类学 C、 生物分类学 D、 分析学 我的答案:C 39 新石器年代大致约为距今()。(1.0 分)1.0 分 A、 300 万—1 万年 B、 1 万年—4 千年 C、 5000 年 D、 2 万年—5000 年 我的答案:B
A、 收集遗存过程 B、 整理遗存过程 C、 解释遗存过程 D、 归纳遗存过程 我的答案:ABC 14 马王堆女尸保存的很好的原因在于()。(2.0 分)2.0 分 A、 深埋 B、 密封 C、 绝氧 D、 棺液 我的答案:ABCD 15 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的形式受到()的影响。(2.0 分)2.0 分 A、 气候条件 B、 经济生活 C、 文化传统 D、 地理位置 我的答案:ABCD 三、判断题 (题数:30,共 30.0 分) 1 汉唐宋选址多在山前慢坡处,明代开始选址于高旷平地或因山为陵。(1.0 分)1.0 分 我的答案: × 2 隋炀帝陵墓是洞室墓。(1.0 分)1.0 分 我的答案: × 3 考古学中发现的房屋、村落、道路属于遗迹范畴。(1.0 分)1.0 分 我的答案: √ 4 良渚文化出土的陶器以红陶为主。(1.0 分)1.0 分 我的答案: × 5 一般来说,只要有打击点就可被认定为石器(1.0 分)1.0 分 我的答案: × 6 考古学可以证实历史,但是不能订正、修改历史。(1.0 分)1.0 分 我的答案: × 7 春秋战国时代盛行厚葬之风。(1.0 分)1.0 分 我的答案: √
美术考古学导论作业

浅谈对美术考古学的认识院系:政治与历史学院学号:110710103姓名:安春苗浅谈对美术考古学的认识【摘要】美术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交叉学科。
它与“艺术学”的分支“美术学”关系比较密切,主要以考古发现的和传世的古代美术遗迹和遗物为主要研究对象。
因此,它应称为“美术考古学”,而不应称“艺术考古学”。
中国美术考古学研究的内容,根据考古发现的实际情况可分为雕塑、佛教造像、画像石与画像砖、绘画、建筑、陶瓷、玉器、铜器、石碑和墓志形制以及其他古代工艺美术等10大类。
它从历史科学的立场出发,利用考古学整理研究资料的层位学和类型学方法,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广泛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历史学的分析研究和艺术的分析研究,其目的在于阐明古代文化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科学规律。
美术考古是考古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美术考古的研究手段和材料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其独立学科的特征。
【关键字】美术考古学美术学历史学艺术研究认识美术考古学是考古学的一个分支,也是一门交叉学科。
它与“艺术学”的分支“美术学”关系比较密切,主要以考古发现的和传世的古代美术遗迹和遗物为主要研究对象。
因此,它应称为“美术考古学”,而不应称“艺术考古学”。
中国美术考古学研究的内容,根据考古发现的实际情况可分为雕塑、佛教造像、画像石与画像砖、绘画、建筑、陶瓷、玉器、铜器、石碑和墓志形制以及其他古代工艺美术等10大类。
它从历史科学的立场出发,利用考古学整理研究资料的层位学和类型学方法,结合有关文献记载,广泛借鉴其他学科的研究成果,进行历史学的分析研究和艺术的分析研究,其目的在于阐明古代文化艺术产生和发展的科学规律。
美术考古是考古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美术考古的研究手段和材料不断得到发展和完善,已经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其独立学科的特征。
一、“美术考古学”的由来美术考古学研究的是人类的古代历史,它将各种美术品作为实物资料来复原古代的社会文化。
《考古学概论》作业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1.C; 2.A; 3.B; 4.A; 5.D; 6.B; 7.C; 8.A; 9.D; 10.B;11.D; 12.B; 13.C; 14.A; 15.A; 16.B; 17.B; 18.A; 19.B; 20.B;21.B; 22.C; 23.B; 24.A; 25.B; 26.C; 27.D;28.B; 29.A; 30.D; 31.A;二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1.×;32.√;33.×; 34.√; 35、×; 36.×; 37.×; 38.×; 39.√40.√; 41.×; 42.√; 43.√;三名词解释1.考古学文化:指代表同一时代、分布于共同地区、并具有一群特征性的文化遗存。
2.列鼎制度:也称用鼎制度,是周代所使用的一种丧葬制度。
所谓列鼎指一组形制相同、纹饰相同、大小相次的鼎的组合,一般与簋等组合在一起。
不同身份的人使用的鼎、簋数目不同。
3.秦始皇陵:位于今陕西省临潼县东。
是秦始皇为自己营建的规模巨大、建筑奢华、埋藏丰富的地宫。
经过数十年的考古工作,在陵园内外发现了许多建筑基址、陪葬坑、陪葬墓、以及刑徒墓和修陵工匠墓等遗迹和众多的遗物。
4.地层学:考古学上的地层学是从地质学中引进的,主要是各层所含的文化遗物断定各层的相对年代。
其基本原理是早期形成的地层在下面,晚期形成的地层在上面,按照时间早晚自下而上堆积。
考古学方法的介绍

谢谢大家
知识回顾 Knowledge Review
祝您成功!
四.地层学的局限性
1 没有发生叠压或打破关系的堆积,层位关系完全相同的堆 积,不能判断他们之间早晚关系。
2 一个堆积的内部单位,往往也有形成的先后顺序,地层学 难以区分更小层次。
3 地层不能和历史发展各个时代一一对应。处于不同层位的 堆积,不一定有时代差异。
2
考古———类型学
一类型学定义及概念
• 型——依据形态将各“类”分为“型” 用ABCD表示。其下为亚型 abcd
•
如:罐形鼎、釜形鼎、盆形鼎
• 式——在每“型”中,区分若干具有年代意义的式,用ⅠⅡ Ⅲ Ⅳ表示。
举例:
无层位关系的纯类型分析:
某一类器物的众多型式中,先设定其极端型式,然后分析其它过渡 型式。
①
②
③
④
盘口壶 ④→②→①→③ 北齐 、北魏、西晋、三国
1
考古———地层学
一 地层学的基本概念和相关术语
1.地层:颜色不同、质地不同的土的堆积。 2.地层学:关于区分遗址各堆积的并确定其先后关系、次序学说
3.层位关系
二.地层学基本内容
如何判断堆积的相对年代早晚关系:
(1)发生叠压或打破关系的堆积,一定是被叠压或被打破的堆积,在年代上 早于叠压或打破堆积。
罐、鬲、豆
三.类型学的作用
1.解决一些地层学无法解决的年代问题: ①确定出没有层位关系或同意层位诸单位相对 早晚。 ②可以串联不同遗址诸单位的相对早晚。 2.揭示遗存的发展过程,弄清某一文化不同发展 阶段 3 研究文化的传播以及不同文化之间的关系。
四.类型学的局限性
1.只能确定遗存出现早晚的逻辑顺序,不 能判断具体年代以及间隔时间 2.只能对一部分遗迹、遗物进行排序,而 特异形态、突变形态则不能使用类型学研 究法。 3类型分析属于不完全归纳法,排出的序列 与总结的规律有一定假成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对考古学习的一点感想
环境科学一班64100110 宋阳转眼间就到了考古与科技这门选修课结课的时间,虽然仅有短短的十节课,但是通过老师的介绍,自己还是确有收获的。
犹记得当初在选课时我曾臆想着考古是什么、考古学家到底是做什么?。
有时,我会想:当一个考古学家多好,当开启一个充满宝藏的墓穴时,或者抚摸着一件件覆盖着历史尘埃的文物时,那感觉当是多么的幸福。
是不是如果发现了一件宝贝就发财了之类的……现在想来,那时的思想是有点幼稚,将考古比之于挖宝,但也有点情有可原,因为很多人都是同样的看法。
对于我们初学者来说,正确认识考古是极为重要的。
它既不神秘也不有趣,更不能等同于挖宝。
它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工作,是一个为之奉献终生的工作。
就其重大意义来讲,考古面对的是没有流逝的历史,它要让历史的长河重新流淌,它能将已知和未知的过去变成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帮助人类认识真正的自己。
当然,在一定程度上来讲,考古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营生,这是不为过的。
老师在课堂上讲述了很多他自己参与的考古实例,我非常喜欢听这些趣味丛生的故事,对我来说这更像是一种冒险,充满了挑战和刺激。
但是随着我对考古的更深层次的认识,我越发感觉到这个工作需要一种精神,一种细致入微、吃苦耐劳的精神。
一
个人在荒郊野外敲敲打打,更需要忍受寂寞,这些苦痛都是我们平常体会不到的。
还有团队协作更是重中之重,一个人总不能把一个遗址从勘探到挖掘到研究都完成吧,即使这个遗址只有一平方米大小,闭门造车、自我封闭是出不了成果的。
专心致志地聆听老师的讲解是一件非常享受的事,然而很多同学其实只是抱着应付的心态来上课。
其实,强迫自己在这种环境下去做自己的事倒不如去听听课,其实考古真的挺有意思。
作为一名环境科学的学生,我想谈一谈我的专业与考古的联系,这两门学科中间形成了一个交叉学科便是环境考古学了。
考古学对于古环境研究及对地球环境变迁具有重要的作用。
考古学并不仅仅被动地接受有关古环境研究的成果,二者之间有着相辅相成的密切关系。
首先,虽然环境气候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地壳运动引起的地形地貌变动和大气物理要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等)的变化来实现的,故研究古环境气候的演变,主要依靠地质、地理、古生物等学科对沉积环境、古地貌、动植物群落的变化与分布的研究。
但是,自从人类出现以后,随着文化的不断进步,人类由消极地适应环境逐渐向积极主动地改造环境转变。
特别是全新世以后,随着工具的改进、技术的进步、农业的出现、人口的增加,人类活动日益给自然的生态环境以越来越多的影响,甚至有可能引起区域性生态环境和气候的变化。
因此,不了解人类文化是很难
究明环境气候变化的全部原因的。
而考古学对工具、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可为我们估计某一时期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方面,提供可靠而准确的资料。
其次,由于人类文化、特别是史前文化,是在适应、利用和改造不同自然环境的过程中形成各自特征的,因此,人类文化遗存在某种程度上保存着古环境气候变化的信息。
如史前人类在房屋设计与营造时,主要是从避暑、御寨、防潮等实用角
度考虑的,这样不同形式的房屋,能够反映地理环境与气候条件方面的差异。
在黄土地带的史前文化中,房屋的营造主要有地穴式、半地穴式、地面建筑三种形式。
地穴式和半地穴式房子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但不适应多雨潮湿的气候;地面式建筑则具有较好的防潮性,而保暖性较差。
又在冬季盛行西北风的地区,门窗的朝向一般背风朝南,也反映出适应气候的特征。
渭水流域新石器时代早期的老官台文化,已发现的房屋均为地穴式或半地穴式,反映出当时的气候比较干燥;新石器时代中期的仰韶文化,则出现较多的地面式建筑,如姜寨一期文化遗存中,地面木架构的房屋占一半以上,房屋的门均朝向聚落中心,说明当时气候已变得较为暖湿。
再次,环境气候变迁史和人类文化史的研究,都离不开时间的标尺。
对时标的要求,首先是可靠性,其次是精密度。
不可靠的时标,必然导致错误的结论;虽然可靠、但精密度差的时标,仅适用于粗略的研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对时标精密度的
要求会愈来愈高。
以植物孢粉分析、动植物群演化、沉积环境等为主要研究手段的。
古环境气候研究,是建立在地质学对地层研究的基础之上的。
但由于自然堆积具有堆积厚、延续时间长、区域性变化显著、不同沉积之间的可比性差等特点,特别是在黄土地区,由于黄土堆积厚、无层理,给详细的地层划分带来一定的困难,从而使环境气候史的研究很难把握较小时间尺度的变化规律。
但是,建立在古文化堆积层次研究基础之上的考古学,则对古文化遗址堆积层次的划分要准确和精细的多。
如果能充分利用考古地层学和类型学建立起来的一个地区乃至一个较大范围的、较为精确的古文化堆积层序和编年,对各个时期的古遗址进行有关环境气候的研究,则可大大提高时标的可靠性和精密度。
因此,古文化遗址是进行环境气候研究的理想地点之一,而要进行这样的研究,又必须有考古学密切有效的配合。
总之,史前考古学与古环境研究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而建立这两个学科基础之上的环境考古学,正是从人类文化和自然生态环境两个方面进行综合考察,以探讨古代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文化之间相互作用及相互关系的。
以上就是我对考古与科技这门课的一点粗浅的认识,虽然我不能全面系统的去了解考古知识,但是却拓宽了了我本专业的学习思路。
老师讲述的那些考古趣闻是我在书本上得不到的宝贵精神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