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方山子传》学案练习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方山子传》学案练习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选修《方山子传》学案练习

《方山子传》自主探究学案

一、趣味链接

河东狮吼——比喻妇人妒悍,大吵大闹。

北宋的时候,有一太常少卿、工部尚书陈希亮,亮有一儿子叫陈慥,此人狂放不羁,傲视世间,视荣华富贵为粪土,尽管是官宦之后,不坐车,不载官帽,和我们今天爱摆架子,摆谱的人不一样。隐居龙丘。当地人不知道他的来历,就叫他“方山子”。元丰三年(1080年),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到黄州任团练副使,不期遇上陈慥,两人系成为好友。陈慥在龙丘的房子叫濯锦池,宽敞华丽,家里养着一群歌妓,客人来了,就以歌舞宴客,就有点象我们现在招待客人进歌厅的意思差不多。而陈慥的妻子柳氏,性情暴躁凶妒,每当陈欢歌宴舞之时,就醋性大发(其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拿着木杖大喊大叫,用力椎打墙壁(当然她不敢打陈慥,否则就会遭到休妻的惩罚)弄得陈慥很是尴尬。苏东坡就写了一首诗取笑陈慥:

龙丘居士亦可怜,谈空说有夜不眠。

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二、自学目标

识记本文文言实词、虚词意思,归纳文言知识点;体会本文构思——“文似看山不喜平”的精巧与奇特;理解方山子狂放的精神实质。

三、自学任务

1、通读文章,给下列加点的字注意。

少.时()著.帽()见.于眉间()阳.狂()傥.见之()

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要求:不参考资料,利用推断法)

犹见.于眉间阳.狂垢污傥.见之光、黄间.隐人

稍壮.驰骋

..当世弃车

马,毁冠服

..

余既.耸然异之。独.念方山子从两骑使.酒好剑

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独来穷.山中

而.其家在洛阳庵.居蔬.食所著.帽

方山子怒.马独出环堵萧然

..

总结归纳在上面的题目中,你运用了什么推断法:

3、重点语句翻译(要求:圈出重点词,注意句式,语意通顺)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2)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

(3)皆弃不取,独来穷山中,此岂无得而然哉。

4、阅读与探讨

(1)作者邂逅方山子之后“耸然异之”,说说方山子有哪些异人之处,作者对此是什么样的态度。

(2)文章通过细节突出了方山子的不同常人,列举两三处细节,并作简要分析。

(3)“文似看山不喜平”,作文最忌平淡,请问此文是如何打破平淡,塑造丰满人物形象的?

四、自学检测

(1)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本字:

①犹见于眉间( ) ②前十有九年

( )

③往往阳狂垢污( ) ④方山子傥见之与

()

(2)解释下列句中划线字的古今义

①欲以此驰骋当世③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④使从事于其间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

(3)指出下划线词的用法并解释

①闾里之侠皆宗之②余既耸然异

③见方山子从两骑④岁得帛千

⑤亦足以富乐⑥方山子怒马独

(4)解释下列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过岐亭,适见焉方屋而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何为而在此?

适不以物伤性,将何适而非快而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使骑逐而射之

(5)指出下面句式类型

①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②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③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④徒步往来山中

⑤庵居蔬食

五、课外链接

苏轼记叙类散文中的“杂体”传记,能够写出人物的精神状态和内心世界,这与他主张文学作品“神似”、反对“形似”有关。如《方山子传》。此文是苏轼谪居黄州时,为贵公子陈慥所作的人物传记,确乎不同于一般“杂体”传记的写法,更不同于正史中传记的写法。第一段先概括叙述陈慥其人,并点出名方山子的原因。以下重点叙描方山子甘守清贫和任侠、隐居二三事。最后点出方山子家世有勋阀,可凭门荫得官,而且家资富饶。之后,宕开一笔,以“光、黄间多异人”、“不可得见”结束。全文用力叙描方山子的精神面貌,人物神态毕现,不愧是“传神”之笔。文章详

略得当,如行云流水,体现了文理自然、姿态横生的风格。同类作品,还有《书刘庭式》等。

——(张梦新:《中国散文发展史》,杭州大学出版社)

参考答案

2(1)【参考答案】(有,通“又”;见,通“现”显现;阳,通“佯”假装,与通“欤”语气词吧)

(2)【参考答案】(①古义:放开手脚干一番事业。今义:指纵马奔跑

③古义:妻子儿女。今义:指男子的配偶。

④古义:任职。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⑤古义:的原因。今义:因果连词)

(3)【参考答案】①宗,名词动用,尊奉。②异,意动用法,认为……奇怪③从,使动用法,使……跟从④岁,名词作状语,每年。⑤使动用法,使……富足快乐⑥使动用法,使……愤怒。

(4)【参考答案】恰好,副词;适应,动词;到、往,动词;顺从,动词

(5)【参考答案】①和,并列连词②却,③然而,转折连词④并、接着,表承接连词(6)【参考答案】①判断句②判断句、宾语前置句③状语后置句④省略句⑤宾语前置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