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过《岳飞》教学课件 语文版分析

合集下载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

《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教学设计(部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背诵《小重山》全文。

学生能够分析并欣赏岳飞的诗意和抒情风格。

学生能够解读诗词中的意象和寓意。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写作等方法,深入理解诗词的内涵和背景。

学生学会使用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提高自己的文学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了解岳飞的历史背景和民族精神,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学生通过学习诗词,培养对古典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文本内容:学生学习《小重山》的诗句,理解其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

学生分析诗词中的象征意义和深层含义。

2.2 背景知识:学生了解岳飞的历史地位和贡献,理解他的忧国忧民之心。

学生了解宋代的历史背景和诗词发展的特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引入岳飞的历史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爱国情怀。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词中的情感表达和意象描绘。

3.2 朗读与感悟:学生朗读《小重山》,感受诗词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对诗词的理解和感悟。

3.3 分析与解读: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词中的意象和抒情手法。

学生通过写作和讨论,解读诗词的深层含义和象征意义。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和进步。

学生通过写作和口头表达,展示自己对诗词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4.2 教师评价:教师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和表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和测验成绩,评价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文本资源:提供《小重山》的原文和相关注释,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容。

提供岳飞的历史资料,帮助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和心境。

5.2 多媒体资源:使用音频和视频材料,播放诗词的朗读和解析,增强学生的感悟和理解。

使用图片和图表等视觉材料,展示诗词中的意象和寓意。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课前活动:教师布置学生预习《小重山》,了解诗人的生活背景。

语文版《董宣执法》、《包拯》、《岳飞》备课参考_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版《董宣执法》、《包拯》、《岳飞》备课参考_教案教学设计

语文版《董宣执法》、《包拯》、《岳飞》备课参考一.本周教学内容:第七单元说文言文单元《董宣执法》《包拯》《岳飞》学习要点:学习文言文人物传记的有关知识,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体会古人公正清廉、秉公执法、爱国尽职的优良品格;了解作家作品及相关的文学常识;识记积累文言字词,把握课文内容,体会中心意思。

学习难点:认读理解字词,疏通文意;理解词语的古今异义;理解人物表现的历史局限性;认识一些较生僻的词语,理清文章的结构脉络。

学习知识点:(一)常识部分:1.作家作品:①范晔与《后汉书》《强项令》的作者范晔(398——445),字:蔚宗,南朝宋代顺阳(今河南淅川东)人,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

他一生博涉经史,精通音律,尤善为文。

曾任过新蔡、宣城的太守,尚书吏部郎,左迁卫将军、太子詹事,掌管禁旅,参与机要,后因牵涉一桩谋反案而被杀害。

他在任宣城太守时,依照班彪、班固的《汉书》,在原来几种后汉史书的基础上,作成了《后汉书》,此书简明周详,既有重点又不遗漏,叙述议论,颇具文采。

现存的《后汉书》是由范晔的“本纪”十篇、“列传”八十篇和西晋司马彪写的《续汉书》中的“志”三十篇合刊而成的。

《后汉书》记载了自东汉光武帝刘秀至汉献帝刘协先后近二百年的历史。

它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四史。

②脱脱与《宋史》《包拯》的作者脱脱(1314——1355),元朝的大臣,史学家。

姓氏:蔑里乞,字:大用,元顺帝至元六年(1340)发动政变,驱逐专权横暴的伯颜,次年(1341)任丞相,恢复科举,主修宋、辽、金史。

1352年率军杀义军红巾军首领芝麻李。

后因被弹劾,撤职流放云南,不久被毒死。

《宋史》是他按照司马迁创设的纪传体史书编写体例写的,其中的“传”主要是叙述传主的生卒、地望、官职、生平事迹等内容。

③毕沅与《续资治通鉴》《岳飞》的编撰者毕沅(1730——1797),清代史学家。

字:秋帆,自号灵岩山人。

江苏镇洋(今江苏太仓)人,乾隆进士,官至湖广总督。

《岳飞》教案

《岳飞》教案

28、岳飞教材分析:《岳飞》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三篇文章,这是一篇自读课文。

文章通过记叙岳飞的事迹,表现他至忠至孝、治军有方以及关心百姓疾苦的高尚品质。

其核心内容在于完成语文学科工具和人文性的统一,即学生既能形成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浅显文言问你的能力,又能掌握岳飞的生平事迹及品行等,提升自身的品德修养和爱国热情。

学情分析:本册第二单元学生已学过现代文传记,因此,可引导学生把自己掌握的有关阅读传记的知识、技能做适当迁移,应用到文言文传记的阅读上。

并且,本课属自读课,相比于第二单元的传记,在写法分析方面难度相对较小,反而是因岳飞所处的时代距今较远,学生缺乏相应的历史知识,因此,对岳飞行为的理解及其爱国之情不能深刻地体会.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1)自读自译,疏通课文,积累文言词语.(2)理解岳飞的性格特征,学习本文详略得当、正侧面结合描写人物的方法.2、过程和方法疑难点分组讨论解决,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岳飞的高贵品质、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意思.2、难点:学习贲文明详略得当、正侧面结合描写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放映照片(秦桧跪在岳飞墓前的照片),让学生先自己说一说这是什么图片,然后再来对这幅图片进行讲解.并由此引出岳飞,让学生谈一谈自己知道的岳飞的情况和故事。

二、新知探究1、简介岳飞岳飞(1103——1142)字鹏举,是南宋著名抗金将领。

1140年,完颜兀术毁盟攻宋,岳飞挥师北伐,先后收复郑州、洛阳等地,又于郾城、颍昌大败金军,进军朱仙镇。

宋高宗、秦桧却一意求和,以十二道“金字牌”下令退兵,岳飞在孤立无援之下被迫班师.在宋金议和过程中,岳飞遭受秦桧、张俊等人的诬陷,被捕入狱。

1142年1月,岳飞以“莫须有”的“谋反”罪名,与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同被杀害。

宋孝宗时岳飞冤狱被平反,改葬于西湖畔栖霞岭.追谥武穆,后又追谥忠武,封鄂王。

沪教版小学语文《岳飞传》教案2023

沪教版小学语文《岳飞传》教案2023

沪教版小学语文《岳飞传》教案2023一、教材分析《岳飞传》是沪教版小学语文课本中的一篇话剧性故事,主要讲述了岳飞在南宋抵抗外敌入侵的英勇事迹。

通过本文的教学,我们可以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勇敢精神,让他们认识到民族英雄的伟大和坚持正义的重要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 能在导读的指导下解读并创作相关文章;- 能正确运用所学知识写出简单的读后感。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讨论和表演等方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和思考,培养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完成相关任务;- 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 多角度、多层次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 掌握关键词汇和句型的用法;- 运用导读指导下的写作技巧创作文章。

2. 教学难点:- 分析人物形象的特点和作用;- 运用所学知识写出简单的读后感。

四、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 课本:沪教版小学语文《岳飞传》- 课件:包含教案中要用到的图片、视频等- 小组活动准备:纸、笔、海报纸2. 环境准备:- 能够进行小组活动的教室布置五、教学过程1. 导入(10分钟)- 引入话题,提问学生对岳飞的了解程度;- 引导学生回想上节课学到的内容,并与岳飞进行联系。

2. 学习与讨论(15分钟)- 教师出示课本中岳飞形象的插图,引导学生观察形象特点;- 向学生提问,让他们从外貌、性格、背景等方面分析岳飞的形象; - 学生分组讨论并准备展示自己的分析结果。

3. 分组展示(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展示,可以使用口头演讲、海报等多种形式;- 各组之间进行互动和交流,扩展对岳飞形象的认识。

4. 情感共鸣(10分钟)- 教师呈现相关图片和视频,讲述岳飞的英勇事迹;- 引导学生对岳飞的忠诚、智勇等品质进行情感共鸣。

5. 关键词汇学习(10分钟)- 教师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汇进行解释和讲解;- 学生跟读和记忆关键词汇。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岳飞》PPT课件 (四)

公开课教案教学设计课件语文版初中语文七下《岳飞》PPT课件 (四)
2.岳家军所向披靡的原因是什么? 3.岳飞用兵之术“仁、信、智、勇、
严”各表现在哪里?
1.课文从哪几个方面写出了岳飞的 高贵品质?
至孝至忠;治军有方,军队所向 披靡;关心百姓和将士的疾苦。
2.岳家军所向披靡的原因是什么? 岳飞治军有方,军队战斗力强。
3.岳飞用兵之术“仁、信、智、勇、 严”各表现在哪里?














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借助注释 翻译课文;
2、分析文中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3、理解岳家军赢得“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的名声的原因。
人们在杭州岳飞墓前铸造了秦桧夫妇等 四个铁人,造象为双手反剪面,向岳坟 跪着,墓阙上悬联:
白青 铁山 无有 辜幸 铸埋 佞忠 臣骨
训练才能有所收获,取得成效。 • 9、骄傲自大、不可一世者往往遭人轻视; • 10、智者超然物外
1136年因朝廷不供军粮,岳飞收复山 河功败垂成,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 抒怀:
一、关于课文
• 本文选自清代毕沅编纂的 《续资治通鉴》。
•毕沅(1730-1797),清代 史学家。字秋帆,江苏镇 洋(今江苏太仓)人。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 欢,饰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 时耶!”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 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 平矣!”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重铠以习 之。卒有取民麻一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 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 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诸将远戍,飞妻问 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犒,均给军 吏,秋毫无犯。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 制,谋定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不动。故敌 为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问用 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阙一不 可。”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竭矣!” 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 “将士效力,飞何功之有!”

岳飞

岳飞

《岳飞》说课教案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是,我今天的说课题目是《岳飞》,现在我想从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及作用:本课是语文版初中《语文》教材七年级(下)第七单元第28课。

七单元五篇课文,包括三篇传记、两篇寓言、五首古代诗词。

本篇文章是三篇传记中的其中一篇。

课文选自清代毕沅编纂的《续资治通鉴》。

文章从岳飞对亲(父母)上(皇帝)至孝至忠、治军有方、关心百姓和将士疾苦三个方面赞扬了岳飞的高贵品格。

文章虽短小。

但注意详略结合,正面与侧面呼应富于变化。

从内容上看,应该是学生比较爱读的,同时,对加强学生的品德修养,提高他们的文化品位,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都是很有裨益的。

新《课标》的指导思想是: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这一思想贯穿于初中语文的教学始终。

《岳飞》是初中语文第二册中的一篇课文,这一阶段着重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培养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

此文既有利于培养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又有利于熏陶学生情感,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而本文在本单元和本册都具有重要地位。

2、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分析,依据新《课标》理念,结合本班实际及本课的教学要求,确定以下三维教学目标:⑴知识和能力:①理解字词、读顺课文、积累文言词语、能讲述文意。

突出语言的工具性,扎牢基础。

②通过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理解岳飞的性格特征及品德,学习有详有略、层次分明的叙述人物生平的写作手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⑵过程和方法:本课主要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尝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在通过学生读、写、听、说各方面训练的同时,激发他们主动探究的方法和精神,培养学生的知识与技能。

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学习岳飞的高贵品质,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逐步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8岳飞》PPT课件 (1)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28岳飞》PPT课件 (1)
调:调动 竭:尽 好:爱和…….交往 礼:以敬礼对待,名作动 恂恂:谦和的样子 辞官:辞谢升官 何分功析之:有关心?百:姓有和什将么士功的劳疾苦?。倒装句
• 五、分析课文内容
• 1、课文从哪三个方面 写了岳飞的品格?
(1)至忠至孝 (2)治军有方:仁、信、 智、勇、 严 (3)爱民如子
• 1、岳飞是个怎样的人?
• 孝顺、爱国、治军有方,关心百姓 和士兵疾苦的大将领。
• 2、岳家军为什么能赢得“憾山 易,撼岳家军难”的名声?
• 仁、信、智、勇、严
• 2、艺术特色
• (1)详略相结合 • (2)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

• (3)通过语言描写来写人物
• (师每休舍--饿死不掳掠) • 舍:停留,休息 • 课:督促 • 以:来 • 重铠:穿着沉重的铠甲 • 徇分:析示:众写岳飞治军之“严”
(卒有疾--哭之而育其孤)
诸:众,很多 慰劳:慰问、犒劳
死分事析::死写于岳国飞事治军之“仁”
(有颁犒--秋毫无犯) 颁:颁发 犒:用酒食或财物慰劳 分秋析毫::写岳比飞喻治细军微之的“事信物”
人们在杭州岳飞墓前铸造了秦桧夫妇等 四个铁人,造象为双手反剪面,向岳坟 跪着,墓阙上悬联:
佞白忠青 臣 铁骨 山
无有 辜幸 铸埋
1136年因朝廷不供军粮,岳飞收复山河 功败垂成,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
抒怀:
一、关于课文
• 本文选自清代毕沅编纂的 《续资治通鉴》。
• 毕沅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1730-1797),清代 史学家。字秋帆,江苏镇
二、落实字词
• 毕沅 yuán • 宵旰gàn • 刍者chú • 远戍shù
遗之wèi 掳掠lǔ 重铠 kǎi 颁犒kào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岳飞 满江红》多媒体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岳飞 满江红》多媒体教学课件

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 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忠于朝廷即忠于 祖国的赤诚之心。
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 匈奴血。”此句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步骤一)主要用了夸张的表现手法。 (1)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步骤二 )我要驾上战车,踏破贺兰山缺。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 我满怀壮志,发誓喝敌人的鲜血,吃敌人 的肉。表达自已踏破重重险关、直捣敌人 法。 巢穴的决心。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步骤三) “以牙还牙,以血还血”式的愤 激之语,足见出作者对不共戴天的敌寇的 切齿痛恨。表现了岳飞英勇的信心和大无 畏的乐观主义精神。
上片
• 愤怒得头发直竖冲开高冠,倚着高楼上的 栏杆,潇潇的雨声刚好停歇。抬头朝着远 方放眼,仰起首来对着天空大声呼啸,奋 发图强的志气激动剧烈。年已三十,虽建 立了一些功业却象尘土,八千里路的行军 战斗有如披云戴月。一定不要轻意地让少 年的头发花白,换来白白的悲伤凄切。
上片小结
抒写作者渴望为国杀 敌立功的情怀和抱负。
珍惜时间、奋发有为的名言
1、谁道人生无再少? 门前流水尚能西, 休将白发唱黄鸡。 2、花有重开日, 人无再少年。 3、劝君莫惜金缕衣, 劝君惜取少年时, 花开堪折直须折, 莫待无花空折枝。
黄鸡的典故出自 白居易的《醉歌》 “谁道使君不解歌, 听唱黄鸡与白日。 黄鸡催晓丑时鸣, 白日催年酉前 没。”喻指:黄 鸡每晨能报晓, 故用以喻指时光 流逝,更催人老。
满 江 红
岳 飞
七 年 级 上 册
岳飞,字鹏举,北宋相州汤阴县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翻译(2)
师每休舍,课将士注坡跳壕,皆铠以习之。卒有取民麻一 缕以束刍者,立斩以徇。卒夜宿,民开门愿纳,无敢入者。 军号“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卒有疾,亲为调药。 诸将远戍,飞妻问劳其家;死事者,哭之而育其孤。有颁 犒,均给军吏,秋毫无犯。
军队每次休整,(岳飞)督促将士跑下山坡、跃过壕沟, 都(让将士)穿着沉重的铠甲来训练。士兵假若拿百姓一 缕麻来捆束牲口草料,立即斩首示众。士兵晚上宿营,百 姓开门希望接纳,没有人敢进去。军队的号令是”冻死也 不拆(百姓的)房屋,饿死也不抢劫掠夺”。士兵生病, (岳飞)亲自为他们调药。将领们到远方戍守,岳飞的妻 子便慰问犒劳他们的家人;为国而死的将领,为之痛哭, 并抚育他们的遗孤。(皇上)有赏赐犒劳,都分给军中官 吏,丝毫不侵占百姓的财物。
二、落实字词
毕沅 yuán 宵旰gàn 刍者chú 远戍shù 蹙额cù 阙一不可qūe
遗之wèi 掳掠lǔ 重铠 kǎi 颁犒kào 洵洵xún
三、翻译
飞事亲至孝,家无姬侍。吴玠素服飞,愿与交欢,饰 名姝遗之。飞曰:“主上宵旰,宁大将安乐时耶!” 却不受。玠大叹服。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1、通假字 ①阙一不可
(通“缺”,缺少。)
2、古今异义词
①却不受
古义为“推辞”,今常作连词,表转折,但是。)
②或问
(古义为“有人”,今常指“或许,或者”等。)
③课将士注坡跳壕 (古义为“督促”,今常指“课堂,课程” 等。)
④张俊尝问用兵之术 (古义为“曾经”,今常指“品尝”等。)
3、一词多义
调 ①亲为调药 (动词,调配。读 tiáo。)
“来”。)
翻译(4)
每调军食,必蹙额曰:“东南民力 竭矣!”好贤礼士,雅歌投壶,恂 恂如儒生。每辞官,必曰:“将士 效力,飞何功之有!”
每次调集军粮,一定皱着眉头说: “东南百姓的财力用尽了!”(他) 尊敬贤土,唱雅诗,做投壶游戏, 谦和得就像一介书生。(他)每次 推辞升官,一定说:“将士出力, 我岳飞有什么功劳!”
岳飞
1136年因朝廷不供军粮,岳飞收复山河功败垂成, 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以抒怀:
满江红 【南宋】 岳飞
怒发冲冠(guān),凭栏处,潇潇 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 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 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士饥餐胡虏 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 山河,朝天阙。
编者毕沅积二十馀年之力,四易其稿,以宋、辽、 金、元四朝正史为经,以徐乾学《资治通鉴后编》为 基础,参以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李心传《建炎 以来系年要录》、叶隆礼《契丹国志》及各家说部、 文集约百数十种,记述详明,文字简要。上起宋太祖 建隆元年(960年),下迄元顺帝至正二十七年 (1367年),共四百一十一年,成书二百二十卷,展 示了宋、辽、金、元四朝兴衰治乱的历史,其中北宋 部分较为精确,元代部分较为简略。
②每调军食事(动词,调集。读 diào。)
事 ①飞事亲至孝 (动词,侍奉。) ②死事者之 (名词,事情)
一词多义
之 ①饰名姝遗之 (代词,他,岳飞。) ②尝问用兵之术 (助词,的。)
③皆重铠以习之(代词,它,指“注坡跳 壕”。) ④飞何功之有 (结构助词,宾语提前的标志, 不译。)
以 ①善以少击众 (介词,拿,用。) ②立斩以徇(连词,表目的,可译为
翻译(3)
善以少击众。凡有所举,尽召诸统制,谋定 而后战,故所向克捷。猝遇敌有动。故敌为 之语曰:“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张俊尝 问用兵之术,飞曰:“仁,信,智,勇,严, 阙一不可。”
善于以少打多。凡是有军事行动,都要召集 所有的统制,计策定了然后才开战,因此攻 打哪儿都能获胜,即使突然遭遇敌人也不惊 慌。敌人因此说:“撼动大山容易,撼动岳 家军难。”张俊曾经问作战术,岳飞说: “仁爱、诚信、智慧、勇敢、严厉,缺少一 个都不可以。”
岳飞善于谋略,治军严明,其军以“冻死不拆屋, 饿死不掳略”著称。在其戎马生涯中,他亲自参与 指挥了126仗,未尝一败,是名副其实的常胜将军。 岳飞无专门军事著作遗留,其军事思想,治军方略, 散见于书启、奏章、诗词等。后人将岳飞的文章、 诗词编成《岳武穆遗文》,又名《岳忠武王文集》。
岳 飞 【清】毕沅
岳飞伺候父母极为孝顺,家里没有侍女(自己亲自伺 候父母)。吴玠素来佩服岳飞,希望与他交好,把著 名的美女打扮起来送给他。岳飞说:“皇上整天勤于 政事,天没亮就穿衣起床,天很晚才吃饭,难道现在 是大将安心享乐的时候吗?”推辞不接受。吴玠大为 叹服。有人问(岳飞):“天下什么时候能太平?” 岳飞说:“文臣不贪恋钱财,武臣不贪恋生命,天下 就太平了!”
毕沅(1730~1797)字纕蘅( xiānghéng ), 号秋帆,因从沈德潜学于灵岩山,自号灵岩山人。 镇洋(今江苏太仓)人。清代经史学家,文学家。 乾隆二十五年(1760)进士,廷试第一,状元 及第,授翰林院编修。乾隆五十年(1785)累 官至河南巡抚,第二年擢湖广总督。嘉庆元年 (1796)赏轻车都尉世袭。病逝后,赠太子太 保,赐祭葬。死后二年,因案牵连,被抄家,革 世职。毕沅著有《灵岩山人文集》等传世。
人们在杭州岳飞墓前铸造了秦桧夫妇等 四个铁人,造象为双手反剪面,向岳坟 跪着,墓阙上悬联:
白青 铁山 无有 辜幸 铸埋 佞忠 臣骨
岳飞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为奸臣和 昏君所害,死后封为“鄂王”;立岳庙 。
1136年因朝廷不供军粮,岳飞收复山 河功败垂成,壮志难酬,填《满江红 》 抒怀:
一、关于作者
岳飞(1103-1141),南宋军事家,大英雄。字鹏 举,相州汤阴(今属河南)人。少时勤奋好学,并炼 就一身好武艺。19岁时投军抗辽。不久因父丧,退 伍还乡守孝。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 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 传说岳飞临走时,其母姚氏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 国”四个大字,这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