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硬骨鱼纲鲤形目
鳑鲏

分布范围
鳑鲏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欧洲,大部分聚集于亚洲东部中国、朝鲜及日本。我国除西北地区及许多内 陆河湖外,几乎遍及中国各个水系。
繁殖方式
鳑鲏属的雄鰟鮍准备排出精子(2张)鳑鲏鱼的繁殖方式很特别,它们需要与河蚌合作才能生育后代 。鳑鲏产 卵期在4-6月,5月中旬最盛,分批产卵。作为一种小型鱼类,其繁殖能力较弱,怀卵量低,但其繁殖方式极大程 度的保护了幼鱼的安全。雌雄鳑鲏会左右相伴,寻找河蚌(Anodonta)的栖息场所,找到开口的河蚌,雌鳑鲏便 将产卵管插入蚌的入水管中,将长圆形的卵产到蚌的鳃腔内。随后,雄鱼也在河蚌的入水口附近射精,当蚌呼吸 时,把附近排有雄鳑鲏精液的水流吸入鳃腔,精卵得以结合。随后,鳑鲏的受精卵移至蚌的鳃瓣,慢慢发育,精 卵在蚌腔内受到河蚌呼吸进出水流的翻动,得到充分的溶解氧,孵化率很高。3-4周后幼鱼才会离开河蚌,自行 生活。在鳑鲏鱼产卵活动之时,河蚌也把受精卵散在鳑鲏鱼身上,可以说,鳑鲏和河蚌是生物中的一种共生关 系。
鳑鲏味道微苦,性平,肌肉含蛋白质,肽类,氨基酸,脂肪,胆甾醇(cholesterol),胡萝卜素 (carotene),葡萄糖=-6-磷本以脱氢酶(glucose-6-phosphodehydrogenase),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脑含乙酰胆碱酯酶(acetylcholinesterase)。归经肺;肾经,具有补气健脾的功效。可补 气健脾、解毒,对身体虚弱和治疗痘疮之毒亦有极好功效。
生活习性
食物
生长过程
美丽的鳑鲏鳑鲏是杂食性鱼类,食物以藻类为主,一般摄食硅藻及其它藻类、碎屑,少量的枝角类和桡足类。 也可摄食水草、高等植物的叶片、藻类、沉淀的有机物、浮游动物、水生昆虫。
鳑鲏的生长分胚胎期、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及成鱼期5个阶段。多数种类鳑鲏性成熟年龄1龄,最长寿命 仅为4-5年。
水产优质饲料名词解释

水产优质饲料名词解释圆口类名词解释:骨骼完全为软骨,无上下颌的圆口纲动物,也称无颌类。
软骨类名词解释:内骨骼全为软骨,无任何硬骨组织的软骨鱼纲动物。
硬骨类名词解释:骨骼全部骨化或部分骨化为硬骨的硬骨鱼纲动物。
真骨类名词解释: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
全骨类名词解释: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
软鳍鱼类名词解释:辐鳍亚纲中鲱形目、鲤形目、鳗鲡目等鱼类,由于它们的鳍通常无棘,故也称为软鳍鱼类。
棘鳍鱼类名词解释:辐鳍亚纲中鲻形目、鲈形目、鲽形目和鲀形目等鱼类,由于它们的鳍通常有棘,故又称为棘鳍鱼类。
软骨硬鳞类名词解释: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
颊部名词解释: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
颏部名词解释:紧接着下颌联合的后方为颏部,也称颐部。
喉部名词解释:两鳃盖间的分腹面的部分为喉部。
吻部名词解释:头部的最前端到眼的前缘为吻部。
峡部名词解释:由喉部向前延伸,即颏部后方的部位为峡部。
鳃盖膜名词解释:鳃盖后缘的皮褶为鳃盖膜。
眼间隔名词解释:两眼之间的距离称为眼间隔。
眼后头部名词解释:眼后缘到最后一鳃裂或鳃盖骨后缘为眼后头部。
下颌联合名词解释: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会合处为下颌联合。
角质鳍条名词解释:软骨鱼类所特有,不分支不分节的鳍条,称为角质鳍条。
鳞质鳍条名词解释:硬骨鱼类所特有,由鳞片衍生而来的鳍条,称为鳞质鳍条。
(也称为骨质鳍条)脂鳍名词解释:背鳍后方有1个富含脂肪的小型鳍,称为脂鳍。
鳍式名词解释:以罗马数字代表鳍棘,以阿拉伯数字代表鳍条,这种以不同数字记录鳍条数目的方式称为鳍式。
盾鳞名词解释: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
硬鳞名词解释: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
骨鳞名词解释: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
实验八--硬骨鱼纲的分类(三)

中华倒刺鲃
• 中华倒刺鲃(鲤科)Barbodes (Spinibarbus)sinensis [地方名]青波、乌鳞、青板。 [形态特征]体稍侧扁,腹部宽国,头小略尖。口亚下位,马蹄形。须2对,颌须长,吻须短。 背鳍硬棘粗壮,最后一根硬棘后缘有锯齿。背鳍基部之前有一埋于皮下的平卧倒刺。被大圆 鳞,体侧鳞片有明显的黑色边缘。胸、腹、臀鳍棘坚硬。背鳍、腹鳍及臀鳍后半部的鳍条间 膜为黑色。尾鳍深又形,尾鳍基部有一黑色斑点。背部黄绿色,腹部灰白色。 [产地、产季]主要分布于长江及其附属水体,尤以上游分布较广,产量较多,江河捕捞为2~ 8月份。 [经济价值]肉质细嫩、味美,每百克向含蛋白质 17.3克,脂肪5.1克,钙、磷、铁的含量也 较高,为人们所喜食,是产区重要经济鱼类之一。家常食用多清蒸、红烧,用中华倒刺鲃烹 制的芹黄鱼丝为川菜中名菜之一。
墨头鱼(Garra pingi)
• 属鲤形目,鲤科,野鲮亚科,墨头鱼属。俗称:墨鱼,东坡鱼,乌棒,黑鱼,鮇鱼(《本草纲目》)。 英文名:Beardless sucking bard 体长,稍呈圆筒形,腹面在腹鳍之前较平,尾部侧扁。头部宽而平 扁,略呈方形。吻钝,前端有角质突起;口大,下位,呈新月形,无须。上唇吻皮向腹面包下,其边缘 分裂呈栉状,下唇宽大,似椭圆形吸盘,中央有一肉质垫,周缘游离,上有小型乳状突起,其前缘与 肉质垫之间有一深沟相隔。眼小,位置较高。鳞中等大,腹鳍前腹面的鳞片埋于皮下;背鳍无硬刺, 边缘凹形。体褐色,背部深,腹部灰白,鳍呈灰黑色,体侧鳞的基部有一黑斑,联成体侧黑褐色条纹 数条。雌雄鱼平时具有珠星,至生殖期更为显著。民间传说这是苏东坡在家乡习字,洗笔砚于江,将 鱼染成黑色的,故称之“东坡墨鱼”。 墨头鱼喜欢栖息在水流湍急、水底多岩石的环境,常以肉质的吸盘吸附在水底石块上,属底栖性 鱼类。它以着生藻类、植物碎屑以及沉积在岩石表面上的有机物等为食,有时也食少量水生昆虫幼虫。 成熟较迟,一般长至3-4冬龄始达性成熟。生殖期约在5-6月,于流水中产卵。 墨头鱼分布于长江上游、澜沧江及元江水系。
鱼类学:第十五章 硬骨鱼纲 (Osteichthyes)

第十五章硬骨鱼纲(Osteichthyes)硬骨鱼纲现存种类在2万种左右分2个亚纲:内鼻孔亚纲Choanichthyes:一般具内鼻孔偶鳍中有多节的中轴骨偶鳍基部呈肉质浆叶状辐鳍亚纲Actinopterygii:无内鼻孔偶鳍中不存在多节的中轴骨偶鳍一般在基部不呈肉质浆叶状(多鳍鱼例外)1硬骨鱼类的主要特征①内骨胳或多或少是硬骨性的②体外被骨鳞或硬鳞,或裸露无鳞③鳃裂外方覆以有骨片支持的鳃盖,鳃间隔退化④雄性腹鳍里侧无鳍脚,尾鳍多为正形尾,肩带连于头骨后方背面(极少数例外)⑤鳔通常存在,大多数种类肠内无螺旋瓣,心脏没有动脉圆锥2硬骨鱼类的经济价值硬骨鱼类:经济价值极为重要的类别鲱形目鱼类:约占世界渔业产量的1/3-1/4左右,第一位鳕形目鱼类:产量占第二位,约占世界渔业产量的1/4-1/5左右。
我国海洋渔业:带鱼、大黄鱼、小黄鱼(鲈形目)我国淡水硬骨鱼类:资源丰富(占世界淡水渔业产量中比重颇大,鲤形目鱼类)3内鼻孔亚纲(肉鳍)Choanichthyes特征:口腔内具有内鼻孔有原鳍型的偶鳍,即偶鳍有发达的肉质基部,鳍内有分节的基鳍骨支持,外被鳞片,呈肉叶状或鞭状肠内有螺旋瓣分2个总目:总鳍总目肺鱼总目4总鳍总目Crossopterygiomorpha特征:中轴骨骼的基础是尚未骨化的弹性脊索偶鳍支撑叶的末端圆形,具中轴骨体鳞菱形或圆形,外层为似珐琅质的科司美层头下有1对喉板现存的仅有1腔棘鱼目矛尾鱼Latimeria chalumnae Smith(矛尾鱼科)特征:鱼体蓝色尾鳍为双尾鳍式的三叶尾鳍,偶鳍内叶较长鳞片圆形,很大肠内有螺旋瓣构造,无泄殖腔动脉圆锥发达56矛尾鱼Latimeria chalumnae Smith肺鱼总目Dipneustomorpha特征:以“肺”(鳔)呼吸空气偶鳍支撑叶尖锐具内鼻孔现生种类具复瓦状的圆鳞尾鳍与背鳍、臀鳍相连有动脉圆锥头下无喉板现存的肺鱼类:分2目、3科、3属,共5种71. 双鳔肺鱼目Lepidosireniformes—南美和非洲美洲肺鱼Lepidosirenidae特征:仅分布于南美洲亚马逊河及拉普拉特河流,腹鳍肥大,具丰富血管的丝状物,分离氧气非洲肺鱼Protopterus annectens Owen特征:分布于非洲热带淡水中。
鲢的生物学特性

鲢的药用价值
中医认为鲢鱼具有清热解毒、 利尿消肿、润肺止咳等功效, 常用于治疗水肿、咳嗽等症状
。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鲢鱼富 含多种营养成分,如蛋白质 、矿物质等,具有抗氧化、
抗炎等作用。
鲢鱼还可以用于辅助治疗肝炎 、肾炎等疾病,具有一定的药
用价值。
鲢的生态价值
鲢鱼是淡水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 成部分,能够维持水体的生态平
技术创新
随着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鲢的养殖效益和品质将得到进一 步提升。
生态平衡
通过合理开发和保护鲢资源,有助于维护水域生态平衡,促进渔业可 持续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02
通过心脏泵送血液,使血液在全身流动,为身体各部分提供氧
气和营养物质。
循环特点
03
鲢的循环系统具有较高的运输效率,能够支持其快速生长和运
动需求。
04
鲢的经济价值与利用
鲢的经济价值
鲢鱼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 ,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深受
消费者喜爱。
鲢鱼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 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成
衡。
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通过摄食 作用控制水体中的藻类数量,有
助于净化水质。
鲢鱼还能够为其他水生生物提供 栖息地和繁殖场所,促进生物多
样性的发展。
05
鲢的保护与养殖
鲢的保护现状
鲢的种群数量
由于环境污染、过度捕捞等原因,鲢 的种群数量呈下降趋势,部分地区已 面临濒危状态。
保护措施
政府和民间组织积极推动鲢的保护工 作,包括设立自然保护区、加强执法 力度等措施,以保护鲢的生态环境和 种群数量。
鲢的人工养殖技术
养殖环境
选择水质良好、环境安静的水域,建立养殖池塘或网箱,提供适 宜的生长环境。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

鱼类学名词解释(形态部分)绪论圆口类:最原始的鱼类,骨骼全为软骨,无上下颌,故又称为无颌类软骨类:内骨骼全为软骨,具上下颌,头侧有鳃裂5-7个。
分为板鳃亚纲和全头亚纲硬骨类:骨骼或多或少为硬骨。
分为内鼻孔亚纲和辐鳍亚纲真骨类:硬骨鱼纲中除多鳍鱼目、鲟形目、弓鳍鱼目和雀鳝目外的8个总目的鱼统称为真骨类。
分为软鳍鱼类和棘鳍鱼类全骨类:硬骨鱼纲中弓鳍鱼目和雀鳝目统称为硬骨硬鳞类,又称为全骨类软骨硬鳞类:辐鳍亚纲中多鳍鱼目和鲟形目合称为软骨硬鳞类第一章外部形态吻部:头部最前端到眼的前缘的部分眼后头部:眼的后缘到鳃盖骨后缘或最后一鳃裂的部分眼间隔:两眼间最短的距离颊部:眼的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喉部:两鳃盖间的腹面部分下颌联合:下颌左右两齿骨在前方汇合处颏部:也称颐部,紧接下颌联合的后方峡部:眼的后下方到前鳃盖骨后缘的部分角质鳍条:软骨鱼类具有的不分枝不分节的鳍条棘:鳞质鳍条的一种强大坚硬,由鳍条变化形成,不分枝不分节,不能分为左右两半假棘:两鳍条骨化而成,水煮可分为左右两半,只见于鲤科鱼类软鳍鱼类:多数低等真骨鱼类的背鳍完全由分节而可屈曲的软条组成,称为软鳍鱼类棘鳍鱼类:高等真骨鱼类的背鳍除了由软条组成外,还有坚硬的棘,称为棘鳍鱼类脂鳍:鲑形目和鲇形目的绝大多数种类,在背鳍的后方有一肉片状突起,通常内无鳍条,充满疏松的结缔组织和脂肪组织鳍式:用鳍的缩写、符号、数字表示鳍的组成情况的公式鳍:是鱼类的特征器官,有偶鳍和奇鳍两种,由支鳍骨和鳍条组成,可分为角质鳍条和鳞质鳍条,其中鳞质鳍条又分为软条(分支鳍条和不分支鳍条)和棘(真棘和假棘),用于协助运动和维持身体平衡。
第二章皮肤及其衍生物珠星:是局部表皮细胞的变形物,珠星多出现在生殖季节或在生殖季节变得特别明显。
雄性个体突出,雌性无或弱。
盾鳞:为软骨鱼类所特有的一种鳞片,由表皮和真皮联合形成,成对角线排列,由鳞棘和基板构成硬鳞:为硬骨鱼纲的硬鳞鱼类所特有,完全由真皮形成,为深埋于真皮层中的菱形骨板骨鳞:为真骨鱼类所有,由真皮产生,一般呈覆瓦状排列,是最常见的一种鳞片,包括圆鳞和栉鳞圆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边缘光滑整齐不长细齿栉鳞:骨鳞的一种,其露出部分光滑边缘密生细齿鳞嵴:也称环片,鳞片表面形成一圈一圈的隆起,在大多数鱼类中作同心圆排列鳞焦:围绕鳞嵴的中心区域,是鳞片最先形成的部分。
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在志留纪由原始有头类发展出一支具有上 下颌的脊椎动物,即鱼类的祖先,进而产生出 现生的适应水生的形形色色的鱼类。
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主要特征 鱼类是最低等的有颌、变温脊椎动物,
并适应水生生活而发展出许多特有的结 构。表现在: 出现了能咬合的上下颌。 出现了成对的附肢(偶鳍)。 骨骼为软骨或硬骨。 脊柱代替了脊索,成为身体的主要支持 结构。 头骨更加完整,脑和感觉器官更发达。
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3.3尾鳍
3.3.1作用
有平衡、推进和转向的作用,尾的扭曲和伸直使 鱼体产生前进运动。
3.3.2分类
根据鱼类的尾鳍外形和尾椎骨末端的位置,一般 将尾部分为三种类型:
原形尾(protocercal tail):尾椎的末端平直伸展至尾 的末端,尾鳍的上、下叶大致相等,这是一种原始的 尾型。见于圆口纲,鱼纲仅见于胚胎期和仔鱼期。
软条:柔软而有节,其远端分支(叫分支鳍条)或不分支(叫 不分支鳍条),均由左右两半合并而成。不分支鳍条常是最 前面的几根。
在鲤形目中有些种类,例如鲤鱼,其背鳍与臀鳍前方的硬棘, 仍保留有分节和左右两列合并的痕迹,称为假棘,系软条 钙化后的变形物,不是真正的棘,因为真正的棘始终为单 一的结构而无法分开。
软骨鱼纲硬骨鱼纲
5.2.2侧线及侧线鳞
侧线 是低等水生脊椎动物(包括水生两栖类)特有的感觉器官,由感受
机械刺激的神经丘器官和感受电刺激的壶腹器官组成。它们分布 在头和躯干的表面,由侧线神经支配。
神经丘器官感觉水流的方向、速度和压力,而壶腹器官(鲨鱼的 壶腹器官又称罗伦氏壶腹(Ampulla of lorenzini))则感觉水中 动物因肌肉收缩而形成的微弱电场。
鲤形目百科

鲤形目百科鲤形目百科名片鲤形目 硬骨鱼纲辐鳍鱼亚纲的一目,仅次于鲈形目的第二大目。
也是现生淡水鱼类中最大的一目,有6科(或3亚目15科)256属2422种。
中文学名:鲤形目 拉丁学名:Cypriniformes 界: 动物界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亚门: 脊椎动物亚门 Vertebrata 纲: 辐鳍鱼纲 Actinopterygii 目: 鲤形目 Cypriniformes 目录分类地位分布形态特征分类编辑本段分类地位本目鱼类体前端4~5椎骨已特化与内耳联系,成韦伯氏器(Weberianorgan );口常能伸缩,无齿;头无鳞;无脂背鳍(少数鳅科鱼类例外);下咽骨镰刀状且有齿1~4行(双孔鲤科无齿;鳃膜条骨3;左右顶骨互连;有肌隔骨刺即肌间骨);有或无圆鳞;须有或无;终生不入海(仅雅罗鱼属有2种海边越冬索食)。
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其次为北美洲、非洲及欧洲。
南美洲、澳大利亚、新西兰、新几内亚与马达加斯加岛均无。
鲤形目鱼类适应性很强;有耐非洲及东南亚热带高水温的鲅亚科鱼类,也有耐西伯利亚严寒的鮈属等;既有平原鱼类,又有能适应海拔5200米高寒山区的高原鳅属;有大型平原上层水域的鲢、鳙、鳡鱼等,也有体最长仅25毫米的小似鲴;有鳡等大型凶猛肉食性鱼类,也有大型食浮游植物的鲢、食草的草鱼及食固着藻类的齐口裂腹鱼等;有在大水体急流中产大量浮性卵的四大家鱼──鲢、鳙、青(鱼)、草鱼,也有产沉粘性卵的鲤、鲫等。
麦穗鱼喜将卵产在水下石、柱等硬物体上,鳑鲏亚科不仅雌鱼生殖期有伸出体外长的产卵管且还将卵产在蚌类体内免遭干死;裂腹鱼亚科鱼类和有些鲃亚科鱼类的卵有毒,食用时应防备。
编辑本段分布鲤科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中国约有156属563种,其中许多是中国的特产鱼类。
科克雷尔,伯格等认为鲤形目起源于白垩纪的狼鳍鱼类(Lycopteridae);罗森和格林伍德认为起源于虱目鱼科(Chanidae),经鼠鱚科(Gonorhynchidae)而演变成鲑鲤目、电鳗目、鲤形目及鲇形目,因虱目鱼前三椎骨已特化且至少有一头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其体型奇特,色彩鲜明,尤其幼鱼体形别致,色 彩绚丽,游动文静,被人们荣称为“一帆风顺”, 在东南亚享有“亚洲美人鱼”的美称。
3.鲤科
是鱼类中种类最多的一个科,
全世界共有200余属,2000余种,
以分布于我国的种类为多,有12亚科,120属, 430种,占我国淡水鱼种类的一半。
鲤科鱼类是北半球温带和热带淡水地区最重要 的捕捞对象。
常.................................................................. 鳅科 10(9) 头部和身体前部平扁,偶鳍扩大,并向腹面两侧平
展..................................................................平鳍鳅科
胭脂鱼体侧扁,背部在背鳍起点处特别隆起。 口小,下位,呈马蹄形。唇厚,富肉质,上唇
与吻皮形成一深沟;下唇向外翻出形成一肉褶, 上下唇具有许多细小的乳突。 仔鱼阶段体长2.7-8.2厘米,呈深褐色,体侧各有 3条黑色横条纹,成熟个体体侧为淡红、黄褐或 暗褐色,从吻端至尾基有一条胭脂红色的宽纵 带,背鳍、尾鳍均呈淡红色。
水、急流和缓流均有分布。 食性也复杂:肉食性、草食性和杂食性均有 均为卵生,但产卵习性各异
一、鲤形目
是鱼类中最大的目之一,全世界约有3800余种 分3个亚目:鲤亚目,脂鲤亚目,电鳗亚目。 我国仅产鲤亚目,6科,157属,约594种
鲤亚目的分类检索表
1(8) 口前吻部无须或仅具1 对吻须 2(7) 偶鳍前部仅有1 根不分支鳍条 3(4) 无下咽齿,头侧有2对鳃孔.......................... 双孔鱼科 4(3) 有下咽齿,头侧有1 对鳃孔 5(6) 咽齿1行,数目多达数十个,背鳍基底很长,分支鳍条50
常见种类:马口鱼:口裂较大,性 凶猛,为湖泊、水库养殖敌害之一
(2)雅罗鱼亚科
经济价值较高,大部分为杂食性或草食性。 我国产14属,24种,常见种类:青鱼,草鱼,丁
岁,鯮,瓦氏雅罗鱼,赤眼鳟,鳤,鳡等。分类 检索见P178。 青鱼:咽喉齿1行,臼状,偶鳍青黑色。我国特有, 四大家鱼之一。重要养殖鱼类,以螺、蚬、蚌为 食。 草鱼:咽喉齿2行,梳状,偶鳍灰黄色,每一鳞片 边缘黑色。我国特有,四大家鱼之一。重要养殖 鱼类,以水草为食。
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倒刺鲃
(7)野鲮亚科
鲮:从鲃亚科分出。
鲮
上唇与上颌分离,体
鯮
头的前半部细长,稍成管状,吻平扁似鸭嘴。
(3)鲌亚科
多为中上层鱼类,种类甚多。 我国产16属、55种,为常见食用鱼类。 重要的种有:团头鲂,长春鳊,餐条,红鳍鲌,
翘嘴红鲌等,分类检索见P179
团头鲂 俗称“武昌鱼”
鳊鱼
长春鳊
翘嘴红鲌
(4)鲴亚科
我国4属,9种,常见种有:银鲴,黄尾鲴,细鳞 斜颌鲴,圆吻鲴,似鳊等。分类检索表见P180。
我国鲤科鱼类中的主要经济鱼类有青鱼、草鱼、
鲢、鳙、鲤、鲫、鳊、团头鲂等,是池塘养鱼
的主要对象。
四大家鱼
特征
体延长,侧扁,腹部圆或具腹棱。 体通常被圆鳞,呈覆瓦状排列。 背鳍1个,前部有2-4不分支鳍条,有时呈棘状或有锯齿。 臀鳍前部有2-3不分支鳍条,有时呈棘状或锯齿。 腹鳍腹位,常与背鳍相对。 尾鳍分叉,极少数为平截或微凹形。 上颌口缘由前颌骨单独组成。上下颌均无齿。咽骨发达,
1.双孔鱼科
无下咽齿,头侧具2对鳃孔。我国仅产1种: 双孔鱼:产于云南西双版纳,珍稀保护鱼类。
2.胭脂鱼科
体侧扁而高,背部隆
起,腹部平直,咽齿
成鱼
1行,数多。背鳍基
长。主要分布于北美
洲,我国仅产1种:
胭脂鱼:为长江上游 重要经济鱼类,国家
保护动物。最大个体
可达30kg。
幼鱼
头 部
青鱼 草鱼
鲩拼音:huàn ,笔划:15部首:鱼
鲩 (鯇)grasscarp
〔鲩鱼〕体筒形,生活在淡水中,是中国 特产的重要鱼类之一。亦称“草鱼”。食 草,亦谓之草鱼,又作鲩。——徐珂《清稗 类钞·动物·鯶》
金牛湖捕获212斤特大青鱼
赤眼鳟
眼上缘各具一块红斑。 体侧及背部鳞片基部均有一黑色斑块,组成鱼体网状斑纹
镰状。咽齿1-3行,侧扁,钩状、匙状或臼状等,数少, 每行齿数不多于7。 须或有或无,如有时通常1-2对,少数4对。 鳔通常大而游离,分为2室或3室,其前室多数不为骨膜 所包围。
鲤科鱼类亚科分类检索表
(12个亚科)
(1)鱼丹亚科
原属雅罗鱼亚科。第五眶下骨与眶 上骨相接触、下颌前端具突起与上 颌的凹口相嵌合、鳞片较少。
以上............................................................ 胭脂鱼科 6(5) 咽齿1-4行,每行数目不超过7个,背鳍分支鳍条30以
下...................................................................鲤科 7(2) 偶鳍前部有2根以上不分支鳍条................ 裸吻鱼科 8(1) 口前部有2对或更多吻须 9(10) 头部和身体前部侧扁或圆桶形,偶鳍不扩大,位置正
硬骨鱼纲鲤 形目
特征
腹鳍腹位,背鳍一个, 鲤鱼 通常无棘,有时背鳍、 臀鳍及胸鳍有1-3枚棘, 为假棘。
有些种类具脂鳍
鳔有管通于食道;内 耳和鳔之间有韦伯氏 器相连
海鲇
生活习性
是比较原始的真骨鱼类 几乎遍及全世界,大部分栖息于淡水,尤以热
带淡水中最多。 生活环境十分多样化,高山、平原、静水、流
黄尾鲴
新鲜标本尾鳍黄色
银鲴
新鲜标本尾鳍灰黑色
圆吻鲴 似鳊
(5)鳑鮍亚科
雌鱼具产卵管,可将卵产于蚌的体内孵化 雄鱼出现婚姻色和珠星 我国产3属,21种,无经济价值。
高体鳑鮍
大鳍刺鳑鮍
(6)鲃ba亚科
常生活在水流湍急的江河或山涧溪谷中,种类 繁多,西南地区的淡水中最为丰富。
我国产14属,约72种,如刺鲃,中华倒刺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