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过程开发(中南大学) 第三章 试验
中南大学有机实验试卷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2006 —2007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时间60分钟有机化学实验课程64学时2学分考试形式:闭卷专业年级:化工0501—0507 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40 %一、填空题(本题22分,每空2分)1、测定熔点使用的熔点管(装试样的毛细管)一般外径为1~1.2 mm,长为70~80 mm。
试样的高度约为(),试样应不含(),装样应()。
2、蒸馏是提纯()物质的常用方法。
当二组分沸点相差()℃以上,可用普通蒸馏的方法分离,当二组分沸点相差不大,或需高纯度,可用()分离。
一定压力下,一种纯净的()物质具有恒定的沸点,且沸程范围很小,一般为()℃。
3、测定熔点的意义主要有()和()。
4、重结晶操作过程中,若待提纯物质含有有色杂质,可用活性炭脱色,活性炭用量依颜色深浅而定,一般为待提纯物质质量的()%。
二、判断题(共15分,每小题3分,正确的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1、蒸馏时温度计水银球应毗连冷凝管的出口,若水银球位置在冷凝管出口上方,测得温度偏高。
()2、测定熔点时,使熔点偏高的因素是试样中含有杂质。
( )3、用蒸馏法测液体的沸点时,烧瓶内被测化合物的体积应占烧瓶体积的3/4。
()4、制备出的液体物质在进行蒸馏提纯前,先需要干燥,一般每10mL样品约需0.5—1.0g干燥剂。
()5、萃取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两种互不相溶或微溶的溶剂中溶解度或分配比的不同来达到分离提纯的一种操作。
()三、选择题(共12分,每题4分)(若为多选,少选选对适当给分,多选或选错不给分)1、适用于水蒸气蒸馏的化合物应具备的性质有()。
A、不溶或难溶于水B、在常压下蒸馏会发生分解的高沸点有机物C、在沸腾下与水不起化学反应D、在100℃左右,该化合物应有一定的蒸汽压2、抽气过滤结束时的操作顺序是()。
A、先关水泵再打开安全瓶的活塞B、先打开安全瓶的活塞再关水泵C、先关水泵再拔抽滤瓶的橡胶管D、先拔抽滤瓶的橡胶管再关水泵3、重结晶操作的一般步骤,其顺序是( )。
中南大学化工原理仿真操作说明

化工原理仿真实验操作说明1 解压(拷贝)CESim.zip文件到D盘根目录下2 安装DOSBox0.74-win32-installer.exe3 运行DOSBox0.74,在光标后输入并回车:mount c d:\CESim↵c:↵4 依次运行仿真程序(示例见后)。
5 通过查看帮助开展实验,保存实验数据并进行处理,查看结果。
6 仿真过程及实验处理结果需截屏(Alt-PrScrn)保存(Ctrl-V)在Word文档中。
7光标后输入并回车退出DOS系统: exit↵####################################################以离心泵为例:1)输入并回车cd c:\01Pump↵2)输入并回车pump↵离心泵性能的测定一. 实验目的:1. 了解离心泵的特性.2. 学习离心泵特性曲线的测定方法.3. 熟悉离心泵操作方法.二. 实验方法:1. 测定离心泵的特性曲线.2. 观察气蚀现象.三. 操作过程:1. 关闭进口阀V2,打开出口阀V3,灌水阀V1.2. 关闭出口阀V3,灌水阀V1.3. 启动水泵.4. 打开进口阀V2至100%.5. 逐步打开进口阀V3.6. 调整天平砝码,使天平平衡.7. 记录数据.8. 重复5~7项记录10组左右数据.9. 调整出口阀V3,使该显示位在100左右.10.逐步关小进口阀V2,打开出口阀V3,且保持该显示位在100左右,直至发生气蚀现象.11.关闭出口阀V3.12.停泵.13.退出.四. 按键的使用:B b 声音取消不取消F f 调节速度加快H h 帮助信息L l 调节速度减慢R r 记录数据W w 记录数据####################################################以流体阻力为例:1)输入并回车cd c:\02Loss↵2)输入并回车loss↵管路阻力的测定一.实验目的:1.学习管路阻力损失(hf),管路摩擦系数(λ), 管材阻力系数(ξ)的测定方法, 并通过实验了解它们的变化规律, 巩固对流体阻力基本理论的认识.2.学习液压计及流量计的用法.二.实验任务:1.测定流体流经直管时的摩擦系数(λ).与雷诺准数Re的关系.2.测定90°标准弯头的阻力系数.三.操作过程:1.关闭进口阀V2,打开出口阀V3,灌水阀V1.2.关闭出口阀V3,灌水阀V1.3.启动水泵.4.打开进口阀.5.打开出口阀.6.打开V4阀,打开V5阀.7.关闭V5阀.8.打开V6,V7阀.9.关闭V7阀.10.逐步打开出口阀V3,并记录数据(10组左右)11.关闭出口阀V3.12.停泵.13.退出.四.按键的使用B b 声音取消不取消F f 调节速度加快H h 帮助信息L l 调节速度减慢R r 记录数据W w 记录数据#################################################### 以传热为例:1)输入并回车cd c:\03Heat2)输入并回车heat帮助信息一、实验目的:1.学习总传热子数及对流传热系数(也称给热系数)的测定方法。
国际经济法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中南大学

第一章测试1.下列对国际经济法概念的理解正确的是()A:国际经济法是调整具有涉外因素的经济关系的法律和制度的总称B:国际经济法调整的范围包括国际贸易、投资、知识产权、服务、货币与金融、税收、国际经济组织及其交往等法律和制度C:国际经济法是经济法的一个分支D:所有选项说法均不正确答案:B2.《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从性质上讲属于下列哪项? ()A:联大的规范性决议B:国际商事惯例C:国内立法D:国际公约答案:B3.下列有关跨国公司的说法正确的是()。
A:跨国公司是区别于合伙的其投资者分布多个国家的股份公司B:跨国公司内部不存在母子公司关系,而是总公司与分公司的关系C:跨国公司是一个具有多重国籍的法人D:跨国公司是由不同实体组成的,这些实体分布在不同国家答案:D4.国际经济法的渊源包括下列哪些形式? ()A:联合国国际货物销售合同公约B:国内立法C: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D:电子商务示范法答案:ABCD5.下列哪些是广义的国际经济法所调整的关系?()A:营业地位于甲国的度美公司与营业地位于中国的佛文公司之间的贸易关系B:甲国家与乙国家间的双边投资保护协定C:中国甲公司与中国乙公司之间的采购合同关系D:甲国籍人A与乙国籍人B之间的婚姻关系答案:AB6.国际经济组织是国际经济法的主体之一,下列有关国际经济组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些国际组织和国际经济组织的决议、规定、原则、制定的标准合同已成为国家经济活动中各国遵守的原则和准则,成为国际经济法的重要渊源之一B:有些国际组织,如欧盟甚至具有超国家的职能,其指令和决议不但约束各成员国政府,而且可以直接适用于成员国的个人和法人C:国际组织和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国际组织和法人、跨国公司之间具有签订协议的能力,有接管、买卖财产的能力,有进行法律诉讼的能力D:大多数国际组织,包括各种类型的国际经济组织都有自已的组织机构和章程答案:ABCD第二章测试1.在贸易术语适用上,A、B公司在双方的买卖合同中仅约定适用FOB术语。
化学反应工程第三章习题答案

1.理想反应器包括___平推流反应器、__全混流反应器_ 。
2.具有良好搅拌装置的釜式反应器按_全混流__反应器处理,而管径小,管子较长和流速较大的管式反应按_平推流_反应器处理。
3.全混流反应器的空时τ是_反应器的有效容积____与___进料流体的容积流速_之比。
4.全混流反应器的返混__∞__,平推流反应器的返混为_零__。
5.如果将平推流反应器出口的产物部分的返回到入口处与原始物料混合,这类反应器为_循环操作_的平推流反应器6.对于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当循环比β→0时为___平推流__反应器,而当β→∞时则相当于_全混流___反应器。
7. 对于循环操作的平推流反应器,当循环比β→0时反应器内返混为_零_,而当β→∞时则反应器内返混为_∞_。
8.对于反应级数n<0的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_全混流__反应器为宜。
9.对于反应级数n>0的反应,为降低反应器容积,应选用_平推流__反应器为宜。
10.分批式操作的完全混合反应器非生产性时间不包括下列哪一项___B____。
A. 加料时间B. 反应时间C. 物料冷却时间D. 清洗釜所用时间11.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二级反应A →B,,当时,求反应至所需时间t=__D_____秒。
A. 8500B. 8900C. 9000D. 990012.在间歇反应器中进行等温一级反应A →B,,当时,求反应至所需时间t=__B_____秒。
A. 400B. 460C. 500D. 56013.在全混流反应器中,反应器的有效容积与进料流体的容积流速之比为__A__。
A. 空时τB. 反应时间tC. 停留时间tD. 平均停留时间14.一级不可逆液相反应,,出口转化率,每批操作时间,装置的生产能力为50000 kg产物R/天,=60,则反应器的体积V为__C__。
A. 19.6B. 20.2C. 22.2D. 23.415.对于单一反应组分的平行反应,其瞬间收率随增大而单调增大,则最适合的反应器为___A____。
中南大学化工原理仿真实验思考题

萃取塔实验1. 萃取操作所依据的原理是()不同sA. 沸点B. 熔点C. 吸附力D. 溶解度答案:D2. 萃取操作后的宫溶剂相,称为()A. 萃取物B. 萃佘物C. 滤液D. 上萃物答案:B3. 油脂工业上,最常来提取大豆油.花生油等的沥取装置为()。
A. 篮式萃取塔B. 喷雾萃取塔C. 孔板萃取塔D. 填充萃取塔答案:A4. 萃取液与萃余液的比重差愈大,则萃取效果()。
A. 愈好B. 愈差C. 不影响D. 不一定答案:A5. 将植物种籽的籽油提取.最经济的方法是()。
A. 蒸馏B. 萃取C. 压榨D. 干燥答案:B6. 萃取操作的分配系数之影响为()。
A. 分配系数愈大,愈节省溶剂B. 分配系数愈大,愈耗费溶剂C. 分配系数愈大,两液体的分离愈容易D. 分配系数愈小,两液体愈容易混合接触.答案:B7. 选择萃取剂将碘水中的碘萃取出来,这种萃取剂应具备的性质是()A. 溶于水,且必须易于碘发生化学反应。
B. 不溶于水,且比水更容易使碘溶解C. 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的密度大。
D. 不溶于水,且必须比水的密度小。
答案:B8. 在萃取分离达到平衡时溶质在两相中的浓度比称为()。
A. 浓度比B. 萃取率C. 分配系数D. 分配比答案:C9. 有4种萃取剂,对溶质A和稀释剂B表现出下列特征,则最合适的萃取剂应选择()A. 同时大量溶解A和BB. 对A和B的溶解度都很小C. 对A和B的溶解度都很小D. 大量溶解B少量溶解A答案:D10. 对于同样的萃取相含量,单级萃取所需的溶剂量()A. 比较小B. 比较大C. 不确定D. 相等答案:B11. 将具有热敏性的液体混合物加以分离常采用()方法A. 蒸馏B. 蒸发C. 萃取D. 吸收答案:C12.萃取操作温度一般选()A. 常温B. 高温C. 低温D. 不限制答案:A干燥速率曲线实验1. 空气湿度一定时,相对湿度6与温度T的关系是():a、 T越大,Φ越大b、 T越大,Φ越小c、 T与Φ无关答案.:B2. 临界含水量与平衡含水量的关系是():a、临界含水量>平衡含水量b、临界含水量=平衡含水量C、临界含水量<平衡含水量答案.:A3. 下列关于干燥速率u的说法正确的是():a、温度越高,u越大b、气速越大,u越大c、干燥面积越大,u越小答案:A、B4. 干燥速率是():a、被干燥物料中液体的蒸发量隨时间的变化率b、被干燥物料单位表面积液体的蒸发量隨时间的变化率c、被干燥物料单位表面积液体的蒸发量隨温度的变化率d、当推动力为单位湿度差时,单位表面积上单位时间内液体的蒸发量答案.:B5. 若干燥室不向外界环境散热时,通过干燥室的空气将经历什么变化过程?a、等温过程b、绝热增湿过程c、近似的等焓过程d、等湿过程答案:B、C6. 本实验中如果湿球温度计指示温度升高了,可能的原因有():a、湿球温度计的棉纱球缺水b、湿球温度计的棉纱被水淹没c、入口空气的焓值增大了,而干球温度未变d、入口空气的焓值未变,而干球温度升高了答案:A、B、C7. 本实验装置采用部分干燥介质(空气)循环使用的方法是为了():a、在保证一定传质推动力的前提下节约热能b、提高传质推动力c、提高干燥速率答案.:A8. 本实验中空气加热器出入口相对湿度之比等于什么?a、入口温度:出口温度b、出口温度:入口温度c、入口温度下水的饱和和蒸气压:出口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d、出口温度下水的饱和和蒸气压:入口温度下水的饱和蒸气压答案:C9. 物料在一定干燥条件下的临界干基含水率为():a、干燥速率为零时的干基含水率b、干燥速率曲线上由恒速转为降速的那一点上的干基含水率c、干燥速率曲线上由降速转为恒速的那一点上的干基含水率d、恒速干燥线上任一点所对应的干基含水率答案:B10. 等式(t-t w)a/r=k(H w-H)在什么条件下成立?a、恒速干燥条件下b、物料表面温度等于空气的湿球温度时c、物料表面温度接近空气的绝热饱和和温度时d、降速干燥条件下e、物料升温阶段答案:A、B、C11. 下列条件中哪些有利于干燥过程进行?A. 提高空气温度B. 降低空气湿度C. 提高空气流速D. 高入口空气湿度E. 降低入口空气相对湿度答案:A、B、C、E12. 若本实验中干燥室不向外界散热,则入口和出口处空气的湿球温度的关系是():a、入口湿球球温度>出口湿球温度b、入口湿球球温度<出口湿球温度c、入口湿球球温度=出口湿球温度答案:C恒压过滤实验1. 滤饼过滤中,过滤介质常用多孔织物.其网孔尺寸()被截留的颗粒直径.A. —定小于B. —定大于C. 不一定小于答案:C2. 当操作压力增大一倍,K的值()。
中南大学《化工安全技术》课程作业三及参考答案

(一) 单选题1. 焊割盛装过易燃易爆物品的封闭容器和管道时,必须要( )(A) 密封(B) 通风 (C) 吹扫和置换 (D) 清理参考答案: (C)2. “三同时”是指劳动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A)同时投产 (B)同时结算 (C)同时检验 (D)同时维护 参考答案: (A)3. 对企业发生的事故,坚持( ) 原则进行处理(A) 预防为主 (B) 三同时 (C) 五同时 (D) 四不放过参考答案: (D)4. 在上下班、因工外出或者工作调动途中遭受非本人责任的意外事故或者患疾病死亡的( )请工伤保险。
(A) 不可以(B) 可以(C) 有的不可以(D) 有的可以参考答案:(B)5. 以下职业性危害因素:高温、辐射、噪声属于( )(A) 物理因素(B) 化学因素(C) 生物因素(D) 劳动心理因素参考答案:(A)6. 生产经营单位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后,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告( )(A) 本单位负责人(B) 安全干部(C) 保卫干部(D) 政府部门参考答案:(A)7. 拆除脚手架作业,必须()进行。
(A) 由上而下分层(B) 由下而上分层(C) 上下层同时(D) 左右同时参考答案:(A)8. 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三级安全教育时间不得少于()学时。
(A) 8(B) 20(C) 24(D) 40参考答案:(C)9. 我国规定工作地点日8小时平均噪声容许标准为( )(A) 75分贝(B) 80分贝(C) 85分贝(D) 90分贝参考答案:(C)10. 下列哪些情况不属于违章作业?(A) 高处作业穿硬底鞋(B) 任意拆除设备上的照明设施 (C) 特种作业持证者独立进行操作(D) 非岗位人员任意在危险区域内逗留参考答案: (C)11. “三不动火”规定中不包括( )(A) 无动火证不动火(B)防火措施不落实不动火(C) 监护人不在现场不动火(D) 无合格证者不动火参考答案: (D)12. 对企业生产中的安全技术问题全面负责的是( )(A)安全员 (B) 总工程师 (C)厂长(D)主管安全副厂长 参考答案: (B)13. 人在氧含量为()的空气中,表现正常。
化工过程开发的基本方法

化工过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化工过程开发的基本1. 引言化工过程开发是指将一种或多种原料转化为有用产品的过程,它涉及到多种方法和技术。
本文将介绍化工过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包括实验设计、反应工程和工艺优化等。
2. 实验设计2.1 单因素实验设计•改变一个因素(温度、反应时间等)进行实验,观察其对反应产物的影响。
•通过多组实验数据的分析,确定最佳操作条件。
2.2 正交实验设计•同时改变多个因素,并采用正交表设计实验。
•通过分析实验数据,确定各因素对反应产物的主次影响。
2.3 响应面分析•在一定实验范围内对多个因素进行实验,并根据实验数据建立响应面模型。
•通过响应面模型,预测最佳操作条件。
3. 反应工程3.1 反应动力学•研究反应速率与反应条件(温度、压力等)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和数学模型,确定反应速率方程和活化能等参数。
3.2 反应器设计•根据反应动力学,确定合适的反应器类型和尺寸,并设计反应器的进出料方式。
•进行传热和传质方面的计算和优化设计。
3.3 反应控制•建立反应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系统,优化反应过程的稳定性和产物质量。
4. 工艺优化4.1 能量优化•优化反应过程的能量消耗和能量回收。
•考虑换热器、节能设备等措施,降低能量成本。
4.2 废物利用•最大限度地回收和利用废物产生的副产物。
•考虑催化剂的再生和循环利用等方法。
4.3 生产效率提升•通过改进原料使用、反应条件等方面的措施,提高生产效率。
•优化工艺流程,减少废物生成和处理成本。
结论化工过程开发需要综合运用实验设计、反应工程和工艺优化等方法。
通过不断的优化和改进,可以提高化工过程的效率和产物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同时,化工过程开发也需要考虑环境保护和废物利用等方面,实现可持续发展。
5. 技术创新5.1 新材料研发•利用先进的合成方法和材料表征技术,研发新材料,用于化工过程开发中的催化剂、吸附剂等。
•通过改变材料的结构和成分,提高反应速率、选择性和稳定性。
化工过程分析与开发

开发是指研制新产品,开拓新方法,发展现有过程,扩大应用领域。
化工过程开发是指从实验室研究成果(新产品、新工艺等)过渡到实现工业化的科学技术活动。
科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学是发现,技术是发明。
科学是认识、改造世界的原动力,技术是改造世界的手段。
研究意指钻研,推究,反复探索。
基础研究:没有特定商业目的,以创新探索知识为目标的研究。
应用研究:运用基础研究成果和相关知识,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的技术基础所进行的研究技术开发研究:为创造新产品、新方法、新技术、新材料,以生产产品为目的的研究。
方法:指解决思想、说话、行动等问题的程序、门路、途径等。
适当的方法是研究者取得成功的钥匙,是提高认识水平的阶梯。
科学研究方法论思考过程:科学理论与方法指导,理论思维、计算与预测。
研究过程:收集材料方法、观察、测量、情报调研、试验、模拟。
思维加工方法、整理事实材料、建立系统理论、随机搜索、数学处理。
检验成果、科学实验、工程验证。
化工在人类生活中的地位化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第一次生产力提高——农业第二次生产力提高——机械第三次生产力提高——化工第四次生产力提高——电子第五次生产力提高——技术综合化工与衣食住行的关系化学纤维(醋酸纤维、聚酰胺66(尼龙))、塑料(ABS(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合成橡胶(丁苯橡胶)、化肥、农药、医药、能源、建筑。
化工过程研究与开发是指从一个有关新产品、新技术或新工艺的概念的形成,到科研、设计、建设工厂,从实验室研究成功地过渡到第一套工业规模生产装置,附诸实施的全部过程。
化工过程研究与开发的目的为产品开发、工艺工程开发、工艺改进、应用开发实验室研究与工业生产的不同处原料来源不同、杂质积累影响不同、传递规律变化化工过程开发的特点原料、生产方法和产品的多样性、化工开发与设计的多方案性、技术经济观点、重视能源和资源的充分利用、环境保护和过程安全(放大是化工过程开发的核心)化工过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化工过程开发面临的实际问题非常复杂、化工等技术学科不能完全实现理论演绎实验研究方法、数学模型方法(理论研究法)化工过程开发工作流程实验、过程研究(中间实验、小型工艺实验、大型冷模实验)、工程研究(概念设计、多级经济评估、基础设计)产品设计自己调查用户和需求、提出可能的产品方案、化学品、化学装置、提出方案、对方案进行筛选、组织实施研究与开发是一项科学技术活动,涉及经费投入、研究开发本身、成果价值三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数学模拟放大的系统试验
围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系统定量地试验。
化学反应器的系统试验:进行动力学试验。 传递过程试验:测定传递模型参数。
2)经验放大的系统试验 为放大设计提供定量的技术参数。 试验内容:
寻找克制放大效应的条件;
确定反应热效应以确定设备的传热要求;
优化工艺条件以确定最佳操作参数;
了解物料腐蚀性能进行防腐试验,以确定设备材质;
成的定量函数关系,这种准数函数式为模拟放大
设计方程,可以用来进行放大设计计算。
3、模型试验步骤
根据相似第二定理应满足的条件建立模型。 依据研究对象表征的准数关系进行模型试验。 取得试验数据后,根据相似第三定理的相似准数 间的函数式,依据相似准数相等的原则,将模型 试验确定的函数关系运用到原型中去,揭示原型 的规律,为开发放大提供依据。
二、中试装置
1、中试装置的规模
根据掌握过程规律的程度确定放大倍数。
复杂过程:~10倍
简单过程:高至103 ~ 104倍
2、测量与控制
采用的方法尽可能与生产装置上应用的一致,测点数目和 控制范围大于生产装置,采用一些高精度的仪表。
化工过程开发试验特征
试探性和验证性的双重性质 探索试验获得的技术信息是对所设想的技术方案的最 好验证; 验证试验可以发现待研究和解释的新问题和新现象。 力求解析性和综合性统一 解析—从复杂的关系中找出主要的和本质的规律
综合—形成符合实际过程的技术方案。
第一节 试验工作程序
一、拟订试验计划
试验目的
4、模型试验方式
用实际生产物料(原型试验)进行模型试验。
采用物理性质与生产物料相近的惰性物料进行 试验,“冷模试验”。 采用与研究对象具有类似规律的其他现象(或 过程)进行模型试验,“类比试验”。 如:流体的传热、传质和动量传递相互类比模拟 等等。
二、数学模型试验
依据:模型与原型之间表征研究对象规律的
试验提纲
1)试验的任务和目的;2)试验考察的内容;3)确定试验方 法和试验结果检测方法;4)提出试验设计方案;5)确定测 定的数据及其测量范围;6)预计结果和可能达到的精度。
试验准备
实验室准备: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原材料 扩大试验现场准备:扩大试验原材料和器材、设备加工制造 和试验装置的安装与调试。
二、进行试验
温度场相似、压力场相似、电磁场相似。
2、相似定理
相似第一定理:相似的现象具有数值相同的 相似准数,利用相似准数进行试验,变量减少。
相似第二定理:具有同一特征的现象,由单值 条件所组成的相似准数相等,则现象必定相似。 说明模型试验应满足哪些条件才能使模型研究的 对象与原型相似。
相似第三定理:当一个现象由n个物理量的 函数关系来表示,而且这些物理量中含有 m个量纲,则应有n-m个相似准数,根据 这一定理,可以通过模型试验建立由相似准数组
第二节 预试验和系统试验
一、预试验
1)任务:定性或半定量地认识开发对象,在开发 初期,对研究开发方案提出初步设想。
2)试验思路:
从认识研究对象特征出发建立思路
化学反应:动力学特征和热力学特征。
从文献调查着手,进行认识试验或鉴别试验,达到定性 认识过程特征的目的。
从影响反应结果的因素出发建立思路
几何相似:模型和原型的几何形状和内部结构相似
(空间分布相似),各对应边互成比例,且比值相等。
时间相似:模型和原型相对应的时间间隔互成
比例,且比值相等。
运动相似:模型和原型对应点上的速度(或加速
度)互成比例,且比值相等。
动力相似:模型和原型对应时刻,对应点上受力
的方向一致,其大小互成比例,且比值相等。
热力学:吸热or放热反应;平衡常数等。
动力学行为与过程:快反应or慢反应;绝热or等温反应。
工艺条件与指标:工艺条件温和or苛刻;转化率与
选择性的大小。
析因试验:分析结果产生原因的试验。
考察温度、压力、浓度、催化剂、反应器类型等因素,对
转化率、选择性、反应速率等结果的影响,进一步明确研
究的主要范围,减少不必要的工作。
三、撰写试验报告
试验工作的简单说明:试验内容、试验方法、试验条件、
试验装置和测试数据等的说明。 试验数据处理:整理成具有一定规律的简明图表、坐标曲 线或数学模型。 试验结果分析和结论:在数据处理的基础上,分析试验结 果精度和误差范围,提出考察结论,讨论结论适用的范围 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建议。 参考文献
化学反应:影响反应结果的主要因素为温度和反应物浓
度。
从某些特殊条件出发建立思路
特殊条件——对工艺过程的限制条件 如:反应的控制步骤;反应条件可以变化的范 围;工艺 要求和前后工序相互制约的条件。
3)预试验方式
认识试验:为认识过程特征而专门设计的试验。
反应类型:简单or复杂反与实际过程 的变化规律等效; 可以直接表示原型中特定因素的定量关系。 数学模型必须经过实践检验,证明与实际过程 等效后才能应用。
第四节
中间工厂试验
一、中试的内容和任务
检验小试确定的工艺方法和工艺条件,以及工艺系统连续运 转的可靠性; 考察放大效应,寻找产生的原因和消除的办法; 检验数学模型与实际过程的等效性; 考察物料对于设备材质的腐蚀作用; 考察工艺过程中微量杂质积累对于过程以及最终产品质量的 影响; 提供一定量的产品供进一步加工应用考察; 考察工艺过程中产生“三废”情况,寻找综合治理的方法。
直接原因:温度、浓度因素 工程因素:工艺条件、反应器型式及尺寸、操作方式→ 流速分布、返混等 → 浓度、温度分布
非常规因素:催化剂中毒、烧结等
鉴别实验
验证研究者从推论中形成的一些结论。
鉴别试验的效果取决于试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合理 性。
二、系统试验
在预试验基础上,针对预试验确定的某些重要结论
或技术设想,有目的、有计划地探明过程规律,并取得定 量数据的一种试验。 系统试验为基础设计服务。
考察物料循环和微量杂质的积累。
第三节
模型试验
1、定义:对研究对象进行间接研究的试验方法,必
须建立模仿研究对象、并与研究对象相似或等效
的模型。
2、形式:物理模型和数学模型
一、物理模型试验
以模型和原型(研究对象)之间物理量相似为基础建
立模型实体所进行的试验。
1、相似概念
建立的模型与原型之间相对应的物理量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