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城市规划指标体系研究讲解

合集下载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 & 生态城市
城:墙,城指内城墙,郭指外城墙 市:场,买卖场所, market 城市: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周
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City+town——urban area;
生态城市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高级阶段
农业文明——村落&城市,特点:生产力水平低下;污染少,生态和谐 工业文明——工业化城市,特点:生产力水平较高;污染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生态文明——生态城市,特点:生产力水平很高;污染少,
信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
单位 现状值
万元/人 2.5
吨标煤/ 万元
1.4
m3/万元 10
0.7
Kg/万元 300
%
60
%
2.05
%
100
%
95
%
100
%
90
%
0.5
%
100
%
0.5
%
20
%
49.82
%
15.78
%
-
一级指标 社会和谐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绿色建筑率
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市场占有率
居民人均收入增长率与GDP增长率比值
自然、经济、社会和谐高效、生态平衡。
生态城市的概念
生态城市(ecological city ) 从广义上讲,是建立在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
认识基础上的新的文化观,是按照生态学原 则建立起来的社会、经济及自然协调发展的 新型社会关系,是最有效地利用环境资源实 现可持续发展的最合理的生产生活方式。 狭义的讲,就是按照生态学原理进行城市设 计,建立高效、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的 人类聚居环境。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进展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构建”研究进展

和 框 架 .通 过 6 步 骤 来 完 成 生 态城 市 指 标 体 系 的选 取 :( ) 定 个 1确
生 态 城 市 发 展 目标 ; () 定 指 标 分 类 框 架 ;( ) 定 指 标 选 取 标 2确 3确
本 文 旨在 介 绍 中 国城 市科 学 研 究 会 开展 的生 态 城 市 指标 体 系 构 建项 目最 新 进展 。本 指 标体 系充 分 参 考 著 名 国际 机 构 和 中 国各 部 委制 定 的 指标 体 系 ,采 用德 尔菲 法 意 见 征询 、专 家 小 组讨 论 案例 城 市 实 践等 多种 方 式 ,确 定 生 态 城市 评 价 指 标 体 系 。通 过 综 合研 究 ,确 定 资源 节 约 、环境 友 好 、经 济持 续 、社 会 和 谐 、创 新 引领 5 目标层 水 资源 、能源 等2 个 专题 ,3 个 定 量指 标 9 个 8 6 个
特 别 关 注
T S eci cu he p al Fo s
■ 项 目背景
生态城 市指标体 系构建 与生态城市示范评 价
中国城 市科 学研 究 会研 究 项 目— — 《 态城 市 指标 体 系构 生
举行 的第 七 届 国 际绿 色 建 筑 与建 筑 节 能 大 会 上 举 行 了 生态 城 市 指 标 体 系构 建 与 生态 城 市 示范 评 价 年度 成 果 发 布会 ( 0 O 2 1 一 2 1 )” 。 中国城 科 会 秘 书长 李 迅 介 绍 了该 课 题 的 立题 背 景 及 01 研 究进 展 .课题 组 李 海 龙 博 士 和刘 琰 助 理 研 究 员分 别介 绍 了 生 态城 市指 标体 系 和生 态城 市示 范 案例 ( 期特 约 刊 登 )。 本
1 生 态城 市 指标体 系构 建 方法 与特 点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1、生态城市的内涵生态城市是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结果,是社会和谐、经济高效、生态良性循环的人类居住形式,是自然、城市与人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所形成的互惠共生结构。

生态城市是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必然选择,在城镇化进程中注重城市生态系统的构建,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持续、社会和谐、创新引领为目标来建设生态城市,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化发展,实现美丽中国的目标和中国生态文明的崛起.2、生态城市——资源节约生态城市主要从水资源、能源和土地资源三个方面实现资源的节约。

水资源方面要求做到超过30%的再生水利用率和超过90%的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能源方面要求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超过15%,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大型公共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能耗要低于85度/年/平方米;土地资源方面要求在保证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在80-120平方米的基础上尽量集约用地,使城镇建设用地占市域面积的比例大于50%。

3、生态城市——环境友好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对空气质量、水环境质量、垃圾、噪声和公园绿地都有特别要求。

要求全年中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日平均浓度达二级标准的天数均要大于310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和城市水环境功能区的水质达标率均为100%;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率和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均达到90%以上;环境噪声达标区覆盖率超过95%;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大于40%,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80%以上。

4、生态城市——经济持续生态城市要兼顾经济、社会、自然地可持续发展,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要求经济发展过程中,每万元GDP的化学需氧量小于4.0、每万元GDP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小于5.0、每万元GDP消耗标准煤在0.83吨以内、每万元GDP的取水量在70立方米以内;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其增加值占GDP比重的55%以上;代表收入水平的恩格尔系数要小于30%;用城镇登记失业率代表就业水平,要求该项指数小于3.2%。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南京生态市建设规划》明年出台(2004-11-22 05:59:15)【南京日报报道】(记者朱文君通讯员徐小怗)2008年,我市将建成“全国生态市”,按相关指标,届时,我市一年空气质量优良的天数将达到330天以上,城市将无4类水体。

日前,由中科院南京湖泊与地理研究所、南京大学和南京市环科所共同完成的《南京生态市建设规划编制大纲》通过以中国科学院李文华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的评审,《南京生态市建设规划》将于明年出台。

规划大纲展示了目前我市的生态状况:我市人均水、土地资源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而且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单位GDP水耗约400立方米/万元,高于全国对于生态市的要求。

南京城区水质大部分达不到所属功能区类别要求,郊区水质总体尚可,但局部恶化现象尤其是工业区附近水质超标现象不容忽视。

全市空气质量总体转好,但可吸入颗粒物污染较严重,尤其在市工程建设量较大的地区和车流交通量大的地区,超标严重。

规划大纲对南京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

主城、都市发展区和市域构成南京生态建设空间的3个圈层,以主城外围山林、高速公路绿带、农田、湖泊、河流为依托,构筑南京生态基础设施网架。

同时,以区、乡行政区界为单元,将它们分为“生态保护与禁止开发区”、“生态修复与限制开发区”、“生态缓冲与控制开发区”以及“生态建设与引导开发区”。

针对土地资源的紧缺,避免城市无序外扩,规划将对主城用地进行约束。

规划大纲将生态市的建设分为3个阶段,即2004年至2008年,达到国家“全国生态市”生态标准的要求,高淳、溧水两县达到生态县建设指标。

在对生态市考核的28项指标中,我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例、森林覆盖率等9个指标基本达标,人均GDP、城市空气质量等15项指标经过努力可以在近期创建中达标。

2009年至2012年,我市将主要通过实施生态产业和重点生态领域的建设,使市域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基本形成生态产业体系框架;2013年至2020年为我市生态市建设的全面提升阶段,初步形成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生态经济体系、生态环境体系和生态社会体系。

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与综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构建与综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任何生态城市建设都应遵循“ 结构和功能相适应” 的原 则, 构建合理的生态城市 , 实现其最佳的生态功能。本 文运用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对山东省 1 个地 ( ) 7 市 生态 系统 的结构 、 能和 协调 度进行 了直 观评价 分析 。 功 在 此基 础上 进行 聚类 分析 , 获取 各城 市 的生态信 息 , 提 出 山东 省生 态城 市建设 的对 策 和措施 。
_ __ __ ___ _ ’
T k h n o g P o i c o  ̄ t  ̄ a e S a d n r vn e f rEx p l
C N Ja WA i HE un, NG L —Hom  ̄ adE vom n,hnogN ra U i ri ,i n20 1 , h a C lg f ou tnR s v n ni n etSadn o l n e t J a 04 Ci ) l ao o r m v sy n 5 n A s atT en aL fh l ,osut dI nglo o g a c p vm n W Sh o 0 c osutnbsdo dxs bt c:h l S/ t pa cnt c a aae f e l i l i i r e et a ee l  ̄ i cnt co ae i ee r e 1  ̄o e n r n n " r oc t m o c y t c o y t r i nn
势, 促进生态城市建设至关重要 , 而且对全 国东、 西部 省 、 和 自治区生态建设 具有重要 的示 范意义 。 市
2 评 价指 标体 系的 建立及 其评 价方 法 2 1 三级 指标 的选 取 .
。。

人与 自 然高效和谐的生态关系。传统的城市建设注重
城市 的职能 , 政 治经 济 中心 、 化 教育 中心 、 融 贸 如 文 金 易 中心 等 , 生态城 市建 设 注重其 规模 和效 益 , 市环 而 城 境建 设 的 目的是 为 了让城 市更 适合 人居 住 。生态城 市 建设 注重 因地制 宜 , 根据 城市 的特 色建设 生态城 市 ; 但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与评价研究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与评价研究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与评价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的发展过程中,也伴随着环境的恶化和生态系统的破坏,这也加速了人们生态城市规划设计与评价的研究。

一、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概述生态城市是一种以生态为中心,尊重自然、优化资源、提高生活质量和满足未来世世代代需求的城市,它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追求低碳、清洁、健康、智能、可持续的城市。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是关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城市规划设计理念,它强调城市与自然的融合,提倡可持续发展和绿色生活方式。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需要尊重自然环境,积极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推行低碳、绿色、可持续的发展理念,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生态城市规划设计需要把城市绿地、水环境、空气环境、土壤环境、垃圾处理、交通方式、建筑材料等方面纳入考虑,将环保生态理念贯穿整个城市的规划建设过程中。

二、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特征1.低碳环保:生态城市规划设计注重节约资源、减少污染,彻底改变以往的过度消耗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着重建设低碳环保城市。

2.绿色生态: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加强城市的绿地建设和环保设施建设,保护生态系统的平衡,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生活环境。

3.智能化: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将IT技术引入城市建设中,提高城市的信息化水平,实现城市的智能化管理和服务。

4.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强调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以长远利益为前提,促进城市健康可持续的发展。

三、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评价标准1.环保性评价:测评城市的环境污染和环保设施的建设情况。

2.生态平衡评价:测评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情况和绿地覆盖率的变化情况。

3.低碳环保评价:测评城市的碳排放量和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情况。

4.智能化评价:测评城市智能化水平和信息化管理情况。

5.空间布局评价:测评城市建筑密度和道路规划情况,判断城市的城市空间格局特征。

四、生态城市规划设计的实践案例1. 新加坡生态城市概念:新加坡生态城市规划设计建设以可持续性和杜绝环境损害为目标。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

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分析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城市规划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生态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过程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本文将对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原则、方法和案例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规划设计提供有益的参考。

一、生态城市规划的概念生态城市规划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中,将生态环境保护与城市发展相结合,实现城市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的规划理念。

生态城市规划的核心是要最大程度地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环境的破坏,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生态城市规划不仅要考虑人类社会的发展需求,也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性,实现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

1. 可持续性原则:生态城市规划要以可持续性为原则,即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考虑到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使城市在满足当前人类生活需求的也不破坏自然环境,不影响后代子孙的生存空间。

2. 生态保护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减少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持城市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

3. 合理利用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消耗,并且要推广循环利用的理念,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 生态景观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营造生态景观,提高城市绿化率,增加绿地和公园数量,打造宜居的生态环境。

5. 社区参与原则: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注重社区居民的参与,尊重居民的意见和需求,使城市规划更加人性化,更好地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1. 生态环境评价: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进行生态环境评价,对城市周边的生态环境进行科学评估,找出存在的问题和隐患,指导城市规划设计中的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2. 生态规划布局: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进行生态规划布局,合理规划城市空间结构,将生态保护区、绿地、水体等自然环境要素合理融入城市规划,提高城市的整体生态性。

3. 生态节能建筑: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要推广生态节能建筑设计理念,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技术,降低建筑能耗,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提高建筑的环境适应性。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生态城市指标体系(郭秀锐等,2001)生态城市的指标体系(从生态系统角度)(郭秀锐等,2001)生态城市具有和谐性、高效性、持续性、整体性、区域性和结构合理、关系协调七个特点。

生态城市应满足以下八项标准:(1)广泛应用生态学原理规划建设城市,城市结构合理、功能协调;(2)保护并高效利用一切自然资源与能源,产业结构合理,实现清洁生产;(3)采用可持续的消费发展模式,物质、能量循环利用率高;(4)有完善的社会设施和基础设施,生活质量高;(5)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有机结合,环境质量高;(6)保护和继承文化遗产,尊重居民的各种文化和生活特性;(7)居民的身心健康,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和环境道德观念;(8)建立完善的、动态的生态调控管理与决策系统。

(1)高效益的转换系统在自然物质——经济物质——废气物的转换过程中,必须是自然物质投入少,经济物质产出多,废弃物排泄少。

该系统的有效运行在产业结构方面的表现为第三产业大于第二产业大于第一产业的倒金字塔结构。

(2)高效率的流转系统以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为支撑骨架,为物流,能源流,信息流,价值流和人流的运动创造必要的条件,从而在加速各种流动的有序运动中,减少经济损耗和对城市生态的污染。

(3)整体性和前瞻性生态城市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在整体协调的新秩序下寻求发展。

规划,建设,管理城市时,不仅兼顾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利益,协调发展,而且还要满足不同地区,社会,后代的发展需求。

不仅重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协调,更注重人类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不会因眼前利益而用“掠夺”其他地区的方式换取自身暂时的“繁荣”,或牺牲后代的利益来保持目前的发展。

(4)高质量的社会人文环境发达的教育体系和较高的人口素质是可持续发展生态城市的基础和智力条件之一,还应该具有良好的医疗条件和相合的社区环境。

(5)环境质量指标国际化生活环境优美,管理水平先进,城市的大气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环境质量指标达到国际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城规划指标体系研究晓山1.国内外研究动态规划指标体系作为规划实施的主要控制手段,是将生态城市由理论研究到实际操作的关键所在。

目前,国内外对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的相关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主要是从生态城市建设评价的角度提出的。

从碳减排角度进行的研究基本上在概念理论阶段。

较少考虑碳减排的内容和标准(吴琼等,2005;莫霞,王伟强,2010;谢鹏飞等,20lO;付允等。

2010)。

欧盟资助的生态城市研究项目从区域与城市文脉、城市结构、交通、物资与能源、社会经济等五个方面提出了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

核心思想是构建人类和环境友好关系的可持续居住模式(薄力之,2008)。

美国重要港口城市克里夫兰的生态城市议程中包含了空气质量、气候改良、能源、绿色建筑、绿色空间、基础设施、政府领导、邻里特色构建、公共卫生、精明增长、区域主义、交通选择、水质保持以及滨水区建设等多个层面的标准要求。

加拿大温哥华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包括固体废弃物、交通运输、能源、空气排放、土壤与水、绿色空间、建筑等。

目前,研究生态城指标的体系结构大致可以分为6类:①第1类为基于可持续发展理论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将指标体系分解为社会、经济、环境等多个子系统,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环保部、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中新天津生态城项目组、付允等(2010)提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该类型:②第Ⅱ类为基于城市复合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吴琼和王如松(2005)、杨志峰等(2005)、颜文涛等(2007)提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该类型;③第Ⅲ类为基于生态系统理论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宋永昌等(1999)提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该类型:④第Ⅳ类为基于生态城市规划理论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将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系统理论和城市规划理论结合,将各种生态规划指标融人到传统城市规划内容中去,黄光宇等(2002)和沈清基等(2008)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该类型;⑤第V类根据生态城市建设内容构建的生态城指标体系,在传统城市建设内容的基础上,直接融入生态指标,欧盟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美国克里夫兰生态城市建设标准、加拿大温哥华的生态城市建设指标体系、曹妃甸国际生态城指标体系、无锡中瑞低碳生态城指标体系属于此类型:⑥第Ⅵ类基于人居环境理论构建的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城市科学研究会提出的宜居城市科学评价指标体系以及国家园林生态城市标准属于此类。

从低碳生态城内涵及系统构成、建设内容、规划内容4个方面评价上述低碳生态城指标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更多强调了生态指标,较少涉及减碳指标:②提出了生态城建设评价指标,较少针对性提出规划过程控制的低碳生态城规划指标,规划可控性(即对规划编制过程和规划管理的可操作性)不是很强:③有些指标体系结构和目标清晰,但指标综合性太强,很难在规划过程中有效控制,而有些指标体系强凋过程控制,但结构层次不清晰。

2.国内外生态指标体系标准建设概况2.1国际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目前,在国际影响最为广泛,指标体系建立相对先进的有美国LEED, 英国BREEAM,德国DGNB,法国HQE。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于1998年颁布实施的绿色建筑分级评估体系,综合考虑环境、能源、水、室内空气质量、材料和建筑场地等因素,这些都对建筑物的高性能表现起着关键影响。

绿色建筑评估系统将会确保建筑物的实际建造能满足预期的设计和表现。

LEED是目前国际上商业化运作模式最成熟的绿色建筑分级评估体系。

目前广为世界各国引用。

BREEAM(Building Research Establishment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 Method)体系,是世界上第一个绿色建筑评估体系,由英国建筑研究所与1990年制定。

BREEAM体系的目标是减少建筑物的环境影响,体系涵盖了包括从建筑主体能源到场地生态价值的范围。

BREEAM体系关注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包括了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多个方面。

这种非官方评估的要求高于建筑规范的要求,有效地降低了建筑的环境影响。

如今,在英国及全世界范围内,BREEAM体系已经得到了各界的认同和支持。

DGNB(GERMAN SUSTAINABLE BUILDING CERTIFICATE),德国可持续建筑认证体系,由德国可持续建筑委员会(DGNB)组织德国建筑行业的各专业人士共同开发。

DGNB覆盖了建筑行业的整个产业链,并致力于为建筑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方向。

其2008年版仅对办公建筑和政府建筑进行认证。

其2009年版将根据用户及专业人员的反馈进行开发。

HQE(High Environmental Quality),法国高环境品质评价体系。

该体系致力于指导建筑行业在实现室内外舒适健康的基础上将建筑活动对环境的影响最小化。

中国在借鉴以上各评价标准的基础上,也在2006年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

并以此为设计和评判依据,由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组织专家,对新建建筑进行评审,给与颁发“绿色建筑评价标识”。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1、2、3星级,3星级为最高级别。

建设部设“低能耗与绿色建筑双百示范工程”、“绿色建筑创新奖”等政策以支持国内绿色建筑的发展。

2.2国际生态住区评价标准英国建筑物环境评估体系(BREEAM)是世界范围内第一个公认的绿色建筑评估体系,之后多个国家制定本国的评估体系都借鉴了其内容和框架,BREEAM-C ommunities体系是英国于2009年颁布的BREEAM体系的社区版本,标志其评价对象从建筑扩展到了住区。

美国的《能源与环境设计先导》(LEED)是当前国际上商业化最为成功的评估体系。

2009年正式发布邻里开发体系(LEED-ND)。

借鉴上述两个评估体系,中国制定了《中国生态住区技术评估手册》第四版。

2.3国际生态城评价标准体系目前,全球建设生态城的案例有许多,但还没有像绿色建筑和生态住区出台明确的生态城评价指标体系标准规范。

3.中新天津生态城规划指标选介3.1构建目标构建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是为了在中新合作建设生态城过程中落实“三和”、“三能”,并运用生态经济、生态社会、生态环境、生态文化的新理念,建设“生态、环保、节能、自然、宜居、和谐的人居环境”,使中新天津生态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旨在节地节水、节能减排、生态宜居等规划理念和建设标准方面实现突破,通过对生态城规划的引导,将生态城建设成体现“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城市的典范。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通过指导中新天津生态城的建设,促进以下主要目标的实现:(一)建设环境生态良好、充满活力的地方经济,为企业和创新提供机会,为居民提供良好的就业岗位;(二)促进社会和谐和广泛包容的社区的形成,社区居民有很强的主人翁意识和归属感;(三)建设一个有吸引力的、高质量的居住环境;(四)采用良好的环境技术和做法,促进可持续发展;(五)更好的利用资源,产生更少的废物;(六)改善居民的总体生活状况;(七)为中国其它城市生态保护与建设提供管理、技术、政策等方面的参考。

3.2指标体系选取原则(一)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原则在设计指标体系时,要考虑理论上的完备性、科学性和正确性,即指标概念必须有明确的科学内涵,数据选取应客观、真实,计算与合成等要以公认的科学理论为依托,同时又要避免指标间的重叠和简单罗列。

指标还应具有可操作性,既要有可取性(具有一定的现实统计基础),又要有可测性(所选的指标变量必须是在现实生活中可以测量得到或通过科学方法聚合生成的)。

(二)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原则衡量生态城的指标要尽可能地量化,但对于一些在目前认识水平下难以量化且意义重大的指标,可以用定性指标来描述。

(三)特色与共性相结合原则一方面指标体系要尽可能采用国内外普遍采用的综合指标,以便全面反映生态城建设涉及的各个领域,并利于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比较和推广;另一方面也要兼顾区域自身生态环境特点,突出区域特色。

(四)可达性与前瞻性相结合原则指标体系要考虑目标的近期可达性和远期的前瞻性。

一方面指标要考虑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而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在近期是可实现的。

中新天津生态城指标体系在构建过程中, 本着以上原则进行指标选取及指标值确定工作。

在指标选取上,主要采取通用的国家标准、国际标准和国内外有生态特色的城市指标,结合中新天津生态城选址区域的实际,力求突出区域特点。

在指标值确定上,参考及类比了国际和国内先进地区、天津市、滨海新区生态建设等相关政策和研究中的指标值以及国内外先进生态城市的现状值,向相关领域专家咨询后,结合本区现状进行科学合理的调整后确立。

3.3生态城控制性指标3.3.1 自然环境良好(一)区内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指标值:好于等于二级标准的天数≥310天/年(相当于全年的85%),在此基础上,要求SO2和NOX好于等于一级标准的天数≥155天/年(相当于达到二级标准天数的50%)。

时限1:即日开始国内对比:全国“十一五”规划针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的目标为:全国75%的主要城市在2010年前全年有292天以上须达到国家二级标准。

指标解释:指区内空气环境质量达到国家有关功能区标准要求,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 3095)现行标准执行。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二)区内地表水环境质量2指标值: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现行标准IV 类水体水质要求时限:2020年之前指标解释:本指标体系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现行标准为依据,对区内地表水体按其使用功能进行水质监测考核。

区内景观娱乐用水,应同时满足《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现行标准要求。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三)水喉水达标率3指标值:100%时限:即日开始指标解释:满足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现行标准,同时满足世界卫生组织的《饮用水水质规则》现行标准的水喉水水质达标率。

数据来源:城建部门、水务部门(四)功能区噪声达标率指标值:100%时限:即日开始指标解释:环境噪声达标区,指在国家《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现行标准中适用区域划分的基础上对工业噪声、交通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进行强化管理,综合治理,达到规定要求的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指在建成区内建成并达到国家规定标准的环境噪声达标区的总数及面积。

数据来源:环保部门(五)单位GDP碳排放强度指标值:150吨-C/百万美元时限:即日开始指标解释: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即单位GDP经济活动所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折算成碳的数值。

与常规同等规模城市相比,中新天津生态城的能源结构、绿色交通出行方式、产业结构、环保建材的使用等,可以保证规划建设实施后二氧化碳少排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