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章节检测 第二章 能力提升检测卷
2020-2021学年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分子结构与性质》测试题一、单选题1.下列物质,既含有共价键又含有离子键的是A.HI B.Na2O C.NH4Cl D.NaCl2.下列关于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VSEPR模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VSEPR模型可用来预测分子的立体构型B.分子中价电子对相互排斥决定了分子的立体构型C.分子中键角越大,价电子对相互排斥力越大,分子越稳定D.中心原子上的孤对电子也要占据中心原子周围的空间并参与互相排斥3.下列物质中,含有非极性键的共价化合物是A.CH3CH3B.Na2O2C.NaCl D.N24.共价键都有键能之说,键能是指拆开1mol共价键所需要吸收的能量。
如H-H键的键能是436KJ/mol,是指1molH2分子变成2molH原子需要吸收436KJ的能量。
你认为下列分子中的共价键能量最大的是A.HF B.HCl C.HBr D.HI5.短周期主族元素W 、X、Y 、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元素的焰色反应为黄色,W的核外电子数与X、Z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相等,Y的原子序数是Z的最外层电子数的2倍,由W、X、Y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M的结构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化合物M中所有原子都满足8电子稳定结构B.最简单的氢化物的沸点:Y高于WC.X2W2属于共价化合物D.简单离子半径由大到小的顺序为Z>X> WB可作为辅酶参与糖的代谢,并有保护神经系统的作用。
该物质的结构式为6.维生素1B的说法正确的是如图,以下关于维生素1A.只含σ键和π键B.既有共价键又有离子键C.只有极性键没有非极性键D.C、N、O三种元素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是OCl+H O HCl+HCl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7.关于反应22ClA.中子数为18的Cl原子可表示为3517B.HClO的电子式为H O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C.2D.HCl能与水形成氢键8.短周期主族元素W、X、Y、Z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W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内层电子数的两倍。
【高考推荐】2020-2021高考化学一轮复习强酸(碱)与弱酸(碱)的比较学案(含解析)

强酸(碱)与弱酸(碱)的比较李仕才考点梳理1.一元强酸(HA)与一元弱酸(HB)的比较方法一:根据弱酸的定义判断,弱酸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如测0.1 mol·L-1的CH3COOH 溶液的pH>1。
方法二:根据弱酸在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判断,条件改变,平衡发生移动,如pH=1的CH3COOH 加水稀释10倍后,1<pH<2。
方法三:根据弱酸的正盐能发生水解判断,如判断CH3COOH为弱酸可做以下实验:(1)向一定浓度的醋酸钠溶液中,加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为浅红色。
(2)用玻璃棒蘸取一定浓度的醋酸钠溶液滴在pH试纸上,测其pH>7。
3、强弱电解质的图像分析盐酸、醋酸图像题的分析方法(1)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醋酸①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醋酸的pH大。
②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盐酸加入的水多。
(2)相同体积、相同pH的盐酸、醋酸①加水稀释相同的倍数,盐酸的pH大。
②加水稀释到相同的pH,醋酸加入的水多。
(3)不论怎样稀释,酸溶液的pH不能等于或大于7,碱溶液的pH不能等于或小于7,都只能趋近于7。
考向分析:考向一、强酸和弱酸(碱)的判断典例1、下列事实一定能说明HNO2为弱电解质的是()①常温下,NaNO2溶液的pH>7②用HNO2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很暗③HNO2不能与NaCl反应④常温下0.1 mol·L-1的HNO2溶液pH=2⑤1 L pH=1的HNO2溶液加水稀释至100 L后溶液的pH=2.2⑥1 L pH=1的HNO2和1 L pH=1的盐酸与足量的NaOH溶液完全反应,最终HNO2消耗的NaOH溶液多⑦HNO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NO2晶体,溶液中[OH-]增大⑧HNO2溶液中加水稀释,溶液中[OH-]增大A.①②③⑦ B.①③④⑤C.①④⑤⑥⑦ D.②④⑥⑧解析:②如果盐酸(强酸)的浓度很小灯泡也很暗;④如果是强酸,pH=1;⑤如果是强酸,加水稀释至100 L后溶液的pH=3,实际pH=2.2,这说明HNO2溶液中存在HNO2H++NO-2,加水平衡右移,使pH<3;⑥依据HNO2+NaOH===NaNO2+H2O、HCl+NaOH===NaCl+H2O可知,[HNO2]大于[HCl],而溶液中[H+]相同,所以HNO2没有全部电离;⑦加入NaNO2,溶液中[OH-]增大,说明化学平衡移动;⑧不论是强酸;还是弱酸,加水稀释,溶液中[H+]均减小,而[OH-]增大。
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过关检测(2021届)word版含答案

2021届高三化学一轮复习《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过关检测(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8小题,每小题3分,共5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向含有2mol 的SO 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 2+O 22SO 3,充分反应后生成2mol 的SO 3B .可逆反应是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C .CaCO 3=====△CaO +CO 2↑与CaO +CO 2===CaCO 3互为可逆反应 D .只要是可逆反应,均不能进行到底 答案 D2.(2020年湖北宜昌)一定温度下在容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A(s)+2B(g)C(g)+D(g)。
下列不能说明反应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A .v 正(B)=2v 逆(C)B .每消耗1molC ,同时生成1molD C .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 D .容器内压强保持不变 答案 D3.(2020年湖北黄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向含有2mol 的SO 2的容器中通入过量氧气发生2SO 2+O 22SO 3,充分反应后生成2mol 的SO 3B .可逆反应是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化学反应C .CaCO 3=====△CaO +CO 2↑与CaO +CO 2===CaCO 3互为可逆反应D .只要是可逆反应,均不能进行到底 答案 D4..(2020·浙江11月选考,14)已知X(g)+Y(g)2W(g)+M (g) ΔH =-a kJ·mol -1(a >0)。
一定温度下,在体积恒定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 与1molY (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充分反应后,放出热量为a kJB .当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X 与W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一定为1∶2C .当X 的物质的量分数不再改变,表明该反应已达平衡D .若增大Y 的浓度,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答案 C5.将等物质的量的N2、H2气体充入某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并达到平衡:N2(g)+3H2(g) 2NH3(g) ΔH<0。
2020-2021学年高一下学期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卷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2SO3(g)O2(g)+2SO2(g),在一定条件下n(SO3)和n(O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B.点b的正反应速率比点a的大C.点c的逆反应速率比点e的大D.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SO2)一样大2.下列对化学反应的认识错误的是()A.会引起化学键的变化B.会产生新的物质C.必然引起物质状态的变化D.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3.下图是一种航天器能量储存系统原理示意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系统中只存在3种形式的能量转化B.装置Y中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O2+2H2O+4e-===4OH-C.装置X能实现燃料电池的燃料和氧化剂再生D.装置X、Y形成的子系统能实现物质的零排放,并能实现化学能与电能间的完全转化4.如图所示,电流表指针发生偏转,同时A极质量减少,B极上有气泡产生,C为电解质溶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极为原电池的正极B.A、B、C可能分别为锌、铜、稀盐酸C.C中阳离子向A极移动D.A极发生氧化反应5.一定条件下,将3 mol A气体和1 mol B气体混合于固定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B(g)C(g)+2D(s)。
2 min末该反应达到平衡,生成D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若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时,该反应不一定达到平衡状态B.2 min后,加压会使正反应速率加快,逆反应速率变慢C.反应过程中A和B的转化率之比为3∶1D.开始到平衡,用A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为0.3 mol·L-1·min-16.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下列情况表明反应A(s)+2B(g)C(g)+D(g)已达到反应限度的是()A.混合气体的密度保持不变B.有1 mol C生成的同时有1 mol D生成C.混合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保持不变D.有1 mol A生成的同时有1 mol C消耗7.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
2020-2021学年人教版化学高一下册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卷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测试卷一、单选题(共15小题)1.生产液晶显示器的过程中使用的化学清洗剂NF3是一种温室气体,其储存能量的能力是CO2的12 000~20 000 倍,在大气中的寿命可长达740年之久,已知键能是指断开1 mol化学键变为气态原子时所放出的能量,以下是几种化学键的键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过程N2(g)―→2N(g)放出能量B.过程N(g)+3F(g)―→NF3(g)放出能量C.反应N2(g)+3F2(g)===2NF3(g)是吸热反应D. NF3吸收能量后如果没有化学键的断裂与形成,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2.在4 L密闭容器中充入6 mol A气体和5 mol 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3A(g)+B(g)2C(g)+x D(g),达到平衡时,生成了2 mol C,经测定,D的浓度为0.5 mol·L-1,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x=1B. B的转化率为20%C.平衡时A的浓度为1.50 mol·L-1D.达到平衡时,在相同温度下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压强是反应前的85%3.下列四个化学反应中,你认为理论上不可用于设计原电池的是()A. 2Al+2NaOH+2H2O===2NaAlO2+3H2↑B. 2H2+O22H2OC. Mg3N2+6H2O===3Mg(OH)2+2NH3↑D. CH4+2O2CO2+2H2O4.对于密闭容器中的反应2SO3(g)O2(g)+2SO2(g),在一定条件下n(SO3)和n(O2)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点c处反应达到平衡B.点b的正反应速率比点a的大C.点c的逆反应速率比点e的大D.点d(t1时刻)和点e(t2时刻)处n(SO2)一样大5.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可以进行很多科学实验,甚至制作出一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装置来,下图就是一个用废旧材料制作的可用于驱动玩具的电池的示意图。
当电池工作时,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铝罐将逐渐被腐蚀B.碳粒和碳棒上发生的反应为O2+2H2O-4e-===4OH-C.碳棒应与玩具电机的负极相连D.该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碳棒和碳粒的质量会减轻6.美国圣路易斯大学研制了一种新型的乙醇电池,电池如下图所示:该电池用质子(H+)溶剂,在200 ℃左右时供电。
2020-2021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章节检测 第六章 能力提升检测卷

2020-2021学年高三化学一轮复习第六章能力提升检测卷1.(2020·鹤岗第一中学质检)已知反应A+B===C+D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E1、E2均为正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小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B.该反应只有在加热条件下才能进行C.A和B的总能量一定高于C和D的总能量D.该反应吸收的能量为(E1-E2) kJ·mol-1【答案】D【解析】根据图像可知,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说明该反应是吸热反应,所以破坏反应物中的化学键所吸收的能量大于形成生成物中化学键所放出的能量,故A、C项错误;某些吸热反应不需要加热也可以发生,如氢氧化钡晶体和铵盐发生的吸热反应,故B项错误;ΔH=断键吸收的能量-成键放出的能量=(E1-E2)kJ·mol-1,故D项正确。
2.(2020·江西省湖口中学模拟)远洋轮船的船体材料是合金钢,为了保障航行安全,延长轮船的使用寿命,通常在与海水接触的船壳(船底及船侧)上镶嵌一些金属块M。
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上述保护船壳免受腐蚀的方法叫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B.M可能是锌、铜等金属C.船壳主要发生吸氧腐蚀D.在上述保护船壳的过程中,负极反应为M-n e-===M n+【答案】B【解析】M不能是铜,B项错误。
3.(2020·山东烟台模拟)关于下列各装置图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第1页共13页第 2 页 共 13 页A .装置①精炼铜时a 极为粗铜,电解质溶液为 CuSO 4溶液B .装置②的总反应式是Cu +2Fe 3+===Cu 2++2Fe 2+C .装置③中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D .装置④中的铁钉几乎不被腐蚀【答案】B【解析】装置①中a 极为阳极,电解精炼铜时,a 极是粗铜;装置②中,铁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铜,总反应式应是Fe +2Fe 3+===3Fe 2+;装置③中为保护钢闸门不被腐蚀,钢闸门应与外接电源的负极相连;装置④中由于浓硫酸有强吸水性,铁钉在干燥的空气中不易被腐蚀。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化学第二章第三节第5课时重点复习课检测新人教版必修1

第5课时重点复习课1.(2019·德化检测)下列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摩尔是化学上常用的一个物理量B.某物质含有6.02×1023个微粒,含有这个数目微粒的物质一定是1 molC.1摩尔氢气分子可以表示为1 mol H2D.硫酸的摩尔质量为98 g解析: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单位,A错;6.02×1023个微粒是1 mol,但含有这个数目微粒的物质不一定是1 mol,如含6.02×1023个Na+的Na2CO3为0.5 mol,B错;D项单位错。
答案:C2.(2019·长春检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2×1023个分子的体积约是22.4 LB.0.5 mol H2的体积为11.2 LC.1 mol气体的体积为22.4 L,则一定是在标准状况下D.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相同解析:计算气体的体积时要指明温度和压强,在不同温度、压强下,相同分子数的气体体积可能不同,故A错误;没有指明温度和压强,0.5 mol H2的体积不一定为11.2 L,故B 错误;非标准状况下,通过调节温度和压强也可以使1 mol气体的体积达到22.4 L,故C错误;标准状况下,体积相同的气体所含的分子数相同,故D正确。
答案:D3.(2019·保定高一检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含1 mol溶质的任何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B.配制1 mol·L-1 NaCl溶液1 L,其方法是将58.5 g NaCl溶于1 L水中即可C.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同种溶液所含溶质的粒子数一定相同D.1 L 0.5 mol·L-1 CaCl2溶液中,Ca2+与Cl-的物质的量浓度都是0.5 mol·L-1解析:A中缺少体积,含1 mol溶质的任何溶液,物质的量浓度不确定,无法比较大小;B中1 L是水的体积不是溶液体积,所得溶液浓度不是1 mol/L;C.同种溶液,同体积,同浓度所含溶质粒子数必然相同;D.Ca2+浓度为0.5 mol/L,Cl-浓度为1 mol/L,故只有C正确。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一单元测试AB卷 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B卷 能力提升

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单元测试AB 卷第二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B 卷 能力提升1.一定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22HI(g)H (g)I (g)+ 0H ∆>,反应达到平衡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若体积不变,升高温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反应速率加快B.若缩小容器的体积,颜色变深,该现象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C.若压强不变,向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的HI (g )时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D.若体积不变,向容器中再加入一定量的HI (g ),再次平衡时HI (g )的转化率增大 2.已知24N O (无色)22NO (红棕色),现有如图所示的三个烧瓶,分别充满2NO 气体并分别放置在下列烧杯(烧杯内有水)中:在Ⅰ中加入无水CaO ,在Ⅲ中加入4NH Cl 晶体,Ⅱ中不加其他任何物质,发现Ⅰ中红棕色变深,Ⅲ中红棕色变浅,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CaO 加入水中时吸收热量B.该反应的0H ∆>C.4NH Cl 溶于水时放出热量D.烧瓶Ⅲ中气体的压强增大3.反应A 2C(g)2D(g)(g)+3 B(g)+,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分别为①11(A)0.45mol L s v --=;②11(B)0.6mol L s v --=;③11(C)0.4mol L s v --=;④11(D)0.45mol L s v --=。
该反应进行的快慢顺序为( ) A. ①>③=②>④ B. ①>②=③>④C. ②>①=④>③D.①>④>②=③4.可逆反应:222NO (g)2NO(g)O (g)+,在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进行,下列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有( )①单位时间内生成2mol O n 的同时生成2mol NO n ②容器内总压强不再变化③2NO 、NO 、2O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为2:2:1 ④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⑤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改变⑥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改变 A.2个B.3个C.4个D.5个5.可逆反应1A(g)B(g)C(g)D(s)Q kJ mol a b c d H -++∆=⋅,反应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物质C 在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C%)与温度(T )、反应速率(v )与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能力提升检测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2020·北京西城区模拟)下列物质与类别不对应的是()【答案】B【解析】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其化学式是NaHCO3,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构成,属于盐,故不选A;食用油的成分为油脂,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小的分子,不属于高分子化合物,故选B;淀粉属于糖类,故不选C;“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是次氯酸钠(NaClO)的水溶液,属于混合物,故不选D。
2.(2020·湖南衡阳模拟)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纳正确的是()①电解质:明矾、冰醋酸、氯化银、纯碱①化合物:BaCl2、Ca(OH)2、HNO2、HT①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水银①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C60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D【解析】①中HT为单质;①中水银为纯净物(单质)。
所以选D。
3.(2020·湖北省孝感一中模拟)中国不少古诗词清晰地描绘了当时人民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如刘禹锡的《浪淘沙》:“日照澄洲江雾开,淘金女伴满江隈。
美人首饰侯王印,尽是沙中浪底来。
”下列有关本诗中蕴含的化学知识正确的是()A.“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的氧化物B.淘金原理与化学上的萃取一致C.雾的分散质粒子直径范围是10-9~10-7cmD.由沙子到计算机芯片发生了还原反应【答案】D【解析】金的化学性质稳定,常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中,“沙中浪底来”指的是金单质,故A错误;沙里淘金的原理是金子的密度比沙子的密度大得多,在水的冲击下沙粒被水流带走,而金就留在容器里,不是萃取原理,故B错误;雾属于胶体,分散质粒子的直径范围应该是10-9~10-7 m(1~100 nm),故C错误;沙子的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计算机芯片为硅单质,硅的化合价从+4价变为0价,化合价降低,发生了还原反应,故D正确。
4.(2020·浙江省嘉兴一中模拟)下列叙述与胶体的性质无关的是()A.向氢氧化铁胶体中逐滴加入稀盐酸,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来沉淀逐渐溶解并消失B.当日光从窗隙射入暗室时,观察到一束光线C.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红褐色沉淀D.水泥厂、冶金厂常用高压电除去烟尘,是因为烟尘粒子带电荷【答案】C【解析】C项为复分解反应,与胶体性质无关。
5.(2020·安徽江南十校联考)下列各组微粒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且加入或通入试剂X后,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也正确的是()【答案】D【解析】OH-与HCO-3反应生成CO2-3和H2O,二者不能大量共存,A错误;FeS可与强酸反应,所以离子方程式错误,B错误;HClO、Fe3+都具有强氧化性,可将SO2-3氧化为SO2-4,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四种离子互不反应,在溶液中可以大量共存,I-具有还原性,在酸性条件下,H+、I-、NO-3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及原子守恒,可得离子方程式为6I-+2NO-3+8H+===2NO↑+4H2O+3I2,D正确。
6.(2020·黑龙江省伊春一中模拟)在室温下,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A.使石蕊变蓝的溶液:K+、Na+、CO2-3、OH-B.加入铝粉产生气体的溶液:Cu2+、Mg2+、HCO-3、Cl-C.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K+、Fe2+、SO2-4、NO-3D.1 mol·L-1 Al3+溶液中:H+、Fe3+、NO-3、HCO-3【答案】A【解析】使石蕊变蓝的溶液应为碱性,各离子均能稳定存在,A正确;加入铝粉产生气体的溶液,可能为酸性或碱性,在酸性溶液中,HCO-3不能稳定存在,在碱性溶液中,Cu2+、Mg2+、HCO-3均不能稳定存在,B错误;使甲基橙变红的溶液应为酸性,H+、Fe2+、NO-3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C错误;H+与HCO-3不能大量共存,Al3+、Fe3+与HCO-3因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也不能大量共存,D错误。
7.(2020·广东揭阳一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棉、丝、羽毛、塑料及合成橡胶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B.水泥、玻璃、青花瓷、玛瑙都属于硅酸盐产品C.“天宫二号”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D.“霾尘积聚难见路人”,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没有丁达尔效应【答案】C【解析】丝、羽毛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燃烧产物除CO2和H2O外,还有含氮物质,A错误;玛瑙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不属于硅酸盐产品,水泥、玻璃、青花瓷属于硅酸盐产品,B错误;碳纤维是一种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C正确;雾霾所形成的气溶胶属于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D错误。
8.(2020·河南中原名校联考)下列反应对应的离子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2Na++CO2-3+CO2+H2O===2NaHCO3↓B.KIO3与KI在酸性溶液中反应:5I-+IO-3+3H2O===3I2+6OH-C.向Al2(SO4)3溶液中加入过量的氨水:Al3++4NH3·H2O===AlO-2+4NH+4+2H2OD.饱和石灰水与醋酸溶液混合:Ca(OH)2+2CH3COOH===Ca2++2CH3COO-+2H2O【答案】A【解析】一定温度下,碳酸氢钠的溶解度小于碳酸钠,饱和碳酸钠溶液中通入足量的二氧化碳产生碳酸氢钠晶体:2Na++CO2-3+CO2+H2O===2NaHCO3↓,A正确;KIO3与KI在酸性溶液中反应不能产生OH -,B错误;氨水不能溶解氢氧化铝,C错误;氢氧化钙是强碱,饱和石灰水中的氢氧化钙要用离子符号表示,D错误。
9.(2020·山东聊城高三模拟)新型纳米材料氧缺位铁酸盐(MFe2O x)(3<x<4;M表示Mn、Co、Zn或Ni 的二价离子),常温下,它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2、NO2等氧化物转化为单质,转化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有关该转化过程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MFe2O x表现了还原性B.若MFe2O4与H2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①1,则x=3.5C.在处理废气过程中,每处理含1 mol NO2的废气,将转移4N A个电子D.SO2的还原性大于MFe2O x【答案】D【解析】由信息可知,MFe2O x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2、NO2等氧化物转化为单质,则氧化物为氧化剂,MFe2O x为还原剂,表现了还原性,A正确;MFe2O4与H2反应生成MFe2O x,若MFe2O4与H2发生反应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①1,根据氧元素守恒,则x=3.5,B正确;NO2转化为单质,N元素化合价降低4价,转移4个电子,则每处理含1 mol NO2的废气,将转移4N A个电子,C正确;MFe2O x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2转化为单质,则SO2为氧化剂,MFe2O x为还原剂,所以SO2的还原性小于MFe2O x,D错误。
10.(2020·河南省鹤壁一中模拟)下列各组离子能大量共存的是()①84消毒液的水溶液中:Fe2+、Cl-、Ca2+、Na+①加入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K+、NH+4、Cl-、S2-①能够与金属Cu常温下反应放出气体的溶液:Fe3+、Al3+、SO2-4、K+①pH=2的溶液中:NH+4、Na+、Cl-、Cu2+①无色溶液中:K+、CH3COO-、HCO-3、MnO-4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答案】D【解析】①84消毒液的水溶液中含有强氧化性离子ClO-,具有还原性的Fe2+易被氧化而不能大量存在;①加入KSCN溶液显红色的溶液中含有Fe3+,S2-与Fe3+易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①能够与金属Cu常温下反应放出气体的溶液中含有H+和NO-3,Fe3+、Al3+、SO2-4、K+能够大量共存;①pH=2的溶液显酸性,NH+4、Na+、Cl-、Cu2+能够大量共存;①MnO-4在溶液中呈紫红色,不能在无色溶液中存在。
11.(2020·江苏省无锡一中模拟)已知Fe2+或I2能与H2O2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Fe2+:①H2O2+2Fe2++2H+===2Fe3++2H2O;①H2O2+2Fe3+===2Fe2++2H++O2↑。
I2:①H2O2+I2===2HIO;①……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通过反应①①可知Fe2+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B.根据反应①可知,在该条件下,氧化性:H2O2>Fe3+C.1 mol H2O2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2N AD.反应①为2HIO+H2O2===I2+2H2O+O2↑【答案】C【解析】反应①①相加的总反应恰好为过氧化氢的分解反应:2H2O2===2H2O+O2↑,并且反应前后Fe2+无变化,A正确;反应①中,过氧化氢为氧化剂,Fe3+为氧化产物,所以氧化性:H2O2>Fe3+,B正确;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由反应方程式可知,1 mol H2O2分解,转移的电子数为N A,C错误;由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减去反应①得到反应①为2HIO+H2O2===I2+2H2O+O2↑,D正确。
12.(2020·福建福州协作体联考)12 mL浓度为0.05 mol·L-1的Na2SO3溶液恰好与V mL浓度为0.02 mol·L-1的K2X2O7溶液完全反应。
已知X元素在产物中的化合价为+3。
则V为() A.5 B.10C.15 D.20【答案】B【解析】在K2X2O7中,X元素的化合价是+6价,产物中X元素的化合价是+3价,说明X元素的化合价降低,则Na2SO3中硫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从+4价升高到+6价,则根据得失电子守恒,12×10-3 L×0.05 mol·L-1×(6-4)=V×10-3 L×0.02 mol·L-1×2×(6—3),解得V=10,B项正确。
13.(2020·陕西西安模拟)已知氧化还原反应: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其中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 A.10 mol B.11 molC.12 mol D.13 mol【答案】B【解析】由2Cu(IO3)2+24KI+12H2SO4===2CuI↓+13I2+12K2SO4+12H2O可知,Cu(IO3)2中,Cu元素的化合价由+2价降低为+1价,I元素的化合价由+5价降低为0价,则Cu(IO3)2为氧化剂,所以1 mol氧化剂在反应中得到的电子为1 mol×(2-1)+2 mol×(5-0)=11 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