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运输通道概况
中俄蒙共同建设国际跨境运输走廊问题研究

中俄蒙共同建设国际跨境运输走廊问题研究中俄蒙三国共同建设国际跨境运输走廊是一项重要的合作项目,旨在促进三国经济发展、加强互联互通、提升地区合作水平。
这一项目的实施,将为中亚地区的经济繁荣和区域安全做出巨大的贡献。
国际跨境运输走廊是指在国家边境之间修建的跨境运输通道,目的是为了便利贸易和人员往来。
在中俄蒙三国共同建设的国际跨境运输走廊中,主要包括公路、铁路和管道三个方面的建设。
公路建设是国际跨境运输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修建跨境公路,可以为贸易和人员往来提供便利。
中蒙公路和中俄公路是两条重要的跨境公路,该跨境运输走廊将会加强中国、俄罗斯和蒙古之间的经济联系和区域安全合作。
铁路建设也是国际跨境运输走廊的关键内容。
铁路运输具有大容量、高速度和低成本的特点,是重要的跨境运输方式之一。
中俄蒙铁路建设将进一步加强三国之间的经贸联系,促进区域合作和互联互通。
管道建设也是国际跨境运输走廊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俄蒙管道的建设,将有助于加强能源合作和供应链安全。
中俄蒙三国合作建设的天然气管道,将为中亚地区提供更加稳定可靠的能源供应,同时也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中俄蒙共同建设国际跨境运输走廊,对于三国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项目将促进三国贸易的繁荣,推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通过建设高效的运输通道,可以降低贸易成本,增加贸易规模,促进商品和服务的交流和流通。
国际跨境运输走廊的建设,还将有助于提升三国的交通和物流水平。
通过改善交通基础设施,提升物流服务质量,可以加强三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提高物流效率,促进产业升级和转型。
国际跨境运输走廊的建设,还将加强区域合作和安全稳定。
三国通过加强经济联系和合作,可以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应对地区安全和发展挑战,推动地区和平与稳定。
乌兹别克斯坦的交通与基础设施:连接中亚

乌兹别克斯坦的交通与基础设施:连接中亚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地区,作为丝绸之路重要节点国家,其交通与基础设施扮演着连接中亚的重要角色。
本文将从交通运输、铁路发展、航空工业以及能源互联等方面探讨乌兹别克斯坦的交通与基础设施发展状况。
首先,交通运输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区域一体化和经济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乌兹别克斯坦拥有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网络,通过公路和铁路联通了与邻国的贸易,加强了地区内交流与合作。
此外,乌兹别克斯坦还积极发展海上交通,利用库尔恰特港与其他国家进行海上贸易,实现与亚洲各国的联系。
其次,乌兹别克斯坦的铁路发展也是令人瞩目的。
乌兹别克斯坦拥有与周边国家相连接的现代化铁路,如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相通的"朱马-帕米尔"铁路线。
这些铁路线的建设不仅促进了区域内贸易和人员往来,还促进了乌兹别克斯坦境内各城市的发展。
乌兹别克斯坦的航空工业也在近年来取得了长足发展。
塔什干国际机场被评为中亚最佳机场之一,其便利的国际航班网络成为乌兹别克斯坦与世界各地紧密联系的桥梁。
此外,乌兹别克斯坦还积极投资于航天技术领域,发展地面测控系统,加强了对于卫星和航天器的追踪、监测和控制。
能源互联也是乌兹别克斯坦的一个重要方面。
乌兹别克斯坦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如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等。
乌兹别克斯坦积极参与能源互联项目,与周边国家建立了电网互联,推动能源资源的共享和开发。
这不仅加强了乌兹别克斯坦与邻国的合作,也促进了中亚地区能源的发展和利用。
然而,乌兹别克斯坦的交通与基础设施发展还面临一些挑战。
在交通方面,乌兹别克斯坦尽管拥有较为发达的公路和铁路网络,但仍然存在一些交通拥堵和道路状况不佳等问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乌兹别克斯坦政府正在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和建设力度,改善交通状况,提升交通运输的效率和质量。
综上所述,乌兹别克斯坦的交通与基础设施在连接中亚地区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交通运输、铁路发展、航空工业和能源互联都在促进乌兹别克斯坦与周边国家的合作与发展。
简述六大经济走廊的内容 -回复

简述六大经济走廊的内容-回复什么是经济走廊?经济走廊是指一条区域内经济发展较为集中、经济活动较为繁荣的地带。
它通常由各种基础设施、工业园区、交通网络等组成,旨在促进经济增长、产业发展和贸易合作。
六大经济走廊是指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一带一路”框架下规划了六条经济走廊,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合作与互联互通。
这六大经济走廊涵盖了从亚洲到非洲的广大地区,分别是中国-蒙古俄罗斯经济走廊、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东南亚南亚经济走廊、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
一、中国-蒙古俄罗斯经济走廊中国-蒙古俄罗斯经济走廊连接了中国、蒙古和俄罗斯的重要经济区域,横跨亚洲大陆的东西两端。
该走廊的重点在于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进贸易和投资合作以及增进人员往来。
通过建设高速公路、铁路、油气管道等基础设施,实现经济区域间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
二、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新欧亚大陆桥经济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连接中国与中亚国家、俄罗斯以及欧洲。
该走廊的重点在于发展贸易、物流、工业园区和能源资源。
通过建设铁路、公路、管道等基础设施,实现区域间的经济互联互通和产业合作。
三、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连接了中国与中亚、西亚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走廊的重点在于深化与中亚国家的经贸合作,推进互联互通和人文交流。
通过发展中亚国家与中国之间的海陆空交通和经济合作区,实现区域的经济互利共赢。
四、中国-东南亚南亚经济走廊中国-东南亚南亚经济走廊连接了中国、东南亚和南亚地区,是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和南亚国家加强经贸合作的重要桥梁。
该走廊的重点在于促进贸易、投资、旅游和人文交流。
通过建设口岸、工业园区、交通网络等基础设施,实现区域间的经济一体化和互联互通。
五、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中国-巴基斯坦经济走廊连接了中国西部地区与巴基斯坦,是中巴两国深化经济合作的重要通道。
该走廊的重点在于加强贸易、投资、能源和基础设施建设。
世界的主要交通通道和贸易路线

贸易保护主义的影响
贸易壁垒:增加贸易成本,降低贸易效率 市场准入限制:影响贸易自由化,阻碍市场开放 投资限制:影响外资流入,限制经济发展 技术壁垒:阻碍技术交流与合作,影响技术创新与进步
全球化与区域合作的趋势
全球化趋势:交通通道和贸易路线将更加全球化,连接更多的国家和地区。
区域合作:区域间的合作将加强,形成更多的区域性贸易组织和交通网络。
影响:促进了不 同文明之间的交 流和融合,推动 了世界经济的发 展
大洋贸易路线
欧洲到美洲:大西洋航线,连接欧洲和北美洲 亚洲到美洲:太平洋航线,连接亚洲和北美洲 欧洲到亚洲:苏伊士运河航线,连接地中海和红海 亚洲到欧洲:马六甲海峡航线,连接印度洋和太平洋
Part 03
交通通道和贸易路线的经济影 响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降低贸易成本:交通通道和贸易 路线的优化,可以降低运输成本, 提高贸易效率,从而降低贸易成 本。
促进经济发展:交通通道和贸易 路线的建立,可以带动沿线地区 的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
促进国际贸易:交通通道和贸易路线的建立,使得各国之间的贸易往来更 加便利,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推动经济发展:交通通道和贸易路线的建立,使得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更 加紧密,推动了各国经济的发展。
促进资源分配:交通通道和贸易路线的建立,使得各国之间的资源分配更 加合理,促进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促进文化交流:交通通道和贸易路线的建立,使得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更 加频繁,促进了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Part 04
茶马古道:连接中国西南地区与西藏、尼泊尔等地,促进了茶叶、马匹等商品的贸易和文 化交流
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中国与中亚、西亚和欧洲,旨在促进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和共同发 展
中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

中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优势
中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有以下优势:
1. 地理位置优越:中亚地区位于亚洲大陆的中心,毗邻俄罗斯、中国、伊朗等重要经济体,处于欧亚大陆的连接点,对于连接东西方具有重要战略地位。
2. 丰富的资源储备:中亚地区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包括油气、煤炭和铀矿等,是世界能源战略中心。
这些资源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和动力。
3. 交通运输便利:中亚地区交通四通八达,铁路、公路、航空等交通网络发达。
与中国、欧洲等经济体之间的距离较近,交通运输成本相对较低,为贸易和投资提供了便利条件。
4. 市场潜力巨大:中亚地区拥有庞大的市场潜力和消费需求。
与中国和其他经济体相比,中亚的市场相对较为空白,在改革开放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外部投资和贸易机会增多,有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5. 政策支持积极:中亚国家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政策和优惠措施,打造更加开放和友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技术和人才向中亚地区流入,推动合作共赢发展。
总的来说,中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凭借其地理位置优越、丰富的资源储备、便利的交通运输、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积极的政策支持,具有独特的优势,为区域间互利合作和经济发展提供了广阔的机遇。
中欧中亚班列的重要意义

中欧中亚班列的重要意义一、背景介绍中欧中亚班列是指从中国启运,经过中亚国家,最终抵达欧洲的国际货运班列。
自2011年启动以来,中欧中亚班列已经成为中国与欧洲之间重要的陆路贸易通道,其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二、促进中欧贸易合作中欧中亚班列为中欧双方提供了高效、安全、稳定的货物运输通道,大大缩短了贸易往来的时间和成本。
通过中欧中亚班列,中国商品可以更快速地抵达欧洲市场,为中国企业拓展海外市场提供了便利。
同时,欧洲商品也可以通过中欧中亚班列进入中国市场,进一步促进中欧双方的贸易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三、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中欧中亚班列贯穿中国和欧洲之间的中亚地区,经过的国家包括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地。
这些国家可以通过中欧中亚班列与中国、欧洲进行经济合作,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
中亚地区的经济发展也将受到推动,进一步提升整个中亚地区的区域合作水平。
四、促进“一带一路”建设中欧中亚班列作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一部分,扮演着重要角色。
它与“陆海新通道”、港口建设等相互衔接,共同推动“一带一路”建设。
中欧中亚班列不仅促进了贸易往来,还加强了中亚地区与中国和欧洲之间的联系,深化了沿线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
五、促进跨境合作与文化交流中欧中亚班列的运营不仅仅是简单的货物运输,还承载着跨境合作与文化交流的功能。
中亚国家与中国、欧洲之间的人员往来将增加,促进了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同时,中欧中亚班列也为中亚地区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遇,吸引了更多投资和合作项目,进一步推动了跨境合作。
六、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中欧中亚班列运输方式相对传统的海运和空运来说,更为环保。
它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有利于推动绿色低碳的发展。
此外,中欧中亚班列的运行过程中还可以促进沿线城市和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可持续发展。
结语中欧中亚班列作为中欧贸易合作的重要纽带,对促进中欧贸易、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一带一路”建设、推动跨境合作与文化交流、推动绿色可持续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论中 国与中亚国 家的交通合作和发展

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交通合作和发展《论中国与中亚国家的交通合作和发展》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交通合作与发展成为了各国之间加强联系、促进经济增长和文化交流的重要纽带。
中国与中亚国家在这一领域的合作,不仅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也为双方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中亚地区地理位置独特,是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枢纽。
然而,长期以来,该地区的交通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限制了其经济发展和区域间的交流。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拥有强大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和技术实力,与中亚国家开展交通合作具有天然的优势和互补性。
从公路交通方面来看,中国与中亚国家共同推进了一系列跨境公路项目的建设。
例如,中哈之间的公路通道不断完善,大大缩短了货物运输时间,降低了物流成本。
这些公路的建设不仅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也为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民众的出行更加便捷,旅游业也得到了有力的推动。
铁路交通合作更是成果显著。
中欧班列的开通,成为了中国与中亚国家以及欧洲之间货物运输的重要通道。
通过铁路运输,大量的商品能够在短时间内跨越漫长的距离,实现高效的贸易往来。
这不仅增强了中国与中亚国家的经贸联系,还提升了中亚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
同时,铁路建设也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创造了众多就业机会。
航空运输领域的合作也在不断深化。
越来越多的直飞航线开通,使得人员往来更加频繁。
这不仅方便了商务出行,也促进了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航空运输的发展对于加强双方的旅游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吸引了更多游客前往彼此的国家,增进了民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
在交通合作的过程中,技术交流与共享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在交通建设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经验,为中亚国家提供了宝贵的借鉴。
同时,双方通过合作研发、人才培养等方式,共同提升了交通领域的技术水平。
交通合作的发展也为双方的产业合作提供了有力支撑。
中国的制造业和中亚国家的资源优势相结合,通过高效的交通网络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
双方在能源、农业、化工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形成了互利共赢的产业合作格局。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运输通道概况

性。
表1 中亚 区域经济合作6 条运输通道概况
_
! …
略相统一 的方法 ,即将 运输基础 设施投 资 与管理和 贸 易
便利 化倡议 相结合 ,形成 一项综 合 的一 揽子计 划 。该战 略包 含三项 首要 目标 :在 区域 内建立有 竞争 力的通 道 ;
通 道走向
一 … ~
途经国家
哈萨克斯坦 、吉尔吉斯斯坦、中国新疆
通道 1 欧洲一东亚
~
通道2÷ 中海一东亚 地
蔚塞 哈 斯坦 舞螽 克 苦尔吉 斯斯
坦 、塔 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 、中国
新 疆
提 高客货过 境效率 ;制 定安全 、 以人 为本 、具有环 保可
持续性 的运输 体系 。其 中运 输通道 建设 是保证 战略顺 利 实施 的重要基 础 ,绝 大 多数 战略项 目都将 围绕其 展 开 , 以期获得最 大效益 。
维普资讯
世 界铁 路
0l。 ◇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运输通道
摘 要 :20年 ,中亚 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提 出在 中亚地 区打通6 07
规 划 ,详 细阐述其 中与我 国相 关的4 条通 道具体走 向 ,并讨论
通 道建设对我 国铁路 发展 的影响 及意 义。 关键 词 :中亚 区域 经济合作 ;运输 通道 ;铁路
网一体化产 生 深刻 的影 响, 同时也为我 国进 一步广 泛参 与区域经 济 合作及 拓展对外贸 易带来更多机遇 。
1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背景
中亚 区域 经济 合 作组 织于 1 9 年 启动 ,现 有8 97 个参 与 国 ( 富 阿 汗 、 阿塞拜疆 、 中国、 哈萨克斯 坦 、吉尔 吉斯斯 坦、蒙 古 、塔 吉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铁路World Railways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加速发展,国际贸易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
如何合理利用国际运输通道,实现安全、畅通、高效的货物运输,从而降低贸易成本,推动贸易便利化,已成为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关注的焦点。
2007年,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提出在中亚地区打通6条运输通道,通过发展过境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和贸易发展。
这些通道的建立,将对区域铁路网一体化产生深刻的影响,同时也为我国进一步广泛参与区域经济合作及拓展对外贸易带来更多机遇。
1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背景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于1997年启动,现有8个参与国(阿富汗、阿塞拜疆、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蒙古、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6家支持多边机构(亚洲开发银行、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复兴开发银行、伊斯兰开发银行、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其主要目标是“通过合作促进经济发展,从而加快经济增长和消除贫困”,具体表现为“通过倡导运输、贸易、能源和其他重点领域的区域合作来帮助其成员国发挥经济增长潜力,提高国民的生活质量”[1]。
该计划共有4个优先合作领域,即交通、能源、贸易便利化、贸易政策,分别由在中亚区域经济合作框架下成立的交通协调委员会、能源协调委员会、海关合作委员会、贸易政策协调委员会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我国参加上述合作机制的国内牵头单位分别是交通运输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海关总署、商务部。
根据我国在交通协调委员会会议上的建议,2006年底在新疆召开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五次部长会议决定启动交通运输战略研究,以制定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交通运输战略(以下简称“交通运输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运输通道概况丁一 铁道部国际合作司 助理翻译 北京100844摘 要:2007年,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提出在中亚地区打通6条运输通道,旨在通过发展过境运输促进区域经济和贸易发展。
介绍6条通道的主要特点、发展目标及其未来10年的投资规划,详细阐述其中与我国相关的4条通道具体走向,并讨论通道建设对我国铁路发展的影响及意义。
关键词: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运输通道;铁路近世界铁路World Railways战略”),提出合作目标、项目和行动计划,指导各国开展交通运输合作。
该项目由亚洲开发银行委托美国TERA国际咨询公司承担。
鉴于交通运输和贸易便利化领域的紧密相关性及其通道的重叠性,2007年11月,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第六次部长会议原则同意将交通运输战略与贸易便利化战略合并为交通运输和贸易便利化战略。
因此,在研究交通运输战略时,采取了与贸易便利化战略相统一的方法,即将运输基础设施投资与管理和贸易便利化倡议相结合,形成一项综合的一揽子计划。
该战略包含三项首要目标:在区域内建立有竞争力的通道;提高客货过境效率;制定安全、以人为本、具有环保可持续性的运输体系。
其中运输通道建设是保证战略顺利实施的重要基础,绝大多数战略项目都将围绕其展开,以期获得最大效益。
2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运输通道概况2.1 通道走向在分析中亚及周边地区主要贸易流向的基础上,交通运输战略提出了发展6条运输通道的建议。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6条通道概况见表1。
通道选择主要基于如下标准:(1)沿线既有运量;(2)经济及运量增长前景;(3)提高经济中心和人口中心间连通性的能力;(4)减少延迟及其他障碍(如过境点数量、换装次数等)的潜在能力;(5)基础设施改造投资的经济及财务可持续性。
图1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6条运输通道表1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6条运输通道概况这6条通道均为经由中亚地区的过境运输通道(见图1),其中有4条通道(通道1,2,4,5)与我国有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运输通道概况 丁一世界铁路World Railways关。
通道1是中哈俄线路,在哈萨克斯坦境内有两个明显分支。
1a从特洛伊茨克/凯拉克经卡拉干达、莫因特、阿克斗卡,在阿拉山口与我国铁路相连;1b从奥伦堡/扎伊桑经克孜勒奥尔达、奇姆肯特、阿拉木图,通过即将完工的霍尔果斯铁路或经既有公路到霍尔果斯/喀什接入我国铁路;1c从特洛伊茨克/凯拉克经卡拉干达、鲁戈瓦亚、比什凯克,沿吉尔吉斯铁路到巴雷克齐后改用公路,经吐尔尕特到喀什与我国铁路相连。
上述3条路径均以铁路为主,只在铁路缺失路段用公路衔接。
但与之平行的还有一个公路网络(亚洲公路),与铁路网互为补充同时相互竞争。
通道1是目前中亚地区进出口和过境运输最活跃的通道,霍尔果斯铁路建成后,沿线中欧贸易量有望获得进一步增长。
通道2是中吉乌公路的延伸,向西通过乌兹别克斯坦后有两条选择路线,分别经哈萨克斯坦(2a)和土库曼斯坦(2b)在阿克套和土库曼巴希通过轮渡跨里海抵达阿塞拜疆,再通过格鲁吉亚的波季港和巴统港经黑海延伸至土耳其。
规划中的卡尔斯—阿哈尔卡拉基—第比利斯—巴库铁路一旦建成,来自南欧的大部分运量将选择该路径。
该通道进入我国后在喀什与铁路相连。
作为一条紧密连接整个中亚的通道,该线贸易状况良好,且具备开展多式联运的潜力,但由于途径多个国家,在过境效率和线路改造投资可持续性方面可能面临一些限制。
通道4有两条路线,4a是公路线路,通过计划建设的蒙古西部通道将中、俄两国相连;4b是铁路线路,沿二连浩特、乌兰巴托连接俄罗斯。
后者是欧亚国际铁路干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连接欧洲和亚洲最快捷的铁路运输线路。
通道5主要走向是卡拉奇(巴基斯坦)—喀布尔(阿富汗)—杜尚别(塔吉克斯坦)—萨雷塔什(吉尔吉斯斯坦)—伊尔克什坦,是连接中吉塔阿四国的重要公路运输线路,进入我国后在喀什与铁路相连。
该通道对实现我国与巴基斯坦间经济资源的连通性具有重要意义。
2.2 通道发展规划基于交通运输和贸易便利化战略,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制定了2008—2017年行动计划(草案)[1]。
通过与各参与国和多边机构的广泛磋商,该行动计划确定了68个投资项目和62个技术援助项目,涵盖了与交通运输和贸易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及改造、技术引进、管理强化等领域。
其中投资项目包括47个规划项目(共计190亿美元)和21个在建项目(共计约90亿美元),技术援助项目则包括可行性研究、初期规划、技术转让、机构能力建设、咨询服务等内容(见表2)。
表2 2008—2017年行动计划(草案)投资项目与技术援助项目概况其中,围绕六大运输通道展开的投资项目60个,金额共计260亿美元;技术援助项目24个,金额共计2 500万美元。
这些项目旨在解决区域内运输网络连通性差,基础设施状况恶化,运输成本高、耗时长,跨区域运输和过境运输受限,维护资金短缺等问题。
为此,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各参与国将实施一系列活动,具体包括:通过建设和改善基础设施,提高区域内各市场间的连通性;降低运输成本,缩短运输时间;采用现代技术,推动多式联运和物流行业发展等。
根据行动计划,通过实施上述项目,未来10年内上述6条运输通道将实现以下目标:到2012年,6条运输通道75%实现运行,沿线过境贸易量达到欧洲—东亚间贸易量的2%,跨区域贸易量比2007年增长50%,6条运输通道沿线过境时间比2007年缩减50%;到2017年,6条运输通道全部实现运行,沿线过境贸易量达到欧洲—东亚间贸易量的5%,跨区域贸易量比2007年增长100%,6条运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运输通道概况 丁一世界铁路World Railways输通道沿线过境时间进一步缩减30%。
2.3 通道特点与其他机制提出的通道概念相比,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运输通道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2.3.1 发展目标以运输促贸易开发运输通道、投资基础设施只是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第一步。
交通运输战略明确提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的主旨是通过紧密联系贸易促进措施,将高效可靠的运输通道转变为经济发展通道,从而以运输便利化推动贸易便利化。
2.3.2 发展策略定位过境运输通道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在过境运输方面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因此,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将6条通道均定位为过境运输通道,希望通过提高过境运量带动各参与国在欧亚过境运输市场中所占份额的增长,进而推动区域贸易发展。
2.3.3 发展基础是机制保障充分自交通运输战略提出以来,中亚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曾多次召开不同范围、各种层次的磋商和会议,力图在各参与国、多边机构、其他合作伙伴及利益相关方之间达成一致。
6条运输通道方案虽经多次调整,但总体上得到了各参与国政府的原则支持。
同时,各家多边机构在提供资金支持方面也表现积极。
截至2007年5月,亚洲开发银行共为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交通运输项目提供了11.2亿美元贷款。
政府部门支持和资金渠道畅通为运输通道的顺利发展提供了相对可靠的保障。
2.3.4 运输模式重视公路和铁路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各参与国公路网总长271 000 km,铁路网总长25 700 km,其中铁路网承担了区域内主要贸易货流运输,尤其是长距离大宗货物运输。
因此,公路和铁路项目成为运输通道建设的重要内容。
从表2可知,在未来10年内拟实施的中亚区域经济合作交通运输战略项目中,公路和铁路项目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分别为35%和22%,投入资金分别占总资金的54%和36%。
2.3.5 监督机制引入量化监测行动计划提出,将建立一套完善的监测体系,在开发运输通道的同时,对通道沿线的客货运输状况进行动态量化统计,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解决方案。
这套体系将主要对基础设施运行状况、海关及其他相关法规程序、物流服务质量等进行评估,具体方法包括“时间/成本-距离”分析法(用于通道)、“时间-放行”分析法(用于口岸作业)和“物流性能指数”(LPI)分析法(用于综合评估)等。
3 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运输通道意义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运输通道对我国铁路发展具有积极的影响。
交通运输战略指出,如果6条通道达到国际标准,那么它们将能打开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各参加国通往世界进行国际贸易的大门,提高其在欧亚过境运输中的市场份额,并支持区域内外贸易高速增长。
目前,我国经由中亚区域经济合作过境运输出口到欧洲的货物不到1%[1]。
随着我国西部对外国际通道的建设、新铁路口岸的开辟,一旦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各大通道得以打通,我国与中亚的联系将更为紧密,与欧洲、地中海、中东、南亚等地区之间的陆路运输将更加便捷、顺畅,亚欧之间的贸易有望获得更大增长。
同时,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通道的发展也面临诸多制约。
首先,部分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滞后,甚至处于动荡局面,如塔吉克斯坦、阿富汗等,基础设施发展较为缓慢。
其次,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通道途经多个国家,海关程序繁杂,尽管中亚区域经济合作对过境问题非常重视,但要得到彻底改善还需很长时间。
第三,包括新亚欧大陆桥在内的欧亚间既有通道发展已较成熟,部分国家所规划的未纳入通道的线路(如哈萨克斯坦于2004年提出的横跨本国全境的准轨铁路干线计划“泛哈大铁路”)一旦建成,也将对中亚区域经济合作通道的总体构成和作用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