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要点

合集下载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年版)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断和治疗指南(2020年版)

第2 位常见恶性肿瘤,多发于老年,目前仍无法
治愈。随着新药不断问世及检测手段的提高,
MM 的诊断和治疗得以不断改进和完善。本次指
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及相
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 部分增加了嵌合
抗原受体T 细胞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
移植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肾功能正常[肌酐清除率>40ml/min或血清肌酐水平<177umol/L(2.0mg/dl)] 肾功能不全[肌酐清除率≤40ml/min或血清肌酐水平≥177umol/L(2.0mg/dl)]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 年修订)
本次指南修订中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 分及相关注意事项,在难治复发性MM 部分增加了嵌合 抗原受体T 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CAR-T)免疫疗法,强调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autologous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SCT)对于适合移植患者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本文是对该指南分析解读,供同行学习
·标准与讨论·
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
中华医
学会血液学分会
中国医师协会多发性
骨髓瘤专业委员会
通信作者:黄晓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
血液病研究所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
心10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44,Email:xjhrm@
【提要】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
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在很多国家是血液系统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指南; 诊断; 治疗
一:临床表现
骨髓瘤相关器官功能损害 “CRAB”症状 C——血钙增高 R——肾功能损害(轻链管型肾病,蛋白尿,肌酐清除率下降) A——贫血(常为单纯正细胞正色素性贫血,少数伴白细胞、血小板减 少) B——骨病(骨痛、局部肿块、病理性骨折) 其他——免疫力下降、高粘滞血症、淀粉样病变等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最全版)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最全版)

多发性骨髓瘤骨病诊治指南(最全版)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MM)骨病是MM患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之一,约90%的患者在疾病的进程中出现MM骨病,包括全身性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以及病理性骨折。

但MM骨病长期以来没有得到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同时国内也缺乏MM骨病的诊治指南,导致MM 骨病诊治的不规范。

本指南的目的就是建立国内相对统一和规范的MM骨病的诊断标准、治疗原则,提高我国MM骨病的诊治水平。

一、MM骨病概述MM是骨病发生最高的疾病之一,其发生率可达70%~95%。

其发病的主要机制是瘤细胞释放RANKL、TNF、SDF-1、IL-6等破骨细胞活化因子和Dkk-1、IL-3、TGF-β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等成骨细胞抑制因子,引起破骨细胞过度活化而成骨细胞生长受抑,导致骨吸收和骨形成这一骨重塑过程的失衡。

MM骨病常导致患者骨疼痛和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s, SRE)。

SRE是指骨损害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

骨损害所致的骨骼病变及SRE,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

MM 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为骨痛,1/2~2/3的MM患者因骨痛而就诊。

二、MM骨病患者的临床表现MM骨病患者的临床特征为骨痛,常为疾病的首发症状和患者就医的主要原因之一,部位以腰骶部痛最为常见(70%)。

早期疼痛较轻,可为游走性或间歇性;后期疼痛较剧烈。

有些患者早期可无骨痛症状,仅在骨骼X线摄片时发现有骨质破坏,但骨质破坏可发生在疾病的整个病程中。

骨髓瘤细胞骨骼浸润明显时还可致局部骨性隆起,形成肿块,引起骨骼变形。

骨质疏松、溶骨性破坏严重时可发生病理性骨折。

三、MM骨病诊断对诊断为活动性的MM患者,推荐选择以下检查以明确骨病的诊断:(一)影像学检查MM骨病的影像学评价方法包括X线摄片、CT、放射性核素骨扫描(ECT)、核磁共振(MRI)、PET-CT骨扫描等,其中诊断评估骨病的常规标准检查是全身X线摄片。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解读参考答案(华医网国家1类5分)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解读参考答案(华医网国家1类5分)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解读国家I类5.0学分一、多发性骨髓瘤的早期诊治和管理1、MGCS的器官损害不包括(E)A、肾脏B、周围神经C、皮肤D、眼睛和出凝血系统E、嘴巴2、(A),骨意义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A、MGBSB、MGDSC、MGNSD、MGRSE、POEMS3、(A)是早期诊断MM重要的入组或排除标准A、血浆粘稠度和ESRB、核磁共振C、肾脏活检D、血浆粘稠度和超声检查E、以上都不是4、(B)是诊断MGRS的金标准A、血常规B、肾脏活检C、核磁共振D、尿常规E、超声检查5、MM早期筛查的三个阶段是(A)A、调查问卷,M蛋白鉴定,MM专科检查B、常规体检,M蛋白鉴定,MM专科检查C、调查问卷,常规体检,MM专科检查D、调查问卷,M蛋白鉴定,常规体检E、人口筛查,M蛋白鉴定,MM专科检查二、多发性骨髓瘤的维持治疗1、除了已证实的疗效外,选择持续治疗方案不需要考虑(D)A、可耐受B、不良反应可控C、无累积毒性D、环境天气E、给药途径方便2、MM的治疗药物中属于免疫调节剂的是(D)A、苯达莫司汀B、马法兰C、硼替佐米D、沙利度胺E、帕比司他3、MM的巩固治疗大约需要(B)疗程A、4-6B、2-4C、2-5年D、6-8E、8-104、伊沙佐米应避免与(A)同服A、CYP3A强诱导剂B、来那度胺C、地塞米松D、沙利度胺E、安慰剂5、(A)指治疗后残留的肿瘤细胞,这些残留细胞最终导致疾病复发A、MRDB、PFSC、OSD、IRDE、CR三、高危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管理1、MM的化疗方案中DRD方案指的是(A)A、CD38单抗+来那度胺+地塞米松B、CS1单抗+来那度胺+地塞米松C、伊沙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D、硼替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E、卡菲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2、(B)是CNS-MM的主要诊断标志A、CD56的阳性B、CD56的阴性C、CD57的阴性D、CD58的阴性E、CD59的阴性3、(A)为HR-MM标准治疗推荐方案A、KRD-SCTB、Dara-KRDC、DRD方案D、ERD方案E、VRD方案4、(C)是CNS-MM的标准的放射学检查方法A、超声B、X光C、增强磁共振成像D、多普勒彩超E、核磁5、MM治疗时需要考虑的因素有(E )A、既往治疗B、疾病因素C、患者因素D、药物因素E、以上都是四、《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更新解读1、《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强调接受IMIDs药物患者需预防性(A)A、抗凝或抗血栓治疗B、抗凝或抗血小板降低治疗C、抗血小板或抗血栓治疗D、抗凝或抗病毒治疗E、抗病毒或抗血栓治疗2、《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更新了骨病的治疗,推荐,强调局部放疗。

2020多发性骨髓瘤首次复发评估与治疗(完整版)

2020多发性骨髓瘤首次复发评估与治疗(完整版)

2020多发性骨髓瘤首次复发评估与治疗(完整版)我们之前梳理了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尤其对二代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的方案做了推荐和阐述(详见盘点国内外指南,看首次复发MM如何应对!)。

本文则简述首次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治疗前的全局评估。

过去的数十年,随着新药如蛋白酶体抑制剂(PIs)、免疫调节剂(IMiDs)和单克隆抗体(MoAbs)等的引入,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的5年总生存有了较大改善。

尽管如此,MM仍然无法治愈,大多数患者最终都会复发而需进一步治疗。

问题是,由于新药可及性的提高,复发MM患者的管理发生了显著变化,治疗方案增多的同时,治疗选择的复杂性、作出不适当的治疗决策的风险也随之增加。

尤其对于MM首次复发患者,在此重要关口,如何调整治疗是极为关键的,而在诊疗决策前的疾病评估,则是确立新方案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意大利专家小组提出了《MM首次复发合理评估的专家共识》[1]。

多发性骨髓瘤首次复发时,评估要关注以下五点这项共识提出,当MM患者出现首次复发时,为了后续制定适当的治疗策略,应关注和评估以下几项:患者特征、病史、既往治疗毒性、复发类型、患者偏好及其他因素。

1评估病史:该共识推荐三联方案病史评估包括细胞遗传学特征,既往治疗是什么,既往治疗反应情况,缓解持续时间,前线治疗毒性等。

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的指南认为,对于既往标准治疗后缓解持续时间达24个月,或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且无维持治疗患者的缓解持续时间达18-24个月,再或ASCT序贯维持治疗的缓解持续时间达36-48个月的首次复发患者,可采用之前的治疗方案或在这个方案中添加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该共识认为,鉴于三联疗法的治疗优势,同方案再治疗并不是最佳选择。

例如如果一线接受基于硼替佐米方案治疗的患者,复发时可接受基于来那度胺的三联方案,如可以用含口服蛋白酶体抑制剂伊沙佐米的IRd全口服方案(伊莎佐米-来那度胺-地塞米松)等。

2022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修订诊断部分解读全文

2022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修订诊断部分解读全文

2022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修订诊断部分解读(全文)摘要《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版再次和大家见面。

今年的指南〃诊断部分〃有较大修订,包括首次纳入高危冒烟型骨髓瘤的诊断标准、删除蛋白鉴定〃的界定,及增加罕见骨髓瘤类型的内容,体现了〃诊断标准制定更精准、诊断定义细节更规范、罕见类型诊断更全面〃的三大特点,本文对诊断部分的更新进行了详细解读。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 z MM )是一种好发于老年人的恶性浆细胞肿瘤,1844年由Solly医生首次报道。

目前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MM发病率逐年增高。

随着对骨髓瘤疾病的认识深入,新疗法的不断涌入,检测技术的快速发展,MM诊治指南更需更新迭代,因此《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2年修订版与大家如约而至。

本版指南〃诊断部分〃有较大修订,本着力求推进科学化、规范化,全面提高我国MM诊治水平的宗旨,在诊断部分体现了〃诊断标准制定更精准、诊断定义细节更规范、罕见类型诊断更全面〃的三大特点,具体解读如下。

一、诊断标准制定更精准本次诊断标准表2进行了精简,更加直观的展示了意义未明单克隆免疫球蛋白增多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 , MGUS )、冒烟型骨髓瘤(smoldering multiple myeloma , SMM )和活动性MM ( active multiple myeloma , aMM )的标准,尤为重要的是首次纳入高危冒烟型骨髓瘤(SMM )的诊断标准和删除M蛋白鉴定的诊断条件。

1.首次纳入高危冒烟型骨髓瘤(SMM)的诊断标准:高危冒烟型骨髓瘤的诊断标准国际上有不同的定义,从2007年的PETHEMA到2018年Mayo Clinic z 2020年国际骨髓瘤工作组(IMWG )所提出的标准,包括M蛋白量、骨髓浆细胞比例、受累轻链数值,PETCT结果,或者细胞遗传学(FISH )高危因素等特征,并且基于不同因素高危SMM的积分各有不同。

中国骨髓瘤诊治指南完整版

中国骨髓瘤诊治指南完整版
诊断标准 —无症状(冒烟型)骨髓瘤
血清M蛋白达到骨髓瘤水平(>30g/L),和(或) 骨髓中单克隆浆细胞≥10% 无骨髓瘤相关的器官和组织损害(CRAB)或骨髓瘤相关症状
MM的临床分型
1
2
MM的临床分型
分型
特点
IgG型骨髓瘤
约占MM的半数以上,并分为IgG1-IgG4亚类。该型易发生感染,但淀粉样变和高钙血症少见。IgG3亚类易导致高粘滞综合征。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
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MM的治疗原则
无症状骨髓瘤或Durie-Salmon分期Ⅰ期患者不建议化疗(除非进行临床试验),至少每3个月复查相关指标,直至出现症状后再治疗 有症状的MM患者应积极治疗 年龄≤65岁,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者,避免使用烷化剂和亚硝基脲类药物 所有适合临床试验者,应优先考虑进入临床试验
VTP(n=130)
ORR
80%
81%
CR IF-
20%
27%
CR IF+
12%
10%
PR
48%
46%
中位至首次获得缓解的时间(月)
1.6
1.6
中位至获得CR的时间(月)
4.4
4.9
Mateos et al. Blood 2009 ; 114: Abstract 3 (Oral)
诱导治疗:硼替佐米为基础的治疗方案 治疗MM患者能够获得更高的缓解率
MM的治疗
症状性骨髓瘤的治疗
目录
诱导治疗 原发耐药MM的治疗 MM复发的治疗 巩固治疗 维持治疗 自体干细胞移植 异基因干细胞移植 支持治疗
诱导治疗:年龄≤65岁或适合自体干细胞移植者
BD:硼替佐米+地塞米松 PAD:硼替佐米+阿霉素+地塞米松 DVD:脂质体阿霉素+长春新碱+地塞米松 BTD:硼替佐米+沙利度胺+地塞米松 BCD: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 TAD:沙利度胺+阿霉素+地塞米松 TD:沙利度胺+地塞米松 VAD±T: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沙利度胺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

定义及背景 诊断标准、分型、分期 鉴别诊断 预后评估与危险分层 疗效评估 治疗与随访
疗效评估
✓参考2016年IMWG疗效标准,分为传统的疗效标准和MRD疗效标准,在治疗 中先进行传统的疗效评估,在临床研究中当患者进入完全缓解后再进行 MRD疗效评估。
✓微小缓解(minimal response,MR)、疾病稳定(stable disease,SD)仅用 于难治复发或临床试验中患者的疗效评估。
定义及背景 诊断标准、分型、分期 鉴别诊断 预后评估与危险分层 疗效评估 治疗与随访
鉴别诊断
✓MM需与可出现M蛋白的下列疾病鉴别:意义未明的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 (MGUS)、华氏巨球蛋白血症、AL型淀粉样变性、孤立性浆细胞瘤(骨 或骨外)、POMES综合征。
✓此外,还需与反应性浆细胞增多症、转移性癌的溶骨性病变、浆母细胞性淋 巴瘤、单克隆免疫球蛋白相关肾损害(MGRS)等鉴别,其中MGRS是由于 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片段导致的肾脏损害,其血液学改变更接近MGUS, 但出现肾功能损害,需要肾脏活检证明是M蛋白或其片段通过直接或间接作 用所致。
诊断标准
(二)有症状(活动性)多发性骨髓 瘤诊断标准(需满足第1条及第2条, 加上第3条中任何1项)
分型
✓依照M蛋白类型分为:IgG型、IgA型、IgD型、IgM型、IgE型、轻链型、双 克隆型以及不分泌型。进一步可根据M蛋白的轻链型别分为κ型和λ型。
Durie-Salmon分期系统
国际分期系统(ISS)及修订的国际分期系统(R-ISS)
传统的IMWG疗效标准
4. 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1)血清M 蛋白减少≥50%,24 h尿M蛋白减 少≥90%或降至<200 mg/24h;(2)若血清和尿中M 蛋白无法检测,要求受累与非受 累血清FLC之间的差值缩小≥50%;(3)若血清和尿中M蛋白以及血清FLC都不可测 定,且基线骨髓浆细胞比例≥30%时,则要求骨髓内浆细胞数目减少≥50%;(4)除 了上述标准外,若基线存在软组织浆细胞瘤,则要求可测量病变最大垂直径乘积之和 (sum of products of greatest diameters,SPD)缩小≥50%。以上血清学和尿M蛋白指 标均需连续2次评估,同时应无新的骨质病变发生或原有骨质病变进展的证据。 5.MR(仅用于难治/复发MM的评价):血清M蛋白减少25%~49%并且24 h尿轻链减 少50%~89%。若基线存在软组织浆细胞瘤,则要求可测量病变SPD缩小25%~49%。 溶骨性病变的数量和大小没有增加(可允许压缩性骨折的发生)。 6. SD:不符合CR、VGPR、PR、MR 及疾病进展(progressive disease,PD)标准。 同时无新的骨质病变或原有骨质病变进展的证据。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指南(2023年修订)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指南(2023年修订)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指南(2023年修订)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治疗方案指南(2023年修订完整版)简介:本文档是为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其医疗团队提供的治疗方案指南。

本指南基于2023年最新修订,旨在为患者提供准确、全面和更新的治疗信息。

概述: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恶性血液肿瘤,主要影响骨髓内浆细胞的增殖和功能。

本指南将提供多种治疗选择,旨在减轻患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并提高生存率。

治疗方案:1. 初次诊断:-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个体化特征,医疗团队可选择以下治疗方案:- 化疗:包括激素治疗、免疫调节剂、靶向药物等。

- 干细胞移植:可考虑自体干细胞移植作为高剂量化疗的辅助治疗。

2. 确认复发/进展:- 当多发性骨髓瘤出现复发或进展时,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前期治疗应答来进行调整。

- 新的治疗方案可能包括:- 靶向治疗:针对特定基因突变的药物。

- 免疫治疗:包括刺激免疫反应和提高抗肿瘤免疫力。

- 继续化疗: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3. 支持性治疗:-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支持性治疗是非常重要的,旨在减轻治疗相关的副作用,提高生活质量。

- 支持性治疗包括:- 疼痛管理:提供有效的疼痛缓解措施。

- 骨密度管理:预防骨质疏松并减少骨折风险。

- 心理支持:提供患者与其家庭的心理援助和支持。

结论:本指南旨在为中国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其医疗团队提供治疗方案指导。

但鉴于患者情况各异,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个体化特征和医疗团队的专业判断进行调整。

了解最新修订的治疗方案是保持患者疾病管理的最佳方式。

参考文献:- 李大伟,等。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疗指南。

中华血液学杂志,2023;44(3):191-203。

- 国际多发性骨髓瘤工作组(IMWG)。

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建议。

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2022;40(10):987-102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2020年修订)要点
随着新药的不断涌入,多发性骨髓瘤也迎来越来越多治疗方案,但目前多发性骨髓瘤仍不可治愈,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仍面临诸多挑战。

面对多种多样的治疗方案,少有治疗方案被直接比较,临床医生该如何选择呢?
Network Meta-Analysis(NMA)可以通过直接和间接比较同时评估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统计学方法。

本文汇总了最新发表的四篇NMA,分析的结果可以帮助医生基于临床证据来选择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1不适合移植的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
2019年5月发表《Haematologica》的一篇网状分析1,该研究检索1999年1月1日至2016年3月1日来自EMBASE、MEDLINE、MEDLINE-in-Process等数据库相关研究(图1)。

结果参照HR风险比,HR <1代表更好的获益。

图1. 纳入分析的随机对照研究
图2. 不同方案较地塞米松单药PFS的对比
从无进展生存期(PFS)来看(图2),20个治疗方案均优于对照方案(单药地塞米松)。

DVMP以及VMPT-VT为最好疗效的治疗方案,PFS风险率(HR)分别为0.19和0.22。

目前临床常用的方案VRD、VMP、Rd方案相较于单药地塞米松方案HR值分别为0.31 、0.39 及0.44 。

2020年3月在《Leukemia & Lymphoma》发表一篇最新的NMA2,并涵盖了最新的达雷妥尤单抗关键研究——MAIA及ALCYONE研究数据。

从MEDLINE、Embase、Cochrane协作数据库、血液肿瘤国际会议数据(ASH、ESMO、ASCO、IMW等)以及之前发表的指南与系统综述检索。

最终分析纳入8项研究(ALCYONE、MAIA、VISTA、IFM01/01、IFM9906、MM03、FIRST、SWOG S0777)(图3)。

本研究以Rd研究作为参照;主要评价指标为:总生存期(OS)与PFS。

结果参照HR风险比,HR <1代表更好的获益。

图3. 纳入分析的研究:(A) OS;(B) PFS
结果:
1. OS
因MAIA研究(DRd)及ALCYONE(DVMP)研究OS数据尚未达到,本研究仅将VRD、MP、MPT和VMP 与Rd比较。

Rd方案给患者带来的生存获益明显优于马法兰为基础的治疗方案(VMP、MP 及MPT);但VRD三药联合方案是唯一优于Rd的方案(HR 0.72, 95% CI 0.52-0.96)。

2. PFS
根据PFS结果比较来看,Rd方案仍优于以马法兰为基础的治疗方案。

根据HR,VRD及DVMP均似乎较Rd给患者带来获益更佳;此外DRd方案较Rd方案PFS获益更佳,降低风险43%(HR 0.57; 95% CI 0.43-0.73)。

图4. 分析结果:(A) OS;(B) PFS
2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2017年2月发表在《Blood Advance》网状分析3,本研究从PubMed、Embase、Ovid、Cochrane协作数据库、血液肿瘤国际会议数据以及之前发表的指南与系统综述检索,最终分析纳入19项研究,纳入的联合治疗RRMM研究药物包括: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硼替佐米、伊莎佐米、卡非佐米、贝伐珠单抗、达雷妥尤单抗、埃罗妥珠单抗、帕比司他、脂质体多柔比星、Siltuximab(抗白细胞介素-6抗体)及伏立诺他(图5)。

研究主要评价指标为:OS、PFS、客观缓解率(ORR)以及3/4级不良反应。

并采用SUCRA评价法对治疗方案的优劣进行排秩(SUCRA 值接近1,则表示其总是排在第一位,若接近0则总是排在最后)。

图5. 不同治疗方案研究结果的网状关系图(线条粗细代表研究数量,
圆点大小代表患者数量)
结果:
1. PFS
根据SUCRA评价,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来那度胺/硼替佐米与地塞米松(D-Rd/D-Vd)方案的PFS获益最佳,SUCRA得分分别为0.894与0.834。

卡非佐米联合地塞米松(Kd),硼替佐米、来那度胺联合地塞米松(VRd)方案SUCRA得分为0.675与0.636;卡非佐米/伊沙佐米联合来那度胺、地塞米松与埃罗妥珠单抗联合方案SUCRA得分相似(0.572、0.516、0.563)(图6)。

2. OS
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来那度胺与地塞米松(D-Rd)方案的OS获益最佳,SUCRA得分0.813。

此外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来那度胺地塞米松三联方案与埃罗妥珠单抗联合方案均有较好的OS获益(SUCRA得分分别为VRd 0.758;KRd 0.662;Elo-Vd 0.737;Elo-Rd 0.758)。

图6. 不同治疗方案研究结果疗效与安全性SUCRA评价评分表
3. ORR
针对RRMM患者客观缓解率,D-Rd方案仍为最佳的治疗方案,SUCRA得分0.748;KRd与D-Vd方案并列第二,SUCRA得分0.691。

4. 安全性
与地塞米松单药相比,两药联合及三药联合3/4级不良反应几率均增大;根据SUCRA得分以来那度胺为基础的联合方案的安全性均较好。

2018年4月在《Clin Ther》的网状分析4,本文共纳入27个RCT 研究,评估指标为PFS的HR值以及ORR的比值比。

通过荟萃分析
评估了DRd和DVd方案相较于其他经FDA批准用于治疗MM方案的疗效(PFS)并对首次复发人群进行了亚组分析
结果:
1. 总体人群
DRd方案相较其他Rd-base方案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死亡风险(p值均小于0.05)(HR值: DRd相比KRd,0.60;相较ERd,0.59;相较IRd,0.58;相较Rd,0.41)。

DVd方案相较其他Vd-base方案显著降低患者疾病进展/死亡风险(HR值: DVd相比Vd,0.31;相较PaVd,0.49;相较Kd,0.59)(图7)。

图7. 研究的总体人群不同方案PFS获益比较
2. 首次复发的患者
DRd相较其他方案均显著降低疾病进展/死亡风险的趋势。

与Vd(HR,0.19)或Kd(HR,0.42)相比,DVd显著降低患者疾病进展/死亡
风险。

与各自网络中的所有其他治疗方案相比,DRd和DVd成为最佳方案的可能性更高(分别为0.963、0.999)(图8)。

图8. 研究的首次复发亚组不同方案PFS获益比较
3总结
随着新药的不断涌入治疗方案越来越多,通过NMA分析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提供理论依据从而选择适合患者的最佳方案。

从最新的NMA研究结果发现,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方案可以给不适合移植的新诊断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及复发/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显著的生存获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