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关于岳飞的5则故事
2020年关于岳飞的5则故事

范文2020年关于岳飞的5则故事1/ 8关于岳飞的 5 则故事岳飞生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
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
现整理岳飞生平最着名的 5 个经典历史故事:一、岳母刺字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
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
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
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
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
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
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二、三拒诏书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
1139 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 .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3/ 8大加爵赏。
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
关于岳飞的五个故事

关于岳飞的五个故事
(一)岳母刺字:岳飞小时候他的妈妈为了激励他读书,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字,这四个字成了岳飞努力读书的动力。
后来岳飞成为一名忠诚的将军,他一直铭记着母亲的激励。
(二)拐子马:岳飞非常善于骑马,他骑着他的拐子马在战场上冲锋陷阵,非常英勇。
据说这匹拐子马能够转弯护主,保护了岳飞许多次。
(三)直捣黄龙:岳飞是抗金战争中的一位著名将军,他率领军队攻打黄龙府。
黄龙府是金国的要塞,易守难攻,但是岳飞和他的军队不惧怕困难,最终成功攻占该城,打赢了这场战争。
(四)前后出师表:岳飞写了两篇出师表,一篇是在抗金战争前夕,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和对战争的看法。
另一篇是在战争结束后,再次表达了他对国家的忠诚。
这两篇文章被后人传颂为佳作,激励了很多人。
(五)岳飞背鞭:岳飞有一支鞭子,他常常挥舞着它激励士兵们勇敢杀敌。
这支鞭子成了岳飞的象征之一,后来人们用“岳飞背鞭”来形容勇敢地将领。
岳飞的故事5篇600字

岳飞的故事5篇600字还有一种说法,时大理寺卿周三畏为岳飞案主审,开始觉得岳飞谋反案坐实后,朝廷必有重赏,后来越审越不是个事儿,他曾听岳飞门下僧人惠清说起过一件事儿,说岳飞年轻时曾经遇到异人舒翁,曾非常隐秘的劝告过岳飞,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岳飞的故事,希望你喜欢。
岳飞的故事1说起南宋抗金名将岳飞,他的一生都用在了沙场和培养了一批忠诚的岳家兵,少年时他的家庭很贫寒,空有报国心。
在得到妻子孝娥的支持后,来到了京城,投靠宗泽。
此后在一场战役后获得青睐,成为赵构的爱将。
只是没过多少年,就因名气和对百姓好,得罪了秦桧,秦桧在赵构身边献媚言,说尽脏话,把他害死在了风波亭。
不过,谈到这位名将,我们是心痛的,心中无限气氛当时统治者的无情,这位精忠报国的英雄也用他的故事激励现在的青年好好铭记。
他短暂的39年时光有5个故事,这些故事很经典,凡是听过的人心中都深怀敬仰。
敬佩英雄的坚韧,心疼他的隐忍。
故事从年少参军到长大当兵,蒙冤离世个个都很有泪点第一个故事岳母刺字:是他小时候岳母为了鼓舞他好好学习,用树枝教他写字,在他的背上写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警示他好好学习。
往后的他很努力,很上进,练了一身的好武艺,在金兵侵犯中原,母亲鼓励儿子报国,“精忠报国”成了毕生的信仰,他骁勇善战,取得了很多胜利,从此名遍大江南北。
第二个故事三拒诏书:发生在金人入侵中原时,赵构此刻面对金人很得意忘形,没想到来了一封和议诏书,岳飞首次批判秦桧的行为,造成的结果是高宗同意了投降,岳飞三次却不同意,坚持抵抗,处在危难时刻不能这么做,这无疑令高宗和秦桧痛恨,为后来的风波亭事件埋下了伏笔,不过他坚持抗战到底的决心让当时的百姓心怀感恩,成了支持他的团体。
岳飞的故事2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
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
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岳飞的英雄事迹(5篇)

岳飞的英雄事迹(5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工作资料、合同协议、条据文书、方案大全、职场资料、个人写作、教学资料、经典美文、作文大全、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materials, contracts and agreements, clauses, documents, plans, workplace materials, personal writing, teaching materials, classic American essays, essay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岳飞的英雄事迹(5篇)岳飞的英雄事迹(精选5篇)岳飞的英雄事迹有哪些?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
岳飞精忠报国事迹

岳飞精忠报国事迹岳飞精忠报国事迹5篇岳飞年青时勤奋好学,并炼就一身好武艺。
19岁时投军抗辽。
1126年金兵大举入侵中原,岳飞再次投军,开始了他抗击金军,保家为国的戎马生涯。
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岳飞精忠报国事迹,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岳飞精忠报国事迹精选篇1岳飞“精忠报国”慷慨悲壮的动人故事,一直在我国人民中间广为流传。
岳飞(公元1103—1142年)出生于河南省汤阴县一个贫苦农家。
据说岳飞呱呱坠地的那天傍晚,刚巧一只大鸟从屋顶上飞鸣而过。
父亲岳和便给他取名叫“飞”,字“鹏举”。
岳飞青年时代,是在国家内忧外患之中度过的。
宋朝统治者纵情享乐;长期生息在我国东北的女真族勃然兴起,建立了金政权。
1127年金攻陷宋都城汴京,北宋宣告灭亡。
这一年,岳飞正好24岁。
这个饱读兵书、谙熟武艺、身强力壮的年轻人,盼望有一天能够投身疆场,为国家报仇雪耻。
当招募“敢战士”的消息传来时,他报名参军。
就在他走上战场的前夕,深明大义的母亲,特意在他背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大字,嘱咐他一生一世都要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奋勇杀敌,决不吝惜自己的生命。
岳飞参军后,一直坚持战斗抗金的最前线,为挽救民族的危亡而英勇杀敌。
他率领的“岳家军”不畏强敌,独当一面,先后六次与金兵交锋,均获全胜,“岳家军”声威大震。
而赵构却重用宠臣主和派代表黄潜善、汪伯彦等人。
为了拯救沦陷在敌占军的苦难同胞,把敌人驱逐出境,岳飞不顾自己位卑言轻,上书给皇帝赵构,坚决反对继续向南逃跑,力谏赵构返回汴京,亲率六军北渡黄河,这样将帅一心,一定可以收复中原。
这道奏书进呈后,触怒了赵构和黄、汪这些妥协投降派。
他们以“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罪名,把岳飞的官职革掉了。
闲居三个月后,岳飞难以压抑心中报效国家的强烈意愿,投奔河北路招抚使张所。
岳飞慷慨陈词,决心以身许国,消灭敌人,恢复故土,以报答父老乡亲。
从此,岳飞又转战在抗金的战场上,“岳家军”的旗帜成了抗金力量的象征。
金兵统帅不得不惊讶:“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岳飞精忠报国事迹精选篇2提起岳飞这位南宋民族英雄,很少有人不知道的。
岳飞的五个经典故事

岳飞的五个经典故事
岳飞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将领和民族英雄,他的故事被广泛传颂,以下是其中的五个经典故事:
1. 岳母刺字:岳飞背上刺有“尽忠报国”四字,他在战场上英勇作战,为了国家民族,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这体现了“忠”和“国”的价值观。
2. 勇冠三军:岳飞善于领兵布阵,精通武艺,他曾率领部队多次取得战斗胜利,被誉为“岳家军”。
在战场上,他总是身先士卒,奋勇向前,不怕牺牲,这体现了“勇”的精神。
3. 事母至孝:岳飞对母亲非常尊敬和孝顺,他在母亲病故后,不惜赤足扶柩,千里送葬,这体现了“孝”的价值观。
4. 精忠报国:岳飞在战场上总是誓言“精忠报国”,他将国家民族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这体现了“忠”的精神。
5. 洁身自好:岳飞从不纳妾,也不要女使侍奉,他洁身自好,严格要求自己,这体现了“节”的价值观。
这些故事体现了岳飞的核心价值观,激励着后人学习和传承优秀的中华文化。
关于岳飞的经典历史故事

关于岳飞的经典历史故事岳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
今天小编在这分享一些关于岳飞的经典历史故事给大家,欢迎大家阅读!一、岳母刺字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好儿锻炼身体。
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
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
“岳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
“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
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
秦桧还诬告岳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
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二、三拒诏书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
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
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爵赏。
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
岳飞的十个故事

岳飞的十个故事一、护院岳飞家境贫苦,但他从小就显示出与年龄不相称的能力。
尚未成年,他就能拉得起三百斤的硬弓,引发八石(一千斤)的腰*。
岳飞有个同乡叫周同,是一个善于*远的好手,岳飞跟随他学习,很快学会了他的全部技艺。
此后,岳飞又跟随和一个有名的*手陈广学习“技击”,很快在使*技术上“一县无敌”。
为了谋生,岳飞到相州安阳县的昼锦堂韩家做了一名护院。
韩家是宰相韩琦的老家,在当地是出名的世家大院。
有一次,张超为首的一群农民暴徒约一百人,包围了韩家大院要抢劫。
岳飞攀上高墙,拉开强弓,一箭*死了张超,吓得其他人纷纷逃散。
这件事,让岳飞在韩家子弟眼里有别于寻常护院,他们乐于与岳飞接触、交谈。
岳飞也因而接触到了知识层面更高的阶层,开阔了眼界和谈吐。
二、酗酒岳飞的酗酒是在韩家做护院时染上的,他在二十岁时离开韩家到相州的一个市镇当了游檄(弓手)。
但一次酒醉后误了事,丢了职务,就此应募从*。
成为一方大将后,他在一次大醉之后,将同饮的*西官员赵秉渊痛殴一顿,差点打死。
高宗皇帝赵构第一次与岳飞见面,就告诫岳飞戒酒。
岳飞听从了,从此滴酒不沾。
有一次行*途中遇雨,岳飞和部下到寺庙中避雨,闲谈中岳飞说:“我曾经喜欢喝酒,犯下一些过失,母亲和皇帝都嘱咐我戒酒,我现在虽然戒了,但是等我们打到黄龙城后,我一定开酒戒,和诸君痛饮一番!”三、杀舅岳飞驻扎宜兴时,有百姓控诉,他的舅舅姚某对当地有所骚扰。
对这个触犯*法的行为,岳飞向母亲诉说:“儿能容,*法不能容。
”但在母亲的极力劝阻下,还是放过了舅舅。
不料,姚某怀恨在心,在一次出发的路上,偷偷向岳飞放冷箭,幸好没*中岳飞,只*到了马的鞍桥。
岳飞立刻骑马擒下姚某,命王贵和张宪捉住他双手,自取佩*剖其心脏。
回家后母亲痛哭,说儿子不该杀死自己的弟弟。
岳飞跪在地上说:“他干犯*纪,差点*死我,如果我死了,母亲谁来养活?今天他没*中我是老天保佑我,我若不杀他,迟早被他杀死。
”四、牛皋牛皋在评书小说里是岳飞的好兄弟,但他其实并非岳飞嫡系,而是作为外来部队后拨给岳飞*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岳飞的5则故事
岳飞生于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
岳飞作为中国历史上的一员名将,其
精忠报国的精神深受中国各族人民的敬佩。
现整理岳飞生平最着名的5个经典历史故事:
一、岳母刺字
岳飞小时候家里非常穷,母亲用树枝在沙地上教他写字,还鼓励他好
好儿锻炼身体。
岳飞勤奋好学,不但知识渊博,还练就了一身好武艺,成为文武双全的人才。
当时,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
母亲鼓励儿子报效国家,并在他背
上刺了"精忠报国"四个大字。
孝顺的岳飞不敢忘记母亲的教诲,那四
个字成为岳飞终生遵奉的信条。
每次作战时,岳飞都会想起"精忠报国"四个大字,由于他勇猛善战,取得了很多战役的胜利,立了不少功劳,名声也传遍了大江南北。
岳飞还建立起一支纪律严明、作战英勇的抗金军队——"岳家军"."岳
家军"的士兵都严格遵守纪律,宁可自己忍受饥饿,也不敢打扰人民;
晚上,如果借住在民家或商店,他们天一亮就起来,为主人打扫卫生,清洗餐具后才离去。
"岳家军"的士气让金军闻风丧胆。
金兵统帅长叹道:"撼山易,撼岳家军难!"在一次岳家军与金军的战役中,当岳家
军追到距金兵大本营只有四十五里,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收复江山时,皇帝赵构怕岳飞打败金兵后,接回原先的皇帝,而自己的王位就保不了,因此和奸臣秦桧连发十二道金牌,命令岳飞退兵。
秦桧还诬告岳
飞谋反,将他关入监狱,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岳飞毒死。
岳飞死时只有三十九岁。
他一生谨记母亲的教诲,即使在死的那一刻,也没有忘记母亲"精忠报国"四个字。
二、三拒诏书
岳飞坚决反对议和,主张抗战到底,置个人荣辱安危于度外,对赵构、秦桧的投降活动进行坚决斗争。
1139年(绍兴九年),岳飞在鄂州(今湖北武昌)听说宋金和议将达成,立即上书表示反对,申言"金人不可信,和好不可恃",并直接抨击了"相国"秦桧出谋划策、用心不良的投降活动,使"秦桧衔之(抱恨)".和议达成后,高宗赵构得意忘形,颁下大赦诏书,对文武大臣大加
爵赏。
可是,诏书下了三次,岳飞都加以拒绝,不受开府仪同三司
(一品官衔)的爵赏和三千五百户食邑的封赐。
他在辞谢中,痛切地表示反对议和:"今日之事,可危而不可安,可忧而不可贺。
"并再次表示收复中原的决心,"愿定谋于全胜,期收地于两河,唾手燕云,终欲复仇而报国。
"这无异于给宋高宗当头泼了冷水,从而更使赵构、秦桧怀恨在心。
但岳飞不顾个人得失,坚持抗战到底的立场,率领军队,联络北方义军,卓有成效地从事抗金战争,筹划收复中原、统一祖国,成为全国抗金民族战争中的有力支柱
三、直捣黄龙
岳家军进入中原后,受到中原人民、忠义民兵的热烈欢迎。
这年七月,岳飞亲率一支轻骑驻守河南郾城,和金兀术一万五千精骑发生激战。
岳飞亲率将土,向敌阵突击,大破金军"铁浮图"(侍卫亲兵)和"拐子马"(左右两翼钳攻的骑兵),把金兀术打得大败。
岳飞部将杨再兴,单骑闯入敌阵,想活捉金兀术,可惜没有找到,手杀敌人数百,身被几十处创伤,豪勇无比。
岳家军将士具有"守死无去"的战斗作风,敌人以排山倒海的大力,也不能把岳家军阵容摇动。
郾城大捷后,岳飞乘胜向朱仙镇进军(离金军大本营汴京仅四十五里),金兀术率领了十万大军抵挡,又被岳飞打得落花流水。
岳飞这次北伐中原,一口气收复了颍昌、蔡州、陈州、郑州、郾城、
朱仙镇、消灭了金军有生力量,金军全军军心动摇,金兀术连夜准备
从开封撤逃。
南宋抗金斗争有了根本的转机,再向前跨出一步,沦陷十多年的中原。
就可望收复了。
岳飞兴奋地对大将们说:"直抵黄龙府,与诸君痛饮尔!(破掉酒戒庆祝)"而金军则发出了"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哀叹。
四、十二金牌
外敌难以撼动的岳家军,却遭到了南宋朝廷内部投降派的摧残。
就在这抗金战争取得辉煌胜利的时刻,甘心充当儿皇帝的高宗赵构,
因担心一旦中原收复,金人放回他的哥哥钦宗,他就保不住皇位,而
急切地希望与金入议和。
金人安插在南宋朝廷里窃取了宰相高位的内奸秦检,也抓住高宗这个难言的心病大肆活动,破坏岳飞的抗战。
他们狼狈为奸,密谋制订了全线撤军、葬送抗金大好形势的罪恶计划。
他们首先命令东西两线收兵,造成岳家军孤军突出的不利态势后;即以"孤军不可久留"为名,连下十二道金牌(红漆金字木牌),急令岳飞"措置班师".
在要么"班师"、要么"丧师"的不利形势下,岳飞明知这是权臣用事的乱命。
但为了保存抗金实力,不得不忍痛班师。
岳飞愤慨地说;"十年之功,废于一旦!所得诸郡,一朝全休!社稽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的抗金英勇斗争,至此被迫中断。
岳家军班师时,久久渴望王师北定中原的父老兄弟,拦道恸哭。
岳飞为了保护老百姓的生命财产,故意扬言明日渡河,吓得金兀术连夜弃城北窜,准备北渡黄河,使岳飞得以从容地组织河南大批人民群众南迁到襄汉一带,才撤离中原。
五、莫须有
岳飞一回到临安,立即陷入秦桧、张俊等人布置的罗网。
1141年(绍兴十一年),他遭诬告"谋反",被关进了临安大理寺(原址
在今杭州小车桥附近)。
监察御史亲自刑审、拷打,逼供岳飞。
与此同时,宋金政府之间,正加紧策划第二次和议,双方都视抗战派为眼中钉,金兀术甚至凶相毕露地写信给秦桧:"必杀岳飞而后可和。
"在内外两股恶势力夹击下,岳飞正气凛然,光明正大,忠心报国。
从他身上,秦桧一伙找不到任何"反叛朝廷的证据,但岳飞却仍于绍兴十一年农历除夕夜,被赵构"特赐死",杀害于临安大理寺内,年仅三十九岁。
岳飞部将张宪、儿子岳云亦被腰斩于市门。
岳飞父子及张宪死于奸臣昏君之手,激起了抗金军队和老百姓的强烈愤怒,韩世忠当面质问秦桧,秦桧支吾其词"其事体莫须有(也许有)".韩世忠当场驳斥:"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
民族英雄岳飞,就在"莫须有"的罪名下,含冤而死。
临死前,他在供状上写下"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八个大字。
这是悲愤的呼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