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流行音乐史
中国现代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现代流行音乐发展史,指的是20世纪90年代之后的中国乐坛,这一时期中国音乐的发展总体上呈现出一种高度繁荣,欣欣向荣的趋势。
这个时期的音乐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人才辈出。
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有周杰伦、蔡依林、张韶涵、容祖儿等。
风格多样。
这一时期的乐曲风格主要有以周杰伦为代表的新式说唱和以蔡依林为代表的唱跳以及张韶涵为代表的抒情歌曲。
歌手大多身兼多职。
如众所周知的周杰伦就身兼歌手、演员、导演、曲作者、词作者。
分区明显。
乐坛内部被分为大陆、港台两部分,但事实上港台内部也分为香港和台湾部分。
大陆的代表主要有黄晓明、袁泉等。
而且各分区间发展状况也不同,相比之下,港台发展较快,大陆音乐处于缓慢发展状态。
形式多样。
有单纯的歌手,如周杰伦、张韶涵等;有乐队形式的,如飞儿乐团、五月天等。
这一时期的作品主要有周杰伦的《夜曲》、《黄金甲》,蔡依林的《舞娘》、《特务J》(又称《爱情任务》),张韶涵的《梦里花》、《亲爱的那并不是爱情》等。
整体的发展趋势是由单一的演唱向唱跳过渡,由安静的抒情乐向摇滚乐过渡。
但是目前已经有这方面的代表,如“台湾小天后”蔡依林的舞蹈深得众人追捧,再如五月天的摇滚乐也受到了不少粉丝的喜爱。
中国流行音乐史

中国流行音乐史第一发展阶段:1917-1936年(上海时期)从中国流行音乐先躯黎锦晖先生从事音乐活动算起,中间以其反封建的明月歌剧社为线索,先以儿童歌舞剧如《三蝴蝶》、《麻雀与小孩》歌舞表演《可怜的秋香》、《寒衣曲》等开始,继而创作了中国第一批家庭爱情歌曲,即流行歌曲《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特别快车》等。
本期终止于明月歌剧社音乐团体的解散,众歌星大都进入电影界为止。
第二发展阶段:前期:1937-1949年(上海时期)本期从周璇进入电影界后,在影片《马路天使》中所演唱的两首插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传遍全国。
由她开创一代歌风影响整个中国歌坛。
此期歌坛整个情况是没有歌舞表演团体表演。
专门靠灌唱片和电台播音来演唱的歌星是少数,大多数歌星都以拍电影为主,演唱电影插曲的影歌双栖形式出现。
本期到共和国成立后,大部分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为止。
后期:1950-1969年(香港时期)本期从姚敏、姚莉兄妹为首,很多主要代表歌星都转移到香港发展开始。
最初还是以影歌双栖为主,随时间推移,靠演唱和录制唱片的歌星比例有所增高。
影片中不是由演员本人唱插曲,请专业歌星配唱的情况也多起来,但仍无明显有影响的歌舞团体表演。
到了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国语流行歌曲在香港渐趋衰落,粤语歌曲中兴,在歌坛上占据主导位置。
主要代表人物是许冠杰。
第三发展阶段:1970-1981(台湾时期)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台湾的流行音乐逐步发展起来。
取代了国语流行歌曲渐趋衰落的香港歌坛的位置。
其标志是谢雷的《曼丽》红遍东南亚,奠定了台湾流行歌坛的领先地位。
之前,台湾歌坛所演唱的歌曲有汉族及各少数民族民歌(包括闽南语歌曲);上海时期和香港时期的国语流行歌曲;以及受日本影响的创作歌曲。
后来逐步创作出处于上海时期流行歌曲与现代城市流行歌曲之间具有自己特点的时代曲。
这种风格的歌曲,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才渐趋衰落,而被新城市流行歌曲所取代。
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台湾曾出现过著名的校园民歌运动。
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史

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史中国通俗歌曲在近一百年的时间里经历了从起步阶段到繁荣发展的历程。
它不仅是中国音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
本文将为你介绍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史,并分析其对中国音乐文化的影响。
第一阶段:早期起步(20世纪20年代-40年代)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通俗歌曲起步阶段。
这个时期,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相结合,社会变革与音乐创作的需求相互促进。
上世纪20年代,国内传教士引入了西洋音乐,为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提供了契机。
以国语为主的流行歌曲开始出现,反映了人们对家庭、爱情和社会等主题的关注。
第二阶段:复兴与改革(50年代-60年代)50年代至60年代,中国通俗歌曲进入了复兴与改革的阶段。
这一时期,中国刚刚结束内战和解放战争,国家进入了建设时期。
大规模的音乐改革使得各类音乐艺术繁荣发展。
在这一时期,中国通俗歌曲明显受到左派政治宣传的影响,歌曲涉及社会主义、抗日战争和农村建设等主题。
同时,也有一些以爱情、友谊和家庭为主题的民间流行歌曲出现。
这一时期的音乐改革为后来中国通俗歌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三阶段:多元化与开放(70年代-90年代)70年代至90年代,中国通俗歌曲开始进入多元化与开放的阶段。
在这一时期,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为中国社会带来了经济和文化的快速发展。
通俗歌曲也开始接触国际音乐潮流,西方流行音乐元素融入中国的通俗歌曲中。
民间歌曲与流行歌曲开始并存,涉及的主题也更加多样化。
中国通俗歌曲开始走向国际舞台,成为中国文化的重要代表。
第四阶段:创新与融合(21世纪至今)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通俗歌曲迎来了创新与融合的时期。
现代技术的普及使音乐创作和传播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互联网和移动设备让人们更容易获取和分享音乐。
中国音乐产业也逐渐兴起,许多新生代歌手和音乐制作人涌现出来。
同时,中国通俗歌曲开始与其他音乐风格进行融合,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新声音。
这一阶段的中国通俗歌曲在国内外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在全球范围内影响力逐渐增大。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

新时期流行歌曲的发展
• • 2、港台流行歌曲的传入及内地流行歌曲产业的出现 伴随经济的改革开放,海外家电产品大量涌入中国内地,打先锋的盒式 录音机和与之相配合的录音磁带,其势一时颇为迅猛,尤以邓丽君的流 行歌曲盒带传播最广,邓丽君由于其个人风格的成熟和完整在内地获得 了广泛流传,并对内地流行乐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第一代女歌星和 流行乐作者从邓丽君盒带的演唱和配器上得到启发和示范,如《甜蜜蜜》 同时,校园歌曲作为台湾年轻一代流行乐创作上向现代过渡的成就也影 响到内地校园歌曲的产生。如《清晨我们踏上小道》、《年轻的朋友来 相会》。 港台歌曲的传入带来了一种新的音乐文化形态。1980年前后成立的广州 太平洋影音公司,是最早的流行歌曲产业之一;广州茶座上的流行歌曲 成为一种文化消费品;广州“紫罗兰”轻音乐队为流行歌曲演出之先行 者。朱逢博、李谷一等率先使用流行歌曲唱法;朱明瑛、成方圆等以第 一代歌星的面目出现。1980年9月23日,《北京晚报》主办《新星音乐 会》,“歌星”遂成专称。 1985年,英国“威猛”乐队来华演出;美国著名歌星发起为非洲灾民募 捐义演,震动世界;台湾罗大佑等年轻一代词曲作家组织港台60名歌星 举办献给1986国际和平年的《明天会更好》音乐会。这些活动均刺激 了内地流行歌曲界。至此,内地流行歌曲已面临从创作到表演上的一个 突破契机。
中国流行音乐发展
高峰期
• 中国内地流行歌曲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 末、30年代初。30年代至40年代是第 一个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
历史的回顾
• 1、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的发端 • 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约起始于清末至民国初。清王朝的倒台,民国的创立所 经历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造成了深刻的社会变化。当时已有直接借用外国歌 曲的曲调填词作为军歌及学堂歌曲的现象,如:《中国男儿》、《汉族历 史歌》。这可说是西方音乐因素为我所用的开始。 • 在现代创作歌曲的发端期,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已经出现,一方面,大量采 用或借鉴西方歌曲创作模式,甚至多有完全“西化”的作品;另一方面, 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民间音乐的基质也在创作中显露出来。这种情况大 体上规定了日后歌曲创作的方向。 • 2、新中国建国后的创作歌曲 • 随着全国解放,群众歌曲领域形成了一支阵容强盛的创作队伍。自《歌唱 祖国》到《我们走在大路上》,王莘、李劫夫、瞿希贤、傅庚辰等作曲家 在进行曲创作中大获成就。这一时期的歌曲创作,特别是群众歌曲的创作, 呈现着良好的态势。 • 这一时期的歌曲演唱以民族与美声相结合的唱法为轴心,产生了像贾世骏、 马玉涛、王昆、郭兰英、郭颂、胡松华、吕文科等一批深受群众喜爱的歌 唱演员。这一时期的优秀歌曲作品多收集在两集《革命歌曲大家唱》中。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05
中国流行音乐的未来展望
发展趋势
多元化发展
随着全球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国流行音乐将呈现多元化 的发展趋势,不同音乐风格和元素将相互碰撞、融合,产 生更多创新性的音乐作品。
技术革新推动
随着科技的进步,音乐制作技术和传播手段将更加先进, 为流行音乐创作提供更多可能性,也将推动音乐产业的发 展。
国际化合作
01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平台成为音乐传播的重要途
径。
音乐制作与传播方式的变革
02
数字音乐制作技术的兴起,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音乐创作和制
作。
市场需求的变化
03
年轻听众对于个性化、多样化的音乐需求增加,促进了网络流
行音乐的兴起。
代表人物与作品
汪苏泷
《不分手的恋爱》、《有点甜》等积极参与国际音乐交流活动, 与世界各地的音乐人共同创作 、演出,提升中国音乐的国际
影响力。
THANKS
感谢观看
01
02
03
20世纪20年代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入,中 国开始出现流行音乐。
30年代
随着唱片业的发展,流行 音乐逐渐受到大众欢迎。
40年代
战争时期,流行音乐成为 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方式 。
代表人物与作品
周璇
《夜上海》、《四季歌》 等。
陈蝶衣
歌曲《我的心里只有你没 有他》等。
李香兰
《夜来香》、《何日君再 来》等。
中国流行音乐的发展史
汇报人: 202X-12-29
目录
• 早期流行音乐(1920s-1940s) • 港台流行音乐(1950s-1980s) • 内地流行音乐(来展望
01
早期流行音乐(1920s-1940s)
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

中国通俗音乐的发展历史起步曲折期(20世纪初)1927年,黎锦晖创作的《毛毛雨》、《妹妹我爱你》等歌曲,标志着中国通俗歌曲的诞生。
由此开启了中国通俗歌曲创作的第一个历程。
黎锦晖成为中国通俗音乐的奠基人。
当时,中国的歌曲创作大致分化为两大潮流:一、以聂耳、冼星海为代表的大众进步歌曲。
二、以黎锦晖为代表的城市商业化的流行歌曲。
总体看,早期中国通俗歌曲作品题材狭窄,演唱矫揉造作。
随着抗日救亡的时代要求和救亡歌曲的兴起,当时的通俗歌曲很快退出了历史舞台。
再生模仿时期(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以后,通俗歌曲才悄悄回到中国音乐生活中来,“抒情歌曲”迅速取代了“队列性群众歌曲”成为当代歌曲的主要体裁。
歌曲的音乐语言也渐渐向人们的心灵贴近。
1980年,“歌星”成专称。
以李谷一、郑绪岚、成方圆等为代表,他们的演唱形成了抒情歌曲、通俗民歌或艺术性通俗歌曲唱法的新风格。
这一时期港台歌曲的大量输入,成为最重要的音乐文化现象。
首先是邓丽君歌曲产生了巨大的冲击波,对内地通俗歌曲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一批通俗歌谣体的台湾校园歌曲走红内地。
独立发展时期(80年代中期——末期)1986年是中国流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标志着内地通俗歌曲的崛起。
最突出的标志有两个:一是里程碑式的作品《让世界充满爱》。
二是具有中国气派的“西北风”的盛行。
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首次单设了通俗唱法,正式确立了通俗唱法和通俗歌曲在音乐领域的地位,使通俗歌曲有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探索深化时期(90年代上半叶)一、摇滚乐在北京获得较大的发展;二、电视剧音乐成为一个特殊的创作领域;三、电视晚会成为继大型歌会、歌手大赛之后最具影响力的通俗歌曲推广形式;四、亚运会征歌活动取得一定成效;五、港台歌曲冲击大潮和大陆青少年崇拜偶像追星族浪潮的兴起。
开放分化时期(1996年至今)内地通俗歌曲受欧美通俗歌坛的影响越来越大。
淡化旋律、强化节奏。
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历史.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30年代至40年代是第一个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
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约起始于清末至民国初.当时已有直接借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填词作为军歌及学堂歌曲的现象,这可说是西方音乐因素为我所用的开始.
给大家介绍一个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黎锦晖.黎锦晖青年时代醉心于新音乐运动,他创作了大量儿童歌剧、歌舞及歌曲.这些作品,不仅在大陆风靡一时,而且波及香港及南洋各地.
继儿童歌舞之后,黎锦晖转入了流行音乐的创作.毛毛雨、妹妹我爱你是他早期的流行音乐作品,标志着中国流行歌曲的诞生.
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中国的歌曲创作除少数艺术歌曲外,大致可分为两支.一支是以黎锦晖为代表的流行音乐,另一支是群众性歌曲.至此完成的类型分化奠定了日后群众性歌曲创作的基本态势.
总的来看,中国流行音乐从产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的发展,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条件下进行的.由于特定历史环境的限制,它的发展是不完善的.一方面,它带有浓重的殖民地气息,存在先天不足的软弱;另一方面,由于不发达的社会经济文化,流行歌曲只面向人数不多的小资产阶级及市民阶层.
新中国建国后17年间的创作歌曲随着全国解放,群众歌曲领域形成了一支阵容强盛的创作队伍.中国内地流行音乐至此完成了发展.
谢谢大家。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史

中国内地流行音乐发展史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迄今已有60年左右的历史。
它产生于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
30年代至40年代是第一个高峰期,80年代是第二个高峰期。
本文将以80年代为重点,简单叙述中国内地流行音乐的发展概况。
由于中国流行音乐在产生、发展过程中的特殊性,本文也将涉及其他类型的歌曲创作情况。
一、历史的回顾一、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的发端中国现代创作歌曲约起始于清末至民国初。
清王朝的倒台,民国的创立所经历的旧民主主义革命造成了深刻的社会变化。
在此期间,西方资本主义文化逐步东渐,并与中国传统文化形成了既相冲突又逐步结合的态势。
当时已有直接借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填词作为军歌及学堂歌曲的现象,如:《中国男儿》(石更填词)、《汉族历史歌》(王引才填词)等。
这可说是西方音乐因素为我所用的开始。
中国初期的创作歌曲是自萧友梅、黄自、青主、李叔同、赵元任等人开始的。
萧友梅是卓有成就的音乐教育家,也是最早的歌曲作者之一。
《问》、《卿云歌》是他较著名的作品。
他的作品虽有浓重的外国音乐的影响,但已开始注意吸收中国传统音乐的因素。
黄自是受过系统的西方训练的作曲家,在歌曲创作上的成就较高,《天伦歌》、《玫瑰三愿》都是有名的抒情歌曲。
此外,赵元任的《卖布谣》、《教我如何不想他》,青主的《大江东去》、《我住长江头》,陈啸空的《湘累》等等作品,都是现代创作歌曲初期涌现的优秀作品。
在这一时期,西方音乐文化通过留学西洋的音乐工作者介绍到我国,音乐教育的推行和普及作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一个部分影响了民众。
同时,以大中城市为中心,新型的都市文化逐渐形成。
这些都为中国现代歌曲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在现代创作歌曲的发端期,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已经出现,即一方面,大量采用或借鉴西方歌曲创作模式,甚至多有完全“西化”的作品;另一方面,中国传统音乐,特别是民间音乐的基质也在创作中显露出来。
这种情况大体上规定了日后歌曲创作的方向。
二、中国流行音乐奠基人-黎锦晖黎锦晖(1891-1967)是中国流行音乐的奠基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卫黄河 - 中国人民解放军 词:光未然 曲:冼星海 风在吼马在叫 黄河在咆哮 黄河在咆哮 河西山冈万丈高 河东河北高梁熟了 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 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 端起土枪洋枪 挥动大刀长矛 保卫家乡 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学堂乐歌
李叔同(弘一法师) 大量的作品直接采用 外国音调,编移中 国歌词,让学生学 唱,形成学堂乐歌。 代表《送别》
中国流行音乐初期(1917-1936)
黎锦晖(1891-1967) 1927年创建中华歌舞 学校,1928年中华歌 舞团巡演,1931年改 编明月歌舞团。期间 流行音乐大都跟电影 相结合。(周璇、白 虹、严华)
内地 香港
百花齐放
台湾 张雨生《大海》 《天天想你》 《我的未来不是 梦》 小虎队《青苹果 乐园》《爱》· · · · · 网络歌手 《丁香花》 凤凰传奇
崔健 《一无所有》beyond《海阔天 空》、《真的爱 你》 刘欢《从头再来》 古巨基《好想好 李海鹰《弯弯的 想》 月亮》· · · ·
玫瑰玫瑰情意重 玫瑰玫瑰情意浓 长夏开在荆棘里 玫瑰玫瑰我爱你
纵贯线乐队
罗大佑 周华健 李宗盛 《童年》《同桌的你》《光阴的故事》《东方之珠》· · · · · 《朋友》《真心英雄》《亲亲我的宝贝》《忘忧草》· · · 《最近比较烦》《我是一只小小鸟》《忘忧草》· · ·Roses I love you Roses Roses 我爱你 Roses Roses I love you 玫瑰 玫瑰 我爱你 Roses Roses I love you Roses Roses 我爱你 Roses Roses I love you 玫瑰 玫瑰 我爱你 玫瑰玫瑰最娇美 玫瑰玫瑰最艳丽 长夏开在枝头上 玫瑰玫瑰我爱你
中国流行音乐史
所谓流行音乐: 电子化:通过不同的电子平台出现,例如电视、广告、 电影、动漫、MV
商业化:以音乐公司与合约歌手的形式推出歌曲,并作 为商品销售,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
娱乐化:以娱乐大众为目的 偶像化:包装歌手并使吸引大众
时代背景: 辛亥革命后,民国旧民主主义革命造就的 深刻的社会变化。 1.西方的思潮影响,一部分纷纷出国留学,文 化上文字白话 2.服饰上,西式中山装,女士改良的旗袍,学 生,蓝色的对襟上衣,长裙。 3.发饰,男士剪长发,成短发或背头发。女士 齐短发,或是小波卷。
(早期) 儿童歌舞剧 (中后期) 电影插曲
可怜的秋香 麻雀与小孩
毛毛雨 妹妹我爱你
中国流行音乐领军人物
白虹
流行音乐创作获得成功的原因有着 相适应的社会背景。
上海当时已具备资本主义商业化都市的特征,西方音乐的 流入中国。类似舞厅、电影、广播等,使市民阶层的文化 生活中已经出现对流行音乐的需求。 黎锦晖音乐的创作奠定了中国流行音乐的基本风格,他使 民间旋律与西洋舞曲节奏的结合。 夜上海 你是个不夜城 华灯起 车声响 歌舞升平 只见她 笑脸迎 谁知她内心苦闷 夜生活 都为了 衣食住行 酒不醉人人自醉 胡天胡地蹉跎了青春 晓色朦胧 转眼醒 大家归去 心灵儿随着转动的车轮 换一换 新天地 别有一个新环境 回味着 夜生活 如梦初醒 -
铁蹄下的歌女《风云儿女》 作词:许幸之; 作曲:聂耳 我们到处卖唱,我们到处献舞; 谁不知道国家将亡!为什么被人当作商女? 为了饥寒交迫,我们到处哀歌; 尝尽了人生的滋味,舞女是永远的漂流! 谁甘心做人的奴隶?谁愿意让乡土沦丧? 可怜是铁蹄下的歌女,被鞭挞得遍体鳞伤。
EndEnd -
救亡群众歌曲
新中国成立后(1949-1969)香港
新中国成立后,流 行音乐被称为“靡靡 代表人物:姚敏、姚 之音”,被扫地出门。 莉兄妹。大部分影 1949年后转转到香 歌双栖。凤飞飞 港,中国内陆没有 黎锦光:《夜来香》 流行音乐,演唱的 都是样板戏或民歌。 陈歌辛:《玫瑰玫瑰 我爱你》
玫瑰玫瑰我爱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