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科幻小说
《三体》赏析

《三体》赏析《三体》是中国作家刘慈欣创作的一部科幻小说,也是该作者的代表作之一。
该小说以宏大的科幻背景为基础,描绘了人类与外星智慧生物之间的交流与冲突,同时探讨了人类文明与科技的发展对社会和个体的影响。
本文将从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内涵以及艺术风格等方面进行《三体》的赏析。
一、故事情节《三体》的故事情节极富想象力,呈现出一个庞大而世界观的科幻世界。
故事以一个从红外线通信中接收到外星文明信号的天文学家为出发点,逐步揭示了外星人种族三体文明和地球人类的对抗。
整个故事跨越了多个时期和地点,包括三体人星球、地球和太空中的探险等。
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和戏剧性的冲突,读者能够领略到作者对于科幻文学的创新和构思。
二、人物形象在《三体》中,刘慈欣创造了一系列鲜活的人物形象。
从主角到配角,每个人物都有着独特的个性特点和命运。
例如,天文学家王二的聪明才智和对宇宙的热爱使他成为了故事的核心人物,而三体社群的代表人物罗辑则以他锐利的思维和无畏的精神展现出了强大的智力和决心。
这些角色的形象塑造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他们的情感和命运,增强了小说的阅读体验。
三、思想内涵《三体》的思想内涵是该小说的重要特点之一。
作者通过展现三体人文明的残酷和无情,批判了人类的自大和短视,同时也警示了科技文明的脆弱性。
小说中出现的“三体问题”、宇宙黑暗森林理论等科学概念和哲学思考,使读者能够思考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和人类文明的未来。
同时,小说也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和对于个体命运的思考,引发了人们对于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思考。
四、艺术风格刘慈欣的写作风格在《三体》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他以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了复杂的科学概念,使得平常读者也能够理解其中的奥义。
同时,作者通过细致入微的描写让人物形象栩栩如生,使得读者更容易与他们产生共鸣。
此外,小说中还融入了众多的科幻元素和线索,使得整个故事更加丰富有趣。
这种独特的艺术风格使《三体》成为一部与众不同的作品,引领了中国科幻文学的发展。
科幻小说解读

科幻小说解读科幻小说是一种以未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通过对现实世界进行想象和描绘的文学形式。
它以独特的视角和创意透露出人类对未来的展望和思考。
科幻小说经常涉及科技进步、外星生物、时间旅行、异次元空间等奇幻的元素,同时也关注人类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人际关系等问题。
本文将解读科幻小说的三个主要方面:未来科技的展望、人类情感与道德困境、以及社会体系和权力结构。
未来科技的展望科幻小说往往以现实中的科学技术为基础,通过设想未来的科技发展,向读者展示了一个全新的世界。
在科幻小说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人工智能、基因工程、虚拟现实等领域的想象和探索。
科幻作家通过对科技进步的描绘,带给读者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和期待。
例如,艾萨克·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系列》中,他描绘了智能机器人在人类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引发了对于人工智能发展的伦理和道德问题的关注。
人类情感与道德困境科幻小说常常通过展现未来的科技和环境,来探讨人类在新的情境下的反应和道德困境。
作家们用科幻的方式,反思人类自身的情感、欲望和道德观念。
在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中,他以科幻的背景,展现了人类对权力欲望、资源分配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困境和纠葛。
科幻小说通常通过虚构的未来背景,让读者思考人类在新环境中如何面对挑战和取舍,引发了对道德和伦理问题的独特思考。
社会体系和权力结构科幻小说也常常探讨不同的社会体系和权力结构。
通过对未来社会的构建,科幻作家可以展示出不同社会制度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差异。
例如,乔治·奥威尔的《1984》中,他描绘了一个极权主义社会,通过科技手段对人民进行监控和控制。
科幻作家通过对社会权力结构的想象和展示,引发了对于权力分配和自由的探讨。
这些作品提醒我们不仅要关注科技的发展,还要反思和审视社会制度对于个体和集体的影响。
总结科幻小说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通过未来科技的展望、人类情感与道德困境、以及社会体系和权力结构等方面,探讨了人类未来面临的挑战和可能的发展。
科幻小说介绍

科幻
FICTION
小说
目录
01 导言 03 科幻小说的发展
02 科幻小说的定义 04 科幻小说大师
导言
今天, 我们正生活在科幻小说所描写的世界里。
科幻小说的定义
科幻小说正是科学时代的文学, 是21世纪的文学!
科幻小说首先足一种文学样式, 是小说这一 文学样式的分支。因此, 好的科幻小说具有小说 的一切特点和作用。像其他小说一样, 科幻小说 也应有叙述者、故事、情节、背景、人物、语言 和主题等小说所有的因素;也像其他小说一样, 科幻小说的主题应揭示人物与其周围环境的关系。 一句话, 读者阅读和欣赏科幻小说的目的, 与他们 阅读和欣赏其他小说是完全一样的;我们研究和 分析科幻小说的方法, 也与研究和分析其他小说 基本一致。
更不容忽视的是科幻小说和影视所产生的 “文化震荡”! 从T恤衫到儿童玩具及电子游戏,从早餐吃的燕麦片、服饰、家 具,到各种商标广告,不少都取材于科幻小说和科幻影视片。可 以说,科幻小说的影响已深人到每一个家庭的生活。
科幻小说大师
艾萨克·阿西莫夫 Isaac Asimov
俄罗斯犹太裔美国科幻小说作家、科普作家、 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代表人物之 一。
亚瑟·查尔斯·克拉克 Arthur Charles Clarke
英国科幻小说家。 其科幻作品多以科学为依据, 小说里的许多预测都已成现实。尤其是他的卫星通讯的描写, 与实际 发展惊人的一致, 地球同步卫星轨道因此命名为“克拉克轨道”。 其代表作品包括《月尘飘落》 、《2001太空漫游》、《童年的终结》 克拉克的小说风格是直截了当、简洁明晰、文笔优雅、叙事冷峻。
由于新浪潮运动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的科幻小 说呈现出多样化的趋势。而70年代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科 幻电影和电视的崛起和影响,科幻电影如《第三类接 触》、《星球大战》及其续集《帝国反击》,接着是 《异星人》、《侏罗纪公园》等,票房价值一部高过一 部。科幻电视如《星际旅行》系列片等,长期在电视的 黄金时段播出。科幻影视发展的一个特点是: 有的是根 据长篇小说改编成电影和电视系列片的;有的则相反, 先有电影或电视,再以长篇小说的形式出现。科幻小说 和科幻影视可说是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什么是科幻小说?

什么是科幻小说?科幻小说是一种以科学和技术为基础,描述在未来或异次元空间中发生的故事的文学体裁。
它通常探索未来技术发展、未知世界、遗失的文明、外星文化等展示虚构科技和社会结构的内容。
这种文学体裁不仅展示了人类向未来发展的梦想,而且也赋予了科学和技术发展以更深刻的意义。
接下来,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详细介绍科幻小说。
1. 传统科幻小说传统的科幻小说主要侧重于探索科学和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这些小说通常描述未来中人工智能、时空旅行、外星生命、遗失的文明、灾难和逆境等主题。
它们往往深刻描写科学和技术对人类带来的影响,探讨人类如何应对这些影响。
典型的例子是《银河帝国》系列,它描绘了一个被人工智能控制的银河帝国的兴衰历史,同时探讨了人工智能和人类之间的关系。
2. 新科幻小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科幻小说以更为深刻、更为乐观的方式探索了未来。
这些小说常常包含更多的社会和文化因素,并关注未来社会的可持续性。
例如,《三体》系列中,人类不再是唯一的智慧生命,面对外星文明的入侵,人类为了生存展开了一场宏大的抗争。
这本书不仅探讨了科学和技术在人类生存中的作用,而且探讨了人类如何面对外来文明的挑战,从而引发人们对未来文明的思考。
3. 科幻小说的意义科幻小说不仅仅是一种文学体裁,它更是一种思考未来的哲学。
它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性和想象空间,让我们更好地理解科学和技术对社会、文化、政治和经济的影响。
科幻小说的最大意义在于激发我们对未来的希望和向往。
它告诉我们,人类有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在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中不断突破前进。
结语:科幻小说的魅力在于它的多样性和持久性。
从传统科幻小说到新科幻小说,从《2001太空漫游》到《黑镜》,这种文学体裁一直在不断地演进和发展。
未来的科幻小说将继续为我们提供思考和探索未来的新思路和新想象。
科幻小说总结创造引人入胜的未来世界

科幻小说总结创造引人入胜的未来世界科幻小说是一种充满无限想象和创造力的文学体裁,它以虚构的未来世界作为背景,通过描述科技的发展、社会的演变和人类的命运等元素,吸引读者进入一个想象中的世界。
科幻小说魅力非凡,它不仅让读者感受到未来的科技带来的惊喜,更引发思考并对现实世界进行反思。
本文将总结科幻小说的重要特点和成功之处,以及创造引人入胜的未来世界的要点。
科幻小说的特点之一就是对科技的广泛想象和创造。
在科幻小说中,作者通常会描绘出具有高度先进科技的未来世界,如飞行器、机器人、虚拟现实等。
这些科技超越了现实世界的限制,给读者带来了无穷的想象空间。
例如,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系列》中,机器人拥有高智能、情感和道德观念,引发了读者对人与机器人关系的思考。
科幻小说通过对科技的设想和创造,让未来世界更加诱人且引发共鸣。
另一个使得科幻小说引人入胜的因素是对社会演变的描绘。
未来世界往往伴随着社会结构的改变,科幻作家善于从现实问题中发现蕴含着的种种隐患和种种可能,通过小说的描述来警示人们。
例如,《1984》描绘了一个极权主义社会的恐怖,引起了读者对权力滥用和个人自由的思考。
在科幻小说中,作者常常借助科技的发展来揭示现实世界的问题,让读者在未来世界的想象中反思当下社会的不足。
此外,科幻小说也善于刻画人类的命运和情感。
在未来的世界中,人类可能面临人工智能的挑战、生物基因的改造,使得存在着伦理和道德的困境。
科幻作家通过对人物的心理描写和情感的刻画,使得读者在未来世界中找到共鸣。
例如,《银翼杀手》中的人工生命体对自我认同的追求以及与人类的关系问题,让读者深入思考什么是人类,以及人类与人工智能的共存方式。
创造引人入胜的未来世界的关键在于将现实与想象完美融合。
科幻小说的设定必须具备可信度,虽然是虚构的未来世界,但仍需要有内在的逻辑和合理性。
作者需要考虑科技的发展趋势以及社会演变的可能性,并将其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
此外,对于未来世界的背景设定,也可以借鉴历史、现实世界和文化等元素,使得未来世界更加丰富多样。
最新部编版语文教材9年级科幻小说推荐书目解读(全年)

最新部编版语文教材9年级科幻小说推荐
书目解读(全年)
书目解读
以下是最新部编版语文教材9年级科幻小说推荐的书目解读:
1. 《流浪地球》
这本小说是刘慈欣的代表作之一,讲述了人类为了逃离日渐膨胀的太阳,把地球改造为巨大的星际飞船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读者可以感受到科技的进步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人类面临灾难时的拯救与团结。
2. 《三体》
这本小说是刘慈欣的另一部知名作品,故事背景设置在中国文化大革命和未来科技交叉的时空。
小说中描绘了地球面临外星人入侵的危险,以及人类如何应对这一挑战的故事。
通过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对未来社会的想象,读者可以思考人类的历史和未来发展。
3. 《时间机器》
这本小说是英国作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的经典之作,是早期
科幻小说的代表之一。
故事讲述了一位名叫“时间旅行者”的科学家
发明了一台时间机器,穿越到未来的世界。
通过描述这个未来世界
的景象和人类文明的发展,读者可以思考时间、空间和人类的命运
等哲学问题。
4. 《末日孤舰》
这本小说是刘崇偉的代表作之一,故事背景设置在人类文明衰
落的未来。
主人公带领着末日孤舰寻找新的家园,却面临着无数的
险境和挑战。
通过描述人类在绝境中的求生与希望,读者可以思考
人类的力量和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这些科幻小说都是通过对未来世界的描绘和对人类命运的思考,引发读者对科技、人类和社会的思索。
希望通过阅读这些书目,能
够拓展学生的思维视野,培养对科学和未来的兴趣。
三体详细解读

三体详细解读《三体》是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是中国科幻文学的代表作,也是世界科幻文学的经典之作。
小说以“三体”为主线,讲述了地球文明与三体文明的交锋和斗争,揭示了人类面临的深刻问题,如文明的崩溃、道德的沦丧、人类的命运等等。
本文将从小说的背景、主要人物、故事情节、主题思想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一、小说的背景《三体》的故事背景是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当时的中国正处于一个动荡和矛盾的时期。
小说中的主人公叶文洁和其他角色,都经历了文化大革命的历史背景,这样的背景给小说增加了更多的历史情感和文化背景,使得小说更加深入人心。
二、主要人物1、叶文洁:小说中的女主角,是一个天文学家和物理学家,她是人类与三体文明之间的关键人物。
她是一个机智、聪明、勇敢的女性形象,她的思想和行为都代表着人类的智慧和勇气。
2、罗辑:小说中的男主角,是一个数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他是人类的救世主,他的思想和行动都代表着人类的坚韧和智慧。
3、张北海:小说中的反派角色,是一个代表三体文明的高级智能体,他的思想和行为都代表着三体文明的残忍和邪恶。
三、故事情节小说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黑暗森林”,第二部分是“三体”,第三部分是“死神永生”。
1、黑暗森林小说的第一部分主要讲述了人类在与三体文明的接触中所面临的问题。
三体文明是一个高度发达的文明,他们有着强大的科技和军事实力,他们的目的是征服地球。
人类在与三体文明的接触中,发现了“黑暗森林法则”,即“宇宙中存在着无数的文明,每个文明都不知道其他文明的存在,因此每个文明都会采取隐蔽和保护自己的策略”。
这个规律使得人类面临着巨大的困境,因为人类不知道其他文明的存在,也无法确定自己的安全。
2、三体小说的第二部分主要讲述了人类与三体文明的斗争。
三体文明通过“三体计划”将自己的文明传送到地球上,开始了对地球的入侵。
人类为了保护自己,组织了“壁垒计划”,通过高科技武器和战略来抵御三体文明的攻击。
在这个过程中,人类面临着各种困难和挑战,但是他们始终没有放弃,最终战胜了三体文明。
解读科幻小说

科幻初始阶段的科幻大家
凡尔纳一生创作过上百部科幻小说,其中最有名的有《地心 游记》、《从地球到月球》、《海底两万里》、《世界主人》 等。 凡尔纳以极大的热情去幻想一个美好的未来社会,他是科幻 小说中所谓乐观主题的最好体现者。 他的这种热情有时显得有点作做,他像个痴呆人似地去描写 一些“狂徒”。那些人试图创造一个大炮飞向月球《从地球 到月球》、或者为了打赌而环游世界《八十天环游地球》。 或者航行于太平洋底《海底两万里》。 虽然凡尔纳笔下的人物大都没有鲜活的个性,但他描述的故 事大都精彩绝伦,流传很广,开拓了科幻小说的许多领域被 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2)阿瑟· 克拉克(1912年-)是英国作家、科学家,国际通讯卫星技术的奠 基人。他的作品以出色的科学预见、东方式的神秘情调和海明威的硬汉 笔法著称。是唯一颇具哲学家韵味的科学家兼作家。克拉克最感兴趣的 话题是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他看来,肯定存在着智慧高于人类的生 命形式,这种形式人类根本无法理解,于是,最好的文学表现手法就是 神秘主义。 (3)艾萨克· 阿西莫夫(1920年——1995年)是俄裔美国人,专业科普作家, 其主要科幻作品有《基地系列小说》、《我、机器人》、《钢窟》、 《裸日》、《奇妙的航程》等。他是商业化写作的代表。创作的作品涉 及科幻、科普、文学、历史等众多方面,数量巨大。他有驾驭大场面的 能力。并且喜好推理。他把推理小说与机器人题材结合在一起,形成机 器人系列故事。他也是开拓科幻题材的高手。
解读科幻小说
传世 为您整理
科幻小说从19世纪起逐渐流行,其发展是时代的 产物,资本主义大发展,人们迫切想去了解外面 的世界,但在当时的科学 技术条件下,很多东西 是人们无法达到获得的,于是一些科幻小说家在 已有的天文地理知识条件下,运用合理的想象和 杜撰,对登月和潜海等进行意识中的探险,这些 科幻小说不但启发了人们探索新世界的热情,也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进步。 下面我将对科幻小说的形式特点等进行解读,解 开他的神秘面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幻初始阶段的科幻大家
凡尔纳一生创作过上百部科幻小说,其中最有名的有《地心 游记》、《从地球到月球》、《海底两万里》、《世界主人》 等。 凡尔纳以极大的热情去幻想一个美好的未来社会,他是科幻 小说中所谓乐观主题的最好体现者。 他的这种热情有时显得有点作做,他像个痴呆人似地去描写 一些“狂徒”。那些人试图创造一个大炮飞向月球《从地球 到月球》、或者为了打赌而环游世界《八十天环游地球》。 或者航行于太平洋底《海底两万里》。 虽然凡尔纳笔下的人物大都没有鲜活的个性,但他描述的故 事大都精彩绝伦,流传很广,开拓了科幻小说的许多领域被 誉为“科幻小说之父
解读科幻小说
文学院中文系 : 孙志兴 学号 :2004050949
科幻小说从19世纪起逐渐流行,其发展是时代的 产物,资本主义大发展,人们迫切想去了解外面 的世界,但在当时的科学 技术条件下,很多东西 是人们无法达到获得的,于是一些科幻小说家在 已有的天文地理知识条件下,运用合理的想象和 杜撰,对登月和潜海等进行意识中的探险,这些 科幻小说不但启发了人们探索新世界的热情,也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科学的进步。 下面我将对科幻小说的形式特点等进行解读,解 开他的神秘面纱
(1)罗伯特安森海因来因(1907年-1988年)。军人出身。1939年开始创作。 主要作品有《未来历史丛书》、《星球兽》、《双星》、《星船伞兵》、 《异乡异客》、《月球是个严厉的妇人》等。他不特别追求过高的文学 品味,只求用平易通俗的笔触写故事。他的作品构思巧妙,悬念不断。 他可以用大量俚语和民间格言来为作品增加魅力
谈起科幻小说不得不提起一个科幻小说大家, 他就是法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于勒凡尔纳,被 称为科幻小说之父的他,大学时代曾攻读法律, 但是对天文地理知识有着极大的热情,阅读了 大量天文地理方面的著作,并自学数学、物理 等,这为他成为科幻大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幻与神话
科幻小说是西方近代文学 的一种体裁。它的情节不 可能发生在人们已知的世 界上,但它的基础是有关 人类或宇宙起源的某种设 想,有关科技领域(包括 假设性的科技领域)的某 种虚构出来的新发现。 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不能 正确认识自然和社会的产 物,是“用 想象和借助想 象以征服自然力,把自然 力加以形象化。
(2)阿瑟克拉克(1912年-)是英国作家、科学家,国际通讯卫星技术的奠 基人。他的作品以出色的科学预见、东方式的神秘情调和海明威的硬汉 笔法著称。是唯一颇具哲学家韵味的科学家兼作家。克拉克最感兴趣的 话题是人类在宇宙中的地位。在他看来,肯定存在着智慧高于人类的生 命形式,这种形式人类根本无法理解,于是,最好的文学表现手法就是 神秘主义。 (3)艾萨克阿西莫夫(1920年——1995年)是俄裔美国人,专业科普作家, 其主要科幻作品有《基地系列小说》、《我、机器人》、《钢窟》、 《裸日》、《奇妙的航程》等。他是商业化写作的代表。创作的作品涉 及科幻、科普、文学、历史等众多方面,数量巨大。他有驾驭大场面的 能力。并且喜好推理。他把推理小说与机器人题材结合在一起,形成机 器人系列故事。他也是开拓科幻题材的高手。
一般认为中国的第一部原创的科幻小说是1904 年荒江钓叟的《月球殖民地小说》 徐念慈翻译了美国的西蒙钮加武创作的《黑行星》, 之后又参与审校了另外八部类似作品。1905年小说 林社出版的《新法螺》一书中,收入了徐先生自创 的一部随笔性质的中篇小说《新法螺先生谭》(需 要说明的是《新法螺》共收录了三篇科幻小说,其 余两篇是包笑天从日文本转译的德国科幻小说《法 螺先生谭》和《法螺先生续谭》,这两篇文章都是 谈话体小说,“谭”通“谈”,原作者不详)。在 这篇文章中,徐先生运用了大量的笔墨描述了主人 公纵横于多姿多彩的月球、金星、火星等组成的外 太空世界之间,并将诸如“卫星”、“磁极”、 “离心力”、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乃至“造人 术”、“脑电”、“循环系统”
科幻——给现实插上理想的翅膀
科幻小说的写作,往往就是 根植于现实基础之上的合理 想象,它运用大量当时最先 进的天文地理知识,再加上 作者敏锐的洞察力,但根本 还是作者必须储备丰富的知 识,正如1895,凡尔纳在 回答访问者时说:“至于我 描述的准确,都来自我写作 之前。”
科幻小说的定义出现
“科幻小说”(science fiction)原本是外来词,由西方传 入我国;最初被译为“科学小 说”,后来演变为“科幻小说”。 其实,即使在西方,“科幻小说” 一词一直到本世纪30年代才广泛 流行。它最初出现在雨果根斯巴 克主编的《科学奇异故事》杂志 第一期,虽然埃德加爱伦坡、 埃德加佛塞特和威廉威尔逊等 作家很久以前就曾对一种类似科 幻小说的文学类型进行过界定, 不过对“科幻小说”真正比较一 致的看法,却是专登科幻小说的 流行杂志确立以后的事情。
黄金时代 (本世纪三十年代-六十年代)
经过众多作家的共同努 力,特别是本世纪初美国出 版商的推动,使科幻小说有 了极大发展。从本世纪三十 年代末、四十年代初开始, 形成了一个持续的创作出版 高峰,这个时期通常被称为 科幻小说的黄金时代。
黄金时期的作家和作品
出现了一批科幻活动家 美国人雨果根斯巴克,他是工程师,负责主编《科学与发明》 杂志。为了开拓刊物的功能,也为了恢复科幻高雅的名声, 根斯巴克从很早就开辟出一定版面刊登科幻作品。到了1932 年,他干脆发行了科幻小说专号。 从1938年到1971年的整整三十年里,坎贝尔主编了主要的 科幻小说杂志《惊奇科幻故事》。他从来稿中发现作者,不 辞辛苦地指导他们,安排新作家之间的交流聚会,改写他们 的稿子,甚至给他们设计写作题目。正是在这三十三年里, 他发现了包括阿西莫夫、莱斯特德尔雷伊、海因莱因、西 奥多斯特金、AE 沃格特和克里福德西马克等许多作家
“塞伯朋克”时代 塞伯朋克” 塞伯朋克
“新浪潮”科幻小说在国际科幻小说界引起的强烈震动 是无法形容的,但即使在它发展之初,就有不少人反对。这 种反对集中在“新浪潮”作家们的主要努力——将科幻文学 融入主流文学上面。批评家认为,当一个文学样式失去了自 己的特点时,它的本身其实已经走向死亡。因此,在“新浪 潮”发展的后期,一批勇敢的年轻作家们终于站出来,用自 己的激进作品寻求科幻小说的回归。这就是所谓的“塞伯朋 克运动”。 这一时期小说的特点有“新浪潮”回归 、引入现代高科技 引入现代高科技 文化价值观的反传统性、反对标签化和不结盟的文学立场 反对标签化和不结盟的文学立场 等特点。
神话与科幻的出现
神话并非作为单纯的文学艺 术而出现,它的产生与宗教 有着复杂的相互影响,相互 依的关系。神话产生的历史 背景是人类氏族社会,其最 早大约出现在五千至一万年 前,当时人们对大自然的认 识还出于相当蒙昧的阶段, 往往只能借助于想象去解释 大自然的现象。 19世纪以来,科学技术获 得了长足发展,许多自然现 象以及宇宙中的奥秘得到了 成功的探索,取得了重大成 果。人们对科学技术和自然 科学日益重视对社会的憧憬 也日益浓厚。在这种背景下, 以凡尔纳为代表的科幻小说 便大量产生。
新浪潮时代(六十年代——七十年代) 新浪潮时代
1965年夏,著名作家兼编辑家米切尔莫考克出任英国《新 世界》杂志主编。他一上台便推出了包括他自己在内的部分 作家的革新作品。这些作品与传统科幻小说对立,它不再把 自然科学当成主要内容,而是重视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 甚至神学。它的写作手法极力接近正统的主流文学。它不再 像过去的科幻小说那样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于二千年、三万年以后的世界, 而是极力想表现最近的将来,甚至表现当前的世界。1968年, 编辑家朱迪梅丽尔把它们正式称为新浪潮运动。这场运动后 传入美国,并极大地改变了科幻小说的地位 这一时期小说的特点有刻意求新 、强调意象性、隐喻性和 刻意求新 心理性 、嘲弄或悲观情调 等特点
科幻在当今
步入九十年代后期,一些出版社开始进入科 幻市场,如福建少儿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湖北科技出版社、内蒙古远方出版社等 。 使中国科幻又一次出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
科幻在中国
中国第一个关注科幻小说的人是 被尊为“一代文豪”的鲁迅先生。 鲁迅根据日文译本转译了法国著 名科幻小说作家凡尔纳的名篇 《月界旅行》和《地底旅行》, 可以说是开中国翻译科幻小说之 先河。至于他的那句“导中国人 群以行进,必自科学小说始”, 也早已广为流传。只可惜鲁迅先 生自己并没有一部原创的科幻小 说作品流传后世,这不能不说是 一种遗憾。
科幻小说的发展历史
纵观西方科幻小说 一百多年的历史,我们 可以大致将其划分为四 个阶段,即:萌芽初创 时代、黄金时代、新浪 潮时代和新浪潮以后 (塞伯朋克阶段)。
萌芽初创时期 (十九世纪——二十世 纪初期)
在1634年,德国著名天文学家刻卜勒就曾写过一部题为 《梦》的小说,其中有对安眠药、宇宙飞行的超重、极低温 以及真空状态的细致描绘。遗憾是作品主人公实现月球旅行 的办法超出了科学的范畴,他使用的是巫术。 还有托马斯莫尔的《乌托邦》(1516)、佛兰西斯培根的 《新大西洲》(1627)、乔纳森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 (1726)等等一系列作品。在这些作品里,作者以丰富的想像 力描绘了一些超越现实的世界,在那样的世界里,人们看到 了自己的未来。正是这种充满想象的文学传统,导致了科幻 小说的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