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D卷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及实验期末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及实验 --复习资料一、单项选择题1、A. 碱性介质中会发生逆歧化反应B. 碱性介质中会发生歧化反应C. 酸性介质中会发生歧化反应D. 酸性或碱性介质中都不发生歧化反应参考答案: B2、偶然误差可以通过以下哪种方法得以减小:( )A. 引入校正系数进行校正B. 不加试样,进行空白试验C. 用标准样进行对照试验D. 增加平行测定的次数参考答案: D3、A. 2.12VB. 0.86VC. 1.06VD. 1.26V参考答案: C4、A. 2 molB. 1 molC. 0.5 molD. 无法确定参考答案: D5、下列各数中有效数字位数为四位的是( )A. 0.0101B.C. pH = 3.102D.参考答案: D二、填空题1、_(____)到(____)之间的缓冲溶液。
参考答案: 8.24※10.242、 (____)。
参考答案: 2.983、难挥发性非电解质稀溶液蒸汽压下降的原因是(____)。
参考答案:单位表面积逸出的水分子数量减少4、(____)。
参考答案: 3.385、测定某矿石中铁的含量时,获得如下数据:79.58%,79.45%,79.47%,79.50%,79.62%,79.38%。
置信度P为90%时经Q检验无可疑数据要舍弃,则标准偏差s为(____);置信度P为90%时平均值的置信区间为(____)。
(已知置信度为90%、n=6时,t=2.015)参考答案: 0.09%※79.50±0.07%。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及参考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及参考答案2007-2008学年第1学期07生命无机及分析化学A (260J48Y )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5分,共45分。
请将答案填入下表中,未填入表中则不计分):题号12345678910答案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1. OH -的共轭酸是 (A) H + (B) H 2O (C) H 3O + (D) O 2-2. 同温同浓度的下列水溶液中, 使溶液沸点升高最多的溶质是(A) CuSO 4 (B) K 2SO 4 (C) Al 2(SO 4)3 (D) KAl(SO 4)23. 下列反应中释放能量最大的是(A) CH 4(l) + 2O 2(g)CO 2(g) + 2H 2O(g) ?→? (B) CH 4(g) + 2O 2(g)CO 2(g) + 2H 2O(g)→? (C) CH 4(g) + 2O 2(g)CO 2(g) + 2H 2O(l) ?→? (D) CH 4(g) +O 2(g)CO(g) + 2H 2O(l) 23?→?4. EDTA 相当于一个六元酸,可与金属离子形成螯合物,所形成的多个环为(A) 五元环 (B) 六元环 (C) 四元环 (D) 不成环5. 关于原子结构的叙述中,其中不正确叙述是①所有原子核均由中子和质子构成②原子处于基态时,次外层电子不一定是8个③稀有气体元素,其基态原子最外层有8个电子盒处,当不同电压回路交叉时,应采用金属隔板进行隔开处理;同一线槽内,强电回路须同时切断习题电源,线缆敷设完毕,要进行检查和检测处理。
于调试过程中高中资料试卷技术问题,作为调试人员,需要在事前掌握图纸资料、设备制造厂家出具高中资料试卷试验报告与相关技术资料,并且了解现场设备高中资料试卷布置情况与有关高中资料试卷电气系统接线等情况,然后根据规范与规程规定,制定设备调试高中资料试卷方案。
浙大无机及分析化学06-07学期的真题

浙江大学2006–2007学年秋冬学期《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期末考试试卷(A)开课学院:理学院考试形式:半开卷,允许带一页A4纸资料和计算器入场考试时间:2007年1月22日上午 8:00 –10:00 所需时间:120分钟考生姓名: _____学号:专业: ________一、选择题(单选题,把正确答案序号填入括号内,共27分)1.某金属离子生成的两种八面体配合物的磁距分别为μ=4.90B.M和μ=0B.M,则该金属离子可能是()A.Cr3+B. Mn2+C.Mn3+D.Fe2+2. 在Cr(H2O)4Cl3溶液中,加入过量AgNO3溶液,只有1/3的Cl-被沉淀,说明()A.反应进行的不完全B. Cr(H2O)4Cl3的量不足C.反应速度快D. 其中两个Cl-与Cr3+形成了配位键3. 用K2Cr2O7法测定Fe2+加入H3PO4的主要目的是()A. 提高酸度B.防止Fe2+的水解C. 减少E (Fe3+/Fe2+)的数值, 减少终点误差D. 同Fe3+形成稳定的无色的配合物,减少黄色对终点的干扰4.下列物质中,其分子具有V形几何构型的是()A. NO2+B. CO 2C. CH 4D. O 35. 下列分子中偶极距不为零的是 ( )A.BeCl2B.SO2C.CO2D.CH46. 已知lg K f (CuY) = 18.8, lg K f (ZnY) =16.5, 用EDTA滴定Cu2+,Zn2+混合溶液中的Cu2。
为消除Zn2+的干扰,应采用的方法是()A.控制酸度法B.配位掩蔽法C.氧化还原掩蔽法D.沉淀掩蔽法7.0.010mol·L-1的一元弱碱(K b =1.0×10-8)溶液与等体积水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为( )A. 8.7B. 8.85C. 9.0D. 10.58.将50.0 mL 0.100 mol·L-1 (NH4)2SO4 溶液,加入到50.0 mL 0.200 mol·L-1 NH3·H2O(K(NH3·H2O) = 1.8×10-5 )溶液中,得到的缓冲溶液pH 值是. ()A. 8.70B. 9.56C. 9.26D. 9.009. 已知298 K 时,MnO2 (s) →MnO (s) + 1/2 O2 (g) 的∆r H m (1) = 134.8 kJ·mol-1MnO2(s) + Mn (s) →2 MnO (s) 的∆r H m(2) = -250.4 kJ·mol-1,则∆f H m (MnO2 , s)为. ()A. -385.2 kJ·mol-1B. 385.2 kJ·mol-1C. -520.0 kJ·mol-1D. 520.0 kJ·mol-110. 分光光度法测定中,若显色剂或其它所加试剂在测定波长处略有吸收,而试液本身无吸收,应采用的参比溶液是()A. 水B.试剂空白C.试样空白D.纯溶剂空白11. 已知K sp(CaF2)=2.07⨯10-11,K sp(AgCl) =1.8 ⨯ 10-10。
2007年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D卷及答案

一、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Δc H mθ(C,石墨)=Δf H mθ(CO2,g) 。
( √)2、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
(×)3、用直接配制法可配制HCl ,NaOH ,K2Cr2O7标准溶液。
(×)4、升高温度,只能加快吸热反应,对放热反应没有影响。
(×)5、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6、稳定单质的Δc H mθ,Δf H mθ,Δf G mθ, S mθ均为零。
(×)7、缓冲溶液pH值的大小,决定于K a或K b的值。
(×)8、在NaH 和H2O分子中,H的氧化数相同。
(×)9、螯合物比一般配合物更稳定,是因为形成的配位键更多。
(×)10、误差分为两大类,即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五、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放热越多,反应速度越快。
B. 活化能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C. 平衡常数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D.△r G mθ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2、金刚石的燃烧热为-395.4kJ/mol,石墨的燃烧热为-393.5kJ/mol,由石墨生成金刚石的热效应是多少?(A )A. 1.9kJB. -1.9kJC. - 395.4kJD. - 393.5kJ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 色散力仅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间B 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称为取向力C 诱导力仅存在于极性分子于非极性分子之间D 分子量小的物质,其熔点、沸点也会高于分子量大的物质。
4、在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溶液,溶液的pH值将(B )。
A.升高B.降低C.不变D.不能判断5、在Cr (H2O)4Cl3的溶液中,加入过量AgNO3溶液,只有1/3的Cl¯被沉淀,说明:(D )A. 反应进行得不完全B. Cr (H 2O)4Cl 3的量不足C. 反应速度快D. 其中的两个Cl ¯与Cr 3+形成了配位键6、已知 物质 C 2H 4(g) CO(g) H 2O(g)m f H ∆/ kJ ·mol -1 52.3 -110.5 -242.0则反应:C 2H 4(g) + 2O 2(g) = 2CO(g) + 2H 2O(g) 的 m r H ∆为…--------………( D )(A) -300 kJ ·mol -1 (B) -405 kJ ·mol -1(C) -652 kJ ·mol -1 (D) -757 kJ ·mol -17、已知反应:(1) SO 2(g) + 1/2O 2(g) SO 3(g)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K θ1(2) SO 3(g) + CaO(s) CaSO 4(s)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K θ2求反应: (3) SO 3(g) + 1/2O 2(g)+ CaO(s) CaSO 4(s) 的标准平衡常数K θ3( A )。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标题: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及答案一、试卷概述本次无机及分析化学试卷主要涵盖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旨在测试学生对基本化学原理、实验技术和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试卷共分为六个部分,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实验题和综合题。
试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试题解析1、选择题(20分)这部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基本化学概念和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原子结构、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理解相关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
2、填空题(20分)这部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实验操作和常用化学仪器的认知。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规范、常用化学仪器的使用方法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在记忆的基础上进行理解。
3、简答题(30分)这部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基本原理的理解和解释能力。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化学反应的机理、化学分析的基本原理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解释和阐述。
4、实验题(20分)这部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数据处理能力。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化学实验的设计、操作步骤、数据处理和实验结果的分析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在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
5、综合题(10分)这部分试题主要考察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
例如,题目中可能会涉及到化学反应的合成、化学分析的应用等方面的知识。
解答这类题目需要学生在综合运用化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思考。
三、答案解析1、选择题题目:下列哪个元素不属于过渡金属?() A. 铜 B. 铁 C. 金 D. 镍答案:C 解析:过渡金属是指元素周期表中的第8、9、10三个周期的金属元素,包括铜、铁、镍等,而金属于第6周期的元素,不属于过渡金属。
题目:在化学反应中,催化剂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_____,但不参与化学反应的_____。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减小随机误差常用的方法是()。
A.空白实验B.对照实验C.多次平行实验D.回收实验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准确度越高则精密度越好B.精密度越好则准确度越高C.只有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越好准确度才越高D.只有消除系统误差后,精密度才越好3、四份质量相等的水中,分别加入相等质量的下列物质,水溶液凝固点最低的是( )。
A.葡萄糖(式量180)B.甘油(式量92)C.蔗糖(式量342)D.乙醇(式量46)4、医学上称5%的葡萄糖溶液为等渗溶液,这是因为( )。
A.它与水的渗透压相等B.它与5%的NaCl溶液渗透压相等C.它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D.它与尿的渗透压相等5、下列反应中,反应的标准摩尔焓变等于生成物的标准摩尔生成焓的是()A.CO2(g) + CaO(s) →CaCO3(s)B.1/2H2(g) + 1/2I2 (g) →HI(g)C.H2(g) + Cl2(g) →2HCl(g)D.H2(g) +1/2O2 (g) →H2O(g)6、反应CaCO3(s)≒CaO(s) + CO2(g),在高温时正反应自发进行,其逆反应在298K时为自发的,则逆反应的Δr H mΘ与Δr S mΘ是()A.Δr H mΘ>0和Δr S mΘ>0B. Δr H mΘ<0和Δr S mΘ>0C. Δr H mΘ>0和Δr S mΘ<0D. Δr H mΘ<0和Δr S mΘ<07、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A.化学方程式中反应物和生成物系数均为1的反应B.基元反应C.任何均相反应 D.任何能够进行的反应8、温度一定时,有A和B两种气体反应,设c(A)增加一倍,反应速率增加了100%,c(B)增加了300%,该反应速率方程式为:()A. v=k c(A) c(B)B. v=k c2(A) c(B)C. v=k c (A) c2 (B)D.以上都不是9.在饱和BaSO4溶液中,加入适量的NaCl,则BaSO4的溶解度()A.增大B.不变C.减小D.无法确定10、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描述较正确的是( )A.电子绕原子核作圆周运动B.电子在离核一定距离的球面上运动C.电子在核外一定的空间范围内运动D.电子的运动和地球绕太阳运动一样11、形成Π键的条件是()。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标题: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在以下四种物质中,哪种物质的水合离子颜色最深? A. 氯化铜 B. 氯化亚铁 C. 氯化锰 D. 氯化钴答案:A. 氯化铜2、以下哪种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A. 酸碱中和 B. 碳酸钙与盐酸反应 C. 氧化铜与氢气反应 D.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答案:C. 氧化铜与氢气反应3、以下哪种试剂可以用来鉴别氯化铁和硫酸铁? A. 氢氧化钠 B.硫氰酸钾 C. 盐酸 D. 碳酸钠答案:B. 硫氰酸钾二、填空题1、请写出以下化学方程式:(1)三氯化铁与氢氧化钠反应:。
(2)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
答案:(1)FeCl3 + 3NaOH → Fe(OH)3↓ + 3NaCl (2)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2、请简述如何利用碘化钾试纸鉴别氯化钠和氯化钾。
答案:将碘化钾试纸浸入待测溶液中,如果试纸变为蓝色,则说明溶液中含有氯离子。
因为氯化钠和氯化钾中的氯离子都会与碘离子反应生成碘单质,而碘单质可以使试纸变为蓝色。
因此,蓝色越深,说明氯离子含量越高。
三、计算题已知铜的原子量是63.55,铜的化合价为+2,请计算铜的摩尔质量。
答案:铜的摩尔质量为133.85g/mol。
根据原子量和化合价,可以得出铜的相对分子质量为63.55×2=127.1,因此铜的摩尔质量为127.1g/mol。
四、实验题请设计一个实验,测定未知浓度的氯化钡溶液的浓度。
答案:首先,需要准备已知浓度的硫酸钠溶液、待测氯化钡溶液、天平和容量瓶等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如下:1、将一定量的硫酸钠溶液加入到容量瓶中。
2、加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充分摇匀。
3、加入几滴酚酞指示剂,用氢氧化钠溶液滴定至颜色变化。
4、根据氢氧化钠溶液的用量和已知浓度的硫酸钠溶液,可以计算出氯化钡溶液的浓度。
通过以上实验步骤,我们可以得出未知浓度的氯化钡溶液的浓度。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期末考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1.无机化合物中的离子反应属于()A.不化反应B.单纯化学反应C.催化反应D.电解反应答案:B2.以下哪一种化学反应并不属于“催化反应”( )A.歧化反应B.过氧化呋喃反应C.银离子捕获氧反应D.还原缩合反应答案:A3.碱金属的无机盐的共价键的分类属于()A.金属–离子键B.金属–氧键C.共价键D.金属–气体键答案:A4.稀硫酸中的sulfur氧化物分子具有以下哪个稳定式()A.SO3B.SO4C.SO2D.S2O答案:B5.根据量子理论,氮原子键定电子主要发生在()A.1s orbitB.2s orbitC.2p orbitD.3d orbit答案:C二、多选题1.汞元素的共价键()A.金属–阴离子键B.金属–酸根键C.金属–气体键D.金属–离子键答案:A、B、D2.Friedel-Crafts的acylation反应的活性变为极性的物质有()A.稀硫酸B.硝酸C.硫酸D.氯化物答案:A、B、C3.化学分析中所用的主要的检测方法有()A.光谱定性分析B.滴定测定C.物质量分析D.比色测定答案:A、B、D4.下列分子结构中,属于共价键的是()A.HClB.H2OC.CH4D.NH3答案:B、D三、填空题1.细胞折射定理是 __ 物质会有折射率的理论。
答案:变性剂2.氯气可以缓慢氧化形成氯___ 。
答案: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判断正误。
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10分)1、Δc H mθ(C,石墨)=Δf H mθ(CO2,g) 。
( √)2、氢电极的电极电势为零。
(×)3、用直接配制法可配制HCl ,NaOH ,K2Cr2O7标准溶液。
(×)4、升高温度,只能加快吸热反应,对放热反应没有影响。
(×)5、质量作用定律适用于任何化学反应。
(×)6、稳定单质的Δc H mθ,Δf H mθ,Δf G mθ, S mθ均为零。
(×)7、缓冲溶液pH值的大小,决定于K a或K b的值。
(×)8、在NaH 和H2O分子中,H的氧化数相同。
(×)9、螯合物比一般配合物更稳定,是因为形成的配位键更多。
(×)10、误差分为两大类,即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五、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1、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来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 放热越多,反应速度越快。
B. 活化能越小,反应速度越快。
C. 平衡常数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D.△r G mθ越大,反应速度越快。
2、金刚石的燃烧热为-395.4kJ/mol,石墨的燃烧热为-393.5kJ/mol,由石墨生成金刚石的热效应是多少?(A )A. 1.9kJB. -1.9kJC. - 395.4kJD. - 393.5kJ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C )A 色散力仅存在于非极性分子之间B 极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称为取向力C 诱导力仅存在于极性分子于非极性分子之间D 分子量小的物质,其熔点、沸点也会高于分子量大的物质。
4、在NH3.H2O溶液中,加入少量NH4Cl溶液,溶液的pH值将(B )。
A.升高B.降低C.不变D.不能判断5、在Cr (H2O)4Cl3的溶液中,加入过量AgNO3溶液,只有1/3的Cl¯被沉淀,说明:(D )A. 反应进行得不完全B. Cr (H 2O)4Cl 3的量不足C. 反应速度快D. 其中的两个Cl ¯与Cr 3+形成了配位键6、已知 物质 C 2H 4(g) CO(g) H 2O(g)m f H ∆/ kJ ·mol -1 52.3 -110.5 -242.0则反应:C 2H 4(g) + 2O 2(g) = 2CO(g) + 2H 2O(g) 的 m r H ∆为…--------………( D )(A) -300 kJ ·mol -1 (B) -405 kJ ·mol -1(C) -652 kJ ·mol -1 (D) -757 kJ ·mol -17、已知反应:(1) SO 2(g) + 1/2O 2(g) SO 3(g)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K θ1(2) SO 3(g) + CaO(s) CaSO 4(s)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K θ2求反应: (3) SO 3(g) + 1/2O 2(g)+ CaO(s) CaSO 4(s) 的标准平衡常数K θ3( A )。
A. K θ1K θ2=K °3B. K θ3=K θ1/K θ2C. K θ3=K θ2/K θ1D. 不能判断8、电池符号为:Zn | Zn 2+(0.1 mol/L) ||Cu 2+(0.1mol/L) | Cu其电池反应和电极反应为( C ):A. 电池反应:Zn + Cu 2+ Zn 2++ CuB. 电池反应:Zn + Cu 2+ Zn 2++ Cu 电极反应:正极:Zn -2e Zn 2+ 电极反应:正极:Cu 2+ +2e Cu负极:Cu 2+ +2e Cu 负极: Zn -2e Zn 2+C. 电池反应:Zn 2+ 2+D. 电池反应:Zn 2+ 2+ 电极反应:正极:Cu 2+ +2e 电极反应:正极:Zn -2e Zn 2+ 负极:Zn -2e Zn 2+ 负极:Cu 2+ +2e Cu9、某反应在等温等压条件下,在任何温度都非自发进行的条件是( B )。
A 、△r H m <0 , △r S m <0B 、△r H m >0 , △r S m <0C 、△r H m <0, △r S m <0D 、△r H m <0, △r S m >010、已知Ag 2CrO 4的溶解度为S mol/L ,其K sp 为( A )。
A 、4S 3B 、S 3C 、 S 3D 、2 S 311、已知速度常数k 的量纲是时间-1,反应级数是( B )。
41A、零级B、一级C、二级D、三级12、以Δr Gθ、εθ和Kθ分别表示一个氧化还原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标准电动势和标准平衡常数,则Δr Gθ、εθ和Kθ的关系一致的一组为( A )。
A、Δr G mθ>0、εθ<0、Kθ<1B、Δr G mθ>0、εθ>0、Kθ>1C、Δr G mθ<0、εθ<0、Kθ>1D、Δr G mθ<0、εθ>0、Kθ<113、下面哪一种方法不属于减小系统误差的方法(C )。
A、做对照实验B、校正仪器C、做空白实验D、增加平行测定次数14、只考虑酸度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
A、酸效应系数越大,配位反应越完全B、酸效应系数越大,条件稳定常数越大C、酸效应系数越小,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越大D、酸效应系数越小,滴定曲线的突跃范围越小15、将压力为0.67 kPa的氮气3.0 dm3和压力为0.54 kPa的氢气1.0 dm3同时混合在2.0 dm3密闭容器中, 假定混合前后温度不变, 则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 D )(A) 0.61 kPa (B) 0.64 kPa (C) 1.2 kPa (D) 1.3 kPa六、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1. 强碱滴定弱酸的滴定突跃范围大小取决于弱酸的浓度与弱酸的强度的乘积,当其乘积Ca×Ka>=10-8时,强碱能够直接、准确滴定弱酸。
6. 弱电解质浓度越稀,离解度越大,该关系称为稀释定律。
2. 对某体系作功165 J,该体系应放出__热量__65 _J才能使内能增加100J。
7. 绝对零度时任何纯净的完整晶态物质的熵为___0__。
4 在KH2PO4-Na2HPO4缓冲溶液中加入少量强碱时,溶液中的H+与之结合并生成H2O ,使H2PO4-的离解平衡向右移动,继续离解出H+仍与OH-结合,致使溶液中的pH H2PO4-在这里起了抗碱的作用。
酸碱指示剂一般是有机弱酸或有机弱碱,它在溶液中的颜色变化主要决定于:溶液的酸碱度。
N 2(g) + 3H 2(g)2NH 3(g),反应达到平衡后,把3NH p ,2H p 各提高到原来的2 倍,2N p 不变,则平衡将会 向正反应方向移动pH =0.02,其有效数字位数为2七、 简答题(共15分)1. (5分)指出下列过程中哪些是配合物形成过程?哪些是氢键形成过程?哪些是酸碱置换过程?(1) SO 3 + H 2O −→−HSO 4-+ H +(2) CH 3(B 12) + Hg 2+ −→−[B 12]+ + CH 3Hg + [B 12]代表钴卟啉,维生素B 12 (3) KCl + SnCl 2 −→−K + + [SnCl 3]- (4) AsF 3(g) + SbF 5(l) −→− [AsF 2][SbF 6] (s) (5) 乙醇溶于吡啶得到不导电的溶液配合物形成过程:(3)、(4); 酸碱置换过程:(1)、(2); 氢键形成过程:(5)2.(5分)吸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依据3.(5分)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八、 计算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10分)已知合成氨反应在25°C 时的K θp1为6.75× 105 ,并知反应中各物质的标准熵值:N 2(g) + 3H 2(g) = 2NH 3 (g)S 298°m(J. mol -1. K -1 ) 191.5 130.6 192.5试计算(1)△r H m θ298 ; (2)500℃ 时的标准平衡常数K θp2S m θ 298 (J.mol -1.k –1) 191.5 130.6 192.5Δr S m θ298= 2×192.5-191.5-3×130.6= -198.3 (J.mol -1.k –1) (2分) Δr G m θ298= -RTlnK θP 1 = -8.314×298 ×ln 6.75 ×10 5 = -33239 (J.mol) (2分)Δr G m θ298=Δr H m θ298 -T Δr S m θ298, = -92.33 kJ.mol (2分)ln (k βP2 / k βP1 )=(ϖH 298β/R).(T 2-T 1)/T 1T 2=( -92.33×103/ 8.314 ) .(773-298) / 773×298 = -22.91 2分K θP2 =K θP1× 1.122×10 –10 = 7.57×10 –5 ( 2分)3、(10分)吸取25.00ml 铜盐溶液,用碘量法测定铜量,消耗0.1010mol/L 的Na 2S 2O 3溶液24.65ml ,计算25.00ml 溶液中铜离子的毫克数( 已知: M Cu = 63.55g / mol )。
解: 2Cu 2+ + 4I - = 2CuI + I 2 , I 2+2S 2O 32- =2I -+S 4O 62- (2分)Cu 2+ ∝ I 2 ∝ 2 S 2O 32- ((2分)n Cu2+ = CV (2分)m Cu2+ = n Cu2+ 。
M Cu = 0.1010≅24.65M Cu = 0.1010×24.65×63.55 = 158. 2 (mg)(4分)3、(10分)(10分)① 将0.60 mol·L -1NaOH 50mL 和0.450 mol·L -1424)(SO NH 100mL 混合,计算所得溶液的pH 值。
② 若在上述溶液中加入1.0mL 2.0 mol·L -1的HCl ,问pH 值有何变化?解:反应方程式:2NaOH + (NH 4)2SO 4 = Na 2SO 4 + 2NH 3H 2O①反应后C NH3H2O = 0.03mol/0.15L =0.20mol/L C NH4+ = 0.06mol/0.15L=0.40mol/L由公式pH = pKa — lg(C 酸/C 碱) 代入数据得pH = 8.95②加入1.0mL 2.0 mol·L -1的HCl 后,C NH4+ = (0.06+0.002)mol/0.151L =0.411mol/LC NH3H2O = (0.03-0.002)mol/0.151L =0.185mol/L由公式pH = pKa — lg(C 酸/C 碱) 代入数据得pH = 8.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