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及触电急救(正式版)
触电急救4.10

三、伤害程度与电流途径的关系
1、电流通过人体的头部:会使人立即昏迷,醒不过来 甚至死亡。 2、电流通过人体的脊髓:会使人半截肢体瘫痪。
3、电流通过热体中枢神经: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强烈 失调而导致死亡。 4、电流通过人体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致使心脏停 止跳动而死亡。
(1)单相触电按电网运行方式又可以分为两类: ①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供电系统中的单相触电。
Ia Ib Ic
假设:这种接地电气设备未安装保护装置,在接地 电网中,由于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直接接地,人体单相 触电时构成回路,电流较大,危险性也较大。 ②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不接地供电系统中的单相触电。
二、人体电阻( P7) 人体电阻(
人体触电时,流过人体的电流由人体的电阻值决 定,人体电阻越小,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也越危险。 人体电阻主要包括人体内部电阻和皮肤电阻。
3、在现场采取心肺复苏法有三项基本措施: a、通畅气道; b、口对口(鼻)人工呼吸; c、胸外按压 4、尽快通知医院
一、触电现场的处理
当发生触电时事故时,现场急救的三大步: (1)迅速摆脱电源。 (2)简单诊断。 (3)对症处理。 (一)迅速脱离电源 1、切断电源: 高压—通过调度,特别是单电源。 低压—灯开关可能只切断一相,往往有可能切断的 不是火线(相线),而是地线(零线)。 2、不能立即切断电源的:利用绝缘工具切断电源。 3、利用绝缘物移开电源(带电体)。
(3)电烙印 (4)机械性损伤 (5)电光眼
二、触电事故方式
按照人体及带电体的方式和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电击可分为: 1、单相接地触电:人体触碰带电设备一相时,电流通过人体流入大地。 包括高压带电体,人体虽未直接接触,但由于超过了安全距离,设备对人体 放电,也属于该类。 2、两相接地触电:人体同时接近不同相的两相带电导体,发生电弧放 电,电流从一相导体通过人体流入另一个导体,构成回路。 3、跨步电压触电:设备发生接地故障,人在接地短路点行走,两脚之 间的电位差就是跨步电压---跨步电压触电。
触电危害及急救措施

1.2 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
通电时间越长,约容易引起心室颤动,造成的危害越大。 ①随通电时间增加,能量积累增加(如电流热效应随时间加大而加大) ②通电时间增加,人体电阻因出汗而下降,导致人体电流进一步增加。 通过人体电流大小和通电时间的长短是电击事故严重程度的基本决定因素。
1.3 电流途径的影响
心脏——心室颤动,心跳停止 头部——昏迷甚至死亡 脊髓——肢体瘫痪
3.2 脱离电源后的抢救
判断意识
拍双肩,唤双耳,搭脉搏,10S内 完成;如有意识,根据患者症状求 助,注意呼吸循环
呼救(打120)
摆放仰卧体位
胸外按压30次(儿童15次)
位置:胸部正中,两乳头连线中点; 姿势: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垂直成 一条直线,双手掌重叠,手指抬起,掌 根用力; 力度:按下去至少5cm; 频率:至少100次/分钟。
触电危害及急救措施
触电危害及急救措施
一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二 触电事故种类及方式 三 人身触电的急救方法 四 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 五 安全用电要求
一、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电流通过人体时会对人体的内部组织造成破坏。电流作用于人体,表现的症状 有针刺感、压迫感、打击感、痉挛、疼痛,乃至血压升高、昏迷、心律不齐、心室 颤动等。
3.2 脱离电源后的抢救 3.口对口人工呼吸
四、防止触电的技术措施
1、绝缘 绝缘通常是指通过绝缘材料使带电体与带电体之间、带电体与其他物体之间进行电气隔离,使
设备能够长期安全、正常工作,同时防止人体触碰带电部分,避免发生触电事故。 良好的绝缘是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防止直接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
2.2 脱离电源后的抢救 2、胸外按压
3.2 脱离电源后的抢救 2、胸外按压
电的危害、预防措施和触电急救知识

电的危害、预防措施和触电急救知识一、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作用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触电事故对人体的伤害分为电击和电伤两种。
(一)电击(内伤,由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所谓电击就是指当电流通过人体内部器官,使其受到伤害。
如电流作用于人体中枢神经,使心脑和呼吸机能的正常工作受到破坏,人体发生抽搐和痉挛,失去知觉;电流也可能使人体呼吸功能紊乱,血液循环系统活动大大减弱而造成假死。
如救护不及时,则会造成死亡。
电击是人体触电较危险的情况。
电击分直接电击(触及正常状态下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与间接电击(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的带电体时发生的电击,故障下的意外带电)单线电击、两线电击、跨步电压电击。
特点:伤害内部、致命电流小、无明显痕迹、无预兆、迅速降低防卫能力、急救困难选(二)电伤(外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所谓电伤就是指人体外器官受到电流的伤害。
如电弧造成的灼伤;电的烙印;由电流的化学效应而造成的皮肤金属化:电磁场的辐射作用等;机械损伤、电光眼。
电伤是人体触电事故较为轻微的一种情况。
二、影响人体触电伤害程度的因素1、电流大小的影响电流的大小直接影响人体触电的伤害程度。
不同的电流会引起人体不同的反应。
根据人体对电流的反应,习惯上将触电电流分为感知电流、反应电流、摆脱电流和心室纤颤电流。
2、电流持续时间的影响人体触电时间越长,电流对人体产生的热伤害、化学伤害及生理伤害愈严重。
一般情况下,工频电流15~20mA以下及直流电流50mA以下,对人体是安全的。
但如果触电时间很长,即使工频电流小到8~10mA,也可能使人致命。
3、电流流经途径的影响电流流过人体途径,也是影响人体触电严重程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当电流通过人体心脏、脊椎或中枢神经系统时,危险性最大。
电流通过人体心脏,引起心室颤动,甚至使心脏停止跳动。
电流通过背脊椎或中枢神经,会引起生理机能失调,造成窒息致死。
人体触电电流大小_人体能承受的电流_电流大小对人体的作用

人体触电电流大小_人体能承受的电流_电流大小对人体的作
用
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影响见表1。
表1 电流大小对人体的影响(工频50Hz)
电流大小(mA)
人体反应
1
产生刺麻等不舒服的感觉
10~30
产生麻痹、剧痛、痉挛、血压升高、呼吸困难等症状,但
通常不致有生命危险
50
通电1s以上即会产生心室颤动致人死亡
100
通电0. 5s即可产生心室颤动致人死亡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强烈,对人体的伤害也越大。
按照人体对电流的生理反应强弱和电流对人体的伤害程度,可将电流大致分为感知电流、摆脱电流、安全电流和致命电流四级。
感知电流是指能引起人体感觉但无有害生理反应的最小电流值;摆脱电流是指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而无病理性危害的最大电流;安全电流是指人体所能忍受而无致命危险的最大电流;致命电流是指能引起心室颤动而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
影响人体的四级电流见表2。
表2 影响人体的四级电流(工频) mA
感知电流
摆脱电流
安全电流
致命电流
男
女
1
10
6
30
50 (1s)。
第七章第一节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及基本安全常识

1.人工呼吸急救法
图7- 6 心脏胸外挤压法 a)向下挤压 b)迅速放松
第三节
安全用电措施
一、安全用电制度措施
1.安全教育 2.建立和健全电气操作制度
2.建立和健全电气操作制度
1)所有绝缘、检验工具,应妥善保管,严禁他用,并定期检查、校 验。 2)现场施工用高低压设备及线路,应按照施工设计及有关电气安全 技术规程安装和架设。 3)线路上禁止带负荷接电或断电,严格遵守停电操作的相关规定, 操作前做好防止突然送电的各项安全措施。 4)安装高压油开关、断路器等有返回弹簧的开关设备时,应将开关 置于断开位置。 5)电力传动装置系统及高低压各型开关调试时,应将有关的开关手 柄取下或锁上,悬挂标识牌,防止误合闸。 6)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必须接地或接零,同一设备可做接地和接 零,同一供电网不许有的接地和有的接零。
3.电气防爆措施
6.简述人工呼吸法和胸外挤压心脏法的步骤和要领。 7.什么是避雷器?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8.电气火灾的预防要注意哪些问题?
第7章
第一节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及基本安全常识
一、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1)电流 通过成年男性人体的平均电流为1.1mA(成年女性约为0.7mA)时,
人会有麻木感;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电流,成年男性平均约为16m A(成年女性约为10.5mA);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大多是由于电流引起的心 室颤动,人的最小室颤电流约为50mA,室颤电流也被称为致命电流,会 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 (2)流经人体途径 电流直接通过心脏最危险,有可能导致死亡;电流通 过脑部中枢神经,会引起神经失调,严重的也可能致死;电流通过脊髓, 可能会导致半截肢体瘫痪。 (3)持续时间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持续时间越长,人体受到的伤害就 越严重。 (4)电流频率 频率在25~300Hz的电流最容易导致生命危险,其中40~60 Hz交流电对人危害最大。
触电危害与急救方法汇总

胸外按压
正确按压位置
救助者应将双手交叠放在触电者胸骨的下半部, 而不是胸中央位置。
按压深度
胸外按压的深度应控制在5-6厘米左右,以刺激心 脏跳动。
按压频率
胸外按压的频率应控制在每分钟100-120次左右。
04
触电急救注意事项
不要直接接触伤者
01
避免直接用手触摸伤者,以免自身触电。
02
使用干燥的绝缘物体,如木棍、塑料棒等,将伤者与电源分离。
强调安全用电规范
强调正确的用电方式、避免使用 破损电器和线路、不私拉乱接电 线等安全用电规范,引导公众养 成安全用电习惯。
加强学校安全用电教育
纳入课程教育
将安全用电知识纳入中小学课程,通 过课堂教育向学生传授安全用电的基 本知识和技能。
开展实践活动
组织学生进行安全用电实践活动,如 模拟演练触电急救、排查电器安全隐 患等,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
触电危害与急救方法汇总
• 触电危害 • 预防触电的措施 • 触电急救方法 • 触电急救注意事项 • 安全用电宣传教育
01
触电危害
人体触电的原理
01
人体触电是指人体与电源直接接触,导致电流流过人体,造成 伤害甚至死亡的现象。人体是导电体,当人体成为导电路径的
一部分时,电流就会流过人体。
02
触电发生时,电流会对人体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包括电 击、电伤和电磁场影响等。
02
预防触电的措施
安全用电常识
01
02
不要在电线上晾晒衣物。
不要在架空线路和变压 器附近玩耍,不要攀爬 变压器。
03
发现有人触电,不要直 接用手去拉,应首先切 断电源或使用绝缘物体 将电线挑开。
触电事故及现场急救

(3)电烙印 是在人体与带电体接触部位的留下的永久性斑痕, 斑痕处皮肤失去原有弹性、色泽,表皮坏死,失去知觉。 (4)机械性损伤 是电流作用于人体时,由于中枢神经反射和 肌肉强烈收缩等作用导致的机体组织断裂、骨折等伤害。 (5)电光眼 是发生弧光放时,由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对 眼睛的伤害。电光眼表现为角膜炎或结膜炎。
2.持续时间 电击持续时间越长,则电击危险性越大。
3.电流频率 常用50Hz~60Hz时电流对人体伤害最严重。
4.电流途径 流过心脏的电流越多、电流路线越短的途径是电击危险性越大的途径。
5.个体特征影响 人体健康状况
6.人体电阻 人体电阻主要由表皮电阻和体内电阻构成,体内电阻一般较
为稳定,约在500Ω左右,表皮电阻则与表皮湿度、粗糙程度、 触电面积等有关,一般人体电阻在1kΩ~2kΩ之间
(三)跨步电压触电
U 电位分布
跨步电压
双脚跨步
接地点
0.8m
20m
在高压输电线断线落地时,有强大的电流流入大地,在接地点周围产生电 压降,如图所示。
当人体接近接地点时,两脚之间承受跨步电压而触电,跨步电压的大小 与人和接地点距离,两脚之间的跨距,接地电流大小等因素有关。一般在 20m之外,跨步电压就降为零。
女子
感知电流 引起感觉的最小电流
1.1mA 0.7mA
摆脱电流 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最大电流 16mA 10.5mA
室颤电流
在较短时间内引起心室颤动、危及生命 与通电时间有关
的最小致命电流
(50mA)
第二节 触电事故的分类
一.电击和电伤
(一)电 击 1.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组织的伤寒,是最危险的一种伤害,绝大多数(大约 85%以上)的触电死亡事故都是由电击造成的, 电击的主要特征有: (1) 伤害人体内部。 (2) 在人体的外表没有显著的痕迹。 (3) 致使电流较小。
电流对人体的伤害、防触电方法和急救处理

UP: 电源相电压 (220V)
Ro: 接地电阻 4
R0
Rb: 人体电阻 1000
1 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系统的单相触电
人体接触某一相时,通过人体的
电流取决于人体电阻Rb与输电线
对地绝缘电阻R' 的大小。
若输电线绝缘良好,绝缘电阻R'
Ib
较大,对人体的危害性就减小。
但导线与地面间的绝缘可能不良
装设漏电保护装置
3
漏电流动作保护器可以在 设备及线路漏电时检测到 异常信号,促使开关或接 触器动作,自动切断电源, 起到保护作用。
4采用安全电压
3
36伏, 24伏, 12伏 6伏
防止触电的组织措施
遵守用电规章制度 良好的用电习惯 杜绝不安全的用电行为 LTT挂锁程序
不安全用电行为
线头裸露未包扎、接线箱 未加保护盖板
电缆捆扎使用不安全
LTT挂锁程序
传动设备无论检修电气部分还是检修机械部分时都要实施LTT挂锁程 序,与传动设备相连的工艺管道和容器检修时也要实施LTT挂锁程序。
临时用电管理
从事用电作业必须有电工证
编制用电组织设计
用电设备在5台以上
功率≥ 50KW
在生产区域临时用电在办理临时用电证的同时必须同时办理动火证
电伤
电伤是指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用和机械效应对人体的 伤害;主要是指电弧烧伤、熔化金属溅出烫伤等。
电磁场 电磁场生理伤害是指在高频磁场的作用下,人会出现头 伤害 晕、乏力、记忆力减退、失眠、多梦等神经系统的症状。
2、触电电流的大小对人体的危害程度
流经人体电流的 大小
工频1mA或直流 5mA
人体受伤程度 麻、刺、痛
( R‘ 较小),甚至有一相接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件编号:TP-AR-L8365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l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l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ltiple Perspectives.
(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及触电急救(正式版)
电流对人体的作用及触电急救(正式
版)
使用注意:该安全管理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一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
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低压触电事故,在各用电部门时有发生,一旦发
生触电事故,患者往往迅即进入“假死”状态(心
跳、呼吸停止),若抢救不及时,就会导致死亡。
所
以系统地分析影响触电危险程序的因素,熟练掌握正
确的现场急救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对触电者的
现场急救,一是要争分夺秒,二是救治方法要得当,
三是医生诊断为死亡之前,救治必须坚持不间断地进
行。
1 影响触电危险程度的因素
触电的危险程度同很多因素有关:①通过人体电
流的大小;②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③电流通过人体的不同途径;④电流的种类与频率的高低;⑤人体电阻的高低。
其中,以电流的大小和触电时间的长短为主要因素。
1.1通过人体的电流量对电击伤害的程度有决定性的作用。
通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人体的生理反应越明显,引起心室颤动所需的时间越短,致命的危险就越大。
对于工频交流电,按照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不同,人体呈现不同的状态,可将电流划分为三级:①感知电流:引起人感觉的最小电流称为感知电流。
人对电流最初的感觉是轻微麻抖和刺痛。
②摆脱电流:电流大于感知电流时,发热、刺痛的感觉增强。
电流大到一定程度,触电者将因肌肉收缩,发生痉挛而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源。
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电源的
最大电流称为摆脱电流。
③致命电流: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
电击致死的主要原因,大都是电流引起心室颤动造成的。
心室颤动的电流与通电时间的长短有关。
当时间由数少到数分钟,通过电流达30~50mA时即可引起心室颤动。
1.2电流通过人体的持续时间对人体的影响
通电时间愈长,愈容易引起心室颤动,电击伤害程度就愈大,这是因为:①通电时间愈长,能量积累增加,就更易引起心室颤动。
②在心脏搏动周期中,有约0.1秒的特定相位对电流最敏感。
因此,通电时间愈长,与该特定相位重合的可能性就愈大,引起心室颤动的可能性也便越大。
③通电时间愈长,人体电阻会因皮肤角质层破坏等原因而降低,从而导致通过人体的电流进一步增大,受电击的伤害程度亦随这增大。
1.3电流通过人体不同途径的影响
电流流经心脏会引起心室颤动而致死。
较大的电流还会使心脏即刻停止跳动,在通电途径中,以从手经胸到脚的通路为最危险,从一只脚到另一只脚危险性较小。
电流纵向通过人体要横向通过人体时,更易发生心室颤动,因此危险性更大一些。
电流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时,会引起中枢神经系统失调而造成呼吸抑制,导致死亡。
电流通过头部,会使人昏迷,严重时会造成死亡。
电流通过脊髓时会使人截瘫。
1.4电流种类、电源频率对人体的影响
相对于220V交流电来说,常用的50~60Hz工频交流电对人体的伤害最为严重,频率偏离工频越远,交流电对人体的伤害越轻。
在直流和高频情况下,人体可以耐受更大的电流值,但高压高频电流对人体依然是十分危险的。
1.5人体电阻高低的影响
人体触电时,流过人体的电流(当接触电压一定时)由人体的电阻值决定,人体电阻越小,流过人体的电流越大,也就越危险。
人体电阻包括体内电阻和皮肤电阻。
体内电阻基本上不受外界影响,其数值一般不低于500Ω。
皮肤电阻随条件不同而有很大的变化,使人体电阻也在很大范围内有所变化。
一般人的平均电阻值是
1000~1500Ω。
2 触电急救
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完全避免触电事故是不可能的,因此触电的抢救及时和救治方法的正确与否是抢救触电者生命的关键。
2.1抢救及时
2.1.1迅速使触电脱离电源。
2.1.2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应视具体情况,迅速对症救护。
现场应用的主要救护方法是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挤压法。
2.1.3根据触电者的具体症状及发展趋势,可在适宜时机辅以药物治疗。
2.2急救方法正确
2.2.1迅速脱离电源
a.切断电源开关,或用电工钳子、木把斧子将电线截断以断开电源。
b.若离开关较远或断开电源有困难时,可用干燥的木棍、竹竿等挑开触电者身上的电线或带电体;或垫着绝缘物将触电人拉开。
2.2.2现场急救措施
当触电者脱离电源以后,应根据触电的轻重程度,采取不同的急救措施。
a.如果触电者受的伤害不严重,神志还清醒,只是四肢发麻、全身无力,或虽曾一度昏迷,但未失去知觉者,都要使之就地安静休息1~2h,并严密观察。
b.如果触电者受的伤害较严重,无知觉,无呼吸,但心脏有跳动时,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如有呼吸,但心脏停止跳动,则应采用胸外心脏挤压法。
c.如果触电者受的伤害很严重,心跳和呼吸都已停止,瞳孔放大,失去知觉,则须同时采取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挤压两种方法。
d.做人工呼吸和胸外挤压要有耐心,并坚持抢救,直到把人救活,或者确诊已经死亡时为止。
e.在送医院抢救途中,不能中断急救工作。
2.2.3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
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前,应迅速将触电者身上障
碍呼吸的衣领、上衣、裤带解开,并迅速取出触电者口腔内妨碍呼吸的食物,脱落的假牙、血块、粘液等,以免堵塞呼吸道。
作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时,应使触电者仰卧,并使其头部充分后仰,(最好一只手托在触电者颈后),使鼻孔朝上,以利呼吸道畅通。
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操作步骤如下:
a.使触电者鼻孔(或嘴)紧闭,救护人员深吸一口气后紧贴触电者的口(或鼻)向内吹气,为时约2秒钟;
b.吹气完毕,立即离开触电者的口(或鼻),并松开触电者的鼻孔(或嘴唇),让他自行呼气,为时约3秒钟。
如果无法使触电者的嘴张开,可改用口对鼻人工呼吸法。
2.2.4胸外心脏挤压法
应使触电者抑卧在比较坚实的地方,姿势与口对口(鼻)人工呼吸法相同。
动作要领如下:
a.救护人员跪在触电者一侧或骑跪在其腰部两侧,两手相叠,手掌根部在心窝上方,胸骨下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处。
b.掌根用力垂直向下(脊背方向)挤压,对成人应压陷3~4厘米,以每秒种挤压一次,每分钟挤压60次为宜。
对儿童用力要轻一些。
c.挤压后掌根很快抬起,让触电人胸廓自动复原。
每次放松时,掌根不必完全离开胸膛。
[1]
此处输入对应的公司或组织名字
Enter The Corresponding Company Or Organization Name H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