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奇妙的世界》优质课教案 (部编本三年级下册)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及知识点汇总

2023-2024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说课稿及知识点汇总2023-2024年部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我们奇妙的世界》说课稿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我们奇妙的世界》。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教学反思等八个方面来进行加以说明。
)一、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一课时《我们奇妙的世界》。
本文通过描绘天地中的各种事物,展现了世界之奇、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这奇妙世界的喜爱。
文中所写事物都是生活中极普通的,但在作者眼里却有如此美的发现,也启发读者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课文篇幅较长,但结构清晰,围绕“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个关键句,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写出了世界的奇妙。
第二、学情分析教学本课可以从学生的生活入手,引导学生说说平时有没有注意天空和大地的变化,交流自己的发现。
在此基础上读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天空和大地两大部分写出了世界的奇妙,然后聚焦“文章选择了哪些事物来写天空和大地的?”这个问题展开教学。
最后借助课文最后一段话,激发学生去寻找、探索世界奥秘的兴趣。
从生活入手,问题引导,再结合板书梳理课文的顺序和写到了哪些事物,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呈、蔚”等8个字,读准多音字“劲”,会写“呈、幻”等11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2.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的品质。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说出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天空。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案与反思(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案与反思第【1】篇〗设计说明:这是一篇优美的文章,作者从极普通的事物中发现了大自然的奇妙,并分别从天空、大地两方面向读者展示了世界的奇妙。
教学设计中,引导学生理清结构,学习作者从不同的方面把事情写清楚。
紧扣中年段的词句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品味课文所表达的情感。
借助多媒体,通过、音乐的直观感受,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这些普通事物中的美。
注重多样朗读,在读中感受奇妙,体会作者是如何把这种“奇妙”写具体、写生动的。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自然风光、视频。
学生准备:观察大自然,发现奇妙的现象。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鼓励学生说一说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和发现。
2.学生交流,指名回答,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独特的发现。
3.导入:只要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观察,一定会发现这世界的奇妙之处。
(板书:奇妙的世界)4.出示课件:配乐播放日出、日落、云、雾、雨等自然风光,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大自然的神奇。
5.小结过渡:奇妙的日出日落,有趣的云雾风雨,无不向我们彰显了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今天,就让我们跟随英国的彼得·西摩去感受这个奇妙的世界吧。
(把课题补充完整)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观察所得。
同时,利用与音乐相融合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周围世界的奇妙,发现这些美好,在情感上受到熏陶。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的读音,如果遇到不懂的词语可以圈画出来,多读两遍,想办法弄懂这些词语的意思。
2.检查生字新词的读音。
(1)课件出示生字带有拼音的词语,指名读生字词,及时纠正学生读错的字音。
chénɡdiāo huàn huīmánɡ jiàn xínɡ呈现雕饰变幻光辉光芒刀剑模型(2)去掉拼音,开火车读词语。
22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案)三年级下册部编版语文

22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材分析本文通过描绘天地的各种事物,展现了世界之奇、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这奇妙世界的喜爱。
文中所写事物都是生活中极普通的,但在作者眼里却有如此美的发现,也启发读者拥有一双善于美的眼睛。
本文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和无比热爱之情。
教学时,主要采用“以学生观察为基础,以朗读为方法,以思考为核心,以情感为灵魂”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感受到世界的奇妙和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1.认识“呈、雕”等8个生字,会写“呈、幻”等13个生字。
会写“奇妙、飞行”等24个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3.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4.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美的事物。
教学重点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教师导入课题:课前,老师让大家观察大自然,说说自己对大自然的印象。
学生交流观察大自然的发现。
2.课件展示自然景观图片。
学生欣赏日出日落、下雨等自然风光图片,感受大自然的奇妙。
3.教师小结,板书课题。
(板书:我们奇妙的世界)4.理解题眼“奇妙”。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运用色彩丰富的图片让学生对世界有直观认识,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情绪。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1.请你打开课本,结合注音,借助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读通课文,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9位同学接读课文,每人两段,随机正音。
3.小组内互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4.形近字组词。
幻()蜡()模()乘()幼()错()摸()乖()5.默读课文,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设计意图: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体现个性化学习方式。
从字到词到句,有层次地进行生字词的识记。
三、复习生字,指导写字1.课件出示生字,自由练读。
《我们奇妙的世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我们奇妙的世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设计〖文本解读〗《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一篇结构清晰、语言生动的散文,按照“总—分—总"的结构,围绕“这是一个奇妙的世界,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个关键句,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描绘各种事物,展现了世界之奇、之美,表达了作者对这奇妙世界的喜爱。
文中所写事物都是生活中极普通的,但在作者眼里却有如此美的发现,也启发孩子们要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
本篇课文是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教材选编的意图有三:一是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感受世界的神奇和活力;二是了解课文是从天空和大地两部分展现这个奇妙世界的神奇和活力,学习如何把事物写清楚;三是通过课文,让学生懂得“奇妙的世界"就在自己身边,应乐于去观察,在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
〖教学目标〗1.积累“奇妙、呈现、变幻”等词语,指导书写“幻"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第3-8自然段,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天空写清楚的,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活力。
3.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又美的事物。
〖教学重点〗学习课文第3--8自然段,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天空写清楚的,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活力。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天空写清楚的,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与活力。
〖教学难点〗能仿照例句,写自己发现的普通而又美的事物。
〖教学流程〗课前暖场:对子歌。
开门见山,明晰目标天地间隐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寻找。
本节课,我们进入第七单元的学习,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通过整合信息,介绍一种事物。
1.出示单元导语。
2.揭题:让我们开启这节课的奇妙之旅。
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默读课文,找出文章的中心句。
(1)学生分享。
(2)师引导写法:首尾呼应。
浏览课文,思考:课文从哪两个方面描写世界的奇妙?生浏览并找出:你看天空的珍藏——再看大地的珍藏——理解珍藏:有意义的、有价值的珍贵收藏物。
部编版三年级(下)我们奇妙的世界第二课时教案优秀版

22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2.能结合生活经验,理解“一切看上去都是有生命的”这句话的含义。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
教学重点有感情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用时:5分钟)1.出示词语,复习词语。
2.回顾上节课内容,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
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的呢?二、品读感悟天空的奇妙。
(用时:15分钟)(一)学习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1.这部分是围绕那一句话写的?(第2自然段)2.天空展示的哪些事物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画出相关语句。
(天空的日出、云彩、雨点、落日、星星,都是我们平常见过的,是很普通的事物。
)3.用心读读这些句子,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作者是怎样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的?(颜色形状)1.交流讨论。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爱之情。
3.拓展练习,填空,再回答问题。
(1)有时,云彩在()天空中飞行,如同经过()一样,呈现出()的形状,告诉我们许多美妙的故事……你能想象出哪些形状?(天上的云像洁白的羊群,像连绵的山峰,像奔腾的骏马,像威武的雄狮、像翻腾的巨浪,像堆积的棉絮,像泛着光的鱼鳞。
)(2)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的镜子,()着我们的脸。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浅水洼的有趣、奇妙。
)(3)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
黑夜降临了,我们看见夜空中群星闪烁。
就像千千万万支较小的蜡烛在发光。
4.再默读这几个自然段,看看在表达顺序上你又有什么新发现?(按时间顺序描绘了天空的美。
)板书:天空——早到晚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让老师也能感受世界的奇妙,用你的声音表达出来。
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22我们奇妙的世界 教案-

《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案教学目标:1. 认识3个生字。
读读写写句子通顺、连贯。
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世界的美好。
3. 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感受世界的美好。
教学难点:学习按一定顺序观察的方法。
教学准备:教师:课件、世界各地美景图片。
学生:观察大自然,收集心中美景图片。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今天呀,我们这就向“世界各地”进军!请同学们边看边想,你有什么感受?(带来不少收获;世界真美;神奇;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真让我们惊讶;我们的眼睛忙不过来……)是的,我们生活在一个既美丽又奇妙的世界里,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课文中的奇妙世界吧!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 默读课文分段,说说课文从几个方面写了世界的奇妙。
3. 分组交流讨论,教师小结。
a. 空气清新、阳光明媚的乡村。
b、海面的色彩斑斓和陆地的千变万化组成奇妙世界。
c、我们观察世界的方式。
三、学习第一部分,感受自然的美好:现在我们一起去乡村走一走,看一看好吗?请你们轻声读这一部分,找一找哪些句子给你留下的印象深。
出示句子:1. “清晨坐起,打开窗户……一股新鲜的气息。
”体会“新鲜的气息”和“奇妙的世界”。
2. “在晨风中散步,吸一口新鲜空气……’‘多么令人陶醉啊!”此时你有什么感觉?把自己这种感受读给大家听。
3. “整个自然界……大自然的启示。
”说说自己的理解。
教师小结:是啊,早晨乡村的美景就像一幅画,一首诗,它告诉我们世界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奇妙世界。
请大家带着这种感受,齐读这一部分。
四、学习第二部分,感受世界的奇妙:海面和陆地的奇妙。
过渡:世界如此美好,乡村是其中一个方面,还有哪些方面呢?请你们读读第二部分,再找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并说说自己的理解。
学生交流:1. “海面的色彩……多姿多彩。
”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作者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教师小结:大海无边无际,色彩五光十色,浪花千姿百态,空中海鸥欢叫,这一切的确很奇妙。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案(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案(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教案第1篇】一、教学内容统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2课。
二、教材分析本单元以“奇妙的世界”为主题。
编排了课文《我们奇妙的世界》《海底世界》和《火烧云》,以及《口语交际:劝说》《习作:国宝大熊猫》和《语文园地》。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把事物写清楚的”,一是指文章主要写了“事物”的什么特点,二是了解文章是从“事物”的哪几个方面来写的。
人文要素是“了解世界的奇妙,懂得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激发寻找、探索世界奥秘的兴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我们奇妙的世界》分别从天空和大地奇妙的颜色和形状等来描写世界的奇妙,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也告诉我们要发现世界的奇妙,就一定要仔细寻找的道理。
三、教学目标1.会认“呈、雕”等8个生字,会写“幻、诱、乘”等生字。
正确读写“呈现、变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分别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天空和大地的。
3.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4.了解世界的奇妙,懂得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激发寻找、探索世界奥秘的兴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四、教学重点1.会认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正确读写“呈现、变幻”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了解世界的奇妙。
五、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描写事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六、教学准备希沃课件、思维导图纸七、教学过程(一)童眼看世界,聚焦奇妙师:初次见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份礼物,请看!1.课件播放视频,师:你们看到了怎么样的世界?课件出示:我看到了()的世界。
师:是啊!我们这个世界多么的奇妙,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奇妙的世界吧。
2. 板书课题,读题。
你能给“奇妙”换一个意思相近的词吗?“奇妙”就是奇特、美妙的意思。
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感受世界的奇妙。
(设计意图:根据本课的人文要素“了解世界的奇妙,懂得留心观察身边的世界,激发寻找、探索世界奥秘的兴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以聚焦奇妙为切入点,用大自然快速变幻的美景视频导入,先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一下世界的奇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023年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说课稿(优选3篇)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说课稿(优选3篇)〖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我们奇妙的世界说课稿第【1】篇〗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人教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22课《我们奇妙的世界》。
我的说课将从六个方面进行:一是教材分析,二是目标分析,三是教法与学法分析,四是学情分析,五说教学流程分析,六是板书设计。
一、教材分析《我们奇妙的世界》是人教部编版语文第六册第七单元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英国的彼得·西摩。
这一单元以“探索、发现”为主题,共编排了3篇课文,体裁不尽相同。
而本课则是一篇短小精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的散文,通过具体描写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的财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
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先总写这个世界很奇妙,再具体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进行描写,每个方面分别都有一个总起句,并且结构相似。
最后又总写我们这个世界太奇妙了,需要我们去仔细探索。
文章首尾呼应,使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二、目标分析结合本册教材及本单元的具体内容,我设定的三维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自主识记生字,积累词语,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体会情感,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懂得留心观察,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语文学习是以认知基础上的体验、感悟、熏陶为主的。
因此,引导学生理解、感悟世界的奇妙,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三、教法与学法分析文章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常见的事物,学生都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这些事物的特点。
所以,如果让学生来写,往往写不具体,难以言之有序,言之有物。
而本课教学,就是要结合课文,让学生也随作者感受到,每一片云彩、每一颗星星、每一粒种子、每一滴水珠都充满了神奇,要真正领悟世界的奇妙,就要做生活的有心人,细心观察,还要从中领悟作者的写作方法,做到读写结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奇妙的世界》优质课教案(部编本三年级下册)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会认本课“呈雕”等8个字,会写“呈幻”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教具准备】教学课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会认本课“呈雕”等8个字,会写“呈幻”等13个字,理解相应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海底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激发热爱世界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从哪些方面写世界奇妙。
2.感悟世界的奇妙,学习把事物写具体。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揭题解题:1.(课件出示2)展示日出、日落图片或其他风光片,进一步感受自然界的神奇。
从刚才同学们的交流和老师展示给你们的图片(或风光片)中,你觉得我们这个世界是怎样的一个世界?2.揭示课题,板书课题:这个奇妙的世界。
3.抓题眼解题,引入课文。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板书:我们奇妙的世界)(2)过渡引入:课题中哪个词是题眼?(奇妙)刚才,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发现了我们这个世界的奇妙,现在,我们再来跟随作者彼得.摩西去感受他眼中奇妙的世界。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并标段,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组同学,争取把课文读正确。
2.听范读课文的录音,要求学生听准字音。
3.试着读课文。
(课件出示3)展示阅读要求和提示:画出文中不认识的字,借助汉语拼音品读,并反复多读几遍,课文中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做到正确朗读课文。
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课文。
2.学习生字。
(1)(课件出示4:生字田字格课件:)呈幻蜡烛诱润乘芒剑普通模型自由读,指名读,师生纠正读音:注意读准翘舌音“呈润乘”,前鼻音“幻剑”后鼻音“芒通型”。
(2)识记生字,书写生字。
A.识记生字你是如何识记这些生字的?(1)形声字构字规律识字:诱润芒剑通模型(2)熟字加偏旁:“口+王=呈”“虫+昔=蜡”“火+虫=烛”“禾+北=乘”(3)组词扩展:“普”组词为“普通”。
B.反馈学生自主书写情况,小组内评价书写。
C.小组长汇报本组内写的错别字或不规范的字。
D.依据小组长的汇报,重点对以下几个字进行范写指导。
“乘”——注意这个字的笔顺:撇横竖竖横提撇竖弯钩撇捺。
“诱”——注意别右边是个“秀”,第八笔是横折折折钩。
E.学生针对易错的生字再次练写。
F.展示学生作品。
6.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巩固生字、新词的认识。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课文,思考:(1)作者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作者从哪些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分别是哪些段落?(2)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或者不懂的地方。
2.全班交流。
(1)作者眼中的世界是奇妙的。
从“天空”和“大地”两方面介绍世界的奇妙。
(板书:天空大地)(2)需重点指导的词语有:(课件出示5)雕饰:用雕刻或雕塑进行装饰。
余晖:傍晚的阳光。
圆润:本文指樱桃表面光滑润泽。
翩翩起舞: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3)学生不懂的地方,教师进行梳理,以备下节课理解课文时重点指导。
例如:①第6自然段中,为什么说水洼像镜子?②第14自然段中,作者说“冰雪”好像“刀剑”,“水滴”好像“闪光的水晶球”,说明了什么?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自由读课文,思考:(1+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2)找出文中概括写世界奇妙的句子。
(3)读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看看二者有什么关系?2.学生全班交流。
(1+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板书:总——分——总)(2)文章开头一段概括写世界奇妙。
(3)文章开头和结尾呼应,更加强烈地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板书:奇妙无穷)【设计意图:借助图片,解题,使学生兴趣浓厚地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设计意图:先解决生字问题,为阅读理解课文打下基础,扫清障碍。
】【设计意图:先练习读好课文,读通顺,理解词语,提出质疑,为下面的理解分析做好准备。
】【设计意图:初读感知,理清文章脉络,弄清文章叙述结构,整体把握好文本。
】【板书设计】22 我们奇妙的世界总——分——总奇妙—(天空、大地)—奇妙无穷【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课教学,首先展示图片,引导解题。
再在自学的基础上,解决生字新词。
在此基础上梳理文章脉络,掌握文章行文顺序,把握文章结构,对文本有个整体感知和概括。
所以这些都是为了扫清文章的阅读障碍,打好字词基础。
设计扎实有效,充分放手给学生自主解决字词,训练了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不足之处:如何让课堂扎实有效,而不是浮华热闹。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世界的奇妙所在,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作者按一定顺序抓住事物特点描写的写作方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1.指名朗读生字、新词。
(课件出示7)呈现变幻蜡烛诱人圆润乘凉光芒振翅飞翔光辉存在刀剑普通模型2.指名朗读课文,开火车读。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们奇妙的世界》,看看我们的世界有多么奇妙。
(板书:我们奇妙的世界)3.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从哪几方面介绍了世界的奇妙?(板书:天空大地)二、品读感悟,体会感情(一)学习课文第2—8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第2—8自然段,思考:(1)画出总起句。
(第2自然段)(2)天空展示的哪些景象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天空的日出、云彩、雨点、落日、星星,都是平常我们见过,是很普通的事物。
)(3)用心读读这些语句,从中体会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作者是怎样把事物写生动、写具体的?(颜色形状)2.讨论交流。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读出热爱之情。
4.拓展练习。
填空,再回答问题:(课件出示8)(1)有时,云彩在()的天空中飞翔,它们就如同经过()一样,呈现出()形状,告诉我们许多美妙的故事。
你能想象出哪些形状?(云彩有的像骏马在草原上奔驰,有的说象羊在低头吃草………)(2)雨后,我们会看到,地上有许多水洼,就像有趣的(),()我们的脸。
(课件出示9)从中你体会到什么?(浅水洼的有趣、奇妙。
)(二)自由读课文第9—14自然段,思考:1.找出这部分内容的总起句。
(第9自然段)2.天空展示的哪些景象让你感受到了世界的奇妙?(有春天的植物生长、夏日的树荫、秋天的落叶、冬天的冰雪这些事物,让我们感到奇妙。
)3.仔细读读这些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什么?4.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颜色、形态)5.全班交流。
6.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7.读下列句子,说说从中体会到什么。
(课件出示10)冬天,我们看到了房檐上垂下的水柱,它们好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
等到积掩化时,从房檐上落下的小水滴,就像一颗颗珍珠。
找回文中的两个比喻句,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预设:“它们像一把把锋利的刀剑在阳光下闪耀。
”把“水柱”比作“锋利的刀剑”。
预设:“从房檐上落下的每一滴水,都像一个透明的玩具气球。
”把“小水滴”比作“珍珠”。
(三)学习最后两个自然段。
1.讲一讲这两段的作用(总结全文,升华)和意思(这个世界有无尽的奇妙的事,我们要仔细观察、寻找)。
2.结合课后第2题设问:这两段与第1自然段是什么关系?(照应)3.教师点拨写法:文末总结,与文首照应。
(四)小结:你觉得这篇文章哪些写作方法值得你学习?1.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写。
2.围绕总起句把内容写具体。
3.抓住事物特点把事物写形象、生动。
三、拓展运用,读写训练(课件出示11)学习作者“从极普通的事物”中找到美的写作方法写一个片段,把你课前观察的事物写具体、形象、生动,表达出自己的感情。
(板书:留心观察感悟奇妙)【设计意图:复习导入,出示字词,朗读课文,引入课题,温故而知新。
】【设计意图:学习课文,抓住总起句、重点句,理解课文,并通过朗读,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很好地完成了阅读教学。
】【设计意图:学习从极普通的事物的描写中,感受美好的一面的方法,提高理解感悟能力和写作能力。
】【设计意图:总结全文,提炼主题,写话训练,加深理解,升华了主题,训练了写作能力。
】【板书设计】我们奇妙的世界天空大地(留心观察,感悟奇妙)【课后反思】成功之处:本课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文中描写的事物都是大自然中长见的事物,学生十分熟悉,但平时却不一定留心观察这些事物的特点,因而在教学时让学生充分的读,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作者向我们描述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财富,引导学生抓住重点段落词句,感悟世界的奇妙。
比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让学生依据作者描述云彩形状展开想象,描述还有那些形状,学生说的很多,而且气氛很活跃,学生想象也很丰富,有的说像骏马在草原上奔驰,有的说象羊在低头吃草………在这样的气氛氛围中,学生不仅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而且对作者的写作方法掌握的也比较好,并从中感受到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不足之处:引导学生在讨论交流中完成教学任务,指导学生反复朗读,在读中想象体会.品味.感受世界的奇妙。
备课素材【写作背景】本文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作者是彼得·西摩。
本课则是一篇短小精美、条理清晰、语言生动的散文,通过具体描写天空中的缤纷色彩、奇妙形状和大地上丰富的财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对美妙世界的热爱。
全文按“总——分——总”的顺序来写,先总写这个世界很奇妙,再具体从“天空”和“大地”两个方面进行描写,每个方面分别都有一个总起句,并且结构相似。
最后又总写我们这个世界太奇妙了,需要我们去仔细探索。
文章首尾呼应,使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表达得更加强烈。
【与文章相关的资料介绍】散文是指以文字为创作、审美对象的文学艺术体裁,是文学中的一种体裁形式。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散文与韵文、骈文相对,不追求押韵和句式的工整。
这是广义上的散文。
在中国现代文学中,散文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行的一种文学体裁。
这是狭义上的散文。
形散神聚:"形散"既指题材广泛、写法多样,又指结构自由、不拘一格;"神聚"既指中心集中,又指有贯传文的线索。
散文写人写事都只是表面现象,从根本上说写的是情感体验。
情感体验就是"不散的神",而人与事则是"散"的可有可无、可多可少的"形"。
"形散"主要是说散文取材十分广泛自由,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表现手法不拘一格:可以叙述事件的发展,可以描写人物形象,可以托物抒情,可以发表议论,而且作者可以根据内容需要自由调整、随意变化。
"神不散"主要是从散文的立意方面说的,即散文所要表达的主题必须明确而集中,无论散文的内容多么广泛,表现手法多么灵活,无不为更好的表达主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