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病虫害防治(1)

合集下载

大豆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大豆病虫害及防治方法

大豆病虫害及防治方法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然而在种植过程中常常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给大豆产量和质量带来一定的损失。

本文将主要介绍大豆常见的病虫害及相应的防治方法。

一、大豆常见的病害1.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叶片和茎部。

病叶上会出现灰白色的霉菌孢子,严重时叶片会出现黄化、枯死。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合理轮作、病苗清除、药剂喷洒等。

2. 大豆叶枯病大豆叶枯病是由叶枯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叶片、茎部和豆荚上。

病叶上会出现黄褐色斑点,严重时叶片会出现枯死。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病苗清除、清理田间杂草、合理施肥等。

3. 大豆炭疽病大豆炭疽病是由炭疽菌引起的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叶片、茎部和豆荚上。

病斑呈黑褐色,表面凹陷,严重时会导致豆荚变形、减产。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选用抗病品种、病苗清除、病残清理、药剂喷洒等。

二、大豆常见的虫害1.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大豆的生长点和叶片。

蚜虫吸食植物汁液,导致叶片黄化、畸形、卷曲,严重时会导致减产。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黄板诱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2. 大豆豆蛾大豆豆蛾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大豆的豆荚。

豆蛾的幼虫会在豆荚内取食种子,导致豆荚变小、变形,严重时会导致减产。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黄板诱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3. 大豆刺蛾大豆刺蛾是大豆的主要害虫之一,主要危害大豆的叶片和茎部。

刺蛾的幼虫会在叶片上取食,导致叶片被蛀,严重时会导致减产。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黄板诱虫、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

三、大豆病虫害的综合防治措施1. 种植抗病虫品种选择抗病虫品种是防治大豆病虫害的首要措施,通过选用抗病虫品种,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危害程度。

2. 合理轮作合理轮作可以减少病虫害的发生和传播,通过改变作物的种植顺序,可以打破病虫害的生命周期,减少害虫和病菌的滋生。

3. 清除病苗和病残及时清除病苗和病残是防治大豆病虫害的重要措施,可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源,阻断病虫害的发生和扩散。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

大豆病虫害防治措施大豆是我国的主要作物之一,对农业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具有重要的作用。

然而,大豆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各种病害和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产量和品质。

为了保障大豆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采取一系列有效的病虫害防治措施。

一、病害防治1. 灰霉病防治灰霉病是大豆上最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影响嫩叶和茎。

防治方法:(1)选择耐灰霉病的品种进行种植。

(2)加强田间管理,保持作物通风干燥,减少病害的发生。

(3)及时清除病叶、病茎,不留下病源。

(4)采用化学防治,如苯酚醚、拜防龙、甲基硫菌灵和多菌灵等。

疫霉病主要影响大豆的根部和种子,特别是在高湿的环境中更易滋生。

防治方法:(2)注意灌溉和排水,保持土壤湿润但不过湿。

(3)控制栽种密度,保持良好的气流和通风。

3. 根结线虫病防治根结线虫是嫩茎和根部的一种寄生性线虫。

它会破坏大豆的水分吸收和营养吸收,导致植株生长缓慢和凋萎。

防治方法:(1)在育苗前使用磷酸二氢钾浸泡种子,可减轻根结线虫的损害。

(2)及时消毒种子床和土壤,减少虫卵和线虫的数量。

(3)使用甲基磺菌灵等化学防治剂进行土壤处理,杀死线虫。

(1)提高田间管理水平,保持田间通风和保持一定的湿度。

(2)选择抗蚜虫的品种进行种植,如黑大豆、天义20、北大豆1号等。

(3)使用磷酸二氢钾、氮磷钾、硫酸亚铁、红磷钾等浸泡种子,对蚜虫有一定的防效。

(4)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雾防治,如敌百虫等。

2. 豆蝽防治(2)使用黄板进行监测,及时发现虫害。

(3)筑龙船、捕虫棚等物理防治措施。

总之,大豆病虫害防治是大豆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种植户进行认真细致的田间管理和农药使用,以保障大豆生产的顺利进行,提高大豆的产量和品质,为农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重要的农产品之一。

由于大豆生长周期较长,且受病虫害影响较大,导致产量波动较大。

了解大豆的主要病虫害及其防治措施对于保障大豆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豆主要病害1.大豆花叶病大豆花叶病是大豆在生长期内较为普遍的一种病害。

主要通过空气、种子和土壤传播。

发病初期,叶片出现淡黄色小斑点,后渐渐变成褐色大斑点,严重时叶片会变为焦黄色并掉落。

严重影响大豆的光合作用,导致产量减少。

2.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通过土壤传播。

该病病原菌会侵入大豆根部,造成根部腐烂,导致大豆吸收养分和水分能力下降,影响生长发育。

1.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上天敌虫,主要通过叶片吸食植物汁液为生。

大豆蚜虫主要在大豆的生长期内出现,植株上的叶片会出现黄化、卷曲、脱水等现象。

严重时会导致叶片干枯并掉落,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

2.豆莨铃虫豆莨铃虫主要危害大豆的花朵和幼小的豆荚。

其危害主要表现为叶片片部变黄并干枯,严重时还会导致豆荚畸形和减产。

三、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措施1.选择抗病抗虫品种为了降低病虫害对大豆的影响,种植者可以选择具有一定抗病抗虫能力的大豆品种进行种植。

通过育种工作,提高大豆的抗病抗虫能力,减少病虫害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2.合理施肥合理施肥,提高地力,增强植物的抗病抗虫能力。

通过施用有机肥、磷肥等,提供养分和营养物质,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提高其抗病抗虫的能力。

3.合理浇水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过湿或者干旱的土壤环境都会导致大豆的生长不良,易受病虫害侵害。

合理浇水,保持土壤湿润是减少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4.管理留茬在大豆种植的轮作中,合理安排大豆的留茬管理,降低病虫害的发生。

通过留茬管理,减少土壤中病虫害的存活,降低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5.化学控制对于大豆的主要病虫害,可以采用化学防治措施,使用合适的农药进行喷洒防治。

浅谈大豆病虫害防治

浅谈大豆病虫害防治

浅谈大豆病虫害防治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重要的植物蛋白来源之一。

受制于病虫害的影响,大豆的产量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水平。

对大豆的病虫害进行有效的防治显得十分重要。

本文就浅谈大豆病虫害的防治措施,希望能够对大豆种植者有所帮助。

一、病害防治1.大豆锈病大豆锈病是大豆上最为常见的病害之一,主要由锈菌引起。

该病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生,严重影响大豆的生长发育和产量。

防治大豆锈病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选用抗病品种:选择抗锈病的大豆品种是防治锈病的首要措施。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抗锈病品种被培育出来,可以有效地减轻锈病的危害。

(2)合理栽培:选择适宜的播种期和密度,控制田间湿度,避免大豆生长受湿度影响过大。

还应做好田间间作,适当留有通风空隙。

(3)化学防治:如若病情已经严重,可选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

但是在使用化学药剂时需要遵守使用规范,避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1)改善田间环境:由于褐斑病菌在潮湿的环境下容易滋生,因此要合理进行排水,保持田间通风。

(2)控制病害源:在田间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清除和处理大豆残体,减少病害的传播源。

(3)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增强大豆植株的抵抗力。

大豆蚜虫是大豆上最为常见的害虫之一,主要通过吸食植物汁液来繁殖和危害大豆。

防治大豆蚜虫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生物防治:可利用天敌如瓢虫、细腰花蝇等天敌昆虫进行生物防治,降低大豆蚜虫的数量。

(3)合理耕作:合理的旋作等耕作方法可以有效地降低大豆蚜虫的数量。

2.大豆刺蛾大豆刺蛾是大豆上另一个重要的害虫,其幼虫在大豆植株上钻孔取食,造成大豆植株的凋萎。

防治大豆刺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1)灯诱捕:可利用紫外灯进行诱捕,将大豆刺蛾引到灯光下进行捕获。

大豆的病虫害防治是大豆种植过程中的重要环节,也是影响大豆产量的关键因素。

通过合理的栽培方法、疾病防治技术和害虫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地降低病虫害对大豆的危害,提高大豆的产量和质量。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_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_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方法_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1 大旦锈病大豆锈病主要侵染叶片、叶柄和茎,严重者影响到全株,使叶片变黄脱落,形成瘪荚。

大豆整个生育期内均能被侵染,在发病初期,叶片上出现灰褐色小点,以后病斑稍扩大呈黄褐色小斑或红褐、紫褐及黑褐色病斑。

病斑表皮破裂后由夏孢子堆散发出很多锈色夏孢子。

在发病后期可产生冬孢子堆,内聚生冬孢子,冬孢子堆表皮不破裂,不产生孢子粉。

在温、湿度适于发病时,夏孢子可多次再侵染。

防治:发病初期喷洒75%百菌清司湿性粉剂600倍液或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BAS--3170F1000倍液、10%抑多威乳油3000倍液,每667m2喷兑好的药液40L,隔10天左右1次,连续防治2--3次。

上述杀菌剂不能奏效时,可喷洒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或50%萎锈灵乳油8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25%敌力脱乳油3000倍液、6%乐必耕司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40%福星乳油8000倍液。

2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在整个生育期均有发生,主要危害叶片和籽粒,成株叶片土;病斑敞生,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黄绿色小斑点,叶背有灰霉,呈星芒状,病斑扩大后呈黄褐色,周围深褐色,与健康部分分界明显,发病重时,病斑汇成大斑。

叶片干枯早期大量脱落。

病粒表面粘附有灰白色毒层,病粒健粒大小差异不大,但百粒重与含油量显著降低,病菌在种子、病荚和病叶上越冬,第二年病菌侵入幼苗后,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进行再侵染。

防治:(1)选用无病种子,用50%福美双按种重的0.5%或用70%敌克松、乙磷铝按种重的0.3%拌种,可以控制田间中心病株出现,延缓全田发病。

(2)实行秋翻轮作,以消除田间病株,减少苗源。

(3)用55%代森锌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500倍液,也可用50%退菌特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亩用稀释液75公斤,喷两次。

(4)用25%甲霜灵0.3%拌种(5)80%克霉灵300-400倍液喷雾。

大豆主要病虫害[1]

大豆主要病虫害[1]

大豆主要病虫害大豆主要病虫害引言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之一。

然而,大豆在生长和发展过程中常常面临各种病虫害的威胁,这给大豆的产量和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大豆主要的病虫害,并提供相应的防治方法,帮助农民朋友有效防控大豆病虫害。

一、大豆主要病害1. 大豆霜霉病大豆霜霉病是由霜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影响大豆的叶片、茎和花荚。

病叶出现黄化并逐渐发白,严重时整个叶片枯萎。

病茎和花荚表面出现黑褐色霉层,影响果实发育。

防治方法包括选择抗病品种、合理调控植株密度和适时喷洒药剂。

2. 大豆根腐病大豆根腐病是由根腐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根系上。

患病的大豆植株出现根部糜烂、发黑等症状,严重时植株易折断,影响大豆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预防和控制根腐病的方法包括合理轮作、施用有机肥料和使用根腐病抑制剂等。

3. 大豆霉病大豆霉病是由霉菌引起的一种病害,主要发生在大豆的果实上。

患病的豆荚表面出现黑色霉层,严重影响大豆的品质和产量。

预防和控制大豆霉病的方法包括及时采收并妥善存放大豆,避免潮湿环境和高温保存。

二、大豆主要虫害1. 大豆蚜虫大豆蚜虫是大豆上的一种常见害虫,主要在大豆叶片上取食,造成叶片黄化、枯萎甚至死亡。

蚜虫寿命短且繁殖能力强,群体迅速扩散。

防治大豆蚜虫的方法包括合理灌溉、调整植株密度和使用杀虫剂。

2. 大豆豆蚜大豆豆蚜是大豆的另一种常见害虫,主要在大豆的花荚内和叶腋处吸食植物汁液,从而导致豆荚变形、变小和脱粒。

豆蚜繁殖能力强,传播速度快。

预防和控制大豆豆蚜的方法包括定期检查并清除害虫,增加天敌的数量和使用农药。

3. 大豆斜纹夜蛾大豆斜纹夜蛾是大豆的重要害虫之一,通过吃食幼苗、叶片和茎部来破坏大豆的生长。

斜纹夜蛾的幼虫是主要危害部位,它们会造成叶片变黄、挤压造成裂纹等症状,严重时会导致大豆减产。

防治大豆斜纹夜蛾的方法包括采用植物性杀虫剂、适时灭蛾和设置诱虫灯。

三、防治措施1. 选用抗病虫害品种大豆育种工作中对抗病虫害的品种进行选育,选用抗病害和抗虫害能力强的品种种植,是防虫害的首选措施。

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

大豆主要病虫害防治

综合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轮作宜与禾本科作物实行三年以上轮作,减少菌量。 适期播种(适时晚播)播种深度控制在2~3厘米,并要早中耕,深中耕, 以起到防寒增温,增强大豆生长势提高抗病力的作用
改善田间土壤通气条件,及时排除积水,创造疏松平整的耕层,避免田间 积水,采取垄作法,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进大豆根系生长,提高免疫力。 增施有机肥、磷肥和钾肥,进行叶面喷肥,适时进行中耕培土以利于侧生 根形成。
药剂防治: 应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5kg/ha在大豆6叶期对 水喷雾防治叶部病害,在初荚期喷药可防治荚部病害。 注意防治荚部病害不能过晚,病菌在荚部潜育期17~24 天,荚部显症后穿透荚皮需要5天以上,大豆生育后期 感病的荚一般不能侵染籽粒
大豆根腐病
危害部位:主要危害是大豆根部,在幼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病 症 状 : 病株地上部生长不良,病苗矮瘦,叶小色淡发黄,一般病部斑初为褐色至黑褐色小斑点,以后迅 速扩大呈梭形、长条形、不规则形大斑,叶片下垂变黄,并向上不同程度的扩散至下部侧枝,以至使整 个主根变为红褐色或黑褐色,皮层腐烂呈溃疡状,病部有细小的裂痕,有的凹陷,重者因主根受害使侧 根和须根脱落腐烂,造成主根“秃根”。苗期发病影响幼苗生长甚至造成死苗,使田间保苗数减少,成 株期由于根部受害造成地上部生长发育不良,从而导致产量下降。
大豆菌核
大豆菌核
发生规律
菌核病菌
最易侵染的植物是向日葵和十字花科植物,其次 是大豆。病菌的菌核可在土壤、病残体和混杂在 种子间越冬。在大豆开花期形成子囊孢子侵染衰 老叶片和瘦弱的茎及凋萎的花,被侵染的叶、花 和茎上的菌丝与健康部位接触进一步感染,扩大 危害。 田间菌核数量是该病发生严重的最重要因子,其次 是环境因素。在大豆开花期土表温度高、空气湿 度大、降雨量大有利于发病。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

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经济作物之一,被广泛种植和应用。

大豆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常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导致产量减少,甚至影响豆荚质量。

科学合理地控制和防治大豆病虫害对于保障大豆产量和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大豆主要病虫害及防治技术,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保护大豆作物。

一、病害防治1、炭疽病炭疽病是大豆的主要病害之一,主要侵袭大豆的叶片和豆荚,给大豆生长发育带来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防治炭疽病,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

通过选择对炭疽病抗性较好的大豆品种种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2)合理施肥。

及时为大豆施用适量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提高大豆的免疫力,减少病害的发生。

(3)合理密植。

适当增加大豆的密植程度,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传播。

(4)喷洒药剂。

在发病初期,可喷洒杀菌剂,如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5%百菌清等,以减少病害的扩散。

2、霜霉病(1)合理轮作。

大豆不宜连作,可适当轮作其他作物,减少霜霉病的发生。

(2)加强通风。

及时修剪大豆植株,增强通风透光,减少病害的发生。

3、根腐病(1)改良土壤。

选用排水性好、通气性强的土壤种植大豆,减少根腐病的发生。

(2)适当施肥。

控制施肥量,避免过量施肥导致根系腐烂。

1、大豆蚜虫(3)人工捕杀。

在发现大豆蚜虫时,可采取人工捕捉、振打等方法,减少虫害的数量。

2、豆莺蛾(1)采用生物防治。

可选用豆莺蛾的天敌豆实蝇进行生物防治,减少害虫的数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