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需求响应技术规范(V0.6)
电力需求响应在负荷削峰中的应用

电力需求响应在负荷削峰中的应用电力需求响应作为一种新兴的电网管理策略,正逐渐成为电力系统削峰填谷、提升系统灵活性和效率的重要工具。
它通过激励电力用户根据市场价格信号或系统需求调整用电行为,实现供需平衡,尤其是在电力系统面临高峰负荷时,需求响应机制能显著缓解电网压力,保障供电安全与稳定。
以下是对电力需求响应在负荷削峰中应用的六个方面的探讨。
一、需求响应的基本概念与机制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 DR)是指电力用户根据电力市场信号、价格波动或系统紧急状况,主动改变其正常用电模式,以达到供需平衡调节的目的。
这一机制包括直接负荷控制、可中断负荷、动态定价等多种策略,通过技术平台实时监测与调度,促使用户在特定时段减少或转移负荷,从而实现削峰填谷的效果。
二、削峰策略与技术应用在电力需求高峰期,需求响应主要通过以下几种策略实现削峰:- 时间电价:通过设置高峰时段高价、低谷时段低价的动态电价机制,鼓励用户在非高峰时段用电。
- 直接负荷控制:电网运营商可以直接远程控制参与计划的用户设备,如空调、热水器等,在高峰时段暂时关闭或调低功率。
- 需求侧管理平台: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建立用户用电行为模型,预测并管理需求,精准推送削峰指令。
- 虚拟电厂:整合分布式能源资源和可控负荷,形成虚拟发电厂,参与削峰响应,提高系统整体灵活性。
三、用户参与激励机制为促进用户积极参与需求响应,需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经济激励:直接给予参与用户电费折扣、现金补贴或积分奖励,以补偿因削峰而增加的成本或不便。
- 社会荣誉感:通过认证、排名等方式表彰积极参与需求响应的用户,增强其社会荣誉感和环保责任感。
- 增值服务:提供能源管理咨询、智能家居升级等服务,提升用户体验,增强参与意愿。
四、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实施需求响应面临的主要技术挑战包括:- 数据处理与隐私保护:需在大量用户数据的收集、分析与应用中保障用户隐私。
- 通信基础设施:确保实时信息传递的高效与准确,需要稳定的通信网络。
电力需求响应业务模式分析与应用方案(PDf版)

电力需求响应业务模式分析与应用方案1.需求响应概述2.业务模式分析3.总体建设方案目 录CONTENTS需求响应,是指当电网系统可靠性受到威胁或电力市场价格升高时,电力用户接收到供电方发出的诱导性减少负荷的直接补偿通知(激励模式)或者电力价格上升信号后,改变其固有的习惯用电模式(价格模式),达到减少或者推移某时段的用电负荷而响应电力供应,从而保障电网稳定,并抑制电价上升的短期行为。
需求响应工作流程:1.1 需求响应简介输配电友好 互动用电① 提高用电效率② 提供多元化服务⑦ 促进新能源消纳⑧ 节能减排③ 改善电网负荷曲线,削峰填谷④ 缓解区域过负荷,提高系统可靠性⑤ 减少、延缓电网设备投入⑥ 提高电网设备运行效率信全息面交监互控发电源荷网可以有效地形成“削峰”效果1.2 需求响应的作用美国:DR、电网友好型设备Ø 最早开展需求响应试点、用户侧能源管理试点Ø美国太平洋燃气与电力公司基于自动化平台执行需求侧竞价项目,达到削峰15 MW的目标ØLBNL:制定Open ADR 2.0标准ØPNNL:研发电网友好型设备欧盟:Ø英国RLtec 公司开发了智能设备在电力峰谷时用作电网缓冲器Ø德国FRANKE 公司发明了法兰克盖姆普负荷控制系统,取得10~15%的削减效果日本:能效管理、冰蓄热空调Ø亚洲最早开展能效管理研究Ø发明了有效利用夜间电力的冰蓄热组合式空调机(ECO-ICE),利用峰谷分时电价,大量减少运行费用30%-50%智能设备、负控系统 发达国家在需求侧响应实践、用户侧能效管理等方面研究较早,形成了以电力市场为导向的需求响应激励机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国外需求响应大多通过电价、激励等手段来引导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其机制、手段、标准等不符合中国电力实际,国内难以直接借鉴。
成熟经验中外差异①居民需求响应模式、技术、产品成熟②中央空调负荷控制技术成熟③电力交易发展较早,电价需求响应模式灵活多样①国外居民用电量较高,需求响应围绕居民场景较多。
需求响应基本资料

-需求响应基本资料————————————————————————————————作者:————————————————————————————————日期:ﻩ背景电力需求侧管理概念引入我国已有20多年,它对我国节能减排和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需求需求响应作为需求侧管理的一个特殊领域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
需求响应是一种以大数据为基础、以包括云服务在内的现代信息通信技术为手段,有巨量用电单位集体参与的用电与供电之间双向互动的有计划的项目活动,其目的是实现用电高峰期区域电力最高负荷的削减。
需求响应本质上是一种用电负荷精细化管理方法,通过对企业的各种负荷的使用情况、历史数据或即时数据以及企业用电模式等进行精细分析,在企业内部寻找在用电高峰期被浪费掉的、可以调控的、可以节省的的负荷,把这些负荷分门别类与调控模式联系起来、储备起来,在电力高峰时使用。
需求响应的作用取决于电力用户参与的规模。
与传统的有序用电管理相比,需求响应是一种自觉自愿的的行动,客户参与的驱动力是公开、透明的政府的鼓励政策与激励办法。
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帮助电网削减了电力尖峰,维护了电网的稳定、节省了投资、节省了能源、为社会作出了贡献,因而可以得到相应的、各种可能的回报。
国际上,美国加州及纽约通过十几年需求需求响应的实施,在不增加发电机组的情况下就满足的电力增长的要求,尤其是当遇到极端天气的情况下,需求响应对电网稳定性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与新建发电厂、输配电设施相比,需求响应实施的成本一般只有它们的三分之一。
2012年底国家发改委选定北京、唐山、佛山、苏州市成为国内电力需求侧管理综合试点城市之一,尝试完成了需求响应试点任务。
为了吸引用电企业参与其中,各个试点城市都加大了财政补贴的力度,佛山、苏州和北京的补贴标准分别为每千瓦130元人民币、100元人民币和80元-120元人民币。
需求响应实施构架及实施过程分析系统概述电力需求响应系统是服务于需求响应的自动化信息系统,应能够有效地支持政府部门、电网企业、电能服务商、电力用户共同完成的需求响应活动,提供政府、电网、电能服务商和用户之间对需求响应互操作性的共同理解。
电力需求响应解决方案简介

参与需求 响应项目
的用户
电网 公司
需求 响应 意义
未参与需 求响应项 目的用户
获得间接经济效益 获得隐含的可靠性效益
社会
减少排放保护环境 促进电力市场良性发展
需求响应概念及意义
根据需求响应的执行速度,可以分为约定需求响应和实时需求响应两种。 约定需求响应一般提前1天通知用户,实时需求响应一般在电网突发电力供应 不足时实时通知用户。
快速最优决策
需求响应决策是高维度、 非线性、指数增长的复杂 模型,平台提供快速最优 决策算法,对实时决策指 令的秒级求解。
需求响应平台介绍—需求响应流程
用户响应通知 平台策略绑定 定时启动响应
平台实时监控
平台效果统计 根据效果核发补
助
需求响应平台介绍—响应规则制定
响应规则制定
接受邀约的企业 可在平台上结合 自身的情况制定 参与响应的时间、 功率、相应设备 等响应规则。
需求响应平台介绍—响应实时监测
实时监测系统
系统可通过企业 用能数据,实时 监测参加响应的 企业的能耗情况, 用以对响应效果 的评估提供数据 支撑。
需求响应平台介绍—响应效果评测及用户评价体系
响应效果及用户评价
• 用户可通过响应记录 页面查询统计出的响 应效果。
• 通过用户评价体系, 可以查询用户的关键 事件,如违约记录等, 以支持做用户等级评 估。
20世纪70年代初 20世纪90年代初 1996年
2002年
2005年
2011年
2012年
最高法院明确 需求响应资源 等同发电资源
2014年
2016年
国
引入电力需 各省启动电
内
求侧管理 力需求侧管
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

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1. 嘿,大家想知道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是啥玩意儿不?就好比咱家里用电,有时候电不够用啦,那就得想办法让大家合理用电呀!比如说夏日大中午,大家都把空调开到最低,那电可不就紧张啦,这时候就可以让一些企业稍微调整下生产时间,避开这个高峰时段嘛!这不就平衡啦!咱可不能随便浪费电呀,得为了大环境一起努力呀!要不以后没电用可咋办呀!2. 咱说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可重要啦!就像一场比赛里的战术安排一样!要是没有好的计划,那可不是乱套啦!比如说晚上大家都在用电高峰期,那灯光闪闪亮,这电可消耗得厉害呀!那能不能让那些不是特别紧急的用电稍微缓一缓呢?等高峰期过了再用呗!这样大家都能用上电,还不浪费资源呢,多好呀!这不就是个很棒的办法嘛!3. 哇塞,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哟!就好像是一个指挥交通的警察叔叔一样重要呢!想象一下,如果路上没有交警指挥,那车子不都乱套啦!电也是一样呀!要是没有合理安排,那有的地方电多得用不完,有的地方却没电用,这可不行呀!比如可以鼓励大家在低谷时段多用电,给点优惠啥的,这样大家不就更愿意配合啦!这多有意思呀!4. 嘿呀,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呀!就跟我们要合理安排时间一样。
想想看,你总不能一天到晚都在忙一件事,得有松有紧呀!电也一样的道理呀!比如商场的电梯,人少的时候少开几部呗,人多了再全开,这不就省了好多电嘛!这办法多实用呀,我们可得好好执行呀!5. 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听起来很专业吧?但其实很好理解哦!就像咱家里安排家务活一样,每个人分一点,都做好了家里就干净整洁啦!那对于用电也是这样呀,不同区域不同时段合理安排,电就用得妥妥的啦!比如工厂的大型设备,不一定一直开着呀,可以根据用电情况来调整嘛!是不是很有道理呀?6. 哇,来看看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呀!这可关系到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呢!好比建房子,每一块砖都得放对地方房子才结实呀!电也是,通过有效的方案让资源分配更合理。
比如小区里的路灯,半夜没必要那么亮呀,可以调暗一点嘛!这都是为了大家好呀,我们可得积极配合呀,这样我们的用电环境才会越来越好呀!我觉得电力需求响应实施方案真的特别重要,是保证我们正常用电的关键呀!。
电力需求响应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

电力需求响应发展现状与政策建议今年受高温天气影响,全国多地出现电力缺口。
在当前电力供需紧平衡状态下,电力需求响应已经成为当前调节供需平衡的重要措施。
同时,随着“双碳”目标的提出,新能源替代化石能源已是必然趋势,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任务十分迫切,对提升电力系统灵活性调节能力提出了更高需求,发展电力需求响应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电力需求响应发展现状(一)基本概念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DR)指电力用户针对需求响应实施机构发布价格信号或激励机制做出响应,并改变自身用电模式的市场化参与行为。
具体来说,就是在电能供应和使用必须实时平衡的电力系统中,新能源出力波动、极端天气及可靠性事件等导致系统在局部地区、时段出现缺电或者调峰能力不足情况时,由需求响应实施机构组织用户或者负荷聚合商按照不同响应级别调节自身用电功率,并根据电价或者激励政策获得一定收益。
总体上,需求响应按照驱动方式可分为价格型和激励型两类。
价格型需求响应是指通过电价政策引导用户主动改变自身消费行为,包括分时电价、实时电价及尖峰电价等;激励型需求响应是指直接采用激励政策和补偿方式,引导用户参与系统所需的负荷调整项目,包括直接负荷控制、可中断负荷等。
(二)发展历程世界范围内来看,美国电力市场环境开放,从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最先启动电力需求响应技术研究和试点,是世界上实施需求响应项目最多、种类最齐全的国家。
欧洲、日本、澳大利亚等地区先后广泛开展试点研究,均已形成相对成熟的经验。
21世纪初,电力需求响应的概念引入我国,2012年,北京市、苏州市、唐山市、佛山市四个城市被确定为首批电力需求侧管理城市综合试点,上海市为需求侧响应试点,分别实施了项目试点工作并逐步发展形成规模。
国家层面相继出台政策文件,2015年《关于有序放开发用电计划的实施意见》首次提出逐步形成占最大用电负荷3%左右的需求侧激动调峰能力;今年出台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要求,力争到2025年,电力需求侧响应能力达到最大负荷的3%-5%。
需求侧响应工作手册

需求侧响应工作手册需求侧响应是一种灵活的能源管理方法,通过调整能源使用行为来响应电网需求变化,以平衡供需关系。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电网更加高效地运行,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
需求侧响应工作手册是为了帮助能源管理人员和用户了解需求侧响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以便他们能够有效地参与到需求侧响应活动中,从而为电网的稳定运行做出贡献。
第一部分:需求侧响应的原理和意义需求侧响应是指通过调整能源使用行为来响应电网需求变化,以平衡供需关系。
在电网负荷高峰期,需求侧响应可以帮助减轻电网负荷压力,避免电网过载;在能源短缺期,需求侧响应可以帮助降低能源消耗,减少能源浪费。
因此,需求侧响应对于提高电网运行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部分:需求侧响应的操作方法1. 能源管理人员应该了解本地电网的负荷特点和需求侧响应的潜力,制定相应的需求侧响应计划。
2. 用户可以通过调整用能行为来参与需求侧响应活动,比如在电网负荷高峰期减少用电,或者在能源短缺期采取节能措施。
3. 使用智能电网技术,对用户的能源使用行为进行监测和控制,以实现需求侧响应的自动化管理。
第三部分:需求侧响应的案例分析1. 某地区的一家大型工厂通过调整生产计划,参与了电网的需求侧响应活动,成功减少了电网负荷压力,避免了电网过载。
2. 某小区的居民通过安装智能电网设备,参与了电网的需求侧响应活动,成功降低了能源消耗,减少了能源浪费。
第四部分:需求侧响应的未来发展未来,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需求侧响应将会变得更加智能化和精细化。
用户可以通过智能电网设备实时监测自己的能源使用行为,并根据电网需求进行自动调整,以实现更加高效的需求侧响应。
同时,电网运营商也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更加精准地预测电网需求,制定更加有效的需求侧响应计划。
总结需求侧响应是一种灵活的能源管理方法,可以帮助电网更加高效地运行,减少能源浪费,提高能源利用率。
通过本手册的学习,希望能够让更多的能源管理人员和用户了解需求侧响应的原理和操作方法,从而能够有效地参与到需求侧响应活动中,为电网的稳定运行做出贡献。
(完整)电力需求响应技术规范(V0.6)

电力需求响应技术规范草案v0. 6事实证明,正确地实施需求响应,可以有效地抑制高峰负荷,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编制本规范是为了帮助各利益相关方在参与需求响应时在认识上达成一致并进行自动互操作,从而推动相关技术和市场的发展。
只要遵守本规范,任何系统或设备都可以参与需求响应,这将增加可参与需求响应的资源数量,减少实施需求响应的成本。
1 概述本规范描述了一种开放和兼容的信息模型,支持供应商与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同时也支持各利益相关方参与需求响应的监管、实施、评估和结算等事宜。
本规范涵盖需求响应计划、动态价格或需求侧竞标的信息模型。
本规范主要面向具备复杂信息处理能力的智能能源管理控制系统(Smart EMCSs),包括智能建筑物、智能工厂、智能家庭、电动汽车和分布式发电及储能等,同时也面向具有简单信息处理能力的智能设备(Smart Facilities)。
价格信号或可靠性信号随时可能发生,但用户侧的智能能源管理控制系统或智能设备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出现故障或失效.当它们恢复正常后,本规范将支持恢复数据.本规范支持同一个用户同时参与多个供应商的多个需求响应计划、动态价格或需求侧竞标。
2 范围本规范定义了需求响应的信息模型,并以用例、域模型和类图的形式展现。
通过这些信息模型,需求响应的利益相关方之间就可以进行互操作,从而在行为上相互协调.有的国家针对电力批发市场也开展了需求响应的研究和实践,包括能量市场(Energy Market)、容量市场(Capacity Market)、日前计划备用市场(Day—ahead Scheduling Reserve Market)、同步备用市场(Synchronized Reserve Market)和调节市场 (Regulation Market)等.本规范目前只针对电力零售市场,不针对电力批发市场和其他市场。
本规范并不规定实现的细节。
例如,尽管定义了实体及其信息模型,但对如何设计数据模型以及如何持久化不作规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力需求响应技术规范草案v0. 6事实证明,正确地实施需求响应,可以有效地抑制高峰负荷,提高电力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编制本规范是为了帮助各利益相关方在参与需求响应时在认识上达成一致并进行自动互操作,从而推动相关技术和市场的发展。
只要遵守本规范,任何系统或设备都可以参与需求响应,这将增加可参与需求响应的资源数量,减少实施需求响应的成本。
1 概述本规范描述了一种开放和兼容的信息模型,支持供应商与用户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同时也支持各利益相关方参与需求响应的监管、实施、评估和结算等事宜。
本规范涵盖需求响应计划、动态价格或需求侧竞标的信息模型。
本规范主要面向具备复杂信息处理能力的智能能源管理控制系统(Smart EMCSs),包括智能建筑物、智能工厂、智能家庭、电动汽车和分布式发电及储能等,同时也面向具有简单信息处理能力的智能设备(Smart Facilities)。
价格信号或可靠性信号随时可能发生,但用户侧的智能能源管理控制系统或智能设备由于种种原因可能出现故障或失效。
当它们恢复正常后,本规范将支持恢复数据。
本规范支持同一个用户同时参与多个供应商的多个需求响应计划、动态价格或需求侧竞标。
2 范围本规范定义了需求响应的信息模型,并以用例、域模型和类图的形式展现。
通过这些信息模型,需求响应的利益相关方之间就可以进行互操作,从而在行为上相互协调。
有的国家针对电力批发市场也开展了需求响应的研究和实践,包括能量市场(Energy Market)、容量市场(Capacity Market)、日前计划备用市场(Day-ahead Scheduling Reserve Market)、同步备用市场(Synchronized Reserve Market)和调节市场(Regulation Market)等。
本规范目前只针对电力零售市场,不针对电力批发市场和其他市场。
本规范并不规定实现的细节。
例如,尽管定义了实体及其信息模型,但对如何设计数据模型以及如何持久化不作规定。
至于通信协议和用户界面设计,也不在本规范的范围内。
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对信号进行响应,也可以忽视信号,或在响应过程中退出。
本规范并不指导用户是否要参与需求响应计划,也不指导用户如何削减或转移负荷。
本规范需要对基线负荷建模,但不涉及基线负荷的具体算法。
本规范将削减服务提供商视为供应商的一种,不单独建模。
实现本规范的过程可能会涉及到专利权问题,但本规范不负责指出已有的专利权或专利申请。
由于世界各国在国情、体制等方面差异太大,本规范并不是一个完整的需求响应标准,而只是目前能达成共识的部分。
3 参考标准下面列出了本规范所引用的文档。
对于注明日期的引用,日期之后的版本是否适用于本规范,需要进行评估。
对于没有注明日期的引用,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规范。
IEC 61970-301 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接口(EMS-API)第301部分:公共信息模型(CIM)基础;,,,4 术语需求响应(Demand Response)当电力供给成本升高或者电力系统可靠性面临威胁的时候,通过价格或激励手段,促使需求侧改变用电行为(削减或转移负荷),从而缓减供需矛盾。
需求响应的内涵还在不断发展,未来有可能扩展到整个能源领域,只要供需双方的协调,多种能源形式的配合,有利于能效的提高或环境的改善,都可以视为需求响应。
计划(Program)无论是供应方还是需求方,都是有一定弹性的,但弹性又都是有限的,需求响应计划就是运用价格或激励手段来发挥需求方弹性的商业模式。
交易(Transaction)当用户愿意参与一个需求响应计划时,就要与供应商达成合约,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以此为依据,进行评估和结算。
交易的要素应包括用户可削减的负荷(电量)、负荷类型、对应的时段。
如果是竞价产生的,还要有价格。
事件(Event)当供应商与用户达成交易后,将按照需求响应计划的日程类型提前通知用户。
事件机制比较复杂,要考虑多种可能的情况。
日程(Schedule)当供应商与用户达成交易后,需要提前一段时间来通知用户,以便用户做好准备。
不同的日程类型,对供应商和用户的影响是不同的,因而补偿也不同。
对供应商来说,日程越短越有利,但用户往往需要有足够的时间来调整用电方式,这就需要找到平衡点。
针对零售市场,可以提前一天通知(称为日前),可以当天通知,也可以提前1小时通知。
针对批发市场,一般只提前几分钟,并要求其技术支持系统提供扫描分辨率不低于1分钟的负荷曲线。
费率结构(Rate Structure)费率(电价)是市场的关键要素,费率的结构和形成机制决定了各市场主体的心态和行为。
分时电价(Time of Use Pricing,简称TOU)分时电价是一种反映不同时段电能供给成本的价格机制,通过划分时段以及设置不同时段的电价,有利于引导用户合理安排消费需求,改善负荷曲线。
尖峰电价(Critical Peak Pricing,简称CPP)可以认为是分时电价的一种,但它的电价高于普通的高峰电价,是在分时电价的基础上叠加尖峰费率而形成的,一般是在电力需求趋于临界、系统稳定性受到威胁时才实施的。
参与CPP的用户平时可享受折扣电价,但收到CPP信号后必须立即有效减少电力需求,否则将受到惩罚。
为了保护用户利益,每个用户一年中参与响应的天数是有限制的。
实时电价(Real Time Pricing,简称RTP)与分时电价和尖峰电价不同的是,实时电价不是提前设定的,而是直接反映每时每刻上游成本的变化。
当然,也可以根据历史数据和一定的规则提前一天预测并发布实时电价,以便用户及早采取措施。
直接负荷控制(Direct Load Control,简称DLC)在用电高峰时段或者可靠性受到威胁时,公用事业或ISO直接远程控制用户的用电设备,中断电力供应,而用户将获得相应的补偿。
这种项目类型一般用于住宅或商业建筑,且主要针对停电后不会对用户造成严重影响的用电设备,如热水器、空调等。
为了保护用户利益,一年或一季度内被中断的次数或小时数是有限制的。
可中断负荷(Interruptible Load,简称IL)在电力短缺或可靠性受到威胁时要求用户减少需求,而用户则享受优惠电价或直接经济补偿。
如果用户不减少需求,将受到处罚。
实施IL项目时,一般要提前通知,提前的时间不同,补偿标准也不同。
紧急需求响应(Emergency Demand Response,简称EDR)当可靠性受到威胁时可以实施EDR项目,用户则自愿选择参与或放弃。
容量市场项目(Capacity Market Program,简称CMP)当出现容量短缺时,用户有义务减少预定电力负荷,否则将受到严重处罚。
辅助服务项目(Ancillary Service Program,简称ASP)用户可自愿参与调节电压、频率、备用等,并获得补偿。
需求侧竞标(Demand Side Bidding,简称DSB)用户可以将自身可控的负荷或电量作为需求侧资源,与供应侧资源和其他需求侧资源一起,在电力市场竞争。
这种竞争机制可以有效地抑制高峰电价,防止发电商操纵市场。
用户可以自主报价,也可以在价格确定的情况下提交可削减的电力需求,通过竞争机制,形成双方认可的用户资源曲线。
该项目通常提前一天通知用户。
如果用户选择参与,但没有按照协议规定的数量减少电力需求,将受到处罚。
资源可用性曲线(Availability Curve)用于描述供应商期望的可用资源的曲线,包括期望可削减的负荷(电量)、负荷类型、对应的时段以及价格。
如果是竞标项目,该曲线将由供应商与用户交互产生。
频率响应(Frequency Response,简称FR)电网的频率可以反映电网的供求情况。
当需求侧检测出频率下降时,就可以参与该项目。
供应商(Supplier)需求响应计划、动态价格或竞标项目的发起者,一般是公用事业、独立运营商或者第三方的削减服务提供商,负责向参与的用户提供激励或补偿。
用户(User)需求响应计划、动态价格或需求侧竞标的参与者,包括居民用户、商业用户和工业用户,其义务是削减或转移负荷,并因此获得补偿。
客户端(Client)直接与供应商侧进行通信并参与需求响应的用户侧设备。
一个用户可以有多个客户端。
负荷控制开关(Load Control Switch)当实施直接负荷控制(DLC)计划时,需要直接操作用户的负荷控制开关。
一个客户端可以有多个负荷控制开关,分别开断不同线路或不同相位。
监管者(Regulator)需求响应计划、动态价格或需求侧竞标规则的制定者、费率结构的审批者和实施过程的监督者。
削减服务提供商(Curtailment Service Provider,简称CSP)作为第三方供应商,削减服务提供商在获得公用事业、独立运营商授权的情况下也可以向用户提供需求响应计划、动态价格或需求侧竞标等服务,并居中获得收益。
负荷服务实体(Load Serving Entity,简称LSE)负荷服务实体将一些零散的资源集中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共同参与需求响应计划、动态价格或需求侧竞标,并代理相关的商务事宜。
基线负荷(BaseLine)用户参与需求响应后,需要对其行为进行准确的评估,这就需要建立一个基准线,以此来判断用户的实际削减量。
基线负荷就是在需求响应事件期间,假设用户不参与需求响应的情况下,每一定间隔时间(间隔时间越短越精确)预计消耗的电量。
计算基线负荷比较复杂,需要在长期收集用户负荷数据的前提下,根据负荷的特点,采用不同的算法和调整因子。
实际削减量(Actual Curtailment)理论上,用户的基线负荷减去用户的实际负荷就是实际削减量,但实际计算时要复杂得多。
计算出实际削减量后,与交易约定的数值对比,可以评价出用户的响应行为。
用户资源评价(Evaluation of User Resource)在实施需求响应计划前,需要对用户的负荷曲线、负荷特性、削减潜力、所处电网位置、过去参与需求响应的行为特点进行分析,进而分析其对电价、备用、容量市场和市场流动性的影响。
对用户资源进行评价的目的是针对需求响应计划找出最佳参与者。
用户行为评价(Evaluation of User Behavior)在实施需求响应项目后,要对用户的参与行为进行评价,包括:(1)响应及时性:用户收到事件后,应按照交易约定的期限来开始响应,既不提前也不滞后,否则将影响需求响应的效果。
(2)响应持续性:应按照交易约定的响应持续时问来响应,除非收到中止信号。
(3)恢复过程:交易结束后,用户可以恢复常态,但要以一个缓慢的过程来恢复,以避免高峰反弹。
如果高峰仍然存在,而用户自动延长交易时间,将得到奖励。
(4)削减潜力:用户每小时平均负荷削减量与非同时峰荷需求的比值可以判断出用户的削减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