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记录doc
细胞渗透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细胞膜渗透性的基本原理。
2. 掌握渗透压的概念及其对细胞的影响。
3. 通过实验观察不同浓度溶液对红细胞渗透性的影响。
4. 分析渗透性实验结果,探讨影响细胞渗透性的因素。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分隔屏障,具有选择性透过性。
细胞膜对物质的透过性取决于物质的分子大小、极性、脂溶性等因素。
当细胞置于不同渗透压的溶液中时,水分子的跨膜流动会导致细胞体积的变化,这种现象称为渗透。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粒子对水分子的吸引力。
当细胞置于低渗溶液中时,水分子会从外部进入细胞,导致细胞膨胀甚至破裂;而当细胞置于高渗溶液中时,水分子会从细胞内部流向外部,导致细胞失水收缩。
三、实验材料1. 红细胞悬浮液2. 生理盐水3. 0.9%氯化钠溶液4. 0.7%氯化钠溶液5. 0.5%氯化钠溶液6. 0.3%氯化钠溶液7. 移液管8. 计时器9. 显微镜10. 吸水纸四、实验步骤1. 将0.9%氯化钠溶液置于培养皿中,作为等渗溶液。
2. 分别将0.7%、0.5%、0.3%氯化钠溶液置于不同的培养皿中,作为低渗溶液。
3. 将红细胞悬浮液用移液管吸取适量,滴入等渗溶液中,观察红细胞形态变化。
4. 分别将红细胞悬浮液滴入低渗溶液中,记录红细胞溶血时间。
5. 使用显微镜观察红细胞在不同溶液中的形态变化,记录溶血情况。
五、实验结果1. 在等渗溶液中,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无溶血现象。
2. 在低渗溶液中,红细胞溶血时间依次为:0.7%氯化钠溶液>0.5%氯化钠溶液>0.3%氯化钠溶液。
3. 使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逐渐膨胀,最终破裂。
六、实验分析1. 等渗溶液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态,说明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透过性受到渗透压的调节。
2. 低渗溶液中的红细胞溶血时间依次缩短,说明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透过性随着溶液渗透压的降低而增加。
3. 使用显微镜观察发现,红细胞在低渗溶液中逐渐膨胀,最终破裂,说明细胞膜对水分子的透过性受到溶液渗透压的影响。
实验一 细胞膜的渗透性

实验一细胞膜的渗透性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对物质渗透的一般规律。
2、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为一种半透膜, 对物质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当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时, 细胞吸水膨胀而发生溶血。
当红细胞放入含有不同溶质的等渗溶液中时, 由于细胞膜对不同溶质的透性不同, 细胞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会不同, 故发生溶血现象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三、实验操作1、从集市买适量活鸡血, 取5ml(防止污染), 放入盛有20ml Alsever’s液瓶中, 混匀后置冰箱保存备用(2周内使用)。
使用前取用Alsever’s液保存的新鲜鸡血5ml, 加入8ml的0.128mol/L NaCl 溶液, 小心混匀, 1000r/min 离心5min, 如此3次洗涤, 最后配成30%的鸡红细胞(CRBC)悬液。
取11支试管, 按附表中所示测试溶液, 分别取样各3ml, 作出标记后, 各管均加入红细胞悬液2滴, 混匀后静置于室温中, 观察各支试管中发生溶血的时间及变化。
四、观察结果1、试管内液体分两层: 上层浅黄色, 下层红色不透明为不溶血(―),镜检红细胞完好呈双凹盘状。
如果试管内液体浑浊, 上层带红色者, 称不完全溶血(+或++), 镜检部分红细胞呈碎片。
如果试管内液体变红色而透明者, 称完全溶血(+++), 镜检发现细胞全部呈碎片。
五、实验建议1、鸡血在离心时, 试管均需在扭力天平上平衡。
目测红细胞体积或置于带刻度的离心管中, 加入生理盐水配成30%的红细胞悬液。
、试管中有红细胞和测试溶液时, 不应强力摇晃, 以免造成人为的红细胞破裂。
实验报告及作业表1。
※目测判断标准: 快速溶血: +++;慢速溶血: ++或+;不溶血: ―。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篇一:细胞膜通透性实验报告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实验目的】1、观察溶血现象并掌握其发生机制。
2、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各类物质进入细胞的速度。
【实验材料与用品】1. 试剂:0.85% NaCl溶液、0.085% NaCl溶液、0.8mol/L 甲醇溶液、0.8mol/L丙三醇溶液、6% 葡萄糖溶液、2% TritonX-1002. 器具:离心管、试管架、滴管、显微镜、离心机3. 材料:鸡血红细胞【实验原理】细胞膜是细胞与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选择性屏障,它是一种半透膜,可选择性控制物质进出细胞。
各种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是不同的,水是生物界最普遍的溶剂,通透性高(肾小管、肠上皮、植物根细胞更高),水分子可以从渗透压低的一侧通过细胞膜向渗透压高的一侧扩散,这种现象称为渗透。
渗透作用是细胞膜的主要功能之一。
1. 溶血现象将红细胞放在低渗盐溶液中,水分子大量渗到细胞内使细胞涨破,血红蛋白释放到介质当中,介质由不透明的细胞悬液变为红色透明的血红蛋白溶液(此时的细胞膜收缩,会略有不溶性内容物),这种现象称为溶血。
红细胞在等渗盐溶液中短时间之内不会发生溶血,但是由于红细胞的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时间久了,膜两侧的渗透压平衡会被打破,也会发生溶血。
姓名班级13级生命基地班学号同组者:科目细胞生物学实验实验题目细胞膜通透性实验由于各种溶质透过细胞膜的速度不同,因此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不相同。
发生溶血现象所需的时间,可以作为测量某种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指标。
即溶血时间对应着穿膜速度。
2. 物质穿膜运输的类型(1)被动运输(不耗能)被动运输分为简单扩散(顺浓度梯度扩散)和协助扩散。
(通道:载体蛋白、通道蛋白)(2)主动运输(耗能)需要跨膜载体蛋白的协助,这些载体蛋白起到泵的作用,有选择性地把专一溶质逆浓度梯度的穿膜运输。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03
外环境的相互作用。
学习观察细胞膜渗透性的实验方法
通过实验观察细胞膜 渗透性的变化,学习 相关的实验技术和方 法。
学习如何设置实验条 件、操作实验步骤以 及分析实验数据。
掌握使用渗透压计、 显微镜等实验设备来 观察和测量细胞膜的 渗透性。
了解细胞膜渗透性与物质进出细胞的关系
1
细胞膜的渗透性影响物质进出细胞的速率和方式。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 实验目的 • 实验原理 • 实验步骤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实验结论与讨论 • 参考文献
01
实验目的
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
细胞膜的渗透性是细胞膜允许水、离子和其他小分子物质通过
01
的能力。
02
细胞膜的渗透性对于维持细胞内外的平衡和细胞正常功能至关
重要。
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有助于理解物质进出细胞的机制和细胞内
影响细胞膜渗透性的因素
物质分子的大小和形状
分子越小,越容易通过细胞膜。
细胞膜的通透性
细胞膜的通透性与膜上的载体蛋白和通道蛋 白的数量和活性有关。
物质的溶解度
溶解度越高,越容易通过细胞膜。
温度和pH值
温度和pH值会影响细胞膜的流动性,从而 影响渗透性。
03
实验步骤
准备实验材料
细胞膜样品
01
02
渗透性实验装置
观察并记录渗透过程,如渗透 速率、渗透压等。
在实验过程中,保持恒定的温 度和pH值,以模拟生理环境。
数据记录与整理
01
使用测量工具记录渗透过程中的数据,如渗透压、 渗透速率等。
02
将数据整理成表格,便于分析和比较。
03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待测物质的渗透性及其对细胞 膜的影响。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细胞膜是细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半透性,能够选择性地让某些物质通过,而阻止其他物质的进入。
细胞膜的渗透性对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我们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溶液对鸡蛋的影响,探究细胞膜的渗透性。
实验材料,鸡蛋、盐水、糖水、清水、容器、标尺、计时器。
实验步骤:1. 准备三个容器,分别倒入盐水、糖水和清水,浓度分别为5%。
2. 将鸡蛋放入三个容器中,分别记录下放入时间。
3. 每隔10分钟观察一次鸡蛋的变化,并记录下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经过一定时间的观察,我们得出以下实验结果:1. 盐水中的鸡蛋,鸡蛋在盐水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出现了皱纹,蛋白质开始渗出。
2. 糖水中的鸡蛋,鸡蛋在糖水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也出现了皱纹,但蛋白质渗出的速度比盐水中的慢。
3. 清水中的鸡蛋,鸡蛋在清水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表面没有出现明显的变化,蛋白质也没有渗出。
实验分析:根据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盐水和糖水中的渗透压高于鸡蛋内部的渗透压,导致水分从鸡蛋内部向外部渗透,导致鸡蛋变得皱缩。
2. 清水中的渗透压与鸡蛋内部的渗透压相近,因此并没有导致明显的渗透现象发生。
结论:细胞膜对不同溶液的渗透性不同,渗透压的大小会影响细胞膜的渗透性。
在高渗透压的溶液中,细胞膜会收缩,导致细胞内容物渗出;而在低渗透压的溶液中,细胞膜则可以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细胞膜的渗透性及其对细胞稳定性的重要影响,这对我们进一步研究细胞的生理活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实验一 细胞膜的渗透性

实验一细胞膜的渗透性一、实验目的1、了解细胞膜对物质渗透的一般规律。
2、了解溶血现象及其发生机制。
二、实验原理细胞膜为一种半透膜,对物质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当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时,细胞吸水膨胀而发生溶血。
当红细胞放入含有不同溶质的等渗溶液中时,由于细胞膜对不同溶质的透性不同,细胞发生溶血的时间也会不同,故发生溶血现象时间长短可作为测量物质进入红细胞速度的一种指标。
三、实验操作1、从集市买适量活鸡血,取5ml(防止污染),放入盛有20ml Alsever’s液瓶中,混匀后置冰箱保存备用(2周内使用)。
2、使用前取用Alsever’s液保存的新鲜鸡血5ml,加入8ml的0.128mol/LNaCl溶液,小心混匀,1000r/min 离心5min,如此3次洗涤,最后配成30%的鸡红细胞(CRBC)悬液。
3、取11支试管,按附表中所示测试溶液,分别取样各3ml,作出标记后,各管均加入红细胞悬液2滴,混匀后静置于室温中,观察各支试管中发生溶血的时间及变化。
四、观察结果1、试管内液体分两层:上层浅黄色,下层红色不透明为不溶血(―),镜检红细胞完好呈双凹盘状。
2、如果试管内液体浑浊,上层带红色者,称不完全溶血(+或++),镜检部分红细胞呈碎片。
3、如果试管内液体变红色而透明者,称完全溶血(+++),镜检发现细胞全部呈碎片。
五、实验建议1、鸡血在离心时,试管均需在扭力天平上平衡。
2、目测红细胞体积或置于带刻度的离心管中,加入生理盐水配成30%的红细胞悬液。
、3、试管中有红细胞和测试溶液时,不应强力摇晃,以免造成人为的红细胞破裂。
实验报告及作业表1。
※目测判断标准:快速溶血:+++;慢速溶血:++或+;不溶血:―。
实验报告细胞膜渗透性的实验测定与比较

实验报告细胞膜渗透性的实验测定与比较实验报告:细胞膜渗透性的实验测定与比较实验目的:通过测定不同条件下细胞膜渗透性的变化,比较各条件下细胞膜的透过性差异,探究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因素。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1. 新鲜鸡蛋2. 不同浓度的盐水(0.5%、1%、1.5%、2%等)3. 水4. 器皿5. 电子天平6. 尺子7. 实验记录表方法:1. 准备新鲜鸡蛋,并在鸡蛋表面标记出等距离的点。
2. 将不同浓度的盐水分别倒入不同的器皿中,每个器皿中浸泡一个鸡蛋。
3. 记录浸泡时间,并在规定时间内定时观察鸡蛋表面的现象。
4. 浸泡结束后,从盐水中取出鸡蛋,将其放置在尺子上,测量鸡蛋的变形程度,并记录下来。
5. 将实验结果整理归纳,并进行综合分析。
实验结果与讨论:在实验中,我们浸泡了鸡蛋在不同浓度的盐水中,并观察了不同时间段内鸡蛋的变化。
结果显示,在浸泡时间较短的情况下,鸡蛋表面没有明显的变化,而当浸泡时间逐渐增加时,鸡蛋表面开始出现了明显的变形。
进一步观察发现,当浸泡时间较长时,较高浓度的盐水会导致鸡蛋变形程度更大,而较低浓度的盐水则变形程度较小。
这说明渗透浓度与细胞膜渗透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
细胞膜的渗透性是由细胞膜的结构和渗透物质浓度的梯度共同决定的。
在实验中,盐水浓度的逐渐增加使得细胞外液的渗透浓度高于细胞内液,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到细胞外部分,引起细胞膜的变形和膨胀。
同时,我们还观察到,在相同的浓度条件下,浸泡时间越长,鸡蛋变形程度越大。
这可能与渗透物质分子在长时间作用下使细胞膜发生持续性渗透有关。
综合分析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细胞膜的渗透性受多种因素影响,包括渗透物质的浓度和浸泡时间。
此外,渗透物质的大小、渗透物质与细胞膜的亲和性以及细胞膜的完整性等因素也会对渗透性产生影响。
实验结论:本实验通过比较不同浓度盐水下鸡蛋的变形情况,确定了细胞膜的渗透性与渗透物质浓度和浸泡时间的密切相关性。
实验结果表明,细胞膜在高渗透浓度和长时间作用下的渗透效应更为显著。
细胞膜渗透性 实验报告

细胞膜渗透性实验报告细胞膜渗透性实验报告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而细胞膜则是细胞的外包层,起着筛选物质进出细胞的重要作用。
细胞膜的渗透性是指物质在细胞膜上的透过程度,它对细胞内外环境的平衡维持和细胞功能的正常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条件下细胞膜的渗透性变化,为进一步研究细胞膜功能提供参考。
实验材料与方法:材料:1. 新鲜鸡蛋2. 蒸馏水3. 盐4. 糖5. 酒精6. 玻璃容器7. 刻度瓶8. 实验室常用器皿方法:1. 将鸡蛋外壳轻轻敲碎,倒入玻璃容器中。
2. 在刻度瓶中量取一定体积的蒸馏水,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盐水和糖水。
3. 将盐水和糖水倒入玻璃容器中的鸡蛋,分别标记。
4. 将酒精倒入另一个玻璃容器中。
5. 将鸡蛋分别放入盐水、糖水和酒精中,观察一段时间后记录观察结果。
实验结果与讨论:实验结果显示,鸡蛋在盐水中的渗透性较高,而在糖水中的渗透性较低。
在盐水中,鸡蛋表面出现明显的褶皱,而在糖水中则没有明显变化。
这是因为盐水中的盐离子浓度高于鸡蛋内部液体的浓度,导致水分从鸡蛋内部流向盐水,使鸡蛋收缩。
相反,糖水中的糖分子较大,不能透过细胞膜,所以鸡蛋并未发生明显变化。
与盐水和糖水不同,酒精对鸡蛋的渗透性产生了完全不同的影响。
在酒精中,鸡蛋迅速变得透明,表面光滑,这是因为酒精能够溶解脂质,破坏细胞膜的结构,使鸡蛋内部液体与外部环境混合。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溶液对细胞膜渗透性的影响。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渗透的特性,可以控制物质的进出。
在渗透过程中,溶质的浓度梯度是决定物质渗透的重要因素。
当溶质浓度高于细胞内液体时,细胞膜会允许水分进入细胞,导致细胞收缩。
相反,当溶质浓度低于细胞内液体时,细胞膜会阻止水分进入细胞,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
此外,实验还展示了酒精对细胞膜的损伤作用。
酒精能够溶解脂质,破坏细胞膜的完整性,导致细胞内外液体混合。
这也说明了细胞膜的重要作用,它不仅能够选择性地渗透物质,还能保护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细胞膜的渗透性实验报告记录doc
————————————————————————————————作者:————————————————————————————————日期:
姓名:高超学号:201300140020 同组者:樊晓航,王昊明,余敬洋
实验名称:细胞的渗透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了解细胞膜的渗透性
2 .了解各种小分子物质跨膜进入红细胞的速度
二,实验原理:
细胞膜具有对物质选择透过的生理功能。
脂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大,水溶性越高通透性越小;非极性分子比极性容易透过,小分子比大分子容易透过。
水分子可通过由膜脂运动而产生的间隙。
非极性的小分子如O2、CO2、N2可以很快透过脂双层,不带电荷的极性小分子,如尿素、甘油等也可以透过人工脂双层,尽管速度较慢,分子量略大一点的葡萄糖、蔗糖则很难透过,而膜对带电荷的物质如:H+、Na+、K+、Cl–、HCO3 –是高度不通透的。
将红细胞放入数种等渗溶液中,由于红细胞对各种溶质的透性不同,有的溶质可以渗入,有的溶质不能渗入,深入的溶质可以提高红细胞的渗透压,所以促进水分进入细胞,引起细胞溶血。
由于溶质渗入的速度互补相同,因此溶血时相同。
三,实验器材:
鸡血,0.85%的氯化钠溶液,0.0085%的氯化钠溶液,0.8mol/L的甲醇,0.8mol/L的丙三醇,6%的葡萄糖溶液,2%的Triton X—100溶液,试管六支,离心机,滴管,载玻片,显微镜等
四,实验步骤:
1、取鸡血2-3ml加入0.85%的氯化钠溶液4ml,在1000r/min条件下离心5分钟,(RBC压积量不少于0.3ml,否则应补加鸡血)
2、将上述离心的红细胞按沉淀量配成50%浓度的溶液(总体积量不少于0.6ml)
3、取六支试管,分别加入如下溶液个3ml
(1)0.85%氯化钠溶液(2)0.0085%的氯化钠溶液(3)0.8m o l/L的甲醇(4)0.85m o l/L丙三醇
(5) 6%的葡萄糖溶液(6) 2%的Triton X—100溶液
4、向上述六支试管中加入50%的红细胞悬液1滴,轻摇混匀,观察是否有溶血现象发生(观察时间1小时),记录溶血时间并于显微镜下观察各种溶液中的细胞。
五,实验现象与结果:
实验结果:
试管编号是否
溶血
时间结果分析
1,0.85%氯化钠溶液+1滴稀释鸡血否------- 鸟类的是生理
盐水的浓度是
0.85%,故不发
生溶血现象
2,0.0085%的氯化钠溶液是大约50
秒
0.0085%的氯
化钠溶液是标
+1滴稀释鸡血准的低渗溶液,故发生溶血现象,且比较快
3,0.8mol/L 的甲醇+1滴稀释鸡血是大约20
秒
甲醇的穿膜能
力较强,溶血
较快
4,0.85mol/L 丙三醇+1滴稀释鸡血是大约30
分钟
丙三醇的分子
量较大,不易
溶血
5,6%的葡萄糖溶液+1滴稀释鸡血否大约35
钟分
葡萄糖的分子
量也比较,溶
血较慢
6,2%的Triton X—100 溶液+1滴稀释鸡血是大约30
秒
Triton X—100R
溶液是非离子
表面活性剂,
能溶解膜表面
的蛋白质,溶
血较快
各组光度对比(全以0.85%氯化钠溶液为对照)
(1和2)(1和3)(1和4)
(1和5)(1和6)
溶血现象在显微镜下的图片:
3号管在10秒左右的溶血
五,实验分析;
1,由于甲醇和Triton X—100溶液渗透较快,所以观察时也要迅速,应事先做好准备,观察时也要快
2,丙三醇和葡萄糖渗透的较慢,应每十分钟观察一次,才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