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案与苗族历史
苗族纹样理念

苗族纹样理念一、简介苗族纹样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苗族人民的艺术创作表达,也是他们的精神寄托和文化传承。
苗族纹样以其独特的美感和深刻的内涵,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研究者和艺术爱好者。
本文将深入探讨苗族纹样的理念和特点。
二、苗族纹样的起源和流派1. 起源苗族纹样起源于苗族的神话传说和生活实践,是苗族人民对自然、神灵和生活的理解和表达。
根据苗族的口头传统,纹样最早出现在祭祀活动中的图腾、标志和装饰物上。
随着时间的推移,苗族纹样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2. 流派苗族纹样根据不同地区和部落的风格和特点,形成了多个不同的流派。
著名的苗族纹样流派包括黔东南流派、黔西南流派和云南流派等。
每个流派都有独特的风格和表现形式,反映了不同地区和部落的文化和审美观念。
三、苗族纹样的特点1. 象形符号苗族纹样中常出现各种象形符号,如鱼、鸟、虎、龙等。
这些符号不仅代表着苗族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对动物的赞美,也寓意着幸福、吉祥和美好的愿望。
2. 几何图案苗族纹样中常使用几何图案,如圆形、方形、三角形、菱形等。
这些几何图案不仅具有美学价值,还体现了苗族人民对秩序、平衡和和谐的追求。
3. 装饰性强苗族纹样具有很高的装饰性,常用于服饰、织物、饰品和建筑等方面。
通过纹样的装饰,苗族人民展示了对美的追求和对生活的热爱。
4. 色彩丰富苗族纹样的色彩非常丰富多样,常用的颜色有红、黄、蓝、绿、白等。
每种颜色都有特定的象征意义,如红色代表喜庆和热情,黄色代表富饶和祥和,蓝色代表清新和宁静等。
四、苗族纹样的意义1. 传统文化的传承苗族纹样是苗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纹样的传承和发展,苗族人民不仅保留了自己的艺术创作方式,也传承了自己的历史和文化。
2. 身份认同和归属感苗族纹样是苗族人民身份认同和归属感的象征。
通过穿戴纹样装饰的服饰和饰品,苗族人民展示自己的身份和归属,同时也增强了彼此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3. 祈福和祝愿苗族纹样中常出现各种吉祥图案和符号,通过这些纹样的装饰,苗族人民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祈福和祝愿。
苗族介绍ppt课件

芦笙舞是苗族最具代表性的舞 蹈,以芦笙为伴奏乐器,舞姿
优美、节奏明快。
铜鼓舞是苗族民间舞蹈形式之 一,以铜鼓为伴奏乐器,舞蹈
动作粗犷豪放。
板凳舞是苗族民间舞蹈形式之 一,以板凳为道具,舞蹈动作 简单易学,富有生活气息。
苗族的传统节日与庆典
苗族的传统节日和庆典很多,如苗年、龙舟节、吃新节 等。
龙舟节是苗族传统的水上节日,一般在农历五月举行, 节日期间会举行龙舟比赛、歌舞表演等活动。
03 苗族的传统服饰与建筑
苗族的传统服饰
苗族的传统服饰以色彩斑斓、工 艺精湛著称,是苗族文化的重要
组成部分。
苗族的传统服饰多采用手工刺绣 、
苗族的传统服饰不仅具有审美价 值,还承载着苗族的历史、文化 和传统,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
。
苗族的建筑风格
苗族介绍ppt课件
• 苗族的历史与文化 • 苗族的语言与文字 • 苗族的传统服饰与建筑 • 苗族的音乐与舞蹈 • 苗族与其他民族的关系
01 苗族的历史与文化
苗族的历史起源
苗族的历史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
苗族祖先在古代中国南方地区创造了著名的苗文化,成为了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
现代苗文经过不断的改进 和完善,已经成为苗族人 普遍使用的文字。
苗族的语言现状与保护
语言濒危
由于现代化和外来文化的冲击, 苗族语言的传承面临挑战,许多
年轻人已不再使用苗语。
语言保护措施
为了保护和传承苗族语言,政府和 社会各界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如推 广苗语教育、开展语言培训等。
语言与文化传承
苗族语言不仅是沟通的工具,更是 苗族文化的载体。通过保护和传承 语言,可以更好地传承和弘扬苗族 文化。
苗族服饰图案滋养黑白木刻探讨

苗族服饰图案滋养黑白木刻探讨苗族是一个独特的民族,拥有着色彩斑斓、具有强烈浓郁民族特色的服装文化。
苗族的服饰图案,常以黑白作为主色调,体现出一种深邃而又神秘的意境。
苗族服饰图案将木刻艺术和织物艺术巧妙融合,呈现出娟秀优美、生动传神的效果,深受人们的喜爱和推崇。
本文将从苗族服饰图案的特点和木刻艺术在其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探讨。
苗族服饰图案的特点:苗族服饰图案的特点非常明显,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黑白相间的色彩搭配。
而在具体的图案构造上,苗族服饰图案更是充满了观赏性和神秘感。
苗族的服饰图案多用动植物和抽象符号来表达某些寓意和情感,如青龙、白虎、朱雀、玄武等,这些图案不仅描绘精美细致,还富有象征意义,让人们对苗族服饰图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好奇心。
苗族服饰图案的木刻艺术应用是苗族文化中的瑰宝之一。
苗族服饰图案的制作,长时间以来仍然沿用着古老的木刻工艺,而且每一个细节都要经过反复琢磨和精心设计。
苗族图案中的每一个元素都非常丰富,确保了其视觉效果的良好性和视觉诱惑性。
在苗族文化中,木刻工艺本是一项传统手工制作技艺,而如今苗族的服饰图案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被广泛地用于文化推广和文化交流之中。
苗族的传统服饰图案,是苗民族文化的精髓和精华之一,而且具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
苗族服饰图案的意蕴十分丰富,其它鲜明的视觉效果和象征意义深刻,甚至有一些图案还隐藏着令人遐想的神秘感,这种神秘感往往意味着更为独特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总之,苗族的服饰图案,承载着苗族文化中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不仅是一种艺术品,更是一种文化遗产,值得珍视。
总之,苗族服饰图案是苗族文化的瑰宝,深受人们的崇敬和喜爱。
它蕴含着浓郁的民族特色和文化内涵,通过黑白木刻工艺,实现了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苗族文化文化虽然已经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但是我们依然要孜孜不倦地学习和研究苗族文化艺术,把它们继承和传承下去,让它们在当代文明的世界中成为光彩照人的文化精品。
苗族服饰图案滋养黑白木刻探讨

苗族服饰图案滋养黑白木刻探讨苗族服饰图案是苗族文化的瑰宝,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创造力的展示。
苗族服饰图案以其独特的形态、神秘的寓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其中的黑白木刻图案更是苗族服饰图案中的一大特色,它们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苗族文化的瑰宝。
本文将以苗族服饰黑白木刻图案为切入点,探讨其滋养作用。
一、苗族服饰黑白木刻图案的来源苗族服饰中的黑白木刻图案是苗族人民长期生活和劳动的积淀,是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黑白木刻图案源于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劳作,是苗族人民对自然界、神话传说、宗教信仰等进行的深刻思考和表达。
在苗族人民的传统观念中,黑代表阳,即阳气,白代表阴,即阴气。
苗族人民认为阳气须以白色为底,阴气须以黑色为底,才能表现出人们对自然规律的尊重和崇敬。
苗族服饰的黑白木刻图案在图案的构成和纹样的安排上均遵循着这一规律。
苗族服饰中的黑白木刻图案寓意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祈福祈祷苗族人民对自然界的崇敬和祈祷贯穿其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苗族服饰的黑白木刻图案中,常常可以看到一些祈福祈祷的图案,如太阳、月亮、龙、凤凰等,这些图案都是苗族人民祈求自然界神灵的庇佑和保佑的表达。
2. 神话传说苗族人民口头传统文化丰富多彩,其中许多神话传说被融入了黑白木刻图案中。
这些图案如山峰、瀑布、树木、花草等,都是苗族人民心目中神话传说中的形象,通过这些图案,苗族人民向后人讲述神话故事,传承传统文化。
3. 社会风俗苗族服饰中的黑白木刻图案还可以反映出苗族人民的社会风俗和生活习惯。
一些年轻人喜欢将自己喜欢的风景、花草、动物等图案刻印在服饰上,来表达自己的喜好和情感。
这些图案既是苗族生活的写照,也是苗族文化的传承。
苗族服饰中的黑白木刻图案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它不仅美观大方,还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含义。
它对人们的心灵、情感和习惯产生了深远影响,具有重要的滋养作用。
1. 民族认同感苗族服饰中的黑白木刻图案是苗族文化的鲜明标志,它体现了苗族人民对自己民族文化的骄傲和认同感。
图案与苗族历史

图案文化内涵浅析一、蝴蝶:1、纵观“苗族”图案,无不处处体现吉祥。
如其:“喜雀闹梅”、“燕子双飞”、“小鸟含花”、“蝴蝶展翅”、“花团锦簇”等图案皆以小型动植物“花卉、小鸟、蝴蝶”入图,构图自然和谐,形象生动流畅,色彩夸张,洋溢出一种独特的祥和艺术风格,充分且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苗族的内心渴望和生活追求,是研究本地苗族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苗族图案中本来还有许多小型经典图案,在小花、小鸟、蝴蝶的背后,每个图案都有一个小故事,只是因为年代久远而失传,现已无法考证了。
2、苗族图案中的蝴蝶与小花一样,蝴蝶是必有的图案。
因为蝴蝶轻盈娇小,能在山水花草自由飞翔,而颜色娇丽,易与人和自然亲和、易亲近,这充分体现了苗族文化中渴望自由,信奉自然,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3、不管在银饰上还是在服饰上,出现最多的就是蝴蝶。
传说我们的祖先就是蝴蝶,(我们称为)‘蝴蝶妈妈’”。
苗族服饰中出现了很多枫叶和蝴蝶。
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一只从枫树心变来的蝴蝶。
后来这只蝴蝶生了12个蛋,它们孵化出了世间万物,包括人类和动物。
他们就为蝴蝶是他们的母亲,枫木是他们的先祖”。
4、太阳普照大地,大地生了植物;有了枫树,枫树孕育蝴蝶;蝴蝶养育了人类始祖姜央和苗族的文明始祖蚩尤。
苗族太阳崇拜、蝴蝶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寓示生命生生不息、健康成长、兴旺发达。
5、黔东南地区苗族服饰图案对龙合蝴蝶题材的偏爱来自苗族人民对自身起源的朦胧认识和对祖先的图腾崇拜。
在苗族聚居的地区,关于自身起源问题的解释是通过神话传说流传下来的。
符号论美学认为,神话与宗教同源,二者没有绝对的界限,并且提出“神话从一开始起就是潜在的宗教”。
神话故事的情节无一例外地传达出人类意识的发展和自我信赖的展现,尤其是对自身起源的幻想,以及将自身起源依托于某种神力的神化。
在苗族的神话传说中,是由枫树生出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了十二个蛋,请一种名叫“脊宇”的鸟来孵化,生出苗族的祖公姜央、雷公、龙、象、水牛、虎、蛇、蜈蚣等十二个兄弟。
苗族服饰图案滋养黑白木刻探讨

苗族服饰图案滋养黑白木刻探讨苗族服饰是中国少数民族文化中的精髓之一,它不仅体现了苗族人民的审美情趣和艺术才华,更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
其中的图案设计更是独具特色,黑白木刻图案更是苗族服饰中的一大亮点。
本文将从苗族服饰图案的历史渊源、设计特点、意义和滋养等方面进行探讨,以期深入了解苗族服饰图案滋养黑白木刻的独特魅力。
一、历史渊源苗族服饰图案的历史可追溯至公元前220年至公元前210年的秦汉时期。
据文献记载,在西汉时期,早已有苗族人民在内地地区生活了,当时的苗族服饰图案就已经开始出现了。
而黑白木刻图案的出现,则可以追溯到唐代。
唐代时期,在苗族地区已经有了黑白木刻图案的出现,这时期的黑白木刻图案主要是用于苗族服饰上的装饰,比如苗族的头饰、衣服等,都可以见到黑白木刻图案的出现。
随着时间的推移,苗族服饰图案的发展逐渐丰富多彩,黑白木刻图案也逐渐成为了苗族服饰图案中的独特一景。
二、设计特点苗族服饰图案以其独特的设计特点而著称,其中的黑白木刻图案更是别具一格。
苗族的黑白木刻图案设计通常注重对称性和层次感,图案线条简洁清晰,结构严谨,整体造型简洁大方。
黑白木刻图案中常见的元素包括鸟、花、树、山等,这些元素通过简单的线条和形状进行呈现,灵动而不失稳重,充分展现了苗族人民朴实的性格与勤劳的精神。
黑白木刻图案的色彩搭配也十分考究,黑白之间的对比和平衡,形成了独特的审美效果。
三、意义苗族服饰黑白木刻图案所蕴含的意义十分丰富,它不仅是一种装饰性图案,更是苗族人民对于自然、生活、信仰的寄托和表达。
在苗族人民的世界观中,山水树木、花草鸟兽都有着特殊的寓意和象征意义,这些元素通过黑白木刻图案的呈现,成为了苗族服饰中的一部分,代代相传。
首先是苗族人民对于自然的崇敬和感恩之情。
苗族生活在高山之间、大自然怀抱之中,他们依赖自然而生存,对自然有着深厚的感情。
在苗族服饰图案中常常可以看到山水树木等自然元素的出现,这不仅是一种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自然的感恩之情。
苗族图形图案设计理念

苗族图形图案设计理念苗族图形图案设计理念苗族,是中国古老而特殊的民族,以其丰富的文化和独特的民俗而闻名。
苗族图形图案作为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呈现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艺术才华,更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生活和美的独特理解。
苗族图形图案的设计理念源于苗族人民对自然界的深入观察和体悟。
苗族居住在湘、黔、粤、滇四省交界的山区,其生活环境多样且丰富多彩,自然景观、动植物和自然元素成为苗族图案设计的主要对象。
苗族图案常以鱼、鸟、花、草、云、山等自然元素为基础,通过几何线条、纹饰和色彩的运用,表达了苗族人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几何线条是苗族图案设计的重要表现方式之一。
苗族人民通过对几何形状和线条的把握,展现了他们对自然运动和力量的感悟。
例如,一些苗族图案中常见的斜线、曲线和圆形,象征着山脉、河流、水波等自然景观的流动和融合。
同时,苗族人民通过精妙的纹饰设计,使这些几何线条呈现出更加生动活泼和富有节奏感的效果,展示了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和欢乐心情。
纹饰是苗族图案设计中的重要元素,它是苗族人民对自然界万物纹理和形态的艺术再现。
苗族人民通过观察和把握动植物的肌理和形状,将其转化为独特的纹饰图案。
苗族图案中常见的纹饰有云纹、菱形纹、锯齿纹等,这些纹饰不仅仅是简单的图案,更是苗族文化和生活方式的象征。
苗族纹饰图案是苗族人民与自然界亲密接触的结果,体现了他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意象的创造。
色彩是苗族图案设计中的重要表现手段。
苗族人民通过用鲜艳、明亮和富有对比度的色彩,使图案更加生动和鲜活。
苗族人民饱经风雨、历史的变迁和生活的磨练,他们以色彩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向往。
苗族图案中常用的颜色主要有红色、绿色和黄色,这些色彩不仅仅是苗族人民生活中重要的颜色,更是他们文化和信仰的象征。
通过大胆运用色彩,苗族图案不仅仅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更赋予了图案深层次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苗族图形图案设计理念的独特之处在于其与生活和自然的紧密结合。
苗族文化

辫绣、缠绣、马尾绣、锡绣、蚕丝绣。
这些技法中又分若干的针法,如锁绣就有双针锁和单针锁,破线绣有破粗线和破细线。
苗绣质朴,多应用于袖口、衣襟、后肩、裤脚、裙腰、头巾、脚套、鞋面、帐帘等处。
其纹样古朴,造型稚拙,色彩斑斓,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
-苗族刺绣围腰,以白色为底色,上面绣有蝴蝶、蜈蚣龙,造型飞舞张扬。
绣品以蜈蚣龙为主纹样,下面三层另有蝴蝶、小蜈蚣龙等,为苗族绣品的传统典型纹样。
苗族刺绣有一种极常见的人骑龙或骑水牯纹样,体现了苗族人民英勇无畏的气概和生活情趣。
苗族民间艺术中的骑龙、驯龙、双龙的各种图案,再现了人们对龙敬而不畏的心理。
苗族刺绣种类很多,从色彩上分,大体上可分为单色绣和彩色绣两种。
单色绣以青线为主,刺绣手法比较单一,其作品典雅凝重,朴素大方;彩色绣用七彩丝线绣成,刺绣手法比较复杂,或平绣或盘绣或挑绣,多以自然界中的花鸟虫鱼或龙凤麒麟为题材,刺绣成品色彩斑斓,栩栩如生,是苗族民族工艺品中的精品。
苗族刺绣另一特色是借助色彩的运用、图案的搭配,达到视觉上的多维空间。
挑花也称数纱绣,是苗族特有的技艺,不事先取样,利用布的经纬线挑绣,反挑正取,形成各种几何纹样。
挑花就是借助色彩和不规则几何纹样的搭配,形成多视角的图案,从而达到“横看成岭侧成峰”的立体与平面统一的视觉效果。
2.苗族刺绣传说苗族刺绣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刺绣的图案上。
几乎每一个刺绣图案纹样都有一个来历或传说,都深含民族的文化,都是民族情感的表达,是苗族历史与生活的展示。
贵州镇宁苗族把绣有江河的裙子分别称为“迁徙裙”、“三条母江裙”和“七条江裙”。
“迁徙裙”裙面上有8l条横线,分9组,每一组有9小条。
传说是表示蚩尤有9子,每子又9子,共8l子孙,组成81个兄弟氏族,也就是九黎部落。
“三条母江裙”上绣染的三大条横线,表示蚩尤失败后苗族迁徙过的黄河、长江和嘉陵江。
“七条江裙”说的是苗族迁徙过的七条江河。
黔东北苗族妇女所穿的“兰娟衣”上的“江河波涛”,传说是一个叫“诗兰娟”的苗族妇女,为记住南迁的历程,离开黄河时在自己左手袖子缝上一条黄线;渡过长江时在右袖上绣上一根蓝线;渡过洞庭湖时在胸口上绣一个湖泊形状的图案⋯⋯每翻过一座山、渡过一条江河她都在自己的衣服某个部位缝下一个记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案文化内涵浅析一、蝴蝶:1、纵观“苗族”图案,无不处处体现吉祥。
如其:“喜雀闹梅”、“燕子双飞”、“小鸟含花”、“蝴蝶展翅”、“花团锦簇”等图案皆以小型动植物“花卉、小鸟、蝴蝶”入图,构图自然和谐,形象生动流畅,色彩夸张,洋溢出一种独特的祥和艺术风格,充分且比较集中地反映了苗族的内心渴望和生活追求,是研究本地苗族文化发展的重要依据,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
苗族图案中本来还有许多小型经典图案,在小花、小鸟、蝴蝶的背后,每个图案都有一个小故事,只是因为年代久远而失传,现已无法考证了。
2、苗族图案中的蝴蝶与小花一样,蝴蝶是必有的图案。
因为蝴蝶轻盈娇小,能在山水花草自由飞翔,而颜色娇丽,易与人和自然亲和、易亲近,这充分体现了苗族文化中渴望自由,信奉自然,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
3、不管在银饰上还是在服饰上,出现最多的就是蝴蝶。
传说我们的祖先就是蝴蝶,(我们称为)‘蝴蝶妈妈’”。
苗族服饰中出现了很多枫叶和蝴蝶。
因为他们认为他们的祖先是一只从枫树心变来的蝴蝶。
后来这只蝴蝶生了12个蛋,它们孵化出了世间万物,包括人类和动物。
他们就为蝴蝶是他们的母亲,枫木是他们的先祖”。
4、太阳普照大地,大地生了植物;有了枫树,枫树孕育蝴蝶;蝴蝶养育了人类始祖姜央和苗族的文明始祖蚩尤。
苗族太阳崇拜、蝴蝶崇拜、生殖崇拜和祖先崇拜,寓示生命生生不息、健康成长、兴旺发达。
5、黔东南地区苗族服饰图案对龙合蝴蝶题材的偏爱来自苗族人民对自身起源的朦胧认识和对祖先的图腾崇拜。
在苗族聚居的地区,关于自身起源问题的解释是通过神话传说流传下来的。
符号论美学认为,神话与宗教同源,二者没有绝对的界限,并且提出“神话从一开始起就是潜在的宗教”。
神话故事的情节无一例外地传达出人类意识的发展和自我信赖的展现,尤其是对自身起源的幻想,以及将自身起源依托于某种神力的神化。
在苗族的神话传说中,是由枫树生出了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了十二个蛋,请一种名叫“脊宇”的鸟来孵化,生出苗族的祖公姜央、雷公、龙、象、水牛、虎、蛇、蜈蚣等十二个兄弟。
后来在姜央与雷公的争斗中,龙、虎、蜈蚣都帮助姜央作战,降服雷公,龙还帮助人类架云梯取金银,成就了人类最终的胜利。
在这些传说中,苗族起源的根本和图腾的代表物有枫树、蝴蝶、鸟、龙等,因此我们也不难看到苗族历史上的动物图腾崇拜是与万物有灵的观念共存的。
在这里,蝴蝶和龙的形象作为一种表达原始先人情感需求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符号频频出现在苗族的服装服饰中,成为苗族祖先和吉祥涵义的代名词。
6、“蝴蝶妈妈”刺绣图案主要在女服的两袖和围腰上。
传说蝴蝶妈妈是由枫树心变的,所以蝴蝶妈妈居于枫树之上,这图案被苗家人视若神灵,因为蝴蝶妈妈生养了苗族的祖公姜央。
在女服刺绣中,还常看到“姜央兄妹合磨成亲”这个关于人类起源的图案以及表现远古神话“姜央射日月”的图案。
从枫树生蝴蝶妈妈、蝴蝶妈妈生姜央到姜央合磨成亲再造人类至姜央射日月,这些富于神话色彩的服饰图案,追溯了苗族先民从母系发展至父系时代的社会历史。
在苗族服饰图案中,更广泛的是记述苗族先民悲壮迁徙史的“黄河”、“长江”、“平原”、“城池”、“骏马飞渡”等主题图案,它们是一部关于苗族先民社会历史的人体文化史书,生动地描绘了苗族祖先的生活和历史战争风雨,跋山涉水流落他乡的这一历史事实。
这些图案被视为苗族群体的标志而世代奉行着,不仅活着的人珍视它们,去世的人也必须穿戴着有这些图案的衣服才能下葬。
只有这样,死者的灵魂才能返回祖先故地。
7、早期人类生活的远古时代,自然中有许多人类不能解释的神秘事物,容易使人产生对未知自然现象和形象的崇拜心理,这是贯穿原始艺术的普遍思维。
远古先民以混沌的思维方式,将多种动物特征综合创造成神灵化的形象加以供奉和崇拜,苗族的龙和蝴蝶形象就是比较典型的例子,它反映了人类童年时期质朴的想象和美好的愿望。
经过长期的历史积淀,苗龙和蝴蝶的形象演变成符号化的语言,表达了早期人类对自然神力——“不可言讲和不可表达的东西”的崇拜。
从符号论美学的角度来看,苗龙和蝴蝶形象的存在是人类情感的表达,尽管早期苗族先民的原始思维还很朦胧,但除了人类以外的动物是不可能像人类那样去思考问题,并将各种形象综合到一起来表示一种心底的观念和祈求的。
只有人类才有这种希望控制自然并被自然所保护的企望,这是只属于人类的情感特征。
苗族先民在对自己创造出来的事物进行崇拜的过程中又得到了心理上的满足和寄托,这是苗龙和蝴蝶作为艺术符号的另一特征。
所以,黔东南苗族服饰图案中出现的大量动物纹样是一种表达原始先民情感需求的具有创造性的艺术符号,是苗族祖先智慧的结晶。
在民族传统的继承发展过程中,苗族动物图案的符号学涵义还在于它的祖训意义和对民族凝聚意识的强调,这种对质朴的图案形象看图识字的方式很容易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它像无言的文字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教育作用,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环节。
因此它的内在价值已远远超出了它自身的符号特征,而具有更深更广的意义。
8、4.众多神灵的汇聚苗族锉花蕴藏着苗族先民朴素的原始宗教信仰和审美意识。
法国文化人类学家列维·布留尔曾指出:原始社会时期的原始人的创作活动都是受到神秘互渗的“原始思维”方法的支配。
苗族认为自然界“万物有灵”,事物间可以互相渗透和转化,所以苗族锉花中多组合图案,尤以龙、狮、蝴蝶组合变形最多。
人们在寻求精神力量时,形成多神崇拜的自然宗教,对自然界的恐惧或崇拜或服从,使人的本质力量处于半本能、半自觉的状态。
于是,自然就有了被人赋于的‘人性’了,而人的愿望、幻想也被主观地和艺术性地对象化。
于是又有了雷公、电母、日月神、天地神、五谷神、山水神以及形形色色的动物神、植物神等。
作为图腾崇拜的蝴蝶在苗族剪纸和锉花图案中,已成为一种定型化的图腾意象。
龙作为司水的神明之物和护家的家宅神,保佑民族风调雨顺,幸福吉祥,苗族民俗中的龙形象因此显得和蔼可亲,形态变化多样。
自然界中的花鸟也被赋于灵性出现在锉花纹样中。
在苗老司举行的法事活动中,有一系列的锉花的运用,它们被布置成神堂的吊挂,渲染出浓重的宗教色彩。
可以说苗族锉花是千百年来苗族的精神积淀和显现,有着深刻的传统文化内涵,是原始宗教观念的物化形式,渗透着对超自然神灵的幻想。
在苗族锉花创作的题材、创作意旨、艺术构思、审美情境等方而都可发现神性的灵光,浸透出泛生意识的混沌氛围,这也是湘西苗族锉花在图案母题上众多神灵汇聚所体现出的综合审美特性。
二、龙1、黔东南苗族服饰图案中的龙纹具有自身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它同汉族龙纹的相同点在于它们都是现实中不存在的、通过人们的臆想所产生的形象,并且都由多种动物的外部形象和生理机能糅合在一起,形成代表神秘力量、可以满足人们一定意愿的神化精灵。
但是苗龙不同于人们所熟悉的汉族传统的龙的造型,也没有传统汉龙具有的封建权贵色彩。
首先,它没有汉龙自明清以来的固定形象,即以蛇为主干而形成的牛头、鹿角、虾眼、狮鼻、猫耳、驴嘴、犬腿、鹰爪、鱼鳞等的综合体。
苗龙在形象上变化多端,并没有统一的定式,如苗龙的头部,除特殊的人头外,还有牛头、鸟头、鱼头;身体有蛇身、鱼身、鸟身、兽身、蚕身等,一般躯干粗壮;苗龙的尾部并不尖细,有鱼尾、花枝尾、螺旋尾等;苗龙多数无脚无爪,如果有脚数量也不等。
其次,与汉龙代表皇族最高权力的神性不同,苗龙的形象不为任何人所占有,也不依附于任何权势,是完全属于平民大众的,这与苗族社会内部的民主自治作风有关。
而且在苗族的原始宗教观念中,信奉万物有灵,并没有严格意义上“神”的概念,所以龙没有龙神的称呼,但具有被人们崇拜的超自然的力量。
苗龙形象的多样性决定了它的神格也是千变万化的,除了主雨水,苗龙还可以管山林土地、守护家寨、送子等,因此兼具水神、山神、土地神、家神、生殖神的性质。
苗龙的造型虽然变化多端,但却具有符号化的特征而相对固定,因此也就形成了苗龙特有的造型形式。
二、牡丹苗族遥祭蚩尤、崇敬祖先、信奉自然,没有固定的图腾。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苗族一直是被反动统治者歧视,被战争扰害而被迫不断迁徙,避居深山的民族。
因而血缘崇拜敬祖先、信自然、拜山神便成为他们的内心信奉,自然而然地体现了他们的信奉文化。
1、苗族图案中的花卉均为牵腾的小花,无大花繁卉。
因为小花在山中随处可见,俯拾即是,这是纯真实、纯自然的美,充分体现了苗族信奉自然、不娇饰、易于满足的文化心态。
2、苗族图案中的小鸟均为喜鹊,燕雀之类,无恶隼老雕,这同样说明苗族文化中的小心翼翼,追求祥和,仇视狂怪的心态。
苗族人把他们对大自然的崇拜和敬仰都表现在自己的服装和银饰上,除了蝴蝶图案外,还有龙、鱼、蝙蝠等飞禽走兽和花鸟虫鱼,造型夸张大方,多有繁殖、群居、多子多福、兴旺发达的寓意。
苗族的银饰上雕琢的内容基本与刺绣一样,多是苗族崇拜的蝴蝶和其他动植物纹样,另外在形状上也显示了类似的意义,比如现在姑娘们头上戴的银角,也是苗族上古时期母系社会的遗风。
那时的男人崇尚雄壮威武,头上都戴装饰牛角,并以牛角为进攻武器,后来,苗族女人沿袭了男人的装饰,将牛角改为象征性的装饰银角。
正因为如此,外界也把苗族的银饰叫做“白色的图腾”。
银角、银冠、银花、银簪、银梳、插针、耳环、耳柱、耳坠、项圈,苗族姑娘的这身银妆最重可达三十余斤。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县委宣传部的申爱群女士说,苗族姑娘的嫁妆可是女方父母多年的心血。
“我们这里家里有女儿的父母呢,从(女儿)小的时候开始,在不同时期就(为她)准备不同的银饰,比如手镯啊、项圈和头饰等等。
到女儿出嫁的时候,这一套银饰就准备齐全了,现在的话这一套(简单的)要花费两万多(人民币)。
因为父母一下子不能拿出这么多钱(给女儿做嫁妆),平时什么时候有钱了,就打一点(银饰),积攒下来”。
苗族图腾主要有水牛、黄牛、野猪、鹰、猴、燕、凤、鱼、犬、竹、枫树等等,因为苗族也经历了无数的迁徙和融合,其图腾的来源也是多源的,所以有课题将苗族的图腾分为外来型与原有型两类。
黄牛、凤等图腾是由于东夷族融入三苗之后带来的,而竹图腾是苗族在汉代以后进入现在的贵洲地区以后与当地的民族通婚、融合才具有的。
苗族每一种图腾,都有相应的图腾神话,这些图腾神话同样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给人们留下了一个个谜团。
清水江流域的苗族服饰图案以蝴蝶和龙纹为主,都柳江流域的一部分苗族以鸟为图腾,他们的盛装上布满鸟纹,俗称“百鸟衣”。
造成这种图案上的区别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与苗族各个支系迁徙的历史、居住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审美趣味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这部分苗族以鸟自称,并且将鸟作为本民族的图腾,也可能最早来源于古代东方“夷”民族的鸟崇拜。
正是这种对鸟的极度崇拜,造就了苗族服饰上各种生动、质朴、简约的鸟的艺术形象,绣满鸟纹的服饰图案正是以稚拙、概括的鸟纹形象向我们透露了这部分苗族的族源信息,“百鸟衣”则成为对鸟崇拜的集中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