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地暖大气太阳辐射大气吸收地面吸收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2
地面和大气的辐射汇总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大气温室效应和阳伞效应:
温室效应:大气中各种微尘和二氧化碳成分的存
在,犹如温室覆盖的玻璃一样,阻挡了地面向外的辐 射,增强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和增温作用,这 种现象称为大气温室效应。
阳伞效应:大气中微尘和二氧化碳的增加,犹如
在阳光下撑了一把伞,减弱了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
第二节
地面和大气的辐射
2019/2/15
1
太阳辐射虽然是地球上的主要能源,但因为大气本 身对太阳辐射直接吸收很少,而水、陆、植被等地球表
面(又称下垫面)却能大量吸收太阳辐射,并经转化供给
大气,从这个意义来说,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能源。为 此,在研究大气的热状况时,必须了解地面和大气之间 交换热量的方式及地—气系统的辐射差额。
2019/2/15 10
项目 辐射类型
长波辐射 漫射辐射
太阳辐射 平行辐射
大气本身的长波辐射
散射作用
考虑
不考虑
不考虑
考虑
2019/2/15
11
1.4 大气逆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
1.4.1 大气逆辐射和大气保温效应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中指向地面的那一部分称大 气逆辐射。
地面辐射是向上的;
大气辐射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
2019/2/15
2
一、地面、大气的辐射和地面有效辐射
1.1 地面辐射、大气辐射 地面辐射:地面吸收太阳辐射后(45%反射掉)转变为 热能后,使地面增温,然后日夜不停的向外放射辐射, 这就是地面辐射。 宇宙中的任何物质,只要它的温度高于绝对零度时 都能放射能量。
大气辐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很少(24%)但能强 烈的吸收地面的辐射,大气主要靠吸收地面辐射后升温, 它也日夜不停的向外放出辐射,叫大气辐射。
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大气运动(新人教版)

3. 用“→”画出图中的热力环流。
Part 3
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等压线与等压面
等压面
等压面
高压
低压
等压线
大气的水平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
水平气压梯度力
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根本原因:地面冷热不均】 方向:由高压指向低压,与所在地等压线垂直 大小:等压线越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速越大
等压面 等高面
热 低压
A
冷 高压
B
D
高压 上升 雨
C
低压 下沉 晴
上升气流容易形成降水,下沉气流往往晴朗
热 低压
热 低压
A
冷 高压
冷 高压
B
H
L
H
海风
L
L
H
L
H
陆风
山谷风
谷风
山风
可以简单的把山顶当做陆地,山谷装水当做大海。山谷风类似于海陆风。
当然它们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河流
脊
脊
H
槽
L
脊
脊
H
脊
脊
H
偏北风
槽
L
脊
脊
H
偏东风
想一想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高低气压在哪一侧呢?
低压 左
后
前 风向
左 低压
后
前 风向
右 高压
高压 右
高空风压定律
高空中的风: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 低压在左,高压在右; 在南球则相反。
近地面风压定律
近地面的风: 在北半球,背风而立, 低压在左前方,高压在右后方; 在南球则相反。
高中地理 最基础系列 大气的受热过程

考点5 大气的受热过程1.大气受热过程地面辐射是对流层大气热量的直接来源,太阳辐射是根本来源,大气的受热过程具体图解如下:由图可知大气受热的过程:“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的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增温。
“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热量。
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
“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1.大气保温作用的应用(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错误!→错误!→错误!→错误!(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利用烟雾防霜冻;③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
(3)利用大气的削弱作用原理分析某一地区太阳能的多寡.如①高海拔地区:②内陆地区:③四川盆地:2.昼夜温差大小的分析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要结合大气受热过程原理,主要从地势高低、天气状况、下垫面性质几方面分析. (1)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2)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
(3)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
读下面大气受热过程图,回答(1)~(2)题.(1)使近地面大气温度升高的热量传递过程顺序是()A.①—②—③ B.①—④—②C.②—③—④ D.③—④—②(2)影响近地面大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递减的是箭头( )A.①B.②C.③D.④【答案】(1)B (2)B1.气象谚语有“露重见晴天"的说法。
大气受热过程(定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阳 辐 射
二大气吸收, 但太阳辐射不 是大气的菜, 吃不了太多 大气 吸收
水汽,CO2等 终于等到至 爱的地面辐 射,让自己 变暖了!
到 达 地 云层越厚, 面 反射的越多 的 太 阳 辐 射 “太阳暖大地”
大 气 辐 射
云层就像被子一 样越厚保温作用 就越强
“大地暖大气”
“大气还大地”
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根据上表比较晴 天和阴天日较差的大小,并应用大气受热过程的原理解释原因 结论: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于阴天 白天多云时云层反射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所以白 天多云时气温比晴天时低。夜晚多云时大气逆辐射强,补偿了
7. 由以上原理推知影响气温的因素除太阳辐射之外,下垫 面(大气的下垫面指地球表面,包括海洋、陆地及陆上的高 原、山地、平原、森林、草原、城市等等)性质也会影响
宝珊花园
聚龙小镇
这些泉州高 级住宅区的 选址有何共 同点?简析 其优点
葡萄的糖分含量越高,酿 制出的葡萄酒酒精度越高。葡 萄生长过程中,特别是成熟期 的光照及昼夜温差与其糖分积 累呈正相关。右图为法国某地 典型的葡萄种植园景观,世界 上酒精度最高(16.2度)的优质 葡萄酒就是使用该地及其附近 所产的葡萄酿制而成的。
下列四个省级行政单位中最需要发展温室大棚果蔬的是( C ) A.福建 B.海南 C.山东 D.云南 最需要发展温室大棚果蔬的季节是( D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6. 结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释容器乙内气温高于丙的原因。 水的比热大于沙子,受热条件相同情况下沙子升 温快,地面辐射越强传递给近地面大气的热量越多
2.青藏高原是我国温度较低的地区。
海拔高空气稀薄,能吸收的发地面辐射量少,对地面的保 温作用也较弱
2023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二 依据受热原理 分析大气运动

B
高压
高压
C
高压
低压
(3)城市风
低压
高压
高压
郊区
上升气流
低热压
中心区
城市 人类活动密集,经济活动集
低压 中,生产生活中释放大量人
为热多; 建筑物高大密集,通风性差, 不易散热; 下垫面硬化多、绿化少,吸 热快; 导致市区气温高于郊区,
高压 空气在市区上升,在郊区下
郊区 沉 ,近地面风由郊区吹向 市区,形成城市热岛环流 。
造成高低纬度间的热量差异 注意:
1、高压、低压是针对同一水平面而言的。不同高度难比较。
2、高空的气压高低与地面相反 3、等压面弯曲规律:高压上凸、低压下凹(髙上低下)
.
1
...
2
3
4
等压面
.
5
等高面
.
练一练
A
. 地面
B
⑴ 1、2、3、4、5四点中气压值相等的是: 1、2、4 ; 海拔高度相等的是: 2、3、4、5 。
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40.在甘肃中西部旱地地膜种植技术早在上世纪90年代就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刚开始时农
民都是初春铺膜,但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效果不够好,于是农民改变了铺膜的时间,请问
C 改变后的铺膜时间最有可能是( )
A.夏季
B.初秋
C.晚秋
D.冬季
41.地膜在刚开始推广时多是白色,但近年来随着地膜技术的实践应用地膜的颜色出现了
削 弱 作 用
二、影响太阳影辐响射地的面因辐素射的主要因素
1、纬度因素:纬度不同,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太阳辐射
大气 地平线
太阳高度越大,太阳辐射通过的大气路程就越短,被大气削弱得越少,到达 地面的太阳辐射就越多。
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

2024届河南省郑州市高考一模地理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碳储量通常指植被、海洋、土壤等碳库中碳素的存留量,碳储量会因碳增加与碳损失之间的差别而发生变化。
土壤是陆地最大的碳库,图为2000--2020年中国陆地不同生态系统土壤碳储量变化图(注:1PgC相当于1015克碳),完成下面小题。
1.2000—2020年我国土壤碳库碳储量减少量最多的是()A.耕地B.林地C.草地D.湿地2.该时段土壤碳储量变化的原因最可能是()A.生态环境恶化B.用地结构调整C.耕地面积增加D.草地利用率减小3.为增加我国目前土壤碳储量,合理的做法是()A.减少耕地B.秸秆还田C.退湿还草D.弃草增林读亚洲部分地区12月某日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图),完成下面小题。
4.图中①①①①四地风速最大处的风向为()A.东北风B.西北风C.东南风D.西南风5.图中甲乙之间锋的类型及可能的天气特征为()①暖锋①冷锋①甲地大风降温①乙地风雪交加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图为我国不同景观带多年平均能量平衡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6.冰雪景观带单位面积接受的太阳短波辐射最少,主要原因是其()A.海拔高B.反射率高C.云量小D.植被少7.导致城市与农田单位面积潜热传输能量大小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地面多硬化B.城市地面比热小C.农田上空云量小D.农田附近气温高8.随着全球变暖,最可能出现大幅增加的是()A.高海拔地区接受的太阳辐射B.海水的温度和盐度C.全球地面有效辐射总量D.冰雪带的反射率近年来,在北极开发航线越来越受到沿岸国家的重视,预计2024年北极航线将全线通航。
2023年7月,一艘名为“新新北极熊”号的集装箱船从俄罗斯的圣彼得堡首航,经过北极航线,在8月中旬停靠上海。
图为北极航线与传统航线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9.北极航线地位日益提升得益于()A.全球气候变暖B.地壳运动稳定C.沿线经济发达D.途经国家较多10.与传统航线相比,北极航线的优势是()A.基础设施好B.运输距离短C.单位距离的能耗低D.运输成本季节差异小11.“新新北极熊号”航行途中,威胁航运安全的主要自然因素是()①海雾①海冰①潮汐①洋流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近年来,部分服装企业为缓解成本压力,多采用生产环节全外包、设计环节参与的形式,通过与供应商之间紧密合作、利益分享,编织起一条微笑曲线(图)。
大气的受热过程-新课标高考总复习地理

B.雾、霾削弱了地面辐射
C.雾、霾对太阳辐射有反射作用
D.雾、霾改变了太阳辐射的波长
3.关于图中四地区深秋初冬时节多雾的原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减弱,水汽不易
扩散
B.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且该季节晴好天气多,有
利于扬尘的产生
C.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之上
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等吸收
环节3:“大 气还大地”
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 热量返还地面→实 其中大部分射向地面,称为C大气逆 现大气对地面的保 辐射,将大部分热量返还给地面 温作用
4.大气的两大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①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臭氧主要吸收紫外线,二氧化碳和 水汽主要吸收红外线。 ②反射作用:没有选择性,与云层厚度有关。 ③散射作用:波长越短的可见光越容易被散射。 (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即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地面的长波辐射 除少部分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对流层中的水 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同时大气向外辐射红外线, 其中大部分指向地面,即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从 而补偿了地面辐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第一讲 大气的受热过程
目录
“课时质量检 测”
理清大气的受热过程
1.写出图中字母的含义 A太阳辐射,B地面辐射, C大气逆辐射。
2.能量来源 (1)最根本的能量来源是 A(填字母)。 (2)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 接的热源是B(填字母)。
3.大气的受热过程
受热过程
D.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13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三种辐射及其性质
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
短波辐射
长波辐射
假如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定为 100%,而实际上最后到达地球表面的 太阳辐射却只有47%,这是什么原因 造成的?
大气对太阳辐射具有削弱作用
小结.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作用 形式
参与作用的 大气成分
臭氧(平流层) 水汽、二氧化 碳(对流层)
• 第二环节:大地暖大气
• 第三环节:大气返大地
第一环节:太阳暖大气 • 想一想: • 1.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是通过 什么形式完成的?
• 2.在这一环节里大气略微升温,但太 阳为什么没有先暖大气而是先暖了大 地?
(一)太阳辐射
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包括:紫外线(波长小于0.4um)、可见光 (波长0.4—0.7um)和红外光(波长大于 0.76um),其中最主要是可见光部分。
太 阳 辐 射 射向宇宙空 间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大气吸收 、 反射、 散射等削弱 作用
地 面 吸
收
大 气 辐 射
射向地面
大 气 增 温
大气
吸收
地面增温
地
面 “大地暖大气”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讨论: 思考:月球昼夜温差为什么比地球大?
1、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 夜晚?
大气的热状况与大气运动
大气的受热过程
• 太阳辐射到达大气上界;
• 太阳辐射穿过大气层——大气有削弱作用; • 太阳辐射到达地表——地面升温; • 地面辐射对对流层大气加热——地面是大气的主 要热源; • 大气逆辐射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 1、大气的受热过程包含三大环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反射作用:
参与 的大气成分: 云层、尘埃
特点: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越强)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结)
作用 参与作用的 波长范围 形式 大气成分
吸收 臭氧(平流层) 紫外线
水汽、二氧化碳 (对流层)
红外线
反射 云层、尘埃
散射 空气分子、
微小尘埃
各种波长同 样被反射
蓝色光易 被散射
作用特点
为什么月球表面昼夜温度变化比地球表面剧烈得多?
大气 上界
月球
地球
3.大气的热力作用对地球生态系统的重要性:
①大气的热力作用,减少了气温日较差 ②大气的保温室效应,形成了适宜生命的温度条件
大气 上界
月球
地球
1
小结
大气的热力作用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大气的温室效应
吸收作用
反射作用
削弱作用
散射作用
大
气
上
界
地球
太阳高度小—经过的 大气路程长—大气削 弱多
赤 道
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基本概念:
地面辐射——地球表面在吸收太阳辐射的同时, 又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地表之外释放能量的方式, 称为地面辐射。 大气辐射——大气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大气之外 释放能量的方式,称为大气辐射
大气逆辐射——大气辐射有2个方向,人们将指 向地面的这部分大气辐射,称为大气逆辐射
思考:
万事皆有因 以下各为何
1、为何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云, 气温却比晴天高?
2、为何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早晚呈红色?
3、为何在晚秋和寒冬,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 晚?
4、为何在寒冬,人造烟幕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 用?
一、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
高 层
氧原子吸收紫外线
大
气
平 流
臭氧吸收紫外线
吸收强烈,有选 择性,大部分可 见光可穿透 无选择性,反 射光呈白色
向四面八方散 射 ,有选择性
影响大气削弱作用的因素—大气组分
水汽、二氧化碳 和杂质越多, 吸收作用越强, 削弱的量越大。
云层越多越厚, 反射作用越强, 削弱的量越大。
影响大气削弱作用的因素—太阳高度
太阳高度大—经过的 大气路程短—大气削 弱少
层
对 流
CO2与水汽吸收红外线
层
地
面
思考:1、从臭氧、 二氧化碳和水汽的 吸收作用,可知大 气吸收具有什么特 性?(选择特性)
2、为什么大气直 接吸收的太阳辐射 能量是很少的?
(大气对太阳辐 射中能量最强的 可见光吸收得很 少,大部分 可见 光能够透过大气 到地面)
散射作用:
参与的大气成分: 空气分子和微小尘埃 特点: 具有选择性( 波长越短越易被散
温室效应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直接
太阳辐射 热源 地面 大气逆辐射 大气
宇 宙 空
直接 间
地面辐射
热源
根据所学知识解释前面的思考题:
1、为什么白天多云,气温比晴天低,夜间多云,气 温又比晴天高?
(前者大气削弱作用强,后者大气保温作用强) 2、为什么晴朗的正午天空呈蓝色,早晚呈红色?
(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 3、在晚秋和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
(因为晴朗的夜晚,天空少云或无云,大气逆辐 射弱,地面辐射的热量散失多,所以晚秋或寒冬 4、晴在朗寒的冬夜,晚为地什面么气人温造很烟低幕,能容起易到出防现御霜霜冻冻)的作用?
(人造烟幕能增强大气逆辐射,减少夜晚地面辐 射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保温作用,所以可防御 霜冻)
A A2
A1
B2 C2
B C1
太 阳 辐 射
地 大气吸收
面 吸 收
地面增温 “太阳暖大地”
地面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大地暖大气”
2、大气的放热及保温作用
保温作用的强与弱取决于大气对地面辐射吸收的多与少
太
阳
大
辐
气
射
辐
射
地 大气吸收
大
面
气
吸
逆
收
地面增温
辐 射 地面
射向宇宙空 间
大气上界
大 气 吸 收
“太阳暖大地” “大气还大地” “大地暖大气”
读左图,回答问题:
1、A、B、C中表示短波辐射 是 ( A ) ,表示长波辐 射的是( B、C ) 。
2、A1小于A的原因是 (大气对
B1
C
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具体
表现为(吸收)、(反射)、
( 散射 ), A2更小的原因
是( 大气吸收有选择性,对太阳辐射中能量最强的可见光
却吸收得很少 )。
3、C1表示(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 ),C1>A2说明了 ( 地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 )。
4 、B1称为( 大气逆辐射 ),有霜的夜晚B1(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