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服避孕药的避孕作用临床应用及体会
屈螺酮炔雌醇(优思明)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评价(全文)

屈螺酮炔雌醇(优思明)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评价XX】R169.4XX】XX】1672-3783(20XX)01-0250-01 屈螺酮炔雌醇片(商品名称优思明,Ysmin)是一种新型低剂量的单相口服避孕药,是炔雌醇和屈螺酮的复方制剂。
2000年在所有欧盟GJ通过批准,20XX年5月得到美国食品和药品治理局(FD )的批准,成为被广泛应用的激素类避孕药之一。
优思明中的孕激素成分是屈螺酮,为甾体类17-螺内酯衍生物,具有强效的孕激素样活性,抗盐皮质激素及抗雄激素的药理学活性,除避孕作用以外尚具有改善高雄激素血症症状、用于人工流产术后止血、治疗阳虚寒凝所致痛经、缓解水钠潴留症状、子宫内膜异位等额外用途,是一种独特的新型口服避孕药,现就其特点及临床应用现状综述如下。
1.药理特性和避孕效果复方口服避孕药(COCs)的避孕作用是基于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最重要的是抑制排卵和改变宫颈分泌物。
优思明中的屈螺酮口服汲取迅速,学药浓度达峰值时间约为60-90min,口服生物利用度为76%-85%,血浆半衰期为30h,用药10d即可达到血浆稳态浓度,使用(月经第3天起连用21d)13个月经周期后,屈螺酮浓度曲线下面积仅轻度上升。
95%-97%的屈螺酮与血浆白蛋白结合,大约5%的屈螺酮在血浆中以游离形式存在。
其代谢产物主要经肾脏排出。
优思明避孕的主要机制与其他COC一样,是通过反馈性抑制促性腺激素释放与排卵;改变宫颈粘液性状使精子不易通过,并作用于子宫内膜干扰胚胎着床。
屈螺酮具有较强的孕激素样活性,其抑制排卵的作用是孕酮的3-10倍,效果可靠。
2.避孕效果以外的临床应用2.1 用于人工流产术后恢复人工流产术是指妊娠早期用人工方法终止妊娠的手术,是避孕失败的主要补救措施。
近年来,人工流产率逐年上升,但人工流产术后可引起阴道异常出血、子宫内膜变薄、盆腔感染、宫腔粘连和组织残留等并发症,严峻影响患者身心健康和生殖健康。
因此,减少人工流产带来的并发症是妇产科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的非避孕作用临床应用及体会

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的非避孕作用临床应用及体会
张春燕
【期刊名称】《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年(卷),期】2012(5)13
【摘要】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主要是由人工合成的甾体避孕药,是雌孕激素配伍合成的,少数是单纯孕激素制剂,避孕效果已得到证实。
但目前将其用于与避孕无关的其他妇科疾病的治疗也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其临床应用与体会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107-108)
【关键词】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非避孕作用
【作者】张春燕
【作者单位】仁和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79.21
【相关文献】
1.复方口服避孕药非避孕作用的临床应用 [J], 傅爽
2.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的非避孕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 [J], 张思环
3.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片在孕早期胚胎停育清宫术后的临床应用 [J], 塔拉
4.谈谈复方短效口服避孕药的非避孕益处 [J], 王彤
5.短效复方口服避孕药与长期口服避孕药在女性避孕及计划生育中的应用效果 [J], 权开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口服避孕药在临床上的应用

浅谈口服避孕药在临床上的应用【摘要】口服避孕药在临床上的使用范围已经越来越广泛,研究其临床的使用价值对未来避孕药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总结口服避孕药在除避孕之外的其他临床应用。
【关键词】口服避孕药;临床应用; 女性健康【中图分类号】r136.0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8-0287-02口服避孕药最早在1956年被临床使用和推广,在国内的使用则是从1963年开始的,主要成分为孕激素和雌激素,在此后相继有避孕针剂、速效避孕药及缓释系统避孕药等被临床使用。
但是随着避孕药物的推广使用,人们发现它不仅仅可以用于避孕,还有很多其它方面的疗效,被进一步推广使用。
极大的改善了妇女的生活质量,促进了妇女的生殖健康。
1调节月经周期复方类口服避孕药用于月经周期的调节是很好的治疗方法,能够达到良好的效果。
在月经周期后半期,才有mpa或者3mg炔诺酮,连续服用10天即可,调整的周期一般是3-6个月。
复方避孕药的激素能够使子宫内膜增生抑制,呈腺体的萎缩,间质脱膜样变子宫内膜变薄,停止药物的服用后,月经血量就会很少。
子宫内膜完整的剥离之后,留血的天数就会少,大约在2-5天左右。
此外,对更年期的月经紊乱也有很好的控制作用,还可以预防骨质疏松等。
对于需要特殊条件的人来讲,为了推迟月经的周期,可以连续服用口服避孕药物,直至需要的时间为止,但在这个过程中,持续时间不可超过42天。
此外,口服避孕药,对治疗闭经和痛经都有很好的效果。
2治疗不孕症方面的应用口服避孕药在不孕患者中存进排卵的应用效果也是临床应用的一个重要方面。
它对垂体卵巢轴有抑制性的作用,可以利用这个机制来治疗无排卵性的不孕。
氯米芬作为一线的药物使用已经有几十年了,可以调节卵巢的微环境,提高患者的排卵率和妊娠率。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的问世,使口服避孕药物在体外受精2胚胎移植中的使用更为广泛,有研究表明,使用口服避孕药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可以提高了受精率、胚胎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
口服长效避孕药的危害

口服长效避孕药的危害
口服长效避孕药在现代社会中被广泛使用,被认为是一种
便捷有效的避孕方法。
然而,虽然口服长效避孕药对于避孕是非常有效的,但是却存在着一些潜在的危害,这些危害可能会对女性的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1. 激素失衡
口服长效避孕药中含有一定量的激素,长期服用会导致女
性体内的激素失衡。
激素失衡可能会引起月经不调、性欲减退或增强、乳腺增生等问题,严重的情况下甚至会影响生育能力。
2. 血栓风险增加
一些口服长效避孕药中含有的激素可能会增加女性患血栓
的风险。
血栓的发生可能导致心脏病、中风甚至死亡,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3. 营养吸收受影响
长期服用口服长效避孕药可能会影响女性身体的营养吸收,导致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不足。
这可能会导致骨质疏松、免疫力下降等问题。
4. 增加乳腺癌风险
长期服用口服长效避孕药与乳腺癌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联。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服用口服长效避孕药的女性患乳腺癌的风险可能会增加。
综上所述,尽管口服长效避孕药是一种便捷有效的避孕方法,但是女性在选择使用时需要考虑到其中可能存在的危害。
建议女性在服用口服长效避孕药前,应该咨询医生的意见,并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避孕方法,以减少潜在的健康风险。
口服避孕药的应用研究

1药 物避 孕的发 展 . 大约 在 40 0 0年前 , 埃及人 用石 榴籽磨成 粉 , 古 做成 蜡 丸 口服起 到避 孕 作用 。14 年 美国化 学家 Ma e发 现一 种墨西 哥薯 蓣的根 含 有高 浓度 的 91 rr k 甾体 皂甙 , 来被提 取成为 避孕 药 的一 种 甾体激 素 一孕酮 , 至现 在仍 是 后 直
[ ] 王晓鹏, 3 陆羡. 薯蓣皂苷 生物活性研究新进展 [ ] 国外医学中医中 J.
口服避孕药的应用研 究
钱淑 萍
浙江 省诸暨市 安华镇计 划生育服 务站 。 浙江 诸 暨 3 2 181 1
【 摘要】 服避孕药( c 是一种在全世界范围内广泛使用的避孕方法。口服避孕药由于避孕和非避孕原因在全球普遍使用的同时也在不断接受 口 O) 挑
战。本 文介绍 了现代 口服避 孕 药研 制 与临床应 用各 方面 的问题 。 望对广 大 医务 工作者 的 临床 工作 有所帮助 , 希 从而造 福 于广 大妇 女。
【 关键词】 口服避孕药; 进展; 应用现状 di1.99ji n10 99 21 .52 1文章编号:06—15 (0 0 0 14 0 0:036 /.s .06—15 .00 0 .4 s 10 9 9 2 1)- 5— 28- 2
参考文 献
[ ] 中华人民共和 国药 21 1 典. 0年版一部: 0 0 2 . 5 [ ] 江 苏新 医学 院.中药 大辞典 ( 2 下册 ) 上 海: 海人 民 出版 社, . 上
17 12 . 9 7: 7 6
以总皂苷得率为考察指标, 采用正交设计法, 对穿山龙总皂苷进行提 药分册 ,04 2 ( )18— 4 . 20 ,6 3 :3 10 取工艺进行优选 , 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 : 穿山龙饮片, 0 加5 %乙醇6倍量提 [ ] 方一苇, 4 赵家俊, 贺玉珍 , 穿龙薯蓣中两种水难溶性 甾体皂甙的 等. 取, 提取次数为三次 , 提取时间为 15 。 .h 结构研 究. 药学 学报 , 8 ,75 :8 . 1 2 1( )3 8 9 5 讨 论 . [ ] 李永茂, 5 何宝俊, 刘振庸, 穿山龙水溶性有效成分的研 究. 等. 中国医 5 1 供试液的制备过程中, . 对其超声提取时间(0 i、0 i、0 i) 3 mn6 rn9 rn a a 科大 学 学报 。99 ( ) 1. 17 ,4 :4 和显 色剂加 热 时间 (0 i、5 i、0 i) 行 了考察 , 后 确定 超声 时 间 1rn 1rn 2r n 进 a a a 最
屈螺酮炔雌醇片(Ⅱ)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评价

屈螺酮炔雌醇片(Ⅱ)的临床应用现状与评价田月;赵志刚【摘要】屈螺酮炔雌醇片(Ⅱ)是一款包含3mg屈螺酮和20μg炔雌醇的低剂量口服复方避孕药,其给药方式采用独特的24+4模式,即24天活性药物连续给药加4天安慰剂使用.其中的屈螺酮为螺内酯的衍生物,药理活性和女性自身孕酮极为相似,此外还具有抗盐皮质激素和抗雄激素的作用.屈螺酮炔雌醇片(Ⅱ)在2014年被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在中国上市,商标名为优思悦?,用于女性避孕和希望使用口服避孕药进行避孕的女性的中度痤疮治疗.在其他国家,该药还可以用来改善经前情绪障碍(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PMDD)和缓解痛经.大量临床试验证实,优思悦?可以提供高效避孕,改善PMDD和痤疮,同时它还具有良好的耐受性,不良反应与其他复方口服避孕药类似,且多发生在最初使用期间.【期刊名称】《药品评价》【年(卷),期】2017(014)016【总页数】6页(P42-46,58)【关键词】炔雌醇;屈螺酮;优思悦;雌激素;避孕;经前情绪障碍;痤疮【作者】田月;赵志刚【作者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050;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药学部,北京 10005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84屈螺酮炔雌醇片(Ⅱ)是一款在2015年登陆中国的复方口服避孕药,其商标名为优思悦®,由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开发。
其雌激素含量较低,使用的孕激素为屈螺酮,药理特性非常接近女性天然孕酮,同时该药也是中国首个拥有突破性“24+4”给药模式的复方口服避孕药[1,2]。
以上多种特点使优思悦®在具有高效的避孕作用之外,还能稳定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这样就会使女性在激素减退时容易出现的不适症状减少,缓解情绪紧张、痛经、腹胀水肿、头痛、心情烦躁等诸多困扰;新型的给药模式提高了用药者的依从性,使女性额外获益增多,是可靠的避孕方式[3,4]。
常用口服避孕药及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评价

常用口服避孕药及宫内节育器临床效果评价【摘要】目的观察评价常用口服避孕药及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要求避孕的妇女162例,随机分为口服避孕药组和宫内节育器组,各81例,观察比较两组的避孕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率。
结果口服避孕药组的意外怀孕、宫外孕、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宫内节育器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随访半年,体内激素水平检测结果存在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口服避孕药与宫内节育器皆为较有效的避孕方式,在整体评估下,口服避孕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稍高于宫内节育器,但宫内节育器经济方便,对内分泌影响极少,避孕药物及icu皆有较多种类,合理选择有效安全的方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口服避孕药;宫内节育器;不良反应合理选择有效安全的避孕措施,是落实和推进计划生育政策的一项重要课题,对于避孕措施的实用性指标一般包括方便、安全、有效三个方面;药物避孕方法一般包括紧急避孕药物、外用避孕药物、口服避孕药物,而宫内节育器(iud)则属于我国育龄妇女中应用较广的主要避孕措施,具有安全、可靠、简便、长效及可重复性好等优点,两种避孕方式皆尤其优缺点,同时在同种避孕方式中,不同类型的产品也具有不同的效果,因此,如何合理选择合适的避孕措施是一个热门的话题。
本文通过观察评价常用口服避孕药及宫内节育器(iud)的临床效果,总结其临床应用价值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要求避孕的妇女162例,年龄22-41岁,平均年龄为30.4±0.3岁,皆为月经周期规则,均排除合并有肝肾心不全、全身妇科疾病、肿瘤,随机分为口服避孕药组和宫内节育器组,各81例,观察比较两组的避孕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率。
两组从年龄、性别等各方面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1.2.1 口服避孕药组①长效避孕药21例:复方长效炔诺孕酮片(成分为12mg的炔诺孕酮和3mg的炔雌醚),复方长效左炔诺孕酮片(成分为6mg的左炔诺孕酮6mg和3mg的炔雌醚),每个月服用一次,一次1片。
口服避孕药的主要作用原理为哪些

口服避孕药的主要作用原理为哪些
口服避孕药的主要作用原理如下:
1. 抑制排卵:口服避孕药中包含的人工合成的雌激素和孕激素能够抑制卵巢的排卵过程。
这些激素模拟女性身体自然的激素分泌方式,通过抑制卵巢释放卵子,阻止了受精和妊娠的发生。
2. 变化宫颈黏液:避孕药中的孕激素可以使宫颈分泌物变得黏稠,减少了精子通过宫颈进入子宫的机会。
这也使得精子更难以进入子宫和与卵子相遇。
3. 改变子宫内膜:合成的孕激素能够改变子宫内膜的结构,使其变薄,减少了胚胎着床的可能性。
需要注意的是,口服避孕药只对避孕起到作用,不能防止性病的传播。
此外,不同种类的口服避孕药可能有略微不同的作用机制,具体的选择和使用应遵循医生的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服避孕药的避孕作用临床应用及体会
发表时间:2013-11-18T16:09:09.200Z 来源:《医药前沿》2013年第30期供稿作者:顾春花[导读] 口服避孕药能够降低女性患卵巢癌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顾春花(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工业园区计划生育服务站 226112)
【摘要】口服避孕药因其方便、高效等特点,已经被多数育龄妇女所接受,成为了节育措施中比较有力的方法之一。
口服避孕药大多是由孕激素与雌激素配伍形成,其停用后,可以快速恢复生育能力,并且还具有一些非避孕的益处,但是口服避孕药安全问题在随着服用人数日益增多的基础上也逐渐显露,因此本文对口服避孕药的作用机制及不良反应进行阐述,使其能够在提高人口质量,稳定低育水平等方面发挥作用。
【关键词】口服避孕药避孕作用安全性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1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30-0376-01 口服避孕药是目前最为有效的避孕方法之一,因其在正确使用时的方便性与有效性,加之相关的制剂种类较多,不但适用于普通避孕,而且也适用于紧急避孕及哺乳期妇女避孕,已经被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1]。
但其服用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也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所关注。
本文对口服避孕药的避孕作用及安全性进行探讨与分析,促进其更为合理应用。
1、口服避孕药作用机制
口服避孕药是通过对垂体促性腺素释放产生抑制作用,而达到阻断排卵的目的。
口服避孕药以后,由于机体内孕激素水平升高,在12小时可以改变宫颈黏液性状,使宫颈黏液保持粘稠及增厚的状态,阻止精子通过[2]。
另外,机体内孕激素水平的升高,也对子宫内膜产生干扰,抑制受精卵着床,从而达到避孕的目的[3]。
2、口服避孕药临床效果
有效率高:当育龄妇女正确、持续服用避孕药物后,其可以达到100%的避孕效果。
安全性高:口服避孕药自60年代传入我国以来,一直因其安全可靠而被广大育龄妇女所接受,因口服避孕药而引发死亡的病例极少。
有自主选择性:育龄妇女可以根据自已的意愿而控制生育的主动权,保护生育健康。
对大多数的育龄妇女,在整个生育期内均可选择服用避孕药,达到避孕作用。
作用可逆性:现阶段常用的口服避孕药多数是由孕激素与雌激素配伍形成,其达到的避孕效果具有可逆性,并没有损害服用者的生育能力,多数女性在停药后几个月内便可受孕[4]。
使用方便性:口服避孕药具有服用方便、安全的特点,服用者在用药前需作检查及咨询外,一般情况下不再需要特殊的医学监护。
非避孕作用:(1)对痛经、经前期紧张综合征、月经量多及周期不规律的患者,可服用复方避孕药,减少血量、缩短出血的时间、控制月经周期。
(2)口服避孕药能够对绝经后的骨质疏松产生预防作用。
其还可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功能性出血;脂溢性皮炎、痤疮等,对卵巢综合征也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3)口服避孕药能够降低女性患卵巢癌与子宫内膜癌的风险。
3、口服避孕药的不良反应
(1)类早孕反应:在服用避孕药后2周内会出现轻度的呕吐、嗜睡、乏力、头晕、食欲不振等,其多数是由体内的雌激素水平产生变化所致。
(2)突破性或点滴出血:多数发生于漏服药后,其是由于机体内雌激素或孕激素不足所致,子宫异常也可造成这一情况发生。
(3)月经量过少或者是闭经:这与子宫内膜受到抑制或孕激素、雌激素对垂体、下丘脑功能的过度抑制有关。
(4)白带增多:多发生于开始服药的2—3周内,其是因雌激素促进子宫颈管的腺体分泌,产生与白带物相类似的物质。
(5)精神状态变化:服用药物后,易出现情绪消极、抑郁或激动的表现,这是因药物成份会对磷酸吡哆醇、色氨酸产生干扰,改变了脑胺的代谢功能。
(6)性欲变化:少数妇女会出现性欲减退症状,这是因机体内雄激素的分泌与卵巢功能抑制有关。
(7)皮肤症状:服药者在其下腹部、颊部、额部会出现黑色或褐色色素斑,极少数人会出现皮疹症状,这是由于垂体中间叶在雌激素的作用下分泌出过多的黑激素所致。
(8)头痛:服用者在停止用药后,即会出现严重的头痛症状,这是由机体内孕激素的水平在下降所引发。
(9)血压升高:服用者中大多数均有血压升高的表现,少数人表现更为严重,这是由于机体内的雌激素水平值的升高,导致醛固酮;血管紧张素Ⅱ;血浆肾活性;血管紧张素原增高所致,其次,口服避孕药中的成份可以增加血浆的容积,心输出量与搏出量的参数发生改变,也可导致血压升高。
4、体会
育龄妇女健康直接关系着社会的稳定与人类的健康,其承担着家庭与社会的双重责任,而口服避孕药是控制人口数量重要的措施,其安全性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由于我国文化、历史等因素影响,避孕药物合理使用是人们回避的话题,但其关系到人类生殖及女性的健康,应该得到临床足够的重视。
参考文献
[1]孙谊,赵荣生.口服避孕药物的安全性问题及相关应用[J].药品评价,2011,08(24):1024—1025.
[2]范光升,卞美璐,程利南等.新型口服避孕药屈螺酮炔雌醇片的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观察[J].中华妇产科杂志,2009,44(1):32—34.
[3]曹莹.口服避孕药的发展及应用[J].吉林医学,2010,31(4):157—158.
[4]朱云芬.女性口服避孕药作用机制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06(21) :2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