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郎静山在中国摄影史地位

合集下载

郎静山:与镜头同行的百岁人生

郎静山:与镜头同行的百岁人生

■蓝田对于爱好摄影或书画的人来说,“郎静山”这个名字应该都不陌生。

郎静山不仅是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也是中国第一个摄影组织的缔造者和摄影教育的先驱,更是把中国绘画原理应用到摄影艺术中的第一人,他曾获得美国纽约摄影学会“1980年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是世界摄影史上不可或缺的一位摄影大师。

90年摄影人生1892年,郎静山出生在江苏淮安的一个官僚家庭,由于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郎静山从小就受到了多种艺术的熏陶。

郎静山对照相产生兴趣,是从家中挂着的父母结婚照片开始的。

那张从小让他印象深刻的玻璃湿版照片,也是他一生拍摄、收藏的许许多多的照片中,他认为最珍贵、最有保存价值的一张照片。

1904年,12岁的郎静山进入上海南洋中学读书。

在那里,他参加了课外照相兴趣小组,第一次拿起了照相机,并在国画老师李靖兰的指导下学会了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从此迷恋上了摄影。

为了满足他的爱好,父亲还特意给他购买了一台相机。

不过当时的人不会想到,这位少年未来还会引领中国摄影艺术的潮流。

1912年,完成学业的郎静山先后进入上海《申报》《时报》工作,成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之一。

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但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

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在长期的拍摄实践中摸索出一种能以相机替代画笔表现中国画山水意境的“集锦照相法”,摄制出许多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风光照片,自成一种超逸和俊秀的风格。

他说:“我主张在技巧上应吸收西方科学文明,使照相不再是件难事,但要谈到艺术视界,无论取景或色调,我都认为应多研究国画中蕴含的旨趣。

”他拍摄的作品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

1928年,郎静山在上海发起并成立了我国南方第一个摄影团体“中华摄影学社”。

1930年,他在上海松江女子中学开设摄影课,开创了中国摄影教育的先河。

上海沦陷后,郎静山携家眷去了西南,他来往于重庆、昆明、成都等地进行报道工作。

后来他想利用摄影这个宣传效应,去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为中国呐喊。

郎静山_精品文档

郎静山_精品文档

郎静山郎静山,古代中国著名的诗人、画家和书法家,被誉为文学艺术界的传世奇才。

他的作品以清新脱俗、婉约细腻而闻名于世,为后人所推崇和喜爱。

本文将介绍郎静山的生平事迹、艺术成就以及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郎静山的生平事迹郎静山,原名郎逢春,是明代中期的文学家和画家。

他出生在一个有文化底蕴的家庭,从小就展现出了对艺术的浓厚兴趣。

据记载,他从小就喜欢读书、写字和绘画,凡是看到美丽的自然景色,他都能用笔墨记录下来。

郎静山的才华在他十几岁时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赏。

他的诗词和画作渐渐传播开来,受到了许多文人士子的崇拜和追捧。

在更长的时间里,郎静山经历了各种困境和挫折,但他一直坚持着自己的信念和追求,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

郎静山的艺术成就郎静山以其婉约细腻的诗文和清新雅致的绘画而闻名于世。

他的诗词以情感细腻、意境深远而著称,常常表达出他对自然和人情的独特感受。

他的画作则以细笔勾勒、雅致纯净而著称,将山水的美景与人文景物相结合,给人以独特的审美体验。

郎静山的诗作不拘一格,既有婉约词章,也有豪放洒脱。

他的诗歌常常表达出道家的哲学思想和生活态度,以超然物外、悠然自得为主题。

他的作品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赋予了读者更多的思考和品味的空间。

郎静山的绘画作品同样令人赞叹。

他的画作以山水为题材,运用细腻的线条和淡雅的色彩,刻画出层次分明的远近高低,给人以平和静谧的感受。

他的作品常常将自然景色与人物故事相结合,以形式鲜活生动的方式展现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关怀和情感表达。

郎静山对中国文化的影响郎静山的艺术成就不仅仅在于他的诗词和画作,在他的生活中,他也与许多文学艺术家进行了交流和合作。

他的艺术影响力远远超出了他个人的成就,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郎静山的作品在明代中期和晚明时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欣赏,对后来的文学艺术形成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绘画风格也影响了后来的许多画家,开创了中国山水画的新局面。

103岁登黄山的摄影师

103岁登黄山的摄影师

103岁登黄山的摄影师
郎静山,1892年—1995年,原籍浙江兰溪,生于江苏淮阴。

郎静山用了一生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用照片向世人展示浸润了东方式智慧的意境美。

也许有人会对这个名字感到陌生,但这个百岁老人身上承载着无数令人骄傲的荣耀。

他是中国第一个拍下女性裸体的摄影师;第一位以“集锦摄影”表现中国画意的摄影家;被评为世界十大摄影家之一;第一位拥有世界各国最高名衔的华人……
郎静山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重庆返回上海,就居住在“正蕃小筑”8号(永嘉路396弄)底层,住有两间房间及一间亭子间,面积近70平方米。

由于郎家子女较多,住房并不宽裕,另外在一、二楼半腰处,还搭了大约10平方米一间小木屋,木屋南面半间置写字台和小床,供郎先生工作和休息之用,还有半间为暗室,内置水盆冲洗印制照片,这里是郎先生的主要工作室。

许多经典摄影名著在此产生。

为了捕捉最精彩的一面,郎静山总是四处游历,祖国的大好河山走了个遍,他总是素衣简装,唯有胸前一台相机透露出他的身份。

78岁郎静山与13岁王祖贤
103岁高龄之际,为了拍一张照片,还挑战徒步登黄山。

这是真正的大师!
他说:由于对摄影的兴趣,我已忘了去注意自己的年龄了。

集锦摄影集大成者郎静山

集锦摄影集大成者郎静山

集锦摄影集大成者郎静山在中国,说到“观念摄影(Conceptual Photography)”这个字眼,总容易让人联想到20世纪90年代一些亮相生猛,骇世嫉俗的摄影行为艺术。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摄影大师郎静山的相关知识,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郎静山的简介郎静山,浙江兰溪人,1892年生于江苏淮阴。

受到父亲的影响,郎静山对中国绘画怀有浓厚的兴趣,而郎静山的摄影启蒙也来自于他的国画老师李靖兰。

这样与中国画的不解之缘正是郎静山创造“集锦摄影”的基础,所谓的“集锦摄影” 就是“集合各种物景,配合成章,舍画面之所忌,而取画面之所宜者”。

这画面的取与舍,在今天Photoshop时代是已经司空见惯的事情,已经全面像素化的影像可以非常方便的在画面与画面之间进行“闪转腾挪”。

如今,稍事培训的人就可以掌握“集锦摄影”的技术技法,但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胶片摄影给画面挪用带来的困难可想而知。

郎静山通过对底片的剪裁、拼贴以及在暗房中利用不同的遮挡手段控制相纸的曝光才能实现画面元素之间的完美融合,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的郎静山展览中,一组叫做《鹿苑长春》的展览作品可以看出郎静山对画面元素进行试验性布置的过程,为了达到最好完美的画面效果他至少进行了15次以上的实验。

郎静山的摄影之路郎静山的摄影实验很容易让人想起一前一后的两位西方摄影家——奥斯卡·古斯塔夫·雷兰德(Oscar Gustave Rejlander,1813—1875)和杰利·尤斯曼(Jerry Uelsmann),前者在1856年以湿版工艺为基础创造了摄影合成作品《人生的两条道路》可以说在世界摄影史上开了观念之先河;后者杰利·尤斯曼(Jerry Uelsmann)于20世纪60年代用和郎静山类似的手法创造了一个光怪陆离的影像世界。

他们的相同点都是在暗房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通过反复的实验才获得了让世人赞叹的影像作品。

虽然手法相近,两位西方摄影家与郎静山之间的差异也是显而易见的,这差异来自于他们各自的文化背景。

他把照片拍成了诗意画,不愧为中国摄影第一人!

他把照片拍成了诗意画,不愧为中国摄影第一人!

他把照片拍成了诗意画,不愧为中国摄影第一人!来源:国际艺术大观 ID:gvi-art他总是一身长衫,清癯安宁静静地站在那里就有一种超然的气度和个性1995年4月13日一代摄影大师郎静山逝世享年 103 岁略懂一些摄影或书画的人对“郎静山”这个名字应该都不陌生他是民国极负盛名的摄影家在其近百年摄影生涯中创下了不少“第一”的头衔:中国第一个拍下女性裸体的摄影师第一位以“集锦摄影”表现中国画意的摄影家第一位拥有世界各国最高名衔的华人……《山亭自有悠贞趣》 1950年他用了一生的时间只做了一件事——用照片向世人展示浸润了东方式智慧的意境美《野渡无人舟自横》 1988年他说:“我主张在技巧上,应吸收西方科学文明,使照相不再是件难事;但要谈到艺术视界,无论取景或色调,我都认为应多研究国画中蕴含的旨趣。

”1963 郎静山《云深不知处》所以当你看到他的摄影作品,一定会惊叹地喊出:“ 这哪里是照片,分明是一幅中国画呀!”1892年(清光绪18年),郎静山出生在江苏淮安一个封建官僚家庭,由于父亲喜欢收藏书画、唱戏和照相,郎静山从小就受到了艺术的熏陶。

1911年入申报馆工作,12岁时,郎静山进上海南洋中学读书,在图画老师李靖兰的教授下,学会了摄影原理、冲洗和晒印技艺,和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过当时肯定没人想到,这位“小少爷”会引领中国摄影艺术的潮流。

1912年,完成学业的郎静山先后进入上海《申报》《时报》成为中国最早的摄影记者之一《斜风细雨不须归》 1960年他虽以摄影记者为业,但却以仿画摄影作品见长。

他借鉴传统绘画艺术“六法”,潜心研习、加以发挥,摄制出具有中国水墨画韵味的照片,自成一种超逸和俊秀的风格。

这些作品,在当时受到人们的广泛好评。

→点击关注我们←欣赏更多国内外优秀作品1925年,郎静山成为中国摄影学会创办人。

1928年,任上海时报首席摄影记者,发起并成立了上海“中华摄影学社”,这是我国南方第一个摄影团体。

(完整版)评价郎静山在摄影史地位

(完整版)评价郎静山在摄影史地位

文档2
评价郎静山在中国摄影史地位
如果论及地位,要说郎静山大师为中国摄影第一人也不为过。

以下按三点分析:
一从对摄影活动影响上分析:1928年春,郎静山参与了华社的成立,向社会开放摄影展览,向大众普及了摄影的概念。

后主播《新闻夜报》“摄影艺术”的周刊,经常刊登有关摄影文章,传播了创作经验和进行技术交流,在推广和传播摄影艺术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930年在上海松江女子学院开设摄影课,开创了中国摄影教育之先河。

二从摄影技巧上分析:开创“集锦摄影”,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与摄影艺术融汇贯通,珠联璧合的独特艺术形式,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为摄影艺术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三从国际影响上分析:据统计,郎静山先生一生中的作品参加了三百多次国际沙龙,入选作品近一千多幅,曾获1980年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

在国际上享誉盛名,也提高了中国摄影界在国际艺坛的地位,改善了国际形象。

其独创的“集锦摄影”向世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艺术之美,被国际评论为是“最现代的,同时也是最中国化的”。

以上,便是是我对郎静山先生在中国摄影史上的地位全部分析。

中国早期照相馆人像摄影特性,实例证谈论早期外国摄影师在中国的摄影与中国早期实践者区别。

中国有名摄影师及作品

中国有名摄影师及作品

中国有许多知名的摄影师,他们的作品在国内外都有很高的评价。

以下是一些中国著名摄影师及其作品的简要介绍:
1. 郎静山:被誉为“摄影大师”,以集锦摄影闻名于世。

他的作品将中国画的的意境与摄影技术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代表作有《静山集锦》、《山水册》等。

2. 刘半农:中国摄影理论奠基人,他的摄影作品具有浓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气息。

代表作有《半农谈影》、《摄影基础知识》等。

3. 吴印咸:中国著名摄影家,他的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得大奖。

代表作有《红色娘子军》、《西藏风光》等。

4. 吕厚民:中国著名摄影师,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捕捉到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瞬间。

代表作有《毛泽东肖像》、《周恩来肖像》等。

5. 陈复礼:中国著名摄影师,以其丰富的题材和独特的风格著称。

代表作有《黄山册》、《江南水乡》等。

6. 李振盛:中国知名摄影师,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览中获奖。

代表作有《大漠孤烟》、《黄河谣》等。

7. 张大力:中国当代著名摄影师,以其创新的作品风格和独特的视角受到关注。

代表作有《瞬间》、《黑白》等。

8. 摄影师杨振宇:曾拍摄多部具有影响力的影视作品,如《一半海水,一半火焰》、《十月围城》等。

这些摄影师的作品涵盖了风景、人像、纪实等多个领域,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精湛的技艺,捕捉到了世间万物的美好瞬间,为中国摄影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

东方画影——论郎静山摄影作品的山水意境

东方画影——论郎静山摄影作品的山水意境

图1 彼得·亨利·艾默生 沼泽叶 1890图2 郎静山 一舟当过万重江 1963
图3 郎静山 烟江晚泊 1937
中就有“西去山,别详其远近”的描述。

传统山水画通过平远、高远、深远组成的特殊透视(也称为“三远法”),来表现画面空间深邃与深远的意境。

[11]如北宋画家郭熙的《窠石平远图》中,使用上远下近来描绘景物以构成前后关系。

通过平远的视角塑造一
种山林隐士所追求的淡远的精神意味。

郎静山的作品中大量且创造性地沿用
了传统山水画的“三远法”透视以构造空间
层次,进而形成透视深远的精神境界。

其于
1963创作的《一舟当过万重江》(图2),
即为结合了平远与高远的空间透视。

画面中
重叠的高山被宽广的水面后推,与右下角的
枝干形成明显的远近关系。

俯视的孤舟形象
结合了高远的透视角度进一步强化了三个主
图4 郎静山 烟波摇艇 1951
图5 郎静山 枫桥夜泊 1991
体形象之间的空间布局。

三者间隐隐相连,如枝干末梢与孤舟既接近又远远相隔。

这种遥远、飘忽的空间美感寄托了郎静山某种独特的抽象意识与个人情感。

(二)空
空灵感也是郎静山的作品中的主要意境特征之一。

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构图往往予人以高远空灵的感觉,主要原因在于画家从不追求物理现象的精确描绘,而是着眼于超越现实的意境美。

塑造这一特征的主要方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档2
评价郎静山在中国摄影史地位
如果论及地位,要说郎静山大师为中国摄影第一人也不为过。

以下按三点分析:
一从对摄影活动影响上分析:1928年春,郎静山参与了华社的成立,向社会开放摄影展览,向大众普及了摄影的概念。

后主播《新闻夜报》“摄影艺术”的周刊,经常刊登有关摄影文章,传播了创作经验和进行技术交流,在推广和传播摄影艺术方面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1930年在上海松江女子学院开设摄影课,开创了中国摄影教育之先河。

二从摄影技巧上分析:开创“集锦摄影”,开创了中国山水画与摄影艺术融汇贯通,珠联璧合的独特艺术形式,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为摄影艺术创作开辟了一条新路。

三从国际影响上分析:据统计,郎静山先生一生中的作品参加了三百多次国际沙龙,入选作品近一千多幅,曾获1980年美国纽约摄影学会颁赠的“世界十大摄影家”称号。

在国际上享誉盛名,也提高了中国摄影界在国际艺坛的地位,改善了国际形象。

其独创的“集锦摄影”向世界弘扬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东方艺术之美,被国际评论为是“最现代的,同时也是最中国化的”。

以上,便是是我对郎静山先生在中国摄影史上的地位全部分析。

中国早期照相馆人像摄影特性,实例证谈论早期外国摄影师在中国的摄影与中国早期实践者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