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生育时期与生育阶段

玉米生育时期与生育阶段
玉米生育时期与生育阶段

玉米生育时期与生育阶段

玉米从播种到新生子粒成熟,要经历发芽、出苗、拔节、抽穗开花、成熟等一系列阶段性变化,这一整个过程就构成了玉米的一生,所经历的天数称为生育期。玉米一生有 5 个时期与产量密切相关,

一、发芽出苗期(从种子萌动至第 1 片叶出土)

(一)主要生育特点种子播下之后,当温度、水分、空气得到满足时,即开始萌动。当胚根突破胚根鞘露白时,即很快长出,一般先出胚根,后出胚芽。胚芽的最外层是一个膜状的锥形套管,叫胚芽鞘,它能保护幼苗出土时不受土粒摩擦损伤,出苗时它像锥子一样尖端向上,再靠胚轴的

向上伸长力,使得胚芽顺利地升高到地面,这是玉米比其他作物更耐深播和较易出土的原因。胚芽鞘露出地面见光后便停止生长,随之第一片叶破鞘而出,当第一片叶伸出地面 2cm 时即为出苗。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影响种子发芽出土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水分。

温度:幼苗发芽的最低温度为6-7C ,在这个温度下发芽缓慢,种子在土中时间长,易

受病菌侵害而感病烂种,出现病株与缺苗。发芽最适温度为10— 12C,最快温度为25—30C, 最高温度为44— 50 C。在适宜温度范围内,随温度升高发芽出苗速度加快,但在高温下发芽容易受阻。

水分:水分对发芽十分重要,幼苗种子吸收水分达到自身重量的45%-50%时才能发芽。

发芽出苗期要求土壤适宜含水量应占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70%。

温度与水分适宜时,播种至出苗大约需18-20d。当遇到低温、干旱或播种过深,播种

到出苗最长时间可达 25-30d。

(三)栽培技术要点

发芽出苗期是玉米一生的始期,此期生育好坏对后期生育及产量有直接影响。因此要保证播种质量,让种子从落地时开始就有一个良好的土壤环境,为培育齐苗、全苗、壮苗打下基础。

1、精细整地精细整地是保证播种质量的重要措施,最理想的是秋整地。秋整地的好处是土壤经过秋冬冻融交替,结构得到改善,便于接纳秋冬雨水,有利于保墒。春整地容易失墒,土块不易破碎,影响播种质量。

2、适时早播适时早播是保证出苗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它能相对地延长玉米的生育期,使子粒灌浆期处于相对较高的温度条件下,能避免和减轻生育后期低温和早霜的危害,为生育期较长的品种安全成熟争取时间。在春季易旱区有利于抢墒,充分利用土壤中的水分,并使幼苗生长处于相对较低的温度条件下,根系发育良好,幼苗健壮,有利于蹲苗,增强抗倒伏能力。但是,如果播种过早,地温低,种子在土中时间长,易受土壤有害菌浸染,造成

弱苗,甚至烂种,感染丝黑穗病等。播种期的确定,主要取决于种植区域的温度、水分条件。温度条件,可在 5— Iocm耕层地温稳定通过 6-7 C时开始播种,稳定通过 7~8 C时作为适宜播种期。吉林省东部产区水分充足,春季气温偏低,水分不是限制播种期的主要因素。而中、西部产区,

春季温度回升较快,通常水分不足,要特别注意抢墒抗旱播种。吉林省玉米产区适宜播种期大体在4 月 20 日至 4 月 30 日之间,各区具体播期详见表。

在播种期方面存在的问题:在中部产区有的地方过分地强调早播,忽视了低温对出苗带来的危害,在春季低温年份或芽势弱的种子,坏种、缺苗现象经常出现。而西部产区,无溉条件的,有等雨播种的现象,结果大量的热量资源白白地浪费掉了。

各区的适宜播种期

I、n 区,

川区东部4月20日-25日春季气温回升快的年份,4月17日前后先播种岗地;气温低的年份可推迟到4月28日前后,5月5日前播完洼地,最迟不得晚于5月10日

W、V区

4月25日-30日在低温年份,大面积生产田不宜晚于5月

5日,集安岭南可提前到 4月20日前后,覆膜栽培的播期可比裸地早 5 — 10d

川区西部

W区

4月20日-30日有坐水条件的,争取早播

3、播种深度适宜,播后做好镇压适宜的播种深度,也是保证苗全、苗齐、苗壮的重

要技术环节。确定播种深度要因土壤质地、土壤水分以及品种特性而异。当土质粘重、水分

充足、种子拱土能力较弱时,应适当浅些,但不能浅于 2.5cm;如果土质疏松、水分较少、

种子拱土能力强时,可适当深些,最深不宜超过4cm。播种过浅,不利于次生根生长;播种

过深,出苗晚,苗小,苗弱。

播后镇压具有保墒、提墒、接墒,促进种子早发芽、次生根早发的作用。在土壤水分少时,播后镇压是保证苗全、苗齐的重要措施。镇压强度和时间应依土壤质地和墒情而异,即

墒情较差的壤土、沙壤土以及一般类型的土壤,最好是随播随镇压;土壤水分适宜的轻质壤

土,可在播后 0?5-1d内进行镇压;土质粘重或含水量较大的土壤,应在播后地表稍干时进行轻镇压。

播种在玉米生产中非常重要,如果因播种质量不好,一旦出现了缺苗、断条及三类苗,即使再进行精细的田间管理也难以弥补由描种质量不好带来的影响。由此,对玉米来说“七

分种,三分管”,强调“种”是有道理的。

二、苗期(从第2片叶出现至拔节)

(一)主要生育特点

这一生育阶段主要是分化根、茎、叶等营养器官,次生根大量形成。从生长性质来说是营养生长阶段,从器官建成主次来说,以根系建成为主。

第二片叶展开时,在地面下的第一个地下茎节处开始出现第一层次生根,以后大约每展

开两片叶就产生1层新的次生根,到拔节前大约共形成4层。它们主要分布在土壤近表面,

同初生根一起从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供植株地上部分生长发育需要。在发根的同时,新

叶也不断出现,除了在种胚内早已形成的5-7片叶之外,其余的叶片及茎节都是在拔节以前

由幼芽内的生长点分化而成。

通常所说的拔节,从生理上来说是以雄穗生长锥开始伸长为标志。出苗到拔节需要经历

的时间因品种特性及所处环境条件而异。一般生育期短的品种,环境条件优越,所需时间短;

反之,生育期长的品种,环境条件较差,出苗到拔节时间就长。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产区正常环境条件下,中熟品种约 30d,中晚熟品种约 35d ,晚熟品种约40d ,即6月中、下旬。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温度是影响幼苗生长的重要因素,在一定温度范围内,温度越高,生长越快。当地温在20—24 C时,根系生长健壮;4 — 5 C时,根系生长完全停止。玉米在苗期具有一定的抗低温能力,在出苗后20d内,茎生长点一直处在地表以下,此期短时间遇到-2--3 C的霜

冻也无损于地表以下的生长点。当一4C低温持续Ih以上时,幼苗才能受到冻害,甚至死亡。

苗期受到一般的霜冻,只要加强田间管理,幼苗在短期内尚能恢复正常生长,对产量不致于造成明显的影响。苗期一般的低温虽不能使植株死亡,但削弱对磷的吸收能力,叶片出现暗绿或紫红色。所以在吉林省采取垄作方式,对提高地温,促进幼苗生育有一定作用。

水分:玉米苗期由于植株较小,叶面积不大,蒸腾量低,需水量较小,又因为种子根扎得较深,所以耐旱能力较强,但抗涝能力较弱,水分过多也影响玉米生育。此期玉米所需要的水分大约占玉米一生所需水分总量的21%—23%。土壤适宜含水量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

水量的 65%-70%。

养分:玉米幼苗在 3片叶以前,所需养分由种子自身供给,从第四片叶开始,植株才从土壤中吸收养分。这个时期根系和叶面积都不发达,生长缓慢,吸收养分较少。据研究,苗期吸收的氮量占全生育期所需总量的 6.5% -7.2%。氮不足,苗弱且黄,根系少,生长缓慢。

反之,氮过多,地上部分生长过旺,报系反而发育不良。对磷的需要量此期占全生育期所需总量的 2%—3%。缺磷时根系发育不良,苗呈紫红色,生长发育延迟。 4片叶以后对磷反应更敏感,

需要量虽然不大,但不可缺少,原因在于磷有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并能促进对氮的吸收,常称此期为玉米需磷的临界期,一直到 8 叶期仍是需磷的重要时期。苗期对钾的吸收量占全生育期所需总量的 6.5%-7.0%。充足的钾能促进对氮的吸收,有利于蛋白质形成。

缺钾时植株生长缓慢,叶片呈黄色或黄绿色,叶片边缘及叶尖干枯,呈灼烧状。锌不足时,植株发育不良,节间缩短,叶脉间失绿,出现黄绿条纹,缺锌严重时叶片呈白色,通常称之为“花白苗” 。玉米苗期需要有足够的养分供应,才能保证植株正常生长发育的需要。苗期所需养分一是从土壤中吸收,再是从施入的口肥中摄取。苗期根际局部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导致小苗叶片灰绿“发锈” ,严重时叶片卷曲,甚至死亡,出现烧苗。所以,播种时口肥施入要适量,并要与种子保持一定距离,免得出现烧种烧苗现象。

(三)生产技术要点

玉米苗期虽然生长发育缓慢,但处于旺盛生育的前期,其生长发育好坏不仅决定营养器官的数量,而且对后期营养生长、生殖生长、成熟期早晚以及产量高低都有直接影响。因此,对需肥水不多的苗期应供给所需养分与水分,加强苗期田间管理,培育大苗、壮苗,对获得高产是非常重要的。

三、穗期(从拔节至雄穗抽出)

(一)生长发育特点

玉米幼茎顶端的生长点(即雄穗生长锥)开始伸长分化的时候,茎基部的地上节间开始伸长,即进入拔节期。玉米生长锥开始伸长的瞬间,植株在外部形态上没有明显的变化,在生理上通常把这一短暂的瞬间称之为生理拔节期。生理拔节期与通常所说的拔节期在含义上基本相同,只不过用生理拔节期这一概念更确切地表明雄穗生长锥分化从此时已开始。

进入拔节期,早熟品种已展开 5 片叶,中热品种展开 6-7 片叶,中晚熟品种展开 8 片叶左右。拔节期叶龄指数约 30%左右(叶龄指数系某一生育时期展叶片数与该品种全株总叶片数的百分比),如果已知某品种总叶片数,即可用叶龄指数作为田间技术措施管理的依据。这一阶段新叶不断出现,次生根也一层层地由下向上产生,迅速占据整个耕层,到抽雄前根系能够延伸到土壤 110cm 以下。原来紧缩密集在一起的节间迅速由下向上伸长,此期茎节生长速度最快。从拔节期开始,玉米植株就由单纯的营养生长阶段转入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井进阶段。

拔节到抽雄阶段是玉米一生生中常重要的发育阶段,中熟品种大约需

30-35d,中晚熟、晚熟品种大约需 35-4od 时间。这一生育阶段在营养生长方面,根、茎、叶增长量最大,株高增加 4-5 倍, 75%以上的根系和 85%左右的叶面积均在此期形成。在生殖生长方面有两个重要生育时期,既小口期和大口期。小口期处在雄穗小花分化期和雌穗生长锥伸长期,叶龄指数 45%— 50%,此期仍以茎叶生长为中心。大口期处在雄穗四分体时期和雌穗小花分化期,是决定雌穗花数的重要时期,叶龄指数60% -65%。大口期过后进入孕穗期,雄穗花

粉充实,雌穗花丝伸长,以雌穗发育为主,叶龄指数 80%左右。到抽雄期叶龄指数接近 90%。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当日平均温度达到 18C时,拔节速度加快,在 15-27 C范围内,温度越高,拔节速度越快。当日照、养分、水分适宜时,日平均温度在22—24 C之间,既有利于植株生长,

又有利于幼穗分化。拔节到抽雄持续时间随温度升高而相应缩短,雄穗和雌穗分化速度加快。反之,若温度较低,抽雄时间后延,不仅雄穗和雌穗分化速度减缓,而且穗分化的质量也受到影响。穗分化期间温度降到17C时,小穗分化基本停滞;降到10C左右时,雄穗花药干

瘪,没有花粉,有的花粉即使已经形成,也没有生命力,雌穗有的小花没有花丝,成为无效花,不能受精。

日照:玉米是短日照作物,在短日照条件下,雄穗可提前抽出,晚熟品种对此更为敏感。但在东北产区种植的玉米由于长期栽培,对当地气象条件有一定的适应性,对短日照要求不十分严格,即无论在 8-10h的短日照或15h以上的长日照下,都能抽雄开花,所不同的只是短日照更易使抽雄开花提前。日照长短的作用有时也受氮素影响,长日照下氮素能促进提前抽雄,在短日照下则没有这种作用,但能加速雌穗出现。所以,在引种时用施氮调节花期可起一定作用。

水分:玉米是需水较多的作物,到拔节期由于气温较高,加之叶面积增大,蒸腾作用强盛,对水分的要求十分迫切,此期玉米需水量约占一生需水总量的23%-32%。这一时期的

土壤含水量应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到抽雄前IOd,开始进入一生对水分最敏

感的时期,此时一株玉米一昼夜耗水量可达2-4kg。如果拔节至抽雄阶段水分不足,不仅植

株营养体小,而且雄穗产生不孕花粉,雄穗不能及时抽出,也就是农民通常所说的“卡脖旱” 。同时,雌穗发育受阻,小花行数及总小花数也会减少。因此,此期遇干旱时,有灌溉条件的地方一定要进行补水灌溉,使土壤含水量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70%—80%。

养分:从拔节期开始,玉米对营养元素的需要量逐渐增加。吉林省地处春玉米产区,由于生育期较长,生育前期温度较低,生育缓慢,所以需肥高峰和夏玉米相比相对晚些。到抽雄期需氮占一生所需总量的60%-65%,对磷的需要量占 55%—65%,对钾的需要量较多,

占一生所需总量的 85%左右。拔节至抽雄阶段所需的磷、钾肥通常在播种时以口肥方式施人,氮肥一小部分作口肥施入,大部分在拔节期以追肥方式施入。

(三)环境条件对生育的影响及生产技术要点在拔节到抽雄这一旺盛生长阶段,吉林省玉米产区的温度、日照条件一般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可是当田块养分不足或在某些年份遇到干旱,都会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表现在加剧了营养器官和生育器官之间的争水、争肥矛盾,造成植株矮小,气生根不能顺利地发育。雄穗产生花粉的数量及质量都要受到影响。雌穗也发育不良,即穗小、吐丝期推迟,甚至有部分花丝不能伸出苞叶,失去受粉机会。并会使抽雄与吐丝的间隔时间拉长,直接影响授粉与受精。这种情况一旦出现,即使再灌溉、施肥,补充水分和养分,也难以弥补已经造成的损失。所以,在生产上应在这一时期到来之前,做好追肥、铲膛、灌水等田间管理,满足玉米生长发育所需,免误农时。

四、花期(从雄穗抽出至雌穗受精完毕)

(一)生长发育特点

抽雄开花:多数玉米品种雄穗抽出后2-5d就开始开花散粉,晚的可达 7d,个别品种雄

穗刚从叶鞘抽出就开始开花散粉。一般开花后的2— 5d 为盛花期,这 4d 开花数约占开花总

数的 85%,而又较明显集中在第三天、第四天,约占总开花数的50%。一般雄穗开花全程

需5-8d,如果遇雨可延迟到 7 — IId。玉米在昼夜都能开花,一般上午7-llh较盛,其中7 —

9h 开花最多,夜间少。玉米制种田亲本自交系的开花习性与品种或杂交种相同,所以,杂交制种应在每天的盛花时进行授粉。

吐丝受精:多数玉米品种在雄穗开花散粉后2—4d 雌穗开始吐丝。一般位于雌穗中部

的花丝先伸出苞叶,然后向下、向上同时进行.果穗顶部花丝最后伸出苞 9 叶。一个穗上的数百条花丝从开始伸出到完毕一般历时5-7d ,个别小穗型品种少于 5d o通常所说的吐丝期

是指中部花丝伸出苞叶之日。花丝伸出苞叶之后继续伸长,一直到受精过程结束才停止生长,花丝干枯自行脱落。花丝伸出后如果没授上粉,其生命力将持续10-15d ,花丝伸长最大长

度可达30-4OCm。花丝自行脱落是雌花完成受精过程的外部标志,受精完成就表明一粒新的

种子开始发育。

从雄穗抽出到雌穗小花受精结束,一般需7— 10d ,晚熟的多花型品种所需时间长些。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玉米在抽穗开花期要求适宜的日平均温度为25—26C,生物学下限温度为18C。

在吉林省多数玉米产区此期日平均温度为23-24 C,有的年份还不到 22 C。生产实践表明,

此期略低于最适温度并不影响正常开花受精。但如果温度高于32-35 C,再伴随干旱,花粉

就会失去发芽能力,花丝也易枯萎,影响授粉受精,未受精花数将明显增加。

水分:此期玉米对水分反应敏感,对水分要求达到了最高峰,平均日耗水量达60m3/hm2左右。在吉林省此期土壤含水量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 — 85%为宜。水分不足,抽雄

开花持续时间缩短,不孕花粉量增加,雌穗花丝寿命缩短,甚至伸不出苞叶,授不上粉,直接影响受精结实。如果遇到干旱,有灌水条件的地方要进行补水灌溉。

养分:抽雄开花期玉米对养分的吸收量也到了盛期。在仅占生育总日数7%-8%的短暂

时间里,对氮、磷的吸收量接近所需总量的20%,对钾的吸收量更大,约占一生所需总量

的 28%左右。

(三)栽培技术要点开花授粉阶段经历时间虽短,但它是玉米一生中最关键的生育时期,此期环境条件不

良,直接影响受精过程及受精花数。为此,必须强调指出,这个阶段植株生育状况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一生育阶段的养分供应及植株长势。因此,为使开花受精顺利通过,打下培育大穗的良好基础,肥水等措施应在此阶段到来之前施用。在肥水条件较差的土壤上,应重施拔节肥,在肥水充足的条件下,氮肥施用时期可推迟在抽雄前的7—10d。

五、粒期(从受精花丝自然脱落到子粒脐部黑色层出现)

(一)生长发育特点

生育期不同的品种,粒期经历时间也不同,即生育期(出苗至成熟)130d 的中熟品种,粒期一般55d左右;生育期135d的中晚熟品种,粒期58d左右;生育期140d的晚熟品种,粒期 62d 左右。不论生育期及粒期长短,按着子粒的形态、干重和含水量等一系列变化,均可将粒期大致分为四个时期,即形成期、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粒期是决定穗粒数和千粒重的关键时期。

形成期:自雌花受精到乳熟初期为止,一般经历天数为粒期总天数的1/5 左右,即12-15d(中熟品种需12d左右,晚熟品种15d左右)。此期胚的分化基本结束,胚乳细胞还在形成。子粒体积迅速膨大,到末期达到最大体积的75%左右。子粒水分含量很高,达 90%

左右,干物质积累却很少,粒干重约占最大粒重的10%左右。子粒外观呈白色珠状,胚乳

清浆状,果穗轴已定长、定粗。此期遇到气候条件异常或水分、养分不足,将会影响子粒体积膨大,对继续灌浆不利,早期败育粒将会出现。

乳熟期:子粒形成期过后即进入乳熟期,经历天数约为粒期总天数的 3/5,即 35~40d。此期通常称之为子粒灌浆直线期,子粒干物质迅速积累,积累量约占最大干重的80%左右,体积接近最大值,子粒水分含量 80% -60%。由于在较长时间内子粒呈乳白色,故称乳熟期。如果养分不足或在乳熟初期遇到干旱、低温、寡照等,将会有大量早期败育粒出现,果穗秃尖长,影响穗粒数。如果干旱或低温出现在乳熟中期,会出现部分中期败育粒,也影响穗粒数和千粒重。此期是决定穗粒数和千粒重最关键时期。

蜡熟期:自乳熟末期到完熟期以前,经历天数约为粒期总天数的1/5,即11-15d°此

期干物质积累量很少,干物质总量和子粒体积已经达到或接近最大值。子粒水分含量下降到 60% -

35%。子粒内容物由糊状转变为蜡状,故称为蜡熟期。

完熟期:蜡熟期后,干物质积累已停止,主要是脱水过程,子粒水分降到35% -30%。胚的基部出现黑色层即达到完熟期。

总观子粒发育的全过程,即干物质的积累和体积的增大,主要是在子粒灌浆的中期,确切地说中熟品种在授粉后 10~45d 之间,中晚熟品种在授粉后 12-47d 之间,晚熟品种在授粉后 14~50d 之间。通常将此期称为子粒灌浆直线期或快速增重期,在授粉后与成熟前的各 10~15d 间子粒增重缓慢,称为缓慢增重期。

(二)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温度:此期玉米要求适宜的日平均温度为20-24C,如果温度低于 16C或高于25C,

将影响子粒中淀粉酶的活性,养分的运输和积累不能正常进行。在吉林省中部玉米产区,常年子粒灌浆期间日平均温度在19—22C之间,所需≥ 10C活动积温1150-1200C?d。生产

实践证明,此期间日平均温度在21— 22 C的年份子粒灌浆速度快,成熟早,产量高。而日

平均温度低于 20 C的年份灌浆速度慢,成熟晚,收获时子粒水分大,产量相对较低。温度对子粒产量的影响主要是千粒重的变化,穗粒数所受影响相对较小。

水分:受精到其后的 20d 前后,是玉米一生中对水分需要量大,反应敏感的时期,通常将此期称为玉米需水临界期。水分不足,既不能使子粒体积迅速尽可能地膨大,更限制干物质向子粒运输积累,导致早期败育粒多,穗粒数和千粒重同时受到影响。因此,在子粒灌浆初期干旱时,有灌水条件的要进行补水灌溉。子粒灌浆中期水分不足,会出现中期败育粒,千粒重下降,穗粒数减少。在吉林省西部玉米产区,子粒灌浆期间经常出现“秋吊”,对产量影响较大。但是如果子粒灌浆期水分过多,将会影响根系寿命,引起倒伏,并且根腐病和茎腐病将严重发生,对产量有直接影响。

养分:子粒灌浆期间同样需要吸收较多的养分,此期需吸收的氮占一生所需总量的45%

左右。氮素充足能延长叶片的功能期,稳定较大的绿叶面积,避免早衰,对增加千粒重有重

要作用。钾素虽在开花前都已吸收完,但如果吸收数量不足,会使果穗发育不良,顶部子粒

不饱满,出现败育粒或因植株倒伏而减产。

(三)栽培技术要点种植品种生育期不宜过长,适时早播,采用综合技术措施促进前期生育,保证充足的

肥水供应。延长子粒灌浆期,并使其处于相对较高温度条件之下,适当晚收,使生育期长的品种达到完熟。

纵观玉米的一生可以看到,播种至拔节是决定苗的数量与质量的重要时期,穗期和花期是决定雌穗总花数及受精花数的重要时期,粒期是决定穗粒数与千粒重的关键时期。在生产中要整好地,播好种,在穗期、花期和粒期到来之前,就提供良好的肥水条件,以保证穗大、粒多、粒重,获得高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