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母情深》说课稿 统编版语文

合集下载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

部编版教材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

《慈母情深》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课文篇幅较长,共有35小节。

1-3节,交代了少年时的“我”由于家庭经济拮据,想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想得失魂落魄。

4-28节,写了“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问母亲要钱买书,也是生平第一次目睹了母亲在恶劣的工作环境中辛苦劳累地挣钱,“我”的心为之揪紧了。

29-35节,写了“我”不忍心拿母亲的血汗钱买书,而给母亲买了一听水果罐头。

母亲数落了“我”后,又为“我”凑钱买书。

《青年近卫军》就是这样来的,它是“我”拥有的第一本长篇小说,包含着慈母深情,也成为“我”今后踏入文学殿堂的动力。

本文是新教材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单元教学目标是学会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作品的感情,在阅读中“批文以入情”。

《慈母情深》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露出浓浓的亲情。

其中,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三个镜头,成为作者情感发展的线索,这三个镜头值得读一读,品一品。

镜头一:“我穿过一排排缝纫机,走到那个角落,看见一个极其瘦弱的人,脊背弯曲着,头凑近在缝纫机板上。

”其中的“极其瘦弱”、“脊背弯曲”、“头凑近”将一位承受生活重担,辛苦劳作的母亲形象跃然纸上。

镜头二:“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转过身来了,我的母亲;褐色的口罩上方,一双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倒装的排比句式强调了这就是“我”亲眼看到的母亲,她疲惫、劳累。

母亲吃惊地望着“我”,“我”又何尝不是吃惊地望着母亲,如果“我”不到母亲工作的地方,也许永远不知道母亲是这样辛苦地赚钱养家。

镜头三:“母亲说完,立刻又坐了下去,立刻又弯曲了背,立刻又将头俯在缝纫机板上了,立刻又陷入了忙碌……”四个“立刻”写出了母亲抓紧工作,不辞辛劳。

作家用质朴的语言抒写人间真情,三个镜头是课文的重点,只有通过仔细品味、朗读,方能体会作家笔下流淌着的真挚感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慈母情深》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慈母情深》说课稿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慈母情深》说课稿本节课说课内容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十八课《慈母情深》第二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学情、教学目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六个方面来进行说课。

一、研读文本说教材《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课文记叙了母亲在极其艰难的生活条件下,省吃俭用,支持和鼓励“我”读课外书的故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慈母情深》以对话、抒情为主,字里行间流勺亲情。

其中,作者眼中母亲辛苦工作的三个镜头,成为作者情感发展的线索,这三个镜头值得细读、细品。

二、以生为本说学情五年级的学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情感体验,但由于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优渥,往往忽略了对生活场景、细节的关注和感动,难以深刻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感。

需要教师加以引导、点拨。

三、注重能力说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感受“慈母情深”。

2.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3.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让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

其中我把“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的表达效果。

能结合具体语言文字,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细节,体会母亲对‘我’的爱和‘我’对母亲的感激,感受‘慈母情深’”作为教学重点,把“能联系生活实际,写出自己‘鼻子一酸’的经历”作为教学难点。

四、结合实际说方法教无定法,但有法可循,语文教学应注重“以生为本”。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指导点拨等方法,放手让学生阅读。

五、以学定教说过程(一)回忆场景,入情境首先,回忆场景,入情境。

上课伊始,我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酸”字,引导学生通过一个字想象画面,想象场景。

引导学生通过“酸”体会五味之“酸”,进而到心中之“酸”。

接着请学生回忆心酸的场景。

我预设学生可能会说被冤枉感到心里酸酸的,付出努力没考到理想的成绩心里酸酸的,看到父母为家庭的辛苦付出感到心酸等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优质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优质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8.慈母情深》是一篇描写母爱的优秀文章。

文章通过讲述一位母亲为了儿子能够安心学习,不惜付出一切代价的感人故事,展现了慈母情深的力量。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朗读感悟、理解内容、体会感情、品词析句等。

教材安排了丰富的学习活动,旨在让学生感受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朗读和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母爱主题的文章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感悟母爱、品词析句等方面,仍需教师的引导和点拨。

此外,学生的朗读水平和表达能力参差不齐,需要在教学中给予个别关注和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慈母情深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品词析句、讨论交流等方式,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母亲、珍惜家庭的情感,增强对母爱的认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慈母情深的特点。

2.教学难点:品词析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爱的伟大。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讨论交流法等,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感悟母爱。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等辅助教学,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首关于母爱的诗歌导入,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2.朗读感悟:让学生多次朗读课文,体会慈母情深的特点。

3.品词析句: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关键词语,理解母爱的伟大。

4.讨论交流: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母爱的感悟,互相启发。

5.拓展延伸: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感受到的母爱,加深对母爱的理解。

6.总结全文:教师总结课文内容,强调珍惜家庭、关爱母亲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 母爱的伟大八. 说教学评价1.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包括发音、语调、情感表达等。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慈母情深》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慈母情深》说课稿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17《慈母情深》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

这篇课文讲述了一个母亲为了支持儿子的学习,不顾自己的经济困难,毫不犹豫地给儿子寄钱的故事。

通过这个故事,课文展现了母亲的无私爱心和深沉的母爱,同时也教育我们要懂得感恩和珍惜父母的付出。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但是,对于一些细节和深层次的情感,他们可能还需要引导和启发。

此外,学生可能对父母的爱和付出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如何表达感恩和珍惜,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教育和引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学生能够理解母亲的无私爱心和深沉的母爱,学会感恩和珍惜父母的付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会到母亲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懂得珍惜家庭的爱。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体会到母亲的无私爱心和深沉的母爱。

2.难点:学生能够理解母亲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对父母的感恩之心,懂得珍惜家庭的爱。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方法和手段:1.引导阅读法:通过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帮助他们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激发他们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母亲的无私爱心和深沉的母爱。

4.情感引导法:通过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能够感受到母亲的辛苦和付出,培养对父母的感恩之心。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简单的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母亲的辛苦和付出,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学习兴趣。

2.阅读理解:学生朗读课文,教师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情感。

3.案例分析: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刻体会到母亲的无私爱心和深沉的母爱。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公开课)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稿(公开课)一. 教材分析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慈母情深》是一篇描写母亲深情的散文。

文章通过描述作者童年时与母亲的生活片段,展现了慈母情深的特点。

本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体会慈母情深、感悟母爱的伟大和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但对于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和感悟母爱还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感悟母爱的伟大。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把握慈母情深的内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写作等环节,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怀。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慈母情深。

2.教学难点:深入理解文章内涵,感悟母爱的伟大,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课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朗读、讨论、写作等。

通过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通过讨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涵;通过写作,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此外,还可以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简要介绍课文背景,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思考。

2.初读课文:让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感受文章的语气和情感。

3.精讲细读: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慈母情深。

4.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分享对慈母情深的理解。

5.表达训练:让学生运用写作方式,表达自己对母爱的感悟。

6.展示评价: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点评。

7.小结: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慈母情深的重要性。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情况和表达能力;终结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慈母情深》说课稿

《慈母情深》说课稿

《慈母情深》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慈母情深》。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慈母情深》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

本单元以“舐犊之情,流淌在血液里的爱和温暖”为主题,编排了《慈母情深》《父爱之舟》《“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三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展现了父母之爱的深沉与宽广。

《慈母情深》是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说《母亲》中的节选。

文章讲述了“我”向母亲要钱买书的故事,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的描写,刻画了一位辛苦劳作、通情达理、支持孩子读书的母亲形象,字里行间流露出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也表达了“我”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这篇课文语言质朴,情感真挚,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和情感熏陶的好素材。

二、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能够通过自主阅读初步理解课文的内容。

但是,他们对于文中母亲深沉的爱可能理解得不够深刻,需要教师引导他们抓住重点词句,深入体会母亲的形象和情感。

此外,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对于亲情的认知和感受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可以让他们更加珍惜父母的爱,学会感恩。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魄、抑”等 10 个生字,会写“辞、抑”等15 个字,会写“连续、广播”等 20 个词语;能理解“失魂落魄、怂恿”等词语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细节中蕴含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母亲的慈祥与善良,体会母亲的深情,激发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等细节描写的品读,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感受慈母情深。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我”的情感变化,体会母亲的辛苦和对“我”读书的支持,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精选3篇)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精选3篇)〖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慈母情深说课第【1】篇〗说教学目标: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龟裂”意思;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2.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之情。

3.通过对比阅读朱自清的《背影》,体会聚焦细微之处表达爱的写作方法。

4.激发学生热爱父母亲的情感。

说教学重点:通过对母亲外貌、动作、语言描写的重点句、段体会母亲的慈祥与善良和我对母亲的感激与热爱之情。

说教学难点:理解《慈母情深》和《背影》中“我”的情感。

说教学过程: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走进作家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去看看他是如何表达爱的。

板书课题,板书“爱”。

2.出示:按课文内容填空。

“我一直想买《青年近卫军》,想得整天失魂落魄。

于是,我来到母亲工作的地方,那里的噪声(震耳欲聋),我发现母亲极其瘦弱。

当知道我要一元五角钱买书,母亲用(龟裂)的手塞给我,立刻又限入了忙碌。

我(鼻子一酸),攥着钱跑了出去。

”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龟裂”和“鼻子一酸”。

【设计意图】通过填空回顾课文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龟裂”,让学生对母亲的工作环境有了初步了解,以问题“鼻子一酸”的感觉开启学习的过程,让整节课线索更加清晰。

二、体会慈母情深作者究竟看到了什么,鼻子一酸,打开课本自由朗读课文,请在有关的句子底下画上波浪线。

生自由读。

交流:我为什么会鼻子一酸?1.“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

”(1)说说你为什么找到这句话?生说明原因。

板书:环境(2)理解“震耳欲聋”。

(反复引读)你们听(播放音频)这仅仅是一台缝纫机的声音,七八十台缝纫机发出的声音可想而知,母亲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带着这样的理解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3)小结:梁晓声就说这几句话都要喊出来,而母亲的工作环境就是这样,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整整十来个年头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向母亲要钱的他怎能不鼻子一酸?过渡:仅仅如此吗?还有哪些地方令我鼻子一酸?2.“背直起来了,我的母亲。

《慈母情深》说课稿

《慈母情深》说课稿

《慈母情深》说课稿1、说教材11 《慈母情深》是一篇情深意浓的散文,作者梁晓声通过描写母亲辛苦工作支持“我”买书的场景,展现了深沉的母爱。

111 这篇文章情感真挚,语言质朴,对学生理解母爱、感恩亲情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122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阅读、讨论、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体会母亲的辛劳和慈爱,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13 教学重难点131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母亲的深情。

132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细节描写表现母爱的方法。

2、说教法21 朗读感悟法: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深入体会文中的情感。

22 问题引导法:设置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

2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说学法31 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初步理解内容。

32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讨论问题,交流想法。

33 批注阅读法: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批注,加深理解。

4、说教学过程41 导入新课411 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营造氛围,引出课题。

42 初读课文42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422 思考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43 精读课文431 找出描写母亲外貌、语言、动作的语句,体会母亲的辛苦和慈爱。

432 小组讨论交流,分享感受。

44 拓展延伸441 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母亲为自己做过的最让自己感动的事。

45 总结全文451 总结母亲的形象和课文的主题。

46 布置作业461 写一篇关于母爱的短文。

5、说板书设计51 左侧板书写出母亲工作的环境和辛苦。

52 右侧板书写出母亲支持“我”买书的言行,体现母爱。

53 中间总结课文主题“慈母情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8《慈母情深》说课稿
一、说教材
《慈母情深》是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第18课,这是一篇精读课文。

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作品《母亲》,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表现了慈母对孩子的深情,以及孩子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理解“失魂落魄、震耳欲聋、龟裂”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悟作者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的描写表现人物的写法。

3.通过对重点句、段的理解感悟,体会母亲的慈祥、善良和作者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唤起学生热爱母亲的情感。

三、说教学重难点:
1.通过对母亲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的重点句、段的品析,体会母亲的慈祥、
善良以及我对母亲的感激、热爱与崇敬之情。

2.理解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说教学方法: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为了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课堂教学的效率,根据高年级略读课教学的要求、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我采用创设情境、以读代讲、合作交流、指导点拨等教法,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探究。

五、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学生齐背孟郊的《游子吟》引入新课,目的是创设情境,心灵沟通,唤起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2.板书课题:“慈母情情”,请学生读课题,了解作者。

(二)初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1.自读课文,解决课后的生字词,会读,并借助工具书,理解词语的意思。

2.阅读课文,用简单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

生总结,汇报
(这篇课文讲述的是贫穷辛劳的母亲不顾同事的劝阻,毫不犹豫地给钱让“我”买《青年近卫军》的事。


(三)精读课文,体会铺垫的作用。

1.同学们,我们知道事情的起因是买一本书。

你们觉得买一本书容易吗?请大家读1-4自然段。

2.在读的过程中思考:
①“书价一元多”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什么信息?
板书:书很贵。

②“母亲还从来没有……要过这么多钱。

”从这句话中,我们了解到了什么信息?
这句话暗示了家里很穷。

“从来没有”“也从来没有”这两个词表明
板书:A家里很穷。

B“我知道家里穷,因此很懂事,不给家里增添负担。


③读第4自然段,你从中获得了什么信息?
这个自然段是直接描写自己家“穷”的。

从“卖破收音机”和“吃进了肚子里”直接描写家里的穷。

板书:破收音机吃进了肚子里
④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反复交代家里很“穷”呢?里面的用意是什么?
生各抒己见师总结:文章一开头先介绍书价(一元多),然后反复强调“从来没有”,暗示读者这一元多对“我”家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财富了。

紧接着作者又写出“卖破录音机”和“吃进肚子里”,这是直接描写自己家穷。

作者反复介绍“穷”是为了下文母亲毫不犹豫地掏钱让“我”买书做铺垫,从而衬托出母亲对“我”的爱。

板书:穷做铺垫,衬托母爱的伟大。

(四)品读课文
1.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呢?事情的起因是什么?请大家先在课文中找出来。

提示:“我”渴望有一本《青年近卫军》,整天想得失魂落魄。

2.请大家看第4自然段,“那时我家的破收音机已经卖了,被我和弟弟妹妹吃进了肚子里。

”这句话说明了“我”的家庭情况是怎样的——贫困。

3.故事的经过。

这一部分写的是“我”在自己的怂恿下,来到母亲上班的地方,向母亲要钱。

母亲让“我”买了书。

看到了母亲挣钱不易,“我”深有触动。

①母亲的工作环境是怎样的?工作环境相当恶劣。

请大家注意词语“七八十台……七八十个……七八十个和七八十台”,这一连串的数字,说明了什么?
②说一说“七八十台破缝纫机发出的噪声震耳欲聋”突出了什么?(课件展示工作车间的画面)
③在文中找出描写母亲的句子。

读第16-19段,仔细体会作者所传达出的感情。

这几段表现了母亲的瘦弱,也体现出了母亲工作的艰辛。

作者连用几个“我的母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呢?
(看到母亲如此艰难的工作,内心感到愧疚)
“一对眼神疲惫的眼睛吃惊地望着我,我的母亲的眼睛……”读这句话,为什么母亲感到吃惊呢?(因为“我”是第一次来到这里,母亲没想到“我”会来)
④读“我”和母亲的对话,说说自己的感受。

母亲快速的问完然后给了“我”钱,这说明了什么?
(表现了母亲对子女无私的爱,即便是再艰辛,面对子女的要求,母亲也会满足。


注意母亲给“我”钱时,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个画面的?
提示:掏出一卷揉的皱皱的毛票,用龟裂的手指数着。

让学生结合龟裂这个词说说这体现了什么。

(再一次体现了母亲的艰辛,作者通过描述母亲的手指,突出了母亲的辛劳)
⑤母亲和旁边女人的对话说明了什么?
母亲喜欢“我”看书,这是一种对子女朴素的情感。

再一次凸显了母亲的无私与伟大。

⑥读第32段,体会句子特点和句子所传递出的感情。

立刻……立刻……立刻……立刻……,这四个立刻表现出母亲工作的不易,“手脚并用的机械忙碌状态”结合前文对母亲手指的描写,突出了母亲工作艰辛,日复一日就这样重复劳作。

4.事情的结果。

请同学们读第33-38自然段,读完之后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这部分讲了什么内容。

(指名学生回答)
这一部分讲的是“我”看到了母亲艰辛的工作,内心感到愧疚,给母亲买了水果罐头,母亲又给了“我”买《青年近卫军》的钱,这样“我”有了第一本长篇小说。

(五)总结拓展。

1.再读课文,读出感情。

结合课题,思考作者是怎样体现“慈母情深”的。

2.完成课后习题,总结作者的表现手法。

3.结合课文内容和生活实际,写一写自己“鼻子一酸”的生活经历,完成小练笔。

(六)布置作业
六、说板书设计
18.慈母情深
母亲:贫困、瘦弱、辛苦、通情达理
儿子:感激、敬重、热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