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树脂类药用辅料的分类、结构性能与合成研究概况
丙烯酸树脂的组成

丙烯酸树脂的组成1. 引言丙烯酸树脂是一种重要的合成树脂,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
它由丙烯酸单体聚合而成,具有优异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被广泛用于涂料、粘合剂、塑料、纺织品、油墨等行业。
本文将详细介绍丙烯酸树脂的组成及其相关特性和应用。
2. 丙烯酸单体丙烯酸是一种无色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它是由丙烯烷经氧化反应得到的。
丙烯酸是一种具有双键的饱和羧酸,其化学式为C3H4O2。
丙烯酸单体是合成丙烯酸树脂的关键原料。
3. 聚合反应丙烯酸树脂是通过丙烯酸单体的聚合反应制得的。
聚合反应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进行,包括自由基聚合、阴离子聚合、阳离子聚合等。
其中,自由基聚合是最常用的方法。
在自由基聚合中,丙烯酸单体首先与引发剂反应生成自由基。
然后,自由基与丙烯酸单体发生加成反应,形成长链聚合物。
聚合反应可以在溶液中进行,也可以在悬浮液或乳液中进行。
聚合反应的条件包括温度、压力、引发剂种类和用量等。
4. 共聚物为了改善丙烯酸树脂的性能,常常将丙烯酸与其他单体进行共聚。
共聚物可以通过改变共聚单体的种类和比例来调节树脂的性能。
常用的共聚单体包括甲基丙烯酸甲酯、乙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等。
共聚物的引入可以改善丙烯酸树脂的耐候性、耐化学品性、热稳定性等。
此外,共聚物还可以调节树脂的粘度、硬度、柔韧性等物理性质。
5. 功能性单体为了赋予丙烯酸树脂特殊的功能,常常将功能性单体引入聚合反应中。
功能性单体可以通过与丙烯酸单体发生共聚反应,将特殊的性能引入树脂中。
常用的功能性单体包括羧酸单体、醇单体、酰胺单体等。
羧酸单体可以使树脂具有较好的粘接性能;醇单体可以使树脂具有良好的溶解性;酰胺单体可以使树脂具有较好的耐磨性。
功能性单体的引入可以改善丙烯酸树脂的性能,满足特定的应用需求。
6. 交联剂为了提高丙烯酸树脂的耐热性和耐溶剂性,常常需要引入交联剂进行交联反应。
交联剂可以与丙烯酸树脂中的双键发生反应,形成3D网络结构,从而提高树脂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丙烯酸树脂设计开发及生产技术概要

2.2、单体的选择2
常见功能性单体:丙烯酸-2-羟基乙酯(HEA)、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丙烯酰胺、 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甲基丙烯酸等; 特点:一般含羟基、羧基、氨基、环氧基、含硅、含氟; 作用:引入官能团或交联点,提高附着力、耐水、耐溶剂等。
2.3、功能单体的具体特点
1、含羟基的单体:HEA、HEMA、HPA、HPMA 以及一些改性的单体,可以为溶剂型树脂提 供聚氨酯固化剂、氨基树脂交联用的官能团; 2、羧基的单体:丙烯酸、甲基丙烯酸、衣康酸等,羧基的引入可以改善树脂对颜、填料的润 饰性及对基材的附着力,而且同环氧基团有反应性,对氨基树脂的固化有催化活性; 3、有机硅单体:乙烯基三甲氧基硅烷(YDH-171)、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 (KH-570)等,乙烯基硅氧烷类单体活性较大,很容易水解和交链,因此用量要少,而且最 好在聚合过程的保温阶段加入。
偶氮化合物是分子结构中含有偶氮基—N=N—,它可在光和热作用下分解而放出氮气、 同时生成自由基。
偶氮类引发剂一般无诱导分解反应,所得大分子得分子量分布较窄。
2.12、常用引发剂引发活性
品名
过氧化二苯甲酰(BPO) 过氧化二月桂酰
过氧化-2-乙基已酸叔丁酯 过氧化-2-乙基己酸叔戊酯
过氧乙酸叔丁酯 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 过氧化-3,5,5-三甲基己酸叔丁酯
2.17、基本工艺
(1) 共聚单体的混合。关键是计量,无论大料(如硬、软单体)或是小料(如功能单体、引发剂、 分子量调节剂等)最好精确到0.2%以内,保证配方的准确实施。同时,应该现配现用; (2) 加入釜底料。将配方量的(混合)溶剂加入反应釜,逐步升温至回流温度,保温约0.5h,驱氧; (3) 在回流温度下,按工艺要求滴加单体和引发剂的混合溶液。滴加速度要均匀,如果体系温升过快 应降低滴料速度; (4) 保温聚合。单体滴完后,保温反应一定时间,使单体进一步聚合; (5) 后消除。保温结束后,可以分两次或多次间隔补加引发剂,提高转化率; (6) 再保温。保温后期可以适当升点温; (7) 取样分析。主要测外观、固含量和黏度等指标; (8) 调整指标; (9) 过滤、包装、质检、入库。
丙烯酸树脂合成技术简介

技术研发三部
什么是丙烯酸树脂?
由丙烯酸酯类和甲基丙烯酸酯类及其它烯 属单体共聚制成的树脂 通过选用不同的树脂结构、不同的配方、 生产工艺及溶剂组成,可合成不同类型、 不同性能和不同应用场合的丙烯酸树脂, 故而其使用范围很广
丙烯酸树脂分类
按成膜机理分:
热塑性树脂 分子量大,受热后可融化, 成膜前后分子结构无变化
羟基丙烯酸树脂 TC3365、TB75048P等 可常温自干,也可烤干 搭配聚氨酯固化剂用作对外观要求高的场合,如汽 车漆、亮光家具漆等
TB60026P、TC3066、
丙烯酸树脂分类2
按溶剂类型分:
溶剂型丙烯酸树脂
水性丙烯酸树脂 高固体分丙烯酸树脂 固体丙烯酸树脂
固体分 TP/TB/TC为溶剂型 TW为水性
1、控温反应而温度未控制好的 单位是 Pa· s/25℃(旋转黏度机) 3代表固体分,单位为 、原材料变质或者原材料中杂志含量过高而质检未能检出的,可能导致黄变 固含异常的原因一般为: 2 、滴加过快或过慢的 % 或者s/25℃(格氏管或涂-4杯) 4 、阻聚剂含量过高或阻聚剂厂家更换品种而未通知我司的,可能导致黄变 1、投料错误 3测试方法为烘干法,有给定的 、引发剂添加量不对或 K901含量不对的 5烘烤温度和时间 、原料含水量高而合成工艺为要求脱水的可能导致浑浊的 2、转化率不够,一般配方固定后很少会出现这种情况 4 、投错溶剂导致溶解力不一致或者回流温度不一致的 6、原材料变质或其他原因导致部分胶冻的 、原材料过期至聚合物超标的可能导致浑浊 3、单体含量偏低 5 7、热源温度过高导致粘釜,或加热过猛致回流太大导致单体或引发剂损失的 、前后两釜不同品种树脂不混容而为洗釜的一定会导致浑浊 6
衣康酸酯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其医药应用的开题报告

衣康酸酯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其医药应用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丙烯酸树脂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候性、耐水性、化学稳定性等特性,广泛用于包装、建筑、印刷、涂料等领域。
同时,其应用也拓展到了医药领域,如药物缓释剂、医用胶带、药品包装等。
然而,传统丙烯酸树脂存在一些局限性,如生物相容性差、药物释放速率慢等。
因此,需要研究一种新型的丙烯酸树脂,以改善以上问题。
衣康酸酯是一种羧基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药物释放性能。
因此,将衣康酸酯与丙烯酸树脂进行改性,可获得具有良好生物相容性和药物释放性能的材料。
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拟通过衣康酸酯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合成,研究其医药应用价值。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学习衣康酸酯和丙烯酸树脂的化学特性和应用,以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
2. 合成衣康酸酯改性丙烯酸树脂:首先,通过乙酰氯酯化衣康酸,制备衣康酸酯;其次,将衣康酸酯和丙烯酸树脂单体加入反应器中,在无氧条件下进行自由基聚合反应,得到衣康酸酯改性丙烯酸树脂。
3. 对衣康酸酯改性丙烯酸树脂进行表征:包括对其物理化学性质、形态结构、药物载荷量、药物释放速率等方面的测试和分析。
4. 对衣康酸酯改性丙烯酸树脂的医药应用进行研究:探索其在药物缓释剂、医用胶带、药品包装等领域的应用前景。
三、预期成果和意义通过本研究,预计可以实现以下目标:1. 合成一种具有生物相容性和药物释放性能的丙烯酸树脂材料,为医药领域提供新的材料选择。
2. 对该材料进行表征和确定其性能特点,为后续医药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3. 探索该材料在医药领域的应用前景,对相关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本研究预计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开展:1. 研究前期(2021年7月-2021年8月):学习衣康酸酯和丙烯酸树脂的化学特性和应用,搜集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制定研究方案和实验设计。
2. 合成材料(2021年9月-2021年11月):按照实验设计制备衣康酸酯改性丙烯酸树脂。
丙烯酸树脂

丙烯酸树脂类摘要:本文通过论述丙烯酸树脂药用辅料的分类、结构与性能;综述合成研究概况,展望了丙烯酸树脂药用辅料合成研究的发展方向。
药用辅料的丙烯酸树脂是一类由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及它们的酯如:甲酯、乙酯等)以本体(一种单体)聚合,或者与甲基丙烯酸(或它的酯如:甲酯、乙酯、二甲胺基乙酯等)以二种单体(二元)或以三种单体(三元)按一定比例共聚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其合成反应可以用下列通式表示:R (或R 1或R 2或R 3 )+R 1(或R 2或R 3或R 4丙烯酸树脂R =丙烯酸 R 1 =甲基丙烯酸 R 2 = 丙烯酸酯类 R 3 = 甲基丙烯酸酯类 R 4 = 其它酯类 本体聚合:R=R 1=R 2=R 3 =R 4二元聚合:R 、R 1、R 2、R 3 、R 4中任意二种R 共聚 三元聚合:R 、R 1、R 2、R 3 、R 4中任意三种R 共聚该类化合物在体内不降解,安全无毒,由于其结构特点,可以使药物按预期设计或在胃或在肠溶出;并可以用于缓(控)释制剂(1)(2);更有可能以此类辅料将药物制成靶向制剂(3)(4)。
因此,在药剂中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试以“分类”、“结构与性能”、“合成研究概况”等三方面作一概述。
1 分类按制造原料(单体)分类本体聚合而形成 即自身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部分被中和的聚丙烯酸”(国际特品公司NP600、NP700、NP800)二元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酸树脂l (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丁酯35;65共聚物)、聚丙烯酸树脂Ⅱ(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1:1)共聚物)、聚丙烯酸树脂Ⅲ(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1:2)共聚物)、Eudragit(尤特奇)NE 30D (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2:1)共聚物)、尤特奇L 100—55(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乙酯(1:1)共聚物)等等。
三元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酸树脂lV (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1:2:1)共聚物)、聚甲丙烯酸铵酯Ⅰ(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氯化三甲胺基乙酯(1:2:)共聚物)、聚甲丙烯酸铵酯Ⅱ(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氯化三甲胺基乙酯(1:2:)共聚物)、尤特奇FS 30D (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1:1:1)共聚物)等等。
丙烯酸树脂类药用辅料的分类、结构性能及合成研究概况

丙烯酸树脂类药用辅料的分类、结构性能及合成研究概况广州迈特兴华制药厂有限公司 张建国摘要:本文通过论述丙烯酸树脂药用辅料的分类、结构与性能;综述合成研究概况,展望了丙烯酸树脂药用辅料合成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丙烯酸树脂;分类;结构;合成研究药用辅料的丙烯酸树脂是一类由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及它们的酯如:甲酯、乙酯等)以本体(一种单体)聚合,或者与甲基丙烯酸(或它的酯如:甲酯、乙酯、二甲胺基乙酯等)以二种单体(二元)或以三种单体(三元)按一定比例共聚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其合成反应可以用下列通式表示:R (或R 1或R 2或R 3 )+R 1(或R 2或R 3或R 4丙烯酸树脂R =丙烯酸 R 1 =甲基丙烯酸 R 2 = 丙烯酸酯类R 3 = 甲基丙烯酸酯类 R 4 = 其它酯类本体聚合:R=R 1=R 2=R 3 =R 4二元聚合:R 、R 1、R 2、R 3 、R 4中任意二种R 共聚三元聚合:R 、R 1、R 2、R 3 、R 4中任意三种R 共聚该类化合物在体内不降解,安全无毒,由于其结构特点,可以使药物按预期设计或在胃或在肠溶出;并可以用于缓(控)释制剂(1)(2);更有可能以此类辅料将药物制成靶向制剂(3)(4)。
因此,在药剂中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试以“分类”、“结构与性能”、“合成研究概况”等三方面作一概述。
1 分类1.1 按制造原料(单体)分类1.1.1 本体聚合而形成 即自身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部分被中和的聚丙烯酸”(国际特品公司NP600、NP700、NP800)1.1.2 二元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酸树脂l (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丁酯35;65共聚物)、聚丙烯酸树脂Ⅱ(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1:1)共聚物)、聚丙烯酸树脂Ⅲ(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1:2)共聚物)、Eudragit(尤特奇)NE 30D (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2:1)共聚物)、尤特奇L 100—55(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乙酯(1:1)共聚物)等等。
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其应用

丙烯酸树脂的合成及应用以丙烯酸酯、甲基丙烯酸酯以及苯乙烯(St)等乙烯基单体为主要原料合成的共聚物称为丙烯酸酯树脂(简称AR)。
该类树脂具有色浅、保色、保光、耐候、耐腐蚀和耐污染等特点,已广泛应用于汽车、飞机、机械电子、家具、建筑、皮革、木材、造纸、印染、工业塑料及日用品涂饰等领域。
其主要类型有溶剂型AR、水性AR、高固体组分AR和粉末型AR等。
通过选用不同的树脂结构、不同的配方、生产工艺及溶剂组成,可合成不同类型、不同性能和不同应用领域的丙烯酸树脂,丙烯酸树脂根据结构和成膜机理的差异又可分为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和热固性丙烯酸树脂。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在成膜过程中不发生进一步交联,因此它的相对分子量较大,具有良好的保光保色性、耐水耐化学性、干燥快、施工方便,易于施工重涂和返工,制备铝粉漆时铝粉的白度、定位性好。
热塑性丙烯酸树脂在汽车、电器、机械、建筑等领域应用广泛。
热固性丙烯酸树脂是指在树脂结构中带有一定的官能团,在制漆时通过加入的氨基树脂、环氧树脂、聚氨酯等树脂中的官能团反应形成网状结构,热固性树脂一般相对分子量较低。
热固性丙烯酸涂料有优异的丰满度、光泽、硬度、耐溶剂性、耐侯性、在高温烘烤时不变色、不返黄.最重要的应用是和氨基树脂配合制成氨基—丙烯酸烤漆,目前在汽车、摩托车、自行车、卷钢等产品上应用十分广泛. 1.水溶性丙烯酸树脂随着人类对环境及健康的日益重视,水性涂料已获得了愈来愈广泛的应用。
国内工业涂料的水性化水平和工业发达国家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水性涂料面临的主要难题是在成本可接受的前提下如何提高产品的性能,使之达到与溶剂型漆相同或接近的水平,并进一步降低VOCs的排放量。
水性涂料代表着低污染涂料发展的主要方向。
为了不断改善其性能,扩大其应用范围,近半个世纪以来国内外对水性涂料进行了大量的研究。
水性丙烯酸酯树脂涂料在近几十年内得以迅速发展,除了它具有水性涂料的优缺点外,还与丙烯酸酯单体的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丙烯酸树脂成分

丙烯酸树脂成分丙烯酸树脂是一种常见的聚合物材料,广泛应用于涂料、胶粘剂、油墨、塑料等领域。
它由丙烯酸单体聚合而成,具有优良的物理性质和化学稳定性。
下面将从丙烯酸树脂的合成、性质和应用等方面进行介绍。
一、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丙烯酸树脂的合成主要通过丙烯酸单体的聚合反应实现。
通常采用自由基聚合方法,即在存在引发剂和聚合助剂的条件下,引发剂引发丙烯酸单体的自由基聚合,形成线性或交联的聚合物结构。
聚合反应可以在溶液、乳液或悬浮体系中进行,具体条件和方法根据不同的要求而定。
二、丙烯酸树脂的性质1. 物理性质:丙烯酸树脂具有良好的透明度和光泽,其玻璃化转变温度较高,使其在高温环境下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此外,丙烯酸树脂还具有较高的抗紫外线性能和耐候性。
2. 化学性质:丙烯酸树脂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酸碱等化学环境中具有较高的耐受性。
丙烯酸树脂还具有较好的耐腐蚀性,能够抵抗一定程度的化学腐蚀。
3. 力学性能:丙烯酸树脂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同时具有一定的韧性和耐冲击性。
三、丙烯酸树脂的应用1. 涂料:丙烯酸树脂作为主要成膜物质,广泛应用于涂料行业。
其具有良好的附着力、耐候性和耐化学腐蚀性,可用于金属、木材、塑料等基材的涂装,提供保护和装饰效果。
2. 胶粘剂:丙烯酸树脂作为胶粘剂的主要成分,具有良好的粘接性能和耐久性。
广泛应用于纸品、包装、建筑等领域,实现不同材料的粘接和固定。
3. 油墨:丙烯酸树脂作为油墨的重要成分,具有良好的印刷性能和耐候性。
可用于各类印刷品的制作,如包装盒、标签、海报等。
4. 塑料:丙烯酸树脂可通过共聚合或改性等方法,制备出不同性能的塑料制品。
其具有较高的强度、硬度和耐热性,广泛应用于汽车零部件、电子产品外壳等领域。
丙烯酸树脂作为一种重要的聚合物材料,在涂料、胶粘剂、油墨、塑料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合理的合成方法和改性手段,可以得到不同性能的丙烯酸树脂,满足不同领域对材料性能的需求。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丙烯酸树脂的应用前景将更加广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丙烯酸树脂类药用辅料的分类、结构性能及合成研究概况迈特兴华制药厂 建国摘要:本文通过论述丙烯酸树脂药用辅料的分类、结构与性能;综述合成研究概况,展望了丙烯酸树脂药用辅料合成研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丙烯酸树脂;分类;结构;合成研究药用辅料的丙烯酸树脂是一类由丙烯酸(或甲基丙烯酸及它们的酯如:甲酯、乙酯等)以本体(一种单体)聚合,或者与甲基丙烯酸(或它的酯如:甲酯、乙酯、二甲胺基乙酯等)以二种单体(二元)或以三种单体(三元)按一定比例共聚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其合成反应可以用下列通式表示:R (或R 1或R 2或R 3 )+R 1(或R 2或R 3或R 4丙烯酸树脂R =丙烯酸 R 1 =甲基丙烯酸 R 2 = 丙烯酸酯类R 3 = 甲基丙烯酸酯类 R 4 = 其它酯类本体聚合:R=R 1=R 2=R 3 =R 4二元聚合:R 、R 1、R 2、R 3 、R 4中任意二种R 共聚三元聚合:R 、R 1、R 2、R 3 、R 4中任意三种R 共聚该类化合物在体不降解,安全无毒,由于其结构特点,可以使药物按预期设计或在胃或在肠溶出;并可以用于缓(控)释制剂(1)(2);更有可能以此类辅料将药物制成靶向制剂(3)(4)。
因此,在药剂中应用日益广泛。
本文试以“分类”、“结构与性能”、“合成研究概况”等三方面作一概述。
1 分类1.1 按制造原料(单体)分类1.1.1 本体聚合而形成 即自身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部分被中和的聚丙烯酸”(国际特品公司NP600、NP700、NP800)1.1.2 二元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酸树脂l (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丁酯35;65共聚物)、聚丙烯酸树脂Ⅱ(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1:1)共聚物)、聚丙烯酸树脂Ⅲ(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甲酯(1:2)共聚物)、Eudragit(尤特奇)NE 30D (丙烯酸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2:1)共聚物)、尤特奇L 100—55(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乙酯(1:1)共聚物)等等。
1.1.3 三元聚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如:聚丙烯酸树脂lV (甲基丙烯酸丁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1:2:1)共聚物)、聚甲丙烯酸铵酯Ⅰ(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氯化三甲胺基乙酯(1:2:0.2)共聚物)、聚甲丙烯酸铵酯Ⅱ(丙烯酸乙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氯化三甲胺基乙酯(1:2:0.1)共聚物)、尤特奇FS 30D (甲基丙烯酸、丙烯酸甲酯和甲基丙烯酸甲酯(1:1:1)共聚物)等等。
1.1.4与其它高分子混合而形成的高分子化合物 本类丙烯酸树脂是在共聚(合成反应)完成以后加入其它高分子药用辅料而形成的产品。
如: 尤特奇RD 100(聚甲丙烯酸铵酯Ⅰ和羟甲基纤维素钠(9:1)混合物)、1.2 按丙烯酸树脂的溶解性能分类1.2.1 pH 依赖型丙烯酸树脂 本类丙烯酸树脂只在特定的pH 条件下溶解而释放药物如:聚丙烯酸树脂lV 溶于pH<5的胃液;是胃溶性药物的良好辅料。
而聚丙烯酸树脂l 、尤特奇L 100—55、聚丙烯酸树脂Ⅱ、聚丙烯酸树脂Ⅲ、尤特奇FS 30D 等等溶于pH>7以上肠液。
是肠溶性药物的良好辅料。
1.2.2 非pH 依赖型丙烯酸树脂 本类丙烯酸树脂不溶于水,在任何pH 条件下都不溶解如:尤特奇NE 30D 。
是缓(控)释制剂的良好辅料。
1.2.3 渗透型丙烯酸树脂 本类丙烯酸树脂不溶于水,但是遇水能溶胀,形成微小的水分子通道,如: 聚甲丙烯酸铵酯Ⅰ、聚甲丙烯酸铵酯Ⅱ,广泛用于缓(控)释制剂的膜包衣技术。
2结构与性能2.1 含酸性基团的丙烯酸树脂(阴离子型、肠溶型丙烯酸树脂) 酸性基团为:-COOH -如:(聚丙烯酸树脂l )(尤特奇L 100—55)(聚丙烯酸树脂Ⅱ及聚丙烯酸树脂Ⅲ)这类丙烯酸树脂由于含有羧基,很容易与碱生成盐而溶解,所以它们大多数只溶于pH>7的碱性环境,如果片芯是强酸弱碱盐,则药物遇水会溶解,释放出 H+离子,渗入包衣,结果会增强包衣的抗酸能力,延缓肠液对包衣的溶解;如果片芯是强碱弱酸盐,则药物遇水会溶解,释放出 OH-离子,渗入包衣,结果会削弱包衣的抗酸能力,加速肠液对包衣的溶解。
2.2 含碱性基团的丙烯酸树脂2.2.1季胺型(阳离子型、渗透型丙烯酸树脂) 如:(聚甲丙烯酸铵酯Ⅰ及聚甲丙烯酸铵酯Ⅱ)此类聚合物含有季胺基团,在水中不溶,但季按盐有很强的亲水性,使其具有一定的水渗透溶胀作用,季按盐基团的比例越多,渗透性越大。
用作薄膜包衣时,使“薄膜”具有一定的渗透性。
遇水时,在包衣层中形成孔道,使水分子渗透进入片芯。
聚甲丙烯酸铵酯Ⅰ号的孔道为1-5µm ,聚甲丙烯酸铵酯Ⅱ号的孔道为0.1-0.6µm(5),如果两者按不同的比例混合后,用于固体制剂的薄膜包衣,就可以将包衣膜调节成不同大小的孔道,即可调节包衣膜渗透性的大小,达到控制药物的释放的目的,因此用于缓控释制剂。
2.2.2叔胺基团型(胃溶型丙烯酸树脂)如:(聚丙烯酸树脂lV )此类聚合物含有叔胺基,由于叔胺基具有很强的亲水性,在pH>5时溶胀,在pH<5的酸性环境溶解,2.3 同时含有酸性、碱性基团的丙烯酸树脂(两性丙烯酸树脂)(6)如:(两性丙烯酸树脂)这种两性丙烯酸树脂在pH=4.4以下和pH=7.4以上的缓冲液中可以溶解,在中性或微酸性溶液中不溶,用作片剂包衣具有良好的抗湿性。
又如:部分被中和的聚丙烯酸(7)“部分被中和的聚丙烯酸”(国际特品公司产品),具有很强的粘合性,作为增稠剂、粘合剂,用于贴膏剂、软膏、退热贴等等剂型。
2.4 不含酸性、碱性基团的丙烯酸树脂如:(尤特奇NE 30D)以上结构式除了另标明外参考文献(8)这类丙烯酸树脂在任何pH环境下都不溶解,能抵抗各种酸、碱,在整个消化道中不发生变化,服后以原形排出体外,是良好的缓(控)释骨架材料2.5丙烯酸树脂的其它物理性质2.5.1玻璃化温度(Tg) 肠溶型树脂大多数由甲基丙烯酸及其甲酯单体共聚而成。
由于结构中甲基的存在,使大分子链段运动受阻,呈现较强刚性,Tg较高,常常在100℃以上。
Tg较高的丙烯酸树脂因其脆性太大,不能直接用作薄膜包衣材料时,往往要加入增塑剂以增加成膜的柔顺性。
胃溶型和胃崩型树脂含丙烯酸酯的比例较大,丙烯酸树脂的作用如同增塑剂,链段的运动相对容易,大分子的柔性增强。
尤其是丙烯酸丁酯的存在,使之更易成膜和更加柔顺,用作薄膜包衣材料时,不用另加增塑剂。
渗透型树脂中的丙烯酸乙酯比胃溶型中的丙烯酸丁醋的增塑性差一些,故其Tg在55℃左右。
2.5.2最低成膜温度(MFT) MFT是指聚合物乳液在一定的加热干燥条件下,形成连续性薄膜的温度。
在MFT以下,聚合物粒子不能发生熔合变形而成膜。
在含丙烯酸酯的聚合物中,丙烯酸酯比例越高,MFT越低。
2.5.3力学性质除尤特奇 E30D和尤特奇 L30D外,其他树脂很少能形成具有一定拉伸强度及柔韧的独立薄膜,其拉伸强度一般小于5kg/mm2,断裂伸长率在14%以下。
“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是考察高分子材料能否形成包衣膜的主要参数,克服其不足的办法一是以不同性质的树脂混合应用,其次是加入适宜的增塑剂。
3合成研究概况3.1国情况3.1.1肠溶型薄膜包衣材料何倩倩等(9)采用乳液聚合法,以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作为共聚单体[单体总量:(占体系):30%;单体比例:1:1]、过硫酸钾作为引发剂(占单体总量0.25%)、十二烷基硫酸钠及OP-10复配(比例:3:1)作为乳化剂(占单体总量1.5%)、苯乙烯的二聚体作为分子量调节剂(占单体总量2.5%)、碳酸氢钠作为pH值调节剂(占单体总量0.22%), 反应温度:80℃,反应体系:水溶液,制备了肠溶型药物包衣用丙烯酸树脂(相当于丙烯酸树脂Ⅰ号)并考察了乳化剂配比及用量、引发剂及分子量调节剂的用量、反应温度、加料方式、相比等因素的影响,最终产物的分子量约为18.9万。
亚平等(10)采用乳液聚合方法直接合成以水为分散介质以甲基丙烯酸、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比例:1:1及1:2;单体总量占体系30% ) ,硫代乙醇酸辛酯为分子量调节剂(占单体总量0.15-0.2%),十六烷基磺酸钠;O P乳化剂复合乳剂(比例:4:1)为乳化剂(占总量的0.7-0.9%),过硫酸铵为引发剂(占总量的0.3-0.35%),碳酸氢钠为pH调节剂(占单体总量0.18%),反应温度:70-75℃,反应体系:水溶液。
合成了肠溶型丙烯酸树脂(相当于德国Rohm 公司的Eu rdgit L 30D 和Eu rdgit S 30D;国产丙烯酸树脂Ⅰ号及Ⅱ号)。
研究分析了聚合过程中, 乳化剂、引发剂、相对分子质量调节剂、pH 值缓冲剂的种类、用量的影响, 以及反应温度、搅拌速度、加料方式的影响。
找到了一条合理的聚合工艺路线。
同时研究了肠溶型丙烯酸树脂的薄膜包衣过程。
郭圣荣等(11)以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为原料(单体比例:1:1.5),过硫酸钾为引发剂, 反应温度75℃,反应体系:95 %的异丙醇水溶液,以自由基溶液共聚溶液聚合的制备方法,合成了药用肠溶性丙烯酸树脂(相当于丙烯酸树Ⅱ号)。
考察了物料配比、反应温度、溶剂浓度、引发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吉佑等(12)采取乳液聚合的方法,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单体为原料,过硫酸铵为引发剂(用量:质量分数为0.15% ),OP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复配为乳化剂(用量:质量分数为0.18%),以碳酸氢钠为pH缓冲剂, 反应温度75℃。
合成具有增塑效果的新型水性肠溶型丙烯酸树脂乳液。
这个研究相当于改良了丙烯酸树脂Ⅱ即:在丙烯酸树脂Ⅱ分子结构的基础上引入丙烯酸丁酯基团,使产物更易成膜和更加柔顺,用作薄膜包衣材料时,不用另加增塑剂,这个丙烯酸丁酯基团起到了增塑效果。
聂王焰等(13)以甲基丙烯酸与甲基丙烯酸甲酯(单体比例:1.2:1)为原料,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占总量的0.3-0.5%), 反应温度:75-85℃,反应体系:10%的乙醇水溶液,经溶液聚合制备出药用肠溶性丙烯酸树脂(相当于丙烯酸树Ⅱ号)。
考察了物料配比、反应温度、溶剂浓度、引发剂用量对反应的影响。
3.1.2胃溶型薄膜包衣材料何倩倩等(14)以甲基丙烯酸甲酯、甲基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1:1)原料,以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与OP-10 复配为乳化剂,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以苯乙烯的二聚体分子量调节剂,以液体石蜡为连续相(油相) ,PVA 溶液为分散相(水相) ,GA 为反应交联剂,盐酸为催化剂,反应温度控制在75-85℃,采用反相悬浮交联反应的方法,制备了水性胃溶型药物包衣用丙烯酸树脂(产物分子量约15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