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名著阅读考题分析

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考题分析【考点内含阐述】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是中考语文试卷上的“常客”。
语文新课程标准对此提出的要求是,一要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二要能够区分写实作品与虚构作品,了解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学样式;三要能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四要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各地语文中考基本上都是围绕这些课标要求进行设题的,其中,对教材涉及的文化常识,对现行教材所涉及的古今中外著名作家及其作品,以及在中外文学史上占重要地位的作家作品,考得较多。
【题型分类例析】一.填充题1.文学文化常识填充例1.(2011年湖南株洲卷)造物者——倘若在永久的生命中,只容有一次极乐的应许,我要至诚地求着:“我在母亲怀里,母亲在小舟里,小舟在月明的大海里。
”这首小诗的作者是。
小诗把对的歌颂、对童真的呼唤、对的咏叹完全地融为一体,给人以无穷的回味和启迪。
解析:这类填充题,根据作家生平、作品所涉及到的文化常识等考点进行设题,以填空的形式出现,要求考生能根据提示语准确填写出相关的作者名、国别、文化常识、重要的历史事件等。
解答这类题目,只要能将教材上所涉及到的文学及文化常识记牢,了解作品内容,那就能正确解答出题目。
参考答案:冰心(谢婉莹)母爱自然2.作品主题、情节、人物、写作特色填空例2.(2011年浙江台州卷)他虽嫉恶如仇,却从无武松鸳鸯楼连杀十五人的血腥,也没有李逵两把板斧排头砍倒一片百姓的凶残;他对人间苦难有深切的体悟,如在桃花村痛打小霸王周通后,劝周通放弃亲事,为的是让刘太公能够老有所养,不要“教老人家失所”;梁山上见着林冲便动问“阿嫂信息”……文中的“他”是,请你简要地写出原著中有关他的另一件事情:。
解析:这类填充题,主要是根据文学作品主题、故事情节、人物性格、写作特色等考点进行设题,要求考生根据提示语填写作品的主要人物及其性格,以及作品的主要情节等。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1、取决2、诀别3、抉择4、委屈5、委曲求全6、各得其所7、捶打8、憔悴9、烂漫10、喜出望外11、絮絮叨叨12、树杈13自作主张14、不可抗拒15、形影不离16、严厉17变本加厉18再接再厉19根深蒂固20叶梗21沐浴22祷告23遮蔽24褪色25磕头26背诵27歌颂28狡猾29啰嗦30搓捻31惭愧32小心翼翼33不求甚解34恍然大悟35美不胜收36截然不同37油然而生38悔恨39教诲40徘徊41衣袂42随声附和43女娲44寂寞45蓬勃46澄澈47神通广大48眉开眼笑49旷野50一盏51孪生52痒酥酥53粗犷1遗憾2震撼3尴尬4辉煌5威慑6萤火虫7荧幕8独具慧眼9蛛丝马迹10一字不漏11滚瓜烂熟12整装待发13聋哑14琳琅满目15徒手16惊讶17绰号18呆板19叛逆20丑陋21喉咙22座右铭23得意洋洋24洗耳恭听25持之以恒26鸦雀无声27声名鹊起28惟妙惟肖29朗润30酝酿31婉转32嘹亮33眼花缭乱34潦草35烘托36风筝37卖弄38镶嵌39安适40慈善41宽敞42地毯43蓝汪汪44撩动45槐树46攀附47弧形48孤单49镰刀50背篓51竹篱52蟋蟀1挑逗2花苞3瀑布4枯槐5仙露琼浆6高不可攀7灰心丧气8固执9淘洗10隐秘11喧腾12苏醒13葱茏14海枯石烂15鱼鳞16预兆17轻盈18朦胧19凸起20冰雹21谚语22弥漫23篡夺24贪婪25果酱26妒忌27更胜一筹28惊慌失措29开膛破肚30津津有味31梧桐32健步33溅落34里程碑35昂首挺立36一叶孤舟37遥遥在望38可望不可即39吆喝40踪迹41铁钳42爵士43愕然44赏赐45御聘46头衔47勋章48袍子49不可救药50骇人听闻51言简意赅下列词语不仅注意字形还要注意字音1、峰峦2点缀3绫纱4顷刻5丝丝缕缕6日晕7一霎时8啄木鸟9吮吸10中旬11篝火12狩猎13喧嚣14窸窸窣窣15喑哑16静谧17气氛18吱吱19劫掠20逃窜21俘虏22盔甲23撇开24和睦25椭圆26铁锹27擎着28风驰电掣29寻觅30炫耀31愚蠢32滑稽33陛下34踉踉跄跄35称职36掺和37滚烫38嬉戏39哞哞40咩咩41潺潺42蔷薇43霹雳44迸溅45沉淀46绽放47伫立48伶仃49忍俊不禁50盘虬卧龙1训诫2机械3迂回4啜泣5屡次6瘦骨嶙峋7头晕目眩8收敛9颤动10宽恕11卑微12一丝不苟13诱惑14一瞬间15骸骨15潜行17档案18引颈长吼19窥见20躯壳21悄然22静悄悄23猛犸24尴尬25开拓26停滞27倾向28顷刻29翘首30翘尾巴31须臾32屏息33绰号34绰刀35嘈杂36起哄37哄堂大笑38惟妙惟肖39蓑笠40酝酿41应和42黄晕43抖擞44水藻45发髻46贮蓄47伫立48人才济济49假公济私50济南1偌大2栅栏3蜷曲4屋檐5倏忽6锥形7刹那8刹车9丁丁10肥硕11栖息12乌桕13寥廓14梦寐15枯涸16清冽17竦峙18嫩芽19分歧20粼粼21一霎时22瘫痪23整宿24逮着玩25逮捕26脸颊27抹泪28抹布29怦怦30荫蔽31姊妹32徘徊33匿笑34膝盖35河堤36模糊37模样38卜问39焚烧40纠纷41感慨42大概43混为一谈44恍然大悟45涨红46涨潮47疲倦不堪48绽开49给予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1.下列作品、作家、朝代(国名)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皇帝的新装》——安徒生——意大利B.《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英国C.《春》——朱自清——现代D.《观沧海》——曹操——南北朝2.下面的作家作品简介有误的是A.纪昀,字晓岚,长洲(现在江苏苏州人),清代文学家,本册教材选有他的文章《虽有佳肴》。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一篇新闻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2.《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3.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4.《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
5.《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宋代文学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这派代表,并称“苏辛”。
6.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
7.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有“诗佛”之称。
王维擅书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有《王摩诘文集》等传世。
8.《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二人并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9.《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10.《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著有童话故事《稻草人》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11.《〈孟子〉二章》的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后人以“孔孟”并提,被称为“亚圣”。
12.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朝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一、文学常识1.一篇新闻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2.《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3.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4.《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
5.《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宋代文学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这派代表,并称“苏辛”。
6.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
7.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有“诗佛”之称。
王维擅书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有《王摩诘文集》等传世。
8.《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二人并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9.《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10.《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著有童话故事《稻草人》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11.《〈孟子〉二章》的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后人以“孔孟”并提,被称为“亚圣”。
12.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朝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中考】中考语文专题复习20-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

专题20:写作训练13.下列关于名著知识及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繁星》《春水》是现代女作家冰心创作的诗集。
作品仿用印度诗人泰戈尔《飞鸟集》的形式,书写了作者的感想和回忆。
B.《水浒》中宋江因怒杀阎婆惜而被官府判了死罪,在江州刑场上被以晁盖为首的梁山好汉搭救,最终上了梁山。
C.一篇新闻,主要包括标题、导语和主体三部分。
新闻的基本特征是用事实说话,但有时也可以在叙事过程中插入简要的议论。
D.《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最早、最重要的一个源头,汉代以后被尊为儒家经典。
其作品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常用赋、比、兴手法。
答案:B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B.在弄场被梁山好汉搭救。
21.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残花缀在繁枝上;鸟儿飞去了,撒得落红满地——生命也是这般的一瞥么?”冰心的这首小诗热情地歌颂了母爱。
()(《繁星·春水》)(2)鲁滨孙为改变“星期五”的饮食习惯和吃人的欲望,炖羊肉、烤羊肉给他吃;“星期五”觉得好吃,表示再也不吃人肉。
()(《鲁滨孙漂流记》)(3)里德太太发现简·爱躲在窗龛上看书,怒骂她未经许可偷拿家里的书,毒打了她一顿,把她关进无人居住的红屋子。
()(《简·爱》)22.阅读下面的语段,按要求作答。
只听得门首有两个承局叫道:“林教头,太尉钧旨,道你买一口好刀,就叫你将去比看,太尉在府里专等。
”(《水浒传》)这两个人让林冲带上刀到白虎节堂,两人借故离开后,发生了什么事?请简述。
答案:21.(1)×(2)√(3)×22.答题要点:①高俅诬陷林冲擅入白虎节堂;②欲带刀行刺;③将其捉拿说明:答出其中两点即可。
6.名著阅读。
上了讲台,把颤抖的右手放在讲桌上,他慢慢的抬起头来。
学生们坐得很齐,一致的竖直了背,仰着脸,在看他。
他们的脸都是白的,没有任何表情,像是石头刻的。
人教版部编教材新版七年级语文上册资料汇总(文学常识、名著导读、阅读理解)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期中复习资料一、文学常识1.《散步》—莫怀戚,笔名周平安、章大明,当代作家。
2.《秋天的怀念》—史铁生,北京人,当代作家。
代表作有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集《我与地坛》《病隙碎笔》。
本文选自《史铁生作品集》。
3.《在塑生命的人》—海伦·凯勒,美国女作家,教育家。
1964年被授予“总统自由勋章”。
4.散文诗两首《金色花》—泰戈尔,印度文学家。
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著有诗集《吉檀迦利》《园丁集》等。
《荷叶母亲》—冰心,原名谢婉莹,福建长乐人。
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往事》《寄小读者》《两个家庭》等。
本文选自《冰心全集》第一卷,原题作《往事(一)》之七,题目是编者加的。
5.《世说新语》两则—刘义庆,南朝宋彭城人。
《世说新语》是由他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
6.《济南的冬天》—老舍,现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满族。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戏剧《茶馆》《龙须沟》等。
本文节选自《一些印象(四五六七)》(老舍全集)第十四卷。
7.《春》—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
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
江苏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
著有诗集《雪朝》(与人合著),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文艺论著《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本文选自《朱自清选集》。
8.《论语》十二章—《论语》儒家经典著作之一,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
9.古代诗歌四首(1)《观沧海》—曹操,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字孟德,沛国谯县人。
代表作有《短歌行》《蒿里行》等。
本诗选自《乐府诗集》。
(2)《次北固山下》—王湾,唐代诗人。
选自《全唐诗》。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大诗人。
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1 《春》选自《朱自清选集》,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为自清,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3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史称“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与杜甫并称“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5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约1251-1321 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辑本有《东篱乐府》一卷。
6《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作者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笔记》,长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6 散文诗《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1861 年—1941 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国王与王后》等。
1913 年,他以《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7 散文诗《荷叶·母亲》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当代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专题03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学生版)

专题03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都是其中的作品。
B.《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观音菩萨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
C.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被提及。
D.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
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聊斋志异》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B.《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夹叙夹议,以议为主,在实践与理论结合中进行论述,立论就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燕子来时新社”表明春燕来时正是春社时分,一般在立春之后,清明之前。
D.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茱萸节”,古人有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一句中,“济南”“秀气”分别是名词、动词。
B.《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秋思”是题目。
C.《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散文集,《五猖会》是其中一篇文章。
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二、名著阅读4.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景山曾说:“它(《朝花夕拾》)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不是传记,却提供了鲁迅早年的一大批鲜为人知的传记材料;它不是历史书,却使人从中看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而生动形象的侧面;它当然更不是民俗学著作,但它却涉及并记叙了那么多的城乡风习。
”请结合本书具体内容,任选王教授观点中的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标
5
│ 中考示《恒例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 类型二 材料解析型 例3 [2011·广安] 名著阅读。 材料一 A假意道:“你这厮诈死,洒家再打!”只见面皮
《恒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
│ 中考示《恒例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中考示例
► 类型一 名著识记型
例1 [2011·河南] 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有误
的
一
()
项
B是
A.《西游记》中,唐僧先后在五行山收了孙悟空,
鹰愁涧收了白龙马,高老庄收了猪八戒,流沙河收了沙
和尚。师徒历尽磨难,取得真经。
B.衍太太是一个善良、朴实、疼爱孩子、精通礼节
的人,鲁迅在《父亲的病》《琐记》《狗·猫·鼠》中表
达了对她的怀念之情。
·新课标
2
│ 中考示《恒例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C.《鲁滨孙漂流记》用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 鲁滨孙流落荒岛的生活经历,语言浅显,叙事详尽,让读者 感到真实可信。
渐渐的变了。A寻思道:“俺只指望痛打这厮一顿,不想三拳 真个打死了他。洒家须吃官司,又没人送饭,不如及早撒开。 ”
材料二 他的手在口袋里摸着勃朗宁手枪扁平的枪身,手 指习惯地握住了枪柄。他慢慢地掏出了手枪。“谁能想到,你 会有这么一天?”枪口轻蔑地望着他的眼睛。B把手枪放在膝 上,狠狠地骂了起来:“老弟,这是冒牌的英雄主义!干掉自 己,任何一个笨蛋,任何时候都可以做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严峻时刻,内心 的绝望、动摇以及最终战胜软弱战胜自我的全过程。
(2)请从材料一、材料二所对应的名著中任选一部写一则推 荐语(可选择内容、人物、语言等方面来写,不少于50字)。
我推荐的名著是《__水__浒____》
·新课标
7
D.《格林童话》反映了正义与邪恶、善良与凶残、智 慧与愚昧、勤劳与懒惰等带有普遍意义的人生主题,表达了 作者鲜明的爱憎和美好的愿望。
[思路分析]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的积累和判读,要 求学生必须熟悉名著中的人物、主题、特色等内容。
[解析] 不是“衍太太”,而是阿长或长妈妈。
·新课标
3
│ 中考示《恒例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 类型三 感悟评点型
例4 [2011·恩施] 名著导读。 《水浒》是中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 这部反抗封建暴政的英雄传奇,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 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 不同的人生经历和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在众多的英雄好汉中,打虎英雄武松就是最具传奇色彩的一位 。
·新课标
9
(1)联系│第中二考十示《三恒例回谦《教育横教海学郡资柴源进库留》 宾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景注中阳国基冈础武教育松资源打建设
虎》,简述“景阳冈武松打虎”的故事(从武松走出“三碗
_第(1)小题需要对人物及其性格特点有充分地了解;第(2)小题 需要__从__材__料__一__和__材__料__二__中__选__一__部__,__抓___住__主__要__的__情__节__内__容__、__人__
_物性格特点、语言特色等方面进行推荐。
·新课标
8
│ 中考示《恒例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首诗简练而隽永,富有哲理。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
。
冰心(谢婉莹)
(3) 冬 天 过 去 了 , 窗 外 保已尔春(保尔意·柯盎察金然) 。
___________________
·新课标
4
│ 中考示《恒例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人物)动完了最后一次手术,总算死里逃生,但已毫无血 色。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待在医院里了……医生建议他再做一 次手术,他冷冷地、生硬地说:“到此为止。我可够了。我已 经向科学献出了我的一部分鲜血,剩下的留给我做点别的事 吧。”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例2 [2011·义乌] 名著阅读。
(1)鲁智深绰号花和尚,他在渭州三拳打死镇关西,在相
国寺________________(行为),在野猪林义救林冲。 (2)倒“拔成垂功杨的柳花,/人们只惊慕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
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
│ 中考示《恒例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Hale Waihona Puke 我的《水浒》生推动地描写荐了梁山好汉语们从起义到:
_____兴__盛__再__到__最__终__失__败__的__全__过__程___,__塑__造__了__宋__江、吴用等众多 _的__英__雄__人__物___形__象__,__生__动__地__表__现__了__“_官__逼__民___反__”_的__主__题__。__作__
·新课标
6
│ 中考示《恒例谦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师备课、备考伴侣 专注中国基础教育资源建设
(1)材料一中A处人物是鲁__提__辖__(鲁__达__、__鲁__智__深__)__,他的性格 特 征 主 要侠是肝__义__胆__、__疾__恶__如__仇_、__粗__中__有__细__(_答__出__一__点_即__可__)____ ; 材料二中B处人物保是尔_或__保__尔__·柯__察__金_________,文段以内心独白 的 方 式 , 疾生病缠身动、丧地失了刻战斗能画力(答了出一他点即可在)
_ 品运用的是古白话,通俗生动,活灵活现,充满个性化 _特__色__,__表__现__了__作__者__深__厚__的__语__言__功__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思路分析] 此题对于提供的材料应仔细阅读,再根据题 目要__求__结__合__上__下__文__加__以__分__析__和__思__考__,___从__而__得__出__自__己__的__理__解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