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概论考通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与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每小题1分,共10分)1.魏晋南北朝佛家教义的流行前期为主的是(A )A.般若学B.涅盘学C.禅宗D.密宗2.中国古代宗法制度的基础是( C)A.血缘B.地缘C.亲亲D.同门3.中国古代专制时代控制人身自由的最基层的组织形式是(A )A.什伍里甲制度B.郡县制度C.户籍制度D.宗法制4.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规模的封建法典为( B)A.《刑书》B.《法经》C.《秦律》D.《汤刑》5."以物比德"属于( D)A.整体思维B.伦理思维C.辨证思维D.类比思维6.佛教的创始人是( C)A.张道陵B.葛洪C.释迦牟尼D.孔子7.中国封建伦理规范的最高法则为(A )A.三纲B.五常C.五伦D.十教8.在现代中国的56个民族中,除汉族外,有代表自己语言文字的民族有( A)A.24个B.25个C.26个D.27个9.有历史记载的从事汉字规范的第一人是( B)A.炎帝B.黄帝C.仓颉D.孔子10.历史上第一次由中央政府领导的正字运动是秦代的(B)A.《说文解字》B."书同文"C."文字神赐"D."圣人造字"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有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将所有正确答案的序号写在题干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
每小题2分,共16分)1.在商代,宗教崇拜的对象大体有(CDE )A.佛B.上帝C.超自然神D.天地神祗E.祖先神2.察举是一种由下向上选拔官吏人才的制度,其中最著名的三科为(ABC )A.孝廉B.茂才C.秀才D.贤良方正文学E.探花3.古代中国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是(BC )A.嫡长子继承制B.宗族祭祀C.军事讨伐D.宗法体系E.家族血缘4.下列属于庶族平民礼俗的有(ABCDE )A.三月三B.七月七C.春节D.清明E.端午5.古代关于天人关系的观点有(ACDE )A."天人合一"B."天人感应"C."天人交胜"D."天人之分"E."重天轻人"6.中国戏曲的角色分为(ABCE )A.生B.旦C.净D.末E.丑7.唐代最盛行的舞蹈为(AB )A.健舞B.软舞C.字舞D.花舞E.马舞8.下列观点中,反映中国古代审美观念的是(BCD )A.诗言志B.尚意追求C.中和之美D.尊崇自然E.乐以教化三、名词解释(每小题6分,共24分)1.文化现象2.《神灭论》3.本草之学4.中体西用论四、简答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简述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发展的大势。
2021年10月自考00321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绝密★启用前202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中国文化概论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C2.B3.B4.A5.D6.B7.D8.B9.A10.B 11.B12.C13.B14.C15.C 16.A17.D18.C19.B20.A 21.B22.D23.A24.C25.A 26.D27.A28.D29.A30.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至少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错选、多选或少选均无分。
31.B C D E32.A B C D33.A B D E34.A B E35.A B C D E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36.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1分)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1分)37.一条鞭法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主持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的税制改革。
(1分)内容是把田赋、力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同时简化征收手续。
(1分)38.家族是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1分)包括血缘关系和姻缘关系。
(1分)39.社日是古代调解乡社关系的重要节日。
(1分)是以社神祭祀为中心内容的节日,是民众的假日。
(1分)40.平仄古代汉语语音有平、上、去、入四种声调,诗歌节奏中“平”指平声字,“仄”指上、去、入三声字。
(1分)平仄相间和各个声调不同的音高变化,可以形成节奏的变化,构成一种声律的美。
(1分)中国文化概论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第1页(共3页)四、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41.简述我国地域文化对正统文化的作用。
①地域文化是正统文化的资源。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全国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文化概论试题课程代码:0032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狭义的文化又称()A.国别文化B.人文文化C.民族文化D.历史文化2.下列选项中,属于文化学研究基础单位的是()A.文化现象B.文化产品C.文化思潮D.文化事象3.被中国古人称为“表里山河”的地带是()A.青藏高原地带B.华北平原地带C.江汉平原地带D.黄土高原地带4.古埃及文明发源于()A.两河流域B.尼罗河C.底格里斯河D.幼发拉底河5.中国古代的林木乱砍滥伐,在北方造成灾难性的后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统治者太喜欢()A.大兴水利B.大兴武功C.大兴土木D.大兴文治6.司马迁的《史记》是()A.纪传体通史B.纪传体断代史C.国别史D.典志史7.从夏代起,中国开始了“家天下”的历史。
从夏初一直到周人建国之前,历史的显著特征是()A.部落的代兴B.部族的代兴C.族群的代兴D.方国的代兴8.“国之大事,唯祀与戎”一语反映的是()A.三皇五帝时代的史实B.夏朝史实C.商朝史实D.西周史实9.下列各项中,时代、作者、农书名相一致的是()A.唐贾思勰《齐民要术》B.宋陆龟蒙《耒耜经》C.元王桢《农政全书》D.明宋应星《天工开物》10.下列选项中,属于北方麦黍型农耕文化主要标志的是()A.栽培高粱B.整修田埂C.使用水车D.栽培水稻11.中国古代,金銮殿、寺庙、官府等建筑物在选址时所取的朝向是()A.正东B.正南C.东南D.西南12.中国西晋时期著名的医学著作《脉经》的作者是()A.王叔和B.皇甫谧C.孙思邈D.李时珍13.宗法制度瓦解的时期是()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秦朝D.汉朝14.在周代,与宗法制密切相关的制度是()A.三公九卿制B.井田制C.察举制D.分封制15.秦朝,中央主管兵权的军事长官、协助皇帝处理军务的是()A.太宰B.丞相C.太尉D.御史大夫16.举行观灯、舞龙、耍狮等礼俗活动的传统节日是()A.元宵节B.中秋节C.端午节D.重阳节17.荀子提出“天人之分”观点的文章是()A.《礼论》B.《正论》C.《天论》D.《乐论》18.周代,人们四时祭祀祖先,秋祭叫()A.礿B.禘C.尝D.烝19.著有《抱朴子》、《金匮药方》等书的著名道士是()A.寇谦之B.丘处机C.孙思邈D.葛洪20.唐代最有名的软舞是()A.《胡腾》B.《胡旋》C.《绿腰》D.《霓裳羽衣舞》21.在言语形式方面,主张言辞华美的是()A.孔子B.老子C.杨雄D.陆机22.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A.北京话B.北方话C.南方话D.官话23.隶书的成熟期是在()A.秦代B.汉代C.隋代D.唐代24.佛教在中国的衰落阶段是()A.东汉魏晋时期B.东晋南北朝时期C.隋唐时期D.宋元明清时期25.现代新儒家的鼎盛时期是()A.20世纪30年代B.20世纪40年代C.20世纪50、60年代D.20世纪80年代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中国文化概论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考核试题题库与答案一、选择题1.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
关于中国文化的起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 中国文化起源于原始社会B. 中国文化起源于封建社会C. 中国文化起源于奴隶社会D. 中国文化起源于资本主义社会答案:A2. 下列哪一项不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A. 造纸术B. 印刷术C. 指南针D. 火药答案:D3. 下列哪位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A. 老子B. 孔子C. 庄子D. 韩非子答案:B4. 中国古代的“六艺”包括哪些内容?A. 礼、乐、射、御、书、数B. 礼、乐、射、御、书、画C. 礼、乐、射、御、文、数D. 礼、乐、射、御、文、画答案:A5. 下列哪个朝代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朝代?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明朝答案:B6. 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是重要的节日,下列哪个节日不属于中国的传统节日?A. 清明节B. 重阳节C. 母亲节D. 腊八节答案:C二、填空题1. 中国文化可以分为三大类别:主流文化、_____文化和民间文化。
答案:精英2. 中国古代的“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_____》。
答案:孟子3. 中国古代的“三大战役”是:_____、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答案:赤壁之战4. 中国古代的“六艺”中,_____是指书法艺术。
答案:书5. 中国古代的“四大名楼”包括:岳阳楼、_____、鹳雀楼、滕王阁。
答案:黄鹤楼三、简答题1. 请简述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
答案:儒家学派的主要思想包括仁、义、礼、智、信五个方面。
仁是儒家学派的核心,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义是儒家道德规范的核心,强调封建等级制度和道德规范;礼是维护封建制度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智是指知识和智慧,强调通过学习获得知识,提高个人修养;信是指诚信,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和诚实。
2. 请简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的贡献。
答案: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火药,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

全国自考《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答案总分:100分题量:42题一、单选题(共25题,共25分)1.我国发明的指南针用于航海的时间是()。
A.战国B.唐代C.北宋D.明代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2.在清代南方学术普遍兴盛的局面下,徽州一带尚经术,其中影响最大的典范人物是()。
A.戴震B.戴震C.顾炎武D.俞樾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3.清朝皇帝亲行开耕礼的文物藏品,现保存在北京的()。
A.日坛B.月坛C.天坛D.地坛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4.《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
A.吴道子B.米芾C.赵孟D.张择端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5.被称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梦溪笔谈》的作者是()。
A.张衡B.沈括C.葛洪D.王桢正确答案:B本题解析:暂无解析6.中国黄河中、下游地区出现农耕业萌芽是在()。
A.河姆渡文化时期B.屈家岭文化时期C.仰韶文化时期D.龙山文化时期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7.中国人日常生活中的利他观念和公益精神的形成是在()。
A.原始公有制时期B.家族宗亲制时期C.中央集权制时期D.奴隶制时期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8.东晋以后,佛教涅学的代表人物是()。
A.道安B.慧远C.道生D.僧肇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9.我国火药的发明最迟是在()。
A.唐代B.北宋C.南宋D.元代正确答案:A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0.中国封建社会后期的文化正宗是()。
A.道家学说B.魏晋玄学C.宋明理学D.阴阳五行说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1.在我国治理自然环境方面最早做出不懈努力的人是()。
A.唐尧B.虞舜C.夏禹D.商汤正确答案:C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2.西晋时期河西走廊一带,在中原地区完全沦入北方边地部族入侵的混乱之际,因地理之便,长期成为中原文化的中心,对保存中原文化起了相当大的作用。
后来人们称这个地区的文化为()。
A.敦煌文化B.张掖文化C.酒泉文化D.凉州文化正确答案:D本题解析:暂无解析13.中国农耕自然经济解体的时间是在()。
中国文化概论网络通识课考试满分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期末考试新1成绩:100.0分一、单选题(题数:50,共 50.0 分)1中国最早的天文历法以()为一个单元。
1.0分A、七天B、十二天C、十五天D、三十天我的答案:B2关于人性的善恶之辨,从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的角度看,基本上遵循的是()。
1.0分A、性善论B、性恶论C、性觉论D、性寂论我的答案:B3中华民族统一化文明的形成是在()。
1.0分A、殷商时期B、周家分封制建国以后C、三皇五帝时期D、春秋战国之后我的答案:B4古代六艺不包括()。
1.0分A、礼B、乐C、骑D、射我的答案:C5下列关于礼乐文明的说法,错误的是()。
1.0分A、礼乐文明是一种尚德行的文明B、礼乐文明核心是殷商文化C、礼乐文明具有教化功能D、礼乐文明的天道观念是敬天保民我的答案:B6封建制本身就是针对()的社会现实,它本身具有同化异族的潜在功能。
1.0分A、等级分化B、贫富不均C、异族林立D、分崩离析我的答案:C7东林党指的是明代晚期以()为主的政治集团。
1.0分A、朝廷宦官B、内朝外戚C、江南士大夫D、皇权继承者我的答案:C8建立性善论学说的是()。
1.0分A、孔子B、孟子C、荀子D、老子我的答案:B9(),仁之端也。
1.0分A、恻隐之心B、羞恶之心C、辞让之心D、是非之心我的答案:A10教化民众时军民关系是怎样的?1.0分A、君民同心B、君民异心C、君主威严D、百姓完全服从我的答案:A11《管子》中记载的《玄宫五历》是根据()编订的。
1.0分A、四方历法体系B、五方历法体系C、六方历法体系D、八方历法体系我的答案:B12先秦时期有三朝划分,分别为内朝、中朝、外朝,外朝主要职责是()。
1.0分A、治理家室B、治理国事C、治理万民D、治理夷狄我的答案:C13佛教所讲的四大皆空指的是哪四种物质因素?()1.0分A、地、水、风、雷B、风、雷、水、火C、风、火、雷、电D、地、水、火、风我的答案:D14《墨子·非乐》提出了民之巨患,其中不包括()。
中国文化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化概论试题及参考答案⼀、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5⼩题,每⼩题1分,共25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个是符合题⽬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分。
1.⼈类⽂化发展过程中呈现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通常称为( )A.⽂化产品B.⽂化内涵C.⽂化现象D.⽂化事象2.南北朝时出现在历史记载中,到唐代变得相当强⼤,与唐代和平交流居多,且主要居住在今西藏地区的民族是( )A.羌B.吐蕃C.鲜卑D.回纥3.“书楚语,作楚声”⼀语说的是( )A.中原⽂化B.齐鲁⽂化C.巴蜀⽂化D.屈原⽂学4.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创建它的古代⽂明时,⾸先⾯临的特点是( )A.⼤地域上⾃然环境优越B.⼤地域上社会环境优越C.⼤地域上⼈⼝构成多族群D.⼤地域上⼈⼝构成较松散5.红⼭⽂化的神庙和祭祀遗址,实际上维系着附近相当⼤地区⼈群的( )A.社会⽣活B.精神⽣活C.物质⽣活D.家庭⽣活6.夏作为我国第⼀代王朝,历时近( )A.七百年B.六百五⼗年C.六百年D.五百年7.重农主义是为保护⼩农⽽打击⼯商业的⼀种( )A.政治观念B.经济观念C.国家观念D.⽂化观念8.我国市商贸易有⼀定的发展,并已开始使⽤货币是在( )A.夏朝时期B.商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9.古算中的“韩信点兵”就是现代数学中的( )6A.⼀次同余式组解法B.⼆次同余式组解法C.三次同余式组解法D.⾼次同余式组解法10.明代⼤医学家李时珍所著的药学百科全书是( )A.《神农本草经》B.《伤寒杂病论》C.《素问》D.《本草纲⽬》11.我国造纸术传到中东阿拉伯国家是在( )A.公元2世纪B.公元6世纪C.公元8世纪D.公元12世纪12.在宗法制度之下,中国古代社会结构的基本单位是( )A.宗族B.家庭C.什伍⾥甲D.个⼈13.科举制建⽴与全⾯推⾏的时代是( )A.明代B.宋代C.汉代D.隋唐14.《诗·⼩雅·北⼭》云:“溥天之下,莫⾮王⼟,率⼟之滨,莫⾮王⾂。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中国文化概论自考试题及答案
1.古代的吉礼,据《周礼》讲,就是()的典礼。
2.西周官吏选拔制度,春秋以前主要是世袭制,战国时期,逐渐实行()制,将相往往由国君从平民中提拔任命。
3.中国从辛亥革命以后至今主要采用阳历,而在此前所使用的是()历,因其便于农事,至今仍在农村使用。
4.中国古代最长的一首抒情诗是()。
5()的诗歌真实地反映了安史之乱前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被公认为“诗史”。
6.中国第一部代史是()。
7.宋元话本的名目很多,现存的可以分为小说话本和()两大类。
8.朱熹认为客观精神的“理”是世界的本源,陆九渊认为主观意识的“()”是世界的本源。
9.印章字体,一般采用()。
10.古代通称柑梦为“博恋”“变”是()。
答案:
1.祭祀
2.客卿
3.阴阳或农
4.《离骚》
5.杜甫
6.《汉书》
7.讲史话本
8.心
9.篆书
10.围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文化概论一、名词解释1、广义文化:是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物质与精神存在的总和2、儒家:创始人孔子,学术背景是鲁国礼乐文明,思想核心“仁”3、中和之美:要求艺术所表现的内容要符合“温柔敦厚”烦人如家诗教,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不能超越传统的道德规范,要“发乎情,止乎礼”4、谚文:古代朝鲜依照汉字创制的文字,字母近似汉字的笔画,每个音节平成一个方块。
5、“返本开新”:现代新儒家的文化主张,即复返儒家心性学之“本”,开出民主政治和科学技术之“新”6、文化传统:贯穿于民族和国家各个历史阶段的各类文化的核心精神7、名家:又称刑名家,创始人邓析,代表人物公孙龙、惠施等。
其先后理论有“以非为是”“以是为非”“离坚白”“合同异”等,涉及的是事物的概念与实际的关系问题8、永嘉之乱:晋永嘉二年,匈奴贵族刘渊在山西平阳称帝,国号汉。
永嘉五年,刘渊的军队攻陷洛阳,俘虏晋朝皇帝,最大的结果是北方边地民族的大举内侵和汉族人群的大规模迁移9、七巧板:汉族民间流传的智力玩具,其原理是占算中的“出入相补原理”10、郡县制:战国时代郡县已成为各国一般行政区划,秦朝汲取西周分封制导致王权削弱的教训,以郡县制全面取代分封制,在地方建立起郡县两级地方行政记过,直属中央,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
郡县制至清代基本沿袭未改,只是名称历代稍异11、文化思潮:某种文化观念及与之相关的文化事象,在某一特定的时期背景下对社会产生广泛影响,为多数人所赞同和奉行,形成一种潮流12、墨家学派:产生于春秋时期,创始人墨翟。
思想核心“兼爱”“尚同”“尚贤”“节用”“非乐”等。
到了战国时期,该学派在逻辑和科技方面有不少的发明创造13、毕昇:宋,活字印刷术的发明人,他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既节省了工料又提高了效率14、《法经》:战国时期魏国李悝,在各国普遍制定与公布成文法的基础上进行总结,制作了《法经》六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初具体系的封建法典15、知行合一:古代哲学家主张不仅要认识“知”,尤其应当实践“行”,把知行统一起来才能称得上善16、名族文化: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文化,文化的差异和特色是划分民族的标志之一17、《齐民要术》:贾思勰,为古代农业科技书籍。
提出了“顺天时、量地利”的原则18、道家:代表老子。
讲究超然物外,在政治上崇尚“无为而无不为”19、家族:由出生和婚姻形成的亲属关系,里面包括血缘关系和因缘关系20、地神祭祀:古称地袛,地神祭祀主要包括大地祭祀、社稷祭祀、山川祭祀等21、文化内涵:不属与狭义文化的事物中所具有的人文特性22、仰韶文化:公元5000-3000年间,因最早发掘的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遗址而得名,以彩陶文化最为著名23、行业组织:行会,是手工业者的自发组织。
职能是互助共济,保护行业利益24、饮食文化:本质上讲指隐藏在人们心里的东西,如共同的历史背景和民族文化的基础以及人们在这方面连续重复的群体实验25、科举制: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初创于隋代,唐宋渐趋成熟,成为文化发展的桎梏,科举制度对传统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26、文化政策:一定时代及社会关系下,行政机构对文化领域的问题所颁布的相关规定27、察举制:选举制,是一种由下向上推选官员人才的制度。
它有许多科目,其中孝廉、茂才、贤良方正文学三科最显著。
其他科目还有明经、明法、尤异制剧等28、家庭:共同居住、经济协助、有血缘关系的社会集团29、天神祭祀:自命为天帝之子的君王,认为上天赋予他治理世间的身份与能力,因此保持与天神的直接联系是君王的特权及职责。
祭祀包括天帝祭祀、日月星辰祭祀、气象神祭祀三种30、因材施教:从教育对象的实际出发,选择符合实际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使受教育者能够各尽其材31、国别文化:以国家为划分文化的社会依据,多民族国家的文化即在同一的国家内民族共同体的文化32、新乐府运动:一种自命新题写时事的乐府诗,在中唐经白居易等的大力倡导,形成一场规模不小的诗歌运动叫..,它以“但歌生民病”为宗旨,实际是有意恢复《诗经》和汉乐府开辟的文学传统33、十二时辰:以太阳南中作为正中点。
一昼夜分为十二等分,每时辰为二小时。
夜半子、鸡鸣丑、平旦寅、黄昏戍、人定亥。
每辰的起点叫“某时初”或“某初”,正中点叫“某时正”“某正”“某半”34、五服:亲属在丧礼中根据其死者的等级关系所穿的不同式样的丧服“斩缞”“齐缞”“大功”“小功”“缌麻”等35、《说文解字》:许慎面对文字使用和讲解中的混乱情况,以小篆字形为主,展示出汉字的形体是一个相互联系的体系,牵一发而动全身36、传统文化: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37、两税法:中唐时期的赋役制度,夏秋两次征税而得名。
以一个家庭的财产状况和田亩数量为依据征收赋税同时针对商业贸易日益活跃的现实对茶酒等征税,协调了中央与地方税利分割关系38、历法:根据太阳、月亮的运动变化制定计时方式的方法。
阳历、阴历、阴阳合历39、辩证思维:运用对立而统一的观点方法来认识分析各种自然现象及其变化40、中体西用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是中国近现代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的文化主张与基本理论41、文化现象:人类文化发展中呈现出的某种外部状态和联系42、一条鞭法:张居正实行税制改革的名称。
把田赋、力役及其它名目繁多的杂税合成一条,统一按田亩数量征收,简化手续。
目的旨在增加国库收入,减轻民众负担43、本草之学:中国古代的药学。
主要记述各种药物的名称、性状、功能、主治、产地集采加工和保存等知识44、三省六部制: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同为国家最高政务机构,分别负责执行决策审议,使传统的丞相权力一分为三。
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和工部为行政事物的职能管理机构,隶属于尚书省45、语言崇拜:原始人类赋予语言一种神秘力量,认为它可以改变自然、社会和人类的命运,对它奉若神明46、文化产品:广义指人类创造的一切提供给社会的可见成品有物质也有精神。
狭义专指精神产品47、“大一统”:天下一家的大统一意识,是威力持久的中国理念。
对中华名族的不断发展壮大,曾起过重要作用48、乾嘉学派:清朝的学者们对传统的经史文献进行了大量的考订、校勘、辑佚、辨伪和注解工作,整理了一大批文献。
这样的工作统称为..49、勤农观:历代统治者确立的以农为本的原则和制定一套劝勉农事的治国方略,是中国传统的农政思想的核心观念之一50、“天人合人”:中国传统观念,一层是人是天地生成的,人的生活符合自然界的普遍规律,二层是自然界的普遍规律和人类道德的最高原则是一而二、二而一的二、解答题1、四大发明:1、纸2、简述印刷术发明及传播的历史:唐代出我国已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仁宗时期,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既节省了工料又提高了效率,加速了我国印刷业的发展;公元8世纪,雕版印刷术传入日本;公元14-15世纪雕版与活字印刷开始并行欧洲,成为人类共享的文明成果3、简述指南针发明、运用及传播的历史:战国时期发现了磁石指示南北方向的现象制成了最初的-司南;北宋末年,指南针已被用于航海贸易;南宋时,阿拉伯人学会了使用指南针,后经阿拉伯人之手,指南针传入欧洲4、火药技术是如何发展和传播的:唐末已能生产火炮和火箭,北宋能制造用于军事的霹雳炮,南宋发明了管型火器,即近代炮雏形。
公元10世纪左右,蒙古人阿拉伯人陆续学会了使用火药火器,13世纪以后,火药传入欧洲2、简述五帝至商的宗教崇拜分野:(1)超自然神(2)天神滴袛(3)祖先神(4)商朝力量愈大,祖先申领祭司愈占主要地位3、我国历史传说中解释的工匠有哪三个特点:(1)具有手工艺性(2)缺乏大机器生产的合作性(3)唯一性4、秦汉以后,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特点:(1)皇帝总揽天下大权(2)拥有庞大的官僚办事机构(3)严密的人身控制5、简述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作用:为过去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巨大的力量,也为未来中华民族的腾飞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6、简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纲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7、简述元明时期南北文化对峙的新变化:统一的国家出现了政治中心在北方而经济中心在南方的局面,北方的相对落后主要表现为单一农业经济占上风;而南方早已过了该阶段,并行成了农工商贸全面兴旺的局面8、简述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布状况:(1)黄河、长江两大流域(2)东南、西南及华北、东北广大地区(3)主要文化形态:仰韶文化、龙山文化9、简述社区文化互动的历史价值:(1)可以跨越多民族的界限成为一个地方社会的共同活动(3)可以保持各地方各民族的文化特质(3)可以保持地方文化遗产10、简述“家天下”的政权模式:王朝的更迭往往是旧新家庭的兴与衰,历代皇帝都希望其家庭世袭皇位,在皇位继承上多遵循嫡长子继承制11、简述荀子的“约定俗成”理论:第一次阐明了语言的社会本质,正确说明了词的意义和客观事物之间的关系12、简述中国稻作农业未在岭南形成的原因:岭南籼稻生长四季不缺,岭南原始居民没有改良籼稻品种的必要;长江中下游地区在提高产量的要求下,籼稻才得以改良,从而形成了中国稻作农业13、简述传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势:(1)诸侯间的混战和兼并引发了各国的变法大思考,构成“百家争鸣”最重要的部分(2)民力发育激发出的思想意识也是百家争鸣极其宝贵的部分14、简述中国画的主要特点:追求神似,注重意境;以墨线为造型的主要手段;与诗书印密切配合15、简述中国人的修辞观:特别重视言辞的内容,提出言辞应该诚信;特别注意语言的传达效果;特别重视说话的场合对象时机和分寸;一向存在着追求质朴与华美这一矛盾16、简述中国古代利用自然的一些失误:(1)土地的过当开垦,虽受到一时之效,但造成了土地的沙化(2)林木的过量开采,给北方造成了水土流失等灾难性的严重后果18、何谓“文以载道”:宋代周敦颐提出文以载道,他认为写文章的目的就是要宣扬儒家的仁义道德和伦理纲常,为封建统治教化服务;评价文章好坏的首要标准是其内容的贤与不贤,而不仅仅是文辞漂亮19、简述汉字、汉语在境外的传播:公元前或公元1世纪,汉字逐渐向境外传播,北至朝鲜半岛南至越南冬至日本;朝鲜语、日本语、越南语这三种语言,曾受汉语的极大影响,以至有“域外方言”之称20、谈一谈地理环境在人类文化发展中的作用:..是人类存在和文化创造的先决条件。
了解一个文化的总体特征,从地理环境方面进行观察是十分必要的,越是早期,人类文化的创造越是受制于他的地理条件;越到后来人类施加于自然环境方面的影响越深。
同时,地理对人文的影响不是简单的人与物质自然的关系,其间还有复杂的中介内容21、谈谈唐代开放的名族政策:唐超基本唐朝统治者在北朝关陇贵族胡汉共处的文化经历使他们不会有狭隘的族群观念;唐朝对异族除侵扰边境者的军事打击,一般都采用“全其部落,顺其土俗”的政策;在边疆地带,基本都用部落族长为政治首脑,而数量众多的边地贵族亦在朝廷担任要职22、周期性出现的岁时节日礼仪对民众生活的伦理规范有什么意义:调整人与自然的伦理关系;是对宗族社会关系的反复确认,以及对宗法伦理观念与情感的不断强化23、为什么说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同时又促进其他文化事像的发展:语言可以传达人们脑中的观念,只有通过语言的传播,文化才能穿越时间和空间得到交流发展;人类文化行为的发生大都建立在语言的基础上24、简述中外文化第二次交汇的特点:交汇对象起了变化,日本欧州文化整体水平超过中国;交汇兴趣起了变化,中国人对天文数学兴趣十足,致使西方不得不采取迂回策略;交汇时间长,从16世纪末延续至今25、简述宋元时期大运河沿河中小城市的兴起:随着大运河体系的开通,沿河兴起了一系列大小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