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的地形和海陆变迁知识点

合集下载

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

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
勘探技术进展
随着深海勘探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海洋矿产资源的了解不断加深,高精度地球物理勘探、深海钻 探等技术得到广泛应用。
开采技术挑战与前景
尽管深海开采技术取得一定进展,但仍面临高压、低温、腐蚀等极端环境的挑战。未来随着技术 进步和成本降低,深海矿产资源的开采和利用前景广阔。
海洋能源利用现状及前景展望
地理世界的海陆分布
目录
• 海陆分布概述 • 各大洋特点及地理位置 • 各大洲特点及地理位置 • 海底地形与地貌特征 • 海洋资源开发与利用现状 • 海陆变迁与地球演化历史
01
海陆分布概述
地球表面海洋与陆地比例
海洋面积占地球表面的约71%, 而陆地面积仅占约29%。
海洋被各大陆地分隔为彼此 相通的广大水域,平均水深
约3795米。
在大洋中,有五个大洋和两个 南北极洋,包括太平洋、大西 洋、印度洋、北冰洋和南冰洋。
大洋、大陆及岛屿概念
大洋
指地球上广阔的海洋水域,通常被划分为五个大 洋。
大陆
指地球上的大部分固体表面,与海洋、湖泊和其 他水域相对应。
岛屿
指散布在海洋、湖泊或河流中的小块陆地,通常 被水包围。
海陆分布对地球环境影响
独特的生态系统
北冰洋地区生态系统独特, 包括北极熊、海象、鲸等 特有的动植物种类。
03
各大洲特点及地理位置
亚洲
面积最大的洲
亚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洲,总面积约4400万平方公里,占地球总 陆地面积的三分之一。
地形地貌复杂
亚洲地形地貌极为复杂,包括高山、高原、平原、丘陵、盆地等多 种地形。
气候多样
亚洲气候类型多样,包括热带雨林气候、热带沙漠气候、温带海洋性 气候等。
欧洲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填空版)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填空版)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目录´(一)地球?水球?1、海陆面积比例2、知识点二:海陆分布特点比较项目陆地分布海洋分布南、北半球主要分布在半球主要分布在半球东、西半球主要分布在半球主要分布在半球陆、水半球主要分布在半球主要分布在半球北极地区以为主,南极地区以为主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上任何两个面积相等的半球,都是面积大于面积【拓展】(二)七大洲和四大洋3、基本概念(基础讲解)名称概念图示大陆面积广大的陆地岛屿面积较小的陆地大洲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的合称海是洋的边缘部分,面积较小,平均水深较浅,一般靠近大陆海峡沟通两个海域之间宽度较窄的水道全球六大陆指的是亚欧大陆、非洲大陆、南美大陆、北美大陆、南极大陆、澳大利亚大陆。

4、七大洲的轮廓及分布(重点掌握)5、洲界(1)A 是 洲和 洲分界线。

6、四大洋的轮廓及分布【拓展】七大洲、四大洋的轮廓位置记忆方法图示与口诀结合记忆站在北京向西看,亚欧两洲连成片。

东南方是大洋洲,非洲大陆在西南。

站在北京往东看,南北美洲在彼岸。

南极位置最特殊,位于地球最南端。

(1)世界主要地形类型(2)主要地形区及其分布(二)海底地形(1)基本概念在活动【拓展】(一)沧海桑田1、沧海桑田的原意是海陆变迁(基础讲解)2、海陆变迁的原因(重点掌握)(二)从地图上得到的启示大陆漂移说的提出提出人: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证据:非洲西海岸和南美洲东海岸_______相似、大西洋两岸的_______相似、________的相似性等。

(三)板块运动1、主要内容(1)由坚硬岩石组成的岩石圈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_______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完成,这些板块分别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__(2)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____,板块交界地带的地壳比较________。

华师版科学七上第四章_变化的地形知识点复习 课外知识

华师版科学七上第四章_变化的地形知识点复习 课外知识

华师版科学七上第四章_变化的地形知识点复习课外知识第四章变化的地形【概念与规律】一、火山与地震1、地形及其变化(1)地形:即地球表面的各种形态。

有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等。

①山地:海拔一般在500米以上,相对高度也较大,坡度较陡,峰峦高耸,沟谷幽深。

②丘陵:相对高度较小(一般不超过200米),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

③平原:海拔一般在200米以下,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④高原:高原特点是海拔高,内部相对高度小,范围比较大,周围常有明显陡坡。

⑤盆地:周围高,间低,周围是山地或高原,间是平原或丘陵。

(2)地形的变化:地壳是运动和变化着的,因而地表形态也是不断变化的。

所谓“沧海桑田”的成语,正是人们对自然界地形变化的生动描述和感叹。

(3)地形变化的原因:引起地形变化的原因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内力作用和来自地球外部作用力二个方面。

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是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包括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岩浆活动和地震等。

外力作用有:风化作用、流水作用、风、海浪、冰川作用等,其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另外,生物和人的作用也会引起地形变化。

(4)地形变化的速度:地质作用有些非常激烈,地形会发生剧变,如火山喷发、地震、山崩、泥石流等。

有的地形变化却非常缓慢,不易被人们觉察,但年长日久仍会显露出“沧海桑田”的明显变化。

2、火山(1)火山喷发:是由于地壳内部灼热的岩浆从地壳裂口处或地壳脆弱的地方猛裂冲出地面造成。

其现象常常是惊心动魄,十分壮观的。

图4-1表示火山的构造。

(2)火山喷出物:有气态、液态和固态物质三类。

气态物以水蒸汽为主,还有氢气、二氧化硫等。

液态物是从火山口溢出的高温岩浆。

图4-1固态物有火山弹、火山砂和火山灰等。

(3)火山的分类:一般将火山分为三类。

①活火山:是指目前正在喷发或经常喷发的火山。

世界上现有500多座活火山。

②死火山:是指在人类历史以前爆发过的火山。

③休眠火山:是指在人类历史上曾经爆发过,以后长期处于平静,但仍可能爆发的火山。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

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

《探索陆地和海洋: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全解析》地球,这颗蓝色的星球,七分海洋三分陆地,陆地和海洋共同构成了我们丰富多彩的世界。

在地理学习中,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的知识点至关重要,它为我们揭开了地球表面的神秘面纱。

一、地球表面海陆分布地球表面积约为 5.1 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占 71%,陆地面积约占 29%。

这一比例形象地说明了地球是一个“水球”。

从南北半球来看,北半球陆地面积相对较大,但南半球海洋面积更为广阔。

海陆分布的特点对地球的气候、生态和人类活动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海洋调节着气候,使得沿海地区气候相对温和湿润;陆地则为各种生物提供了不同的生存环境,孕育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

二、七大洲和四大洋1. 七大洲- 亚洲: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跨纬度最广,东西距离最长。

亚洲地形复杂多样,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和世界最低的洼地死海。

亚洲的气候类型也极为丰富,从寒带到热带,从湿润到干旱,应有尽有。

- 非洲:热带面积广阔,被称为“热带大陆”。

非洲地形以高原为主,有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

非洲的河流众多,如尼罗河是世界上最长的河流。

- 北美洲:位于西半球北部,地形分为三大南北纵列带。

有世界上最大的淡水湖群——五大湖。

北美洲的气候多样,既有寒冷的极地气候,也有炎热的热带气候。

- 南美洲:大部分地区位于热带,地形以高原和平原为主。

亚马孙河是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

南美洲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系统。

- 南极洲:位于地球最南端,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大洲,大部分被冰雪覆盖。

南极洲气候严寒,是地球上最寒冷、干燥、多风的地区之一。

- 欧洲:地形以平原为主,气候温和湿润。

欧洲是世界上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 大洋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由众多岛屿组成。

大洋洲的气候具有明显的海洋性特征。

2. 四大洋- 太平洋:世界上面积最大、最深、岛屿最多的大洋。

太平洋的水温较高,洋流复杂,对全球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中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地形、海陆变迁

中考地理第一轮复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地形、海陆变迁

A
山顶
300米 200米 100米
B


甲、乙各表示什么地形? 从A、B两处同时爬山,哪处相对省力些?为什么?
A
500米 400米 300米
B
A和B哪个表示山谷、哪个表示山脊?为什么?
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
在图中找出山顶、山脊、山谷、鞍部及陡崖:
陡 山顶 崖E A
B
鞍 D部
C
A
山顶A的海拔范围是多少?
在分层设色地形图上,绿色代表 平原 ,蓝色代表 水域 , 白色代表 冰雪 ,黄色和红色代表 低山和丘陵 、 高原 、
分层设色图上通用的颜色顺序是:海洋用蓝色,平原用
绿色,低山丘陵用黄色,山地和高原用棕褐色。在不同
的等深线之间,用分层设色法着上深浅不同的蓝色,可
以用来表示海底的深度。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绿色越
七年级上册
专题二 地球的面貌
世界的海陆分布、地形、海陆变迁
一、世界的海陆分布
七 分 海 洋 , 三 分 陆 地
G C
A B
D F
E
E
欧 洲 亚 洲 非 洲 大洋洲 南 极 洲
练习:我来画 A F
D
B
E
G
a 1
4 2 3
d
e
b
c
字母代号 苏伊士运河 连接的大洲 亚洲、非洲 沟通的海洋 红海、地中海
b
c
巴拿马运河
北美洲、南美洲 太平洋、大西洋
二、世界的地形
海拔: 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相对高度: 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请说出下图分别表示哪种地形?
平原
高原
丘陵
山地
盆地

〖地理〗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知识点-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2024)人教版

〖地理〗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知识点-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学期(2024)人教版

第三章陆地和海洋第一节大洲和大洋一、海陆分布1.地球的基本面貌特征:海陆分布2.海陆比例:七分海洋(71%),三分陆地(29%)3.海陆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东半球,海洋大多分布在南半球、西半球。

但无论怎么划分,地球任意两个大小相等的半球,都是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二、七大洲1.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排列为: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

2.大洲之间的分界线三、四大洋1.面积由大到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2.海洋对人类的意义: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3.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图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黑海、土耳其海峡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北美洲与南美洲巴拿马运河第二节世界的地形一、陆地地形1.五种基本地形类型:平原、丘陵、高原、山地、盆地2.陆地地形之最地形类型地形区最大高原巴西高原最高高原青藏高原最高山脉喜马拉雅山脉最长山脉安第斯山脉最大平原亚马孙平原最大盆地刚果盆地二、海底地形1.五种海底地形: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洋中脊第三节海陆变迁一、沧海桑田1.海陆变迁的原因: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

二、大陆漂移学说1.提出者:魏格纳2.大陆漂移说主要依据:(1)大陆轮廓吻合(2)古老地层相似性(3)古生物一致性3.基本内容:几亿年前,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后来原始大陆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三、板块运动1.板块构造学说内容: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全球共分为六大板块。

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地带。

2.六大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亚欧板块3.板块运动:分为碰撞挤压和张裂;发生张裂运动时,形成裂谷和海洋;碰撞挤压运动时,形成山脉。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 陆地和海洋”的必背知识点

2024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章陆地和海洋”必背知识点一、海陆分布1. 海陆比例:地球表面71%是海洋,陆地面积仅占29%。

形象地称为“七分海洋,三分陆地”。

2. 海陆分布特点:世界海陆分布不均,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海洋主要集中在南半球和西半球。

二、大洲和大洋1. 七大洲名称: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

面积排序:亚洲 (最大)、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最小)。

位置及特点:东半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大洋洲。

西半球大洲:北美洲、南美洲。

北半球大洲:北美洲、欧洲、亚洲(大部分)。

南半球大洲:南极洲、南美洲 (大部分)、非洲 (部分)、大洋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全部位于北半球的大洲:欧洲、北美洲。

全部位于南半球的大洲:南极洲、大洋洲(部分)。

2. 四大洋名称: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特点:太平洋:面积最大,位于亚洲、大洋洲、南极洲、南北美洲之间。

大西洋:呈 “S”形,位于南北美洲、南极洲、非洲和欧洲之间。

印度洋:位于非洲、南极洲、大洋洲和亚洲之间。

北冰洋:面积最小,位于北极圈内。

三、大洲分界线亚洲与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

亚洲与非洲:苏伊士运河、红海。

亚洲与北美洲:白令海峡。

欧洲与非洲: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

南北美洲:巴拿马运河。

四、海陆变迁1. 变迁方式地壳运动:如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证明地壳在运动。

海平面升降:如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古河道遗迹,说明海平面发生过变化。

人类活动:如荷兰的围海造陆,改变了局部海陆分布。

2. 大陆漂移学说与板块构造学说大陆漂移学说:由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认为大陆在漂移。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岩石圈由六大板块组成,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多火山、地震。

五、重要地形区高原:青藏高原(世界最高)、巴西高原(世界最大)、东非高原等。

平原:亚马孙平原 (世界最大)、西西伯利亚平原、北美大平原等。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

初一地理必背知识点归纳一、地球和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 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2. 纬线和纬度- 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

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长度不相等,赤道是最长的纬线,从赤道向两极纬线逐渐缩短。

- 纬度:以赤道为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为90°。

赤道以北为北纬(N),赤道以南为南纬(S)。

低纬度(0° - 30°)、中纬度(30° - 60°)、高纬度(60° - 90°)。

3. 经线和经度- 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

- 经度:以本初子午线(0°经线)为界,向东向西各分为180°。

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E),以西为西经(W)。

180°经线以东是西经,以西是东经。

4. 地球的运动- 地球自转- 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看呈逆时针方向,从南极上空看呈顺时针方向。

- 周期:约24小时(1天)。

- 产生的现象: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异(东边时间早于西边)。

- 地球公转- 方向:自西向东。

- 周期:约365天(1年)。

- 产生的现象:四季更替(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前后、秋分9月23日前后、冬至12月22日前后)、昼夜长短变化(夏至日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冬至日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五带划分(热带、北温带、南温带、北寒带、南寒带)。

5. 地图的三要素- 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公式为比例尺 = 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有数字式、线段式、文字式三种表示形式。

- 方向:一般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箭头指向北方;经纬网地图,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 图例和注记:图例是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注记是地图上说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数字。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第三节世界的地形
1、地形:地表各种高低起伏的形态。

人们通常把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五种基本类型。

2、地面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叫做海拔。

地面某个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叫做相对高度;即两个地点之间的高度之差。

3、完成表格。

4、总结:世界地形区之最:面积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南美洲);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亚洲,称号:世界屋脊);最大的平原—亚马孙平原(南美洲);最长的山脉—安第斯山脉(南美洲);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面积最大的盆地—刚果盆地(非洲)。

5、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相对低平。

具有坡度较陡、沟谷较深特点的地形是山地。

6、陆地上高峻的山脉主要分布在两大地带是:一是环太平洋沿岸山脉带,科迪勒拉山系主要由北美洲的落基山脉和南美洲的安第斯山脉组成;二是横贯亚欧大陆南部和非洲西北部的山脉带,由亚洲西南部的喜马拉雅山脉、欧洲南部的阿尔卑斯山脉和非洲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脉组成。

7、海底的地形由大陆架、大陆坡、海沟、洋盆、大洋中脊组成;海底石油和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大陆架。

最深的海沟—马里亚纳(太平洋)。

坡度最低缓的是大陆架,最深的地方是海沟,经常有火山活动,且成为大洋新海底的地方是大洋中脊。

8、分层设色地形图:(1)制作原理: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在不同的等高线之间涂上不同的颜色绘制而成。

(2)着色规律:在分层设色的地形图上,绿色表示平原,蓝色表示海洋,不同深浅的黄色表示丘陵、高原、山地,白色表示冰雪,褐色表示高山。

(3)能一目了然地看出陆地和海洋的高低起伏。

9、山顶(山峰)::
10、①山顶: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降低。

②盆地:等高线闭合,且数值从中心向四周逐渐升高。

③山脊: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部位。

④山谷: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部位。

⑤鞍部: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

⑥陡崖:等高线重叠或汇聚到一起的部位。

⑦缓坡:等高线稀疏。

⑧陡坡:等高线密集。

⑨同一条等高线上的点海拔高度相等。

第四节海陆变迁
1、现代科学研究表明,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是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

2.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等,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3、地震和火山活动在很短的时间改变地表的形态
4、大陆漂移假说是德国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的。

5、.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包围。

大约在2
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

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这些漂移的大陆漂到今天的位置,形成现在海陆的基本轮廓。

大陆漂移的证据:6.南美洲和非洲有相似的物种,鸵鸟、海牛,它们不大可能跨过浩瀚的大西洋,说明当时两个大陆是连在一起的。

7.南美洲和非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8.想一想,从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的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示?
认真观察,大胆质疑,敢于创新,勇于实践。

9.图中“→←”表示什么?碰撞挤压;10. “←→”表示什么?张裂拉伸
11.板块张裂的地方会形成:裂谷或海洋;12.板块挤压的地方会形成山脉、岛弧链或海沟。

13.结论板块学说的内容:①.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地运动之中。

②海洋与陆地的相对位置是不断变化的。

③板块运动的特点:一般来说,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快与板块交界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

14、在六大板块中,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

15、在六大板块中,其中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大洋洲,位于印度洋板块。

16、板块张裂或碰撞挤压的地带,火山和地震活动频繁。

17、世界上火山与地震活动最剧烈的地方,主要位于两大地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横贯欧洲南部到亚洲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18、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国家是印度尼西亚;世界上最高的死火山是位于阿根廷境内的阿空加瓜山;人类记载的最猛烈的火山活动是1815年4—7月印度尼西亚坦博拉火山爆发。

19、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