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波在介质中界面的反射及透射的特性仿真实验题
(完整版)物理光学-第一章习题与答案

物理光学习题 第一章 波动光学通论一、填空题(每空2分)1、.一光波在介电常数为ε,磁导率为μ的介质中传播,则光波的速度v= 。
【εμ1=v 】2、一束自然光以 入射到介质的分界面上,反射光只有S 波方向有振动。
【布儒斯特角】3、一个平面电磁波波振动表示为 E x =E z =0, E y =cos[⎪⎭⎫⎝⎛-⨯t c x 13102π], 则电磁波的传播方向 。
电矢量的振动方向 【x 轴方向 y 轴方向】4、在光的电磁理论中,S 波和P 波的偏振态为 ,S 波的振动方向为 , 【线偏振光波 S 波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5、一束光强为I 0的自然光垂直穿过两个偏振片,两个偏振片的透振方向夹角为45°,则通过两偏振片后的光强为 。
【I 0/4】6、真空中波长为λ0、光速为c 的光波,进入折射率为n 的介质时,光波的时间频率和波长分别为 和 。
【c/λ0 λ0 /n 】7、证明光驻波的存在的维纳实验同时还证明了在感光作用中起主要作用是 。
【电场E 】8、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互相垂直两列光波叠加,相位差满足 条件时,合成波为线偏振光波。
【0 或Π】9、会聚球面波的函数表达式 。
【ikre rA r E -)(=】 10、一束光波正入射到折射率为1.5的玻璃的表面,则S 波的反射系数为 ,P 波透射系数: 。
【-0.2 0.2 】11、一束自然光垂直入射到两透光轴夹角为θ的偏振片P 1和P 2上,P 1在前,P 2在后,旋转P 2一周,出现 次消光,且消光位置的θ为 。
【2 Π/2】12、当光波从光疏介质入射到光密介质时,正入射的反射光波 半波损失。
(填有或者无) 【有】13、对于部分偏振光分析时,偏振度计算公式为 。
(利用正交模型表示) 【xy x y I I I I P +-=】二、选择题(每题2分)1.当光波从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时,入射角为θ1,布儒斯特角为θB ,临界角为θC ,下列正确的是 ( )A .0<θ1<θB , S 分量的反射系数r S 有π位相突变 B .0<θ1<θB , P 分量的反射系数r P 有π位相突变C .θB <θ1<θC , S 分量的反射系数r S 有π位相突变D .θB <θ1<θC , P 分量的反射系数r P 有π位相突变 【B 】2.下面哪种情况产生驻波 ( ) A .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传播方向相同的单色光波叠加 B .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互相垂直,传播方向相反的单色光波叠加 C .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传播方向相反的单色光波叠加 D .两个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互相垂直,传播方向相同的单色光波叠加 【C 】3.平面电磁波的传播方向为k ,电矢量为E ,磁矢量为B, 三者之间的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 A .k 垂直于E , k 平行于B B .E 垂直于B , E 平行于k C .k 垂直于E , B 垂直于k D .以上描述都不对 【C 】4、由两个正交分量]cos[0wt kz A x E x -= 和]87cos[0π+-=wt kz A y E y表示的光波,其偏振态是( )A 线偏振光B 右旋圆偏振光C 左旋圆偏振光D 右旋椭圆偏振光 【D 】5、一列光波的复振幅表示为ikre rA r E =)(形式,这是一列( )波 A 发散球面波 B 会聚球面波 C 平面波 D 柱面波 【A 】6、两列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传播方向相同的光波叠加会出现现象( ) A 驻波现象 B 光学拍现象 C 干涉现象 D 偏振现象 【C 】7、光波的能流密度S 正比于( )A E 或HB E 2或H 2C E 2,和H 无关D H 2,和E 无关 【B 】8、频率相同,振动方向互相垂直两列光波叠加,相位差满足( )条件时,合成波为二、四象限线偏振光波。
光课程设计——光波在介质中界面上的反射及透射特性的仿真教学提纲

光课程设计——光波在介质中界面上的反射及透射特性的仿真西安邮电大学光学报告学院:电子工程学生姓名:专业名称: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班级:光信1103班设计名称:光波在介质中界面上的反射及透射特性的仿真一、课程设计目的1.掌握反射系数及透射系数的概念;2.掌握反射光与透射光振幅和相位的变化规律;3.掌握布儒斯特角和全反射临界角的概念。
二、任务与要求对n1=1、n2=1.52及n1=1.52、n2=1的两种情况下,分别计算反射光与透射光振幅和相位的变化,绘出变化曲线并总结规律。
三、课程设计原理光在介质界面上的反射和折射特性与电矢量的振动方向密切相关。
由于平面光波的横波特性,电矢量可在垂直传播方向的平面内的任意方向上振动,而它总可以p s m E Et E E r imtm m im rm m ,,,0000===分解成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分量和平行于入射面振动的分量,一旦这两个分量的反射、折射特性确定,则任意方向上的振动的光的反射、折射特性也即确定。
菲涅耳公式就是确定这两个振动分量反射、折射特性的定量关系式。
(1)s 分量和p 分量垂直入射面的振动分量- -s 分量平行入射面的振动分量- -p 分量定义:s 分量、p 分量的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分别为(2)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定义:s 分量、p 分量的反射系数、透射系数分别为p s m E Et E E r imtm m im rm m ,,,0000===(3)菲涅耳公式已知界面两侧的折射率21n n 、和入射角1θ,就可由折射定律确定折射角2θ;进而可由菲涅耳公式求出反射系数和透射系数。
绘出如下按光学玻璃(n=1.5)和空气界面计算,在21n n <(光由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和21n n >(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质)两种情况下,反射系数、透射系数随入射角1θ的变化曲线。
(a)光由光疏介质射向光密介质 (b)光由光密介质射向光疏介反射光与入射光中s,p 分量的相位关系: (1)n1<n2时,光疏入射光密 s 分量的反射系数s r :反射光中的s 分量与入射光中的s 分量相位相反;反射光中的s 分量相对入射光中的s 分量存在一个π相位突变(rs ϕ=π); p 分量的反射系数p r :在1θ<B θ范围内,p r >0,反射光中的p 分p 量与入射光中的分量相位相同(rp ϕ=0);在1θ>B θ范围内,p r <0,反射光中的p 分量相对入射光中的p 分量有π相位突变(rp ϕ=π);(2)n1>n2时,光密入射光疏 s 分量的反射系数s r :入射角1θ在0到C θ(临界角,12/sin n n C =θ)的范围内,s 分量的反射系数s r >0。
光的干涉和衍射练习题杨氏双缝干涉和菲涅尔衍射

光的干涉和衍射练习题杨氏双缝干涉和菲涅尔衍射光的干涉和衍射练习题:杨氏双缝干涉和菲涅尔衍射在物理学中,光的干涉和衍射是讲述光波传播的重要现象。
本文将深入探讨杨氏双缝干涉和菲涅尔衍射的相关理论,并提供一些练习题供读者练习应用。
一、杨氏双缝干涉杨氏双缝干涉是由杨振宁提出并实验验证的,通过物理实验可以观察到明暗相间的干涉条纹。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如下:实验仪器:一束单色光经由狭缝照射到一个间距相等的双缝上,然后在投影屏上观察到干涉图案。
光波的干涉是由于光波的相长和相消引起的。
当两个光波到达投影屏时,如果它们的位相一致,则光波相长,出现亮纹;如果不一致,则光波相消,出现暗纹。
在杨氏双缝干涉中,我们可以使用以下公式计算出干涉条纹的位置:Δy = λD / d其中,Δy表示两个相邻暗纹之间的距离,λ是光波的波长,D是双缝到投影屏的距离,d是双缝的间距。
练习题1:如果使用红光(波长λ = 650 nm),双缝的间距为0.1 mm,投影屏距离双缝的距离为1 m,计算相邻暗纹之间的距离。
解答:代入公式,Δy = (650×10^-9 m)×(1 m) / (0.1×10^-3 m) =6.5×10^-3 m。
练习题2:如果将双缝的间距减小为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保持不变,计算相邻暗纹之间的距离。
解答:代入公式,Δy = (650×10^-9 m)×(1 m) / (0.05×10^-3 m) =13×10^-3 m。
二、菲涅尔衍射菲涅尔衍射是法国物理学家菲涅尔提出的一种衍射现象,适用于光线通过较小尺寸的孔或物体时的衍射。
菲涅尔衍射实验如下:实验仪器:一束单色光通过一块孔或物体衍射,然后在观察屏上可以观察到具有明暗交错的衍射图案。
菲涅尔衍射的公式相较于杨氏双缝干涉较为复杂,但可以使用数值计算来求解。
练习题3:一束波长为400 nm的蓝光通过孔的直径为0.02 mm的圆孔时,观察屏上的最小亮斑直径为0.1 mm,求孔到观察屏的距离。
电子科大物理光学试卷(模拟题一)

1. 单色平面光波在均匀介质中传播时,与介质电磁特性有关的物理量是 C 。
A. 电矢量振幅B.频率C. 波长D.初相位2.光在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传播了L 的距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 光在该介质中经过的光程与真空中L 距离对应的光程相等B. 光在该介质中经过的光程与真空中L/n 距离对应的光程相等C. 光在该介质中经过的光程与折射率n1的介质中nL/n1距离对应的光程相等D. 光在该介质中经过的光程与折射率n1的介质中n1L/n 距离对应的光程相等3. 已知电场振幅为0E 的线偏振光的光强为I ,一束椭圆偏振光的电场矢量可表示为()()00cos cos 4E iE t kz jE t kz ωωπ=---+,则其光强为 B 。
A .IB .2IC .4ID .2I4. 如图所示,一束自然光自空气射向一块平板玻璃,设入射角等于布鲁斯特角i 0,则在界面2的反射光 B 。
A. 自然光B. 是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垂直于入射面C. 是完全偏振光且光矢量的振动方向平行于入射面D. 是部分偏振光5.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以白光为光源,在屏幕上观察到了彩色干涉条纹。
若在双缝中的一缝前放一红色滤光片(滤出红光),另一缝前放一绿色滤光片,则此时 C 。
A. 只有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其它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B. 红色和绿色的双缝干涉条纹消失,其它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依然存在C. 任何颜色的双缝干涉条纹都不存在,但屏上仍有亮光D. 屏上无任何光亮6. 在如图所示的迈克尔孙干涉仪中,向后逐渐移动m 2,干涉图样的变化应是 A 。
A. 圆环由中心向外吐出,中心产生亮暗变化B. 圆环由中心向外吐出,中心始终为亮纹C. 圆环由外向中心吞入,中心产生亮暗变化D. 圆环由外向中心吞入,中心始终为亮纹7. 牛顿环中,最接近中心环的色散 B 。
A.最强B.最弱C.等于常数D.等于零9.在白光入射F-P腔形成的干涉图样中,同一级圆环中颜色从紫到红的空间位置是 B 。
高中物理《光的折射 全反射》典型题(精品含答案)

《光的折射全反射》典型题1.(多选)已知介质对某单色光的临界角为θ,则( )A.该介质对此单色光的折射率为1 sin θB.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传播速度为c sin θ(c为真空中光速) C.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波长是真空中波长的sin θ倍D.此单色光在该介质中的频率是真空中的1 sin θ2.如图,一束光经玻璃三棱镜折射后分为两束单色光a、b,波长分别为λa、λb,该玻璃对单色光a、b的折射率分别为n a、n b,则( )A.λa<λb,n a>n bB.λa>λb,n a<n bC.λa<λb,n a<n bD.λa>λb,n a>n b3.某同学通过实验测定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n.如图甲所示,O是圆心,MN是法线,AO、BO分别表示某次测量时光线在空气和玻璃砖中的传播路径.该同学测得多组入射角i和折射角r,作出sin i-sin r图象如图乙所示.则( )A.光由A经O到B,n=1.5B.光由B经O到A,n=1.5C.光由A经O到B,n=0.67D.光由B经O到A,n=0.674.光纤通信中信号传播的主要载体是光导纤维,它的结构如图所示,其内芯和外套材料不同,光在内芯中传播.下列关于光导纤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大,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B.内芯的折射率比外套的小,光传播时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C.波长越短的光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越大D.频率越大的光在光纤中传播的速度越大5.打磨某剖面如图所示的宝石时,必须将OP、OQ边与轴线的夹角θ切磨在θ1<θ<θ2的范围内,才能使从MN边垂直入射的光线,在OP边和OQ边都发生全反射(仅考虑如图所示的光线第一次射到OP边并反射到OQ边后射向MN 边的情况),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若θ>θ2,光线一定在OP边发生全反射B.若θ>θ2,光线会从OQ边射出C.若θ<θ1,光线会从OP边射出D.若θ<θ1,光线会在OP边发生全反射6.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插针法测量半圆形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探究方案如下:在白纸上作一直线MN,并作出它的一条垂线AB,将半圆形玻璃砖(底面的圆心为O)放在白纸上,它的直径与直线MN重合,在垂线AB上插两枚大头针P1和P2,然后在半圆形玻璃砖的右侧插上适量的大头针,可以确定光线P1P2通过玻璃砖后的光路,从而求出玻璃砖的折射率.实验中提供的器材除了半圆形玻璃砖、木板和大头针外,还有量角器等.(1)某同学用上述方法测量玻璃砖的折射率,他在画出的垂线AB上竖直插上了P1、P2两枚大头针,但在半圆形玻璃砖的右侧区域内,不管眼睛在何处,都无法透过玻璃砖同时看到P1、P2的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同时看到P1、P2的像,他应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采取相应措施后,请在半圆形玻璃砖的右侧画出所插大头针的可能位置,并用“×”表示,作出光路图.(3)为计算折射率,将应测量的物理量标注在光路图上,并由此得出折射率的计算公式为n=________.7.如图所示,AOB是截面为扇形的玻璃砖的横截面图,其顶角θ=76°,今有一细束单色光在横截面内从OA边上的点E沿垂直于OA的方向射入玻璃砖,光线直接到达AB面且恰好未从AB面射出.已知OE=35OA,cos 53°=0.6,试求:(1)玻璃砖的折射率n;(2)光线第一次从OB射出时折射角的正弦值.8.如图所示,直角三角形ABC是一玻璃砖的横截面,AB=L,∠C=90°,∠A=60°.一束单色光PD从AB边上的D点射入玻璃砖,入射角为45°,DB=L 4,折射光DE恰好射到玻璃砖BC边的中点E,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c.求:(1)玻璃砖的折射率;(2)该光束从AB边上的D点射入玻璃砖到第一次射出玻璃砖所需的时间.9.半径为R的固定半圆玻璃砖的横截面如图所示,O点为圆心,OO′与直径AB垂直,足够大的光屏CD紧靠在玻璃砖的左侧且与AB垂直,一光束沿半径方向与OO′成θ=30°射向O点,光屏CD区域出现两个光斑,已知玻璃的折射率为 2.求:(1)当θ变为多大时,两光斑恰好变为一个;(2)当光束沿半径方向与OO′成θ=30°射向O点时,光屏CD区域两个光斑的距离.10.一玻璃立方体中心有一点状光源.今在立方体的部分表面镀上不透明薄膜,以致从光源发出的光线只经过一次折射不能透出立方体.已知该玻璃的折射率为2,求镀膜的面积与立方体表面积之比的最小值.《光的折射全反射》典型题1.(多选)解析:选ABC.介质对该单色光的临界角为θ,它的折射率n =1sin θ,A 正确;此单色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v =cn =c sin θ,B 正确;波长λ=v f =c sin θc /λ0=λ0sin θ,C 正确;光的频率是由光源决定的,与介质无关,D 错误.2.解析:选B.由题图可知,在入射角相同的情况下,光线a 的偏折程度小于光线b 的偏折程度,因此光线a 的折射率小于光线b 的折射率,故选项A 、D 错误;由于折射率越大频率越高,因此光线a 的频率小于光线b 的频率,由c =λν可知光线a 的波长大于光线b 的波长,选项B 正确.3.解析:选 B.光线从空气斜射入介质时,入射角大于折射角,从题图可以看出对应的折射角比入射角大,故光是从介质射入空气中,即光由B 经O 到A ,由sin i -sin r 图象的斜率表示折射率的倒数,可得n =0.90.6=1.5,选项B 正确.4.解析:选A.光纤内芯比外套折射率大,在内芯与外套的界面上发生全反射,A 对,B 错;频率大的光,波长短,折射率大,在光纤中传播速度小,C 、D 错.5.解析:选 D.光线发生全反射的条件是光从光密介质进入光疏介质时,入射角i 大于临界角C .光线从图示位置入射,到达OP 边时入射角i 1=π2-θ,θ越小,i 1越大,发生全发射的可能性越大,根据题意,要在OP 边上发生全反射,应满足θ<θ2,A 、B 错误.若光线在OP 上发生全反射后到达OQ 边,入射角i 2=3θ-π2,θ越大,i 2越大, 发生全反射的可能性越大,根据题意,要在OQ 边上发生全反射,应满足θ>θ1,C 错误、D 正确.6.解析:(1)在半圆形玻璃砖的右侧区域内,不管眼睛在何处,都无法透过玻璃砖同时看到P 1、P 2的像,原因是入射光线AB 离圆心较远,在半圆形面发生了全反射;为同时看到P 1、P 2的像,他应采取的措施是:沿着MN 方向,向M 点方向平移玻璃砖. (2)光路如右图所示.(3)折射率的计算公式为n =sin isin r .答案:(1)入射光线AB 离圆心较远,在半圆形面发生了全反射 沿着MN 方向向M 点方向平移玻璃砖 (2)见解析 (3)见解析 sin isin r7.解析:(1)因OE =35OA ,由数学知识知光线在AB 面的入射角等于37°,光线恰好未从AB 面射出,所以AB 面入射角等于临界角,则临界角为C =37°.由sin C =1n 得n =53.(2)据几何知识得β=θ=76°,则OB 面入射角为 α=180°-2C -β=30°.设光线第一次从OB 射出的折射角为r ,由sin r sin α=n 得sin r =56. 答案:(1)53 (2)56 8.解析:(1)作出光路图,如图所示,过E 点的法线是三角形的中位线,由几何关系可知△DEB 为等腰三角形,故DE =DB =L4.由几何知识知光在AB 边折射时折射角为30°,所以 n =sin 45°sin 30°= 2.(2)设临界角为θ,有sin θ=1n ,可解得θ=45°,由光路图及几何知识可判断,光在BC 边发生全反射,在AC 边第一次射出玻璃砖.根据几何知识可知EF =L2,则光束从AB 边射入玻璃砖到第一次射出玻璃砖所需要的时间t =DE +EF v .代入v =c n 可解得t =3 2L4c .答案:(1) 2 (2)3 2L4c . 9.解析:(1)光屏上的两个光斑恰好变为一个,说明光线恰好在AB 面发生全反射,n =sin 90°sin θ代入数据可得θ=45°(2)当θ=30°时,如图所示光线在AB面同时发生反射和折射,反射光线沿半径射出到P点,α=θ=30°可得AP=R cot α=3R在AB面发生折射,由n=sin βsin 30°解得sin β=22,β=45°可得AQ=R则两光斑间距离PQ=AP+AQ=(3+1)R答案:(1)45°(2)(3+1)R10.解析:光源发出的光线只经过一次折射不能透出立方体,表示光线第一次到达表面时发生全反射的区域不需要镀膜,发生非全反射的区域需要镀膜.考虑从玻璃立方体中心O点发出一条光线,假设它斜射到玻璃立方体上表面发生折射,由折射定律可知n sin θ=sin α①式中,n为折射率,θ为入射角,α为折射角.现假设A点是上表面面积最小的不透明薄膜边缘上的一点.由题意,在A点恰好发生全反射,故αA=π2②。
大学物理Ⅰ第13章光的干涉与衍射习题答案

第13章 光的干涉与衍射训练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 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 n 2> n 3。
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用①与②示意)的光程差是[ ] (A ) e n 22 (B) 222λ-e n(C) λ-e n 22 (D) 2222n e n λ-2.真空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介质中从A 点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点,路径的长度为l 。
若l 等于下列各选项给出的值,A 、B 两点光振动位相差记为ϕ∆,则[ ] (A) 3, 32l λϕπ=∆= (B) πϕλn nl 3,23=∆=(C) πϕλ3,23=∆=nl (D) πϕλn nl 3,23=∆=3.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隙间距离为d ,双缝与屏幕之间的距离为)(d D D >>。
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
屏幕上干涉条纹中相邻暗纹之间的距离是 [ ] (A)d D λ2 (B) D dλ (C) λdD (D) dDλ4. 如图所示,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照射双缝干涉实验装置,若将一折射率为n 、劈角为α的透明劈尖b 插入光线2中,则当劈尖b 缓慢向上移动时(只遮住S 2),屏C 上的干涉条纹[ ] (A) 间隔变大,向下移动。
(B) 间隔变小,向上移动。
(C) 间隔不变,向下移动。
(D) 间隔不变,向上移动。
5. 把一平凸透镜放在平玻璃上,构成牛顿环装置。
当平凸透镜慢慢地向上平移时,由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 ] (A) 向中心收缩,条纹间隔变小。
Sλ3(B) 向中心收缩,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C) 向外扩张,环心呈明暗交替变化。
(D) 向外扩张,条纹间隔变大。
6. 根据惠更斯-菲涅耳原理,若已知光在某时刻的波阵面为S ,则S 的前方某点P 的光强度决定于波阵面S 上所有面积元发出的子波各自传到P 点的 [ ] (A) 振动振幅之和。
物理一轮复习考点47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电磁波相对论简介练习含解析

考点47 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实验:用双缝干涉测光的波长电磁波相对论简介题组一基础小题1.让太阳光垂直照射一块遮光板,板上有一个可以自由收缩的三角形孔,当此三角形孔缓慢缩小直至完全闭合时,在孔后的屏上将先后出现()A.由大变小的三角形光斑,直至光斑消失B.由大变小的三角形光斑、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直至条纹消失C.由大变小的三角形光斑,明暗相间的条纹,直至黑白色条纹消失D.由大变小的三角形光斑、圆形光斑、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直至条纹消失答案D解析当孔足够大时,由于光的直线传播,所以屏上首先出现的是三角形光斑,之后随着孔继续缩小,出现小孔成像,成的是太阳的像,故为小圆形光斑,随着孔的进一步缩小,当尺寸与光波波长相当时,出现明暗相间的彩色条纹,最后随孔的闭合而全部消失,故D正确。
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B.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了光的偏振现象C.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D.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以增强透射光的强度,是利用了光的衍射现象答案A解析光导纤维传送光信号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现象,A正确;用标准平面检查光学平面的平整程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B错误;门镜可以扩大视野是利用了光的折射现象,C错误;照相机镜头表面涂上增透膜,以增强透射光的强度,是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D错误。
3.(多选)下列关于电磁场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空间某处有变化的电场或磁场,就会在其周围产生电磁场,从而形成电磁波B.任何变化的电场周围一定有磁场C.振荡电场和振荡磁场交替产生,相互依存,形成不可分离的统一体,即电磁场D.电磁波的理论在先,实践证明在后答案BCD解析振荡电场和振荡磁场交替产生,形成电磁波,A错误,C正确;变化的电场一定产生磁场,B正确;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的存在,赫兹进行了实验验证,D正确。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全息照片的拍摄利用了光的衍射原理B.只有发生共振时,受迫振动的频率才等于驱动力频率C.高速飞离地球的飞船中的宇航员认为地球上的时钟变慢D.鸣笛汽车驶近路人的过程中,路人听到的声波频率与该波源的频率相比减小答案C解析全息照相利用了激光的频率单一,具有相干性好的特点,利用了光的干涉现象,与光的衍射无关,故A错误;受迫振动的频率总等于驱动力的频率,与是否发生共振无关,故B错误;根据时间延缓效应可知,在宇宙中高速飞行的飞船中的宇航员认为地球上的时钟变慢,故C正确;根据多普勒效应可知,鸣笛汽车驶近路人的过程中,路人听到的声波频率与该波源的频率相比增大,故D错误。
平面光波在电介质表面的反射特性仿真研究

1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1
《 电子设 计 工程 ) 0 2年 第 1 21 1期
透射波 : E= ,x k(i —o )【 , o pi 2s cs Ee [ n 一o 胡 () 4
12 8 3年 ) 。其 中 , ( 1 和 式 ( 3 是 反 射 公 式 , ( 2 和 式 式 1) 1) 式 1)
E epi 1s 0 — O0y一 t ; x k(i r CSr)t】 [ nx O
() 3
基 金 项 目: 军队 重 点科 研 项 目( J 5 3 ) K 0 18 作 者 简 介 : 昊 鹏 (9 7 ) 男 , 宁 沈 阳人 , 士 研 究 生 。研 究 方 向 : 确 制 导 武 器 的作 战 使 用与 仿 真 。 王 18 一 , 辽 硕 精
c s 矿c s o 0悱 cs 0 o ( 6)
失问题 。
2 平面 光 波在 电 介质 表 面 的 反射 和 折 射
21 电矢 量 平行 入 射 面 .
平 面 光 波 的 电 矢 量 平 行 于入 射 面 , 此 其 电场 只有 P分 因 量 , 磁 场 垂 直 于 入 射 面 , 此 只 有 S分 量 , 面 光 波 传 输 其 因 平 方 向矢 量 | 在 入 射 面 内 , 与 : 平 行 。 以 、 和 曰所 确定 j } 轴 E
csi epi ii0- cs E0 pi ii0-t oO  ̄x ks nr I一 o ,x k s c 】 E [ s ( ) e [s n o = o0  ̄x ksiO- t cs, epi 2 nro] E [ s t 再 结 合 j=  ̄ l 和 k=  ̄ J 代 人 ( ) 简 可 得 : } 2r 1 n 22 n A, 5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如何确定入射面?
答:入射光与反射光以及法线共同构成的平面即入射面
2.什么是临界角?临界角是光疏到光密,还是光密到光疏时发生?
答:临界角就是全反射角,他指的是光线由光密介质入射到光疏介质时正好发生全反射时的入射角。
3.利用全反射现象能否产生圆偏振光?
答;利用全反射现象可以产生圆偏振光,一个偏振光在一定角度上经过两次全反射可以产生圆偏振光,菲涅耳棱镜就是利用这个原理所制成的。
4.解释反射系数及透射系数的概念。
答:当电磁波由一个磁导率为μ1、介电常数为ε1的均匀介质,进入另一个具有磁导率为μ2、介电常数为ε2的均匀介质时,一部分电磁波在界面上被反射回来,另一分电磁波则透射过去。
反射波与透射波的振幅同入射波振幅之比,分别称之为反射系数与透射系数。
5.根据仿真曲线解释反射及透射光的相位变化规律。
答:图中反应了他们的相位的变化规律,例如图三所示在布儒斯特角处它的相位发生了π的跃变,而根据一个确定的波的表达式来看它是由余弦函数的的变化来确定的,而rp在菲涅耳表达式中是两个确定的余弦函数之比,所以rp由正变为负的时候,其中有一个余弦函数肯定相位发生了变化(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且在布儒斯特角处,而在全反射角处也会发生变化,而且是逐渐变化的,这是因为当入射角逐渐增大的时候,它满足一个公式tan(fai/2)=-√((sin θ)^2-n^2)/cosθ),从公式可以看出相位会随着入射角的变化而渐变,当θ=π/2时,tan(fai/2)为无穷,所以fai=π。
6.试说明布儒斯特角的概念。
答:布儒斯特角,又称偏振角,是自然光经电介质界面反射后,反射光为线偏振光所应满足的条件。
7.试分析布儒斯特角与临界角哪个大。
答:临界角大于布儒斯特角,我们从它们的公式可以简单的推导出来,布儒斯特角为arctan(n2/n1),全反射角为arcsin(n2/n2), 假设n2/n1=x,因为有光密入射到光疏,所以n2>n1,因此x>1,此时布儒斯特角为arctan(x),全反射角为arcsin(x),我们对它两个同时求导得到:(arctan(x))’=1/(1+x^2),而(arcsin(x))’=1/√(1+x^2),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全反射角公式的倒数大,也就是说,在相同变量的情况下它的数值大,从而我们也就说明了临界角大于布儒斯特角。
8.布儒斯特角都有哪些应用?
答:布儒斯特角可以用于生产墨镜的技术中,可以利用一定的技术设计出让p分量尽量的多的透过墨镜,不至于反射光过强导致视线不明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