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折治疗原则的发展PPT课件

合集下载

骨折治疗的AO原则AO理念和基本原则课件

骨折治疗的AO原则AO理念和基本原则课件

骨折治疗需要大量的医疗资源和人力投入,而医疗资源的紧张使得医生
需要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出最佳的治疗决策,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
速度。
未来发展方向
个性化治疗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骨折治疗的未来发展方向将更加注重个性化治疗。医生将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和需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康复速度。
骨折治疗的ao原则ao 理念和基本原则课件
contents
目录
• AO原则与理念 • AO基本原则 • AO分型系统 • AO治疗策略与技巧 • AO原则的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分享
01
AO原则与理念
AO原则的定义与起源
定义
AO原则是一种骨折治疗的理念和原则,强调通过解剖复位、 坚强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来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
坚强固定
使用内固定或外固定技术,对骨折部 位进行稳定固定,防止骨折移位和愈 合不良。
AO原则在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适应症
手术技巧
AO原则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骨折,特别是关 节内骨折、骨干骨折和多发性骨折等复杂 骨折。
根据AO原则,医生需要熟练掌握手术技巧 ,包括切开复位、内固定植入、外固定架 应用等,以确保骨折的精确复位和固定。
起源
AO原则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洲,由德国创伤外科学会 前主席Muller和瑞士创伤外科学会前主席Schanz等医生共同 创立,旨在提高骨折治疗的疗效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AO理念的核心内容
解剖复位
早期功能锻炼
通过手术等方法,将骨折断端精确复 位,恢复骨骼的解剖结构和功能。
在骨折愈合过程中,鼓励患者进行早 期功能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消除 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

骨折的治疗原则PPT课件

骨折的治疗原则PPT课件

b.石膏绷带固定的指征:
⑴. 开放性骨折清创缝合术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伤口未愈合之前 ⑵. 某些骨折小夹板难以固定 ⑶. 某些骨折内固定术后,辅助性外固定 ⑷. 畸形矫正后,矫形位置的维持,骨关节手术后的固定, 关节融合术后的固定 ⑸. 化脓性关节炎,骨髓炎的固定 ⑹. 韧带软组织,关节?损伤后的制动
c.石膏绷带固定的优缺点:
中西结合治疗骨折是:动静结合、筋膜并重、内 外兼治、医患合作。
(一)复位标准
1.解剖复位:骨折面完整对合
2.功能复位:骨折未完全对合,但骨折愈合后对肢体 功能无明显影响功能复位的标准是
⑴. 骨折无旋转、无分离
⑵. 缩短移位成人下肢不超过1cm,儿童无骨骺损 伤,下肢不能超过2cm
⑶. 成角移位,下肢可前后成角5-10º,不可侧方成 角、上肢、肱骨可稍有畸形,前臂双骨折要求解剖复位
⑷. 长骨干横形骨折对位不少于1/3,干骺端不少 于3/4
(二)复位方法:手法复位、切开复位
1. 手法复位:大多数骨折均可手法复位,获得满 意效果,手法轻柔,争取一次成功,粗暴手法、反 复复位,加重软组织损伤,影响骨折愈合。
手法复位的步骤:
⑴.解除疼痛:局麻、全麻
⑵.肌松弛位:麻醉可达到肌松弛,复位时肢体关 节也应在松弛位上
⒈早期阶段:骨折后1-2周,促进肢体血液循环,消 除肿胀,防止肌肉萎缩,原则上,骨折上下关节暂不活动, 但能行肌肉缩紧活动,身体其他关节可以活动。
⒉中期阶段:即骨折2周以后,因骨折肿胀已消退, 局部疼痛减轻,骨折处已纤维连接,骨折处的上下关节可 以活动。
⒊晚期阶段:骨折已达到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已拆 除,要加强肌力、关节活动度的锻炼,可辅助物理治疗, 外用药物薰洗。

骨折治疗的AO原则与BO理念

骨折治疗的AO原则与BO理念

BO原则的实现
保护骨折部位血运,不干扰骨折端生 物学反应的间接复位方法 将医源性损伤降到最低限度的全新的 固定方式 设计并应用符合BO理念的、更合理的 内固定物
BO原则下的骨折复位
1989年AO学者Mast率先提出,以整复器把 持两骨折段,先恢复长度和对位关系,再将 中间段的骨块归拢复位。决不可以破坏局部 血运的手段强求解剖复位。就粉碎性骨折而 言,复位主要是恢复骨干的长度、轴线和旋 转移位。应特别注意保护和利用完整的软组 织铰链,因为它不但可以维护尚存的血运, 而且还可以借助它复位或维持复位。
BO理念下的内固定物改进
低弹性模量的内固定物:由硬度大、 强度高的不锈钢板转向硬度低、弹性 模量低的钛制板材。 不同构型的内固定物 钢板以外的固定物:髓内钉、外固定 架等 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内固定物:PLA、 PGA等
改进内固定物的指导思想
早期的研究认为骨折病因应力遮挡引起,最新的研究明 再骨折的主要因素是钢板下血运破坏致骨质疏松所为。
AO BO
骨折的治疗观念由机械力学向生物学方面发 生了彻底的改变。即从绝对解剖复位、坚强 的内固定、骨折一期愈合的力学固定方式( AO),演变为间接复位、弹性固定、骨折间 接愈合(骨痂愈合)的生物学固定方式(BO )。BO概念的内涵:必须充分重视局部软组 织及骨的血运,固定可靠而无加压。
正常骨骼的血运
BO原则下的内固定方式
生物学固定=弹性固定,折块间产生微 动,刺激有活力的骨块,通过骨痂迅 速与主骨块连接。 结合固定 阶段性固定 微创固定
生物学内固定的特点
弹性固定:骨折端存在微动,能刺激骨痂快 速生长,短期内完成或骨块与主骨块的连接 避免骨坏死:内固定物与骨之间无或少接触 ,避免了钢板下压迫性骨坏死 减少感染率:骨折部位及其周围坏死组织的 减少,可大幅度降低感染率。 降低应力遮挡效应:内固定不再以摩擦力固 定,而是以内夹板的方式固定。另外,内固 定不再象传统钢板只是放在骨折的张力侧, 弹性内固定器可以放在骨折的任何一侧。

骨折治疗原则 ppt课件

骨折治疗原则 ppt课件
折。
AO BO
骨折的治疗观念由机械力学向生物学方面发生了彻 底的改变。即从绝对解剖复位、坚强的内固定、 骨折一期愈合的力学固定方式(AO),演变为间 接复位、弹性固定、骨折间接愈合(骨痂愈合) 的生物学固定方式(BO)。BO概念的内涵:必 须充分重视局部软组织及骨的血运,固定可靠而 无加压。
骨外膜 滋养动脉 骨内膜
减少感染率:骨折部位及其周围坏死组织的减少 ,可大幅度降低感染率。
降低应力遮挡效应:内固定不再以摩擦力固定, 而是以内夹板的方式固定。另外,内固定不再象 传统钢板只是放在骨折的张力侧,弹性内固定器 可以放在骨折的任何一侧。
BO理念下的内固定物改进
低弹性模量的内固定物:由硬度大、强度高的不锈钢板转 向硬度低、弹性模量低的钛制板材。
应力遮挡和骨质疏松 坚强的内固定与保护血运和软组织
完整之间的矛盾 早期负重和功能练习? 一期愈合与力学稳定性之间的争议
AO失败的最主要原因
过分强调坚强的内固定,忽视了骨折断端和周围软组织血 运的保护。
应力集中,内固定物与骨弹性模量差异较大--应力遮挡 钢板下血运破坏,骨皮质内的哈佛系统加速重塑--再骨
不同构型的内固定物 钢板以外的固定物:髓内钉、外固定架等 生物降解材料制成的内固定物:PLA、PGA等
改进内固定物的指导思想
早期的研究认为骨折病因应力遮挡引起,最新的研究明 再骨折的主要因素是钢板下血运破坏致骨质疏松所为。 钢板下骨质疏松出现在哈佛氏管的重塑过程中,是一
过性的 骨质疏松仅出现在பைடு நூலகம்运破坏区,血运非破坏区无骨质
骨折治疗原则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骨二科
柏晓安
骨折治疗简史
传统时期:20世纪前半叶,采用牵引、石膏、 夹板等固定恢复骨的连接。

骨折治疗的AO、BO、CO的理念转变PPT学习课件

骨折治疗的AO、BO、CO的理念转变PPT学习课件
骨折愈合率 内固定失败率 再手术率 整体失败率
29
微创
维护生物学环境
30
结合固定
是微创术式的一个重要形式
两种以上创伤较小的简单固定结合使用 内固定+外固定 内固定+骨外固定 内固定+内固定
阶段固定
(根据骨折不同阶段的 不同情况,选择适当 的方法)
31
内固定

外固定
单纯 内固定
32
BO的优点 BO技术应用缺点
关节内骨折直接复位、骨干骨折间接复位 使用较长的接骨板跨越骨折粉碎区 保留骨折粉碎区的血肿 最大程度减少内植入物与骨面的接触 使用锁定的内固定器 使用更少的固定螺丝钉 如果配合MIPPO技术则更佳
34
中国接骨学—CO
传统中医治疗骨折历史悠久 晋--葛 洪--《肘后救卒方》--夹缚固定
切开复位
间接复位技术
(利用整复器,先恢复长度和对位,再归拢复位中间段)
粉碎性骨折
恢复骨干的长度、轴线、无旋转
(特别注意保护和利用完整的软组织链)
18
间接复位技术
利用整复器
19
骨折固定
固定稳定性 生物学环境
20
关节内骨折与简单骨折
解剖复位 坚强固定 早期活动
21
骨干骨折与粉碎性骨折
13
需要思考的几个问题
违反AO技术的应用原则 AO技术本身的不足 AO原则未被充分认识
14
AO BO的转变
1958 机械固定-生物力学固定
1994
生物学固定
提倡微创内固定
锁定接骨板 不扩髓髓内钉 C T 指导手术
15
生物学固定(BO)的概念
间接复位减少手术创伤 采用比较弹性的固定方式 不强调精确的解剖复位 促进骨痂的形成和骨的模造 充分重视局部软组织及骨的血运 减少手术暴露时间

骨折治疗的AO原则(第一讲):AO理念和基本原则ppt课件

骨折治疗的AO原则(第一讲):AO理念和基本原则ppt课件
骨折治疗的AO原则(第一 讲):AO理念和基本原则
关于讲座
讲课时间:2012年9月7日20:30~22:30 方 式:中华手外专业群YY

需要讲课录音者 请在楚雄州骨科QQ群留言:207548330

愿和大家一起分享、学习,为助健康之完 美而努力!
Introduction
初版前言:
在历史上,尤其在医学史上, 能够获得成功并且持久的革命 者屈指可数。 遍布全球的理念 被誉为骨折治疗的 “圣经”


关节内骨折要求完全的解剖复位以及绝对的稳定 性,以促进关节软骨的愈合,并使得早期功能锻 炼成为可能。
股骨干 骨折
锁定股骨髓内钉固定, 提供相对稳定,并恢复 股骨的长度、对线和旋 转移位 相对稳定
骨痂成骨愈合
提供绝对稳定使 关节内骨折的愈合 不依赖骨痂形成
关节 内股 骨外 髁骨
关节内骨折解 剖复位,用拉 力螺钉固定
பைடு நூலகம்

(二)骨折和血供
下列因素会对骨折部位的血运供应产生影响,他们与手 术操作有着直接的关系: 创伤机制 患者早期的处理 患者的复苏 手术入路 内植物
三、骨折发生

骨折是单次负荷或反复超负荷的结果。一般在几毫秒的 时间内发生,通过破裂和类似于 内向爆炸的过程,造成 可以预见的软组织损伤。骨折表面迅速分离,形成一个 空隙(空穴现象),对软组织产生严重的损害。

(一)机械力学和生物力学的作用
手术固定可以在短时间内重建功能并减少疼痛。因 此, 患者可进行无痛性活动,并避免了诸如复合型局部疼痛 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生。

成立于1958年,最初该协会是一个仅由瑞士籍专家和他们的朋友组 成的研究小组。 AO始终遵守着自己明确的宗旨,并没有改变。

骨折完整ppt课件

骨折完整ppt课件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骨折或无法通过手法复位治疗的骨折,需要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 法包括内固定和外固定,内固定是指将钢板、螺钉等固定物植入骨折部位,外 固定是指将石膏、夹板等固定物固定在骨折部位。
治疗注意事项
01
02
03
预防感染
骨折治疗过程中需要注意 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清洁 和干燥,定期更换敷料。
功能锻炼
在医生的许可下,进行早期的康复 训练,如肌肉收缩、关节活动等,
以促进血液循环和减轻疼痛。
B
C
D
注意安全
在康复训练过程中,注意安全,避免摔倒 、碰撞等意外伤害,以防再次发生骨折。
持续训练
在康复期间,持续进行康复训练,以促进 身体的全面恢复。
01
常见骨折类型与案例分析
桡骨远端骨折
总结词
桡骨远端骨折是指发生在桡骨远端关节面上的骨折,通常是由于外伤或意外事故导致。
适当固定
根据医生建议,使用合适的固定方法 ,如石膏、夹板等,以减轻疼痛和防 止骨折部位移动。
密切观察
密切观察骨折部位的情况,如疼痛、 肿胀、颜色等,及时向医生报告任何 异常情况。
康复训练
后期康复训练
根据医生建议,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如 步行、游泳、瑜伽等,以增强肌肉力量和
恢复关节功能。
A 早期康复训摔跤、运动损伤、暴力袭击等外 力原因可能导致骨折。
骨病
骨肿瘤、骨结核、骨髓炎等骨病可能导致病 理性骨折。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骼较脆弱,容易发生骨 折。
其他原因
长期服用某些药物、营养不良、内分泌失调 等也可能导致骨折的风险增加。
骨折的症状
肿胀
骨折部位周围的软组织可能肿 胀,严重时可能导致皮肤淤血 和张力性水疱。

骨折治疗理念的发展一

骨折治疗理念的发展一

加压坚强固定
生物性固定
AO专家提出 理念 专家提出BO理念 专家提出
生物性接骨术 BO) 生物性接骨术(BO) 性接骨术( Biological Biological Osteosynthesis
生物性接骨术(BO) 生物性接骨术(BO)概念
近数十年来,骨折内固定逐渐从强调固定本身的 近数十年来, 机械力学特性向更加重视固定的生物学特性方向转变。 机械力学特性向更加重视固定的生物学特性方向转变。 使用间接复位方式来降低手术创伤, 使用间接复位方式来降低手术创伤,比较弹性的固定 方式并不强调精确的解剖复位,但能促进骨痂的形成。 方式并不强调精确的解剖复位,但能促进骨痂的形成。 这种方法被称为“生物性的内固定” 这种方法被称为“生物性的内固定”。
历史考证
1767年 Gooch介绍了功能性支架 1767年,Gooch介绍了功能性支架。200 介绍了功能性支架。 年后,Sarmiento使用了石膏与支架相结合 年后,Sarmiento使用了石膏与支架相结合 的治疗方法, 的治疗方法,各种石膏材料和热塑支架才开 始在临床广泛使用。 始在临床广泛使用。 在19世纪上半叶,骨科手术总是摆脱不了 19世纪上半叶 世纪上半叶, 感染的困扰,只有在极其良好的条件下, 感染的困扰,只有在极其良好的条件下,才 能进行骨的手术。1828-1850年 能进行骨的手术。1828-1850年,欧美的 Rodgers、Cheesman和BérangerRodgers、Cheesman和Béranger-Féraud 等人开始用银丝对肱骨和股骨进行缝合和环 扎固定。 扎固定。
加压坚强固定的问题 加压坚强固定的问题
医生们发现绝对稳定 / 坚强固定术后2-5月在内 坚强固定术后2 植入物附 近的骨皮质会发生暂时性的骨质疏松, 近的骨皮质会发生暂时性的骨质疏松, 使骨折愈合的时间延长,并会发生再骨折的危险。 使骨折愈合的时间延长,并会发生再骨折的危险。 根据Wolff定律(1892年),早期多数学者将其归 根据Wolff定律(1892年),早期多数学者将其归 Wolff定律 因于应力遮挡作用(Uhthoff-1971、1983,Akeson因于应力遮挡作用(Uhthoff-1971、1983,Akeson1976, 1976,Woo SL-1976,Claes L-1981,朱振安、戴克 SL-1976, L-1981,朱振安、 戎-1994)。 1994)。 90年代初,Tepic、 90年代初,Tepic、Perren 等认识到接骨板和骨的 年代初 界面在保留骨的血运方面起重要的作用,当接骨板 界面在保留骨的血运方面起重要的作用, 压向骨面所产生的摩擦力可以提供固定的稳定性, 压向骨面所产生的摩擦力可以提供固定的稳定性, 但也会直接干扰接骨板下方骨的血运,造成接骨板 但也会直接干扰接骨板下方骨的血运, 下方骨皮质典型的结构性改变。 下方骨皮质典型的结构性改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请记住他们!
请记住他们!
AO / ASIF
AO:骨连接研究会
Arbeitsgeminschaft für Osteosynthesefragen
ASIF:国际内固定协会
The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Internal Fixation
螺钉
钢板
钢板
钢板
张力带原则
DCP
LC-DCP
AO BO
骨折的治疗观念由机械力学向生物学方面 发生了彻底的改变。即从绝对解剖复位、坚 强的内固定、骨折一期愈合的力学固定方式 (AO),演变为间接复位、弹性固定、骨 折间接愈合(骨痂愈合)的生物学固定方式 (BO)。BO概念的内涵:必须充分重视局 部软组织及骨的血运,固定可靠而无加压。
BO原则
避免干扰骨折局部,不以破坏局部血运的手 段强求解剖复位。原则:恢复骨骼的长度、 轴线、矫正旋转畸形。
内固定不强求一期稳定,而是要保存有活力 的骨块与主骨的连接,其血运不因内固定操 作而再受破坏
尽量减少手术暴露时间 骨折为二期愈合
不同构型的内固定物
带锁髓内钉 点状接触钢板(PC-FIX) 桥接钢板(BP) 锁定加压钢板(LCP) 微创稳定系统钢板(LISS) 外固定器
如何看待AO与BO
AO Stable
BO Biological
各种内固定方式… ……一骨个折共加同压的固特定点
桥接固定技术
LCP
LCP特点
1. 螺钉与钢板间具有成角稳定性 2. 无需对接骨板进行精确预弯 3. 对骨外膜的损伤更小 4. 螺钉松动发生率更低
LCP适应症
关节周围骨折 支架和加压作用
复杂的粉碎骨折 不需精确复位,支架弹性固定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 成角稳定作用,较强的把持力
假体周围骨折再修复 锁定螺钉单皮质固定
Length of plate/length of fracture comminuted fr >2---3 simple fr >8—10
Plate screw density< 0.5—0.4
—— Gautier E, Sommer C. Guidelines for the clinical of the LCP.Injury. 2003;34(suppl 2):B63–B7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