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大学生的亚健康现象与体育运动
试析人类亚健康状态与大学生体育

试析人类亚健康状态与大学生体育一、亚健康的基本内涵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就一事无成,因此,健康既属于个人,又属于社会。
人们对健康的认识。
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时代的不同而变化着的。
以往人们普遍认为“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有病就是不健康。
”而现代健康观对健康衡量标准不仅仅是指四肢健全,无病或虚弱身体本身健康外,还要求精神和社会的完好状态,人群中真正健康(第一状态)和患病者(第二状态)不足2/3,有1/3 以上的人群处在健康和患病之间的过度状态,世界卫生组织称之为“第三状态”。
也就是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又叫慢性疲劳综合症,国内常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
“第三状态”处理得当,则身体可向健康转化;反之,则患病。
因此。
对“第三状态”的研究,是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亚健康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广泛存在,已成为国际上医学研究的热点之一。
关于亚健康,有许多不同的名词:次健康状态、第三状态、潜病状态、慢性疲劳综合症等。
因其具有广泛的社会性和特有的时代性,被称为“世纪病”。
由于是健康和疾病之间一种生理功能低下的状态,通俗地讲。
“亚健康状态”是指在医院检查化验不出毛病,又自我感觉身体不舒服的情况。
亚健康状态”主要表现为长期维持的疲劳、失眠、多梦、恋床、四肢无力;经常性感冒,无名低热;精神难以集中、感觉迟钝。
记忆力减退;总是心惊肉跳、烦躁不安,怕去某些地方和场合,怕见某些人物;易怒,情绪低落,犹豫不决,淋巴结肿大,性功能减退等。
在不同地域,不同生活和工作背景;不同社会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气质特点的人们中,亚健康状态的分布、表现和发展结局是不尽相同的。
二、造成人体出现亚健康状态。
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一)社会心理压力由于现代社会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心理紧张感和压抑感成为现代社会最有代表性的心理压力现象。
我国50 年代精神障碍患病率为2%,70年代为7.2 %,90年代初为12.6 %,现阶段发病率为15.6 %。
浅谈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与体育运动

浅谈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与体育运动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大学生的生活压力不断增大,不良习惯也不断增加,导致了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越来越普遍。
亚健康状况不良会直接影响大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所以大学生应该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以缓解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首先,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压力是主要因素。
大学生需要承受来自学业、情感、生活等多方面的压力,长期的紧张状态会导致身体疲惫、记忆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以及心理压力增大等一系列问题。
严重的情况下可能引发情绪障碍、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
此外,大学生健康意识的缺乏和生活习惯的不合理也会造成亚健康状态。
如不注意饮食健康、缺乏锻炼、熬夜过度、过度消费等等。
其次,大学生要积极参加体育运动以缓解身体和心理上的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体育运动可以增强身体的代谢能力,加强身体的免疫力,使大学生不断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
此外,适当的体育运动还可以减轻情绪压力,调节心情。
当我们进行运动时,身体会分泌出大量的内啡肽和多巴胺等内源性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可以抵消产生的负面情绪,改善情绪状态。
特别地,瑜伽和冥想等运动方式不仅能够放松身心,调节呼吸,还可以降低血压、改善睡眠质量,对于缓解亚健康状态和心理疾病尤其有效。
最后,大学生可以通过一些小方法促进自己的身心健康。
例如,保持规律的睡眠时间,每天保证7-8小时的睡眠时间,使大脑有充足的休息时间。
坚持规律的饮食习惯,多吃蔬菜水果,避免高热量、高油脂、高糖分的食物,使身体各器官得到充分的营养。
定期体检也是非常重要的,检查身体的各种指标,察觉身体的亚健康状态,及时预防和治疗疾病。
总之,大学生处于知识和理想追求的阶段,他们在日益繁重的学业压力和各种社会和个人诱惑中,很容易陷入亚健康状态。
因此,大学生应该懂得调节自己,由于体育运动对身心健康的益处显著,建议大学生们充分利用好广泛的体育资源,积极投入体育运动,尝试各种有效的身心平衡之法,才能充分发挥自身潜能,最终站在人生巅峰。
浅谈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同名45550)

浅谈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同名45550)浅谈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状态摘要:亚健康状态是新世纪人类医学的重大命题,世界上有75%的人群处于亚健康状态,近几年,亚健康所困扰的主体人群正出现低龄化发展趋势,尤其是高校大学生。
现在网络的普及和网络游戏、网络聊天等的盛行,使得多数大学生缺乏户外活动和体育运动,从而使亚健康的问题更加突出。
如何使大学生早日从亚健康状态中走出来,是目前高校教育面临的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概述大学生亚健康表现,通过分析大学生亚健康的成因,解读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的关系,对于调节大学生身心矛盾,增进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及社会适应性、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质具有一定帮助作用。
关键词:体育运动,大学生,亚健康,身心素质健康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一个基本要素,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都是空中阁楼。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一项全球性调查表明:真正健康的人仅占5%,有病的人占20%,而75%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
目前全球亚健康呈逐年上升趋势,已明显危及到30岁以下年轻人,尤其是在校大学生,他们已成为亚健康的高发人群,其亚健康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已经引起学校和社会的高度关注。
高校学生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的健康水平,改善和减少亚健康人群比例,对于为国家培养更多合格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 关注大学生的健康, 关注其身心状态的亚健康, 寻求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途径和方法,是目前学校教育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亚健康”概述“亚健康”是近年来医学界提出的新概念。
通常, 亚健康又叫慢性疲劳综合症或“第三状态”或“灰色状态”。
WHO定义为: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一种边缘状态,一般是指肌体虽无明确的疾病, 但在躯体、心理和人际交往上出现种种不适应的感觉和症状,从而呈现出活力降低、适应能力呈不同程度减退的一种生理状态,是人体多种疾病的重要起源和基础。
医学专家们对这种现代人的“通病”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后指出: 亚健康是整个身心性的, 即躯体和心理均处在一种非健康的状态,是一种动态的变化状态。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关系研究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关系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身体健康问题备受关注。
而体育锻炼作为保持健康的重要手段之一,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关系的研究进行探讨。
一、大学生身体健康现状分析如今,大学生普遍面临着身体素质下降的问题。
长时间的学习和工作压力,缺乏运动的生活方式,导致了大学生体力不支、体质下降的情况日益增多。
调查数据显示,大学生中有超过5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其中包括肥胖、体弱多病等诸多问题。
二、大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大学生体育锻炼对于身体健康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首先,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增强身体抵抗力,降低患病风险。
其次,体育锻炼能够缓解大学生的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改善睡眠质量。
此外,体育锻炼还能够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大脑的血液供应,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
三、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的关联研究许多研究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一项针对大学生的调查研究发现,每周进行适度锻炼的大学生,其体质状况和身体健康水平明显好于不锻炼的学生。
另外,有研究还表明,定期进行体育锻炼的大学生,其免疫力更强,患上感冒和其他疾病的几率较低。
四、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建议与倡导为了改善大学生的身体健康水平,提高整体素质,以下是一些建议与倡导:1. 培养定期锻炼的习惯:大学生应该制定一个合理的锻炼计划,并尽量遵守。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比如慢跑、健身操、篮球等。
2. 合理控制锻炼强度:锻炼强度应该适中,不能过度训练,以免造成身体负荷过重。
根据自身条件,分阶段进行锻炼,逐渐提高强度和时间。
3. 多样化的锻炼方式:选择不同的锻炼方式,可以增加锻炼的趣味性和多样性。
可以尝试不同的体育项目,或者结伴进行户外运动等。
4. 注重饮食与休息:锻炼的同时,注重饮食营养均衡和充足的休息,以提高身体康复能力和恢复能力。
5.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大学生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暴饮暴食等不良生活方式。
浅谈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和体育运动

浅谈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和体育运动随着大学生活节奏的加快、学业压力的增加,以及不良的生活习惯,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出现了亚健康状态。
亚健康的出现不仅影响学业和生活的正常进行,也会给身体和心理健康带来潜在的危害。
在此背景下,体育运动成为预防和改善亚健康状态的有效方式,本文将从亚健康状态入手,谈谈大学生体育运动的重要性。
一、大学生的亚健康状态亚健康状态是指身体机能出现各种异常反应,但尚未达到临界值,以至于患者无法明确确诊为某种疾病的现象。
而大学生因学习和生活的压力过大,坐姿时长长、饮食不规律、缺乏运动等诸多因素导致亚健康状态的出现。
不少大学生容易出现情绪紧张、失眠、记忆力下降、头痛头晕等问题,如不及时改善,会演变为各种慢性疾病。
二、体育运动的重要性体育运动作为改善亚健康的一种有效方式,其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促进心理健康体育运动可以释放体内激素,缓解压力,减轻学业和生活压力带来的紧张情绪,提高自信心和积极情绪。
同时,参加体育运动可以提高自我意识以及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降低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
2、改善身体健康大学生缺乏锻炼,不仅容易被胖,还容易导致各种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高血糖等。
而体育运动有助于增强心肺功能、提高体能、增强免疫力、预防疾病,减少病假次数和医疗费用。
3、提高学习效率研究表明,适当的体育锻炼可以提高学习、记忆和创造力,增加血液供应,促进新陈代谢,使大脑细胞更健康。
经常锻炼的大学生在学习上更有动力,思维更清晰,成绩也更好。
三、如何进行体育运动在进行体育运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选择适合自己的锻炼方式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游泳、瑜伽、健身、羽毛球等,但需要注意自己的身体状况,防止运动过量引起不适。
2、坚持锻炼只有坚持锻炼,才能有效改善亚健康状态。
可以将运动设置为每天的日常习惯,使其成为自己生活的一部分。
3、科学饮食在进行体育运动时,大学生也需要注意饮食,保证饮食均衡、多元化,不要吃太多油腻、辛辣的食品,同时加强补水,保证身体充足的营养物质。
体育运动对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研究

体育运动对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研究【摘要】大学生亚健康问题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分析大学生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体育运动对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作用,以及大学生如何制定个性化运动处方,根据运动处方进行体育运动,来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
【关键词】体育运动大学生亚健康根据教育部的调查显示,我国12.6万大学生中有将近40%感觉自身存在失眠多梦、容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情绪不稳定、社会适应能力差等亚健康问题[1]。
而每年高校都有大学生跳楼、跳湖、割腕,等自杀事件发生,给家庭带来极大的痛苦,给学校带来极坏的影响,也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当代大学生是祖国未来建设、发展、稳定等各领域的主力军,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任。
因此,大学生的健康问题不仅关系到我国现有人才质量,而且关系到我国将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大学生的亚健康问题不容忽视。
1 亚健康状态的概念及产生原因亚健康是指机体处于健康和疾病之间的状态,是一种非健康非疾病的中间状态。
机体有不适感觉而无体征及临床检查证据,但已有潜在发病倾向的信息,使机体处于一种结构退化和生理功能减退、心理失衡及社会适应力下降的状态。
WHO将其称之为“第三状态”,国内常称之为“亚健康状态”[2]。
徐宝等认为产生亚健康状态的原因既有心理、生理和社会三方面因素失调,导致的机体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3]。
中医学认为,亚健康状态是人体由“阴平阳秘”到“阴阳失调”初阶段的动态过程,从健康到疾病的过渡状态,即所谓“未病状态”也就是中医“未病学”中的前病态或潜病态。
2 大学生产生亚健康问题的原因李建桥通过检索定性分析中国青年学生亚健康产生的相关因素,分为个人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家庭因素4大方面[4]。
根据查阅资料和专家访谈,结合4方面相关因素分析,影响大学生产生亚健康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2.1 个人因素第三次国民体质监测结果显示:中小学生体质状况有所回升,但大学生的体质状况仍在下滑。
大学生体质健康与运动锻炼的关系研究
大学生体质健康与运动锻炼的关系研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群体的身体素质逐渐下降,健康问题日益突出。
运动锻炼在提高大学生体质健康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大学生体质现状、运动锻炼对身体的影响和运动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三个方面,探讨大学生体质健康与运动锻炼之间的关系。
1. 大学生体质现状大学生群体普遍存在体质下降的问题。
长时间的课堂学习和缺乏体育锻炼,导致大学生缺乏运动,体力下降,出现各类健康问题。
数据显示,大学生中超重和肥胖的人数逐年增加,同时,健康问题也随之增加,如心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2. 运动锻炼对身体的影响运动锻炼对大学生身体健康的益处不容忽视。
首先,体育锻炼可以增强肌肉力量,使学生的身体更加强壮。
锻炼还有助于促进细胞代谢,提高免疫力,减少疾病的发生。
此外,通过运动锻炼,大学生可以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和肥胖的问题。
运动还能改善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增强学生的体能水平。
3. 运动锻炼对心理健康的影响除了对身体健康的积极影响外,运动锻炼对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体育活动可以促进学生的血液循环,增强心脏的供氧能力,进而改善学生的心理状态。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缓解压力,提高学习和生活的幸福感。
而缺乏运动锻炼的学生则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
4. 如何提高大学生运动锻炼意识和能力为了提高大学生的运动锻炼意识和能力,各方面都需要共同努力。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体育课程的设置和教学,让学生掌握正确的锻炼方法。
其次,学校可以组织各类运动俱乐部和比赛,鼓励学生积极参与。
此外,加强体育设施的建设和改进,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锻炼环境。
同时,家庭和社会也需要关注大学生的运动锻炼情况,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引导。
5. 结语大学生体质健康与运动锻炼密切相关,通过适当的运动锻炼,可以提高大学生的体质水平,降低健康风险,同时对心理健康也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因此,大学生和相关各方应该重视运动锻炼,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共同推动大学生体质健康的提升。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状况分析
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健康状况分析体育锻炼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至关重要。
适度的体育锻炼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降低患病风险,同时还有助于缓解压力、提升心理健康。
然而,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和身体健康状况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采取措施。
首先,大学生的体育锻炼状况普遍不足。
由于学业压力、时间安排、场地设施等多种原因,许多大学生缺乏足够的锻炼机会。
一些学生反映,大学课程安排紧凑,很难抽出时间进行体育锻炼;还有学生表示,学校体育设施不够完善,无法满足锻炼需求。
此外,部分学生缺乏运动兴趣和习惯,不愿意主动参与体育锻炼。
其次,大学生的身体健康状况不容乐观。
近年来,大学生的身体素质普遍下降,肥胖率、近视率等不断攀升。
一些学生存在亚健康问题,如疲劳、失眠、胃肠道不适等。
这可能与缺乏体育锻炼、不良生活习惯、不合理的饮食结构等因素有关。
针对以上问题,应采取以下措施:1.增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和机会:学校应合理安排课程,减轻学业压力,让学生有更多时间参与体育锻炼。
同时,应完善体育设施,增加体育场所和器材,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
2.培养运动兴趣和习惯:学校应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和赛事,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热情。
鼓励学生参加各种运动俱乐部和团体,养成定期锻炼的习惯。
3.加强健康教育:学校应开设健康教育课程,普及健康知识,引导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状况。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减少不良生活习惯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4.建立健康管理体系:学校应建立学生健康档案,定期开展体检和健康评估,及时发现和处理学生的健康问题。
对于存在亚健康问题的学生,应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指导和干预措施。
5.家庭和社会支持:家庭和社会应共同支持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和健康状况。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鼓励孩子参与体育锻炼;社会应提供更多的运动场所和设施,营造良好的运动环境。
总之,大学生的体育锻炼和身体健康状况需要引起重视。
学校、家庭和社会应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和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
浅谈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状态
德智体美123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心理活动复杂多变,心理矛盾和冲突强烈,能否处理好各种矛盾,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及社会适应状态,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据教育部对15.3万名大学生进行的调查发现,近38%的大学生有体虚、脱发、易疲劳、失眠、注意力不易集中、睡眠质量差、情绪不稳定等亚健康状况。
总之,高校每年因承受能力差、情绪脆弱、神经衰弱等原因退学、休学的学生不断增加, 轻生现象也时有发生。
所以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一、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表现1、身体亚健康在现实生活中,亚健康往往首先表现在个体的身体上,即身体亚健康。
身体体亚健康总的特征是持续的难以恢复的疲劳和周身不适,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或排除疾病原因的体力不支、头痛、困倦疲乏、虚弱、、胸闷胸痛、机能下降、功能失调以及月经周期紊乱,还可表现出睡眠障碍。
2、心理亚健康心理亚健康主要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脑力疲劳、情感障碍、思维紊乱、恐慌、焦虑、自卑以及神经质、冷漠、孤独、轻率,甚至产生自杀念头等。
3、社会适应性亚健康突出表现为社会适应能力差和人际关系不稳定,对工作、生活、学习等环境难以适应,对人际关系难以协调,使个体不能融入群体,不能获得群体的援助,出现孤独、冷漠、猜疑、自闭以及行为偏离,还可能诱发种种身心症状。
二、大学生亚健康状态的成因1、缺乏体育锻炼年轻的资本、惰性大,无规律、不良的生活方式,繁重的学习负担,现实的竞争与压力等等诸多因素,使得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时间越来越少,同时学生自我锻炼的意识不够,学生每天参加1小时体育活动得不到保证,严重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
2、体力诱因目前,进入高校的学生是多是9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他们大多在家中营养过剩、以我为中心、在家受保护过度,一旦远离父母和家乡,加上气侯、饮食等不适应,总感到每天活得很累很烦,使人产生疲倦、乏力以及不愉快的感觉,长此以往,亚健康状态便会产生。
3、脑力诱因有些高校学生长期潜心苦读,甚至挑灯夜战,脑细胞产生疲劳,人的头部虽只有整个躯体的二十二分之一左右,但它所消耗的氧和营养却占了人整个身体的四分之一, 由于阅读和书写用脑时是站着或坐着,在较长时间内血液要源源不断地向大脑供应营养和氧气,再不断地将脑细胞在活动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物质又通过血液带走,如果时间过长“供”不足而“废”有余,就会出现头昏脑胀,记忆力下降,思维迟钝。
亚健康与运动不足的关系及如何合理锻炼
亚健康与运动不足的关系及如何合理锻炼亚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一个健康隐患,而运动不足则是导致亚健康状态的主要原因之一。
本文将探讨亚健康与运动不足的关系,并提供一些合理锻炼的方法。
一、亚健康与运动不足的关系1.1 运动不足引发亚健康科学研究表明,长期缺乏运动的人群往往容易出现亚健康状态。
运动不足会导致肌肉力量减弱、心肺功能下降、血液循环不畅等问题,进而引发疲劳、失眠、抑郁等亚健康症状。
1.2 亚健康加剧运动不足亚健康状态下,身体的抵抗力下降,容易感到疲劳和乏力,从而进一步减少运动的欲望和能力。
这种恶性循环导致亚健康状况的持续恶化,增加运动不足的可能性。
二、合理锻炼的重要性2.1 改善亚健康状态适当的锻炼可以提高心肺功能,增强肌肉力量,促进血液循环,从而改善亚健康状况。
定期进行有氧运动、力量训练以及伸展运动,可以有效地提升身体的健康水平。
2.2 预防慢性病运动不足是慢性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的主要风险因素之一。
而适当的锻炼可以降低患上这些疾病的风险,提高身体的免疫力。
2.3 促进心理健康合理的锻炼不仅对身体有益,还可以促进心理健康。
运动可以释放身体中的压力荷尔蒙,改善睡眠质量,缓解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
三、如何合理锻炼3.1 有氧运动有氧运动是提高心肺功能的有效方式,如慢跑、游泳、骑行等。
每周进行3-5次,每次持续30分钟以上的有氧运动,有助于改善亚健康状态。
3.2 力量训练力量训练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基础代谢率,有助于消耗更多的能量。
推举、举重等力量训练,每周进行2-3次,每次15-30分钟,可以促进身体的健康发展。
3.3 伸展运动伸展运动可以改善肌肉的柔韧性,保持良好的关节灵活度。
瑜伽、普拉提等伸展运动,每周进行2-3次,每次15-30分钟,可以舒缓身体的紧张和疲劳。
3.4 注意锻炼方式在进行锻炼时,需要注意个体差异,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可以咨询专业教练的建议,遵循逐渐增加运动强度的原则,避免过度疲劳和运动损伤的发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现代大学生的亚健康现象与体育运动
发表时间:2011-03-21T08:54:25.887Z 来源:《中国校园导刊》2011年第2期作者:张孝德张玲李秋菊
[导读] 大学生亚健康状况与体育运动密切相关。
【摘要】:大学生亚健康状况与体育运动密切相关。
加强体育教育,促进和丰富大学生体育运动能有效地调节学生身心矛盾,增进学生生理与心理的健康及社会适应性、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健康素质。
【关键词】:亚健康;体育教育;体育运动;健康素质
一、大学生亚健康的表现状况
“亚健康”是指人体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边缘状态,亚健康不是疾病,但却是现代人身心不健康的一种表现,走出亚健康已成为21世纪健康新任务。
大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心理活动复杂多变,心理矛盾和冲突强烈,能否处理好各种矛盾,调节好自己的心理及社会适应状态,直接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和成才。
大学生“亚健康”主要表现为长期持续的疲劳、失眠、多梦、四肢无力、经常性感冒、精神难以集中、感觉迟钝、记忆力减退、烦躁不安、情绪低落等。
随着社会竞争更加剧烈,对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出现心理障碍人数的比例也愈来愈多,大学生在意识、智力、情感、意志、人格等方面的心理障碍表现比较突出。
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成长的好坏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如何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已成为当前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使命。
分析大学生亚健康的成因,从体育教育的角度阐明了体育教育在大学生亚健康防治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二、大学生亚健康的成因分析
1.心理失衡、失调。
导致大学生亚健康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既有社会、家
庭、学校方面的环境因素,也有个人的生理和心理因素。
社会竞争力的加强、学习和就业压力的加剧,睡眠不足以及家庭的溺爱等致使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降低,极为容易陷入心理失衡和失调的状态。
2.不良的习惯及嗜好。
一些大学生不习惯吃早餐,或有些学生利用课间随便吃一点早餐,造成营养摄取不足。
尤其是一些女生,为了瘦身苗条甚至整天不吃饭,只是简单地吃一点零食,久而久之形成饮食无规律对身体造成的危害较大。
还有学生喜欢抽烟、喝酒及上网聊天、打游戏等这些不加节制的活动,造成睡眠严重不足,直接影响了正常的学习生活,同时也给身体带来了危害。
3.体能训练不足。
大部分大学生体育锻炼活动时间很少,从平均每天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看,在15分钟以下女生占53.1%的人,男生参与锻炼在3O分钟以下有61.9%的人,男生达到1小时(或以上)的人数极少。
一方面由于目前学生对体育锻炼的认识不够,加上怕累的思想严重,自觉锻炼的意识不强;另一方面目前许多高校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盲目扩大招生规模,致使锻炼场所严重不足,一定程度上也抑制了同学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
三、体育运动与大学生亚健康
1.体育运动在防治亚健康过程中的作用。
经常性的体育锻炼,是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有效的手段。
经常进行体育运动,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增强自信心和意志力,并减轻应激反应和缓解紧张情绪。
而群体的体育活动,则是增加人与人之间的接触,使社会交往增加,身心愉快,是从中获得社会需要满足感的重要途径。
总之,通过体育运动可以愉悦身心、调节情绪、减轻心理压力、防止心理和情绪障碍,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是抵御亚健康侵袭的有效手段。
2.体育运动对大学生亚健康产生的积极影响与效应
(1)能缓解精神压力,消除大学生的心理紧张感。
大学生学业任务重、压力大,使心理紧张度增加,通过体育锻炼有助于缓解肌肉紧张和情绪紧张。
(2)能促进大学生智力与协调能力的发展。
体育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
在此过程中练习者必须集中自己的注意力,有目的地感知、观察、记忆和思维。
在运动环境中,体育活动有助于大学生对事物做出迅速正确的判断,提高认知能力、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并使思维的灵活性、协调性和反应速度等得到改善与提高。
(3)能提高大学生德性修养,培养良好的品德。
体育活动能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集体主义精神和开拓进取精神,并能有效地培养自信、自立、自强和拼搏进取等优良个性心理品质。
(4)能培养进取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意志力。
体育比赛常常意味着竞争,意味着达到某一级运动水平或锻炼标准,而这一过程则要求学生付出汗水与努力。
3.体育运动促进大学生亚健康状况的方法与手段。
适当的体育运动、均衡的营养搭配和良好的社会关系,是抵抗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最佳办法,也是防范和矫治亚健康的有效手段。
体育锻炼会使大脑和身体发生一些变化,使大脑和精神得到休息。
体内激素分泌平衡、舒畅,并能促进与大脑有关的化学物质的分泌。
对在校大学生来说,一方面通过学校体育锻炼身体,在体育锻炼中实施发展性对策,面对全体学生,积极发挥体育教学的独特作用;另一方面是实施个体的针对性对策,针对不同学生个体的亚健康状况实施
具体运动方法,提高学生身体素质。
就学校体育而言,防范和矫治亚健康要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设法让学生了解、认识身心健康的重要性及亚健康会带给他们带来的危害,让学生发自内心的愿意接受健康教育与体育疗法,而不是带着顾忌与彷徨。
二是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明确体育课程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的手段、方法、途径应健康化,并基于学生身心健康转变学习评价的观念,改革评价的标准和方法。
三是课堂教学融合健康教育理念,教会学生根据自身特定的身心状态设计、编制体育健康处方,并能自主操作调控。
必要时,教师给予信息帮助或方法上的指导。
四是建立长期性的学生心身健康档案,设专人管理,方便教师了解,掌握学生身心健康的变化及其监控,以便采取及时有效的体育措施加以防范或矫治。
具体到实践层面,亚健康状态的防范和矫治主要是通过大学生自我的心身调节来恢复正常的健康状态。
学生可以在教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制订一个自我健康计划,通过躯体运动和心理调节来改善身心亚健康状态,摆脱亚健康的侵扰。
“亚健康”状态的人群在高校学生中占有较高的比例,同时对学生生理及心理的全面发展均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应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足够的重视。
加强健康教育及其宣传工作,树立全新的健康理念,培养学生树立积极的生活态度和制定切合实际的体育锻炼方案,最终达到健康
的生活状态是十分必要的。
(黑龙江农垦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