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山涛

合集下载

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

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

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导读:竹林七贤指的是魏晋时期正始年间(240-250),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

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今天就给大家具体分享一下有关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有关竹林七贤的人物历史典故一、山涛山涛字巨源,似乎这名字就设定好了他一生,无论是文化造诣上,还是官场政治上,他都是当得上“巨”之一字:身处竹林列七贤,近居庙堂为高官。

就连识度——见识气度也绝配那“巨”字,他的妻子在把他和阮籍、嵇康比较时便说过:“你的才气不及他们,但识度胜之。

”他是竹林七贤中第一个真正走出竹林和司马氏合作的人。

毋庸置疑,他受到的压力绝非常人所能接受。

嵇康当时便写了《与山巨源绝交书》,指名道姓,直接把山涛贬为一介屠夫,说他自己的手占满了血腥污秽还要拉别人一起操刀。

朋友的不理解和怒责无疑是巨大的打击,但想必更痛苦的还是山涛他自身的挣扎和矛盾。

毕竟能和阮籍、嵇康这般人走到一起的必然不是那只顾追名逐利的俗子。

应该说山涛是挣扎过的,是选择那些隐逸的生活和出色的好友,还是选择民生、国家和功名?山涛最终选择了后者,这个选择要求他必须放低自己的原则,无论是君子还是小人,都要能与之融合而处,不复竹林中把酒闲散的情调,也不及与好友挥琴长啸的自在。

官场之中有太多尔虞我诈,他小心翼翼的同时要挣扎着接受那些肮脏。

对于山涛,我们是不够资格责难他的。

他虽终向浊世妥协,但他不同流合污,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他做到了;虽然嵇康罹难,官居高位的他为求自保而沉默,但嵇康死后却能将嵇康之子视为己出,不管是不是出于愧疚,都是难得的。

就连嵇康自己都对嵇绍说了“有山涛在,你就不是孤儿”这样的话,可见他最后终究是原谅了并了解了山涛。

连嵇康都已释然,我们又何必总是耿耿于怀?总是会把山涛和薛涛弄混,不过这两人均是有才,又同为无奈屈协于浊世,一个是可爱的男子,一个是可爱的女子,有时候会想,他们若生在同一时代,可否作令人羡煞的比翼,连“洵美且异”的连理?又是怪念头。

山涛,竹林七贤里的“老大”

山涛,竹林七贤里的“老大”

山涛,竹林七贤里的“老大”山涛,竹林七贤里的“老大”魏晋时期,山涛、嵇康、阮籍、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7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修武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吟诗作赋,他们蔑视礼法,崇尚放达,世人称为“竹林七贤”。

在这七贤之中,山涛被尊为“老大”,这不仅因为他在7人中最年长,更因为他的风神气度无人能比。

让妻子“偷窥”帅哥山涛,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

山涛的父亲曾当过县令,也算官宦之家。

可惜父亲早逝,他便成了孤儿。

从那时起,山涛就与同龄的孩子不太一样,有种卓尔不群的气质。

长大后,山涛一心向学,很快有了名气。

40岁之前,他一直没做官,家徒四壁,穷得叮当响。

山涛的妻子姓韩,跟着丈夫忍饥受寒,毫无怨言。

世上有些人往往爱屋及乌,韩氏就是个典型,她不但关心山涛,有一阵子,突然对山涛的两个朋友来了兴趣。

“竹林七贤”中,山涛与阮籍和嵇康最要好,据说三个人只见了一面就“契若金兰”,成为至交。

山涛整天和他们泡在一起不说,回家后嘴里还叨念不止,说:“我可以作为朋友的,只有他们二人而已!”时间一长,韩氏十分好奇,说:“我也想看看你的两位朋友,可以吗?”山涛听了夫人的话,不仅没有丝毫醋意,还慨然允诺。

有一天,正巧阮籍、嵇康二人前来拜访,山涛非常高兴,马上摆酒。

韩氏忙里忙外,一边准备酒菜,一边暗地里观察这两个人。

阮籍身上散发着一股傲然不羁的气息。

嵇康风姿特秀,更是帅哥中的帅哥。

韩氏大约从未见过如此潇洒的人物,悄悄跟山涛说:“能否让你的朋友留宿一晚?”山涛说:“只要你不嫌弃,那还有什么问题?”天色很快暗了下来,韩氏为他们点上油灯,然后退到内室,躲在墙边听他们的谈话。

越听,韩氏越不甘心,于是找来工具,在墙上掏出个小洞,她借此可以向里偷看。

三个人把酒言欢,通宵达旦,韩氏也看了整整一夜,简直比时下的“粉丝”还疯狂。

第二天,山涛向韩氏请教观感。

韩氏指了指墙上的小洞,说:“我观察了你们一夜,你的才智情趣与他们比,差得太远了,只在见识气度上还可以与他们比一下。

竹林七贤-山涛的故事

竹林七贤-山涛的故事

竹林七贤-山涛的故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白衣彳亍晋朝(英语:The Tsin Dynasty,265年-420年)[2]是中国历史上的朝代,上承三国,下启南北朝,分为西晋与东晋两个时期。

其中西晋为中国历史上大一统王朝,东晋则属于六朝之一,两晋共传十五帝,享国一百五十五年。

266年司马炎篡曹魏,建立政权,国号为晋,定都洛阳,史称西晋,司马炎即西晋世祖。

280年,西晋灭孙吴,完成统一。

后经历八王之乱和永嘉之祸,国势渐衰。

313年,晋愍帝迁都长安,316年,西晋被匈奴人灭亡。

317年,西晋皇室南渡江南,司马睿在建邺(今江苏省南京市)延续晋朝,史称东晋。

东晋曾多次北伐中原汉地。

383年东晋与前秦淝水之战后,东晋以少胜多,得到暂时巩固。

两晋时期北方南迁的汉人将大量生产力与先进技术带入江南,进一步开发了江南地区。

420年,刘裕建立刘宋,东晋灭亡。

中国历史进入南北朝时期。

天才梦(张爱玲)|节选山涛(公元205—283年),字巨源,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陟人),在竹林七贤中山涛年纪最大。

山涛出身寒门,却有着非凡的才干,史书上说“少有器量,介然不群”,年纪轻轻就在乡里赢得了美名,有名望的前辈也不敢轻视他。

山涛大概3岁的时候,他的一个表姑名叫张春华,张春华嫁给了司马懿(河内温县人,和山涛是同乡),成为司马懿的原配正妻,司马师和司马昭都是张春华所生,所以山涛和司马家族是既是老乡关系,又是表亲关系。

山涛前半生安贫乐道、隐居不仕,把功名富贵置之度外,有记载说山涛做官之前,家里一贫如洗,他的妻子韩氏觉得这日子实在没法过,就对山涛发牢骚,山涛半真半假地对韩氏说:“你暂且忍耐一下,我以后肯定能做上三公的高官,让你过上好日子,只是不知道你配不配做三公夫人啊?”直到公元244年,山涛40岁时才出来做官,先后担任“河内郡主簿”“河内郡功曹”等职务,后来又担任“部河南从事”,这时候他的顶头上司,正是曹爽集团的党羽。

公元247年,张春华死了,司马懿借丧妻之痛的理由,称病不朝,山涛从这件事中,嗅到了司马集团的杀气。

关于山涛的人生

关于山涛的人生

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特殊的时代之一,这个时代思想的代表特点就是自由与开放。

魏晋名士是中国历史上空前绝后的,一种很独特的文化现象。

魏晋名士蔑视礼法,狂放不羁,强调精神自由,展现个性的可爱。

在那个时代,重视个人尊严,追求个性自由,成为新的思潮。

它是一个搁置了礼教,回归内心重觅自我的时代,同时在当时社会背景和风气下,也出现了很多名士,但与众多名士性格迥异的山巨源,是魏晋名士的另一种表现。

山涛不同于其他名士,是一个拘守世俗礼法的彬彬君子。

后世学者大多认为,所谓“竹林七贤”,以阮籍嵇康山涛三个人为首。

之前两位不同的是,山涛性格温顺,一派谦谦君子风度。

他与嵇康阮籍之交也可说是偶会迸出的火花,在嵇康《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写到“足下傍通多而少怪吾直性狭中多所不堪偶与足下相知耳。

”所谓“偶与足下相知耳”正道出了这其中的实情。

对《与山巨源绝交书》这一节略做补充:其实,嵇康写《与山巨源绝交书》在另一个层面上是为了更好的保护自己的好朋友,有了这封绝交书,就不会因为自己不配合政府的态度而连累到好朋友。

嵇康被杀害,临死前把自己的儿女托付给山涛,《晋书》山涛本传开头便引了嵇康临终前对其子交待的话“巨源在,汝不孤矣。

”可谓是挚友对他的深刻了解。

可见山涛为人磊落大度,生活节俭,做官不过多要求什么,对待朋友赤诚坦坦。

山涛可以说是竹林名士中最非俗士的人。

向秀思旧,作《思旧赋》表其痛恸;山涛思旧,则很好的照顾了嵇叔夜的遗孤——“以康之诡激,而涛能始终之,何友谊之笃也!”这两种迥异的作法,清晰的说明了山涛是“竹林七贤”中最富实际的人。

山涛和静柔顺,不仅从来没有远离过官场,而且为官左右逢源,恪守中庸之道。

其为人明哲保身却又不失触颜讽谏。

而王戎为人鄙吝﹐功名心最盛﹐与山涛相比,则应自愧不如,山巨源可谓做到了方正长者的境界了。

世人皆以才俊何晏、王弼到竹林风流名士嵇康、阮籍,中朝隽秀王衍、乐广至于江左领袖王导、谢安,清峻通脱,而景仰。

高考写作素材之“竹林七贤”(一)

高考写作素材之“竹林七贤”(一)

高考写作素材之“竹林七贤”(一)高考写作素材之“竹林七贤”(一)一。

嵇康嵇康(223---262),字叔夜,三同魏谯郡(今安徽宿县西南)人。

稽康早年丧父,家境贫困,但仍励志勤学,以至博学多才,文学、玄学、音乐等无不精通并成就非凡。

曾官拜中散大夫,世又称"嵇中散"。

嵇康作为魏晋名士,是著名的"竹林七贤"之一。

(一)人物事略竹林七贤为了避开曹魏政治斗争的锋芒,他离开了京城,到山阳隐居了下来。

当时,他和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交往过密,几个人常常游玩于竹林,世称“竹林七贤”。

博才嵇康嵇康少时聪明好学,但是骄纵任性,远迈不群,这种性格深深地影响了他的为人处世,史书上称他少有奇才,博览群书,无师自通,学识渊博。

他爱好音乐,演奏古琴的技巧非常高明,在当时是首屈一指的高手。

稽康的书法也很有名。

造诣很高,“如抱琴半醉,酣歌高眠。

又若众鸟翱翔,群乌乍散。

”他的诗也可以称得上大家。

嵇康打铁嵇康爱好打铁,铁铺子在后园一棵枝叶茂密的柳树下,他引来山泉,绕着柳树筑了一个小小的游泳池,打铁累了,就跳进池子里泡一会儿。

见到的人不是赞叹他“萧萧肃肃,爽朗清举”,就是夸他“肃肃如松下风,高而徐引”。

从中可见其对生活的潇洒姿态。

嵇康饮酒嵇康饮酒在当时也是很有名的。

饮酒大醉,能够忘掉世事,解除现实矛盾的缠绕。

嵇康不但饮酒,还写下了《酒会诗》,诗酒交融,让人感觉到酒中有诗,诗中有酒。

嵇康饮酒非常有节制,从不过量。

他说:“酒色何物?今自不辜:歌以言之,酒色令人枯。

”另一方面,嵇康也知道,饮酒以逃避现实是暂时的,因为终究还是要醒来。

所以这不是彻底解脱的办法。

嵇康服药嵇康服一种叫“五石散”的药达到了痴迷的程度。

五石散的基本成分,大概是五样药:石钟乳,石硫黄,白石英,紫石英,赤石脂:另外还配点别样的药。

嵇康服药一方面为了达到“转弱为强”的目的,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减轻政治环境给他带来的精神压力。

但这没有给他带来精神的安定,反而造成了他的性格扭曲。

竹林七贤文章

竹林七贤文章

竹林七贤之山涛:七贤中最普通的一个,却也是最清醒的一个每次一提到魏晋风骨,最具有代表性的莫过于竹林七贤。

而这七人之中,真正在后世名气最大的就是嵇康和阮籍,剩下的五人在历史上的名气远不如前两人。

在这七人之中,最为年长的便是山涛,可是背负骂名最多的也是山涛。

后世的许多人都觉得山涛随波逐流,他违背了竹林七贤不惧权势,不慕富贵的品质,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山涛的才华。

在他被自己的至交好友嵇康在文章中骂的狗血淋头之时,同时又是一位发掘了不少人才的好宰相。

01进退有度,远离官场其实纵观山涛的一生,他似乎就是这7人之中最为普通的那一个,不争强好胜,也没有过于自我的性格,无论是才智情趣,远不如嵇康和阮籍两人。

但是在山涛的身上,有一种风度,他活的很清醒,明确知道自己的人生目标。

他们所生活的那个时代,世道早已经混乱不堪,没有明君的朝代,纵然有着过人才华,也势必是无人赏识的;即便是真的踏入仕途,又有几人能心怀大志,只是为了天下苍生,并非是为了争名夺利。

正因为时代如此,山涛这种波澜不惊的性格,才更加适合当时的潮流。

山涛在早些年读书的时候,接受的都是儒家思想,所以他一直在寻求着能够积极入世的机会。

古人之所以刻苦勤奋读书,就是为了考取功名实现心中大志,所以山涛的骨子中就是一个很传统的文人。

但是当他真正踏入政治舞台,却已经是不惑之年了。

40岁的年纪,也让他越发的谨慎、沉稳,他能够准确的察觉到政治的风向,能透过平静的表面,看到名利场上的波涛汹涌。

正是有这样的远见,他才能够在半夜熟睡之时突然惊醒,逃回老家以后,避开了那一场足够他丧命的政治斗争。

02结识好友,心怀大志也正是因为这次回老家,他暂时性的脱离官场,结识了嵇康等人。

尽管是初次见面,山涛也要比他们几个年纪大的多,但是很快就结成了关系亲密的好友。

他们在这一片竹林之中,饮酒写作,讨论趣味之事,这里远离政治场上的斗争,给山涛打造了一个可以暂时安放心灵的静谧之地。

只是远离朝堂的他,也确确实实还挂念着洛阳那边的消息。

魏晋名士山涛:举贤荐能,道德楷模

魏晋名士山涛:举贤荐能,道德楷模

魏晋名士山涛:举贤荐能,道德楷模枯木在“竹林七贤”里面,山涛和王戎是出仕后官职最高的两位,位至三公。

然而,王戎功名心最盛,为人贪鄙吝啬,善于清谈,明哲自保,是一个典型的政客。

而山涛则有宰相之才,为官清廉,气量宽宏,知人善任,瞩目高远,是晋朝著名的贤臣,赢得后世赞誉。

山涛(205年-283年),字巨源,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人。

父亲山曜官至宛句县县令,山涛早年丧亲,居家贫寒,幼时器量不凡,卓然不群,喜欢老庄学说,韬光养晦,直到四十岁才出仕。

开始为郡主簿,后被举为秀才,历任郎中、尚书吏部郎、行军司马,西晋建立后,被封为新沓子,升任大鸿胪,进爵新沓伯,累迁冀州刺史、侍中、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右仆射、司徒等职,位至三公,去世谥号”康”,后世多以“山公”尊称。

《晋书·山涛列传》内容详尽,记载了山涛在政事、见识、交友、人品、家风等方面的卓越才能和高贵品格,对山涛赞誉有加,溢于言表,我们就择其一些典故事例回顾山涛的风采。

识量过人,卓然不群山涛年少就以识量过人著称,善于识人,器量不凡,梁代文学家任昉评价:“在魏则毛玠公方,居晋则山涛识量。

”,说的就是山涛见识深远、度量宏大,而毛玠为官忠诚正直,都堪为师表。

“竹林七贤”中,嵇康为灵魂人物,山涛年事最长,平素与嵇康、吕安相善,后来引入阮籍、阮咸,嵇康引入向秀、刘伶,阮籍引入王戎,从而游于竹林,意会心领,成为“忘言之契”,莫逆之交,被誉为“七贤”。

从史料看,山涛为人有器量,能够发现别人优点,性格温和仁厚,年龄又最高,因此赢得其他几位的敬重,是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山涛任职冀州刺史时,当时的冀州风俗鄙薄,相互之间不推荐,山涛便广为搜罗贤才,任命三十多人,使得这些人皆明显当时,于是冀州风俗为之一变,开始崇尚贤能良才。

(《晋书》)山涛前后两次担任吏部官职,几乎考察遍了朝廷内外百官,举荐的人都是才尽其用,并无失才,唯只有用陆亮,因为是皇帝诏书任命,山涛不同意,争辩不得只好同意,后来陆亮因为受贿而被撤职,也说明山涛的识鉴之能。

竹林七贤之——山涛

竹林七贤之——山涛

竹林七贤之——山涛文/百里冰,号琬雪宜人大器晚成山涛(205—283年),字巨源,西晋河内怀县(今河南武陵)人。

竹林七贤的“老大”。

山涛四十岁才踏入仕途,官运来的很迟,也算是“大器晚成”,但就这迟到的“官运”,还要经过一波三折、二次考验。

山涛的表姑是司马懿的老婆,娘家人自然要多加照顾,山涛在表姑的关照引荐下,司马懿让他做河南从事,既然是靠着亲戚的鼎力相助做了官,那就要经常走动一下以示不忘人家的恩德,山涛听说司马懿病了,就急忙登门探望,哪知这一探病探出了另一番暗藏的玄机,从表面看司马懿说话有气无力、面色苍白、大脑似乎处于糊涂状态,但他还是看出了司马懿并非真的生病,他马上就联想到了政治局势的险恶。

回去后一连多天他都夜不能寐,都在思索司马懿装病背后的玄机。

一天夜里,他和同僚石鉴同塌而眠,半夜里,山涛忽然被惊醒,他越想越怕,不由得出了一身的冷汗,就推了推鼾声如雷的石鉴,对他说:“现在是何等形势,你居然还睡得这么香甜!你知道太傅司马懿为何呆在家里吗?”石鉴却满不在乎,“他呆在家里和你我有关系吗?”说罢,翻了个身依旧酣睡。

山涛连声叹息,连夜起身,“挂印封金”找地方隐居去了。

且说魏明帝曹叡临终托孤,把齐王曹芳托付给曹爽和司马懿。

曹芳即位后,曹爽和司马懿一直暗中较劲。

曹爽结党营私,专擅朝政,挤兑司马氏的权力空间。

司马懿是何等样人物,他敢和三国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诸葛亮一试高低,一决雌雄,而且还做到了势均力敌,司马懿是诸葛亮军事生涯中遇到少有的一位棋逢对手,将遇良才的敌人,连诸葛亮都十分佩服他的才能,诸葛亮在与司马懿的对决中每一步都需要小心翼翼,都要反复论证。

而自不量力的曹爽却没有把司马懿放到眼里,最初的交锋中曹爽看似占了上风,司马懿看似被逼得退归林下,殊不知这是司马懿采取以退为进的战略,表面不与曹爽争权,闭门“养病”,其实他是在等待时机、积蓄力量、伺机反扑。

这曹爽不懂得这其中的玄机,还沾沾自喜,他以为胜算在握,曹爽虽然是个大白痴,但对司马懿是否真病还是不放心,于是他就派亲信李胜前去探看司马懿的病情,谁知李胜更是个大白痴,他看到司马懿卧床不起,言语混乱,手脚不听使唤,李胜经过一番言语试探,他确认司马懿已经离死不远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历史人物素材“竹林七贤”之山涛五.山涛:一盆晃晃悠悠的温水
好朋友前面已经提到:山涛推荐好朋友嵇康来洛阳做官,没料到“好心没
好报”,人家嵇康不但不领情,还写了一篇《与山巨源绝交书》,让山涛非常
难堪。

就因为这篇绝交书,从此人们对山涛“另眼看待”。

他走在洛阳的大街上,人们迎面热情地与他打招呼,可是扭脸就说他不够哥们儿。

其实这有点不公正,洛阳市大河文化研究院副院长郑贞富说:这是一个误会。

郑贞富说,早就有人提出《与山巨源绝交书》可能是嬉戏之作,是“竹林
七贤”哥们儿之间开的一个玩笑,竟然被后人很认真地当成了佳作。

结果,人
们褒扬嵇康而贬低山涛,使这个“历史定论”一直延续下来,造成了一桩“冤案”。

还有一种说法:嵇康写这篇文章,表面上看是与山涛绝交,是与山涛划清
界限,实际上却是为了保护山涛,不让山涛受到朝廷的迫害,可谓用心良苦。

所以,嵇康临死前,才放心地将自己的儿子托付给山涛,而山涛最终也推荐嵇
康的儿子踏上了仕途。

此种默契,别人有所不知,这两人却心知肚明,足见两
人的友谊之深厚。

那么,历史迷雾背后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
“竹林七贤”中,嵇康和山涛都很有“社会背景”。

嵇康与曹魏集团是姻亲,山涛与司马氏集团是姑表亲,当司马氏集团与曹魏集团展开你死我活的权
力斗争时,两个好朋友的关系,就不可能不因为“社会背景”而蒙上一层阴影,但以两个人的交情而言,绝对不可能轻易就绝交。

魏明帝曹临终托孤,把齐王曹芳托付给曹爽和司马懿。

曹芳即位后,曹爽
和司马懿一直暗中较劲。

曹爽结党营私,专擅朝政,挤对司马氏的权力空间。

司马懿则以退为进,称疾归养,暗中积蓄力量,伺机反扑。

司马懿的夫人是山涛的表姑,因为这种亲戚关系,当时任河南从事的山涛
经常去司马懿家。

当他发现司马懿并非真生病,就看出了政治局势暗藏的玄机。

一天夜里,他和同僚石鉴同宿一室。

半夜里,山涛忽然被惊醒,他越想越怕,
就推醒了石鉴,对他说:“现在是何等形势,你居然还睡得这样香甜!你知道
太傅司马懿为何呆在家里吗?”石鉴却满不在乎,依旧安睡。

山涛连声叹息,
连夜起身,找地方隐居去了。

其实阮籍、嵇康也看出了当时的政治危机,相继辞官而去。

后来曹爽曾召
阮籍出山,阮籍推托自己有病,没有应曹爽之邀,第二年曹爽就人头落地了。

在曹爽与司马懿的权力斗争中,曹爽最初占上风。

但司马懿是何等人物?
他表面上不与曹爽争权,闭门装病,实则在耐心等待时机。

后来,司马懿果然
抓住机会,把曹爽杀了,自己独揽大权。

司马懿死后,他的儿子司马师、司马
昭野心勃勃,很快废了曹芳,立曹髦为帝。

司马师死后,司马昭继续专权,并把那个最先放言“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的曹髦杀了,立曹奂当了傀儡皇帝。

后来司马氏终于篡夺了曹魏政权,在司马昭决定太子之位时,山涛一句
“废长立少,违礼不祥”,奠定了司马炎牢固的统治基础。

司马炎坐上皇帝的
宝座后,对山涛感恩戴德,自然要加以重用。

山涛当然也挺身而出,全心全意
给晋武帝司马炎“捧场”,他也顺理成章地官运亨通了。

娶了曹氏家族的长亭公主为妻的嵇康就不一样了,随着曹魏政权的土崩瓦解,他与司马氏统治集团自然有了“家仇国恨”。

尽管他不一定与当权的曹氏
家族合作,譬如曹爽当政时他就曾弃官隐居,但他绝对不可能再做司马氏集团
的官。

作为一代名士,当然会有不少人的眼睛盯着他如何选择,更何况他生就
一身傲骨,又岂能屈服于司马氏!
从这一点上说,两个人的选择都没有错。

但是,这种选择只涉及了两个好
朋友的“工作问题”,所以嵇康慷慨激昂地写就了《与山巨源绝交书》,可他
要绝交的不是山涛,而是以山涛来暗指当政的司马氏统治集团。

当然,嵇康和
山涛的“私人关系”没有丝毫的动摇,这也是嵇康死前将儿子托付给山涛的原因。

好丈夫
说到“托孤”,人们往往会想到刘备对诸葛亮的“白帝城托孤”,那种感
情是何等厚重,嵇康对山涛的“托孤”之情,同样体现了两人之间的深情厚谊。

且看嵇康最后对儿子嵇绍说的一番话:“巨源在,汝不孤矣。

”后来,山
涛对待嵇绍也确实像亲生父亲一样,甚至有过之无不及。

嵇康去世20年后,
山涛顶着重重压力,举荐嵇绍任秘书丞,把嵇绍“扶上马又送一程”,没有辜
负嵇康的“托孤”之情。

山涛和嵇康、阮籍等人的友谊是非常真诚的,他们一见如故,很快就成了
亲密无间的朋友。

山涛的妻子韩氏对他们这种“契若金兰”的关系感到惊奇,
就问山涛是怎么回事。

山涛感慨地说:“一结识就可以和我成为朋友的,只有
嵇康与阮籍这两个人。

”这更使韩氏好奇了,就想见识一下丈夫的两位朋友。

过了几天,嵇康、阮籍来看望山涛,韩氏劝说山涛留他俩在家中住下,并
准备了酒菜。

当晚,韩氏透过墙洞观看3人饮酒、畅谈,一直看到第二天早晨
都不忍离去。

事后,山涛问妻子对这两位朋友的看法,韩氏感慨地说:“你的
才能不及他们二人,应该向他们好好学习啊!”山涛说:“可他俩却认为我的
为人和才干值得他们学习,足见他们多谦虚呀。


彼此都认为对方值得自己学习,难能可贵!“竹林七贤”中,山涛年龄最长,他的妻子韩氏却让他向两位朋友学习,可见韩氏也是个“贤内助”。

最初
山涛家里很穷,到40多岁他才戴上官帽,但他对自己很有信心,他对妻子说:“你要暂且忍受这种饥寒交迫的生活,我将来会当大官,就怕你等不到那一天。

”韩氏对丈夫也很有信心,而不像朱买臣的妻子那样,受不了一时之苦,
坚持要“离婚”,结果落个“覆水难收”,悔恨不已。

山涛也很讲夫妻情义,
后来官做大了,仍不弃“糟糠之妻”。

山涛自信会当大官,说明他有判断力。

晋武帝司马炎一统天下后,就有点
忘乎所以了,甚至要“刀枪入库,马放南山”。

山涛却对时局有清醒的认识,
他劝说晋武帝不得轻视军备,并大谈军备的重要性,大家认为山涛此论“乃天
下名言”。

可惜的是,他的话没有引起统治阶级足够的重视,后来天下真的乱
起来,因各地没有充分的军事准备,结果酿成大祸。

难怪西晋宰相王衍感叹:“山涛所论,与道暗合。


好官
山涛是有很多方面都值得称道的人。

在家里他是好丈夫,在“竹林七贤”
中他是好兄长,在一片混乱的西晋政坛上,他是难得的好官。

山涛40岁才踏入仕途,官运来得够迟了,但当他闻到政治斗争的血腥之后,就想隐居不仕。

司马氏夺取政权后,他应召入仕,曾辅佐司马师、司马昭、司马炎,成为司马氏集团的得力助手。

司马炎称帝后,任命山涛为大鸿胪,加
奉车都尉,晋爵新沓伯,后又出为冀州刺史,入为侍中,迁吏部尚书、太子少傅、左仆射等职。

他的官职越来越大,权力也越来越大,但他一直很清醒,多
次以老、病为由辞官,无奈皇帝不许,还将他的官职升为司徒。

直到77岁时,在他反复上表苦辞之下,晋武帝司马炎才答应让他回家休息。

过了两年“隐居”生活后,他平静地离开了人世。

山涛性情不急不躁,办事稳稳当当,晋武帝司马炎对他非常信任,即使有
人告山涛的状,他也不信。

山涛任吏部尚书时,为朝廷选拔人才,每次一有官缺,就拟定备选官员数人,由晋武帝选用。

晋武帝所选之人,往往不是山涛所
推荐的人,有人就责备山涛选官不够慎重,甚至说山涛不具备选官的能力。


知山涛为人的晋武帝,知道这是谗言,依旧让山涛来选官。

后来的事实证明,
山涛所荐官员,办事都很勤勉,有才干,众人这才服了山涛的眼力。

山涛步入官场后,一向有长者风范,不与同僚相争。

司马昭手下有3名得
力干将:钟会、裴秀、山涛。

裴秀与钟会争权夺利,互不相让。

而山涛总是站
在公平的立场上,平心静气地从中调停,让两人能够和平相处。

虽然钟会和裴
秀彼此互不相让,但对山涛不仅不怨恨,还非常佩服。

除此之外,在当时混乱
的党派之争中,他不仅不拉帮结派,还站在中立的立场上化解矛盾,对稳定政
局起了很大作用。

山涛做官,有廉洁之风。

当时有个县令,任职期间大肆搜刮民财,因为担
心别人告发,就向许多居于要职的官员行贿,试图“花钱买平安”。

当然,这份厚礼也送到了山涛的府第,他送的是百斤丝绸。

山涛不露声色
地收下之后,命人把丝绸包好,贴上封条,吩咐谁也不准动用。

后来那个县令
案发了,不少官员被牵连。

问到山涛时,他从从容容地把封存的丝绸取出来,
只见上面积满了尘土,封条上记载着哪年哪月、何人所送,一切写得清清楚楚。

“竹林七贤”是个隐士小团体,后人常常以山涛入仕做官而对这个小团体
有非议。

实际上,把山涛放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看一看,在他30多年的官场
生涯中,他对社会的贡献,远比醉卧竹林要大得多。

他为西晋王朝选拔了大量
人才,对自己约束很严,不受贿赂,这在当时污浊的政治背景下,犹如清风一缕,对后人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说完山涛,再看阮咸。

这阮咸,是阮籍的侄子,也是竹林七贤之一,故事
虽少,却是一位乐坛高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